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课件
色彩重复
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色彩进行重 复,以增强视觉效果。
色彩搭配技巧
1 类似色彩搭配
选择相邻色彩进行搭配,创造柔和和谐的效果。
2 对比色彩搭配
运用互补色、三角色或相对色搭配,创造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效果。
3 单色彩搭配
运用同一种色彩的不同明度和饱和度,创造简洁而独特的效果。
色彩构成的应用
品牌设计
运用特定的色彩构成传达品牌的定 位和形象。
总结与展望
色彩构成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艺术。通过了解基本原理和要素,并灵活运 用搭配技巧,我们可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为各种设计项目增 添魅力。希望这篇 PPT 课件对大家的学习和创作有所帮助!
《色彩构成》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色彩构成的定义,色彩基本原理,色彩构成的要素,色彩搭配 技巧,色彩构成的应用,色彩构成的案例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
色彩构成的定义
1 表达情感
2 视觉效果
3 视觉平衡
色彩构成是通过配合不同的 色彩来传达特定情感和氛围。
有效的色彩构成可以吸引观 众的眼球,并增强视觉效果。
室内设计
使用适当的色彩构成来创造不同的 空间氛围和感受。
网页设计
通过色彩构成来传达网站的风格和 用户体验。
色彩构成的案例分析
1
乐高玩具设计
2
乐高使用明亮丰富的色彩构成来吸引孩子
们的注意力。
3
苹果产品设计
苹果产品以简洁的色彩构成和优雅的配色 而著名。
星巴克品牌设计
星巴克使用独特的绿色构成营造出一种温 馨的咖啡店氛围。
适当的色彩构成可以实现画 面的平衡和和谐。
色彩基本原理
色彩明度
明亮度或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 明度和明暗程度。
第三章 综合性色彩构成配色法
近年来,对于色彩构成在色彩的研究和探讨上愈加细分化。由视觉生理到视觉心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第一章所述内容),不管它涉及范围多广、道理多深,但其出发点均是研究和掌握色彩美的因素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色彩的各种性质,把它们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画面的规律,是教学考虑的核心问题。 纵观色彩构成课的程序,大都是根据色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而分段设立的。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一类是从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出发,来研究色彩,即关于面积和位置的改变对色彩构成的影响,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等;
另一类是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 既然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那么作为构成美的要素,对构成色彩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张色彩画面里,都要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并且要分清主次,总结出它们的构成关系,即色彩美的规律。这对创造新的层出不穷的色彩美的秩序,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色彩训练内容。 典型的色彩个性训练方法,对于全面了解色彩构成美的要素,掌握其美的规律是必要的,适合于长期、科学、全面地对色彩进行研究,为创造出和谐、新的色彩秩序打下雄厚的基础。但这种方法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还缺乏对学生在色彩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上的掌握与运用的训练,很容易形成基础训练与实际设计相脱节、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相脱节、使学生仅仅掌握了空洞技术的局面。 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以纯粹的明度推移,色相渐变或纯度渐变,以及那种特殊味觉的酸甜苦辣;色彩冷暖分明的春夏秋冬;近似蝴蝶翅膀、鱼身、斑马或雨花石的颜色而构成的色彩是少有的,而与传统绘画相一致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为少见了。所以说,色彩组织设计,即构成色彩美的诸多要素同时的综合的出现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之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得出结论:在色彩构成训练中,应以综合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多种矛盾(指色彩不同的个性),摆正它们之间的秩序关系,是色彩训练的中心内容。
第3章色彩构成PPT课件
9
3.1.3 色彩的性质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也称色名。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艳度。
10
3.1.4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1.白
2.亮灰 3.浅灰 4.亮中灰 5 .中灰 6.灰 7.暗灰 8. 黑灰 9.黑
(1)明适应和暗适应 (2)远近适应
35
2.视错觉和幻觉
(1)色彩的前进和后退。
在浅色背景前,蓝色呈前进感;在深色背景前,黄色呈前进感
36
(2)色彩的膨胀和收缩
37
(3)视觉后像(视觉残像)
视觉后像是指发生在视觉刺激已经消失之 后人的视觉感知。当我们注视一种高纯度 的色彩一定的时间后,再将视线移到非色 彩区,我们的视觉会出现残像,而残像的 色彩正是我们所注视的色彩的补色。人的 眼睛在观察物体后,物体图像会在眼睛里 保持0.1秒左右。
3
色彩构成
3.1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3.2 色彩的应用规律 3.3 色彩的心理联觉 3.4 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 3.5 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
4
3.1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3.1.1 光与色 3.1.2 色彩的形成 3.1.3 色彩的性质 3.1.4 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5
