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序列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列测定的技术
经典方法: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1977) Maxam-Gilbert DNA化学降解法(Maxam &Gilbert,1977)
新技术方法:
➢ 杂交测序法 ➢ 质谱法 ➢ 单分子测序法 ➢ 原子探针显微镜测序法 ➢DNA 芯片法
第一节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
第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实现单分子速读
据《自然》杂志网站2月8日报道,在美国佛 罗里达州马可岛召开的“基因组生物学与技 术进展大会”上,来自加利福尼亚门洛帕克 市的太平洋生物科技公司(Pacific Biosciences)介绍了其研制的第三代基因组测 序仪,该测序仪实现了一次标记一个分子式 的单分子速读。
G反应:DMS使G在中性和高温条件下脱 落。
G+A反应:酸性条件(如甲酸)可使A和 G嘌呤环上的N原子质子化,利用哌啶使 A、G脱落。
T+C反应:肼(低盐) C反应:肼(高盐)
测定DNA长度~250bp。
化学裂解法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
第二节 Sanger链终止法
1977年Sanger设计了一种通过DNA复制来识别4种碱基的方 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即双脱氧链终止法。
第二代自动测序技术 尽管第一代测序技术已经帮助人们完成了从噬菌体
基因组到人类基因组草图等大量的测序工作,但由 于其存在成本高、速度慢等方面的不足,并不是最 理想的测序方法。经过不断的开发和测试,进入21 世纪后,以Roche公司的454技术、Illumina公司的 Solexa技术和ABI公司的SOLiD技术为标志的第二 代测序技术诞生了。 与第一代技术相比,第二代测序技术不仅保持了高 准确度,而且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极大地提高了 测序速度。使用第一代Sanger的测序技术完成的人 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巨资,用了三年的 时间;然而,使用第二代SOLiD的测序技术,完成 一个人的基因组测序现在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由于第二代测序技术产生的测序结果长度较短,因 此比较适合于对已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重新测序, 而在对全新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时还需要结合第一代 测序技术。
DNA序列的正确测定,是进行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 绘制基因图谱、转基因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重要前提。 同时DNA测序技术为快速、简捷分析蛋白序列及结 构提供了工具。
DNA测序的发展: 1953年,Watson和Crick推导出DNA双螺旋
结构;
1954年,Whitfeld发明化学降解测序法; 1972年,Berg开发DNA重组技术; 1975年,Sanger发明加减测序法; 1977年,Sanger发明双脱氧测序法; 1986年,第一台半自动测序仪出现; 2000年,Drosophila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DNA序列测定分手工测序和自动测序,手工 测序包括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20实际80年代中期,测
序仪出现。发展至今,自动化测序已成为当 今DNA序列分析的主流。美国pe abi公司已 生产出373型、377型、310型、3700和3100 型等DNA测序仪,其中310型是临床检测实 验室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型号。
此后, 在S a n g e r 法的基础上,8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荧光 标记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荧光信号接收器和计算机信 号分析系统代替放射性自显影的自动测序仪。另外,90年代 中期出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使得测序的通量大为提高。除此 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测序方法,如焦磷酸测 序法(pyrosequencing)、连接酶测序法(sequencing byligation, SBL)、杂交测序法(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 SBH)等。
碱基特异性化学切割反应: 硫酸二甲酯(DMS ):使DNA分子中鸟
嘌呤(G)上的N7原子甲基化。 肼:使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百度文库T)和胞嘧
啶(C)的嘧啶环断裂;但高盐条件下, 只C断裂,而不与T反应。 哌啶:从修饰甲基处断裂核苷酸链。
在不同的酸、碱、高盐和低盐条件下, 三种化学试剂按不同组合可以特异地切 割核苷酸序列中特定的碱基。
第九章 DNA序列分析
第一节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 第二节 Sanger链终止法 第三节 DNA片段序列测定的策略 第四节 核苷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分析
DNA测序(DNA sequencing,或译DNA定序)是 指分析特定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 (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的 (G)排列方式。确定DNA双股链上每一个独立结 构单元或碱基的确切顺序。
最早的测序技术
测序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在1954年就已 经出现了关于早期测序技术的报导,即Whitfeld等用化学降 解的方法测定多聚核糖核苷酸序列。
第一代测序技术诞生
1 9 7 7年S a n g e r等发明的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和 Gilbert等发明的化学降解法,标志着第一代测序技术的诞生。
Sanger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
在模板指导下,DNA聚合酶不断将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 使引物延长,合成出新的互补的DNA链,如果加入双脱氧三 磷酸核苷(ddNTP),由于双脱氧核糖的3’位置上缺少一个羟 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即形成一种全部 具有相同5’-引物端和以ddNMP残基为3’端结尾的一系列长 短不一片段的混合物。由于双脱氧核苷酸在每个DNA分子中 掺入的位置不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分长度差一个
化学降解法:人们用专一 性作用于A、T、G、C碱基的化 学药剂分别处理经内切酶切割 而成的一定长度DNA片段,通 过控制反应时间,既可获得分 别以A、T、G、C为结尾的四组 由所有可能长度核苷酸片段组 成的DNA片段群。
除了要研究与DNA的高级 结构、DNA-蛋白质结构相关性 采用化学降解法外,对于单纯 以测序为目的的实验,普遍采 用后面所讲的酶促合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