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两因素实验设计中单纯主效应.

两因素实验设计中单纯主效应.

两因素混合实验的计算表
b1
a1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3 6 4 3 4 5 3 3
(2×3混合实验)
b2
4 6 4 2 8 9 8 7
b3
5 6 5 2 12 13 12 11
两因素随机区组实验的计算表
区组1 区组2 区组3 区组4
A1 B1 6 3 4 3
a1 b2 6 4 4 2
a1 b3 7 5 5 2
a2 b1 5 4 3 3
a2 b2 9 8 8 7
a2 b3 13 12 12 11
2×3区组实验设计(组间实验设计)
混合实验

要想更好的控制被试变量,最好的方法是重复 测量的实验设计。研究者采用将生字密度作为 一个被试内变量,有b1、b2、b3三个水平,将 主体熟悉性作为一个被试间的变量,有a1、a2 两个水平。这是一个2×3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8名五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每人 阅读三篇生字密度不同、主题熟悉的文章,另 一组学生每人阅读三篇生字密度不同的、主题 不熟悉的文章。实验实施时,阅读三篇文章分 三次进行,用拉丁方平衡学生阅读文章的先后 顺序。

A因素的两个水平在b1水平的方差,显然是不显著的。 A因素的两个水平在b2水平的方差,显然是显著的。
b2 b1
a1
a2
a1
a2
注意:必须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讨论。
用例子说明在spss上的操作:

如果在文章生字密度的研究中,同时想探讨文 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可以做一个两因 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者预期,当文章主 题熟悉性不同时,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可能产生变化。他选择了两种类型的文章:主 题是儿童不熟悉的(a1)例如激光技术,和主 题是儿童非常熟悉的(a2)例如春游。他使用 的三种生字密度是5:1(b1)、10:1(b2)和 20:1(b3)。这是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实验中 有6种处理水平的结合。选择24名五年级学生, 将他们随机分为6组,每组接受一种水平的处 理。(数据下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一章 方差分析在因素设计中的应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一章  方差分析在因素设计中的应用

(79)
(78)
60
0
A1
A2
讲授
讨论
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
(图1)
只考察教学 方法的影响
90
80
学 生 70 成 绩
60
(86)
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
只考察学习 能力的影响
(66)
0
B1
高能力
学习能力
B2
低能力
(图2)
100
(92)
90
讨论学习
交互作用
学 80

(80)

绩 70
60
讲授教学
(78)
(64)
根据AB表,可以从两个方向作图
阅 12 读 10 理8 解6 成4 绩2
0
a2
a1
B1 B2
B3
生字密度
(图1)
14
12
b3
10
8
b2
6
4
b1
2
A1
A2
主题熟悉性
图2
• 图1 表明,b因素在a的两个水平上影响趋势不一 样,在a1水平上没有差别,但是在a2水平上有较 大差异。
• 图2表明,a因素在b的三个水平上影响趋势也不 一样,在b1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在b2,b3水平 上存在较大差异
两因素实验设计: 因素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两个水平:a1讲授教学,a2讨论学习
因素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有两个水平: b1高能力, b2低能力
实验数据如下:
b1
b2
高能力, 低能力
a1
80
78
讲授教学
a2
92
64
讨论学习

单因素、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

单因素、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

8
解 测 验
区组4 区组5
3 5
2 4
7
7
5
12
分 区组6 7
5
6
13
数 区组7 5
3
7
12
区组8 2
3
6
11
数据录入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Dependent Variable: SCORE
S ou rc e Corrected Model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216.000a
(I-J)
Std. Error
-2.1250* .68211
3.00
-4.5000* .68211
2.00
1.00
2.1250* .68211
3.00
-2.3750* .68211
3.00
1.00
4.5000* .68211
2.00
2.3750* .68211
Based on observ ed means.
结果2:事后检验即 Post hoc
选中主效应显著,且 水平≥3的自变量
通常用LSD
结果2:事后检验即 Post hoc
Dependent Variable: 成 绩 LSD
Multiple Comparisons
(I) 生 字 密 度 (J) 生 字 密 度
1.00
2.00
Mean
Difference
F值
p值
自由度 组内均方
研究报告中的方差分析结果
One-Way ANOVA通常用文字陈述结果
自由度、均方、F、P 因素较多时则用三线表呈现

