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二上)数学: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章综合)
高中数学目录(沪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沪教版)目录高一上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运算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6子集与推出关系第二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2.5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3.3函数的运算3.4函数的基本性质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指数函数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高一下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四反函数4.5反函数的概念五对数函数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简单的指数方程4.8简单的对数方程第五章 三角比 一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任意角及其度量 5.2任意角的三角比 二 三角恒等式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第六章 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函数()sin y A x ωφ=+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反三角函数 6.5最简三角方程高二上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一 数列 7.1数列 7.2等差数列 7.3等比数列 二 数学归纳法 7.4数学归纳法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归纳—猜想—证明 三 数列的极限 7.7数列的极限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9.1矩阵的概念 9.2矩阵的运算 二 行列式 9.3二阶行列式 9.4三阶行列式第十章算法初步10.1算法的概念10.2程序框图*10.3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高二下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直线的方程11.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点到直线的距离第十二章圆锥曲线12.1曲线和方程12.2圆的方程12.3椭圆的标准方程12.4椭圆的性质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双曲线的性质12.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抛物线的性质第十三章复数13.1复试的概念13.2复数的坐标表示13.3复数的加法和减法13.4复数的乘法和除法13.5复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13.6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高三上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4.2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4.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十五章简单集合体一多面体15.1多面体的概念15.2多面体的直观图二旋转体15.3旋转体的概念三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15.4几何体的表面积15.5几何体的体积15.6球面距离第十六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计数原理Ⅰ——乘法原理16.2排列16.3计数原理Ⅱ——加法原理16.4组合16.5二项式定理高三下第十七章概率论初步17.1古典概型17.2频率与概率第十八章基本统计方法18.1总体和样本18.2抽样技术18.3统计估计18.4实例分析*18.5概率统计实验。
最新(沪教版高二上)数学: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章综合)
n阶方阵的幂:
若A是 n阶矩阵,定义Ak为A的k次幂,k为正整数,
即 Ak AAA 。规定A0 E
k个
易证 AkAl Akl, Ak l Ak.l k,l为正整数
转置矩阵: 把 mn 矩阵 A 的行与列依次互换得到另
一个 nm矩阵,称为 A 的转置矩阵,记作A T
1 a n1
0
4. 利用定义证明某一矩阵 B为矩阵 A的逆阵
分析:这类问A 题 与中 B是矩已阵知的,只需
ABE或BAE,从而B 证明 A1.
例7 设Ak0(k为正)整 ,数 证明
( E A ) 1 E A A 2 A k 1 .
证: 因为(E A )E ( A A 2 A k 1 )
α (α T α )α ( T α ) (α T α )α T
(α T α )n 1αT α 2 n 1A .
因为 A 1 01011 0
0 1 0 0,
1
1 0 1
所以
1 0 1 An 2n10 0 0.
1 0 1
注:对一般的 n阶方阵 A,我们常常用归纳的方
法求 An .
0 1 0
例2
设 A , B 均n阶 为方A 阵 2A , , B 2B 且 ,
(AB)2AB. 证A 明 B B : A 0. 三. 求解矩阵方(2程 6分)
0 1 0 1 0 0 1 4 3 1 0 0X0 0 12 0 1. 0 0 1 0 1 0 1 2 0
自测题答案
一. 1) 3, 1/3, 9, 3 7 , -1/3; 2) 4;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二上)数学: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数学:沪教版高二上册 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章综合)
2 A B C A B C ; 4 A A 0 , A B A B ;
6 kl A k lA ;
( 5 ) 1 A A ;
1 A B B A ;
7 k l A kA lA ; 8 k A B kA kB .
第二章
矩阵复习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自测题
本章知识结构图
零矩阵 行(列)矩阵 方 阵
特 殊 矩 阵
逆 矩 阵
定
义
相关定理及性质
三角方阵
对角方阵 数量矩阵 单位方阵 (反)对称阵
矩阵
概 念
矩阵的和 矩阵的数乘
定
义
相等矩阵和同型矩阵
分 块 矩 阵
矩 阵 运 算
矩阵相乘
方阵的幂 方阵行列式
1
i 1 , 2 , , m ; j 1 , 2 , , n n ij 由m 个数 a
若方阵A 可逆,则其逆矩阵必唯一。 A 0 A 可逆 1 1 1 1 1 kA A , ( k 0 ); A A ;
k
B A
1
B A ,
1 1
A A ;
1 T 1 T
A
1
1 A
.
