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复习整理9页word文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生态幅:每种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量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种群: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内禀增长率rm: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

有效积温法则: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利用性竞争:通过损耗有限的资源发生的竞争,而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失汇现象: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

未研究清楚的

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的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生态系统管理:具有明确和可适应的目标,通过政策,协议和实践活动而实施的,对生态系统进行使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保持良性持续的管理

拉尼娜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附近的海水偶尔变冷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处的海水偶尔变暖的现象

二填空

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锥体是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数量锥体的合称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计算

P101基因型适合度

W=ml[W表示适合度 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l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P106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香农-威纳指数

四问答

火对生物的作用?如何进行防火管理?

有益作用:把枯枝叶烧成灰,是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形成物质再循环的无机肥料,成为新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

对抗火物种或适应于火的自然更新的物种,火是必需的生态因子;

火可以减少与耐火树种的竞争物种;

有些植物种子需高温刺激才能萌发,如高冷杉,井松

大多数松柏类幼苗,火烧有利于它们存活

有害作用:严重的林冠火及地面火的最大冲击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生物群和它们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土地表面受到侵蚀,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与化学成分,降低了土壤吸水与保水能力。

森林和草地燃烧过程中,作为烟中的颗粒物质挥发,使大量的肥料丧失,尤其是N

防火管理:开展生物工程防火,建立火灾阻隔系统。森林防火阻隔系统的组成部分即绿色防火,利用耐火树种,营造防火林带。

开展计划烧除,加强可燃烧物管理。在人为控制下,一低强度火消除或减少地面可燃物

加强防火管理。制作森林防火规划,开展火险预测预报,增强航空护林等工作,对人类用火严加控制。

r-选择和k-选择的特征及优缺点?

特征:

r-选择种类具有所有是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短的世代周期

k-选择种类具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的繁殖能量分配,长的世代周期

优缺点:k-对策种群竞争性强,数量较稳定,一般稳定在k附近,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受到危害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由于其低r值,种群恢复会比较困难

相反,r-对策者死亡率甚高,但高r值使种群能迅速恢复,而且高扩散能

力还可使其迅速离开恶化生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种群。R-对策者的高死亡率、高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更有利于形成新物种。

水生植物群落演替(水生演替)过程?旱生演替过程?

水生演替: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在此阶段中,植物漂浮生长,其死亡残体将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同时湖岸雨水冲刷而带来矿物质微粒的沉积也逐渐提高了湖底。代表植物:浮萍、满江红及一些藻类植物。

2沉水植物阶段:在水深5~7m处,湖底裸地上最早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轮藻属的植物。轮藻属的植物生物量相对较大,使湖底有机质沉积加快,自然对湖底的抬升作用也就更加明显。当水深达到2~4m时,金鱼藻、眼子菜、黑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开始出现,这些植物的生物量更大,对湖底的抬升作用也就更加明显。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莲、睡莲等。这些植物一方面生物量大,对湖底抬升作用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植物的叶片大量漂浮在水面,使得水面下光照条件很差,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这样就迫使沉水植物向深水处转移,这样又起到了对湖底的抬升作用。

4直立水生阶段:浮叶根生植物使得湖底大大变浅,为直立水生植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最终直立水生植物(例如芦苇、香蒲、泽泻等)取代了浮叶根生植物。直立水生植物的根很密集,使得湖底迅速抬高,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一些浮岛,原来被水淹没的湖底开始与大气接触,生境开始具有陆生植物生境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