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

合集下载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范文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范文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影响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其中,浅水湖泊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乌梁素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动态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温室气体动态及影响机制,旨在为理解湖泊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内陆,是典型的浅水湖泊。

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观测、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乌梁素海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

三、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一)甲烷排放通过对乌梁素海湖泊的实地观测与数据采集,研究发现,乌梁素海的甲烷排放量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受气候条件、生物活动等影响较大。

具体来说,当水温升高、光照充足时,甲烷排放量会相应增加。

(二)二氧化碳浓度与通量乌梁素海二氧化碳的浓度和通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风速较大、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旺盛的时期,二氧化碳的通量相对较小;反之,在静风或风速较小的情况下,二氧化碳的通量则会增大。

四、影响机制分析(一)生物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活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则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

这些生物活动对湖泊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气候条件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风速等对湖泊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具有显著影响。

温度升高会加速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降水、风速等气象因素则会影响湖泊的水文条件,进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

五、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实地观测与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全面探讨了乌梁素海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其氮代谢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解析,旨在揭示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和机理,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氮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及其氮代谢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该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土壤样品,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一)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多样性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该区域厌氧氨氧化菌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菌群组成包括多种不同的细菌种类,其中某些特定种类的细菌在根圈土壤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细菌可能对乌梁素海湿地的氮循环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二)氮代谢调控机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在氮代谢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调控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酶活性调节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调控机制在维持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氮循环过程与机理通过对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氮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

这些过程与厌氧氨氧化菌群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维持着乌梁素海湿地的氮平衡。

同时,挺水植物在氮循环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吸收和释放氮元素来调节湿地的氮含量。

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

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

数 函数 的释放规 律。据扩散通量结果估算 , 在夏季 9 0 d的时间 内, 乌梁素海 明水 区沉积物约 向上覆水 体释放 了 1 9 . 8 1 t 的D T P和
3 3 . 4 3 t 的D O P , 由上覆水体 迁移至沉积物 中的 D R P约为 1 3 . 9 5 t , 明水 区沉 积物表现为 D O P和 D T P的源及 D R P的汇 ; 由岱海上覆
Di fu s i o n F l u x e s o f Ph o s p h o r u s Ac r o s s W a t e r - S e d i me n t I n t e r f a c e i n La k e W u l i a n g s u h a i a n d Da i h a i
2 0 1 3 . 3 2 ( 8 ) : 1 6 0 9 — 1 6 1 7








2 0 1 3年 8月
Hale Waihona Puke J o u r n a l o fA g r o - E n v i r o n me n t S c i e n c e
乌梁素海和岱海水一 沉积物界面磷 的扩散通量研究
水体迁移 至沉积物中的 D T P和 D O P分别 约为 1 3 . 2 9 t 和2 1 . 4 0 t ,由沉 积物释放至上覆水 的 D R P约 为 8 . 6 9 t ,岱海沉 积物 表现为 D T P和 D O P的汇及 D R P的源。揭示湖泊生态 系统 中, 有机磷可 以直接或经矿化降解 的间接形式参与再循环 , 成为湖泊初级生产力
M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h h o t 0 1 0 0 2 1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t h e Wu l i a n g s u h a i a n d D a i h a i L a k e a s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 t h e d i f u s i o n l f u x e s o f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p h o s p h o r u s ( D O P) , d i s - s o l v e d t o t l a p h o s p h o us r ( D I )a n d d i s s o l v e d o r t h o p h o s p h a t e ( D R P )a c r o s s t h e w a t e r - s e d i m e n t i n t e f r a c e 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 t h i s w o r k b y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范文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范文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地球上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湖泊系统中的温室气体动态变化对于全球气候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以乌梁素海这一浅水湖泊为例,探讨了其温室气体动态及影响因素,为深入理解湖泊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二、乌梁素海概述乌梁素海位于中国内陆地区,是一处典型的浅水湖泊。

该湖泊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乌梁素海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一)温室气体种类及来源乌梁素海中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

这些气体的主要来源包括湖泊水体、底泥、水生生物等。

其中,水体和底泥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而水生生物则通过呼吸作用和生物化学过程参与温室气体的循环。

