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3.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询问他们喜欢哪些小动物。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蝈蝈和蛐蛐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蝈蝈和蛐蛐分别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3.教师提问:蝈蝈和蛐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受蝈蝈和蛐蛐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写一篇小作文。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选择一个进行介绍,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激发他们对蝈蝈和蛐蛐的兴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
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故事中所展现的品质,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来体验和传达角色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想象力,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和写作。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蝈蝈和蛐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甲:我见过蝈蝈,它的叫声特别响亮。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跟随歌曲《蝈蝈和蛐蛐》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到昆虫的声音和节奏,并能够模仿。
3.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表达歌曲中的内容。
教学材料:1. 歌曲《蝈蝈和蛐蛐》的录音或视频。
2. 图片或卡片,用来表示蝈蝈和蛐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歌曲(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坐在圈内,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蝈蝈和蛐蛐》。
2. 教师播放歌曲的开头部分,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Step 2:歌曲学唱(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跟随歌曲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口型模仿。
3. 教师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3:动作表演(10分钟)1. 教师展示图片或卡片,分别代表蝈蝈和蛐蛐,并引导学生模仿这两种昆虫的动作。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Step 4:练习合唱(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蝈蝈和蛐蛐。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分组合唱,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Step 5:展示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表演歌曲,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歌曲中的动作。
2.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记住歌曲的歌词和动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学生感受昆虫的声音和节奏,并通过动作表演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唱歌,并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动作。
同时,通过小组合唱和个人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整节课教学生动和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音乐形式来教授其他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1200字【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朗读歌曲《蝈蝈和蛐蛐》的歌词;2、了解蝈蝈、蛐蛐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点;3、学会模仿蝈蝈、蛐蛐发声;4、培养大班儿童的合作精神,感知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蛐蛐的图片、发声器材、音乐鞭。
【教学过程】一、热身启蒙1、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各位同学,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孩子多说几种声音,为下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2、自由发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大声地说、唱、叫、笑。
二、歌曲介绍1、听歌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孩子们听到“蝈蝈和蛐蛐”这样有趣的歌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歌曲学唱教师给孩子们分发歌词,让孩子们听读跟唱。
【歌词】1、蝈蝈,蝈蝈,蹦跳在草丛中。
2、蛐蛐,蛐蛐,跳跳跳不停。
3、蝈蝈和蛐蛐,一起唱歌儿。
4、蝈蝈和蛐蛐,一起跳舞儿。
三、边唱边做1、发出蝈蝈、蛐蛐的声音让孩子们伸手做出蝈蝈、蛐蛐的形状,模仿它们发出的声音。
2、模拟蝈蝈、蛐蛐打斗选择几个小朋友站在教室中央模仿蝈蝈、蛐蛐打斗场面,其他的小朋友围观呐喊加油。
四、巩固训练1、把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一起看图并描述2、发声训练。
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发声器材模仿蝈蝈、蛐蛐声音。
五、小结归纳1、让小朋友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教师说的蝈蝈、蛐蛐的形象。
2、轻声地唱歌词,引导孩子们聆听歌词中的各种词汇和语言。
六、课后延伸回家后可以在花园或公园玩耍时找到蝈蝈和蛐蛐,对照图片生动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歌曲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感觉等多角度的方式感知“蝈蝈和蛐蛐”的形象特点和声音,培养模仿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
同时,锻炼了大班儿童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了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一、过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认知目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三、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
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生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及演唱特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生:诙谐、幽默;像京剧。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京剧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样的?(拖腔较长、一字多音,如:《我是中国人》)这首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师: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
并提问:如果把这首歌曲按演唱情绪变化划分段落,该怎样划分?生:划分,并说出每段的演唱情绪,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学唱歌曲并巩固实践师:教师按段落弹奏歌曲旋律。
生:逐段学习。
第一段以对唱形式解决。
第二段重点模仿狂妄自大的神态来学唱。
第三段重点抓“蝈蝈越吹……入迷”和“一口一个……”到结尾乐句的准确演唱,多示范生模唱。
师:完整弹奏歌曲旋律。
生完整演唱全曲。
生:分角色演唱全曲。
(男生扮演蝈蝈,女生扮演蛐蛐,老师扮演大公鸡。
)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蝈蝈和蛐蛐》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PPT国画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
