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选考部分 1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节全等与相似课件 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节全等与相似课件 北师大版
第一章 几何证明选讲
.
1
.
2
考纲点击
考情关注
着重考查利用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 平面几何中三角形 定义与性质,了解 相似,直角三角形
平行截割定理. 的射影定理等知识
2.会证明和应用直 解决平面几何中的 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 线段之间的关系问 3
.
4
• 1. 平 行 线 等 分平线行线段 一定条理 : 如 果 一 组
• 相似 比;
•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 比;
• (3) 相 似 三 角 形 面 积 的 比 等 于 相 似 比 的 相似 ;
• (4)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
于 平方 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
的 平方 .
.
8
• 6.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 上射影的比例 中项 ;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 上 射影 与 斜边 的比例中项.
• 例2 △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 =12 cm,高AD=8 c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 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 个项点分别在AB,AC上,求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
.
24
• [思路分析]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找 到所求正方形边长与已知条件的关系即可 解得.
.
25
[听课记录] 设正方形 PQMN 为加工成的正方形零 件,边 QM 在 BC 上,顶点 P、N 分别在 AB、AC 上,△ ABC 的高 AD 与边 PN 相交于点 E,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cm,
.
14
2.答案:12 解析:过点 E 作 BC 的平行线交 AC 于点 M,可知 M 为 DC 的中点,故EBMC=12,EFMC=34,∴FBCC=23,FBCF=12.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几何证明选讲教学案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几何证明选讲教学案

选考部分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考纲要求1.了解平行线截割定理,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2.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3.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切割线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___,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__________.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__________.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_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义______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______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______,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______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判定定理3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______,两三角形相似.(2)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①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____,那么它们相似.②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______,那么它们相似.③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______,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______;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③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④相似三角形外接圆(或内切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或内切圆)的面积比等于______________.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______;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________.5.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2)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____.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性质定理2 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____.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推论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7.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____.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____.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______.9.与圆有关的其他性质定理(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____.(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____.1.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DE 的面积是2 cm 2,梯形DBCE 的面积为6 cm 2,则DE ∶BC 的值为__________.2.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C =6,DB =5,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3.如图,已知圆O 的两弦AB ,CD 相交于点P ,PA =PB =4,PC =14PD ,且∠APC =π3,则圆O 的半径为__________.(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所示,过⊙O外一点P作一条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已知PA=2,点P到⊙O的切线长PT=4,则弦AB的长为__________.5.(2012陕西高考)如图,在圆O中,直径AB与弦CD垂直,垂足为E,EF⊥DB,垂足为F,若AB=6,AE=1,则DF·DB=__________.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中点,E 在CA 上且AE =2CE ,AD ,BE 相交于点F ,则AF FD =__________,BF FE=__________.方法提炼1.在解答与比例问题有关的题目时,可通过构造平行线,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去证明.2.作平行线的方法:(1)利用中点作出中位线可得平行关系;(2)利用已知线段的比例关系,作相关线段的平行线.解题中要注意观察图形特点,巧添辅助线,对解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对于乘积式,有时需要转化为比例式,再借助于上述方法去解决.请做演练巩固提升3二、射影定理的应用【例2】如图,圆O的直径AB=10,弦DE⊥AB,垂足为点H,且AH<BH,DH=4,则(1)AH=__________;(2)延长ED至点P,过P作圆O的切线,切点为C,若PC=25,则PD=__________.方法提炼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2.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答与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请做演练巩固提升1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应用【例3】如图,⊙O过点C,⊙C交⊙O于点A,延长⊙O的直径AB交⊙C于点D,若AB =4,BD =1,则⊙C 的半径AC 等于__________.方法提炼证明三角形相似时,应根据条件,结合图形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的思考顺序是: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若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再判定这个角的两邻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若无角对应相等,就需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一般地,证明等积式成立时,可先将其化成比例式,再考虑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其成立.要特别注意,三角形相似具有传递性.请做演练巩固提升4四、圆周角、弦切角和圆的切线问题【例4】 如图,已知PA 与圆O 相切于点A ,经过点O 的割线PBC 交圆O 于点B ,C ,∠AP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1)∠ADE __________∠AED (填“>”“<”或“=”);(2)若AC =AP ,则PC PA=__________. 方法提炼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进而可求得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请做演练巩固提升6五、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应用【例5】如图,已知⊙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割线PCD经过圆心,若PA =3,AB=4,PO=5,则⊙O的半径为__________.方法提炼1.应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内容:线段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切线及其性质、与圆有关的相似三角形等.2.相交弦定理为圆中证明等积式和有关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工具,应用时一方面要熟记定理的等积式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在与定理相关的图形不完整时,要用辅助线补齐相应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见到圆的两条相交弦就要想到相交弦定理;见到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见到切线和割线时就要想到切割线定理.请做演练巩固提升2六、四点共圆的判定【例6】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0°.以AB为直径的圆O交AC于点E,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OD交圆O于点M,则O,B,D,E______四点共圆.(填“是”或“不是”)方法提炼1.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1)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则四点共圆;(2)证明多点共圆时,若它们在一条线段的同侧,可证明它们对此线段的张角相等,也可证明它们与某一定点的距离相等.2.圆内接四边形的重要结论有:(1)内接于圆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内接于圆的菱形是正方形;(3)内接于圆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请做演练巩固提升5“四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的应用【典例】 (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F为⊙O上的点,CA是∠BAF的平分线,过点C作CD⊥AF交AF的延长线于D点,CM⊥AB,垂足为点M.(1)求证:DC是⊙O的切线;(2)求证:AM·MB=DF·DA.规范解答:(1)连接OC,∵OA=OC,∴∠OCA=∠OAC.又∵CA是∠BAF的平分线,∴∠DAC=∠OAC.∴∠DAC=∠OCA.(3分)∴AD∥OC.又CD⊥AD,∴OC⊥CD,即DC是⊙O的切线.(5分)(2)∵CA是∠BAF的平分线,∠CDA=∠CMA=90°,∴CD=CM.(8分)由(1)知DC2=DF·DA,又CM2=AM·MB,∴AM·MB=DF·DA.(10分)答题指导:(1)由于“四定理”与圆有关,且其结论是线段的关系,因而在与圆有关的问题中,或在特殊的几何图形中,常结合三角形及其相似等知识来证明线段相等或等比例线段问题.(2)判定切线通常有三种方法:①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和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过半径外端且和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已知圆的切线时,第一要考虑过切点和圆心的连线得直角;第二应考虑弦切角定理;第三涉及线段成比例或线段的积时要考虑切割线定理.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比是1∶3,则它们在斜边上射影的比是__________.2.如图,PT 切⊙O 于点T ,PA 交⊙O 于A ,B 两点,且与直径CT 交于点D ,CD =2,AD =3,BD =6,则PB =__________.3.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CD ,过D 与BC 平行的直线交AB 于点E ,∠ACE =∠ABC ,则AB ·CE ________AC ·DE .(填“>”“<”或“=”)4.如图,四边形ABCD 是圆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点P ,若PB PA =12,PCPD=13,则BCAD的值为__________.5.在梯形ABCD中,AB∥DC,AB>CD,K,M分别在AD,BC上,∠DAM=∠CBK,则C,D,K,M__________四点共圆.(填“是”或“不是”)6.如图,已知AB是⊙O的弦,AC切⊙O于点A,若∠BAC=60°,则∠ADB=__________.参考答案知识梳理1.相等 相等 平分第三边 平分另一腰 2.对应线段 对应线段3.(1)对应角 两个角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2)①相等 ②成比例 ③成比例 (3)①相似比 ②相似比 ③相似比的平方 ④相似比的平方4.比例中项 比例中项5.(1)一半 (2)它所对弧的度数 相等 相等 直角 直径 6.互补 内角的对角 共圆 共圆 7.半径 切点 圆心 切线 8.圆周角9.(1)积 (2)积 (3)比例中项 (4)夹角 基础自测1.1∶2 解析:△ADE ∽△ABC ,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答案. 2.4 解析: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AC 2=AB ·AD .设AD =x ,则AB =x +5,又AC =6, ∴62=x (x +5),即x 2+5x -36=0. 解得x =4(舍去负值),∴AD =4.3.27 解析:如图所示,取CD 中点E ,连接AO ,OP ,OE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AP ×PB=CP ×PD =4CP 2,可得CP =2,PD =8,则PE =3.又由∠APC =π3,可得∠OPE =π6.则OP =23,OA =OP 2+PA 2=27.4.6 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得PT 2=PA ·PB , 所以PB =8.故AB =6.5.5 解析:由三角形相似可得DE 2=DF ·DB ,连接AD ,则DE 2=AE ·EB =1×5=5, 所以DF ·DB =5. 考点探究突破【例1】 4 32解析:过点D 作DG ∥AC 且交BE 于点G ,因为点D 为BC 的中点, 所以EC =2DG . 因为AE =2CE ,所以AE DG =41.从而AF FD =AE DG =41,所以GF FE =14.因为BG =GE ,所以BF FE =32.【例2】 (1)2 (2)2 解析:(1)由于AB 为圆O 的直径,DE ⊥AB ,DH =4,故由射影定理DH 2=AH ·BH =(AB -AH )·AH ,即16=(10-AH )·AH ,∴AH 2-10AH +16=0. ∴AH =2或AH =8. ∵AH <BH ,∴AH =2.(2)PC 切圆O 于点C ,PC 2=PD ·PE ,(25)2=PD ·(PD +8),解得PD =2.【例3】 10 解析:延长AC 交⊙C 于点E ,连接BC ,DE ,则有∠ACB =∠ADE =90°,而∠A 是公共角,所以△ACB ∽△ADE ,所以AC AD =AB AE,即2AC 2=AB ·AD =4×(4+1)=20,所以AC =10.【例4】 (1)= (2) 3 解析:(1)∵PA 是切线,AB 是弦,∴∠BAP =∠C .又∵∠APD =∠CPE ,∴∠BAP +∠APD =∠C +∠CPE .∵∠ADE =∠BAP +∠APD ,∠AED =∠C +∠CPE ,∴∠ADE =∠AED . (2)由(1)知∠BAP =∠C , 又∵∠APC =∠BPA ,∴△APC ∽△BPA .∴PC PA =CA AB.∵AC =AP ,∴∠APC =∠C . ∴∠APC =∠C =∠BAP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PC +∠C +∠CAP =180°, ∵BC 是圆O 的直径,∴∠BAC =90°.∴∠APC +∠C +∠BAP =180°-90°=90°.∴∠C =∠APC =∠BAP =13×90°=30°.在Rt△ABC中,1tan C=CAAB,即1tan 30°=CAAB,∴CAAB=3.∴PCPA=CAAB= 3.【例5】 2 解析:设圆O的半径为R,由PA·PB=PC·PD,得3×(3+4)=(5-R)(5+R),解得R=2.【例6】是解析:连接BE,则BE⊥EC.又D是BC的中点,∴DE=BD.又∵OE=OB,OD=OD,∴△ODE≌△ODB.∴∠OBD=∠OED=90°.∴O,B,D,E四点共圆.演练巩固提升1.1∶9解析: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C∶AC=1∶3,作CD⊥AB 于D,由射影定理得BC2=BD·AB,AC2=AD·AB,则BC2AC2=BDAD=19,故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是1∶9.2.15 解析:由相交弦定理,得DC ·DT =DA ·DB ,则DT =9.由切割线定理,得PT 2=PB ·PA ,即(PB +BD )2-DT 2=PB (PB +AB ). 又BD =6,AB =AD +BD =9,∴(PB +6)2-92=PB (PB +9),得PB =15. 3.= 解析:∵AB ∥CD ,DE ∥BC , ∴四边形BEDC 是平行四边形. ∴DE =BC .∵∠ACE =∠ABC ,∠EAC =∠BAC , ∴△ACE ∽△ABC .∴BC CE =AB AC . ∴AB AC =DECE,即AB ·CE =AC ·DE . 4.66解析:因为A ,B ,C ,D 四点共圆,所以∠DAB =∠PCB ,∠CDA =∠PCB . 又因为∠P 为公共角,所以△PBC ∽△PDA ,所以PB PD =PC PA =BCAD. 设PB =x ,PC =y ,则有x 3y =y 2x x =6y 2,所以BC AD =x 3y =66.5.是 解析:在四边形ABMK 中, ∵∠DAM =∠CBK ,∴A ,B ,M ,K 四点共圆. 连接KM ,有∠DAB =∠CMK ,∵∠DAB +∠ADC =180°, ∴∠CMK +∠KDC =180°. 故C ,D ,K ,M 四点共圆.6.120° 解析:在圆周上任取一点E ,连接AE ,BE ,由弦切角定理,得∠AEB =∠BAC =60°.因为ADBE 是圆内接四边形,所以∠E +∠ADB =180°,所以∠ADB =120°.。

