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诗仙”、“诗佛”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二十三首》《五首》《并序》《》《》《》《》《》《》《》《》《》《》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通用23篇)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通用23篇)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通用23篇)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篇1诗鬼——李贺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称为“诗鬼”。

诗鬼李贺的生平正史所载李贺资料甚少,其生平仅见于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与杜牧应沈子明之请所撰的《李长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笔记如张固的《幽闲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少年时代李贺外貌特别,巨鼻,浓眉,身材瘦长,还留着长长的指甲。

因体弱多病,不到十八岁,头发就开始发白。

从束发读书以来,阅读了经传史牒、诸子百家、古小说等方面的书籍。

对于古诗有特殊的爱好,垂髫之年,就熟读诗经、楚辞、古乐府、汉魏六朝诗歌以及当代许多诗人作品。

李贺经常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骑着一匹瘦马,背个破锦囊,离开家门,四处出游。

一路上仔细观察景物,为使之再现于自己诗中而搜索枯肠。

一有所得,立即记在纸上,投入破锦囊中。

晚上归来,再把白天所记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

母亲见此状心疼的说:“是儿当要呕出心乃已尔!”由于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上刻苦学习创作,因此诗名很早就传扬海内。

少年时代表作的乐府诗,就能与老一辈诗人李益、张籍媲美。

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李贺七岁时,大文豪韩愈和洛阳名士皇浦湜登门拜访,李贺当即挥笔作《高轩过》诗以答谢。

这则传闻,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贺思想、艺术较早成熟的实际情况。

十八岁那年,满怀着理想与希望,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离开家乡,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

遭谗落第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从家乡昌谷来到唐朝的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这一年的府试,这年恰巧极负盛名的文学家韩愈因出任国子博士,受人毁谤,来洛阳上任,李贺久仰大名,带了自己的诗稿,登门拜访,成功获得韩愈的赏识。

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

李贺(791年——817),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因为父亲名字的缘故,李贺科举考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此,韩愈曾经专门写了一篇《讳辩》来帮他,但也没有什么效果。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

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呕心沥血的少年天才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李贺七岁的时候【又是7岁,貌似7岁是天才诗人们的幸运年龄啊!】,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成语呕心沥血的由来】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诗歌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

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

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李贺的简介

李贺的简介

关于李贺的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

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顿无援多有不平之气。

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

三年后,李贺辞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

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好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英年早逝。

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好友沈子明,收诗233首。

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

很有意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

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

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基本上保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

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代,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

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

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

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

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

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

王琦视野开阔,其《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

王琦本最大的优点有三,一是汇集了前人精彩的点评和注释,为后人深入研究李贺诗免除了多方求索之苦;二是注释精审。

在字句发生歧义时,以求实的态度并存多解。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李贺(790-816年),中唐时期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世称李长吉、李昌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后世称他为“诗鬼”。

德宗贞元六年庚午(790年),李贺出生于唐宗室郑王族中,虽然出身贵族,但家道没落,生活困顿。

他很小的时候就展露了极高的诗歌天赋,被韩愈、皇甫湜赏识,并和沈亚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6元和五年庚寅(810年),李贺参加科举,但因为父亲“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没能参与进士科考试。

次年,托家室关系,任职九品小官奉礼郎。

在长安为官三年期间,李贺的诗歌创作进入了重要的时期,诗歌才华也受到广泛的称誉,有诗《李凭箜篌引》《宫娃歌》《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听颖师弹琴歌》等。

元和八年癸巳(813年),李贺因病辞官东归,回乡隐居。

元和九年甲午(814年)李贺辞京南下,先后来到潞州和江南地区游历。

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年),李贺病逝。

李贺开创了“长吉体”诗歌,现存诗二百余首,有《昌谷集》。

代表诗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其中不乏“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名句。

李贺的诗主要表现自己仕途困顿、郁郁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疾苦等社会现实问题也有所讽刺和揭露。

李贺的诗歌继承屈原辞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拘格律,着意造境,大胆创造,别开生面。

他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
出新奇瑰丽的诗境,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独特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诗鬼·李贺生平简介

‘诗鬼·李贺生平简介

‘诗鬼·李贺生平简介生平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人物轶事: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

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

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

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李贺生平

李贺生平

李贺生平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

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

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昌谷。

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

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生平简介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李贺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李贺生平简介宗室王孙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大诗人李贺的生平

大诗人李贺的生平

大诗人李贺的生平大诗人李贺的生平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诗人李贺的生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生于公元791年,卒于817年,字长吉,他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代三李"。

因为李贺是唐代河南福昌昌谷人(属今天的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世称他李昌谷。

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朝宗室。

然而岁月浮沉、沧海桑田,到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已没落到与一般读书人的家庭无甚二致了,李晋肃也必得读书应举方能入仕为官。

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他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

李晋肃漂泊了一生,到了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他才稍得升迁,被任命为陕县令,但不久李晋肃就病老而死。

李贺的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一直住在昌谷。

李贺的姐姐出嫁之后,他的家境愈加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一斑。

李贺才思聪颖,七岁就能作诗,又擅长"疾书"。

开始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韩愈和皇甫湜还不大相信真有这样一位七岁能作诗的神童,他们就一起去拜访李贺,让他当场写诗。

李贺提笔一挥就写成了《高轩过》,就像预先构思、打过草稿一样,韩愈和皇甫湜两个人大吃一惊,对李贺刮目相看,并且时常在同僚中夸赞李贺,从此李贺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鼻头较大,手指很长,可以说长相很是出众。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的时候,李贺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一个破烂不堪的锦囊在路上行走,他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唐代诗人李贺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贺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贺生平简介李贺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齐名,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贺简介李贺生于公元790年,死于817年,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唐诗的风格从中唐到晚唐的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763年才正式平定。

