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要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要点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与组织运作相关的信息,以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的系统。
MIS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决策效率:MIS通过对数据的快速收集、存储和处理,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2. 优化资源配置:MIS可以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帮助组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MIS可以将组织内部的各级、各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减少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
4. 改善工作流程:MIS可以对组织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 提升竞争力:MIS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组织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二、MIS的组成要素MIS由以下几个组成要素构成:1. 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用于支持MIS的物理设备。
2.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用于实现MIS功能的软件系统。
3. 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组织的各类数据,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4. 人员:包括MIS管理者、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人员等组成MIS 团队,负责MIS的规划、设计、开发和维护。
5. 过程:指MIS的各种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等。
三、MIS的关键技术1.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MIS的核心技术,它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MIS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的基础,它能够实现不同地点、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3. 决策支持技术:决策支持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辅助信息和建议。
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和推理过程,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智能处理和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组织中设计,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方式。
MIS涉及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至决策者的过程,以支持组织的管理和运营。
以下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处理和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结构化系统。
它主要包括硬件,软件,通信技术和人员等多个方面。
2. MIS的目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和控制组织的运营。
通过处理和分析数据,提供有效的信息以支持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3. MIS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自动化、集成化、实时性、灵活性和智能化等特点。
它能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4. MIS的组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软件(如数据库、应用程序)、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人员(如管理员、用户)等多个组成部分。
5. MIS的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学校等。
它可以用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6. MIS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进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组织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整理12个重点:1.管理信息系统概述:A.定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P25...)B.作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C.特点:P26(一二三四五)D.结构:P27-32(一二三)E.分类:P38-39(一二三四五)F.应用: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
G.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分支。
在当前世界商业环境向全球化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和社会由生产制造型向知识密集型和信息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工商企业为顺应这—环境变化趋势,正在企业的管理、结构、生产过程等方面实施自身的改革措施。
信息系统正逐渐在企业中得以渗透和深入,成为企业在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以及增强企业生产力等方面的强有力工具;它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和运作方式,甚至改变了整个产业的面貌。
目前的信息系统可分为以下三大应用水平,或称三大发展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
2.简述安东尼金字塔模型及画图:A.简述:安东尼金字塔模型描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及其基本规律。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1.1区分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进⾏处理的⼀切对象,包括数字、⽂字、符号、图形、图像等信息:是⽤数字、⽂字、符号、语⾔、图形、图像、声⾳等介质来向⼈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各种知识。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信息来源于数据区别: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数据是原始事实,⽽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1.1判断信息的价值和质量信息的价值:信息是⼀种经验商品,其价值只在使⽤后才被揭⽰,信息价值的三种规定:标准价值,实际价值和主观价值。
信息的质量:相关性,正确,准确,精确,实效性,有⽤性,⼀致性,符合预期完整性和获得性,成本1.2信息系统的概念概念:由计算机硬件、⽹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的的⼈机⼀体化系统。
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孤⽴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1.2描述信息系统的活动活动(功能):1)输⼊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的及系统的能⼒和信息环境的许可;2)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3)处理功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4)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5)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控制。
6)反馈功能:信息输出返回给组织⾥合适的⼈员或帮助他们评估或校正输⼊。
1.3理解信息系统的三个维度信息系统的维度分为组织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
1)组织维度包括⾼层管理者决定长期战略对应经理⽀持系统,中层管理者决定执⾏⾼层管理者的计划对应分析系统,操作层管理者主要监督⽇常活动对应于业务知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一、MIS的概念和特征1.MIS的概念:MIS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支撑,以管理科学为理论依据,为组织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的系统。
2.MIS的特征:(1)信息系统化,即将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的系统化过程。
(2)管理导向性,即为组织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并支持管理者的决策。
(3)信息资源共享,即不同部门和职能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4)科学决策方式,即利用MIS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实现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二、MIS的功能和作用1.支持决策:MIS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性决策。
2.支持计划:MIS可以帮助组织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3.支持组织控制:MIS通过监测和评估组织的绩效指标,帮助管理者进行组织控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提高工作效率:MIS能够自动化协作和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三、MIS的组成和要素1.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2.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