若 A 0 ,则 A ,其中 A
A 为 A 的伴随方阵。
6.
分块矩阵
矩阵的分块,主要目的在于简化运算及便于论证. 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则与普通矩阵的运算规则相似.
典
型
例
题
一、矩阵的运算 二、有关逆矩阵的运算及证明 三、矩阵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与 B(b 乘积规定为 (a 矩阵相乘: A ij ) s n ij) m s
(完整版)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高一上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运算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6子集与推出关系第二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2.5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3.3函数的运算3.4函数的基本性质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指数函数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高一下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四反函数4.5反函数的概念五对数函数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简单的指数方程4.8简单的对数方程第五章三角比一任意角的三角比5.1任意角及其度量5.2任意角的三角比二三角恒等式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第六章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函数y=Asin y=Asin(ω(ω(ωx+x+x+ψ)的图像与性质ψ)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6.4反三角函数6.5最简三角方程高二上高二上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7.1数列 7.2等差数列7.3等比数列二 数学归纳法7.4数学归纳法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7.6归纳—猜想—证明三 数列的极限7.7数列的极限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8.4向量的应用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9.1矩阵的概念9.2矩阵的运算二 行列式9.3二阶行列式9.4三阶行列式第十章 算法初步 10.1算法的概念10.2程序框图*10.3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 高二下高二下第十一章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直线的方程11.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点到直线的距离第十二章圆锥曲线12.1曲线和方程12.2圆的方程12.3椭圆的标准方程12.4椭圆的性质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双曲线的性质12.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抛物线的性质第十三章复数13.1复试的概念13.2复数的坐标表示13.3复数的加法和减法13.4复数的乘法和除法13.5复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13.6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高三上高三上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4.2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4.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十五章简单集合体一多面体15.1多面体的概念15.2多面体的直观图二旋转体15.3旋转体的概念三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15.4几何体的表面积15.5几何体的体积15.6球面距离第十六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计数原理Ⅰ——乘法原理16.2排列16.3计数原理Ⅱ——加法原理16.4组合16.5二项式定理高三下高三下第十七章概率论初步17.1古典概型17.2频率与概率第十八章基本统计方法18.1总体和样本18.2抽样技术18.3统计估计18.4实例分析*18.5概率统计实验。
沪教版(上海)高二上学期数学 9.1-9.2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运算 课件(共38张ppt)
1 矩阵的定义
由 个数 排成的 行 列的数表
称为一个 行 列矩阵或
矩阵. 记为 或
称为矩阵的第i行j列的元素.
元素为实数的称为实矩阵, 元素为复数的称为复矩阵.
2. 几种特殊矩阵
零矩阵: 元素全为零的 矩阵,记为:O或 行矩阵: 只有一行的矩阵。
列矩阵: 只有一列的矩阵。
方阵: 行数列数皆相等的矩阵。 上三角方阵:
非零元素只可能在主对角线及其上方。
下三角方阵: 非零元素只可能在主对角线及其下方. 对角方阵:
数量矩阵: 单位方阵: 主对角线上全为1的对角方阵.
3. 矩阵的运算
同型矩阵: 行数和列数均相等的矩阵.
矩阵相等: 如果两个矩阵 阵,且各对应元素也相同,即
是同型矩
三. 矩阵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矩阵方程
解
例8
注:此题若不先化简给出的矩阵方程,而直接求
以及 及
,再求
及
就麻烦多了. 因此,在求解矩阵方程时,一定要注
意先化简方程.
例9
回章目录
第二章 自测题
一、填空题(8分/题)
1) 为3阶方阵,已知
则
.
3) 已知 则
二. 证明题 (26分)
自测题答案
一. 1) 3, 1/3, 9, 3) 0;
一个
矩阵,称为 的转置矩阵,记作
转置矩阵的运算性质
对称阵: 设 为 阶方阵,如果满足
,即.
则 称为对称阵.
反对称阵: 伴随方阵: 设 是行列式
中元素 的代数
余子式,称方阵 为方阵 的伴随方阵.