叫什么?(蛐蛐儿),对。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师:今天呀,蝈蝈儿和蛐蛐儿来了,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根据小朋友说的,出示PPT)如果小朋友说到颜色不同,就在PPT的表格中出现不同颜色,如果说到大小,就出现大小标记。
谁大呀,谁小?蝈蝈大,用……蛐蛐小,用小标记来表示。
蝈蝈大,我们叫它哥哥,蛐蛐小,我们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师:这小哥俩儿呀,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听陆老师来说一段。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好不好玩,想不想再听一遍?这一遍呀,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听听看陆老师讲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挺好了。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蝈蝈和蛐蛐》的优美旋律,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蝈蝈和蛐蛐》,理解歌曲内容。
2.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蝈蝈和蛐蛐》的音乐和歌词。
2.教学道具:蝈蝈和蛐蛐的模型或图片。
3.音乐器材:音响、话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蝈蝈和蛐蛐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简单介绍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它们的兴趣。
(二)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出现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们的活动。
(三)歌词学习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幼儿学会歌词。
2.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寓意,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四)节奏练习1.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歌曲中的节奏,重点指导较复杂的节奏部分。
2.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歌曲演唱1.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2.教师关注幼儿的演唱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鼓励幼儿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教学,我以歌曲《蝈蝈和蛐蛐》为主线,通过导入、歌曲欣赏、歌词学习、节奏练习、歌曲演唱等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并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观察、体验、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我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会演唱歌曲《蝈蝈和蛐蛐》,特别是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描述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
教学资料范本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PPT国画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
叫什么?(蛐蛐儿),对。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师:今天呀,蝈蝈儿和蛐蛐儿来了,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根据小朋友说的,出示PPT)如果小朋友说到颜色不同,就在PPT的表格中出现不同颜色,如果说到大小,就出现大小标记。
谁大呀,谁小?蝈蝈大,用……蛐蛐小,用小标记来表示。
蝈蝈大,我们叫它哥哥,蛐蛐小,我们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师:这小哥俩儿呀,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听陆老师来说一段。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好不好玩,想不想再听一遍?这一遍呀,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听听看陆老师讲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挺好了。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2、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幼儿园大班上册语言教案:儿歌《蝈蝈和蛐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上册语言教案:儿歌《蝈蝈和蛐蛐》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PPT国画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
叫什么?(蛐蛐儿),对。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师:今天呀,蝈蝈儿和蛐蛐儿来了,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根据小朋友说的,出示PPT)如果小朋友说到颜色不同,就在PPT的表格中出现不同颜色,如果说到大小,就出现大小标记。
谁大呀,谁小?蝈蝈大,用……蛐蛐小,用小标记来表示。
蝈蝈大,我们叫它哥哥,蛐蛐小,我们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师:这小哥俩儿呀,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听陆老师来说一段。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好不好玩,想不想再听一遍?这一遍呀,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听听看陆老师讲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挺好了。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7 页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国画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
叫什么?(蛐蛐儿),对。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师:今天呀,蝈蝈儿和蛐蛐儿来了,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根据小朋友说的,出示)如果小朋友说到颜色不同,就在的表格中出现不同颜色,如果说到大小,就出现大小标记。
谁第 2 页共 7 页大呀,谁小?蝈蝈大,用……蛐蛐小,用小标记来表示。
蝈蝈大,我们叫它哥哥,蛐蛐小,我们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师:这小哥俩儿呀,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听陆老师来说一段。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好不好玩,想不想再听一遍?这一遍呀,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听听看陆老师讲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挺好了。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艺术教案蝈蝈和蛐蛐.doc
大班艺术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三、学唱歌曲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的美;2.让学生了解旋律、节拍、和声,培养音乐感知能力;3.听说唱悦曲,使学生体验音乐表现力,提高表达能力;4.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歌、散曲、戏曲等丰富的中国音乐文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儿童歌曲《蝈蝈和蛐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唱歌、听歌、说唱及乐器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节奏、旋律、和弦及歌词等要素,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歌曲导入1.教师先演唱一段《蝈蝈和蛐蛐》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唱这首歌曲,重点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歌曲认识1.通过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借助简笔画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表现对象——蝈蝈和蛐蛐;3.让学生分别轮流演唱歌曲的每一句,并注重发音、语调和节奏。