3.1.1 光与色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它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电 磁波根据波长可分为X光线、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 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 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只有 波长为380~780纳米之间的 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 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 谱或光。
可 见 光 : 380nm~780nm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不 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色 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O.C.S)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1921年创立的,它以 物理科学为依据,该色彩体系认为没有纯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由纯 色加一定比例的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这样,奥斯特瓦德引导出一个 适用于任何颜色的公式: 白量+黑量+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绿四原 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 紫、黄绿四间色,共计8个主要色。 上述各色在划分三等 份,则扩展成24色相环。
2、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是将几种以上 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 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 (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D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 (P.C.C.S)
该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 所于1964年发表的日本色彩研究 配色体系 。PCCS主要是以色 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色相 是以红、橙、黄、绿、蓝、紫6 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个 主要色相。
构成基础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三原色中,将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可以产生橙色,将红色与蓝色等 量调配可以产生紫色,将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可以产生绿色,具体如下:
红色(光)+黄色(光)=橙色(光) 红色(光)+蓝色(光)=紫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 在调配时,由于三原色在分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 间色变化,如红色和黄色按不同量混合可以产生出暖黄色、橙色、橘红 色。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相互影响后产生 出不同的差别。在人们的视觉中,任何物体和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它们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的,而人们的感官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 一种色彩,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 状态下存在的,或者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因此,只有通过对比才能 认识色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常见的色彩对比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和面积对比等。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3)纯度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饱和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 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 成分的比例越大,色彩的纯度越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越小,色 彩的纯度越低,如图3-1-8 所示。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纯度最高的色光。颜料 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其次是橙、黄、紫和蓝,绿色在颜料中是 纯度最低的色相。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4. 色彩模式 (1)RGB 色彩模式 RGB 是红、绿、蓝3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同时也是红、绿、蓝三基 色的代称。RGB 色彩模式主要应用在电视监视器、计算机显示器、投影 仪上。 (2)CMYK 色彩模式 CMYK 是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也是红、 黄、蓝三原色加黑色的代称。CMYK 色彩模式主要用于印前设计和彩色 打印输出的设计。
平面色彩构成 第三章色彩的调和构成
向亮色发展加白色、向暗发展加黑色,调12个左右
的明度阶段,构成以明度为主的序列。
特点是:体感强、空间感强,具有一种单纯的
秩序美。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纯度推移
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
平面与色彩构成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
黄 明度 面积 9 3 橙 8 4 红 6 6 紫 3 9 蓝 4 8 绿 6 6