4. 方阵的行列式
由 阶方阵 的各元素按原位置排列构成的 行列式,叫做方阵 的行列式,记作 或 运算性质
上海高二数学行列式知识点
上海高二数学行列式知识点行列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线性代数、矩阵运算等领域。
通过学习行列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矩阵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本文将围绕上海高二数学课程中的行列式知识点展开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定义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是矩阵中一个重要的数值,用方括号将矩阵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方阵,并按照某种规则进行计算。
行列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下:[图1]其中,A为一个n阶方阵,a_ij表示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行列式的基本性质:- 行列式与矩阵的元素有关,行列式的值将随着矩阵元素的变化而变化;- 行列式的阶数与矩阵的阶数相等,即n阶矩阵的行列式为n阶行列式;- 当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全为零时,行列式的值为0;- 行列式的值不受矩阵元素排列顺序的影响,即行列式的值与矩阵元素的顺序无关。
2.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为了方便计算行列式,数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按行展开和按列展开。
(1)按行展开按行展开是一种递归计算行列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第一行的元素a_ij(一般选择第一行第j列);- 划掉行i和列j所在的元素,得到一个n-1阶子式;- 使用代数余子式,计算子式的余子式乘积,再与元素a_ij相乘得到代数余子式;- 根据一定的规律将代数余子式的符号确定为正或负;-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计算出所有的代数余子式;- 将所有代数余子式相加,得到行列式的值。
(2)按列展开按列展开是另一种递归计算方法,原理和按行展开类似,只是选择的元素是第j列的元素。
这两种展开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具体的矩阵和计算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 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性质有:(1)性质1:行列式的转置等于原行列式这个性质说明了行列式与转置矩阵的关系,即行列式的值不受矩阵转置的影响,仍然保持不变。
(2)性质2:行列式乘以一个数,其值等于该数与行列式原值的乘积这个性质说明了行列式的可加性,即行列式的每个元素都乘以同一个数,行列式的值也将乘以这个数。
(完整版)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高一上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运算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6子集与推出关系第二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2.5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3.3函数的运算3.4函数的基本性质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指数函数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高一下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四反函数4.5反函数的概念五对数函数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简单的指数方程4.8简单的对数方程第五章三角比一任意角的三角比5.1任意角及其度量5.2任意角的三角比二三角恒等式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第六章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函数y=Asin y=Asin(ω(ω(ωx+x+x+ψ)的图像与性质ψ)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6.4反三角函数6.5最简三角方程高二上高二上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7.1数列 7.2等差数列7.3等比数列二 数学归纳法7.4数学归纳法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7.6归纳—猜想—证明三 数列的极限7.7数列的极限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8.4向量的应用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9.1矩阵的概念9.2矩阵的运算二 行列式9.3二阶行列式9.4三阶行列式第十章 算法初步 10.1算法的概念10.2程序框图*10.3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 高二下高二下第十一章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直线的方程11.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点到直线的距离第十二章圆锥曲线12.1曲线和方程12.2圆的方程12.3椭圆的标准方程12.4椭圆的性质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双曲线的性质12.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抛物线的性质第十三章复数13.1复试的概念13.2复数的坐标表示13.3复数的加法和减法13.4复数的乘法和除法13.5复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13.6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高三上高三上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4.2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4.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十五章简单集合体一多面体15.1多面体的概念15.2多面体的直观图二旋转体15.3旋转体的概念三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15.4几何体的表面积15.5几何体的体积15.6球面距离第十六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计数原理Ⅰ——乘法原理16.2排列16.3计数原理Ⅱ——加法原理16.4组合16.5二项式定理高三下高三下第十七章概率论初步17.1古典概型17.2频率与概率第十八章基本统计方法18.1总体和样本18.2抽样技术18.3统计估计18.4实例分析*18.5概率统计实验。
沪教版(上海)高二数学上册9.1矩阵的概念_2课件
互
时
动 探
万吨、150 万吨、300 万吨.试用矩阵表示上述数据关系.
作 业
究
【思路探究】 求解的关键将实际问题中的几个量转化
为矩阵中的元素.
菜单
课
当
前 自
【自主解答】
设甲、乙两个矿区分别向 A,B,C 三个
堂 双
主
基
导 城市的送煤量组成行向量 α,β,则
学
达 标
α=100 200 150,β=150 150 300.