第三步:乐器表演1.教师分发乐器,让学生使用小乐器伴奏唱歌,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2.在指导下,学生可选择使用鼓、铃铛或小钢琴等小型乐器,用简单的伴奏方式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第四步:口语表演1.分角色让学生对话模拟《蝈蝈和蛐蛐》故事;2.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表演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步:综合表演1.进行全班综合表演,学生可进行小合唱或合奏,展示学习成果;2.可结合学校或班级节日活动,加入编舞等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四、教学方法1.歌曲导入2.歌曲认识3.乐器表演4.口语表演5.综合表演五、教学资料、工具和设备1.教材《蝈蝈和蛐蛐》;2.小型乐器:如鼓、铃铛、小钢琴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2.学生能够运用乐器演奏表现歌曲;3.学生能够在口语表演中较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4.全班综合表演效果良好。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介绍、实际演示和提纲挈领式的引导,让学生用心感知、理解音乐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案标题: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CD或音乐设备。
2. 教具:小腰鼓、小铃铛等。
3. 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打招呼并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2. 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活动,如头肩膀模仿动作和节奏。
步骤二:呈现歌曲《蝈蝈和蛐蛐》(10分钟)1. 播放《蝈蝈和蛐蛐》的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
2.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
3.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步骤三: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动作(15分钟)1. 分段学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记住歌词内容。
2. 教唱歌曲的动作,如用手比划蝈蝈和蛐蛐的形象,或教学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跳动动作。
步骤四:合作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蝈蝈,另一位学生扮演蛐蛐。
2. 指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动作表演,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意和动作。
3. 让每组学生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鼓励。
步骤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能够表达出动物形象的音乐和动作,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分享。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演水平,以及他们对音乐和动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和动作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音乐和动作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上册语言教案:儿歌《蝈蝈和蛐蛐》
幼儿园大班上册语言教案:儿歌《蝈蝈和蛐蛐》【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蛙鸣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2. 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 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 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②发现角色发音不同,尝试发出有粗细轻重区别的音色。
③发现动作夸张有趣,表现对应角色的典型动作。
3. 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三、在听听、玩玩、演演中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四、语言、声音、节奏、动作、头饰配合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1. 戴头饰两两结对表演儿歌,拍手打节奏欣赏同伴的表演。
2. 教师以京韵大鼓的唱腔揭示儿歌的结局,体会幽默结局中蕴含的道理。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民歌《嘎达梅林》作为我国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蒙古族的人民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传播之久足以看出它的地位及意义。
分析《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窥探其审美特质,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背景嘎达梅林(1892-193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和动作。
难点: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表现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 模仿法:教师示范蝈蝈和蛐蛐的动作和声音,引导幼儿模仿。
3. 音乐活动法: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让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蝈蝈和蛐蛐的图片、音频资料。
2. 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蝈蝈和蛐蛐的名称,展示它们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2. 学习蝈蝈和蛐蛐的动作:教师示范蝈蝈和蛐蛐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3. 学习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教师示范蝈蝈和蛐蛐的声音,引导幼儿模仿。
4. 音乐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表现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如观察法、模仿法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中的蝈蝈和蛐蛐,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有关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手工作品等,让幼儿随时观察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1. 幼儿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如动作、声音模仿的准确性,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蝈蝈和蛐蛐两种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听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模仿、表演等环节,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表演《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视频资料,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播放蝈蝈和蛐蛐的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教师简要介绍《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5. 幼儿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6. 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蝈蝈和蛐蛐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反馈的信息,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蝈蝈和蛐蛐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两种昆虫的认识。