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 全等与相似课件 文 北师大版选修41

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 全等与相似课件 文 北师大版选修41

2.相似与位似 (1) 相 似 变 换 : 两 个 图 形 的 形 状 相 同 , 但 大 小 不 同 , 这 两 个 图 形 是 __相__似__图__形__。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例_放__大___或__缩__小__,这种图形的变化过 程称为相似变换。 (2)位似变换:把一个图形变为它的__位__似___图形,这种图形的变化过 程称为位似变换。 (3)相似与位似变换的性质 一个图形通过相似变换(或位似变换)变为另外一个图形,其形状 __不__变__,对应角的大小___不__变___,但图形的___位__置___发生了改变。位似变 换是一种特殊的__相__似__变换。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在应用推论时,一定要明确哪一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是否 过一边的中点。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 在△ABC中,DE∥BC,EF∥CD,若BC=3,DE=2,DF=1,求AB 的长。
解 ∵DE∥BC, ∴AADB=AAEC=DBCE=32,EACC=13。 又∵EF∥CD,∴DADF=EACC=31。 ∴AD=3。∴AB=32AD=92。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截得的对应线 段__成__比__例___。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截 得的对应线段_成__比__例___。 (3)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 段与这个角的两边___对__应__成__比__例___。 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直角边是它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_比__例__中__项__, 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____比__例__中__项____。
4.如图,E是▱ABCD的边A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DC∶BE=3∶2,则 AD∶BF=___5_∶__2__。

高考(新课标)数学(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选4-1几何证明选讲-1

高考(新课标)数学(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选4-1几何证明选讲-1

2 解析:∵CD∥EF,OD= DF, 3 2 ∴OC=3CE, 又∵AB∥CD,AO=OD, ∴O为BC中点, ∴BO=OC, 2 2 ∴OB= BE= ×14=4 cm.故选D. 7 7
答案:D
3.
[课本改编]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
AD 点,DE∥BC,且 =2,那么△ADE与四边形DBCE的面积比 DB 是________.
(4)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 相似比
考点4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 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在△ABC中,∠AED=∠B,DE=6, )
AB=10,AE=8,则BC的长为(
[思维启迪]
观察图形结构特征,可取BE的中点构造中位
线,从而得到成比例线段,求得结论.
[ 解]
取BE的中点G,连接DG,
在△BCE中,D、G分别为BC、BE的中点,
1 ∴DG∥EC,且DG= EC. 2 又∵AE=2CE,DG∥EC, AF EF AE AE ∴FD=FG=DG=1 =4, EC 2 又BG=GE, BF BG+GF ∴EF= EF
GE+GF 2GF+EF = EF = EF 1 =2× +1 4 3 = .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往往会以相似三角形为载 体,通过三角形相似来构建相应线段比,从而解决问题.解题 时要充分利用中点来作辅助线,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或梯形的 中位线,从而有效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AD AD 2 解析:∵ =2,∴ = . DB AB 3 S△ADE 4 S△ADE 4 故 = ,∴ = . S△ABC 9 S四边形DBCE 5

高考数学总复习:选修4 1《几何证明选讲》1

高考数学总复习:选修4 1《几何证明选讲》1

逻辑不严密:在证明过 程中逻辑链条可能不严 密导致结论不成立或出 现漏洞。
忽视隐含条件:在几何 问题中有时会存在一些 隐含条件如果忽视这些 条件可能会导致证明过 程出错。
图形绘制错误:在解题 过程中如果图形绘制不 准确可能会导致证明过 程出现偏差或错误。
几何证明的拓展和提高
第五章
几何证明的进阶内容
掌握多种几何证明方法如反证法、归纳法等。 理解并运用各种几何定理和性质如相似三角形、余弦定理等。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证明。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理解并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几何证明的数学思想
演绎推理:从 已知条件出发 按照严格的逻 辑规则推出结 论的思维方式。
归纳推理:从 大量具体事例 中概括出一般 原理的思维方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归纳法:从一些个别情况出发经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反证法:通过否定结论来证明结论的方法。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情况的结论。
几何证明的实践应用
第三章
几何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学:证明几何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物理学:解释物理现象和原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 计算机科学: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基础 经济学:在决策分析和资源优化中的应用
常见题型:求 证题、证明题、
作图题等
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
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 需要证明的结论
推导过程:按照证明方法逐步推导 得出结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定思路:根据题意和已知条件选 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检查结果:检查推导过程方案。
添加标题
几何证明在经济学中 的应用:在金融、统 计学、市场分析等领 域中几何证明可以用 来证明经济理论和模 型的正确性以及解释

