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岩生化第三版考研课件-第9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三版 (王镜岩 朱圣庚 著)

生物化学 第三版 (王镜岩 朱圣庚 著)

单字母 符号 A R N D B C Q E Z
名称
亮氨酸(leucine) 赖氨酸(lysine) 甲硫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三字母 符号 Leu Lys Met Phe
单字母 符号 L K M F
脯氨酸(praline) 丝氨酸(serine) 苏氨酸(threonine)
Pro
P
Ser
S
Thr
T
甘氨酸(glyΒιβλιοθήκη ine) 组氨酸(histidine) 异亮氨酸(isoleucine)
Gly
G
色氨酸(tryptophan)
His
H
酪氨酸(tyrosine)
Ile
I
缬氨酸(valine)
Trp
W
Tyr
Y
Val
V
2、计算赖氨酸的εα-NH3+20%被解离时的溶液PH。[9.9]
第四章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提要
蛋白质分子是由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肽链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而成的,各 种多肽链都有自己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6000到1000000或更高。
蛋白质分为两大类:单纯蛋白质和缀合蛋白质。根据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质、球状蛋白质和膜 蛋白质。此外还可按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分类。
表3-1 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名称
丙氨酸(alanine) 精氨酸(arginine) 天冬酰氨(asparagines)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Asn和/或Asp 半胱氨酸(cysteine) 谷氨酰氨(glutamine) 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n和/或Glu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提要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各种因素的科学。

它是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讨论底物浓度、抑制剂、pH、温度及激活剂等因素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中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无浓度的关系时,常分为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及零级反应。

研究证明,酶催化过正的第一步是生成酶-底物中间产物,Michaelis-Menten该呢举中间产物学说的理论推导出酶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即Km、Vmax、kcat、kcat/Km。

Km是酶的一个特征常数,以浓度为单位,Km有多种用途,通过直线作图法可以得到Km及Vmax。

Kcat称为催化常数,又叫做转换数(TN值),它的单位为s-1,kcat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速率越高。

kcat/Km常用来比较酶催化效率的参数。

酶促反应除了单底物反应外,最常见的为双底物反应,按其动力学机制分为序列反应和乒乓反应,用动力学直线作图法可以区分。

酶促反应速率常受抑制剂影响,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将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及不可逆抑制作用。

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及反竞争性抑制3类,可以分别推导出抑制作用的动力学方程。

竞争性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其动力学常数Kˊm变大,V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Vˊmax变小;反竞争性抑制Kˊm及Vˊmax均变小。

通过动力学作图可以区分这3种类型的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剂中最重要的是竞争性抑制,过度态底物类似物为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中,最有意义的为专一性Ks型及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

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是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机制、阐明代谢途径以及设计新药物的重要手段。

温度、pH及激活剂都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重要影响,酶反应有最适温度及最适pH,要选择合适的激活剂。

在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测定酶的活力时,都应选择酶的最适反应条件。

习题1.当一酶促反应进行的速率为Vmax的80%时,在Km和[S]之间有何关系?[Km=0.25[S]]解:根据米氏方程:V=Vmax[S]/(Km+[S])得:0.8Vmax=Vmax[S]/(Km+[S])Km=0.25[S]2.过氧化氢酶的Km值为2.5×10-2 mol/L,当底物过氧化氢浓度为100mol/L时,求在此浓度下,过氧化氢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

王镜岩生化第三版课件 糖代谢共104页文档

王镜岩生化第三版课件 糖代谢共104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王镜岩生化第三版课件 糖代谢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三章氨基酸提要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当用酸、碱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时可获得它们。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

但碱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是D型和L型的消旋混合物。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基本氨基酸只有20种。

此外还有若干种氨基酸在某些蛋白质中存在,但它们都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由相应是基本氨基酸(残基)经化学修饰而成。

除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氨基酸存在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有的是β-、γ-或δ-氨基酸,有些是D型氨基酸。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当pH接近1时,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全部质子化,当pH在13左右时,则全部去质子化。

在这中间的某一pH(因不同氨基酸而异),氨基酸以等电的兼性离子(H3N+CHRCOO-)状态存在。

某一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所有的α-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发生颜色反应。

α-NH2与2,4-二硝基氟苯(DNFB)作用产生相应的DNP-氨基酸(Sanger反应);α-NH2与苯乙硫氰酸酯(PITC)作用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苯胺基硫甲酰衍生物( Edman反应)。

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可用氧化剂(如过甲酸)或还原剂(如巯基乙醇)断裂。

半胱氨酸的SH基在空气中氧化则成二硫键。

这几个反应在氨基酸荷蛋白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碳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α-氨基酸具有光学活性。

