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工艺总结

合集下载

Shell煤气变换高水气比改低水气比工艺总结

Shell煤气变换高水气比改低水气比工艺总结
( 南 开 祥 化 工 有 限公 司 ,河 南 义 马 河 42 0 ) 7 30
[ 摘
要 ] Se 炉 制 得 的粗 煤 气 C hl l O含 量 高 ,变 换 采 用 高 水 气 比工 艺 虽 然 无 甲烷 化 副 反 应 ,但 蒸 汽 消 耗 高 。河 南
丌祥 化 限 公 的 应 用 实践 证 明 :选 用 低 水 气 比耐 硫 变 换 工 艺 可 以 获 得 很 好 的 效 果 。 E有
Hi h Ra i o h l G a g to f r S e l s
WANG Mel.Z ni AN hj n i i IWe l.W GZ i u
( ea axag C e i l n ut o, t,Ym 7 3 0, hn ) H n C ia i aI r
低 水气 比耐硫 变换 工艺 的特 点是 :充分利 用 S e 废锅 流 程 原 料 气 水 含 量 低 的 特 点 ,通 过 控 hl l 制第一 变换 炉入 口温度 来控 制该 变换炉 变换 反应
改后 的变换 系统 投运 后获 得 了成 功 ,现将 有关情
况介绍 如下 。
的深度 ,进 而控 制床层 的热 点温 度 ,达 到在 热点
剂选 用进 口的 K —1催 化 剂 和 国 内生 产 的 Q s 81 c
Txc eao的变换 工艺 流程 进行处 理 。该流程 的优 点 是 不会 有 甲烷化 副反应 发生 ,缺 点是蒸 汽消 耗大 ( 吨醇 在 1 8 以上 ) . 5t ,所用 的催 化 剂 价格 昂贵 ,
并 且 由于一段 催 化剂处 于高水 气 比和 高温 的苛刻
t a b n r to h v o meh n t n r a t n t k n l c o c r o a i a e n t a ai e ci a i g p a e,b tse m o s mp in i g o o u t a c n u t shih.Th p lc to n o e a p i ain i He a iing Ch mia n u ty n n Kax a e c l I d sr Co ,Lt s o t a o . d h ws h t lw se m t c r o r t s i r c s wih uf r ta o a b n a i h f p o e s t s lu o t

三角函数变换的方法总结

三角函数变换的方法总结

三角函数变换的方法总结三角学中,有关求值、化简、证明以及解三角方程与解几何问题等,都经常涉及到运用三角变换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而三角变换主要为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在整个初等数学中涉及面广,是常用的解题工具,而且由于三角公式众多,方法灵活多变,若能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不但能加深对三角公式的记忆与内在联系的理解,而且对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大有益处。

下面通过例题的解题说明,对三角恒等变换的解题技巧作初步的探讨研究。

(1)变换函数名对于含同角的三角函数式,通常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通过“切割化弦”,“切割互化”,“正余互化”等途径来减少或统一所需变换的式子中函数的种类,这就是变换函数名法.它实质上是“归一”思想,通过同一和化归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或发现解题途径。

【例1】已知θ同时满足和,且a、b均不为0,求a、b的关系。

解析:已知显然有:由①×cos2θ+②×cosθ,得:2acos2θ+2bcosθ=0即有:acosθ+b=0又 a≠0所以,cosθ=-b/a ③将③代入①得:a(-a/b)2-b(-b/a)=2a即a4+b4=2a2b2∴(a2-b2)2=0即|a|=|b|点评:本例是“化弦”方法在解有关问题时的具体运用,主要利用切割弦之间的基本关系式。

(2)变换角的形式对于含不同角的三角函数式,通常利用各种角之间的数值关系,将它们互相表示,改变原角的形式,从而运用有关的公式进行变形,这种方法主要是角的拆变.它应用广泛,方式灵活,如α可变为(α+β)-β;2α可变为(α+β)+(α-β);2α-β可变为(α-β)+α;α/2可看作α/4的倍角;(45°+α)可看成(90°+2α)的半角等等。

【例2】求sin(θ+75°)+cos(θ+45°)-cos(θ+15°)的值。

解析:设θ+15°=α,则原式=sin(α+60°)+cos (α+30°)-cosα=(sinαcos60°+cosαsin60°)+(cosαcos30°-sinαsin30°)-cosα=sinα+cosα+cosα-sinα-cosα=0点评:本例选择一个适当的角为“基本量”,将其余的角变成某特殊角与这个“基本量”的和差关系,这也是角的拆变技巧之一。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总结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总结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总结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是近年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是指将不同类型的电源转换为适合特定用途的电源的技术。

例如,将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交流电,以供电力系统使用。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不仅可以用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可以用于直流电的变换,以及交流电的变换。

此外,在电动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智能化、高效化、轻量化和可靠性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进。

例如,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变换器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采用高频开关技术,可以减小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市
场需求也是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市场需求的增加将促进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将不断地升级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全低温变换实践总结及开车纪实

全低温变换实践总结及开车纪实

低温变换实践总结(一)第一种:反硫化反硫化原理:耐硫低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金属硫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属氧化物并放出硫化氢,从而使催化剂试活,这一现象成为反硫化。