4 3
课 堂 互
≠12
-43.两个不同行(或者不同列)的矩阵一定是不相等的,
课 时
动
作
探 究
如以零矩阵为例:[0,0]和00
00,尽管两个矩阵的元素均为 0, 业
但两者不相等.
菜单
课 前
用矩阵表示图形
当 堂
自
双
主
基
导
达
学
标
用矩阵表示如图中的直角△ABC,其中 A(-
4,0),B(0,2),C(1,0)
时
动
作
探
业
究
菜单
课
当
前 自
3.下列为列矩阵的有________(只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堂 双
主
基
导 学
①[0 0];②00;③aa1211;④a11 a12;
达 标
课
⑤01
10;⑥-01 ;⑦2
0;⑧10
2 3
04.
堂
课
互 动
【解析】
由列矩阵的定义知,②③⑥为列矩阵,故填
时 作
探
业
究 ②③⑥.
【答案】 ②③⑥
上海高二数学行列式初步(有详细答案)绝对精品
2013年暑期高二数学行列式初步§9.1.1 二阶行列式(1)——二阶行列式一.引入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设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12a xb yc a xb yc 用加减消元法来解,211221122112b b a b a b xc b c b ; 121221122121a a ab a b ya c a c 当12210ab a b 时,有12211221221122c b c b xa b a b a c a c ya b a b.二. 定义二阶行列式及展开用记号1122a b a b 来表示算式122a b a b ,即1112222a b a b a b a b .说明:二阶行列式表示的是四个数的一种特定的算式思考与运用1. 解方程:3621x x .解:231661204321x xx x x x orxx.2. 求函数2212sin22cos12x fxx 的值域.解:2222212sin212sincos1sin cos 0,1222cos12x x x f xxxx .3.行列式a b c d (a ,b ,c ,d ∈{-1,1,2})所有可能的值中,最大的是________.解析: a b c d=ad -bc ,则a =d =2,bc =-2时,取最大值为 6.答案:6三. 利用二阶行列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将1221c b c b 和1221a c a c 分别用行列式来表示,可以表示为1122c b c b 和1122a c a c ,即11220a b Da b ,1122xc b D c b ,1122ya c D a c ,于是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表示为x y D x D D yD(0D ).§9.1.2二阶行列式(2)——作为判别式的二阶行列式一.练习与复习(一)展开下列行列式: 1.21111a aa231111a aaa ;2.22cos sin cos sin1sin cos ;3.353253235;4.sin cos sin cos2cos sin 2sinsin 2cos 2.(二)解下列方程组1.12103214515x x y xyy; 2.791313313312177135132x x y xyyx y ; 3.231232x y xy无解; 4.231462x y xy无穷多解.二. 作为判别式的二阶行列式通过加减消元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a xb yc a xb yc 化为x yD x D D yD ,(1)当0D 时,方程组有唯一解(2)当0D时,若x D ,y D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方程组无解;若0xy D D ,则方程组有无穷多解.感受与体验 P10 练习9.1(2) 1; P10习题9.1 3思考与运用例解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对解的情况进行讨论:1323mx y mx mym .解: 133m Dm mmm,11323xD mmm,11323yD m mm,当0D ,即0m 且3m 时有唯一解11,x y m m; 当0m 时,0D ,而30x D ,方程组无解;当3m时,0D,且0xyD D ,方程组有无穷多解.□三. 拓展与提高例1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0,11,x y ,22,x y ,试用行列式表示三角形的面积.1121212211111222Sx y x x y y x y x y 1122211211221111111122222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111221221122x y x y x y x y .□例2 (1)计算行列式2346、792127、34-912的值;(2)从上述结果中得出一个一般的结论,并证明.解: (1) 均为0;(2) 0a b kakb,证明:0a b kab kab kakb.同理0a ka bkb□§9.2.1 三阶行列式(1)——三阶行列式的展开(1)一. 三阶行列式的概念用记号111222333a b c a b c a b c 表示算式123231312321213132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称为三阶行列式.二. 三阶行列式的展开(一) 按对角线展开例计算三阶行列式124221342D . 解: 122213424D a 11a 22a 33a 12a 23a 31a 13a 21a 32a 11a 23a 32a 12a 21a 33a 13a 22a 3111422242314.