方差分析练习

方差分析练习

方差分析练习1、在一个深度知觉的实验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实验过程中第一组给予正反馈,第二组给予负反馈,第三组不给反馈信息,误差情况如下(单位cm),试问不同实验过程误差是否有差异?负反馈:0.5 1.1 0.9 0.7 1.2 1.0 0.6 0.7不反馈:0.9 1.3 0.7 1.6 1.5 0.7 1.8 0.9 1.2正反馈: 1.7 1.4 1.6 1.1 1.5 1.8 1.2单因素方差分析成绩Multiple ComparisonsDependent Variable: 成绩LSD*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根据spss分析,结论如下:组间效应F(2,0.05)=7.456 P=0.004<O.01 所以组间效应显著,即不同实验过程误差有差异。

事后检验显示:正反馈组与负反馈组成绩差异显著(P=0.01<0.05);不反馈组与负反馈组成绩差异显著(p=0.039<0.05)2、《小企业管理》杂志(Journal of Small Management)曾经研究过劳动人员对职位的满足感。

这个研究中,用18个项目来测定职位的满足感。

每个项目从十分满意到十分不满意有5个选项,较高的得分表示较高的满足感。

18个项目等级总和为18-90,用这个总和作为评定职位满足感的尺度。

下面是研究的数据:公司员工事业单位人员国家行政人员职位高84 55 8472 78 73职位中63 60 6448 52 55职位低44 55 4638 50 32试问不同职业以及职位高低不同的员工的职位满足感是否有差异?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Dependent Variable: 成绩a R Squared = .817 (Adjusted R Squared = .654)根据spss分析,结论如下:交互作用:F(4,0.05)=1.039 P=0.337 所以交互作用不显著。

心理学实验设计2讲解

心理学实验设计2讲解

c.被试者的选择偏性
反应控制
把实验中的被试者的反应控制在主试者所设想的方 向上,这就是反应的控制问题。
以人作被试者,往往用指导语来控制被试者的反应。
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避免量程效应
避免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4、控制变量
几个概念: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单组前测后测实验通常是实验处理之前先对被 试者的某种行为作一次测量,实验处理后再以同 样方法测量一次,两次测量之差即表示实验变量 (即自变量)产生的效果。
b.前测的影响
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测量的结 果会有一定的差异,后测的分数将比前测 的高。这中间包括练习因素、临场经验、 以及对实验目的的敏感程度,从而提高了 后测的成绩。特别是前后两次测量时间较 近,这一因素的影响就更显著。
ABBA设计
适用于自变量水平只有两个时 例子(鲍尔Bower,1961):以老鼠来研究奖赏对反应形成的影响。 实验任务是老鼠走迷宫。 自变量是奖赏量,两个水平:A水平老鼠走完迷宫得到8粒食丸;B
水平则是得到1粒食丸。 因变量是? 反应形成
问题:初期练习效应 两种改进方案
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 的指导语;
⑥规定实验次数; ⑦安排实验程序; 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 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 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 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预备实验 平衡技术
(1)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

差异研究分析方法

差异研究分析方法
Pearson相关系数为0.482,p值等于0.002,显著两次物理成绩存在显著相关,满足基本条件。
配对样本的显著性p值等于0.007,小于0.05,说明干预前后该部门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干预后的绩效 显著高于干预前(可以根据第一个表格的均值,或者下表均值差值的正负性)。这也说明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
独立样本T检验
T检验对数据的正态性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如果数据只是稍微偏离正态,结果仍然是稳定的。如果数据偏离正 态很远,则需要考虑数据转换或采用非参数方法分析。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原假设为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需分两步完成:①利用F检验进行两总 体方差的同质性判断;②根据方差同质性的判断,决定T统计量和自由度计算公式,进而对T检验的结果给予恰当 的判定。
通过单样本T检验来分析某院校的学生在某个拖延现象上的平均得分和理论平均水平得分之间有无明显差异 ,以此推断该校学生在该现象上的程度。由于该量表为5级量表,因此每个项目的理论平均得分假定等于3( 表示“一般”的含义)。
步骤:【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拖动想要描述的变量至【检验变量】框--【检验值条件: (1)两个样本必须是配对的,也就是相关的; (2)两个样本所来自的总体都应该服从正态分布,这是T检验使用的基本条件。
配对样本T检验的使用情况: (1)同一受试者处理前和处理后数据的配对;同一受试者的两个局部的数据的配对;同一受试者用两种方法测量 的数据的配对;配对的两个受试者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后的数据的配对。 (2)考察某种干预方法对个体绩效的影响,使用新的绩效方法前后,同一个部门业绩的变化等。
配对样本T检验常用于实验室干预或检验新方法的有效性,但是需要考虑额外变量的影响,干预前后的变化可能并 不是实验操纵所引起的。