反硫化条件:第一:汽气比高第二:低变炉进口温度高第三:原料气硫化氢含量低第四:饱和热水塔(增湿器)喷水过多第五:不正常的工艺操作判断反硫化方法:对变换系统进出口处取样分析硫化氢含量,当出口硫化氢含量大于进口硫化氢含量时,基本可以判断系统反硫化。

采取措施:第一:降低汽气比第二:降低喷水量第三:降低变换炉进口温度第四:通知造气工段适当提高原料气硫化氢含量。

第二种:蒸汽与变换系统的关系第一:蒸汽是变换系统的重要反应物。

第二:蒸汽压力应该大于变换系统压力0.3MP,若蒸汽压力低于变换系统压力,导致蒸汽无法加入变换系统,甚至会发生变换系统原料气倒入蒸汽系统的事故。

第三:合格蒸汽对变换系统极为重要。

当蒸汽带水,不饱和时会引起变换系统温度极大的波动,甚至会将水带去床层。

第四:蒸汽加入过多,汽气比过大,会发生低变反硫化作用。

汽气比经常性过大会使催化剂反硫化失活。

第五:变换系统或压缩停车时必须首先考虑切断蒸汽,防止反硫化。

第六:蒸汽切入变换系统时必须暖管,防止蒸汽带水或引发液击现象。

第七:蒸汽中的氯离子化合物对低变催化剂有极大的毒害作用。

但是实践观察,在低变保护剂前加入适当蒸汽,也是控制温度的小技巧。

第三种:预见性调节与系统动态平衡第一:保证系统平衡,包括反应物料平衡,反应热平衡,生成物料平衡等,这些随着温度,压力,空速,原料气成分,氧含量,汽气比等的变化而将平衡破坏,操作人员必须预见性的采取措施,在系统因素变化中,保持各方面的动态平衡。

第二:比如对汽气比和喷水的控制,应该注意总蒸汽含量的平衡。

第三:对温度曲线要在查阅时,及时采取措施缩小峰值,减小系统温度大幅度波动。

原始开车事故纪实整理(一)第一种:风机“气喘”事故原始开车期间,风机试车时,风机发生气喘,风机内发出击打的声音。

Shell粉煤气化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运行总结

Shell粉煤气化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运行总结

迅 速暴涨 到 60o 超 过设备 的设计 温度 (8 , 0 C, 45o c)
严重 威胁设 备 的安全运行 。
1 高水气比耐硫 变换工艺的运行
1 1 高水 气 比工 艺 的设 计思路 . 先将 部 分气 体通 过 第一 变 换炉 , 在一 变之 前 并
122 超 温 、 .. 高水 气 比条件 下 , 化 剂 寿命 急剧 缩 催

要: 分析 S e 粉煤 气化高水气比耐硫 变换X 艺在 生产 中遇到 的频繁 超温 、 hl l - 蒸汽 消耗 高、 艺冷 凝液量 大等问 工
题 , 结 工 业 生产 中针 对 高 水 气 比 工 艺进 行 的技 改措 施 。介 绍 了低 水 气 比 耐硫 变换 工 艺在 Se 粉 煤 气化 高 C 总 hl l O煤
二、 第三变 换 炉 的 反 应 条 件 , 证 变 换 单 元 的变 换 保
6 h 的办 法提 高 水 气 比。由 此也 造 成 了床 层 阻 0t ) /
力增 加 , 到 7 达 0~10 k a 0 P 。在 高温 、 高水气 比 、 高压
差 的操作条 件下 , 化剂性 能快速 衰退 , 催 使用寿命 急
剧缩 短 。一 变人 口温度 由开车初 期的 2 0~ 7 6 2 0℃ , 经过 不到 1 0 0h的运行 和十余次 的开停 车 , 变人 0 一 口温 度 已经 提升 至 2 5~30 q 才 能 达到 催 化剂 的 9 0 C
率、 满足 甲醇合成 单元 的 H C要 求 。同时通 过控 制 /
壳牌 ( hl 粉 煤 加压 气 化 工 艺 是 一 种 先进 的 Se ) 1
反 应推 动力太 大 , 因此 一变 催 化剂 的装 填量 必 须准

总结等效变换的概念、目的、条件和应用注意事项

总结等效变换的概念、目的、条件和应用注意事项

总结等效变换的概念、目的、条件和应用注意事项1. 概念:总结等效变换是指将电路中的一部分元件以另一种等效的形式替代,而不改变整个电路的性能特性。

2. 目的:总结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便更容易理解和计算电路的行为。

3. 条件:进行总结等效变换需要确保等效替代元件的电气特性与原始电路元件的特性相同,确保变换不会改变原始电路的性能。

4. 应用注意事项:在进行总结等效变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等效替代元件的电气特性与原始元件相同- 确保变换后电路的性能不受影响- 不要破坏电路的结构和功能- 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验证5. 总结等效变换的一个常见应用是将电路中的复杂网络替换为简化的等效模型,以便更方便地进行分析和设计。

6. 将电路中的一组并联电阻替换为一个等效的总电阻,从而简化电路分析和计算。

7. 总结等效变换还可以用于简化无源网络的等效理查森模型,以便更容易地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8. 在进行总结等效变换时,需要特别注意被替换元件的影响范围,以确保不会改变电路的整体性能。