平面与色彩构成
互补色的平衡数比: 黄:紫=1:3(面积) =9:3(明度) 橙:蓝=1:2(面积) =8:4(明度) 红:绿=1:1(面积) =6:6(明度) 原色、间色的平衡数比: 黄:橙=3:4 红:蓝=6:8 黄:红=3:6 红:紫=6:9 黄:蓝=3:8 蓝:绿=8:6 黄:绿=3:6 蓝:紫=8:9 红:橙=6:4
平面与色彩构成
(1) 色相秩序构
成 色相秩序构成是
指按照光谱序列的构
成,其构成形式有类
似色相秩序构成、对
比色相秩序构成、互 补色相秩序构成、全 色相秩序构成。
色相秩序调和构成(姚晓莉)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相秩序调和构 成(王美庆)
平面与色彩构成
(2) 明度秩序 构成 明度秩序构成 是指按照明度序列 的构成,如将蓝色 分别混合白或黑制 作15级以上明度差 均匀的明度色标, 然后按照明度高低 秩序进行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1)色相统调调和
色相统调调和就是在 对比色各方中同时混入同
一色相,使对比色的色相
逐步靠拢,形成具有共同
色素的调子。
色相统调调和构成
色彩构成(有点长)
色彩构成(有点长)色彩构成1、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2、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3、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
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4、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5、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6、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7、对比色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8、补色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
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一、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1、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
对物体色来说。
可称亮度,深浅度等。
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
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
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
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色彩构成课件
③ 补色——色彩现象中的补偿
人眼的色彩识别结构在同时看到三原色时感到比较舒适。如果 只看到其中两种或两种色的混合色,则周围的环境或人眼中的盲 点就会自动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幻觉。
2、混合
空间混合——将几种以上的色彩并置
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 效果。
混成色彩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
中性混合主要有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 把红、橙、黄、绿、蓝、紫等色料等量地涂在圆盘上, 旋转之即呈浅灰色。把品红、黄、青涂上,或者把品红 与绿、黄与蓝紫、等互补上色,只要比例适当,都能呈 浅灰色。 把不同色彩的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错杂陈地 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 到空间混合出来的新色。 并且混出的色活彩跃,明彩,有闪动感,与减光混合的 色彩很不相同。 空间里都有形的透视缩减,同样都有色的空间混合,这 是由眼睛的感觉方法所决定的。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 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 和空气感均 表现得很好。
1.2知识点
1.2.1色彩的产生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 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 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 电灯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另一类本身 不辐射光能量,但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反射和透射光能量而呈现 颜色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对色彩成因起主要作用 的是物体的透射、吸收和反射光的功能。
第三章 色彩构成中色色彩对比
第二节 明度对比
一、明度三大调 1.高调 高调色彩整体明亮,给人以清洁、轻松、素雅之感。恰当地运用高 调色彩能够营造出雅致、纯净、柔美的气息,但若对色彩的处理不好,就会 给人以缺乏个性、无力、模糊之感(见图3-40)。 2.中调 中调色彩给人以饱满、含蓄、稳重的心理感受(见图3-41)。 3.低调 低调色彩给人以深沉、厚重、压抑的心理感受。(见图3-42)。
图 3-6 同类色对比色相环示意图 图3-7 牛奶海报
图3-8食品海报
图3-9 标识设计
图3-10插画设计
图3-11 广告设计
图3-12 室内设计
第一节 色相对比
二、邻接色对比 邻接色对比是指在色相环上间隔30°左右的色彩的对比(见图3-13)。
由于在色相环中色彩间距较小,产生的色相面貌近似 ,邻近色对比要比 同类色稍显活泼、丰富。邻接色对比属于弱对比,在单独运用时需借助明 度与纯度的变化来弥补色相差异感的不足(见图3-14~图3-18) 。
图3-40 高调海报设计
图3-41 中调房地产广告设计
图3-42 低调电影海报设计
第二节 明度对比
二、明度九调对比
在实际的色彩组合中,除了画面呈现高调、中调、低调三类的明度调 子外,还需考虑到明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在色阶轴中,色阶相距越远,色 彩间的明度差异越大,对比越强烈,反之则越弱。如图3-43所示,1为深 紫,9为淡紫,在1和9之间相隔7个色阶,1和9相距最远,对比最强;8、9 相距最近,对比最弱,以此类推。明度调子的对比关系,以9这个明度色 阶为基本标准可以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3个色阶跨度内的为明度弱 对比,称为短调对比;3~5个色阶跨度内的为明度中对比,称为中调对比; 5个色阶跨度内的为明度强对比,称为长调对比。短调对比色彩的明度变 化小,给人以平静、安宁的视觉感受;中调对比色彩的明度变化适中,明 暗既统一又有变化;长调对比色彩的明度变化大,视觉效果强烈。