而李贺出生那年是贞元六年,在位的唐德宗李适已是唐朝第九位皇帝,而等到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的生命早逝,也才换了两位皇帝。

当时的唐朝虽然已经开始衰败,但也还有将近一百年的国运,对于差不多三百载的大唐而言,现在一般认为唐朝是从836年开始进入晚期,因此李贺是中唐人。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又有“诗鬼”的美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几位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但与李贺所处的年代不同。

他出生时,李白、杜甫和王维都已经去世几十年,不过他们几位从年代来看也都还是中唐时期的诗人。

而李商隐出生时,他又已经离去世不远,李商隐被后世算作是晚唐时期的诗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贺所处年代属于中唐,也有人称他为中唐最后一位诗人。

当时,唐朝衰败之相已经十分明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贪官污吏,导致朝政十分腐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百姓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虽然李贺一生为官很小,但也亲眼见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

因此,他除了许多感慨怀才不遇的诗歌外,有许多借古讽今来揭露现实的诗歌,这些都与他所处的年代是有紧密关系的。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身怀诗才却一生不得志,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这应该是后世被称他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首先,这个称号是对李贺在诗歌方面天赋的肯定,所谓“鬼才”。

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已名动京城。

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访。

于是,两人给李贺出题,他也不紧张,拿笔就写下了一首《高轩过》,先说两位大人来时多么气派,在盛赞他们的学识和地位,最后说明自己的处境和抱负。

李贺的生平资料介绍

李贺的生平资料介绍

李贺的生平资料介绍李贺(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他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得一称号李昌谷。

关于李贺生平还有哪些资料介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不过早已落魄,所以从小家境贫寒。

但他的聪慧却不被贫穷掩盖,七岁就会写诗,被认为是神童。

长大后又十分刻苦,每日骑驴出门,想到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自己背的锦囊里,“呕心沥血”的典故就来源于他,由此虽然年轻在当时颇有诗名,深受韩愈等文学大家的信欣赏。

李贺一生积极入世,可惜一直仕途不顺。

先是为父亲服丧而晚参加科举三年,之后又被人妒忌,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士科的“进”犯忌讳又不能参加。

后来虽然经人推荐靠父荫得了一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无望。

李贺辗转多地以求前途,甚至当过三年幕僚,可最后也还是功名未成,悲愤抑郁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就早夭了。

官场不得已,却不减李贺在诗歌上的成就,他被后世称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齐名。

李贺的诗歌以诡异见长,内容上以书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为主,此外也有许多借古讽今的诗,批判唐朝当时的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疾苦。

他常常应用中国古老的神仙鬼怪的神话传说,王母、嫦娥、月宫等都时有在诗中出现,极具奔放的想象力。

李贺被人们称为“诗鬼”吗李贺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世对其评价很高,加上他的自称,他有不少的称呼,其中不少与李贺的生平事迹有关,也有些是对他诗歌成就的赞赏。

李贺字长吉,所以称为李长吉。

他祖籍陇西,生于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他又有了陇西长吉、李昌谷的称呼。

此外,李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所以他有时也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有三年时间任从九品的奉礼郎一职,这是他后来除军队幕僚外唯一的官职,所以他也被称为李奉礼。

他还有一个自称是源于他写的《高轩过》一诗,他在诗中写自己是“庞眉书客”。

唐朝诗人李贺

唐朝诗人李贺

唐朝诗人李贺唐朝诗人李贺导语:大家都知道李贺最大的成就就是诗歌,而他的诗歌特点在于想象丰富,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诗鬼”。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欢迎阅读!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简介李贺生活于唐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公元79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

李贺是一个落魄贵族公子,李家本是一个名门望族,其远祖是李渊的叔父,名叫李亮,被称为大郑王。

后来武则天登基,李渊的子孙旁支都受到了屠杀,到了李晋肃这一代已经是徒有虚表了。

李晋肃是李贺的父亲,李家已经搬迁到昌谷。

但是李贺对于这层远亲关系还是很自豪。

768年,李贺父亲去世,只留下李母和3个孩子住在昌谷。

此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出嫁,生活依然艰苦。

李贺和兄弟远去千里之外谋生,可见李贺的早年多凄惨了。

李贺长相奇特,瘦的根竹竿似的。

但是李贺却很聪明,文学天赋很高,7岁就能作诗,出自小李贺手的诗收到了韩愈的赞赏,从而声名远播。

但是李贺从不倦怠,刻苦学习,白天骑驴找灵感,晚上则通宵整理,呕心沥血。

15岁的李贺其名声就已经和李益齐名了。

李贺仕途并不平坦,仕途失意,对其的打击很大,好不容易当了个奉礼郎,还是个九品芝麻官。

当官3年,没有升迁,但是这次为官却让他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取材,或是描写自己的心境,或是讽刺现实。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赏析1、出城——李贺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诗人李贺的生平资料

诗人李贺的生平资料

诗人李贺的生平资料李贺的生平资料李贺(790~816),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贺,字长吉。

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欢迎大家分享。

人物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个人成就官场奉礼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从此,为官3年间,在这一时期,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丰收颇丰。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诗词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李凭箜篌引图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李贺的生平大全

李贺的生平大全

李贺的生平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贺的生平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李贺的生平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李贺的生平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

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

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关于唐代诗人李贺,大家知道多少关于他的事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

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

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

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
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

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

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

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又名:诗鬼.字长吉。

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

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

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

今编诗五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

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

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②个人发愤抒情。

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③神仙鬼魅题材。

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

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

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

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

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个人成就
官场
奉礼郎
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从此,为官3年间,在这一时期,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丰收颇丰。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诗词
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李凭箜篌引图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

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