3.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资源。
4.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用户等。
5.网络:用于连接各个硬件设备和人员之间的通信。
四、MIS的开发和实施1.需求分析: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确定MIS的功能和目标。
2.系统设计:设计MIS的架构、数据库结构、界面和功能模块等。
3.系统开发:进行软件编程、数据库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4.系统实施:部署MIS系统,并进行培训和推广。
五、MIS的管理和维护1.系统维护:定期检查和修复系统错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数据管理:负责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发。
3.安全管理:保证MIS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4.性能优化:优化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六、MIS的发展趋势1.大数据:随着数据规模的急剧增长,MIS需要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数据,以获得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 知识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述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应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的信息系统。
它通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并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实施计划、监控运营等。
二、MIS的基本组成1. 硬件组成: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
2. 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 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为管理者提供方便的访问和分析。
4. 网络:提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平台,比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5. 人员:包括管理者、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三、MIS的主要功能1. 数据收集和处理:MIS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必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存储和管理:MIS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 信息分析和报告:MIS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4. 决策支持:MIS通过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分析结果,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并提供决策的依据和支持。
5. 运营监控:MIS能够对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MIS的应用领域1. 生产制造业:MIS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销售与营销:MIS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研、销售预测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销售业绩。
3. 供应链管理:MIS可以协调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流,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协同管理。
4. 人力资源管理:MIS可以对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5. 金融和会计管理:MIS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资金计划,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五、MIS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应用:MIS将更多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指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递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效率的目的。
本文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将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相结合,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传输的系统。
它通过收集和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与分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和决策辅助。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 硬件: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等。
2.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
3. 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的各类数据。
4. 网络:用于连接各个部门和用户,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
5. 人员:包括信息系统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系统分析师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 收集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
2. 处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和加工处理。
3. 存储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4. 分析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5. 传递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相关人员,以支持决策。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1. 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2. 决策支持:通过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3. 业务流程优化: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4. 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进行跟踪和分析,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5. 供应链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 云计算:将信息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提供按需、弹性的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知识汇总(根据重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知识汇总(根据重点总结)●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一个由人及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的、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以人为主导的人机系统2、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3、是一个信息资源系统4、最终是为了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关于客官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的基本属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可压缩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共享性、传输性●管理信息系统组成:信息管理员、信息源、信息处理、信息用户●横向的管理层次:战略管理、战术管理理、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一定功能的综合体五个基本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构成要素:系统的部件、系统的环境及边界、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系统的评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系统的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定性、相似性、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2.数据组织四个层次: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包括文件组织和数据库组织两种方式)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共享性高、独立性好、冗余度低、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4.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5.