(二)温室气体动态变化通过对乌梁素海多年来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湖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其中,夏季和秋季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高峰期,而冬季则相对较低。

此外,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乌梁素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四、影响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的因素及机制(一)自然因素气候变暖、降雨量变化等自然因素对乌梁素海的温室气体动态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水温升高,促进了底泥中有机质的分解,从而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降雨量变化也会影响湖泊的水位和水体流动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如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发展等也会对乌梁素海的温室气体动态产生影响。

例如,农业活动导致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增加,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也会影响温室气体的动态。

《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变化驱动机制及多目标规划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变化驱动机制及多目标规划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变化驱动机制及多目标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乌梁素海流域的水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变化的驱动机制以及基于这些驱动机制提出有效的多目标规划研究,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乌梁素海流域概况乌梁素海流域位于我国XX地区,流经多个市县,流域内以草原和农业活动为主。

由于流域内气候条件、地质结构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本部分将对流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主要生态问题及人为活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三、水环境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一)自然因素驱动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迁、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等。

气候变迁导致降雨量及蒸发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流域的水量和水质。

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则决定了水流的流向和速度,对水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人为因素驱动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化进程等。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土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设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四、多目标规划研究(一)目标设定基于对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变化驱动机制的分析,我们设定了以下多目标规划:一是改善水质,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二是保护和恢复流域的生态环境;三是促进流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严格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

2.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3.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

4. 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五、实施与监测(一)实施步骤根据规划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作为我国内陆湖泊的典型代表,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特征研究对于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碳源解析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揭示其分布特征、来源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乌梁素海位于我国某内陆地区,是典型的内陆封闭性湖泊。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该湖泊成为研究内陆湖泊生态系统和碳循环的理想场所。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进行测定和分析。

具体包括水样和沉积物样的采集、预处理、有机碳提取及同位素分析等步骤。

三、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3.1 同位素分布通过对乌梁素海水体中有机碳的同位素分析,发现水体中有机碳的同位素值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在湖泊的不同区域,同位素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湖泊的水流动力、生物活动等因素有关。

3.2 同位素来源结合水体中有机碳的同位素特征,可以推断出乌梁素海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包括外源输入(如大气沉降、河流输入等)和内源产生(如湖泊生产力等)。

其中,外源输入的有机碳同位素值相对稳定,而内源产生的有机碳同位素值则受到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4.1 同位素分布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同位素分布受到历史环境变化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层位的沉积物样,可以发现同位素值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差异,这反映了湖泊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

4.2 同位素来源解析结合沉积物的年代学研究,可以对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进行解析。

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历史时期的外源输入和内源产生。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某种来源的有机碳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五、环境意义及结论通过对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碳源解析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2024年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范文

《2024年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范文

《浅水湖泊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浓度增加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浅水湖泊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典型的浅水湖泊之一,其温室气体动态研究对于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为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典型的浅水湖泊。

该湖泊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如CO2、CH4等)的浓度、排放通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和湖泊水文学数据,综合分析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乌梁素海温室气体动态分析3.1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通过监测和分析,发现乌梁素海中CO2和CH4的浓度均存在季节性变化。

在春夏季节,由于温度升高、水生植物生长等因素,CO2和CH4的浓度相对较高;而在秋冬季节,随着温度降低和水生植物衰亡,浓度有所降低。

3.2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乌梁素海的CH4排放通量相对较高,而CO2的排放通量较低。

随着季节的变化,CH4的排放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节排放量较高,秋冬季节较低。

此外,风速、气温、湖泊水位等因素也会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

四、影响机制分析4.1 生物因素水生植物是乌梁素海中重要的碳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

在春夏季节,水生植物生长旺盛,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2,同时产生CH4等温室气体。

此外,微生物在湖泊底部的活动也会影响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

4.2 环境因素温度、风速、降雨、湖泊水位等环境因素对乌梁素海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其氮代谢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揭示了乌梁素海湿地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的丰富多样性和氮代谢的调控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引言乌梁素海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湿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挺水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圈微生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厌氧氨氧化菌群是根圈微生物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对氮的循环和转化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研究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其氮代谢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采集湿地根圈土壤样品,提取微生物DNA,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