感受与体验 P12 练习9.2(1)(二)按一行(或一列)展开1. 余子式把三阶行列式中某个元素所在的行和列划去,将剩下的元素按原来的位置关系组成的二阶行列式称为该元素的余子式.例如1133a c a c 和1133a b a b 分别是111222333a b c a b c a b c 中元素2b 和2c 的余子式. 2. 代数余子式把余子式添上相应的符号,某元素所在行列式中的位置第i 行第j 列,该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符号为1i j例如2211331a c a c 和2311331a b a b 分别是111222333a b c a b c a b c 中元素2b 和2c 的代数余子式. 注:各元素代数余子式的符号如图所示:3. 按一行(或一列)展开111222111111333a b c a b c a A b B c C a b c 112233a A a A a A 例按第一行和第一列展开行列式124221342D . 解: 按第一行展开:124212122221124423234342D14;按第一列展开: 12421242422112314424221342D.感受与体验 P15 练习9.2(2) 1; 2§9.2.2 三阶行列式(2)——三阶行列式的展开(2)一.复习按对角线或按一行(一列)展开三阶行列式的方法完成练习 P21 习题 9.2 1 (用适当的方法)二.例题与练习例1 若行列式0021040938k,求k 的值.解:002108405938kkk.□例2 已知行列式11110211,求的值.解:211113441211or.□例3 已知211215fx x x,若0f x ,求x 的取值范围.解:2221121212152252750555f xx xx xx xx xxx5,1,2x . □例4 把下面的算式写成一个三阶行列式:(1)023*******22132313113312; (2)112211112233332233111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答案不唯一)□例5 验证三阶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为零.解: 例如三阶行列式111222333a b c a b c a b c 的第二行元素222,,a b c 分别与第一行的元素111,,a b c 的代数余子式相乘,即222222212121222333333b c a c a b a A b B c C a b c b c a c a b 2112222222223332222223330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 □例5 在直角坐标系中,不在一直线的三点:11,A x y ,22,B x y ,33,C x y 依逆时针顺序排列.(1)探求用行列式表示ABC 的面积公式;(2)当,,A B C 三点依顺时针顺序排列式,ABC 的面积公式有何变化?解: (1)记梯形,,EBCF EBAD DACF 的面积分别为123,,S S S ,123321122S EB FC EFx x y y ,同理有2121212S x x y y ,3313112S x x y y ,则12323321331122112SS S S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1122111122333322331111221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2)11223311121x y Sx y x y . [说明] 本例可得两个结论:(1)定点坐标分别为11,A x y ,22,B x y ,33,C x y 的ABC 的面积为11223311121x y Sx y x y ; (2)平面上三点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共线的充要条件为1122331101x y x y x y .三.布置作业§9.2.3三阶行列式(3)——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行列式解法一. 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行列式解法及解的情况的判别方法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x yD x D D yD 当0D 时,方程组有唯一解;当0D时,若x D ,y D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方程组无解;若0x yD D ,则方程组有无穷多解.二.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行列式解法对于三元一次方程组111122223333a xb yc zd a x b y c z d a xb yc zd ,记其系数行列式为111222333a b c Da b c a b c , 用D 中第一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123,,A A A 依次乘以方程组的各方程,得11111111a A x b A y c A zd A , 22222222a A x b A yc A zd A , 33333333a A x b A y c A zd A ,将上述三个等式相加,得112233112233112233112233a A a A a A x b A b A b A y c A c A c A d A d A d A ,其中记111112233222333xd b c D d A d A d A d b c d b c ,则x D x D ,同理可得y D yD ,z D z D ,于是方程组xy zD xD D y D D zD 当0D 时有惟一解x y z D xDD yD D zD.