规范化:关系的不断改进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关系中的传递函数依赖和部分函数依赖,实现完全函数依赖6.1NF:若关系模式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则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2NF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3NF属于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码7.诺兰阶段模型: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各阶段是不鞥被超越的)8.管理信息规划:又称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对组织总的信息系统目标、战略、系统资源和开发工作的一种综合型计划,属于组织对管理信息系统最高层次管理的范畴,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概述、可行性研究前提、对可行性系统的分析、建议的系统、投资和效益分析、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结论10.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确定规划的性质、收集初始资料、现存状态的评价和识别约束因素、设置目标、准备规划矩阵、识别上面列出的各种活动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性质的活动,还是一种重复性的经常进行的活动、给定项目的优先权和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根据上一步的结果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战略规划书、管理层批准并宣告战略规划的完成11.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步骤:确定企业和MIS的战略目标、列出所有的因素,分析影响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其子因素、识别关键因素、明确各关键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系统规划法BSP:其目的是找出现存和未来的信息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归纳

◎第一章1.信息:①信息是对事物运行状态和特征的描述;②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③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④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这些符号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和图形等。
3.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或观念性的。
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
2)联系:信息是数据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现,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
4.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6.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办公设备,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储存、加工、输出,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人机系统。
7.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8.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分类:1)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①计算机硬件系统;②计算机软件系统③通信网络系统;④数据及其存储介质;⑤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⑥规章制度;⑦工作人员。
2)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可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三个层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按照各部门的业务功能来建立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①横向综合;②纵向综合;③纵横综合。
9.企业资源计划:(一)物料需求计划(MRP):初期为分时间段的物料需求计划,即基本MRP,主要解决间歇生产的生产计划和控制问题。
MRP系统包含以下模块:①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与企业总体能力的平衡,找出瓶颈资源;②物料需求计划:据生产计划需要,确定原料数量和订货时间,降低库存;③物料清单;④库存控制;⑤采购订单;⑥加工订单。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以下是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简答题重点: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特点(1)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融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
(2)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人的参与和控制,人的作用不可或缺。
(3)面向管理决策:旨在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个部分组成。
信息源产生信息,信息处理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用户使用信息,信息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2、层次结构通常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
战略层系统支持高层决策,管理层系统辅助中层管理,操作层系统服务基层业务。
3、功能结构包括销售与市场、生产、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完成特定的管理功能。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结构化方法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整体性地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2、原型法在获得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后,快速地构造出一个能反映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系统的不足和优点,然后反复改进,最终建立一个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要点整理(超全的)

第一张.信息社会的特征:1、新型的社会生产力,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全新的社会经济活动,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新型的社会生活状态,第二章.企业信息资源:企业信息、信息技术和设备、企业管理人员。
.企业信息资源的新特点:全方位性、快速变化性、“爆炸”性.。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行业分、按企业运营模式分、按企业应用深度分、按企业信息化集成度分、按企业信息化对象分等等.企业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第二层是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第三层是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信息化的作用.(1)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2)企业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3)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4)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内涵1、产品信息化西门子推出智能网络冰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设计信息化(CAD视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拖把生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4、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5、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的信息化、业务主导流程的信息化和企业人员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反映在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0。
诺兰阶段模型初始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1.企业信息化的内容1、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以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3、企业商务运营信息化2。
企业信息化的内部要素⑴、信息基础设施⑵、信息资源(内部、外部)⑶、信息化人员、企业信息化的外部要素⑴、社会信息基础设施⑵、外部供应商(软件、硬件等外包服务)⑶、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电子商务)3.具体任务(业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⑴、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创建企业所需的信息资源库⑵、构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⑶、开发涵盖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⑷、对企业的各级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14。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MIS系统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管理的信息传递、组织的信息资源保护四个基本要点。