构成基础 第三章 色彩构成(3)
同一调和包括: 混入同一白色调和 混入同一灰色调和 混入同一间色调和
混入同一黑色调和 混入同一原色调和 混入同一复色调和
3.3.2 色彩面积调和
面积调和也称优势调和,即通过增减对立色各自的占有面积,造成一方 的较大优势,以它为主色调来控制画面,达成画面的调和 。
面积调和和色彩三属性无关,它不包含色彩本身色素的变化,而是通过 面积的增大缩小,来达到视觉感觉上的色素的加强或减弱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调和构成? 2、调和构成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3、参照本节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调和构成练习
要求:新颖、创意、能较好体现调和构成的特征,符合调和构成的形式, 制作精细 画面规格为:10cm×10cm或15cm×15cm 完成数量:各种形式的调和构成作品各1张
构成基础 /第3章(色彩构成)
2、中纯度对比 中纯度强对比:感觉适当、大众化。 中纯度中对比: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中纯度弱对比: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3、高纯度对比 高纯度强对比: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高纯度中对比: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高纯度弱对比: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 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 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面积调和和纯度调和有相似之处。面积对比的加强,实际上是在增加一 个色素分量的同时减少了另一个色素的份量,所有起到了调和作用。
3.3.3 色彩秩序调和
又名渐变调和,是指一组色彩按明度、纯度、色相等分成渐变色阶,组合成 依顺序变化的调和方式。使过分刺激、杂乱无章的色彩柔和起来,有条理、 有秩序地和谐一起来。主要有以下方法:
3.3.1 同一调和
同一调和又叫混合调和。当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色彩对比效果非常尖锐、刺激的时候,将 一种颇料混入各色中去增加各色的同一因素。 改变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使强烈刺激的 各色逐渐缓和。增加同一的、一致性的因紊越 多,调和感越强。
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第一讲 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本 章 内 容
第二讲 色彩的生理理论
第 讲 色彩构成的
理论
重点
第 讲 色彩
第 讲 色彩构成的
难点
第一讲 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色彩的定义及发展简史
色彩构成的意义
画面的色调 作业
第一讲 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的定义
色彩构成就是在正确的色彩原理指导下, 色彩构成就是在正确的色彩原理指导下,利用不 同的色彩元素组合传达情感, 同的色彩元素组合传达情感,构造具有一定情感 氛围的色彩效果. 氛围的色彩效果
第一讲 色彩构成的史
第一讲 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
色彩的作用
色彩能带给人们对设计作品 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 色彩可以结合造型, 色彩可以结合造型,强化造 型的寓意并解释信息, 型的寓意并解释信息,增强 图像的表现力 能用色彩烘托出特有的情感 氛围。 氛围。 色彩是传递信息, 色彩是传递信息,表达感情 不可缺少的角色
第二讲 色彩的生理理论
眼睛对色彩的感受
视觉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 色适应
色彩的恒定性
第二讲 色彩的生理理论
色彩的错觉
视觉残象
由于人的眼睛需要看到全色相(即含有三原色红、 由于人的眼睛需要看到全色相(即含有三原色红、黄、蓝 的成分)而得到视觉生理上的满足。 的成分)而得到视觉生理上的满足。如狗视觉没有感受到 全色相,将所缺的色彩(补色)加入我们的视觉补偿。 全色相,将所缺的色彩(补色)加入我们的视觉补偿。 所以,我们看了一种色彩然后再看另一种色彩时, 所以,我们看了一种色彩然后再看另一种色彩时,另一种 色彩就会带有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倾向, 色彩就会带有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作视 觉残象。 觉残象。
色彩构成(三)色彩的对比构成
色彩构成
第5课 纯度对比(彩度对比)
▌1 纯度改变的方法
①掺和黑色降低纯度(同时也降低了明度)。 ②掺和白色降低纯度(同时也提高了明度)。 ③掺和灰色降低纯度(同时也改变了明度)。 ④掺和互补色降低纯度(同时也改变了明度)。
色彩构成
▌2 纯度基调
将纯色与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 合,建立一个9等级的纯度推移,并以 此来划分纯度的基调,不同纯度基调的 构成具有不同的情调与个性。
色彩构成
第3课 色相对比
与此相隔15°以内为同类色,同类色为色相弱对比; 与此相隔15°~30°为邻近色,邻近色为色相弱对比; 与此相隔30°~60°为类似色,类似色为色相中对比; 与此相隔60°~120°为中差色,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 与此相隔120°以上为对比色,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 与此相隔180°为互补色,互补色为色相最强对比。
色彩构成
▌3 中差色
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4~7色的 颜色为中差色,即色相环上间隔在60°~ 120°的色彩配合。
▌4 对比色
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7~9色的 任意两色互为对比色,即色相环上间隔 120°~165°的色组配合。
色彩构成
▌5 互补色
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80°的任意两色为互补色,即色环上间隔180°的色 组配合。黄与青味紫,黄与紫、黄与微红紫等色组构成。互补色相构成,色彩对比极为 强烈,醒目而突出,在色彩的视觉生理上有平衡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又会产生粗俗生硬、 动荡不安的消极作用。
第2课 色彩对比的分类