同时,结合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氮代谢的调控机制。

三、研究结果(一)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分析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不同挺水植物根圈的菌群组成存在差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均存在丰富的厌氧氨氧化菌种。

这些菌种在生态位和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共同维持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通过对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氮代谢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对氮代谢的速率和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植物根系的分泌物也对根圈微生物的氮代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乌梁素海湿地的氮循环过程得以高效进行。

《2024年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作为重要的湖泊生态系统,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湖泊的生态环境演变及有机碳的来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研究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对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湖泊碳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乌梁素海位于中国北方,拥有丰富的水生生态系统和沉积记录。

本研究在湖泊的不同区域设置了采样点,通过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对有机碳同位素进行分析。

样品采集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操作,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方法1. 水体有机碳同位素分析: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对水样中的有机碳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水体中有机碳的来源和分布特征。

2. 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对沉积物样品进行烘干、研磨、酸化等预处理后,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其有机碳同位素。

通过对比不同层位的同位素特征,分析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和沉积历史。

四、结果与讨论1. 水体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乌梁素海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同位素值在-24‰至-20‰之间波动。

这表明水体中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内源生物活动及周边陆地输入。

2. 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呈现出明显的层位变化。

表层沉积物中同位素值较低,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值逐渐升高。

这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具有多源性,包括湖泊内源生物活动、周边陆地输入以及历史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

3. 有机碳来源分析:通过对比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发现乌梁素海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内源生物活动及周边陆地输入。

其中,湖泊内源生物活动是乌梁素海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周边陆地输入则受到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历史气候环境变化也会对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产生影响。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分析,揭示了湖泊中有机碳的来源和分布特征。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意义。

该湿地中的挺水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重要支持,而且其根圈微生物群落也参与了复杂的氮循环过程。

其中,厌氧氨氧化菌群在氮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多样性及其氮代谢调控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培养方法相结合,对乌梁素海湿地中的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通过采集湿地中的挺水植物根际土壤样品,提取其中的微生物DNA,然后运用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实验室培养和生理生化实验研究其氮代谢的调控机制。

三、结果与分析1. 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分析通过对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土壤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我们发现该区域厌氧氨氧化菌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这些菌群主要属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其中部分菌种为首次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现。

这些菌群在不同植物根圈的分布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植物种类对根圈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氮代谢调控机制研究通过实验室培养和生理生化实验,我们发现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在氮代谢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对菌群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也对菌群的氮代谢产生显著影响。

在氮循环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菌群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氮素的转化和固定,维持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些菌群在氮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种类、根系分泌物、环境因素等均对菌群的分布和代谢产生影响。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其氮代谢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现代生态学方法,探讨了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分布特征、多样性及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氮代谢的调控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引言乌梁素海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挺水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圈微生态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厌氧氨氧化菌群在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对于该菌群多样性的研究尚不充分,氮代谢的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现代生态学方法,对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的厌氧氨氧化菌群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采集乌梁素海湿地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文库构建。

其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多样性进行分析。

最后,结合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实验,探究氮代谢的调控机制。

三、结果与讨论1. 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分析通过对乌梁素海湿地不同区域土壤样品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我们发现挺水植物根圈存在着丰富的厌氧氨氧化菌群。

这些菌群在系统发育上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多种不同的种属和基因型。

其中,某些优势种属在特定区域或特定季节表现出更高的丰度,这可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

2. 氮代谢调控机制研究通过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实验,我们揭示了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在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菌群能够通过厌氧氨氧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氮化合物,如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氮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这些基因和因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2024年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作为重要的湖泊生态系统,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不仅能够揭示湖区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及其来源,还可为理解全球碳循环及其气候变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分析其特征及来源,以期为湖泊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北方某省,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研究采用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进行系统研究。

(一)采样方法在乌梁素海的不同区域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

水样包括表层水和深层水,沉积物样品包括表层沉积物和不同深度的沉积物。

(二)实验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对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碳同位素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其他地球化学指标,如总有机碳(TOC)、总氮(TN)等,综合分析有机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

三、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一)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通过实验分析,乌梁素海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值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层水中有机碳同位素值相对较低,而深层水中同位素值较高。