它是极其复杂的,涉及众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从MIS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功能、分类、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介绍MIS的知识要点。
一、MIS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
可以将MIS系统定义为:一种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管理技术将内外部信息资源收集、存储、处理、传递和运用于管理决策的一种企业整体经营决策支持系统。
MIS系统意在为组织的管理层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二、MIS的组成要素1. 信息资源: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和企业业务信息2. 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于信息资源管理和传递焦促的硬件、软件集成3. 管理的信息传递:指向管理者提供各种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以支持他们进行决策4. 组织的信息资源保护:指管理者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信息的安全保护以上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MIS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三、MIS的功能MIS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收集:从内外部环境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2. 信息存储:将获取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储存、归档等处理,以备后续使用3. 信息处理:对存储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等操作4. 信息传递:将处理好的信息资源传递给需要使用的管理者5. 信息应用:将传递的信息资源用于组织的决策和经营管理6. 信息保护:对信息资源进行如安全、备份等保护以上是MIS系统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保证了MIS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支持。
四、MIS的分类MIS可以根据其功能、应用领域、技术手段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MIS系统分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金融与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军事管理信息系统、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等2. 根据技术手段的不同,可以将MIS系统分为: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WEB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3.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MIS系统分为:战略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运营信息系统等以上是MIS系统的主要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反映了MIS系统的多样性和多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目录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流一、信息二、信息流第二节管理信息与企业信息化一、管理信息概述二、管理信息的层次三、企业信息化第三节系统与系统方法一、系统概述二、系统方法三、信息系统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三、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挑战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第一节信息系统与管理一、管理概述二、构成信息系统的要求第二节信息系统与组织结构一、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二、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结构的变革第三节组织变革及资源规划一、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二、企业流程再造(BPR)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 第三章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技术平台第二节计算机基础一、计算机硬件二、计算机软件第三节计算机网络基础一、网络的概念及发展二、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三、网络互联设备综述四、国际互联网(Internet)第四节数据库系统一、传统数据文件的存储方式二、及数据库的存储方式三、关系数据模型四、E-R图分析工具第五节实用数据库Access基础一、Access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二、创建Access数据库及表三、Access数据库中表之间关系的确定四、创建Access查询五、创建和使用报表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一、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执行规划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一、生命周期法二、原型法三、面向对象法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一、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三、IT外包与主要风险第四节面向供应链的企业资源规划一、库存订货点法二、MRP与MRPII三、企业资源计划ERP 四、供应链管理五、电子商务第五章系统分析第一节初步调查与可行性分析一、初步调查的内容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第二节系统的详细调查一、系统调查的目的和原则二、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三、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四、对现行系统的描述(数据流程图概述)第三节分析与优化一、重新审定系统目标二、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三、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功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 四、业务流程优化五、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第四节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产生一、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产生二、产生新系统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的过程三、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第六章系统设计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分类和原则第二节系统划分和功能结构设计一、系统划分二、模块和模块化设计三、如何产生模块结构图和功能结构设计四、模块设计优化的原则第三节代码设计一、代码的主要功能二、代码的种类三、代码的校验四、代码设计的原则五、举例第四节数据库设计一、用户需求分析二、概念结构设计三、逻辑结构设计四、物理结构设计五、数据库实施、运行和维护第五节用户界面设计一、输出设计二、输入设计三、人机对话设计第六节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一、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二、系统工作模式设计三、计算机硬件设计四、计算机软件设计五、计算机网络设计六、物理配置方案举例第七节系统设计说明书第七章系统实施与评价第一节系统实施一、软、硬件准备二、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三、系统测试四、用户培训五、系统转换六、主要文档第二节系统评价一、评价概述二、评价的主要内容三、评价的主要步骤第三节系统维护一、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二、系统维护的注意事项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管理第一节项目管理一、项目管理概述二、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三、项目计划的编制方法及工具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一、风险概述二、风险管理三、管理信息风险管理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二、质量管理标准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概述二、安全防范体系概述三、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概述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企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力军。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1.1区分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对象,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图形、图像、声音等介质来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各种知识。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信息来源于数据区别: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1.1判断信息的价值和质量信息的价值:信息是一种经验商品,其价值只在使用后才被揭示,信息价值的三种规定:标准价值,实际价值和主观价值。