例解三元一次方程组:632752215xy z x y z xy z .解: 1113129522D,61171291522xD ,161372185152yD ,116317275215zD ,1,2,3x y z. □感受与体验 P19练习9.2(3) 用行列式解下列方程组三. 当系数行列式0D 的情况当0D 时三元一次方程组可能无解,也可能有无穷多解.例求关于,,x y z 的方程组13xy mz x mu z m xy z有惟一解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写出该方程组的解.解: 11111101111m Dm m m m,又111411311xm D m m m m ,31y D m m ,41z D m ,所以当1m时,方程组的解为43141xmy m zm .□注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相区别。
沪教版高二上册数学高二上册教案矩阵运算
9.2矩阵运算一、教学内容分析这一节重点介绍矩阵的三种基本运算:矩阵的加减、实数与矩阵相乘、矩阵的乘法.例2、例3是二阶矩阵的加、减法;例6是二阶矩阵与2 3阶矩阵的乘法;这三个例题是矩阵的基本运算.必须掌握好矩阵基本运算,并掌握它们的运算律.例7、例8是矩阵的实际应用题,说明矩阵可用于处理一些复杂的数据问题.二、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和掌握矩阵的运算及其运算律;2、提高分析矩阵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矩阵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提高矩阵的运算能力是重点;2、矩阵乘法是教学难点.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小王、小李在两次数学考试中答对题数如下表表示:填空题每题4分,选择题4分,解答题每题10分. 1、 观察:2、 思考(1):如何用矩阵表示他们的答对题数?他们期中、期末的成绩?思考(2):如果期中占40%,期末占60%,求两同学的总评成绩3、 讨论:今天如何通过矩阵运算来研究上述问题?(二)学习新课 1、矩阵的加法 (1)引入记期中成绩答题数为A 期末答题数为B⎪⎪⎭⎫ ⎝⎛=3592310A ⎪⎪⎭⎫⎝⎛=337448B确定两次考试的小王,小李的各题型答题总数的矩阵C⎪⎪⎭⎫ ⎝⎛=+=68166718B A C(2)矩阵的和(差)当两个矩阵A ,B 的维数相同时,将它们各位置上的元素加(减)所得到的矩阵称为矩阵A , B 的和(差),记作:A+B (A-B )(3)运算律加法运算律:A+B=B+A加法结合律:(A+B )+C=A+(B+C ) (4)举例:P80 例2,例32、数乘矩阵(1)引入:计算小王、小李各题型平均答题数的矩阵()⎪⎪⎭⎫ ⎝⎛=+34835.3921B A (2)矩阵与实数的积设α为任意实数,把矩阵A 的所有元素与α相乘得到的矩阵叫做矩阵A 与实数α的乘积矩阵.记作:αA(3)运算律:(γλ、为实数)分配律:()B A B A γγγ+=+ ;A A A λγλγ+=+)( 结合律:()()()A A A γλλγγλ== (4)举例:P81 例43、矩阵的乘积(1)引入:P83的两次线性变换 (2)矩阵的乘积:一般,设A 是k m ⨯阶矩阵,B 是n k ⨯阶矩阵,设C 为n m ⨯矩阵如果矩阵C 中第i 行第j 列元素ij C 是矩阵A 第i 个行向量与矩阵B 的第j 个列向量的数量积,那么C 矩阵叫做A 与B 的乘积.记作:C=AB(3)运算律分配律:AC AB C B A +=+)(,CA BA A C B +=+)( 结合律:()()()B A B A AB γγγ==,()()BC A C AB = 注:交换律不成立,即BA AB ≠ (4)举例 例1(1)⎪⎪⎭⎫ ⎝⎛-⎪⎪⎭⎫⎝⎛13321221 (2)⎪⎪⎭⎫⎝⎛⎪⎪⎭⎫ ⎝⎛-12211332(3)⎪⎪⎭⎫ ⎝⎛-⎪⎪⎪⎭⎫ ⎝⎛011211724543 (4)⎪⎪⎪⎭⎫⎝⎛⎪⎪⎭⎫ ⎝⎛-724543011211 (5)⎪⎪⎪⎭⎫⎝⎛⎪⎪⎭⎫ ⎝⎛-122645243011211答案:1)⎪⎪⎭⎫ ⎝⎛--5718 2) ⎪⎪⎭⎫ ⎝⎛-7514 3)⎪⎪⎪⎭⎫⎝⎛--4591019617 4)⎪⎪⎭⎫⎝⎛-022212 5)⎪⎪⎭⎫⎝⎛--402101212 注:(1)(2)结果不同.(3)(4)结果不同,说明矩阵乘法交换律不成立.例2:P85 例8(三)回归情景:讨论如何使用矩阵运算进一步研究小王、小李的考试成绩. (四)课堂练习:P83,P86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见练习册七:教学设计说明1、 通过情景题小王、小李的成绩情况引入矩阵运算,说明矩阵运算的重要性.2、 课堂按“加减法→数乘→乘法”展开研究,层层深入,重在掌握2阶,3阶的矩阵的基本运算.3、 对矩阵运算律只进行总结,不进行证明.旨在今后学生能灵活地使用运算律进行运算.这里特别强调乘法的交换律不成立.这是学生思维上不易接受点,在过去的学习的实数运算、集合运算、向量运算的不同之处,必须引起重视. 4、 加强了实际问题的分析,说明矩阵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
A为对称阵,故有 A A,因此有AAT A2 0,
T
比较 AAT 0两端的 ( i , i )元素
(a i 1 ai 2 ai 1 ai 2 n a in ) a ik 0. i 1 a in
( i 1,2,, n)
k k l
k l
转置矩阵的运算性质
1 A
T T
A;
2 A B T AT BT ;
3 kA kA ;