【高考精品复习】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讲 平行截割定理与相似三角形

【高考精品复习】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讲 平行截割定理与相似三角形

第1讲平行截割定理与相似三角形【高考会这样考】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及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应用.【复习指导】复习本讲时,只要掌握好教材上的内容,熟练教材上的习题即可达到高考的要求,该部分的复习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主,掌握好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即可.基础梳理1.平行截割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①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②推论: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而且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平分另一腰.(2)平行截割定理及其推论①定理: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段的长度比等于夹角两边长度的比.(4)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2.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判定定理a.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双基自测1.如图所示,已知a ∥b ∥c ,直线m 、n 分别与a 、b 、c 交于点A ,B ,C 和A ′,B ′,C ′,如果AB =BC =1,A ′B ′=32,则B ′C ′=________.解析 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答案 322.如图所示,BD 、CE 是△ABC 的高,BD 、CE 交于F ,写出图中所有与△ACE 相似的三角形________.解析 由Rt △ACE 与Rt △FCD 和Rt △ABD 各共一个锐角,因而它们均相似,又易知∠BFE =∠A ,故Rt △ACE ∽Rt △FBE . 答案 △FCD 、△FBE 、△ABD3.(2011·西安模拟)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N 、CM 交于点O ,那么△MON 与△AOC 面积的比是________. 解析 ∵M 、N 分别是AB 、BC 中点,故MN 綉12AC , ∴△MON ∽△COA ,∴S △MON S △AOC =MN 2AC 2=14.答案 1∶44.如图所示,已知DE ∥BC ,BF ∶EF =3∶2,则AC ∶AE =______,AD ∶DB =________.解析 ∵DE ∥BC ,∴AE AC =DE BC =EFBF .∵BF ∶EF =3∶2,∴AE AC =EF BF =23.∴AC ∶AE =3∶2.同理DE ∥BC ,得AB ∶AD =3∶2,即AB AD =32. ∴AD AB =23,即AD AB -AD =23-2=2.即ADBD =2.∴AD ∶BD =2∶1. 答案 3∶2 2∶15.(2010·广东)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 =AD =a ,CD =a2,点E 、F 分别为线段AB 、AD 的中点,则EF =________.解析 连接DE 和BD ,依题知,EB ∥DC ,EB =DC =a2,∴EBCD 为平行四边形,∵CB ⊥AB ,∴DE ⊥AB ,又E 是AB 的中点,故AD =DB =a ,∵E ,F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EF =12DB =12a . 答案 a 2考向一 平行截割定理的应用【例1】►(2011·广州测试(二))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2,BC =5,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且EF ∥AD ,若AE EB =34,则EF 的长为________. [审题视点] 把梯形的两腰BA 、CD 分别延长交于一点,利用平行截割定理可求解.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BA 、CD 交于点P ,∵AD ∥BC ,∴P A PB =AD BC =25,∴P A AB =23,又∵AE EB =34,∴AE AB =37,∴P A AE =149,∴P A PE =1423.∵AD ∥EF ,∴AD EF =P A PE =1423,又AD =2,∴EF =237. 答案 237在解题时要注意添加辅助线.【训练1】 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 ,若BC =3,DE =2,DF =1,则AB 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DE ∥BC ,EF ∥CD ,BC =3,DE =2⇒AE AC =AF AD =DE BC =23,又DF =1,故可解得AF =2,∴AD =3,又AD AB =23,∴AB =92. 答案 92考向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AC ,点D 是垂足. 求证:BC 2=2CD ·AC .[审题视点] 作AE ⊥BC ,证明△AEC 和△BDC 相似即可.证明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 ∴CE =BE =12BC ,由BD ⊥AC ,AE ⊥BC . 又∴∠C =∠C ,∴△AEC ∽△BDC . ∴EC DC =ACBC ,∴12BC CD =AC BC , 即BC 2=2CD ·AC.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的性质特点灵活选择判定定理.在一个题目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能多次用到. 【训练2】 (2011·惠州调研)如图,在△ABC 中,DE ∥BC ,DF ∥AC ,AE ∶AC =3∶5,DE =6,则BF =________.解析 因为DE ∥BC ,所以△ADE ∽△ABC ,所以AE AC =DE BC ,即35=6BC ,所以BC =10.又DF ∥AC ,所以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故BF =BC -FC =BC -DE =10-6=4. 答案 4考向三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的应用【例3】►已知圆的直径AB=13,C为圆上一点,过C作CD⊥AB于D(AD>BD),若CD=6,则AD=________.[审题视点] △ACB为直角三角形,可直接利用射影定理求解.解析如图,连接AC,CB,∵AB是⊙O的直径,∴∠ACB=90°设AD=x,∵CD⊥AB于D,∴由射影定理得CD2=AD·DB,即62=x(13-x),∴x2-13x+36=0,解得x1=4,x2=9.∵AD>BD,∴AD=9.答案9注意射影定理的应用条件.【训练3】在△ABC中,∠ACB=90°,CD⊥AB于D,AD∶BD=2∶3.则△ACD 与△CBD的相似比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在Rt△ACB中,CD⊥AB,由射影定理得:CD2=AD·BD,又∵AD∶BD=2∶3,令AD=2x,BD=3x(x>0),∴CD2=6x2,∴CD=6x.又∵∠ADC=∠BDC=90°,∴△ACD∽△CBD.易知△ACD与△CBD的相似比为ADCD=2x6x=63.即相似比为6∶3.答案6∶3高考中几何证明选讲问题(一)从近两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平行截割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难度不大.【示例1】►(2011·陕西)如图,∠B=∠D,AE⊥BC,∠ACD=90°,且AB=6,AC=4,AD=12,则AE=________.【示例2】►(2011·广东)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4,CD=2,E,F分别为AD,BC上的点,且EF=3,EF∥AB,则梯形ABFE与梯形EFCD的面积比为________.。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课件 理(选修41)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课件 理(选修41)
______第三边. •平推分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_____
另一腰.
平分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对__应线段成比例. •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
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_______. •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比例 •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_____,两三角形相似. •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___相__等___且夹角______,两三角形相 • 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___成__比__例_,两三角形相相等似.
【解析】 (1)证明:∵OE∥BC, ∴AAEB=AAOC.又∠BAC=∠CAB,∴△EAO∽△BAC. ∴OBCE=AAEB,同理OBCF=DDCF. ∵AD∥EF∥BC,∴AABE=DDCF,∴OBCE=OBCF. ∴OE=OF.
(2)∵OE∥AD,∴BBOD=BBEA,∴△EBO∽△ABD. ∴OADE=BBOD,同理OBCE=AAOC. 又 AD∥BC,∴BBOD=CAOC,∴OADE+OBCE=CAOC+AAOC=1. • 【答案】 (1)略 (2)1
• 答案 6
解析 由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得 AC2=AD·AB. ∴AB=AACD2=422=8,∴BD=AB-AD=8-2=6.
授人以渔
题型一 平行线分线成比例
例1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EF 经过梯形对角线 的交点 O,且 EF∥AD. (1)求证:OE=OF; (2)求OADE+OBCE的值.
即6-3x=3
x
,所以 3
x2-6x+9=0,解得
x=3.
(2)若△ADP∽△BCP,则ABDC=BAPP,
即 3
33=6-x x,解得 x=2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课件 理 选修4-1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课件 理 选修4-1

[典题 2] 如图,已知在△ABC 中,D 是 BC 边的中点,且 AD=AC,DE⊥BC,DE 与 AB 相交于点 E,EC 与 AD 相交于 点 F.
(1)求证:△ABC∽△FCD; (2)若 S△FCD=5,BC=10,求 DE 的长.
[听前试做] (1)证明:因为 DE⊥BC,D 是 BC 的中点, 所以 EB=EC,所以∠B=∠BCE.又因为 AD=AC,所以∠ ADC=∠ACB.所以△ABC∽△FCD.
(4)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C,CD⊥AD,则 BC2= BD·AB.( )
(5) 若 两 个 三 角 形 的 相 似 比 等 于 1 , 则 这 两 个 三 角 形 全 等.( )
答案:(1)× (2)√ (3)√ (4)× (5)√
2.如图,F 为▱ABCD 的边 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AD, BF 分别交 DC,AC 于 G,E 两点,EF=16,GF=12,则 BE 的 长为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①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 平分线的比都等于 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比 ;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 平方 . ②推论: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 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 平方 .
(3)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①判定定理 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锐角 对应相等, 那么它们相似. ②判定定理 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 两条直角边 对应成比 例,那么它们相似. ③判定定理 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与 另一个三角形的 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对应 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 BC 中,点 D 是 AC 的中点,点 E 是 BD 的中点,AE 交 BC 于点 F,求BFFC的值.

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第14章系列4选讲》不等式证明

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第14章系列4选讲》不等式证明
高考总复习·数学理科(RJ)
第十四章 系列4选讲
3.设 x>0,y>0,若不等式1x+1y+xλ+y≥0 恒成立,求实数
λ 的最小值.
【解析】 ∵x>0,y>0, ∴原不等式可化为-λ≤1x+1y(x+y)=2+yx+yx. ∵2+yx+xy≥2+2 yx·xy=4,当且仅当 x=y 时等号成立,
第十四章 系列4选讲
课时 2 不等式的证明 [考纲要求] 1.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 义,并会证明.(1)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α|·|β|≥|α·β|.(2)(a2+b2)(c2+ d2)≥(ac + bd)2.(3) (x1-x2)2+(y1-y2)2 + (x2-x3)2+(y2-y3)2 ≥ (x1-x3)2+(y1-y3)2(通常称为平面三角不等式).2.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 论排序不等式.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 些简单问题.4.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1+x)n>1+nx(x>-1,x ≠0,n 为大于 1 的正整数),了解当 n 为大于 1 的实数时贝努利不等式也成立.5. 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 些特定函数的极值.6.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反证法、放缩法.
高考总复习·数学理科(RJ)
第十四章 系列4选讲 题型三 柯西不等式的应用 【例 3】 已知 x,y,z 均为实数. (1)若 x+y+z=1,求证: 3x+1+ 3y+2+ 3z+3≤3 3; (2)若 x+2y+3z=6,求 x2+y2+z2 的最小值. 【解析】 (1)证明 因为( 3x+1+ 3y+2+ 3z+3)2≤(12+

1 1+|a|+1 |b|

高考数学选修部分几何证明选讲第1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知能选修4_122-

高考数学选修部分几何证明选讲第1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知能选修4_122-

第1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如图,AB ∥EM ∥DC ,AE =ED ,EF ∥BC ,EF =12 cm ,求BC 的长.解:⎭⎪⎬⎪⎫AB ∥EM ∥DC AE =ED ⇒E 为AD 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又EF ∥BC ⇒EF =MC =12 cm , 所以BC =2MC =24 cm.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且AE ∶EB =1∶2,DE 与AC 交于点F ,若△AEF 的面积为6 cm 2,求△ABC 的面积.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綊CD .因为AE ∶EB =1∶2,所以AE ∶DC =1∶3,所以△AEF 与△CDF 对应边AE 与DC 上的高的比为1∶3, 所以△AEF 与△ABC ,AE 与AB 边上的高的比为1∶4. 因为AE ∶AB =1∶3,所以S △AEF ∶S △ABC =1∶12,所以S △ABC =6×12=72(cm 2). 3.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过A 作AH ∥BE .连接ED 并延长,交AB 于F ,交AH 于H .若AB =4AF ,EH =8,求DF 的长. 解:因为AH ∥BE ,所以HF HE =AF AB. 因为AB =4AF ,所以HF HE =14.因为HE =8,所以HF =2.因为AH ∥BE ,所以HD DE =AD DC. 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HDDE=1.因为HE =HD +DE =8,所以HD =4. 所以DF =HD -HF =4-2=2.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F 为AB 上任意一点,CF 交AD 于点E .求证:AE ·BF =2DE ·AF .证明:取AC 的中点M ,连接DM 交CF 于点N .在△BCF 中,D 是BC 的中点,DN ∥BF ,所以DN =12BF .因为DN ∥AF ,所以△AFE ∽△DNE , 所以AE AF =DE DN. 又因为DN =12BF ,所以AE AF =2DEBF,即AE ·BF =2DE ·AF . 5.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P 为AD 上一点,CF ∥AB ,BP 的延长线交AC 、CF 于E 、F 两点,求证:PB 2=PE ·PF . 证明:如图,连接PC .易证PC =PB ,∠ABP =∠ACP . 因为CF ∥AB , 所以∠F =∠ABP . 从而∠F =∠ACP .又∠EPC 为△CPE 与△FPC 的公共角,从而△CPE ∽△FPC ,所以CP FP =PE PC. 所以PC 2=PE ·PF .又PC =PB ,所以PB 2=PE ·PF . 6.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FCD ;(2)若S △FCD =5,BC =10,求DE 的长.解:(1)证明:因为DE ⊥B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EB =EC ,所以∠B =∠1.又因为AD =AC ,所以∠2=∠ACB .所以△ABC ∽△FCD .(2)如图,过点A 作AM ⊥BC ,垂足为点M .因为△ABC ∽△FCD ,BC =2CD ,所以S △ABC S △FCD =⎝⎛⎭⎫BC CD 2=4.又因为S △FCD =5,所以S △ABC =20.因为S △ABC =12BC ·AM ,BC =10,所以20=12×10×AM ,所以AM =4.因为DE ∥AM ,所以DE AM =BD BM .因为DM =12DC =52,BM =BD +DM ,BD =12BC =5,所以DE 4=55+52,解得DE =83.。