这表明水体中有机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水体中有机碳来源结合地球化学指标和同位素分析结果,乌梁素海水体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生产力、河流输入以及地下水输入等。

其中,湖泊自身生产力是水体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而河流输入和地下水输入则对水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和同位素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四、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一)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值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值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值逐渐降低。

这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和累积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沉积物中有机碳来源通过同位素分析和地球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生产力、河流输入以及风尘输入等。

《2024年乌梁素海湿地不同微生境下温室气体通量及其驱动因子研究》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湿地不同微生境下温室气体通量及其驱动因子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不同微生境下温室气体通量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湿地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与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乌梁素海湿地不同微生境下温室气体通量及其驱动因子,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我国XX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

本研究选取了湿地内的不同微生境,包括水生植物区、沼泽区、湖泊区等,进行温室气体通量的观测和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气体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在各个微生境下设置气体观测点,定期采集气体样品,利用相关仪器进行温室气体浓度的测定。

2. 环境因子的监测:对微生境下的温度、湿度、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和记录。

3. 数据分析:将气体浓度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温室气体通量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三、不同微生境下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规律1. 水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的温室气体通量较高,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过程。

在生长季节,由于植物生长旺盛,根系呼吸作用增强,温室气体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2. 沼泽区:沼泽区的温室气体通量受土壤性质和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厌氧环境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增强,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温室气体。

3. 湖泊区:湖泊区的温室气体通量相对较低,但受水体中藻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在藻类繁殖旺盛的季节,水体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会升高,导致温室气体通量的增加。

四、驱动因子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与多种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主要驱动因子包括:1. 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生物活动和植物呼吸作用增强,温室气体通量增加。

2. 湿度:湿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植被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抑制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从而影响温室气体通量。

《2024年乌梁素海CDOM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分析》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CDOM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分析》范文

《乌梁素海CDOM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位于我国某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乌梁素海的水质状况逐渐受到关注。

CDOM(有色溶解性有机物)作为水体中重要的光学活性组分,其时空分布特征及组分来源对了解水体污染状况、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乌梁素海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以期为乌梁素海的水质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乌梁素海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

2. 研究方法(1)采样与监测:在乌梁素海的不同区域和时间进行采样,并监测CDOM的浓度及组分。

(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CDOM的浓度、组分及来源。

(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组分来源。

三、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乌梁素海CDOM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在湖泊的不同区域,由于水动力条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差异,CDOM的浓度和组分有所不同。

其中,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CDOM浓度较高,组分也更为复杂。

2. 时间分布特征乌梁素海CDOM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季节变化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在雨季和旱季,由于水体混合、水流速度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变化,CDOM的浓度和组分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光照、温度等气象条件也会影响CDOM的分布和组分。

四、CDOM组分来源分析1. 外源输入乌梁素海CDOM的外源输入主要包括河流输入、大气沉降和人为排放等。

其中,河流输入是CDOM的主要来源之一,大气沉降和人为排放也对CDOM的浓度和组分产生一定影响。

2. 内源生成乌梁素海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会产生CDOM。

例如,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会释放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水中经过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形成CDOM。

《2024年乌梁素海CDOM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分析》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CDOM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分析》范文

《乌梁素海CDOM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组分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湖泊之一,其水质状况及水体中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其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作为水体中一种重要的光学活性物质,对水体光化学过程、营养盐循环及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乌梁素海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组分来源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乌梁素海位于我国某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本文将针对乌梁素海的水体进行CDOM的时空分布及组分来源分析。

2.2 研究方法(1)采样方法:在乌梁素海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进行水样采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CDOM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对水样中的CDOM进行测定。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组分来源进行综合评价。

三、乌梁素海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3.1 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对乌梁素海不同时间点的CDOM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CDOM的浓度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其中,春季和夏季CDOM浓度较高,可能与此时期水体中生物活动增强有关;而秋冬季节CDOM浓度相对较低,可能与水温降低、生物活动减弱有关。

3.2 空间分布特征在空间上,乌梁素海CDOM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靠近岸边的区域CDOM浓度较高,而远离岸边的深水区CDOM浓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岸边区域人类活动频繁、污染源较多有关。

四、乌梁素海CDOM组分来源分析4.1 自然来源乌梁素海CDOM的自然来源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自养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