信息的质量:相关性,正确,准确,精确,实效性,有用性,一致性,符合预期完整性和获得性,成本1.2信息系统的概念概念: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孤立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1.2描述信息系统的活动活动(功能):1)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2)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3)处理功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4)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5)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6)反馈功能:信息输出返回给组织里合适的人员或帮助他们评估或校正输入。
1.3理解信息系统的三个维度信息系统的维度分为组织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
1)组织维度包括高层管理者决定长期战略对应经理支持系统,中层管理者决定执行高层管理者的计划对应分析系统,操作层管理者主要监督日常活动对应于业务知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1.信息的定义说明【1】数据的多样性【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3】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的作用;【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4】信息流的作用3.信息的涵义【1】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2】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3】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在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内容的名称【4】信息是影响人改变对于决策方案的期待或评价的外部刺激【5】信息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4.信息的特性【1】真伪性【2】层次性【3】可传输性【4】可变换性【5】共享性5.物流;是指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6.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7.事物流;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物流。
8.信息流;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9.信息流的作用【1】伴随着物流等其它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2】信息流反映其它流的状态,并且对其它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10.管理信息;指对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11.管理信息的特性【1】信息量大【2】来源分散【3】常用加工方式12.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它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主要用于生产管理,物质管理等。
13.系统;指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4.系统的特性【1】层次性【2】整体性【3】目的性【4】边界性【5】相关性15.系统方法要求人们做到以下几点【1】考虑系统的整体性【2】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3】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16.企业信息化;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汇总(共享)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信息的概念信息来源于数据但又不同于数据,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基础基本特性:①事实性②可传递性③共享性④扩散性⑤时效性⑥可压缩性⑦等级性2、系统的概念系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集合,按其组成的部分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一个系统内可以包含许多功能各异的子系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功能往往大于单个子系统的功能之和3、组织的各项活动依靠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有序配合4、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内容结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部分组成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具有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的功能③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是指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物理性能及连接方式,硬件一般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和其他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外部设备,④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它是由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软件或软件模块所组成的系统结构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①大型机系统时代(50-70年代)在大型机时代,信息管理的主要领域出现在信息密集的公司,以提高办公和财务处理工作的效率为目标②微机系统时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③分布式信息系统时代(80年代末至今)④网络化系统时代(90年代中期)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及有关文档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①运算器断,运算器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结果由控制器指挥送到内存储器②控制器负责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基本功能是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执行指令③存储器存储器具有存储功能,用来保存数据,程序和运算结果,分为内存储和外存储⑴内存储器也称为主存,容量以字节为单位,直接和CPU相连接,每个字节在存储器的位置称为地址⑵外存储器也称为辅存,不直接和CPU相连接,,用于存放大量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④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用户输入设备指挥计算机,通过键盘,鼠标等把数据,程序等用户的意图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响应的结果由输出设备显示或打印出来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部分,微机的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具体有几下几个方面①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组织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②语言人和计算机交流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程序语言,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③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为-DBMS,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基本的功能是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库运行管理④网络与通信软件⑤应用软件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站点与通信链路的几何布局,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以下四种①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的节点有两类,中心节点和外围节点,中心节点只有一个,每个外围节点都通过独立的通信线路与中心节点相连,外围节点之间没有连线。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归纳

◎第一章1.信息:①信息是对事物运行状态和特征的描述;②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③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④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这些符号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和图形等。
3.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或观念性的。
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
2)联系:信息是数据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现,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
4.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6.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办公设备,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储存、加工、输出,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人机系统。