2019届高考数学北师大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系列4选讲 14-2 含答案 精品

2019届高考数学北师大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系列4选讲 14-2 含答案 精品

§14.2 不等式选讲1.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 |<a 与|x |>a 的解集(2)|ax +b |≤c (c >0)和|ax +b |≥c (c >0)型不等式的解法 ①|ax +b |≤c ⇔-c ≤ax +b ≤c ; ②|ax +b |≥c ⇔ax +b ≥c 或ax +b ≤-c .(3)|x -a |+|x -b |≥c (c >0)和|x -a |+|x -b |≤c (c >0)型不等式的解法 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利用“零点分段法”求解,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③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像求解,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 ,b 是实数,则|a |-|b |≤|a ±b |≤|a |+|b |,当且仅当ab ≥0时,等号成立.(2)如果a ,b ,c 是实数,那么|a -c |≤|a -b |+|b -c |,当且仅当(a -b )(b -c )≥0时,等号成立.3.不等式证明的方法 (1)比较法 ①作差比较法知道a >b ⇔a -b >0,a <b ⇔a -b <0,因此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a -b >0即可,这种方法称为作差比较法. ②作商比较法由a >b >0⇔a b >1且a >0,b >0,因此当a >0,b >0时,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ab >1即可,这种方法称为作商比较法.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或定理,经过推理论证,最终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综合法,即“由因导果”的方法. (3)分析法从待证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将待证不等式归结为一个已成立的不等式(已知条件、定理等),从而得出要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方法.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x |>c 的解集为R ,则c ≤0.( × ) (2)不等式|x -1|+|x +2|<2的解集为∅.( √ )(3)对|a +b |≥|a |-|b |当且仅当a >b >0时等号成立.( × ) (4)对|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 ) (5)对|a -b |≤|a |+|b |当且仅当ab ≤0时等号成立.(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不等式3≤|5-2x |<9的解集为( ) A .[-2,1)∪[4,7) B .(-2,1]∪(4,7] C .(-2,-1]∪[4,7) D .(-2,1]∪[4,7)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2x -5|<9,|2x -5|≥3,即⎩⎪⎨⎪⎧-9<2x -5<9,2x -5≥3或2x -5≤-3, 解得⎩⎪⎨⎪⎧-2<x <7,x ≥4或x ≤1,不等式的解集为(-2,1]∪ [4,7).3.求不等式|x -1|-|x -5|<2的解集.解 ①当x ≤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1-x -(5-x )<2, ∴-4<2,不等式恒成立,∴x ≤1;②当1<x <5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1-(5-x )<2, ∴x <4,∴1<x <4;③当x ≥5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1-(x -5)<2,该不等式不成立.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4). 题组三 易错自纠4.若函数f (x )=|x +1|+2|x -a |的最小值为5,则实数a =. 答案 4或-6解析 方法一 ①当a =-1时,f (x )=3|x +1|, f (x )min =0,不符合题意;②当a <-1时,f (x )=⎩⎪⎨⎪⎧-3x +2a -1,x <a ,x -1-2a ,a ≤x ≤-1,3x +1-2a ,x >-1,∴f (x )min =f (a )=-a -1=5,∴a =-6成立; ③当a >-1时,f (x )=⎩⎪⎨⎪⎧-3x +2a -1,x <-1,-x +2a +1,-1≤x ≤a ,3x +1-2a ,x >a ,∴f (x )min =f (a )=a +1=5,∴a =4成立. 综上,a =4或a =-6.方法二 当a =-1时,f (x )min =0,不符合题意; 当a ≠-1时,f (x )min =f (a )=|a +1|=5, ∴a =4或a =-6.5.已知a ,b ,c 是正实数,且a +b +c =1,则1a +1b +1c 的最小值为.答案 9解析 把a +b +c =1代入到1a +1b +1c 中,得a +b +c a +a +b +c b +a +b +c c=3+⎝⎛⎭⎫b a +a b +⎝⎛⎭⎫c a +a c +⎝⎛⎭⎫c b +b c ≥3+2+2+2=9,当且仅当a =b =c =13时,等号成立.6.若不等式|2x -1|+|x +2|≥a 2+12a +2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答案 ⎣⎡⎦⎤-1,12 解析 设y =|2x -1|+|x +2|=⎩⎪⎨⎪⎧-3x -1,x <-2,-x +3,-2≤x <12,3x +1,x ≥12.当x <-2时,y =-3x -1>5; 当-2≤x <12时,y =-x +3>52,y ≤5;当x ≥12时,y =3x +1≥52,故函数y =|2x -1|+|x +2|的最小值为52.因为不等式|2x -1|+|x +2|≥a 2+12a +2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所以52≥a 2+12a +2.解不等式52≥a 2+12a +2,得-1≤a ≤12,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12.题型一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2017·全国Ⅰ)已知函数f (x )=-x 2+ax +4,g (x )=|x +1|+|x -1|. (1)当a =1时,求不等式f (x )≥g (x )的解集;(2)若不等式f (x )≥g (x )的解集包含[-1,1],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1时,不等式f (x )≥g (x )等价于 x 2-x +|x +1|+|x -1|-4≤0.①当x <-1时,①式化为x 2-3x -4≤0,无解;当-1≤x ≤1时,①式化为x 2-x -2≤0,从而-1≤x ≤1; 当x >1时,①式化为x 2+x -4≤0,从而1<x ≤-1+172.所以f (x )≥g (x )的解集为⎩⎪⎨⎪⎧⎭⎪⎬⎪⎫x ⎪⎪⎪-1≤x ≤-1+172. (2)当x ∈[-1,1]时,g (x )=2, 所以f (x )≥g (x )的解集包含[-1,1]等价于 当x ∈[-1,1]时,f (x )≥2.又f (x )在[-1,1]上的最小值必为f (-1)与f (1)之一, 所以f (-1)≥2且f (1)≥2,得-1≤a ≤1.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1].2.已知函数f (x )=|x +1|-2|x -a |,a >0. (1)当a =1时,求不等式f (x )>1的解集;(2)若f (x )的图像与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大于6,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1时,f (x )>1化为|x +1|-2|x -1|-1>0.当x ≤-1时,不等式化为x -4>0,无解; 当-1<x <1时,不等式化为3x -2>0,解得23<x <1;当x ≥1时,不等式化为-x +2>0,解得1≤x <2.所以f (x )>1的解集为⎩⎨⎧⎭⎬⎫x ⎪⎪23<x <2. (2)由题设可得,f (x )=⎩⎪⎨⎪⎧x -1-2a ,x <-1,3x +1-2a ,-1≤x ≤a ,-x +1+2a ,x >a .所以函数f (x )的图像与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2a -13,0,B (2a +1,0),C (a ,a +1),△ABC 的面积为23(a +1)2.由题设得23(a +1)2>6,故a >2.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2,+∞). 思维升华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方法(1)利用绝对值的定义,通过分类讨论转化为解不含绝对值符号的普通不等式.(2)当不等式两端均为正号时,可通过两边平方的方法,转化为解不含绝对值符号的普通不等式.(3)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求解. 题型二 利用绝对值不等式求最值典例 (1)对任意x ,y ∈R ,求|x -1|+|x |+|y -1|+|y +1|的最小值; (2)对于实数x ,y ,若|x -1|≤1,|y -2|≤1,求|x -2y +1|的最大值. 解 (1)∵x ,y ∈R ,∴|x -1|+|x |≥|(x -1)-x |=1, 当且仅当0≤x ≤1时等号成立, ∴|y -1|+|y +1|≥|(y -1)-(y +1)|=2, 当且仅当-1≤y ≤1时等号成立, ∴|x -1|+|x |+|y -1|+|y +1|≥1+2=3.当且仅当0≤x ≤1,-1≤y ≤1同时成立时等号成立. ∴|x -1|+|x |+|y -1|+|y +1|的最小值为3.(2)|x -2y +1|=|(x -1)-2(y -1)|≤|x -1|+|2(y -2)+2|≤1+2|y -2|+2≤5,即|x -2y +1|的最大值为5.思维升华求含绝对值的函数最值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2)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即|a |+|b |≥|a ±b |≥|a |-|b |. (3)利用零点分区间法.跟踪训练(2017·镇江模拟)已知a 和b 是任意非零实数. (1)求|2a +b |+|2a -b ||a |的最小值;(2)若不等式|2a +b |+|2a -b |≥|a |(|2+x |+|2-x |)恒成立,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解 (1)∵|2a +b |+|2a -b ||a |≥|2a +b +2a -b ||a |=|4a ||a |=4, 当且仅当(2a +b )(2a -b )≥0时等号成立, ∴|2a +b |+|2a -b ||a |的最小值为4.(2)若不等式|2a +b |+|2a -b |≥|a |(|2+x |+|2-x |)恒成立,即|2+x |+|2-x |≤|2a +b |+|2a -b ||a |恒成立,故|2+x |+|2-x |≤⎝⎛⎭⎫|2a +b |+|2a -b ||a |min .由(1)可知,|2a +b |+|2a -b ||a |的最小值为4,∴x 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2+x |+|2-x |≤4的解集.解不等式得-2≤x ≤2, 故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2,2]. 题型三 绝对值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典例已知函数f (x )=|x -a |+12a(a ≠0). (1)若不等式f (x )-f (x +m )≤1恒成立,求实数m 的最大值;(2)当a <12时,函数g (x )=f (x )+|2x -1|有零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x -a |+12a (a ≠0), ∴f (x +m )=|x +m -a |+12a, ∴f (x )-f (x +m )=|x -a |-|x +m -a |≤1, 又|x -a |-|x +m -a |≤|m |, ∴|m |≤1,∴-1≤m ≤1, ∴实数m 的最大值为1. (2)当a <12时,g (x )=f (x )+|2x -1|=|x -a |+|2x -1|+12a=⎩⎪⎨⎪⎧-3x +a +12a+1,x <a ,-x -a +12a +1,a ≤x ≤12,3x -a +12a -1,x >12,∴g (x )min =g ⎝⎛⎭⎫12=12-a +12a =-2a 2+a +12a≤0,∴⎩⎪⎨⎪⎧0<a <12,-2a 2+a +1≤0或⎩⎪⎨⎪⎧a <0,-2a 2+a +1≥0, ∴-12≤a <0,∴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0. 思维升华 (1)解决与绝对值有关的综合问题的关键是去掉绝对值,化为分段函数来解决. (2)数形结合是解决与绝对值有关的综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跟踪训练(2017·全国Ⅲ)已知函数f (x )=|x +1|-|x -2|.(1)求不等式f (x )≥1的解集;(2)若不等式f (x )≥x 2-x +m 的解集非空,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3,x <-1,2x -1,-1≤x ≤2,3,x >2.当x <-1时,f (x )≥1无解;当-1≤x ≤2时,由f (x )≥1,得2x -1≥1,解得1≤x ≤2; 当x >2时,由f (x )≥1,解得x >2, 所以f (x )≥1的解集为{x |x ≥1}. (2)由f (x )≥x 2-x +m ,得 m ≤|x +1|-|x -2|-x 2+x . 而|x +1|-|x -2|-x 2+x ≤|x |+1+|x |-2-x 2+|x | =-⎝⎛⎭⎫|x |-322+54≤54, 当x =32时,|x +1|-|x -2|-x 2+x =54.故m 的取值范围为⎝⎛⎦⎤-∞,54. 题型四 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典例 (1)已知x ,y 均为正数,且x >y ,求证:2x +1x 2-2xy +y 2≥2y +3;(2)设a ,b ,c >0且ab +bc +ca =1,求证:a +b +c ≥ 3. 