这些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其中一部分具有颜色,构成了CDOM的一部分。

4.2 人为来源人为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等。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部分有机物会转化为CDOM。

五、结论通过对乌梁素海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组分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乌梁素海CDOM的时间分布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春季和夏季浓度较高,秋冬季节浓度较低。

《2024年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脱氮甲烷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脱氮甲烷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脱氮甲烷氧化菌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结构。

其根圈内含有多种脱氮甲烷氧化菌群,对湿地内碳、氮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与挺水植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根圈中的分布与多样性变化规律,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脱氮甲烷氧化菌群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的对象是乌梁素海湿地,位于中国内陆某省。

该地区生态环境丰富,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通过收集土壤样本并分析挺水植物的根系特征;其次通过分离纯化及鉴定得到脱氮甲烷氧化菌群;再次采用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最后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菌群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菌群多样性分析通过对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土壤的脱氮甲烷氧化菌群进行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我们发现该区域的菌群多样性较高,种类繁多。

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菌群主要包括β-变形菌、γ-变形菌、拟杆菌等门类。

这些菌群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的挺水植物根圈中存在差异。

(二)菌群分布特征分析通过GIS技术对菌群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我们发现脱氮甲烷氧化菌群在乌梁素海湿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在湿地不同区域,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盐度等的影响,菌群的分布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挺水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也对菌群的分布产生影响。

(三)菌群与挺水植物的关系本研究发现,挺水植物根圈内的脱氮甲烷氧化菌群与植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共生关系。

这些菌群通过吸收和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同时,植物通过根系为这些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乌梁素海是我国北方内陆淡水湖泊中面积最大、水域水量最丰富的湖泊之一,是生物、水文、气候及土地利用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价值。

湖滨带是湖泊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种分布和生境分布地带,也是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