2. 开展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蝈蝈和蛐蛐,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2.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指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操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九、家长沟通与合作:1. 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
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二、教学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大班语言活动:《蝈蝈和蛐蛐》
大班语言活动:《蝈蝈和蛐蛐》活动目标本次语言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启发大班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具体的活动目标如下:1.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描述《蝈蝈和蛐蛐》的主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其他小朋友听。
2.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的形式来表达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能够与其他幼儿展开沟通交流,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前准备以下物品和材料:1.《蝈蝈和蛐蛐》的故事书籍或图片,用来引导幼儿观察、研究和理解。
2.幼儿绘画用具和材料,如纸、颜料、画笔等,用来帮助幼儿表达故事情节。
3.幼儿音乐器材,如小鼓、铃铛等,用来配合故事情节进行声音模拟。
4.清晰、生动的故事讲解和示范方法,来引导幼儿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入故事第一步要做的是引入故事情节,启发幼儿对故事的感兴趣。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声音、图画等来呈现故事中的蝈蝈和蛐蛐。
例如,可以用手指鼓着节奏,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然后问幼儿:“你们有听出来这是什么声音吗?”再引入故事情节,介绍蝈蝈和蛐蛐的故事情节。
第二步:观察故事书在第二步,引导幼儿们一起阅读故事书,并讨论故事情节和主题。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故事中的蝈蝈和蛐蛐分别长什么样?•他们为什么会吵架呢?•最后两位小朋友怎么解决了问题?通过讨论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并概括出故事的主题:友谊和包容。
第三步:艺术表现在第三步,引导幼儿们用自己的艺术表现,例如绘画、音乐、手工等来表达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可以先让幼儿们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然后利用绘画用具来画出两个小朋友的样子,或者使用音乐器材来模仿书中描述的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效果,来表达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和感受。
第四步:交流分享在第四步,引导幼儿们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可以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绘画或者音乐创作,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蝈蝈和蛐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蝈蝈和蛐蛐1一、教学目的培育儿童爱好爱好二、教学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控儿歌,念出“儿化”音。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随意说大话的道理。
三、教学预备:蝈蝈、蛐蛐图片各一张。
2.电脑、电视机、转换仪。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控儿歌,念出“儿化”音。
难点: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演示法、直观感受法、、设问导答法。
六、教学过程: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倾听老师念儿歌。
2.提问:〔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2〕蝈蝈和蛐蛐儿是怎样吹牛皮的'?听我再来说一说。
〔3〕你听“蝈蝈”和“蝈蝈儿”有什么不同?我念“蛐蛐”的时候跟儿歌中的“蛐蛐儿”有什么不同?3.小结:儿歌中念的时候有“儿化音”,由于这是北京人说话的京味儿。
4.指导幼儿份角色念儿歌。
〔提示幼儿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5.组织幼儿完整念儿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蝈蝈和蛐蛐2语言活动:蝈蝈和蛐蛐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仿照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意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预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假设干双响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伙伴,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PPT国画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
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蝈蝈和蛐蛐》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
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
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PPT国画
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
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
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
叫什么?(蛐蛐儿),对。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师:今天呀,蝈蝈儿和蛐蛐儿来了,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根据小朋友说的,出示PPT)如果小朋友说到颜色不同,就在PPT的表格中出现不同颜色,如果说到大小,就出现
大小标记。
谁大呀,谁小?蝈蝈大,用……蛐蛐小,用小标记来表示。
蝈蝈大,我们叫它哥哥,蛐蛐小,我们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
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师:这小哥俩儿呀,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听陆
老师来说一段。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
南
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好不好玩,想不想
再听一遍?这一遍呀,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听听看陆老师讲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挺好了。
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
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
2、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师:听到了哪些?什么时候吹牛皮儿呀?(吃饱了肚子就吹牛皮儿,出示PPT5)刚才小朋友有没有听到,陆老师在念的时候,吹牛皮儿,我把舌头卷起来了说的,谁来说说看的。
这是北方人说话的习惯,他们会把最后一个音,用舌头卷起来。
吹牛皮儿。
(请两个幼儿模仿
一下)
①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个儿化音?(守着那块青草地儿)还有呢?