证明 (1)因为x >0,y >0,x -y >0, 2x +1x 2-2xy +y 2-2y =2(x -y )+1(x -y )2 =(x -y )+(x -y )+1(x -y )2≥33(x -y )2·1(x -y )2=3,所以2x +1x 2-2xy +y 2≥2y +3.(2)因为a ,b ,c >0,所以要证a +b +c ≥3, 只需证明(a +b +c )2≥3.即证a 2+b 2+c 2+2(ab +bc +ca )≥3, 而ab +bc +ca =1,故需证明a 2+b 2+c 2+2(ab +bc +ca )≥3(ab +bc +ca ),即证a 2+b 2+c 2≥ab +bc +ca .而ab +bc +ca ≤a 2+b 22+b 2+c 22+c 2+a 22=a 2+b 2+c 2(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思维升华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是“由因导果”,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是“执果索因”,它们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综合法往往是分析法的逆过程,表述简单、条理清楚,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往往用分析法找思路,用综合法写步骤,由此可见,分析法与综合法相互转化,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利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阔视野. 跟踪训练 (2017·全国Ⅱ)已知a >0,b >0,a 3+b 3=2,证明:(1)(a +b )(a 5+b 5)≥4; (2)a +b ≤2.证明 (1)(a +b )(a 5+b 5)=a 6+ab 5+a 5b +b 6 =(a 3+b 3)2-2a 3b 3+ab (a 4+b 4) =4+ab (a 4+b 4-2a 2b 2) =4+ab (a 2-b 2)2≥4.(2)因为(a +b )3=a 3+3a 2b +3ab 2+b 3 =2+3ab (a +b ) ≤2+3(a +b )24(a +b )=2+3(a +b )34,所以(a +b )3≤8,因此a +b ≤2.1.解不等式|x -1|+|x +2|≥5.解 方法一 如图,设数轴上与-2,1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则不等式的解就是数轴上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不小于5的点所对应的实数.显然,区间[-2,1]不是不等式的解集.把点A 向左移动一个单位到点A 1,此时|A 1A |+|A 1B |=1+4=5.把点B 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到点B 1,此时|B 1A |+|B 1B |=5,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方法二 由原不等式|x -1|+|x +2|≥5,可得⎩⎪⎨⎪⎧ x ≤-2,-(x -1)-(x +2)≥5或⎩⎪⎨⎪⎧-2<x <1,-(x -1)+x +2≥5或⎩⎪⎨⎪⎧x ≥1,x -1+x +2≥5,解得x ≥2或x ≤-3,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 方法三 将原不等式转化为|x -1|+|x +2|-5≥0. 令f (x )=|x -1|+|x +2|-5,则 f (x )=⎩⎪⎨⎪⎧-2x -6,x ≤-2,-2,-2<x <1,2x -4,x ≥1.作出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当x ∈(-∞,-3]∪[2,+∞)时,y ≥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2.(2017·烟台二模)若不等式log 2(|x +1|+|x -2|-m )≥2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由题意可知|x +1|+|x -2|-m ≥4恒成立, 即m ≤(|x +1|+|x -2|-4)min .又因为|x +1|+|x -2|-4≥|(x +1)-(x -2)|-4=-1, 当且仅当-1≤x ≤2时等号成立, 所以m ≤-1.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3.对于任意实数a ,b ,已知|a -b |≤1,|2a -1|≤1,且恒有|4a -3b +2|≤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a -b |≤1,|2a -1|≤1, 所以|3a -3b |≤3,⎪⎪⎪⎪a -12≤12, 所以|4a -3b +2|=⎪⎪⎪⎪(3a -3b )+⎝⎛⎭⎫a -12+52≤|3a -3b |+⎪⎪⎪⎪a -12+52≤3+12+52=6, 即|4a -3b +2|的最大值为6, 所以m ≥|4a -3b +2|max =6.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6,+∞).4.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 +b =c +d ,证明:(1)若ab >cd ,则a +b >c +d ; (2)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证明 (1)因为(a +b )2=a +b +2ab , (c +d )2=c +d +2cd ,由题设知a +b =c +d ,ab >cd ,得(a +b )2>(c +d )2. 因此a +b >c +d .(2)①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4ab <(c +d )2-4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由(1)得a +b >c +d ,即必要性成立; ②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ab >c +d +2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于是(a -b )2=(a +b )2-4ab <(c +d )2-4cd =(c -d )2.因此|a -b |<|c -d |,即充分性成立. 综上,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5.(2017·洛阳模拟)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x +1|-|x -1|≤log 2a (其中a >0).(1)当a =4时,求不等式的解集;(2)若不等式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当a =4时,不等式为|2x +1|-|x -1|≤2.当x <-12时,-x -2≤2,解得-4≤x <-12; 当-12≤x ≤1时,3x ≤2,解得-12≤x ≤23; 当x >1时,x ≤0,此时x 不存在,∴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4≤x ≤23. (2)令f (x )=|2x +1|-|x -1|,则f (x )=⎩⎪⎨⎪⎧ -x -2,x <-12,3x ,-12≤x ≤1,x +2,x >1.故f (x )∈⎣⎡⎭⎫-32,+∞,即f (x )的最小值为-32.若f (x )≤log 2a 有解,则log 2a ≥-32, 解得a ≥24,即a 的取值范围是⎣⎡⎭⎫24,+∞. 6.(2017·沈阳模拟)设f (x )=|ax -1|.(1)若f (x )≤2的解集为[-6,2],求实数a 的值;(2)当a =2时,若存在x 0∈R ,使得不等式f (2x 0+1)-f (x 0-1)≤7-3m 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显然a ≠0,当a >0时,解集为⎣⎡⎦⎤-1a ,3a , 则-1a =-6,3a=2,无解; 当a <0时,解集为⎣⎡⎦⎤3a,-1a , 令-1a =2,3a =-6,得a =-12. 综上所述,a =-12. (2)当a =2时,令h (x )=f (2x +1)-f (x -1)=|4x +1|-|2x -3|=⎩⎪⎨⎪⎧ -2x -4,x ≤-14,6x -2,-14<x <32,2x +4,x ≥32,由此可知h (x )在⎝⎛⎦⎤-∞,-14上是减少的, 在⎝⎛⎭⎫-14,32上是增加的, 在⎣⎡⎭⎫32,+∞上是增加的, 则当x =-14时,h (x )取得最小值-72,由题意,知-72≤7-3m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72.7.(2017·哈尔滨三中检测)已知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2.(1)求证:ab +bc +ac ≤43;(2)若a ,b ,c 都小于1,求a 2+b 2+c 2的取值范围.(1)证明 ∵a +b +c =2,∴a 2+b 2+c 2+2ab +2bc +2ca =4,∴2a 2+2b 2+2c 2+4ab +4bc +4ca =8,∴8=2a 2+2b 2+2c 2+4ab +4bc +4ca ≥6ab +6bc +6a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ab+bc +ac ≤43. (2)解 由题意可知,a 2+b 2+c 2+2ab +2bc +2ca =4,∴4≤a 2+b 2+c 2+a 2+b 2+b 2+c 2+a 2+c 2=3(a 2+b 2+c 2),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a 2+b 2+c 2≥43. ∵0<a <1,∴a >a 2.同理b >b 2,c >c 2.∴a 2+b 2+c 2<a +b +c =2,∴43≤a 2+b 2+c 2<2, ∴a 2+b 2+c 2的取值范围为⎣⎡⎭⎫43,2.8.已知函数f (x )=m -|x -1|-|x -2|,m ∈R ,且f (x +1)≥0的解集为[0,1].(1)求m 的值;(2)若a ,b ,c ,x ,y ,z ∈R ,且x 2+y 2+z 2=a 2+b 2+c 2=m ,求证:ax +by +cz ≤1.(1)解 由f (x +1)≥0,得|x |+|x -1|≤m .∵|x |+|x -1|≥1恒成立,∴若m <1,不等式|x |+|x -1|≤m 的解集为∅,不合题意;若m =1,不等式|x |+|x -1|≤1的解集为[0,1].若m >1,①当x <0时,1-m 2≤x <0; ②当0≤x ≤1时,得x +1-x ≤m,0≤x ≤1;③当x >1时,得2x -1≤m,1<x ≤m +12. 综上可知,不等式|x |+|x -1|≤m 的解集为⎣⎡⎦⎤1-m 2,m +12. 由题意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1].∴1-m 2=0,m +12=1,解得m =1. ∴m =1.(2)证明 ∵x 2+a 2≥2ax ,y 2+b 2≥2by ,z 2+c 2≥2cz ,当且仅当x =a ,y =b ,z =c 时等号成立.三式相加,得x 2+y 2+z 2+a 2+b 2+c 2≥2ax +2by +2cz .由题设及(1),知x 2+y 2+z 2=a 2+b 2+c 2=m =1,∴2≥2(ax +by +cz ),∴ax +by +cz ≤1,不等式得证.9.(2017·银川模拟)已知函数f (x )=|x +1|,g (x )=2|x |+a .(1)当a =-1时,解不等式f (x )≤g (x );(2)若存在x 0∈R ,使得f (x 0)≥12g (x 0),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1时,不等式f (x )≤g (x ),即|x +1|≤2|x |-1,从而⎩⎪⎨⎪⎧x ≤-1,-x -1≤-2x -1, 即x ≤-1,或⎩⎪⎨⎪⎧ -1<x ≤0,x +1≤-2x -1,即-1<x ≤-23, 或⎩⎪⎨⎪⎧x >0,x +1≤2x -1,即x ≥2. 从而不等式f (x )≤g (x )的解集为⎩⎨⎧⎭⎬⎫x ⎪⎪x ≤-23或x ≥2. (2)存在x 0∈R ,使得f (x 0)≥12g (x 0), 即存在x 0∈R ,使得|x 0+1|≥|x 0|+a 2, 即存在x 0∈R ,使得a 2≤|x 0+1|-|x 0|. 设h (x )=|x +1|-|x |=⎩⎪⎨⎪⎧ -1,x ≤-1,2x +1,-1<x ≤0,1,x >0,则h (x )的最大值为1,所以a 2≤1,即a ≤2.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10.已知a +b =1,对任意a ,b ∈(0,+∞),1a +4b≥|2x -1|-|x +1|恒成立. (1)求1a +4b的最小值;(2)求x 的取值范围.解 (1)∵a >0,b >0且a +b =1,∴1a +4b =⎝⎛⎭⎫1a +4b (a +b ) =5+b a +4a b≥9, 当且仅当b a =4a b ,即a =13,b =23时,1a +4b取得最小值9. (2)∵对任意a ,b ∈(0,+∞),1a +4b≥|2x -1|-|x +1|恒成立, ∴|2x -1|-|x +1|≤9.当x ≤-1时,不等式化为2-x ≤9,解得-7≤x ≤-1;当-1<x <12时,不等式化为-3x ≤9, 解得-1<x <12; 当x ≥12时,不等式化为x -2≤9, 解得12≤x ≤11. ∴x 的取值范围为{x |-7≤x ≤11}.。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选考部分 1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选考部分 1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选考部分14.1 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用书理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选考部分14.1 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用书理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选考部分14.1 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用书理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判定定理:内容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1.(2016·南京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