9. 总结等效变换的目的是通过简化电路分析和设计,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10. 在进行总结等效变换时,需要对电路的特性有深入的理解,以确保等效替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1. 总结等效变换可以用于分析和设计各种类型的电路,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12. 通过总结等效变换,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为更容易理解和计算的形式,从而加快电路设计的过程。

13. 在进行总结等效变换时,需要考虑电路的不同工作状态和特性,以确保等效替代的准确性。

14. 总结等效变换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特性,以确保替代元件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15. 为了避免误解,总结等效变换的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和实际分析,以确保不会引入错误。

16. 总结等效变换也可以用于将复杂的传输线网络简化为等效的电路模型,以方便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

17. 在进行总结等效变换时,需要考虑元件的非线性特性和频率响应,以确保等效替代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变换汽提塔塔内件更换钛材总结

变换汽提塔塔内件更换钛材总结

1 次焊接完成( 如发生意外情况没有一 次性完成 时, 在封底焊后 , 应填充至一定的厚度以防产生裂 纹) ; 下降管焊接后 , 要求对焊缝内外打磨齐平。
( 4 )焊缝焊完后 , 应 对 焊缝 表 面 的 咬边 、 突
比例加以摸索和调整来 寻求最佳 比例; ③对激冷
水 量进 行严格 监 控 , 尽 可 能 以工艺 优 化 和 相关 技
小氮肥
第4 4卷
第1 1 期
2 0 1 6年 1 1月
l 5
行 时没有 停塔 检修 的机 会 。 冷 凝 液汽 提塔 所 处 的操 作 环 境 恶 劣 , 塔 体 及 塔 顶冷 凝 器 、 汽 提气 管道 腐蚀 严 重 , 在 设备 强制 检 验 中发 现 该 设 备 已 经 达 到 报 废 程 度 。按 温 度 判 断, 塔 顶冷 凝器 已无 法发 挥 作用 ; 塔底 冷凝 液泵 进
术改造来实现激冷水量 的稳定 ; ④对于渣 口砖 , 在 充分论证其优缺点 的情况下 , 可以对其砖型做适 当调整,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下降管及激冷环。
( 收 到修 改稿 日期 2 0 1 6 . 0 6 . 1 8 )
瘤进行修理 , 将周 围的飞溅物清理干净 , 并 进行 1 0 0 %P T检测, 达到 J B / T 4 7 3 0 -2 0 0 5 I 级为合格。
筒 节 总长偏差 ≤1 0 mi l l 。
数 ≤2 次, 否则应上报焊接技术负责人 , 订 出具体
返 修 方案 , 并 编 写 专 门 的返 修 方 案后 方 能再 次 进 行返修。
( 3 ) 手工电弧焊 打底及盖面 ; 焊条 E N i C r Mo 一 3 ( 3 . 2 m m) 于2 0 0 o C下烘 干 , 采 取直 流 正 接 , 电 流 要低 , 保持 在 9 0 —1 3 0 A, 封 底层 的焊 接 应 确 保 焊缝 根部 焊透 , 焊 接 中对 焊 缝 根 部 两边 的熔 化 状 况 要 多加 注意 , 保证 焊缝 根部熔 合 良好 , 焊层 之 间 应清 理干净 , 确 认表 面无 缺 陷后 再 焊接第 2层 ; 盖 面时 应注 意焊 缝 两侧 不 咬边 , 每 道 焊缝 原则 上 应

等温变换装置运行总结

等温变换装置运行总结

升温后 , 添加管网蒸汽并控制汽气 比, 然后通过等 温热交换器预热后 , 再经保护剂 罐脱 除有害杂质
后进 人等 温变 换 炉 内 进行 变 换 反 应 , 同时 与 等 温 变换 炉 管 内的热 水 进 行 换 热 ; 出等 温 变换 炉 的变
5 2

肥工业 ຫໍສະໝຸດ 第4 0卷第 3期
等 温 变 换装 置 运 行 总结
乞永立 , 钱 进 华
( 1 . 石 家庄正元塔器设备有限公 司 河北石家庄 0 5 2 1 6 5 ;
2 . 河北 正元化 工 工程设 计 有 限公 司 河北石 家庄
摘要
0 5 0 0 6 1 )
针对传统 变换 炉在运行 中存在 的不足 , 开发 了等温 变换炉 。介 绍 了等 温变换 炉的结 构、 特 点及 开发
Ab s t r a c t I n v i e w o f t h e s h o r t c o mi n g s i n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h i t f c o n v e te r r ,t h e
i s o t h e r ma l s h i t f c o n v e t r e r h a s b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A d e s c r i p t i o n i s g i v e n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i s o t h e m a r l s h i t f c o n v e te r r ,a n d i t s o p e r a t i o n r e s u l t i s s u mme d u p . On e i s o t h e m a r l s h i t f c o n v e n e r i s u s e d t o r e p l a c e t h e o r i g i n a l mu l t i - s t a g e c o n v e n e r ,t h e r e b y s i mp l i f y i n g t h e