比旋是α-氨基酸的物理常数之一,它是鉴别各种氨基酸的一种根据。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这是紫外吸收法定量蛋白质的依据。

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表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氨基酸分析分离方法主要是基于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极性大小。

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等。

习题1.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的缩写符号: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氨、谷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

[见表3-1]表3-1 氨基酸的简写符号名称三字母符单字名称三字单字号母符号母符号母符号丙氨酸(alanine) Ala A亮氨酸(leucine)LeuL精氨酸(arginine) Arg R赖氨酸(lysine)LysK天冬酰氨(asparagine s) Asn N甲硫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MetM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Asp 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F半胱氨酸(cysteine) Cys C脯氨酸(praline)ProP谷氨酰氨(glutamine) Gln Q丝氨酸(serine)SerS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 E苏氨酸(threonine)ThrT甘氨酸(glycine) Gly G色氨酸(tryptophan)TrpW组氨酸His H 酪氨酸Ty Y(histidine) (tyrosine) r 异亮氨酸(isoleucine ) Ile I缬氨酸(valine)ValVAsn和/或Asp Asx B Gln和/或GluGlsZ2、计算赖氨酸的εα-NH3+20%被解离时的溶液PH。

(推荐)《王镜岩生物化学》PPT课件

(推荐)《王镜岩生物化学》PPT课件
平面偏振光
如果让光通过一个象栅栏一样的 Nicol 棱镜 (起偏镜) 就不是所有方向的光都能通过,而只有与棱镜晶轴方向 平行的光才能通过。这样,透过棱晶的光就只能在一个 方向上振动,象这种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光,称为平
12
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或偏光。
生物化学.第一篇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化学
第一章 生物分子导论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6
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等)
生物化学.第一篇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化学
第一章 生物分子导论
三.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1.生物分子大小:生物分子不仅种类繁多,在大小方面跨度也很大,例如,丙 氨酸分子量是89,但烟草花叶病毒达到40000000.
2.立体异构与构型
故:分子的手性是对映体存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19
§3—4— 3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一、构型的表示法: 1. 透视式(三维结构):略 2.Fischer 投影式:
COOH

H
OH
COOH
H
OH
C H3
CH3
20
使用Fischer 投影式的注意事项: (1)可以沿纸面旋转,但不能离开纸面翻转。
一.什么是生物化学(Biochemistry、Biological chemistry )
D.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在某种意义上,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所以这门学科也称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第三十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酶动力学 PPT课件

酶动力学 PPT课件

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剂
E S

k1 K-1
v v m ax [ S ] [S ] K
m
ES
k2
E P
Km 升高 vmax 不变
I
KI
(1
[I ] K
I
)
EI
v
vmax
Km(1+[I]/KI)
1/v
+抑制剂
斜率=Km/vmax
斜率= Km(1+[I]/KI)/vmax
1/v
(1+[I]/KI)/Vmax
+抑制剂
斜率=Km/vmax
斜率= Km(1+[I]/KI)/vmax
[S]
-1/Km
1/vmax
1/[S]
反竞争性抑制剂
E S
Km 降低 vmax 降低
k1 k-1
ES
I
k2
E P
KI’
EIS
v
vmax
1/v
(1+ /(1+[I]/KI)/Vmax Vmax/(1+[I]/KI)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最适pH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米氏反应动力学
酶反应动力学最简单的模型由Lenor Michaelis和 Maude Menten于1913年提出,因此又名为 Michaelis-Menten模型或M-M模型。 米氏方程推导设定的3个条件: ① 反应速率为初速率,因为此时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 正比关系,避免了反应产物以及其它因素的干扰 ② 酶底物复合物处于稳态即ES浓度不发生变化 ③ 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王镜岩-生物化学I-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王镜岩-生物化学I-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V 反 应 初 速 度
V=
V[S] Km + [S]
0
底 物 浓 度 [S]
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
最 大 反 应 速 率
V
V
b.当[S]很大时 V=V[S]/[S]=V
0 级反应
V/2
a.当[S]很小时 V=V[S]/Km 一级反应
0 Km (米氏常数) [S]
混合级
米氏曲线
Km=?
V=
V[S] Km + [S]
②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Km值最小的底物——最适底物/天然底物
1/Km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1/Km越大、亲和力越大
k2>>k3时
Km= k2 + k3 k1
Km≈k2(分离能力)/k1(亲合能力)
E+S k1 k2 ES k3 P+E
Km越小,亲和力越强。
[S]很小时,反应速度就能达到很大。
若 V=V/2
• Km = [S]
V V [S] 1 = 2 Km + [S]
Km + [S] = 2[S]
2、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1)米氏常数Km的意义
V Vmax Vmax/2
Vmax 2
Km
[S]
Vmax[S] = Km + [S]
Km=[S]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依据: 能否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 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
1、不可逆抑制作用 :
不 可 逆 抑 制
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以牢固的共价键相连 很多为剧毒物质
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