湖滨带的植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2)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3)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的关系;4)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以乌梁素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湖滨带不同地段植物群落的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探讨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乌梁素海湖滨带不同地段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2)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湖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4)为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点在于:1)本研究将揭示乌梁素海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弥补了该区域湖滨带植物群落研究的空白;2)本研究将从群落水平探讨湖滨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为湖泊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吕昌伟;何江;毛海芳;梁英【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0(029)003【摘要】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12 mg·L~(-1)和0.01~0.03 mg·L~(-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均占TDP的60%以上,是上覆水中T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存在形态;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69.40 mg·kg~(-1)和168.21~178.41 mg·kg~(-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含量明显高于英格兰Tamar河口区,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含量低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据估算,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的DOP库分别达到12t和10t;这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差异性反映了湖泊环境及生态类型对Or-P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揭示有机磷库是不容忽视的潜在生物有效磷源.【总页数】5页(P541-545)【作者】吕昌伟;何江;毛海芳;梁英【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相关文献】1.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全磷的分布特征 [J], 孙惠民;何江;高兴东;吕昌伟;樊庆云;薛红喜2.北江清远段地表水及沉积物中酞酸酯的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 [J], 昌盛;樊月婷;付青;韩向云;赵少延;王山军;杨光3.洞庭湖支流枯水期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氯苯甲醚类化合物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 [J], 黄洁钰; 任敏; 赵高峰; 王晓燕4.乌梁素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J], 吕昌伟;何江;孙惠民;高兴东;樊庆云;薛红喜5.岱海沉积物中AVS-SEM分布特征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 [J], 楠定其其格;何江;吕昌伟;都达古拉;张京;李传镇;郭霞;侯兆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l4( . - . ) l4( . 加.3 x 0、O 7 o4 ) 14 m lL ,乌梁素海 TC、 I 、 O D C的含量范 围分别为 0 3 11 x 0、O 8 09 x 0、Oo 6 ) 1 (.  ̄ .8 ̄ 0 I o・ ~ 9 6 7 0 7 4 o  ̄ I D C T C、 O
Abt c: i w r,h o cnrt n,p c s ir ui s n ot ln ehns foa io a i cro ( C)dso e o— sr tI t s ok te n et i s sei s b t n dcnr l gm c ai o t l nr nc abn T , i l di r a nh c ao edt i o a oi m t g I sv n
a eoeln t r 09 - . x @, O 8 0 ) l ( . 06  ̄ 0 p lL n 0 7 04 ) 1 I lL ,epci l L k vr ig a r ee( .3 I1 ) l ( . - .0 x 0, 00  ̄ . ) 1  ̄o・ ad( . - .8 x 0 mo・~ rset e ; y w ew 6 7 9 4 7 3 4 m 0 4 ̄ vy ad(.8 1 0 x 0,00 - .1x 0, 01- .1x 0 , lL n 0 4 O3 ) 1 mo・~i eWui gu a L k,epcv — n 01- . )l4(.3 08 )l (.0 05 ) l p ・-a d(. 一 .  ̄ 0 I lL n h ln shi ersete O 4 4 mo 0 2 4 ̄ t a a i
( . - . ) l4( . - .1× 0、O1 ̄ .1x 0、0 4 03 ) l mo・- 2 01 1 0 x 0 、00 08 ) l ( . 05 ) l4( . - . x 0 I lL 个湖泊 上覆 水中 TC和 DC含量 的差异性是湖泊 8 0 3 0 0 2  ̄ ; I I
农 业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2 1, ( :3 — 3 0 02 2 3 0 3 8 9)
J un l f r— vrn n ce c o r a oEn i me t in e o Ag o S
乌梁 素 海 和岱 海 上 覆 水 中碳 的形 态 分布 及 其 制 约机 制
吕昌伟 , 何 江 , 梁 英 , 毛海芳 , 刘华琳 , 王凤娇
L h n — e, in , I V C a g w iHEJa g LANG n , Yig MA0 ifn , I a l , ANG F n -io Ha—a g L U Hu -i W n e g ja
( e a m no E ooy n n i n et cec,n e noiU iesyHuh t 10o m n SineInr t a r Mogl nvrt, h o0 0 2 , hn ) a i
h t e t a e e e c nr l d b e e a o a in e rc me t rc s . h o c nr t n r n e f I , C, OC a d DO n t e D i a wol k sw r o tol y t v p r t - n h n o e s T e c n e t i a g so C DI T C i a h i e h o i p ao T n h
gnc a o ( I )tt ra icro ( O ) n i o e rai cro ( e ) eedsusdo e ai o te vr igw t y a icr n D C ,o ognc ab n T C adds l dog c abn D c w r i se nt s h el n a r — b l a sv n c h b sf o y eh
d oh mit h a trrm eW uin s h i n ia a e ’1 s l dc tdta eo e yn tr y rc e s yc aa tr o r c e s yc a ce o t l g u a dDah i k . 1 r ut i iae th vr igwae do h mir h rcesf m r r f h a a L Ie e sn h t l h t r
富营养化类型 、 自然地理区划 、 水文地质背景及水量收支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岱海上覆水中 D C TC D C T C受 N、 、i I 、I 、 O 、O P S
等 3种营养盐的共 同影响 , 乌梁素海上覆水中 DC、I 、 O 、O I TC D C T C主要受 N的影响 。
关键词 : ; 碳 形态分布 ; 湖泊 ; 上覆水 中图分类号: 54 X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2 2 4 fO O 2 0 3 — 9 17 — 0 32 1) — 30 0 0
Ca b n Ge c e s r n n r l n e h n s h e l i g W a e r m h u i n s h i n i a r o o h mi ty a d Co t o l g M c a im i t e Ov r y n t rf o t e W l g u a d Da h i i n a a La ei h n e o g l l t a , i a k t e I n rM n o i P a e u Ch n n a
(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呼和浩特 0 0 2 ) 10 1

要: 以乌梁素海 和岱海 2个不 同类型湖泊上覆水 中 TC D C、O 、 O I 、 I T C D C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 , 分析 和探讨 了 2 湖泊上覆 个
水的水化学特征和 TC、 I 、 O 、 O I D C T C D C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 制约机制 。 结果表明 , 乌梁素海和岱海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均属蒸发一 浓 缩类 型, 湖泊水体离子组分特征受控于流域的蒸发一 浓缩作用及蒸发盐岩的风化作用 ; 岱海 TC D C、O 、 e I 、 I T C D 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