高考数学(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文理科)配套课件: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

高考数学(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文理科)配套课件: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选修4-1
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主主干干知知识识回回顾顾
名师考点精讲
-5-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 内容
预备定 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及解法 (1)直接计算或证明:先观察平行线组,再确定所截直线,进而确定比例线段以及比例式,注意合分比性质的应 用; (2)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计算或证明:辅助线一般是作平行线,要结合条件构造平行线组,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 成比例定理以及推论转化为比例式.
选修4-1
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判定定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 理 3 三边 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定理
内容
判定定理 1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判定定理 2 判定定理 3
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
=
������������ ������������
=
������������������������,
∴������������
������������
+
������������������������=1,
∴12������������1×������������
+
1
12������������������������

2014-2015学年高三数学(湘教版 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教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2014-2015学年高三数学(湘教版 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教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内容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性质定理:内容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和它们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结论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1.在使用平行线截割定理时易出现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顺序混乱,导致错误.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应用时易出现对应边和对应角对应失误.[试一试]1.如图,F为▱ABCD的边AD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BF分别交DC,AC于G,E两点,EF=16,GF =12,求BE的长.解:由DF=AD,AB∥CD知BG=GF=12,又EF=16知EG=4,故BE=8.2.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C=∠ADC,AC=8,BC=16,求CD的长.解:∵∠BAC=∠ADC,∠C=∠C,∴△ABC∽△DAC,∴BCAC=错误!,∴CD=错误!=错误!=4.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常规思路(1)先找两对对应角相等;(2)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判断相等的角的两夹边是否对应成比例;(3)若找不到角相等,就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否则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2.借助图形判断三角形相似的方法(1)有平行线的可围绕平行线找相似;(2)有公共角或相等角的可围绕角做文章,再找其他相等的角或对应边成比例;(3)有公共边的可将图形旋转,观察其特征,找出相等的角或成比例的对应边.[练一练]1。

(湖南专用)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选考部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学案理

(湖南专用)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选考部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学案理