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总结

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总结

(1) (2)
CH4(g) = C (s) + 2H2(g) 2CO(g) = CO2(g) + C(s) CO(g) + H2(g) = C(s) + H2O(g)
(3) (4) (5)
独立反应数的确定
• 一般说来,独立反应数等于反应系统中所有的 物质数减去形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数。
• 有炭黑时,独立反应数为3。
• 硫容值越大,氧化锌脱硫性能越好 • 结论:温度上升,硫容增加;空速增加,硫容降低。
• 用过的氧化锌不能再生,因此适用微量脱硫,当硫 含量较高时,常与湿法或其他干法脱硫配合使用
2. 钴-钼加氢脱硫法
钴-钼加氢脱硫法是脱除有机硫十分有效的预处理措施。钴钼加氢催化剂几乎可使天然气/石脑油中的有机硫全部转化 成硫化氢。再用氧化锌吸收就可把总S降到0.1×10-6以下。 钴-钼加氢法还可将烯烃加氢转变成饱和烷烃,从而减少蒸 汽转化工序析碳的可能。
CH4 H2O CO 3H2 CO H2O CO2 H2
• 1.2.3 过程析碳处理
• 碳黑生成后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利: • 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微孔,降低催化剂活性 • 堵塞反应管道增大压降、影响传热、使局部区
域高温损坏催化剂。 • 增大反应阻力。
析碳的热力学分析
从热力学分析,三个析碳反应
干法脱硫是用固体吸收剂吸收原料气中的硫化物, 一般只有当原料气中硫化氢质量浓度不高,标准 状态下在3-5g/m3才适用。
主要有氧化锌法、钴钼加氢法、氢氧化铁法、活性 碳法等。
氧化锌法脱硫基本原理:
ZnO(s)+H2S(g)=ZnS(s)+H2O(g) ZnO(s)+C2H5SH(g)=ZnS(s)+C2H5OH(g) ZnO(s)+ C2H5SH(g)= ZnS(s)+C2H4(g)+H2O(g)

3.0MPa中低低加压变换工艺运行总结

3.0MPa中低低加压变换工艺运行总结

a mmo i t2 g,a s vng o 0 W ・ n po r,a d a s v n f1 5 m o o ln tr n a a 03 k a i f3 0i g wae .
Ab t c B s d o h p r h n e ut o h du lw。 w tmp rtr s i rc s t sa t a e n te o ea o rs l fte me im— s o l e eau e hf p o es o t a
3. Pa i h y t e i 0M n t e S n h ssAmm o i a to iua e ia n usr o p Co ,L d. e e t t n na PI n fTa y n Ch m c lI d ty Gr u . t ,apr s n a i o
lw y t m e it n e,a d l r e g ste t n ft e e ui me t o s se r ssa c n a g a r a me to h q p n ,wi t e se m o s m p in pe o f t h ta c n u h t rtn o o
Sh f o e s a . Pa it Pr c s t 3 0 M X aWe e ,S i o g o ,L Y mig ,Y n ei, i a gi,L Y nh n i i i h S nt i u n agD y Q n l w a Y i ica g
i i e ft e p o e s fo ,t c n l gc lc r c e itc nd r s lso d ls lc in o qupme t sg v n o h r c s w l e h o o i a ha a trsis a e u t fmo e e e to fe i n.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和总结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和总结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和总结一、简述首先简单地说,Buck变换器就像是一个电力的“翻译官”。

它接收一种电压,然后转换成另一种电压输出。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需要转换电压呢?别着急我们慢慢说,在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同的部件需要不同的电压来运行。

而Buck变换器,就是帮助我们调整电压,确保每个部件都能得到合适的能量。

Buck变换器就像一个电力调节器,确保我们的电子设备在不同电压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那么它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接下来我们会深入探讨它的工作原理。

1. 介绍Buck变换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好的让我为你介绍一下关于《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和总结》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介绍Buck变换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性。

想必大家对电子设备中的各种电源管理技术都颇感兴趣吧,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Buck变换器可以说是电源管理领域的明星角色。

那究竟什么是Buck变换器呢?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灵活的电力调整器,负责把输入的高电压转换成我们设备需要的低电压。

Buck变换器是电源管理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基本概念就是把高电压转换成我们设备需要的低电压,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而它在电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就像一位优秀的管家,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高效。

2. 简述文章目的和内容概述接下来让我们简要谈谈本文的目的和内容概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分析和总结,使大家对这一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毕竟技术虽专业,但也需要我们能接地气地理解和运用。

这篇文章中,首先会介绍一下什么是Buck变换器,以便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会深入浅出地讲述它的工作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大家更容易明白。

然后我们会深入分析它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当然还会包括如何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实用技巧,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们会对整个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帮助大家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体系。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

题目: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目录一、关于Buck变换器的简单介绍 (2)1、Buck变换器另外三种叫法 (2)2、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结构图 (2)二、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3)1、Buck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 (3)2、Buck变换器反馈环路分析 (4)3、Buck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 (4)1)Buck变换器的CCM工作模式 (5)2)Buck变换器的DCM工作模式 (6)3)Buck变换器CCM模式和DCM模式的临界条件 (7)4)两种模式的特点 (8)4、Buck变换器电感的选择 (8)5、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的选择和纹波电压 (9)三、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总结 (10)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与总结一、关于Buck 变换器的简单介绍1、Buck 变换器另外三种叫法1. 降压变换器: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