王敬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精要速览

王敬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精要速览

沈同?生物化学?〔第三版〕精要速览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开展:1.表达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开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开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根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根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根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提要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各种因素的科学。

它是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讨论底物浓度、抑制剂、pH、温度及激活剂等因素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中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无浓度的关系时,常分为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及零级反应。

研究证明,酶催化过正的第一步是生成酶-底物中间产物,Michaelis-Menten该呢举中间产物学说的理论推导出酶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即Km、Vmax、kcat、kcat/Km。

Km是酶的一个特征常数,以浓度为单位,Km有多种用途,通过直线作图法可以得到Km及Vmax。

Kcat称为催化常数,又叫做转换数(TN值),它的单位为s-1,kcat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速率越高。

kcat/Km常用来比较酶催化效率的参数。

酶促反应除了单底物反应外,最常见的为双底物反应,按其动力学机制分为序列反应和乒乓反应,用动力学直线作图法可以区分。

酶促反应速率常受抑制剂影响,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将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及不可逆抑制作用。

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及反竞争性抑制3类,可以分别推导出抑制作用的动力学方程。

竞争性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其动力学常数Kˊm变大,V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Vˊmax变小;反竞争性抑制Kˊm及Vˊmax均变小。

通过动力学作图可以区分这3种类型的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剂中最重要的是竞争性抑制,过度态底物类似物为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中,最有意义的为专一性Ks型及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

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是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机制、阐明代谢途径以及设计新药物的重要手段。

温度、pH及激活剂都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重要影响,酶反应有最适温度及最适pH,要选择合适的激活剂。

在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测定酶的活力时,都应选择酶的最适反应条件。

习题1.当一酶促反应进行的速率为Vmax的80%时,在Km和[S]之间有何关系?[Km=0.25[S]]解:根据米氏方程:V=Vmax[S]/(Km+[S])得:0.8Vmax=Vmax[S]/(Km+[S])Km=0.25[S]2.过氧化氢酶的Km值为2.5×10-2 mol/L,当底物过氧化氢浓度为100mol/L时,求在此浓度下,过氧化氢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

第九章__激_素--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九章__激_素--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九章激素第一节概述一、定义激素是生物体产生的,对机体代谢和生理机能发挥高效调节作用的化学信使分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细胞产生的。

内分泌细胞是一些特殊分化的,对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敏感的感应细胞,当他们感应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时,就合成并释放某种激素。

激素作为化学信使,不经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将条件信息带到特定的效应细胞,引起某种效应。

直接接受激素调节的效应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因为激素是通过体液传送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的,所以将激素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下,全面系统协调地调节着物质及能量代谢,从而协调生物的各项生理机能。

神经既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又可以直接分泌激素,而某些激素也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如甲状腺素可促进大脑发育。

二、分类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三类:1.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多肽激素和蛋白质激素。

2.固醇激素包括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

3.脂肪酸激素是二十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等。

三、特点1.高度专一性包括组织专一性和效应专一性。

前者指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

后者指激素有选择地调节某一代谢过程的特定环节。

例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但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加强糖异生作用,直接向血液输送葡萄糖;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促进肌糖原分解,间接补充血糖;糖皮质激素则主要通过刺激骨骼肌细胞,使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以及促进肝细胞糖异生作用来补充血糖。

激素的作用是从激素与受体结合开始的。

靶细胞介导激素调节效应的专一性激素结合蛋白,称为激素受体。

受体一般是糖蛋白,有些分布在靶细胞质膜表面,称为细胞表面受体;有些分布在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受体,如甲状腺素受体。

2.极高的效率激素与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因而激素可在极低浓度水平与受体结合,引起调节效应。

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一般蛋白质激素的浓度为10-10-10-12mol/L,其他激素在10-6-10-9mol/L。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
生物体中,末端氧化酶已知的主要有:
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a 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黄素蛋白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18
4.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128页
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为 电子传递抑制剂。
NADH-C0Q- Cytb-Cytc1-Cytc Cytaa3-O2
FAD -0.18
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
呼吸链中NAD+/NADH的E0’值最小,而O2/H2O的E0’ 值最大,电子的传递方向是从NADH-O2
14
根据接受氢的初受体不同,典型的呼吸链有两条 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GO’= - 52.6 kcal/mol
GO’= - 43.4 kcal/mol
NAD
胞液中:甘油-α-磷酸脱氢酶
甘油-α-磷酸
线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α-磷酸

