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乡村生活的场景和生活方式。
2.熟练掌握《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如调性、节奏、语气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和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歌曲演唱技巧的讲解与操作。
2.教学难点1.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歌曲的表情和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播放《牧场上的家》的音频或A面CD,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的旋律,并引导学生了解牧场生活的情景和生活方式。
2.学唱歌曲(1)歌曲练嗓教师根据歌曲的调性、难度和节奏逐句讲解,让学生练习口型、发音和声调等,掌握歌曲的语言特点和音乐表现形式。
可适当使用数字音阶,要求学生提高发声和吟唱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歌曲演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演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部和协调合唱,注重音乐节奏、表情和感情的表现。
可尝试“带唱”、“分组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
3.肢体表演(1)形体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歌曲表情和动作的理解,形成表演形式和自身艺术风格。
可结合形体转换、动态拉伸、呼吸练习等方法进行。
(2)动作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歌曲的动作和表现方式,并根据歌曲的流畅度、情感表达和学生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择。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创新和突出个性,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
4.综合表现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表演展示,并评选出最佳组合和最佳表演者。
同时,加强学生与观众的互动和分享,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表现和满足,增进集体合作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歌曲演唱和表演的集体评估和个人点评,同时考虑学生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水平,发现个人短板和优势,予以扬长避短。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农场及牧场的环境和设施。
2.学习并掌握与牧场相关的词汇。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牧场的概念和功能。
2.农场和牧场的不同之处。
3.牧场上的动物和植物。
4.牧场上的工作和技巧。
三、教学流程
1.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曾经去过的农场或者牧场,介绍一些与牧
场相关的词汇,如农场、牧场、牛、马、羊等。
2.讲解(2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牧场的环境和设施,包括牧场的地理位置、牧场的大小和分布、牧场的植被和水源、牧场的动物饲养和管理设施等。
3.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农场和牧场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和总结,可以涉及到农场和牧场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饲养管理等方面。
4.实践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牧场的模拟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牧场上进行各种工作和操作,如喂养动物、清理牛舍、修理栅栏等。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设计和安排。
5.总结(10分钟)
请学生回顾一天的学习和体验,总结所学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或者讲述经历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牧场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
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表现,以及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讲述经历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学生是否能准确运用牧场相关的词汇进行交流和描述,是否能熟练掌握牧场上的工作和技巧。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牧场上的家》单元,具体涉及教材第一章节《美丽的牧场》。
详细内容包括牧场上的自然风光、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牧场文化,感受牧歌的音乐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歌的基本知识,了解牧场文化。
2. 学会演唱《牧场上的家》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学唱,音乐知识的掌握。
难点:歌曲情感的表达,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牧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谈一谈对牧场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学习歌词:让学生跟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学习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3)分声部练习:男生、女生分声部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识,通过例题进行巩固。
(2)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段与牧场相关的情景剧,要求融入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程《牧场上的家》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3. 重点音乐知识:节奏、音高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首与牧场相关的短诗,并为其谱曲。
2. 答案示例:牧场的天空多么蓝,悠闲的牛羊在吃草。
我唱着歌儿走过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牧歌有了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牧歌,比较其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
2.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音响等。
2.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牧场上的家》伴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氛围。
(2)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对家的理解是什么?(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和家的故事。
2.学习新课(30分钟)(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5分钟)a. 播放《牧场上的家》原唱,学生完整聆听歌曲。
b. 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们从哪些歌词或旋律中感受到了这种情感?(2)分段学习,突破难点(10分钟)a. 学习第一乐段: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b. 学习第二乐段:重点指导学生合唱部分的和谐与均衡。
c. 学习第三乐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高潮部分的情感表达。
(3)小组合作,巩固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分段练习歌曲,互相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c.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5分钟)a. 播放不同版本的《牧场上的家》,如民族乐器演奏版本、合唱版本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演绎风格的特点。
b. 提问:不同版本的《牧场上的家》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们与原版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3.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总结歌曲的演唱要点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和风俗,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牧场上的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牧场上的家教案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天山及天山牧场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不同时候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牧场十分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
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难点: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
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板书课题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牧场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美丽、辽阔、舒服、迷人等)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牧场的美丽、辽阔的呢?(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
运用“把……比作……”和“用……比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2、小组汇报(一)读1、2自然段,1、介绍了牧场的什么?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牧场上的家》优秀教案推荐_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优秀教案推荐_牧场上的家教案《牧场上的家》这首曲子曲调悠扬,是一首很有名的美国儿歌,音乐老师讲解这首歌的时候会准备教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牧场上的家》的优秀教案吧。
牧场上的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可爱的家》其中的一课。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儿童歌曲。
3拍的节奏,舒缓、悠扬。