2. 串联开关稳压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晶体管)串联于输入与输出之间。

3. 三端开关型降压稳压电源:1) 输入与输出的一根线是公用的。

2) 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

2、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结构图GabcWMV Gd图1. Buck 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图由上图可知,Buck 变换器主要包括:开关元件M1,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1和反馈环路。

而一般的反馈环路由四部分组成:采样网络,误差放大器(Error Amplifier ,E/A ),脉宽调制器(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和驱动电路。

二、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1、Buck 变换器工作过程分析图2. Buck 变换器的工作过程为了便于对Buck 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的分析,我们首先作以下几点合理的假设:1) 开关元件M1和二极管D1都是理想元件。

它们可以快速的导通和关断,且导通时压降为零,关断时漏电流为零;2) 电容和电感同样是理想元件。

电感工作在线性区而未饱和时,寄生电阻等于零。

图形变换技巧归纳总结

图形变换技巧归纳总结

图形变换技巧归纳总结图形变换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对图像进行转换、调整,能够实现图像的旋转、缩放、翻转等效果。

本文将对图形变换的常见技巧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这些技巧。

一、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像按照一定角度进行旋转,常见的旋转变换有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常用的旋转变换方法有仿射变换和投影变换。

1. 仿射变换仿射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通过对图像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操作,能够实现图像的旋转效果。

在仿射变换中,通过定义一个变换矩阵,可以对图像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等操作。

2. 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是一种非线性变换,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图像变换效果。

投影变换通常用于实现一些特殊的效果,比如透视变换和仿射变换的组合。

通过投影变换,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扭曲、转换等操作,使图像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二、缩放变换缩放变换是指改变图像的比例大小,常用于图像的放大和缩小操作。

在图形学中,缩放操作通常是通过改变图像的像素点来实现的。

常见的缩放变换方法包括最近邻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双三次插值法。

1. 最近邻插值法最近邻插值法是一种简单的缩放变换方法,其原理是将源图像中某个像素点的值复制到目标图像中对应的位置。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会导致图像边缘的锯齿状现象。

2. 双线性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是一种常用的缩放变换方法,通过对源图像中像素点的插值来计算目标图像中对应位置的像素值。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减少锯齿状现象。

3. 双三次插值法双三次插值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缩放变换方法,它通过对源图像中一定范围内的像素点进行插值,计算目标图像中对应位置的像素值。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减少锯齿状现象,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

三、翻转变换翻转变换是指将图像按照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翻转,常见的翻转变换有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翻转变换通常是通过对图像的像素点进行重新排列来实现的。

化工变换工艺总结

化工变换工艺总结

化工变换工艺总结引言化工变换工艺是指将某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或其他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工艺过程。

化工变换工艺在化工行业中广泛应用,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催化反应、蒸馏、萃取等等。

本文将对化工变换工艺进行总结,包括其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应用领域等。

定义化工变换工艺是指通过物质的化学反应或其他过程,将原始物质转变为所需物质的工艺过程。

化工变换工艺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是化工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

化工变换工艺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物质的结构或组成,实现物质的转化和加工。

分类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反应方式,化工变换工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指利用有机化学方法将低价的原始材料,如石油、天然气等,通过有机合成反应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品的工艺过程。

有机合成在药物、精细化学品、涂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机合成无机合成是指将无机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无机物质的工艺过程。

无机合成在玻璃制造、陶瓷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机合成工艺包括熔融法、溶液法、气相法等多种方法。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是指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工艺过程。

催化反应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肥料、化工塑料等行业。

常见的催化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加氢反应、裂解反应等。

分离工艺分离工艺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的工艺过程。

分离工艺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蒸馏、萃取、结晶、吸附等方法。

基本原理化工变换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和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实现物质的转化和加工。

化工变换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包括物料的混合、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分离等。

化工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动力学、热力学、传质和传热等。

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热力学研究反应的热效应和平衡常数,传质和传热研究物料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

应用领域化工变换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能源、石油化工、化学制药、冶金、环保等行业。

中低低变换工艺改全低变工艺技改总结

中低低变换工艺改全低变工艺技改总结

4 改后 运行 状 况
变换 系 统改造 完 后 ,20 09年 7月 1 日开 始 2 催化 剂 的 升 温 硫 化 ( 化 前 用 氮 气 对 系 统 和 硫 硫
催 化 剂更换 为 1 。 Y . B保 护 剂 ,二 段催 化 8m L BA 剂更 换为 3 Y — 变催 化剂 ;原第 一低 变 4m L BA低 炉 ( 340l , 4 0 m)共 装 填 3 催化 剂 ,将 其 中 n 8m。 1 l更换 为新 催化 剂 ;原 第二 低 变 炉 ( 340 9n , 4 0 ml i)共 装填 3 3 化 剂 ,将 其 中 1 更 换 1 81 1 催 9i n 为新 催化 剂 。 ( ) 新增 1台 干 式 除 油 器 ,以进 一 步 除 去 2
[ 收稿 日 ]2 1-1 8 期 01 - 0 2 [ 作者简介 ]蔡 亮 , ,96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化学系 , 男 19 高
3 改造 后全低 变 工艺流 程
级工程师 , 淄博鲁源工业催化剂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
由压 缩机 四段 来 的半 水煤气 ( 压力 约 36 .
第 4期