T T
4 AB T BT AT .
A 为 n 阶方阵,如果满足A AT,即. 对称阵: 设 aij a ji i , j 1,2 , , n
1 an 0 . 0
4. 利用定义证明某一矩阵 B 为矩阵 A 的逆阵
分析:这类问题中矩阵A 与 B 是已知的,只需验证 AB E 或 BA E,从而证明B A1 .
例7
设 A 0 (k 为正整数),证明
k
( E A)1 E A A2 Ak 1 .
ij ij
矩阵的和: 两个m n 矩阵 A a , B b 的和
ij ij
定义为A B (a b ) .
ij ij mn
矩阵的数乘: 数k与矩阵 的乘积记做 或Ak A kA
定义为 kA Ak (kaij ). 矩阵的线性运算的运算规律:
2 A B C A B C ; 4 A A 0, A B A B ;
矩阵的定义
a a a a 称为一个 m行 n 列矩阵或 m n矩阵. 记为 A 或
11 21
a a a
a a
12
1n
22
2n
n1
n2
nn
ij
(a ) ; a ij 称为矩阵的第i行j列的元素.
ij mn
元素为实数的称为实矩阵, 元素为复数的称为复矩阵.
( A E ) E ( A E ) B,
从而有 ( A E )( A E ) E , 1 即 A E 可逆且 ( A E ) B E . 故 ( A E )( B E ) ( B E )( A E ), 即 AB A B E BA A B E , 从而 AB BA.
. 1 a
n
1 a1 因为 AB E,故 A1 B . 1 an 例4 设 A, B为同 阶方阵 且 满足 A+B AB, 求证 A E 可逆并进一步证明 BA. AB
证 因为A AB B ( A E )B,故
注:对一般的 n 阶方阵 A ,我们常常用归纳的方
例2
0 1 0 设 A 1 0 0 , A2004 2 A2 . 求 0 0 1
0 1 0 0 1 0 2 因为 A 1 0 0 1 0 0 0 0 1 0 0 1
一、矩阵的运算
矩阵运算有其特殊性,若能灵活地运用矩阵的运算 性质及运算规律,可极大地提高运算效率. 设α (1, , 1)T , ααT,求 An . 0 A 例1 1 T 解 : 显然 α α (1 0 1) 0 2,故有 1
A (αα ) αα αα αα αα T T T T α(α α )(α α )(α α )α T n 1 T n 1 (α α ) αα 2 A.
注:对2阶数字方阵求逆一般,都用 A 来做,既简便又 迅速,但对3阶及其以上的数字方阵一般不使用 A 求 其逆阵,因为若用 A去做,计算工作量太大且容易出 错,而是利用下章所介绍的初等变换法.
3. 利用分块矩阵求逆阵 例6
0 M 0 a n a1 0 0 0 ,其中a1 , , an 0,求 M 1 . a n 1 0
为数);
n阶方阵的幂: 若A是 n 阶矩阵,定义 A k为A的k 次幂,k 为正整数, 即 A k A A A 。规定A0 E
A Akl . k, l为正整数 转置矩阵: 把 m n 矩阵 A 的行与列依次互换得到另 T 一个 n m矩阵,称为 A 的转置矩阵,记作 A
由于 a ik为实数,故 aik 0( i 1,2,, n)即 A 0
二、有关逆矩阵的运算及证明
1. 利用定义求逆阵 利用定义求 n 阶方阵 A逆阵,即找或猜或凑一个 n阶方阵 B ,使 AB E 或 BA E,从而 A1 B. a1 例4 A ,a1 a n 0 (未写出的为0), an
k
AB
1
B A ,
1
1
A
T 1
A
1 T
;
A
1
1 A
.