它的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幅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学情分析】从五年级的学生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上课纪律好,举手发言胆子比较大。
特别是在歌曲演唱这一块上,识谱能力较强,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这一群力量比较庞大,有能力去带动班上几个乐感较差的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2、能力目标: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歌曲,表达对家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热爱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教学难点】1、弱起小节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掌握。
2、歌词的填入,一音多字的对齐和长音的拖足。
【教具准备】钢琴、音乐课本、课件、笛子及相关用具资料。
【学具准备】课本、笛子、笔。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在创设情景方面,先听着歌曲《可爱的家》进教室,并跟全班同学合奏这首曲子,为的是向学生说明我们都有一个家,多么温馨和甜蜜,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
在第二个环节的歌词学习中,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十分美,我会让学生先读歌词,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从深层次领会歌曲的情感,再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歌唱。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发生的趣事,跟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并分小组为旋律填写一段关于热爱自己的家的歌词,这样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升华,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牧场上的家》教案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课文所描绘的牧场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注生活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将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在诗歌意境的理解方面,尽管我尝试用图片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但仍有学生表示难以把握。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心中的牧场,或者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感悟。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还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角色扮演、小辩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增强自信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牧场生活相关的主题,如“我心中的牧场”。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创作活动。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创作一段描述牧场的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举例:在讲解诗歌的朗读与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等描绘性的词语,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牧场的美丽景色。
2.教学难点
-诗歌意境的理解:四年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诗歌中的抽象意境,如“和煦的阳光”、“宁静的牧场”等。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会在书写和口语表达时,对生字词的运用感到困难。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牧场上的家》篇1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2、学生浏览歌词(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三、新授聆听范唱。
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如:(本期的〈晚风〉)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 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
教学设计学科:音乐课题:牧场上的家任课教师:铁岭市银州区育华小学曲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并会大胆尝试改编。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时,提升乐感,从中感受“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4.教学重点:学生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气5.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编歌曲。
6.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大提琴一情趣导入:1.出示课件,小组讨论。
2. 聆听《可爱的家》二.导入新课(一)1.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听一听①他们到底在哪里②他们的家有什么美景2.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上,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
那是快乐的天堂。
3.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
(二)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音乐(三)1.学习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2.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想想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3.学习唱谱①听琴、划拍、唱谱②学唱歌曲(四)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三.歌曲处理1.启发学生2.创编歌词师生合作创编一段校园歌曲,歌颂校园的歌词,使感情升华1.我的家是育华,校园鸟语花香,那儿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那儿充满爱心,那儿多么温暖。
我们家庭和谐欢畅。
家,育华我的家,那儿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那儿充满爱心,那儿多么温暖。
我们家庭和谐欢畅。
2.我们来到走廊,楼廊穿上新衣,这是每个孩子的舞台。
巧手剪纸作品,令你流连忘返,我们家庭温馨美丽。
家,育华我的家,那儿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那儿充满爱心,那儿多么温暖。
我的家庭和谐欢畅。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案一、授教年级小学四年级二、音乐课类型综合课三、三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模仿、体验等活动方式感受歌曲乐句、节拍、旋律等要素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掌握旋律线的运用、弱起节奏的演唱,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2)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四、学情分析本课《牧场上的家》广东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匀称,曲调抒情优美,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
其中有三个乐句材料相同,仿佛在向大家诉说着牧场的美,第二乐句结束后通过音和的五度跳进,引出有对比因素的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再现第二乐句,表现对家的依恋,将歌曲推向高潮。
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五、重点难点1.重点:抒情地、流畅地演唱歌曲。
2.难点:弱起节奏,旋律线的把握。
六、教学方法欣赏法、听唱法、模仿法、小组合作。
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与旋律感受中熟悉歌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编歌词获得创造体验,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采用律动、图片、创编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有位美国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他是用歌声来向我们介绍他美丽的家乡的,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一听,他是怎样描述他的家乡的?二、聆听歌曲1.欣赏牧场景色,聆听《牧场上的家》。
2.出示歌词,请同学在第二段音乐背景声中有感情地朗读。
3.谁来说说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4.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美国的儿童歌曲《牧场上的家》——出示课题三、听歌曲,感受歌曲特点1.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而又有荡漾感的旋律。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单元 牧场上的家》教案 (5)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牧场上的家》教案 (5)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首歌曲描绘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和牧羊人的生活,歌词朴实、自然,富有诗意。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旋律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牧区文化,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牧羊人的悠闲生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识谱知识,能够独立阅读五线谱。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牧场和牧羊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使学生了解牧区文化,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牧羊人的悠闲生活。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和唱名对应。
2.歌曲中出现的音乐术语和节奏。
3.对牧区文化的理解和音乐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牧场场景,感受歌曲氛围。