研究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

研究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

研究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
曾宇玲,130317012
1.假设:生字密度越小,阅读成绩越高。

2.自变量:生字密度因变量:阅读理解成绩
无关变量:被测试者阅读理解水平、测试文本难度、测试时间
3.用于实验的阅读要求
(1)生字密度20%(100个字20个生字)
(2)生字密度10%(100个字10个生字)
(3)生字密度5%(100个字5个生字)
4.因变量如何观测?
一组被测人员分别测试3篇不同生字密度的阅读理解
5.采用后侧设计
选两组实验对象,一组实验组,另一组对照组。

实验组分别测试生字密度为20%、10%、5%的三篇阅读理解。

对照组测试没有生字的三篇与实验组相同的阅读理解(相同的测试文本,只是其中的生词用相同含义的简单词替换),实验后比较结果。

6.操作流程
(1)选择平时考试阅读成绩相似的高一学生30人,随机分成两组。

(2)选取三篇生字密度分别为20%、10%、5%的阅读理解(对照组为相同阅读理解,只是其中的生词用相同含义的简单词替换)。

(3)每一组每次做题时间相同,相同适宜时间,题型为简答题。

(4)进行测试。

(5)统计结果,分析数据。

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实验设计(多变量)

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实验设计(多变量)
心理学研究方法
谭旭运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E-mail:tanxuyun2294@
多变量(多因素)因果关系 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
多自变量(多因素)因果关系的统计 检验方法
表1 两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检验方法
数据模式 连续 连续……连续 类型 类型……连续 类型 类型……类型
交互作用A×B
2.8
1
2.8
0.02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统计方式:多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注意事项:实验处理拉丁方排列 研究实例:文章生字密度和主题熟悉性对学生阅


读理解的影响。 被试选择:随机选取20名被试,每人均接受四种 实验处理 IV1:生字密度:有组织/无组织 IV2:主题熟悉性:熟悉/不熟悉 DV:文章阅读理解的成绩
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统计方式:非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研究实例3:主题组织方式和文章标记对文章信息

保持的影响。 被试选择:按照原阅读成绩从某高中高一学生中抽 取6各区组,每个区组4名被试,各区组内学生阅 读成绩相同 IV1:主题组织方式:有组织/无组织 IV2:文章标记:有标记/无标记 DV:文章信息保持成绩
15 12 9 15
13 20 5 8
IV/DV均为类别变量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表21 不同提示类型对迁移的影响列连表(人数)
组别 动作提示 完全迁移 20 部分迁移 27
不迁移
33
原理提示
43
24
13
表22 有无反馈对迁移的影响列连表(人数) 组别 反馈 无反馈 完全迁移 38 25 部分迁移 24 27

方差分析原理及应用

方差分析原理及应用

组内
78.750 28 2.813

268.875 31
F.01(3,28)=4.57
现在是16页\一共有162页\编辑于星期四
2.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基本原理
研究问题:一个当要研究文章的生
a1 a2 a3 a4
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考 组1 3 4 8 9
24
虑到学生智力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 组2 6 6 9 8
导言
方差分析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统计学家发明的,用于两个 及0.9两56个=0以.73上5)样。本由均于数各差种别因的素显的著影性响检,验研(究C4所2=6得,的数据 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 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 控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研究中不同来
是否等与于A×B) 6.协方差(在一般方差分析中,要求除研究因素之外其他条件保
持不变.如作身高体重关系研究时要消除性别和年级的影响) 7.重复测验(同一文化的不同群体彼此不独立,采用重复测验的方差分析)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62页\编辑于星期四
1.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模式
1.当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只有一个刺激变量(或由刺激
n
xij
xt
2
n
xij
xj
xj
xt
2
i1
i1
n
2n
2
n
n
2
xij xt xij xj 2xj xt xij xj xj xt
i1
i1
i1
i1
现在是5页\一共有162页\编辑于星期四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n
因 为 xij x j 0 i 1