线粒体内:甘油-α-磷酸脱氢酶


FADH2
FAD

NADH FMD CoQ b c1 c aa3 O2
39
2.肝、肾、心等组织的苹果酸穿梭作用
NADH
天冬 转氨酶
氨酸
草酰乙酸
NAD
胞液中:苹果酸脱氢酶
苹果酸
天冬 转氨酶
2e
递电子体 还原型
Cyt b, c1, c, aa3
½ O2
递电子体
O2-
氧化型
氧化酶
HH2O2O
2H+
12
线粒体图示
13
2.呼吸链电子传递成员的排列顺序 120页
MH2 NADH -0.32
FMN CoQ b c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之,可以计算出要达到一定的最大反
应速率的分数,需要加多少底物。
(见P360表9-2)
Vm和k3的意义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 Vm 与酶浓度成正比。 当[S]>>Km时,V = Vm = k3[E]0,此时对底物来 说是零级反应,对酶来说是一级反应,k3是一级 反应速率常数,k3表示当酶被底物饱和时每秒钟 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又称为转换数), 这时的k3 又可以写成 kcat,kcat 越大,说明酶的 催化效率越高。
移项得 令K

([ E ] 0 [ ES ]) [ S ] [ ES ]

k2 k3 k1
([ E ] 0 [ ES ]) [ S ] [ ES ] K
k2 k3 k1
m
,代入上式得
[ ES ]
m
将上式中的[ES]解出得
[ E ]0 [S ] K
m
[S ]
此[ES]即为稳态时的复合物浓度。
平衡学说推导反应速度方程 的假设前提
在推导动力学方程时,有几点假设: ① 第一步迅速平衡,第二步慢,即 k3 << k 2 。 ② [S] >> [E],[S] >> [ES]。 ③ 酶以E和ES两种状态存在。
根据平衡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设Vf 为E与S结合的速度,Vr 为ES解离的速度, 则Vf=k 1 ( [E]0-[ES] )( [S]-[ES] ) Vr=k 2 [ES] ∵ 平衡时Vf=Vr ∴ k 1 ( [E]0-[ES] )( [S]-[ES] )= k 2 [ES]
速度,即Vm = k 3 [E]0 ,所以 V
这就是米氏方程。

V m [S ] K
S
[S ]
米氏方程
V V m [S ] K
s
[S ]
米氏方程是一个双曲线方程,若以[S]为自变
量,V为因变量,可以作出双曲线,与实验测得的
结果相符。
(2)稳态理论
1925年,Briggs和Haldane提出了稳态(steady state)理论,对米氏方程做了一项很重要的修正: 在 反应式中,k3值
有序反应
(ordered reaction)
其中P是B转变的产物,Q是A转变的产物。 如脱氢酶的辅酶NAD(P)+ 相当于A,NAD(P)H相 当于Q。
随机反应
(random reaction)
如肌酸激酶催化肌酸与ATP反应生成
磷酸肌酸和ADP。
乒乓反应
(ping pong reaction)
kcat /Km的意义
Kcat /Km表示酶的催化效率,Kcat /Km越大,
k3 K
m
催化效率越高。