亮等 :中低 低 变换 工 艺改全低 变工 艺技 改总 结
碎 现 象 ,具 有 较好 的强度 及 强 度 稳 定 性 ) ,因此 可 提 高装置 的 生产 能力 。 ( ) 由于 L BA催 化 剂 活 性 稳 定 性 好 、变 2 Y—
器降温至 15℃ ,进人第二低变炉。出第二低变 9 炉 的气 体先 去煤 气预 热器 换热 至 18℃ ,再 去锅 4
变动 。主要 改造 措施 如下 。
( )原 中变炉 (, 4 0 m 1 4 0 m) 设 置 2段催 化 3
下 :固定床间歇气化产 出的半水煤气经栲胶脱硫 后 ,经原料气压缩机提压至 36M a . P ,依次经过 变换 、栲胶液脱硫 、活性炭精脱硫 、N D脱碳 、 H 甲烷化等工序 , 由透平压缩机加压至 1 P , 再 5M a

变换工段节能改造小结

变换工段节能改造小结

变换工段节能改造小结姚鹏飞【摘要】In running of two sets of shift conversion units which adopt 2.0 MPa without saturating tower total low-temperature shift conversion process there are problems of great system resistance and high steam consumption, etc.After sum-up and consult to relative experiences, by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the gas stream is split, enabling air speed to be in controllable range,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reducing system resistanceand steam consumption.After the revamp, the resistance of the shift conversion system is reduced from 0.25 MPa to about 0.01 MPa, and steam consumption per ton of ammonia is lowered from 540 ~620 kg to 420 ~440 kg.%2套采用2.0 MPa 无饱和塔全低变工艺的变换装置在运行中均存在系统阻力大、蒸汽消耗高等问题。

经总结和借鉴相关经验,通过技改实现气体分流,使单套变换系统空速在可控范围内,达到了降低系统阻力及蒸汽消耗的目的。

改造后,变换系统阻力由0.25 MPa 降至约0.01 MPa,吨氨蒸汽耗由540~620 kg 降至420~440 kg。

数字图像灰度变换技术总结

数字图像灰度变换技术总结

数字图像灰度变换技术总结篇一:图像的灰度变换昆明理工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图像的灰度变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成绩:[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灰度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编程实现图像灰度变换。

3、分析不同的灰度变换方法对最终图像效果的影响。

[实验内容]1、灰度的线性变换;2、灰度的非线性变换;3、图像的二值化;4、图像的反色处理;[实验原理]图像的灰度变换(grayscaletransformation,GST)处理是图像增强处理技术中一种非常基础、直接的空间域图像处理方法,也是图像数字化软件和图像显示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灰度变换是指根据某种目标条件按一定变换关系逐点改变原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灰度值的方法。

目的是为了改善画质,使图像的显示效果更加清晰。

灰度变换有时又被称为图像的对比度增强或对比度拉伸。

从图像输入装置得到的图像数据,以浓淡表示,(:数字图像灰度变换技术总结)各个像素与某一灰度值相对应。

设原图像像素的灰度值d=f(x,y),处理后图像像素的灰度值d′=g(x,y),则灰度增强可表示为:g(x,y)=T[f(x,y)]或d′=T(d)要求d和d′都在图像的灰度范围之内。

函数T(d)称为灰度变换函数,它描述了输入灰度值和输出灰度值之间的转换关系。

灰度变换主要针对独立的像素点进行处理,通过改变原始图像数据所占据的灰度范围而使图像在视觉上得到良好的改观,没有利用像素点之间的相互空间关系。

因此,灰度变换处理方法也叫做点运算法。

点运算可以按照预定的方式改变一幅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除了灰度级的改变是根据某种特定的灰度变换函数进行之外,点运算可以看做是“从像素到像素”的复制操作。

根据g(x,y)=T[f(x,y)],可以将灰度变换分为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1、灰度的线性变换若g(x,y)=T[f(x,y)]是一个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单值函数,例如g(x,y)=T[f(x,y)]=af(x,y)+b则由它确定的灰度变换称为灰度线性变换,简称线性变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工艺总结一、变换工艺生产原理(一)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得特点1.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CO+H 2O(g) C O2+H2 (1—1)可能发生得副反应:CO +H2 C+ H2O (1—2)CO+3H 2 CH 4+ H 2O (1-3)2。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具有如下特点1)就是可逆反应,即在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气得同时,二氧化碳与氢气也会生成一氧化碳与水。

2)就是放热反应,在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气得同时放出热量,反应热得大小与反应温度有关。

kJ/km ol T 104.0625-101.19111.2184T --418682-6-3R ⨯⨯+=H ∆T —温度,K3)该反应就是湿基气体体积不变、干基气体体积增加得反应、 4)反应需要在有催化剂存在得条件下进行,对反应1-1要有良好得选择性。