两因素混合设计

两因素混合设计

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两因素实验设计:两因素混合设计一、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基本特点当一个实验设计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因素设计,混合因素设计是现代心理与教育实验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计,虽然我们说对被试变量控制最好的实验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但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很多情况下研究者不能使用完全被试内设计,而需要使用混合设计。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适用于这样的研究条件:1.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2.研究中的一个自奕量是被试内的,即每个被试要接受它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研究中的另一个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即每个被试只接受它的一个水平的处理,或者它本身是一个被试变量,是每个被试独特具有、而不可能同时兼备的,如年龄、性别、智力等。

3.研究者更感兴趣于研究中的被试因素的处理效应,以及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希望对它们的估价更加精确。

相比之下,被试间因互不的处理效应不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两因素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研究中的被试内变量和被试间变量,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被间变量的各个水平,然后使每个被试间变量,将被试验机分配给被试间变量的某一水平相结合的被试内变量的所有水平。

混合实验设计既具有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又有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的特点。

图解中可以看岀,在一个两因素混合设计中,对于A因素来说,实验设计很完全随机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对于B因素来说,是一个重复测量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所有水平的处理。

同时,它又是一个因素设计,每个被试接受的是A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与 B因素所有水平的结合。

一个两因素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是 N=np,少于一个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npq),多于一个两因素被试内设计(N=n)。

混合设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是特别有用的,下面我们介绍在几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混合设计:1.当研究中的两个变量中有一个是被试变量,如被试的性别、年龄、能力,研究者感兴趣于这个被试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

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设计

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设计

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设计研究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实验课题。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实验对象:招募一批年龄、学历、阅读水平相对接近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不同组,每组的生字密度不同。

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篇适合实验对象阅读的文章,文章内容可以涉及不同领域,长度适中,字数较多。

实验组设置:根据实验设计,将实验对象分成几个组,分别设置不同的生字密度。

例如,高密度组(文章中含有较多生字)、中密度组(文章中含有适中数量的生字)、低密度组(文章中含有较少生字)等。

实验操作:将不同组的实验对象分别提供相应密度的文章,并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阅读完毕后,进行阅读理解测试。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系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概括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实验对象的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比较不同生字密度组的阅读理解表现是否有显著差异。

预期结果:如果生字密度较低,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生字密度较高,学生可能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较多生字,导致理解障碍,降低阅读理解能力。

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并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阅读教学。

注意事项: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文章难易程度、学生阅读能力、实验条件等。

保障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需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并遵守实验伦理要求。

年龄与文章熟悉度对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年龄与文章熟悉度对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年龄与文章熟悉度对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第一,幼儿对任何读本的理解,都是从自己原有的经验出发的。

这些经验既包括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也包括幼儿的已有阅读经验;既可以是幼儿自身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来自于他人的间接经验分享。

第二,幼儿理解读本借助的主要线索,是图画信息及其承载的故事情节。

一般来说,只有在观察图画信息、联系前后情节依然读不懂时,他们才会求助于文字。

仅仅依靠文字来理解读本的老师,也就难以充分理解“孩子会怎样读这本书、会怎样读懂这本书”,难以充分理解教师指导手册中的提问方式,最终也就无法给予孩子恰当而有效的支持。

第三,流畅朗读是成熟阅读者的标志。

流畅朗读不等于流利朗读或背诵,发音准确、阅读速度与情境的要求相适宜、能基于理解在语音语调节奏神态方面进行适当的个性化表达,才算是流畅朗读。

幼儿要达到流畅朗读,需要进行足够的重复朗读,但重复朗读不是败坏兴趣的机械记忆和背诵,而应该是在不断加深和丰富理解的过程中进行的有意义重复。

第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主动的建构者。

阅读中对同一个事实,不同幼儿会有许多非常不同的价值判断、情感反应,只要是基于自身经验的合理表达,就没有对错之分,需要鼓励和接纳;阅读后自然的反应和表达,有利于幼儿将读本融入个人的经验、生活乃至生命,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自然倾向,进行合理引导。