k1k 3 k2 k3
,其最大值极限是
k1,而k1是酶与底物结合的速率常数图法求Km和Vm值
(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将米氏方程两边取倒数得
单底物 异构酶 单向单底物 裂合酶 假单底物 水解酶
A A-B + H2O
AH2 +B A2+ + B3+ A + BX A + B + ATP A + B + ATP
双底物
氧化还 原酶 转移酶 连接酶
三底物
多底物反应按动力学机制分类
(序列反应)
底物的结合和产物的释放有一定的顺序: E+A+B→EAB→EPQ→E+P+Q 产物不能在两种底物都结合之前释放。这 类反应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④ 根据Km值,可以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下,反应 速率是最大反应速率的百分之多少。 ⑤ 根据细胞内酶反应正反两方面的底物浓度,以及 两方面的Km值,可以推测细胞内代谢的方向。
米氏方程[S]与 V / Vm 的关系
V V m [S ] K
m
V Vm
[S ]
K
[S ]
m
[S ]
当[S]=10Km时,V=0.91Vm 当[S]=0.1Km时,V=0.091Vm
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 抑制作用的动力学鉴别
②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不同量的酶及抑制剂,作不 同抑制剂浓度下反应速率对酶量的直线。可逆抑制 剂得到的是一组通过原点但斜率不同的直线,不可 逆抑制剂得到的是一组不通过原点但斜率与对照相 同的平行线。
一些重要的不可逆抑制剂
(1)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① 有机磷化合物 ② 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 ③ 重金属盐
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
(1)相对活力分数(残余活力分数)
a Vi V0
(2)相对活力百分数(残余活力百分数)
a% Vi V0 100 %
(3)抑制分数(被抑制而失去活力的分数)
i 1 a 1 Vi V0
Vi V0 ) 100 %
(4)抑制百分数
i % (1 a ) 100 % (1
如转氨酶催化转氨反应: 氨基酸1 + 酮酸2 ——→酮酸1 + 氨基酸2
A
B
P
Q
三、酶的抑制作用
因酶蛋白变性而酶活力丧失称为酶的失活作用,
而因为某种物质与酶结合使酶活力丧失称为酶的抑
制作用,酶受抑制丧失活力时酶蛋白并没有变性。
能抑制酶活力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inhibitor)。
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是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酶 的催化机制,以及阐明代谢途径的基本手段,也可 以为医药设计新药物和为新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 据。
m
k 3[ E ]0
,代入上式得
(快速平衡法)
[S ]
(稳态法)
V
V m [S ] K
s
[S ]
两个米氏方程的区别
这两个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快速平衡法推导 的方程中米氏常数是Ks,而稳态法推导的米氏 方程中米氏常数是Km。
Ks k2 k1
K
m

k2 k3 k1
Ks是[ES]的解离平衡常数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Henri和Wurtz提出了
酶-底物复合物学说。该学说认为,当酶催化
反应时,酶首先与底物结合,生成酶-底物复
合物,然后生成产物,并释放出酶。反应用下
式表示:
S+E ES → P + E
酶底物中间复合物存在的证据
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直接观察到酶与底物的复 合物。 酶与底物结合后光谱发生变化。 溶解度或热稳定性在加入底物后发生变化。
令K
s
k2 k1
, 则
[ ES ]
[ E ]0 [S ] K S [S ]
根据平衡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由于V = k 3 [ES],代入前式

V k 3 [ E ]0 [S ] K
S
[ ES ]
[ E ]0 [S ] K
S
[S ]
[S ]
因为当所有的E都成为ES时,可达最大反应
根据稳态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 ES ] [ E ]0 [S ] K
m
[S ]
因为酶反应速率与[ES]成正比,即 V
k 3 [ ES ]
所以 V

k 3[ E ]0 [S ] K
m
[S ]
又因为当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形成复合物时, 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即 V
V V m [S ] K
m
不小,后一步骤不是限速步骤。
所谓稳态是指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系统中的
酶-底物复合物浓度由零逐渐增加到一定数值,然
后保持不变,即处于稳态水平,此时ES的解离和分 解速率之和等于ES的形成速率,
根据稳态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产生[ES]的速率 消耗[ES]的速率 稳态时 所以
d [ ES ] dt k 1 ([ E ] 0 [ ES ]) [ S ]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kinet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酶的抑制作用 四、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五、pH对酶反应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意义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 抑制机理
可逆抑制作用的3种类型
(3)反竞争性抑制剂(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I 只与 ES 结合,只有 ES 能分解出产物,ESI
中的 S 不能转变成产物。由于 I 的存在促进了 E 和
S 的结合,所以称为反竞争性抑制。
ES + I → ESI ——→ P + E + I ×
米氏方程的几个特点
从米氏方程中可以看出:
当[S]<< Km时, V

V m [S ] K
m
,反应速率与底物
浓度成正比,属一级反应;
当[S]>> Km时, V

V m [S ] [S ]
Vm
,反应速率达到
最大,并与底物浓度无关,属零级反应;
当[S] = Km时, V 物浓度。

V m [S ] 2[ S ]
1 V K
m

1 [S ]

1 Vm
Vm
在一系列[S]下测出相应的反应速率v,以
1 V

1 [S ]
作图,可得出Km和Vm值。
米 氏 方 程 的 双 倒 数 图
多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按底物分子数的分类)
底物数 酶分类 催化反应 A B B+C AOH + BH A + BH2 A3+ + B2+ AX + B AB + ADP + Pi AB + AMP + PPi 酶种类 占总酶 百分数 5% 12% 26% 27% 24%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