选考部分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考纲要求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行截割定理.2.会证明和应用以下定理:①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②圆周角定理;③圆的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④相交弦定理;⑤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⑥切割线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___,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__________.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__________.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_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义______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 (或相似系数).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1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______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2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______,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______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判定定理3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______,两三角形相似.(2)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①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____,那么它们相似.②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______,那么它们相似.③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______,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______;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③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④相似三角形外接圆(或内切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或内切圆)的面积比等于______________.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______;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________.5.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2)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____.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 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性质定理2 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____.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推论 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 7.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____.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____. 8.与圆有关的其他性质定理(1)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相等.(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____.1.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DE 的面积是2 cm 2,梯形DBCE的面积为6 cm 2,则DE ∶BC 的值为__________.2.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C =6,DB =5,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3.如图,已知圆O 的两弦AB ,CD 相交于点P ,PA =PB =4,PC =14PD ,且∠APC =π3,则圆O 的半径为__________.(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所示,过⊙O 外一点P 作一条直线与⊙O 交于A ,B 两点.已知PA =2,点P 到⊙O 的切线长PT =4,则弦AB 的长为__________.5.(2012陕西高考)如图,在圆O 中,直径AB 与弦CD 垂直,垂足为E ,EF ⊥DB ,垂足为F ,若AB =6,AE =1,则DF ·DB =__________.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例1】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中点,E 在CA 上且AE =2CE ,AD ,BE 相交于点F ,则AF FD =__________,BFFE=__________.方法提炼1.在解答与比例问题有关的题目时,可通过构造平行线,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去证明.2.作平行线的方法:(1)利用中点作出中位线可得平行关系;(2)利用已知线段的比例关系,作相关线段的平行线.解题中要注意观察图形特点,巧添辅助线,对解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对于乘积式,有时需要转化为比例式,再借助于上述方法去解决.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3 二、射影定理的应用【例2】 如图,圆O 的直径AB =10,弦DE ⊥AB ,垂足为点H ,且AH <BH ,DH =4,则(1)AH =__________;(2)延长ED 至点P ,过P 作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若PC =25,则PD =__________. 方法提炼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2.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答与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1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应用【例3】如图,⊙O 过点C ,⊙C 交⊙O 于点A ,延长⊙O 的直径AB 交⊙C 于点D ,若AB =4,BD =1,则⊙C 的半径AC 等于__________.方法提炼证明三角形相似时,应根据条件,结合图形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的思考顺序是: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若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再判定这个角的两邻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若无角对应相等,就需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一般地,证明等积式成立时,可先将其化成比例式,再考虑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其成立.要特别注意,三角形相似具有传递性.请做演练巩固提升4四、圆周角、弦切角和圆的切线问题【例4】如图,已知PA 与圆O 相切于点A ,经过点O 的割线PBC 交圆O 于点B ,C ,∠AP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1)∠ADE __________∠AED (填“>”“<”或“=”);(2)若AC =AP ,则PC PA=__________.方法提炼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进而可求得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请做演练巩固提升6五、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应用【例5】如图,已知⊙O 的割线PAB 交⊙O 于A ,B 两点,割线PCD 经过圆心,若PA =3,AB =4,PO =5,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__.方法提炼1.应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内容:线段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切线及其性质、与圆有关的相似三角形等.2.相交弦定理为圆中证明等积式和有关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工具,应用时一方面要熟记定理的等积式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在与定理相关的图形不完整时,要用辅助线补齐相应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见到圆的两条相交弦就要想到相交弦定理;见到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见到切线和割线时就要想到切割线定理.请做演练巩固提升2 六、四点共圆的判定【例6】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 =90°.以AB 为直径的圆O 交AC 于点E ,点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OD 交圆O 于点M ,则O ,B ,D ,E ______四点共圆.(填“能”或“不能”)方法提炼1.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1)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则四点共圆;(2)证明多点共圆时,若它们在一条线段的同侧,可证明它们对此线段的张角相等,也可证明它们与某一定点的距离相等.2.圆内接四边形的重要结论有:(1)内接于圆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内接于圆的菱形是正方形;(3)内接于圆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请做演练巩固提升5“四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的应用【典例】 (2012湖南高考)如图,过点P 的直线与⊙O 相交于A ,B 两点,若PA =1,AB =2,PO =3,则⊙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__.解析:过P 作圆的切线PC 切圆于C 点,连接OC .∵PC 2=PA ·PB =1×3=3,∴PC = 3.在Rt△POC 中,OC =PO 2-PC 2= 6. 答案: 6答题指导:(1)由于“四定理”与圆有关,且其结论是线段的关系,因而在与圆有关的问题中,或在特殊的几何图形中,常结合三角形及其相似等知识来证明线段相等或等比例线段问题.(2)判定切线通常有三种方法:①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和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过半径外端且和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已知圆的切线时,第一要考虑过切点和圆心的连线得直角;第二应考虑弦切角定理;第三涉及线段成比例或线段的积时要考虑切割线定理.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比是1∶3,则它们在斜边上射影的比是__________. 2.如图,PT 切⊙O 于点T ,PA 交⊙O 于A ,B 两点,且与直径CT 交于点D ,CD =2,AD =3,BD =6,则PB =__________.3.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CD ,过D 与BC 平行的直线交AB 于点E ,∠ACE =∠ABC ,则AB ·CE ________AC ·DE .(填“>”“<”或“=”)(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四边形ABCD 是圆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AB 和DC 相交于点P ,若PB PA =12,PC PD =13,则BC AD的值为__________.5.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CD ,K ,M 分别在AD ,BC 上,∠DAM =∠CBK ,则C ,D ,K ,M __________四点共圆.(填“能”或“不能”)(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AC 切⊙O 于点A ,若∠BAC =60°,则∠ADB =_____.参考答案基础梳理自测知识梳理1.相等 相等 平分第三边 平分另一腰 2.对应线段 对应线段3.(1)对应角 两个角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2)①相等 ②成比例 ③成比例 (3)①相似比 ②相似比 ③相似比的平方 ④相似比的平方4.比例中项 比例中项5.(1)一半 (2)它所对弧的度数 相等 相等 直角 直径 6.互补 内角的对角 共圆 共圆 7.半径 切点 圆心 切线 8.(1)积 (2)比例中项 基础自测1.1∶2 解析:△ADE ∽△ABC ,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答案.2.4 解析:在Rt△ABC 中,∠ACB =90°,CD ⊥AB ,∴AC 2=AB ·AD .设AD =x ,则AB =x +5,又AC =6,∴62=x (x +5),即x 2+5x -36=0. 解得x =4(舍去负值),∴AD =4.3.27 解析:如图所示,取CD 中点E ,连接AO ,OP ,OE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AP ×PB=CP ×PD =4CP 2,可得CP =2,PD =8,则PE =3.又由∠APC =π3,可得∠OPE =π6.则OP =23,OA =OP 2+PA 2=27.4.6 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得PT 2=PA ·PB , 所以PB =8.故AB =6.5.5 解析:由三角形相似可得DE 2=DF ·DB ,连接AD ,则DE 2=AE ·EB =1×5=5, 所以DF ·DB =5. 考点探究突破【例1】 4 32解析:过点D 作DG ∥AC 且交BE 于点G ,因为点D 为BC 的中点, 所以EC =2DG . 因为AE =2CE ,所以AE DG =41.从而AF FD =AE DG =41,所以GF FE =14.因为BG =GE ,所以BF FE =32.【例2】 (1)2 (2)2 解析:(1)由于AB 为圆O 的直径,DE ⊥AB ,DH =4,故由射影定理DH 2=AH ·BH =(AB -AH )·AH ,即16=(10-AH )·AH ,∴AH 2-10AH +16=0. ∴AH =2或AH =8. ∵AH <BH ,∴AH =2.(2)PC 切圆O 于点C ,PC 2=PD ·PE ,(25)2=PD ·(PD +8),解得PD =2.【例3】 10 解析:延长AC 交⊙C 于点E ,连接BC ,DE ,则有∠ACB =∠ADE =90°,而∠A 是公共角,所以△ACB ∽△ADE ,所以AC AD =AB AE,即2AC 2=AB ·AD =4×(4+1)=20,所以AC =10.【例4】 (1)= (2) 3 解析:(1)∵PA 是切线,AB 是弦,∴∠BAP =∠C .