同时,在催化剂得作用下,一氧化碳变换反应进行所需要得能量大大降低,反应速度因此而加快。

(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得化学平衡1.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用以衡量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得限度、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得平衡常数与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得分压有关,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4)由于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就是放热,故平衡常数随温度得降低而增大。

因而降低温度有利于变换反应得进行,变换气中残余得一氧化碳含量降低。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就是等体积得反应,故压力低于5MPa 时,可不考虑压力对平衡常数得影响。

在变换温度范围内,平衡常数用下面简化式计算:(1-5)2.变换率与平衡变换率:变换率定义为已变换得一氧化碳得量与变换前一氧化碳得量之百分比、而反应达平衡时得变换率为平衡变换率,其值为一定操作条件下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可能达到得最大得极限。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得制约,反应不可能达到平衡,故实际变换率不等于平衡变换率,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气体中一氧化碳得体积百分数(干基)来计算变换率,具体表达式如下:(1-6)a—变换前气体中一氧化碳体积百分数(干基);a’—变换后气体中一氧化碳体积百分数(干基)。

由(1-5)与(1-4)式可以瞧出平衡变换率得影响因素:变换温度:降低变换体系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故平衡一氧化碳含量降低,平衡变换率增加。

变换压力:升高变换压力,平衡常数不变,故平衡一氧化碳含量不变,平衡变换率不变。

H2O/CO比:体系中增加H2O,即H2O/CO比高有利于反应平衡向生成氢气得方向移动,平衡变换率增加,平衡一氧化碳含量降低、但H2O/CO比过高,平衡变换率趋于平坦,经济上不合理。

原料气组成:原料气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平衡变换率增加。

综上所述,生产中提高平衡变换率得措施为:降低变换温度、适当提高H2O/CO比、减少二氧化碳得含量。

(三)一氧化碳变换得反应机理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与一般气固催化反应一样,总过程由下列几个步骤连续组成:a。

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固体催化剂得外表面;b。

反应物从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c.反应物在催化剂内表面得吸附、表面上得化学反应以与反应产物从内表面上得脱附;d.产物由催化剂得内表面扩散至催化剂得外表面;e.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至气相主体。

其中a与b步骤为外扩散过程,d与e步骤为内扩散过程,c步骤为化学动力学过程。

反应过程若包括了反应气体流动状况、传质及传热等物理过程(即内外扩散过程)对催化反应速度得影响,其动力学为宏观动力学。

而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得化学反应动力学则为本征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一氧化碳变换得操作条件能保证气体与催化剂外表面之间得传递过程足够快,即外扩散得影响可忽略不计,以下将分别讨论内扩散与本征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一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得变换反应机理,普遍认为就是按如下过程进行得:水蒸气分子被催化剂得活性表面吸附,并分解为氢与吸附态氧原子,氢进入气相,吸附态氧在催化剂表形成吸附层一氧化碳分子碰撞到氧原子吸附层而生成二氧化碳,并离开催化剂表面上述过程表示为:[K]+H2O(g)=[K]O+H2快[K]O+CO=[K]+CO2慢,控制步骤[K]:催化剂活性中心[K]O:为吸附态氧(四)一氧化碳变换反应速度得影响因素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式如下:或(1—7)k:速度常数,kmol/(kg⋅h⋅MPa)k‘: 速度常数,kmol/(kg⋅h)p、p i:总压、各组分分压,MPal、m、n、q:幂指数δ=l+m+n+q由该式可知一氧化碳变换反应速度得影响因素:变换压力:当温度与气体组成一定时,反应速度随反应总压增大而增大,研究发现,这就是由于压力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

所以升高变换压力使一氧化碳变换得速度加快。

H2O/CO比:在H2O/CO较低时,一氧化碳变换速度随之增加而加快,然后趋于平缓。

这与H2O/CO对一氧化碳平衡变换率影响就是一致得。

变换温度:气体组成与变换压力一定时,温度对反应速度得影响体现在k、KP随温度得变化中、在较低温度范围内,K P很大,温度提高,k 显著提高,故一氧化碳得变换速度随变换温度提高而增大。

但随温度逐渐升高,可逆放热得平衡常数K P降低,一氧化碳得变换速度随变换温度升高而减少。

因此,有一最适宜变换温度,在这一温度下,一氧化碳变换速度最快,一氧化碳变换率最大,且一氧化碳变换率增大,最适宜变换温度就是下降得。

(五)内扩散得影响在工业条件下,当使用当量直径为2—10mm或更大得催化剂颗粒时,变换反应得内扩散就是严重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应速度。

因此,一氧化碳变换反应过程得速度应就是在本征反应速度得基础上计入内表面利用率得宏观反应速度。

对于同一尺寸得催化剂在相同压力下,温度升高,内表面利用率下降;在相同温度与压力下,小颗粒得催化剂具有较高得内表面利用率;而对同一尺寸得催化剂在相同温度下,内表面利用率随压力得增加而迅速下降。

(六)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主要以铁铬系列,操作温度较高,变换后一氧化碳含量较高。