从色彩自身的特征出发,认识各种对比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 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等。 以探索色彩对比的构成规律出发,可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 位置对比、距离对比、数量对比等。
色彩构成3色彩推移
纯度推移
色彩推移
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 造成的色彩构成。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 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差 悬殊,会因明度变化的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 素。
色相推移
色彩推移
对比色 推移渐变
色相推移
是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推 移至另一色相。在进行纯度推移时,一般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 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 移自然流畅。色相推移的中介色也可以使用 无彩色系的黑白灰或金属色,任何颜色都可 以推移到另外的颜色。
色相推移由色阶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律动感, 所以画面的总倾向为有主色调或无主色调都 可以,也可源自根据内容或感情表现的需要加 以选择。
类似色推移渐变
同类色推移渐变
类似色:在色环上90度角内相邻接的色统称 为类似色.例如红-红橙-橙.黄-黄绿-绿. 青-青紫-紫等均为类似色.
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 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 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 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 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 色关系。
冷暖推移
色彩推移
冷暖推移
冷暖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所以冷暖推 移的形通常有为有机形,无机形一般不能或 难以引起人们对冷暖的联想。
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根为红、橙、黄等。 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 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 灰色或金属色。
第三章 色彩构成
色彩推移
明度推移
色彩推移
明度推移
是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时的同时, 仅明暗发上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明度 推移一般不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来构成,那 样容易使人感到有明显的纯明变化。所有明 度推移通常选一种明度与纯度较低的色彩, 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各 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 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色彩学第三章(色彩的混合)
拓展视野和思路
多关注色彩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趋势,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激发 创新灵感。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领 域的优秀案例和经验,为自己的学习 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仪器测量法原理及应用
80%
色度计原理
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色彩转换 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100%
色彩测量仪器
如分光光度计、色差计等,用于 测量色彩的各项参数。
80%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客观的色彩混合效果评估结果 。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评估中的应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
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对色彩的感 知和认知过程。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与总结
色彩的混合原理
详细阐述了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以及空间混合等色彩混合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色彩混合的实践应用
介绍了色彩混合在艺术设计、印刷、显示技术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以及不同混合方式对色彩效果的影响。
色彩混合的案例分析
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分析了色彩混合在创造丰富色彩效果、增强视觉 冲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品二
《海洋之梦》——这幅平面设计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深浅不一的蓝色表现出海洋 的深邃和广阔。同时,作品中还运用了白色和黄色的点缀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新、明 亮。
作品三
《秋日暖阳》——这幅室内设计作品运用了暖色调的色彩组合,以棕色、橙色和黄色为 主,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作品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 ,使得室内空间更加明亮、通透。
效果不佳。
与客户沟通
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 确保调色结果符合客户
要求和期望。
色彩构成(综合)PPT课件
4
(一)色彩光谱
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将 日光分离成红色、橙色、黄色、绿 色、蓝色、青色、紫色七种单一色 光,它们按彩虹的颜色秩序排列。
.