阅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阅读可以带给孩子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针对这一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时的教学指导策略也自然不相同。

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特点小班阶段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思维无序,逻辑性不强;这个阶段的幼儿注意力不稳定,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只可对单个物体命名,但零散、无序;语言发展由不完整句向完整句过渡,语音准确度还不够完善。

中班阶段的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过分关注细节;有意注意开始增强,观察力和理解力有一定提高,有序性增强;想象力丰富,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常常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摘要】本文探讨了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主题熟悉度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指出熟悉的主题能够提高理解效果。

接着讨论了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指出难易程度会影响阅读流畅性和理解深度。

综合分析了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阅读理解的综合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方法上将采用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来验证结论。

最后总结出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启示,指出需要注重主题选择和文本难易度的平衡。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主题和文本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主题熟悉度、文本难易、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语言阅读理解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时理解和理解所阅读文章的能力。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阅读理解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

主题熟悉度指的是读者对所阅读文章所涉及主题的了解程度,而文本难易则是指文章本身的难易程度。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它们会影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理解程度。

通过研究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时面临的挑战,并找到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在第二语言阅读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对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本的难易程度如何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综合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揭示影响因素及其互动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阅读理解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提升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生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实验设计

生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实验设计

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考察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二、实验假设:当文章主题熟悉性不同时,生词密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可能产生变化。

(1):文章熟悉性A因素的处理效应为0,即:H0:ἀj=0(2):生词密度B因素的处理效应为0,即:H0:ẞk=0(3)AB的交互作用为0.即:H0:(ἀẞ)jk=0实验设计模型:Yijk=u+ ἀj+ ẞk+(ἀẞ) jk+ i(jk)三、实验方法:3.1文章熟悉的a1文章不熟悉的a2,。

三种生词密度:10:1(b1)、20:1(b2)、30:1(b3)共有6种处理水平。

3.2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6组,分别接受不种处理水平的结合。

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1 b2(文章熟悉,生词密度2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1 b3(文章熟悉,生词密度3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2 b1(文章不熟悉,生词密度1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2b2(文章不熟悉,生词密度2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2 b3(文章不熟悉,生词密度30:1)水平结合处理。

3.3实验材料,3篇文章熟悉的,其中生词密度10:1、20:1、30:1。

3篇文章不熟悉的,其中生词密度10:1、20:1、30:1。

3.4实验时间,10-20分钟。

四、变量控制方法4.1实验对象的选择:随机抽取某小学四年级60人,无实验经历的30名男生,30名女生。

编码并分成6个小组。

4.2条件允许的话,6个小组分别在6个安静的房间分别进行实验。

条件不允许的话,实验在一间安静的房间。

上午8点至10之间进行。

天朗气清。

减少时间空间等无关变量造成的误差。

4.3对因变量的控制:统一指导语;测量程序标准化;对主试进行培训;4.4对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过程标准化:主试态度一致,天气、实验器材、环境等保持稳定。

生词密度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_王金巴

生词密度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_王金巴

生词密度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王金巴提要:本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生词密度和文本理解之间的关系。

研究通过对某大学英语专业66名学生的多项选择测试和书面线索回忆测试,主要检测了生词密度为20%、10%和5%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生词密度为20%时,没有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确切理解;生词密度为10%和5%时,多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充分。

数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词密度为2%的英语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获得确切理解。

关键词:阅读理解;生词密度;词汇知识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known words density and text comprehension i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Through a multiple choice test and a cued written recall test among66English major students,the study mainl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ree unknown words densities on text comprehension.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hen20%of the running words in a text were unknown words,no student gained adequate comprehension in both measures.When10%and5%of the running words were unknown words,most students did not gain adequate comprehension.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showed that around2%unknown words in a text were proper for the students to gain adequate comprehension.Key words:reading comprehension;unknown words density;vocabulary knowledge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112(2015)03-0033-081.引言词汇是语言的核心(Zimmerman1997),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中心任务。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举例一、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拉丁方实验设计和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是四种基本的实验设计,复杂的实验设计大多都是在这四种形式上的组合。

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实验目的与条件使用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无论哪种实验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控制无关变异,使误差变异最小。