看图谱整体说
②发现动作夸张有趣,表现对应角色的典型动作。
刚才呀,陆老
师在念的时候,还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说出动作夸张)我做了什么
动作,做了哪些动作?
③发现角色发音不同,尝试发出有粗细轻重区别的音色。
师:蝈蝈和蛐蛐儿讲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了?谁大呀?谁
小呀?蝈蝈的声音大,粗粗的,响响的,蛐蛐的声音小,小小的,细
细的。
3、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
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师:那我们要不要来一次?想不想来一次,看着这图谱来。
幼儿
集体表演。
刚才我发现这只蝈蝈的声音很响的,这边的蛐蛐声音细细的,我
一下子就分清楚了,谁是蝈蝈,谁是蛐蛐儿。
想不想再来一次。
刚才
我还听到他说的儿化音特备棒。
吹牛皮。
这一次要把动作、表情、儿
化音、声音的高低,都要念出来,再来念一次。
三、在听听、玩玩、演演中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
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
作铺垫。
这小哥俩儿呀吃饱了肚皮就在南山坡上吹牛皮儿,猜猜看,他们
会怎么吹?谁吹的,要把它讲出来。
你真牛。
蛐蛐会吹些什么?你来
吹吹看。
这小哥两呀真能吹,他们到底在吹些什么呢?想不想听一听?
2、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这小哥两呀,能不能吹?真厉害,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听仔细呀?
3、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
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分角色听,出示PPT。
蝈蝈吹了些什么呀?这个蝈蝈呀可真能吹,这么多动物,恐龙啊,老虎啊,大象啊,都归他管,叫它朝东,他不敢朝西,你觉得他现在
是什么样的感觉?谁来把蝈蝈骄傲、得意的动作表演一下的?叫它朝
东他不敢朝西,这个动作要怎么做?想不想把蝈蝈这个吹大牛的话一
起来表演一下
小蛐蛐可不甘示弱啦,他也要来吹吹大牛啦。
(出示蛐蛐吹牛录音)听明白了吗?小蛐蛐也厉害了,他说了些什么话呢?(他们个个
都称我为皇帝)小朋友,你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吗?皇帝是谁呀?谁
来告诉我?皇上是古时候最有权力的人,是不是?还听到什么有趣的?谁来称我为皇帝,我们一起来把小蛐蛐得意的神情表演出来。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
动作。
教师带上蝈蝈头饰,:看,我现在就是蝈蝈,你们就是蛐蛐儿,
我们来打个招呼,老弟呀(老哥呀)老弟呀(老哥呀)那我来了啊“……”小朋友“……”
我现在是,(蛐蛐),你们就是(蝈蝈)同上。
四、语言、声音、节奏、动作、头饰配合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
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1、戴头饰两两结对表演儿歌,拍手打节奏欣赏同伴的表演。
看,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的蝈蝈和蛐蛐,想不想来?请
蛐蛐做这一边,蝈蝈做这一边。
这边是蝈蝈老哥……来打声招呼,想
不想来表演一下。
这边是南山坡,来,一个蝈蝈对一个蛐蛐,有没有准备好。
好,来。
(打节奏)
我喜欢这只蛐蛐,他把动作都做出来了。
提要求,再来表演。
这小哥牛皮可吹大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怎么了?(出示PPT公鸡)教师表演最后一段。
发生了什么事情呀?一只大公鸡……原来呀,说大话、爱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们小朋友平时能不能说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