7.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8.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分类:1)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①计算机硬件系统;②计算机软件系统③通信网络系统;④数据及其存储介质;⑤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⑥规章制度;⑦工作人员。
2)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可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三个层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按照各部门的业务功能来建立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①横向综合;②纵向综合;③纵横综合。
9.企业资源计划:(一)物料需求计划(MRP):初期为分时间段的物料需求计划,即基本MRP,主要解决间歇生产的生产计划和控制问题。
MRP系统包含以下模块:①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与企业总体能力的平衡,找出瓶颈资源;②物料需求计划:据生产计划需要,确定原料数量和订货时间,降低库存;③物料清单;④库存控制;⑤采购订单;⑥加工订单。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详细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及其属性?信息的定义: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是人类共享的一切知识、学问以及客观现象加工的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之总和.信息的属性:1 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第一和最基本的性质.2 等级性。
对应于管理的不同等级,信息分为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
不同等级的信息具有不同的属性。
3 不完全性。
4 滞后性。
5 扩散性。
信息就像热源,总是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这使得信息扩散具有两面性。
6 可压缩性。
随着信息获取手段的日益进步,压缩对于信息、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越来越重要。
7 分享性。
8 转换性2、信息生命周期分为哪些阶段?信息的收集。
包括原始数据的采集、分类、编码以及想信息存储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传送信息等过程。
信息的传输。
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往往需要将信息从一个子系统传送到另外一个子系统,获从一个地区传送到另外一个地区,当传输的是多媒体信息时,对传输网络有更高的技术指标要求,如时传输要求更高的传输服务质量等。
信息的加工。
输入的信息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为人们利用,加工能力包括数学计算、逻辑处理以及智能化处理等能力,它能支持人们对信息系统提出的各种要求,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信息的储存。
大批量信息必须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利于信息的检索及处理,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及安全性,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信息存储的冗余,合理的逻辑组织及物理存储是通过文件组织及数据库技术来实现.信息的维护。
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维护.(广义:包括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一切数据管理工作。
侠义:包括经常更新数据,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使数据均保持合用状态。
信息的利用。
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是,要防止信息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破坏.3、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它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是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可以利用诺兰阶段模型判明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

1、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2、信息的度量:信息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MIS。
4、企业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6、信息的特征:真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7、安东尼金字塔模型(P21):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规律8、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制造业ERP发展的四个阶段:基本MRP→闭环MRP →MRPⅡ→ERP 9、MRPⅡ编制(从高到低):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以上为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10、信息处理的目的:①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方式.②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③利用计算机科学的管理和保存经过处理(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11、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逻辑结构: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及串非线性结构:树和图存储方式:顺序、链接、索引、散列◆12、数据查询(SQL的核心语句是数据库查询语句)SELECT 〈目标列〉 FROM <表名〉[WHERE 〈条件表达式〉][GROUP BY <列名1〉 ] [ORDER BY〈列名2〉[ASC/DESC]]13、数据修改(UPDATE)UPDATE〈表名>SET〈列名1>=〈表达式1>[,<列名2>=〈表达式2>···][WHERE 〈逻辑表达式〉]14、网络介质: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卫星信道1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7层)16、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方法有: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关键因素成功法(CSF)17、网络的分布: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18、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步骤总结①用表的行和列分别记录下企业住处系统的数据类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现代企业管理变革:(1)战略化趋势:战略的制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依赖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是其重要的战略选择。
(2)信息化趋势:组织管理重心从物资管理、资本管理向信息管理转移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并列的三大资源。
企业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能力,更要有信息分析、传递和利用的能力。
(3)人心化趋势:以”人”为”本”!(4)柔性化趋势:“刚性管理”到“弹性管理”2、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3、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明确描述、编码、记录且易于传递和共享的技术。
(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员工的内心模式或信念,包括且也、员工的经验、技术、文化、习惯等通常无法直接辨认,保存于个人身上、过程、关系等形式中,难以通过文字、程序或图形具体向外传达,此类知识的传递较为困难。
(靠实践中摸索和体验获得,可意会不可言传)4、信息的三个维度;时间、内容、形式。
(简答:课本P6)5、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点:(1)、集合性:多要素组成的整体,以整体最优为原则,1+1>2(2)、目的性:为完成某特定预期目标,决定系统要素组成和结构(3)、相关性:各元素相互联系和作用,联系决定运行机制。
(4)、环境适应性: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
否则淘汰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自然而非人力形成系统-天体、血液循环等。
(2)、人造系统:人为建造系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管理系统(3)、复合系统:自然和人造相结合系统-农业、水利。
6、信息系统(IS)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其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IS的发展过程)(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2)、管理信息系统 MIS(3)、决策支持系统 DSS (4)、企业集成化系统7、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安东尼金字塔模型:战略层-战略层MIS;战术层-战术层MIS;作业层-作业层MIS)在安东尼模型中,除了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还系统的描述出了企业内外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及其基本规律。
8、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别:作业层的事务处理系统(TPS);知识层的知识运用系统KW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战略层的经理支持系统ESS。