60年代以后,出现铜锌催化剂系列,操作温度较低,变换后一氧化碳较低,但抗硫毒能力较差。

随后,人们发现钴钼系列变换催化剂不但变换温度较低,变换后一氧化碳低,而且抗硫毒能力极强,对水汽比也无要求。

故本项目采用钴钼系列低变催化剂、1.工业上对催化剂得一般要求高得催化活性:催化剂得活性就是表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能力得一种度量。

高活性,即在相同条件下,能使反应具有较快得速度,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可缩短达到平衡得时间。

好得选择性:选择性就是指反应能同时发生几种不同得反应时,催化剂只能加速希望发生得某一反应。

如钴钼仅仅加速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生成氢气与二氧化碳得反应,而不能加速甚至能抑制甲烷化反应与析炭反应。

活性温度低:活性温度也称操作温度,就是指起始温度与催化剂耐热温度之间得范围。

活性温度低,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高一氧化碳变换率,减少反应物预热,降低反应设备材质要求,简化热量回收装置。

2.催化剂得基本组成及性能催化剂通常由活性组分、促进剂与载体组成。

活性组分就是催化剂中起决定作用得物质,促进剂就是加入到催化剂中得少量物质,它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加入它就是提高催化剂得活性、选择性或稳定性,载体就是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提供附着得多孔物质。

主要有Fe-Cr、Cu—Zn、Co-Mo三大催化剂系列Fe-Cr系变换催化剂得变换工艺,操作温度范围为320~500℃,称为中、高温变换工艺。

其操作温度较高,在高水气比下经变换后变换气体仍含有3%左右得CO。

Fe-Cr系变换催化剂得抗硫毒能力差,蒸汽消耗较高,有最低水气比要求、Cu—Zn系变换催化剂得变换工艺,操作温度范围为190~280℃,称为低温变换工艺。

这种工艺要求变换温升较小,通常串联在中、高温变换工艺之后,进一步将气体中3~5%左右得CO降低到0、3%以下。

Cu—Zn系变换催化剂得抗硫毒能力极差,适用于总硫含量低于0、1ppm得气体、Co-Mo系变换催化剂得变换工艺,操作温度范围为240~480℃,称为耐硫宽温变换工艺,宽温变换催化剂操作温区较宽,原料气经变换后CO可降至1。

0%以下;Co—Mo系变换催化剂得抗硫毒能力极强,对总硫含量无上限要求、在以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工艺中,依据各煤种、煤气化工艺及上下游流程配置得特点,可以采用Fe-Cr非耐硫高温变换工艺或Co—Mo系耐硫变换工艺。

非耐硫变换气体要先脱硫,由于脱硫工艺要求在常温下进行,故流程会出现“冷热病”,进入变换需补加蒸汽,增加消耗、而采用耐硫变换时,气体经提温后可直接进入变换,流程短,能耗低。

开发Co-Mo系催化剂得目得就就是为了满足重油、煤气化制化工产品流程中可以将含硫气体直接进行CO变换,再脱硫脱碳得需要,从而简化工艺路线。

目前国内得Co-Mo系变换催化剂发展已相当成熟,并已取得国内同类规模项目得应用业绩,能够满足本项目得要求。

因此,本项考虑选择国内Co—Mo系变换催化剂配置变换流程。

3.催化剂得硫化催化剂中得钴与钼就是以氧化态形式存在得,使用前必须进行硫化,使氧化钴与氧化钼完全转化为硫化钴与硫化钼。

为了保持活性组分处于稳定状态,正常操作时气体中应有一定得总硫含量、对催化剂进行硫化,可用含氢得二硫化碳,也可直接用硫化氢或用含硫化氢得原料气。

用含氢得二硫化碳硫化催化剂得化学式如下:首先进行得就是二硫化碳得氢解反应CS2+4H2=CH4+2H2S+240、6KJ/mol (2—8) 然后就是催化剂得硫化反应CoO+H2S CoS+H2O +13。

4KJ/mol(2-9)MoO3+2H2S+H2 MoS2+3H2O+48、1KJ/mol(2-10)直接用硫化氢硫化催化剂得化学式为(2—9)与(2—10)用含硫化氢得原料气硫化催化剂得化学式(2—9)与(2-10),并且除上述反应外,还可能产生如下副反应:CO+H2O CO2+H2+39。

7KJ/molCO+3H2 CH4+H2O +214。

6KJ/molCOS+H2O CO2+H2S+35。

2KJ/mol 所以使用原料气硫化必须注意避免副反应得发生,尤其在压力较高得情况下,甲烷化反应得可能性很高、为了避免副反应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一般往原料气中加氮气以降低氢含量与CO分压得方法来限制温度超过允许值。

上述硫化反应都就是放热反应,个别得(甲烷化反应)就是强放热反应,且只有达到一定温度硫化反应才能进行。

硫化操作注意以下几方面得问题:硫化温度得控制:温度过低,如室温,不会发生氢解反应,加入得二硫化碳在催化剂表面大量聚集,当温度升到200℃时,氢解反应与硫化反应都急骤发生,温度暴涨,温度高于500℃,引起活性组分微晶增大甚至烧结。

操作温度过高,如大于300℃,因此时会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钴,金属钴对甲烷化反应有很强得催化作用,再叠加上硫化反应,床层可能出温度暴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