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史介绍,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电脑信息科技课件PPT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 深蓝 vs. 卡斯帕罗夫】 首局电脑胜,媒体一片哗然。但次局的后象兵残局,加里走得精彩,激战73回 合最终成功征服这头蓝色怪兽扳平比分。 【1996: Fritz vs. 卡尔波夫】 首局老谋深算的卡尔波夫简化局面进入残局,轻松战而胜之。次局他后手战和 ,胜了那个对抗。 【1997 深蓝 vs 卡斯帕罗夫:回敬赛】 史上最著名的人机大战,深蓝以3.5-2.5胜,是唯一一次超一流特级大师负于 超级电脑 【1998: Rebel vs 阿南德 0.5-1.5】 在第一天的闪电战和快棋战里,Rebel以4.5-1.5胜。接下来两天是传统时限对 局,第一局和,第二局阿南德残局胜,于是Rebel一方还是宣布以5比3的比分战胜 当时的世界二号棋手阿南德。 GO 【2002: Rebel vs. 范维利(Loek Van Wely】 Rebel一方尤其以第三局而骄傲。第四局是一个良好例子,说明人类大师在复 合子力残局里如何看得更远。该局的末段,电脑在多处失去了“思路”因而丧失关 键的时机。 【2002: Fritz vs 克拉姆尼克】 比赛共八局。四局后克拉姆尼克一局不失,Fritz只得半分。此时,Fritz 似乎猛醒了。第五局克拉姆尼克败北。 【2003: 卡斯帕罗夫 vs Deep Junior】 加里两胜一负三合,取得胜利。
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 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 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人上安装 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1962年在 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 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5年,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 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年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Beast机器人。Beast已经能通 过声纳系统、光电管等装置,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美国兴 起研究第二代带传感器、“有感觉”的机器人,并向人工智能进发。 1968年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它带有视觉传感 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不过控制它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Shakey 可以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 1969年 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加藤 一郎长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机器人,被誉为“仿人机器人之父”。日本专家一向以研发 仿人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的技术见长,后来更进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索 尼公司的QRIO。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 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 执行机构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 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 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 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 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 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 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 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 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 动机器人)等。
GO
此课件是在百度文库首发的原创作品, 仅供个人下载使用参考,请勿在其它站点转载。
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
1996年对战“深 蓝” 卡斯帕罗夫 :“我能感受到 来自棋盘的一种 新的智慧。”最 终卡斯帕罗夫一 胜一负战平深蓝 ,但次年“深蓝 ”以3.5比2.5完成 左为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超级电脑战胜超 右为“深蓝”操控者 一流大师.
GO
Leabharlann Baidu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 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 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 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 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 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42年 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 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48年 诺伯特· 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 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 工厂。 1954年 美国人乔治· 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 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 用性和灵活性。 1956年 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 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 :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 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 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 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1989: 深思 vs. 卡斯帕罗夫】 深思是台数码怪物,运行在三台SUN工作站上,每台使用双处 理器,这些双处理器相连在一起,于是它能够并行运算分析。但是 实际情况有点令人失望,电脑根本不是对手。 【1994: 英特尔国际象棋世界快棋挑战赛】 1994年上半年,英特尔组织了可能是史上最强的闪电战大赛, 有17名特级大师参加,平均等级分2625,比赛地点在德国慕尼黑。 参赛的还有一台运行Fritz3的电脑,电脑是装备最新式英特尔奔腾 90处理器的Olivetti,当时欧洲只有三台这样的电脑。Fritz对许多大 师均有胜绩,最后和卡斯帕罗夫并列第一。在复赛中,志在必得的 卡斯帕罗夫以4:1大胜电脑。 【1995: 卡斯帕罗夫两次出战电脑】 第一次是在科隆。这是特级大师如何平缓而确保地击败电脑的 精彩实例,获得胜利;次局他执黑成功下和。 第二次是在伦敦。首局执黑,在车兵残局里走得很精彩,战胜 了Fritz4;次局执白,他简化成异色格象残局,成功和棋,因此这 次对抗加里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