4.音乐欣赏法:欣赏相关牧区音乐,拓展学生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场上的家》的五线谱教材。
2.准备歌词和旋律的相关教学素材。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4.准备牧区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牧场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五线谱,讲解唱名对应关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设计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当性
1.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采用拍手游戏、分组练习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四分之二拍的掌握。
2.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四分之二拍的节奏掌握,歌曲中音高的准确演唱。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2.描述情景:
-学生在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景时,教师应鼓励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关键知识点讲解时,适当提高音量,强调重点。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2.歌曲中音高的准确演唱:
-教师在教授歌曲时,应注重音高的准确性,可借助钢琴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出音高走势,以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
-在分组练习中,学生互相监督、纠正,共同提高音高的准确性。
二、教学过程的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应选择具有吸引力的牧场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牧场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
2.在情景导入环节,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方式,如故事讲述、图片展示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 牧场上的家 》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富有田园风光的歌曲,选自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七课。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词曲展现了牧场上的美丽景色以及牧场工作者们的幸福时光。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园风光,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对于富有情感的歌曲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牧场生活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幸福时光,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歌曲旋律的掌握,尤其是音准和节奏。
3.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分组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幸福时光,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乐谱、音响设备。
3.教学挂图、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牧场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牧场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演唱得更好。
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牧场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1. 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牧场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牧场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初读课文(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0 分钟)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4. 精读课文(1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5. 小组讨论(10 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牧场的感受,以及如何保护牧场环境。
6. 总结(5 分钟)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牧场的认识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描述农场和农场动物的相关词汇;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4.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教学资源:1.《牧场上的家》这本小说的文本;2.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3.图表或其他信息显示工具;4.书写材料或其他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与农场和农场动物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动物。
2.教师提问:“你们是否去过农场?你们喜欢农场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农场上过一天?”3.教师出示《牧场上的家》这本小说,并简单介绍故事背景。
第二步:阅读(15分钟)1.教师读一段小说的内容,并让学生听和理解。
2.教师分发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自己读《牧场上的家》的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读完故事后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农场和农场动物,问学生他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第四步:词汇学习(3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列出故事中他们遇到过的词汇,并将其放在一个表格或白板上。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
3.教师提供其他与农场和农场动物相关的词汇,并要求学生写下并记住这些词汇。
第五步:角色扮演(3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剧中的一个农场动物。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他们的角色,包括这个动物的特点、个性和故事中的事件。
3.每个小组都要扮演出一段动物之间的对话或互动场景,展示给全班。
第六步:创作(3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的画面和描述,创作一幅画或一段文字来描述自己梦想中的农场。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或书写的方式,并在完成后交给教师。
第七步:展示与分享(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要求他们分享自己对农场和农场动物的观察和想象。
《牧场上的家教案》的教案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案》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场生活的美好。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学会借鉴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牧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牧场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牧场生活。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3.分析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2)讨论牧场生活的美好之处,以及作者对牧场生活的喜爱之情。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如家教老师的严谨、关爱,学生的勤奋、好学等。
4.探讨课文写作特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
(2)分析这些写作手法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3)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牧场生活的故事。
(2)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彼此的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现象,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学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牧场生活的作文。
2.收集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牧场上的家教案》,让学生感受牧场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现象,培养他们正确的教育观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牧场生活的细节,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情感。
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教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场上的家》
教学内容:
一、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
教学目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电脑、实物投影仪、录音机、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
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
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聆听范唱。
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边回看课件边讲述(复看前面课件)。
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
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杭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有河套酒厂,还有奋斗中学,它们都是杭后的骄傲。
家!杭后——我的家!这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有河套酒厂,还有奋斗中学,它们都是杭后骄傲。
四、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