A* 若 A 0,则 A 可逆,且A1 ,其中 A *为 A A 的伴随方阵。
6.
分块矩阵
矩阵的分块,主要目的在于简化运算及便于论证. 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则与普通矩阵的运算规则相似.
典
型
例
题
一、矩阵的运算 二、有关逆矩阵的运算及证明 三、矩阵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cij ai 1b1 j ai 2b2 j aisbsj
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律 1 AB C A BC ;
2 A B C AB AC , B C A BA CA;
4 Amn En Em Amn A;
3 k AB kAB AkB (其中
2.
几种特殊矩阵
零矩阵: 元素全为零的 m n 矩阵,记为:O或 0 行矩阵: 只有一行的矩阵。 列矩阵: 方阵:
b b 只有一列的矩阵。 b
a1 , a2 ,, an
1 2
mn
n
行数列数皆相等的矩阵。
上三角方阵: 非零元素只可能在主对角线及其上方。
下三角方阵: 非零元素只可能在主对角线及其下方.
对角方阵:
a2 a4 k k kE k
n
a1
数量矩阵:
单位方阵: 主对角线上全为1的对角方阵.
3. 矩阵的运算
同型矩阵: 行数和列数均相等的矩阵. 矩阵相等: 如果两个矩阵 A (a ), B (b ) 是同型矩 阵,且各对应元素也相同,即 aij bij i 1,2,, m; j 1,2,, n , 则称矩阵 A与B 相等,记作 A B.
第二章
矩阵复习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自测题
本章知识结构图
零矩阵 行(列)矩阵 方 阵
特 殊 矩 阵
逆 矩 阵
定
义
相关定理及性质
三角方阵
对角方阵 数量矩阵 单位方阵 (反)对称阵
矩阵
概 念
矩阵的和 矩阵的数乘
定
义
相等矩阵和同型矩阵
分 块 矩 阵
矩 阵 运 算
矩阵相乘
方阵的幂 方阵行列式
1
由 m n 个数 aij i 1,2,, m; j 1,2,, n 排成的 m行 n 列的数表
T
n
1 2
n
1
2
n
5.
逆矩阵
定义 对于n 阶矩阵 A ,如果存在 n 阶矩阵 B ,使得 AB BA E ,
B 则称 A 为可逆矩阵, 是 A的逆方阵。 相关定理及性质
若方阵A可逆,则其逆矩阵必唯一。 A 可逆 A 0 1 1 1 1 kA A1 , ( k 0 ); A A ;
2. 利用伴随矩阵 A 求逆阵
a b 例5 ,ad bc 0,求A1 . A c d 解 : 因为|A| ad-bc 0,故 A 可逆.
d b 又A* c a ,从而有
1
1 d b A c a . ad bc
则 A 称为对称阵. 反对称阵: 如果 AT A 则矩阵A称为反对称的. 伴随方阵: 设 Aij 是行列式 A aij 中元素 aij 的代数
余子式,称方阵
A11 A A* 12 A1m
A
A21 An1 A22 An 2 A2 m Anm
证 : 因为 ( E A)( E A A2 Ak 1 ) E A A 2 A k 1
E A E,
k
A A 2 A k 1 A k
故
( E A)1 E A A2 Ak 1 .
注:1. 矩阵的逆阵是线性代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内容,主要包括:
6 kl A k lA ;
(5) 1 A A;
1 A B B A;
7 k l A kA lA; 8 k A B kA kB.
矩阵相乘: A (aij )ms与 B (bij )sn 乘积规定为 一个 m n 矩阵 C (cij )mn . 其中
0 解 : 将 M 分块为M B
a1 其中 A ,B (an ). a n 1
A , 0
从而
M
1
0 1 A
0 1 B 1 a1 0
0
1 a n 1
求A .
1
分析 :
求 A 即找矩阵 B,使 AB E .
1
a1 a1 由A 可推测,B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