第二章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2、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生产过程,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的管理要素与管理理论理论:着重行政控制,研究管理职能与整个组织结构;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的组织管理理论:最大的贡献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3、管理的组织结构:(1)直线职能组织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
优点:管理结构简单,管理费用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责任明确,指挥灵活;适合小企业;缺点:管理工作简单粗放,成员之间和组织之间横向联系差。
(2)事业部只能组织结构:指在公司总部下增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公司统一政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一种体制。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事业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有利调动积极主动性,适应市场;有利高层摆脱日常事物,专注宏观战略;有利培养综合管理人员;缺点:要求管理者具有很高素质;分权带来一些问题,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3)它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叠加在一起组成一个矩阵,其中纵向系统是按照职能划分的指挥系统,横向系统一般是按产品、工程项目或服务组成的管理系统。
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协作。
缺点:小组是临时性,稳定性较差,易产生短期行为;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工作无所适从。
(4)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5)新型组织结构(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虚拟组织、团队组织和无边界组织)4、系统思想: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
(多选)5、系统工程:第一种含义是指那些规模庞大、涉及因素众多的任务,它们需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综合地进行处理。
第二种含义是指处理上述任务或项目所应用的思想、方法而构成的学科。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1)研究对象广泛;(2)软硬结合,以“软”为主(3)高度综合(4)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
6、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简称霍尔模型,其三维是指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7、系统集成是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系统集成的分类:(1)按优化程度将系统集成分为联通集成、共享集成和最优集成(2)按经济活动中集成的内容分类,可分为技术集成、管理集成、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
(3)按具体程度将系统集成分为概念集成、逻辑集成和物理集成8、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捷地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有硬件集成、软件集成、信息集成、业务集成、人与组织结构集成几个子系统集成。
9、运筹学:管理系统中的人为了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的最优解而必须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运筹学的具体内容包括:数学规划、图论、排队论、决策论、存储论、对策论与博弈、搜索论、可靠性理论10、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冯诺依曼机构计算机有五大部分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分为;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主要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11、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12、通常按网络覆盖范围将其分为二类:局域网、广域网。
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形、环形、树形、总线型。
(特点P46选择、填空、判断)14、网络协议P4815、网络计算模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计算机模型又分为:主机/终端系统(“主机瓶颈”)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系统(“传输瓶颈”)。
分布式系统分为: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模式。
16、IP地址—32位二进制数字, 换算成四位十进制数字,写成所谓“点分十进制”IP地址.如:202.192.162.134第三章1、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为了应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建立的组织和管理上的解决方案,是组织创造价值的重要工具。
(组织、管理、技术共同构成信息系统。
三维度:IS 的组织维:组织有层次和专业的划分,IS应用改变组织中人员,结构,工作流程,政治文化等,而组织适应变革的程度也影响IS应用效果。
IS的管理维:IS支持各层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决策。
IS的技术维:IT是IS的技术基础,改变传统管理方法手段,分享资源、协调工作.)2、(问答题)信息新体育组织的双向关系:信息系统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1)组织所在的环境:任何组织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的,组织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组织通过获得环境信息了解现状并预测未来。
信息系统应当能够适应组织的新需求和环境的变化。
(2)组织战略和目标:组织战略是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组织目标是组织表现其经营目的实现状态的具体指标。
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即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成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的过程。
同时,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需要有效地支持组织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3)组织结构:组织的结构使得劳动力进行分工、按职能部门的划分受到专业训练并被要求完成特定的工作,组织的层次化使得组织中成员能协同工作。
(4)标准作业流程:组织中常规的、重复性活动和步骤称为标准作业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
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组织业务流程的变革。
另一方面,大多数组织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时,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实施进行推动。
(5)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行动规范称为组织文化,每个组织都有它们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所广泛认可的一组概念、价值观和工作方法的集合。
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支持现有的组织文化,也可能与之产生抵触。
3、信息系统对组织影响的理论分析:微观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
4、传统组织模式的特征:等级式的纵深多层组织结构。
5、传统组织模式的问题:纵向来看,传统理论通过增加层次保证有效管理,当组织纵向层次过多,信息传递出现延误与失真,上下级沟通不畅,造成决策迟缓与偏差,企业灵活性与适应性大大降低,竞争力下降。
横向来看,传统组织结构按照职能划分,各部门根据职能需要来进行信息管理,没有考虑相互间信息交流,部门间存在壁垒,内部信息呈垂直流动,而不能水平流动,形成信息孤岛,部门间协调难度增,信息难以交流和共享!6、(问答题)信息技术在传统组织变革中的作用:(1)减少组织的层次:大型层级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职能就是上传下达,而这些职能大部分可用现代信息系统技术来实现。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低层员工可以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过去由管理人员完成的决策可直接由低层工作人员来完成,决策权下移,从而减少了组织的层级。
同时,Internet与便携技术的应用使得小组的合作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也意味着控制范围的扩大,高层可以管理和控制数量更多、地域分布更广的员工,中层管理人员的缩减使得组织的扁平化成为可能。
(2)分布式的工作地点:网络、便携、可视等信息技术使得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员工可以密切合作,传统的完整意义上的组织可能会消失。
组织在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上也不再受到物理位置或组织边界的限制,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是企业能很好的协调地理上分布的资源和能力,甚至以虚拟组织的方式利用外部企业的能力。
(3)工作流程与管理流程的重组:信息系统逐渐以自动化的工作程序、工作流、工作步骤取代了手工的方式,不但减少作业成本,同时也改善了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