1.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采用随机化方法,通过随机分配被试给各个实验处理,以期实现各个处理的被试之间在统计上无差异,这种设计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完全随机实验的方差分析中,所有不能由处理效应解释的变异全部被归为误差变异,因此,处理效应不够敏感。

例:研究阅读理解随着文章中的生字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自变量为生字密度,共有四个水平:5:1、10:1、15:1、20:1,因变量是被试的阅读理解测验分数。

实验实施时,研究者将32名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每组被试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并回答阅读理解测验中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施简单,接受每个处理水平的被试数量可以不等,但需要被试的数量较大,且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无关变异混杂在组内变异中,从而使实验较为不敏感。

完全随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单因素两组设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是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则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 -Way ANOV A)。

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并且自变量的水平与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当无关变量是被试变量时,一般首先将被试在这个无关变量上进行匹配,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实验处理。

例:仍以文章的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为例,但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可能对阅读理解测验分数产生影响,但它又不是该实验感兴趣的因素,于是研究者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实验实施前,研究者首先给32个学生做了智力测验,并按智力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8个区组,然后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4个同质被试分别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

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摘要】本文探讨了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以及认知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先前研究的总结,发现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都具有重要影响。

认知因素如注意力和记忆也对阅读理解起到一定作用。

在研究结论中,强调了在二语阅读教学中需综合考虑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因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如深入探讨不同认知因素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这些研究可为提高第二语言阅读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第二语言阅读理解、主题熟悉度、文本难易、认知因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交互影响、调节作用、先前研究、研究结论、研究启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语言阅读理解一直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是两个重要因素,可能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主题熟悉度指的是读者对文本中所涉及主题的了解程度,而文本难易则是指文本本身的难易程度。

这两个因素在阅读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阅读者对所阅读文本的主题越熟悉,其阅读理解能力越强。

主题熟悉度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文本,找到关键信息,建立联系和推理,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

相反,如果阅读者对文本主题不熟悉,可能会增加阅读理解的困难。

深入研究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有助于了解这些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主题熟悉度和文本难易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认知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系统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不同主题领域和文本难易程度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机制,为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理解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
考察生词密度和文章熟悉性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
二、实验假设:
当文章主题熟悉性不同时,生词密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可能产生变化。

(1):文章熟悉性A因素的处理效应为0,即:
H0:ἀj=0
(2):生词密度B因素的处理效应为0,即:
H0:ẞk=0
(3)AB的交互作用为0.即:
H0:(ἀẞ)jk=0
实验设计模型:Yijk=u+ ἀj+ ẞk+(ἀẞ) jk+ i(jk)
三、实验方法:
3.1文章熟悉的a1文章不熟悉的a2,。

三种生词密度:10:1(b1)、20:1(b2)、30:1(b3)共有6种处理水平。

3.2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6组,分别接受不种处理水平的结合。

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1 b2(文章熟悉,生词密度2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1 b3(文章熟悉,生词密度3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2 b1(文章不熟悉,生词密度1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2b2(文章不熟悉,生词密度20:1)水平结合处理,10个被试(5男5女)接受a2 b3(文章不熟悉,生词密度30:1)水平结合处理。

3.3实验材料,3篇文章熟悉的,其中生词密度10:1、20:1、30:1。

3篇文章不熟悉的,其中生词密度10:1、20:1、30:1。

3.4实验时间,10-20分钟。

四、变量控制方法
4.1实验对象的选择:随机抽取某小学四年级60人,无实验经历的30名男生,30名女生。

编码并分成6个小组。

4.2条件允许的话,6个小组分别在6个安静的房间分别进行实验。

条件不允许的话,实验在一间安静的房间。

上午8点至10之间进行。

天朗气清。

减少时间空间等无关变量造成的误差。

4.3对因变量的控制:统一指导语;测量程序标准化;对主试进行培训;
4.4对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过程标准化:主试态度一致,天气、实验器材、环境等保持稳定。

五、统计方法
5.1多因素方差分析
5.2具体方法:
(1)各种基本量计算:F,自由度,平方和。

(2)解释方差分析表,即表2.
表2:发差分析表
1处理间
2A(文章熟悉)
3B(生词密度)
4AB
5处理内
6单元内误差
7合计
5.3对AB(文章熟悉性和生词密度)交互作用进行图解和简单效应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