又∵∠APD =∠CPE ,∴∠BAP +∠APD =∠C +∠CPE .∵∠ADE =∠BAP +∠APD ,∠AED =∠C +∠CPE ,∴∠ADE =∠AED . (2)由(1)知∠BAP =∠C , 又∵∠APC =∠BPA ,∴△APC ∽△BPA .∴PC PA =CA AB.∵AC =AP ,∴∠APC =∠C . ∴∠APC =∠C =∠BAP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PC +∠C +∠CAP =180°, ∵BC 是圆O 的直径,∴∠BAC =90°.∴∠APC +∠C +∠BAP =180°-90°=90°.∴∠C =∠APC =∠BAP =13×90°=30°.在Rt△ABC 中,1tan C =CA AB ,即1tan 30°=CAAB,∴CA AB =3.∴PC PA =CAAB= 3. 【例5】 2 解析:设圆O 的半径为R ,由PA ·PB =PC ·PD ,得3×(3+4)=(5-R )(5+R ),解得R =2. 【例6】 能 解析:连接BE ,则BE ⊥EC .又D 是BC 的中点, ∴DE =BD .又∵OE =OB ,OD =OD , ∴△ODE ≌△ODB .∴∠OBD =∠OED =90°. ∴O ,B ,D ,E 四点共圆. 演练巩固提升1.1∶9 解析: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BC ∶AC =1∶3,作CD ⊥AB 于D ,由射影定理得BC 2=BD ·AB ,AC 2=AD ·AB , 则BC 2AC 2=BD AD =19, 故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是1∶9.2.15 解析:由相交弦定理,得DC ·DT =DA ·DB ,则DT =9.由切割线定理,得PT 2=PB ·PA ,即(PB +BD )2-DT 2=PB (PB +AB ). 又BD =6,AB =AD +BD =9,∴(PB +6)2-92=PB (PB +9),得PB =15. 3.= 解析:∵AB ∥CD ,DE ∥BC ,∴四边形BEDC 是平行四边形. ∴DE =BC .∵∠ACE =∠ABC ,∠EAC =∠BAC , ∴△ACE ∽△ABC .∴BC CE =AB AC . ∴AB AC =DECE,即AB ·CE =AC ·DE . 4.66解析:因为A ,B ,C ,D 四点共圆,所以∠DAB =∠PCB ,∠CDA =∠PCB . 又因为∠P 为公共角,所以△PBC ∽△PDA ,所以PB PD =PC PA =BCAD. 设PB =x ,PC =y ,则有x 3y =y 2x x =6y 2,所以BC AD =x 3y =66.5.能 解析:在四边形ABMK 中, ∵∠DAM =∠CBK ,∴A ,B ,M ,K 四点共圆. 连接KM ,有∠DAB =∠CMK ,∵∠DAB +∠ADC =180°, ∴∠CMK +∠KDC =180°. 故C ,D ,K ,M 四点共圆.6.120° 解析:在圆周上任取一点E ,连接AE ,BE ,由弦切角定理,得∠AEB =∠BAC =60°.因为ADBE 是圆内接四边形,所以∠E +∠ADB =180°,所以∠ADB =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判定定理:(2)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1.(2016·南京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求证:AB∥CD.证明由△ABC≌△BAD得∠ACB=∠BDA,故A,B,C,D四点共圆,从而∠CAB=∠CDB.由△ABC≌△BAD得∠CAB=∠DBA,因此∠DBA =∠CDB ,所以AB ∥CD .2.如图,BD ⊥AE ,∠C =90°,AB =4,BC =2,AD =3,求EC 的长度.解 在Rt△ADB 中,DB =AB 2-AD 2=7,依题意得,△ADB ∽△ACE , ∴DB EC =AD AC ,可得EC =DB ·ACAD=27. 3.(2016·镇江模拟)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BC 于点F ,求BF FC的值.解 如图,过点D 作DG ∥AF ,交BC 于点G ,易得FG =GC ,又在△BDG 中,BE =DE ,即EF为△BDG 的中位线,故BF =FG ,因此BF FC =12.题型一 平行截割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交于点O ,过点O 作AB 的平行线,与AD ,BC 分别交于点E ,F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K .求证:KO 2=KE ·KF .证明 延长CK ,BA ,设它们交于点H ,因为KO ∥HB , 所以KO HB =DK DH ,KE HA =DKDH .因此KO HB =KE HA,即KO KE =HB HA. 因为KF ∥HB ,同理可得KF KO =HBHA .故KO KE =KF KO, 即KO 2=KE ·KF .思维升华 当条件中给出平行线时,应优先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有关比例的计算与证明题中,常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构造平行线解题.作平行线常用的方法有利用中点作中位线,利用比例线段作平行线等.(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D 与AC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于E ,F ,且EF ∥BC ,若AD =12,BC =20,求EF 的长度.(2)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 ,若BC =3,DE =2,DF =1,求AB 的长. 解 (1)∵AD ∥BC , ∴OB OD =BC AD =2012=53,∴OB BD =58. ∵OE ∥AD ,∴OE AD =OB BD =58.∴OE =58AD =58×12=152,同理可求得OF =38BC =38×20=152,∴EF =OE +OF =15.(2)∵DE ∥BC , ∴AD AB =AE AC =DE BC =23,EC AC =13.又∵EF ∥CD ,∴DF AD =EC AC =13.∴AD =3.∴AB =32AD =92.题型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例2 (2016·江苏)如图,在△ABC 中,∠ABC =90°,BD ⊥AC ,D 为垂足,E 是BC 的中点,求证:∠EDC =∠ABD .证明 由BD ⊥AC ,可得∠BDC =90°, 由E 为BC 中点,可得DE =CE =12BC ,则∠EDC =∠C ,由∠BDC =90°,得∠C +∠DBC =90°, 又∠ABC =90°,则∠ABD +∠DBC =90°, ∴∠ABD =∠C ,又∵∠EDC =∠C ,∴∠EDC =∠ABD .思维升华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的性质特点,灵活选择判定定理.在一个题目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能多次用到.(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间接证明线段相等.(1)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E ,过E 作BC 的平行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已知∠A =∠C ,PD =2DA =2,求PE 的长.(2)如图,四边形ABCD 中,DF ⊥AB ,垂足为F ,DF =3,AF =2FB =2,延 长FB 到E ,使BE =FB ,连结BD ,EC .若BD ∥EC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 (1)∵BC ∥PE , ∴∠PED =∠C =∠A , ∴△PDE ∽△PEA ,∴PE PA =PD PE,则PE 2=PA ·PD , 又∵PD =2DA =2,∴PA =PD +DA =3. ∴PE =PA ·PD = 6.(2)如图,过点E 作EN ⊥DB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N ,在Rt△DFB 中,DF =3,FB =1,则BD =10,由Rt△DFB ∽Rt△ENB , 知EN DF =BEBD,所以EN =31010,又BD ∥EC ,所以EN 为△BCD 底边BD 上的高,故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12AB ·DF +12BD ·EN =12×3×3+12×10×31010=6. 题型三 射影定理的应用例3 (2016·苏州调研)如图,在△ABC 中,D 、F 分别在AC 、BC 上,且AB ⊥AC ,AF ⊥BC ,BD =DC =FC =1,求AC 的长.解 在△ABC 中,设AC 为x ,∵AB ⊥AC ,AF ⊥BC . 又FC =1,根据射影定理, 得AC 2=FC ·BC , 即BC =x 2.再由射影定理,得AF 2=BF ·FC =(BC -FC )·FC , 即AF 2=x 2-1,∴AF =x 2-1. 在△BDC 中,过D 作DE ⊥BC 于E . ∵BD =DC =1,∴BE =EC =12x 2.又∵AF ⊥BC ,∴DE ∥AF ,∴DE AF =DC AC, ∴DE =DC ·AF AC =x 2-1x.在Rt△DEC 中,∵DE 2+EC 2=DC 2,即(x 2-1x )2+(12x 2)2=12,∴x 2-1x 2+x 44=1.整理得x 6=4,∴x =32,即AC =32.思维升华 (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2)证题时,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方法.(1)如图,在Rt△ABC 中,∠ACB =90°,CD ⊥AB 于D ,且AD ∶BD =9∶4,求AC ∶BC .(2)已知圆的直径AB =13,C 为圆上一点,过C 作CD ⊥AB 于D (AD >BD ),若CD =6,求AD 的长.解 (1)∵AC 2=AD ·AB ,BC 2=BD ·AB , ∴AC 2∶BC 2=AD ∶BD =9∶4,∴AC ∶BC =3∶2.(2)如图,连结AC ,CB ,∵AB 是⊙O 的直径,∴∠ACB =90°.设AD =x ,∵CD ⊥AB 于D , ∴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DB , 即62=x (13-x ),∴x 2-13x +36=0,解得x 1=4,x 2=9. ∵AD >BD ,∴AD =9.1.(2016·苏州一模)如图,△OAB 是等腰三角形,P 是底边AB 延长线上一点,且PO =3,PA ·PB =4,求腰长OA 的长度.解 如图,作OD ⊥AP ,垂足为D ,则PO 2-PD 2=OB 2-BD 2, 所以PO 2-OB 2=PD 2-BD 2,因为AD =BD ,所以PD 2-BD 2=PD 2-AD 2=(PD +AD )(PD -AD )=PA ·PB =4, 所以PO 2-OB 2=4,所以OB 2=9-4=5, 所以OB =5,所以OA = 5.2.(2016·徐州模拟)如图,∠B =∠D ,AE ⊥BC ,∠ACD =90°,且AB =6,AC =4,AD =12,求AE 的长.解 由于∠ACD =∠AEB =90°, ∠B =∠D ,∴△ABE ∽△ADC , ∴AB AD =AE AC.又AC =4,AD =12,AB =6, ∴AE =AB ·AC AD =6×412=2. 3.如图,Rt△ABC 中,∠BAC =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 =2∶1,求AD ∶BC .解 设AC =k ,则AB =2k ,BC =5k , ∵∠BAC =90°,AD ⊥BC ,∴AC 2=CD ·BC , ∴k 2=CD ·5k ,∴CD =55k , 又BD =BC -CD =455k ,∴AD 2=CD ·BD =55k ·455k =45k 2,∴AD =255k ,∴AD ∶BC =2∶5.4.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D ∶BD =2∶3,求△ACD 与△CBD 的相似比. 解 如图所示,在Rt△ACB 中,CD ⊥AB ,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BD ,又∵AD ∶BD =2∶3, 令AD =2x .则BD =3x (x >0), ∴CD 2=6x 2,∴CD =6x .又∵∠ADC =∠BDC =90°,∴△ACD ∽△CBD . 易知△ACD 与△CBD 的相似比为AD CD=2x 6x=63. 即相似比为6∶3.5.如图所示,在△ABC 中,∠CAB =90°,AD ⊥BC 于点D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F ,求证:DF AF =AE EC.证明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F AF =BD AB,① AE EC =AB BC.②在Rt△ABC 中,由射影定理知,AB 2=BD ·BC ,即BD AB =ABBC.③ 由①③得DF AF =AB BC ,④由②④得DF AF =AE EC.6.如图所示,在Rt△ABC 中,∠ACB =90°,M 是BC 的中点,CN ⊥AM ,垂足是N ,求证:AB ·BM =AM ·BN .证明 ∵CM 2=MN ·AM , 又∵M 是BC 的中点, ∴BM 2=MN ·AM ,∴BM AM =MN BM,又∵∠BMN =∠AMB ,∴△AMB ∽△BMN , ∴AB BN =AM BM,∴AB ·BM =AM ·BN .7.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DE =12CD .(1)求证:△ABF ∽△CEB ;(2)若△DEF 的面积为2,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C ,AB ∥CD .∴∠ABF =∠CEB . ∴△ABF ∽△CEB .(2)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B ∥CD .∴△DEF ∽△CEB ,△DEF ∽△ABF . ∵DE =12CD ,∴S △DEF S △CEB =(DE CE )2=19,S △DEF S △ABF =(DE AB )2=14. ∵S △DEF =2,∴S △CEB =18,S △ABF =8. ∴S 四边形BCDF =S △CEB -S △DEF =16.∴S 四边形ABCD =S 四边形BCDF +S △ABF =16+8=24.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连结AE ,F 为AE 上一点,且∠BFE =∠C .(1)求证:△ABF ∽△EAD .(2)若∠BAE =30°,AD =3,求BF 的长. (1)证明 ∵AB ∥CD ,∴∠BAF =∠AED . 又∵∠BFE =∠C ,∠BFE +∠BFA =∠C +∠ADE , ∴∠BFA =∠ADE .∴△ABF ∽△EAD . (2)解 ∵∠BAE =30°,∴∠AEB =60°, ∴AB AE =sin 60°=32, 又△ABF ∽△EAD ,∴BF AD =AB AE,∴BF =AB AE ·AD =332.9.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2CD ,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EF 与BD 相交于点M .(1)求证:△EDM ∽△FBM ; (2)若DB =9,求BM .(1)证明 ∵E 是AB 的中点,∴AB =2EB . ∵AB =2CD ,∴CD =EB . 又∵AB ∥CD ,∴四边形CBED 是平行四边形. ∴CB ∥DE ,∴⎩⎪⎨⎪⎧∠DEM =∠BFM ,∠EDM =∠FBM ,∴△EDM ∽△FBM .(2)解 ∵△EDM ∽△FBM ,∴DM BM =DEBF. ∵F 是BC 的中点, ∴DE =2BF .∴DM =2BM , ∴BM =13DB =3.10.如图,在梯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EF ∥AD ,假设EF 做上下平行移动.(1)若AE EB =12,求证:3EF =BC +2AD ; (2)若AE EB =23,试判断EF 与BC ,A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请你探究一般结论,即若AE EB =m n,那么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1)证明 过点A 作AH ∥CD 分别交EF ,BC 于点G ,H .因为AE EB =12,所以AE AB =13, 又EG ∥BH ,所以EG BH =AE AB =13,即3EG =BH . 又EG +GF =EG +AD =EF ,从而EF =13(BC -HC )+AD , 所以EF =13BC +23AD , 即3EF =BC +2AD .(2)解 EF 与BC ,AD 的关系式为5EF =2BC +3AD ,理由和(1)类似.(3)解 因为AE EB =m n ,所以AE AB =m n +m . 又EG ∥BH ,所以EG BH =AE AB ,即EG =m m +nBH . 所以EF =EG +GF =EG +AD=mm +n (BC -AD )+AD ,所以EF =m m +n BC +n m +n AD , 即(m +n )EF =mBC +nA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