5
光谱中各色在可见光区域中 的波长有所不同。其中红色光 的折射率最小,它拥有光谱色 中最长的波长;紫色光的折射 率最大,波长最短,这实际是 将可见光谱不同色彩进行了确 认和命名。
+
.
课程目录
第一章 色与光
第二章 色彩的属性及体系
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
第五章 色彩的调和
第六章 色彩视知觉
第七章 色彩与心理
第八章 色彩设计中的相关因素
.
2
3
第一章、 光与色/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
世界本无色,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的差异感受景物的存在。 光线明亮时,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光线暗淡时,色彩变得阴暗 而模糊;如果没有了光,在黑暗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
48
.
49
.
50
.
51
.
第四章 色彩的对比
52
一 色相对比
1 同类色对比
15∘以内
同类色在色盘的 15∘以内,对比 微弱,基本上明 度相差不大。
6色、12色、24色色相环
.
53
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 “大 音
. 希声,大象无形”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
54
.
55
.
色+相——色彩的灵魂
明度——色彩隐秘的骨骼 纯度——色彩内向的品格
.
35
36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明度中轴
纯度色阶
《高一美术课件:色彩构成》
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颜色显得明亮,明度 低的颜色显得暗淡。
饱和度
指色彩的纯度,饱和度高的颜色鲜艳、浓郁,饱和 度低的颜色显得柔和、灰暗。
色彩对比与层次感
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生动。
1
互补对比
将互补色放在一起,增强对比度和视觉
冷暖对比
2
冲击力。
将冷色与温暖色放在一起,突出画面的
色彩混合效果
通过将不同颜色混合在一起,创 造出更多种类的中间色。
色彩的光影变化
了解色彩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掌握色彩表现的技巧。
直射光 散射光 反射光
透过直射光的物体会产生明暗对比 散射光能使物体表面呈现出微小的高光和阴影 反射光会使物体表面的色彩产生变化
色彩的分布形态
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形态和比例可以影响画面的视觉平衡和美感。
色彩的热度与冷度可以影响画面的氛围与感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1
热色
如红、黄、橙,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
冷色
2
觉。
如蓝、绿、紫,给人以冷静、安静的感
觉。Βιβλιοθήκη 3中性色如黑、白、灰,可与热色或冷色搭配使 用,平衡画面的气氛。
色彩的明度与饱和度
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的重要属性,掌握它们可以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互补色
互补色可以相互补充,增强彼此 的对比。
三色原理与三色理论
三色原理探讨了三种颜色的相互作用,而三色理论则运用了三原色来混合得到其他所有颜色。
1 三色原理
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线混合可以产 生其他颜色。
2 三色理论
通过调整不同比例的红、黄、蓝三原色的混 合,可以得到所有其他颜色。
三大构成之色彩构成
B.系列法 使一个或多个色彩同时出现在作品、产品的不同平面与空间,组成系列设计,能产生协 同和整体的感觉。 5.色彩重点 在组配色调过程中,有时为了改进整体设计单调、平淡、乏味的状况,增强活力感觉,通常在作 品或产品某个部位设置强调、突出的色彩,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力,重 点色一般都应选择安排在画面中心或主要地位。重点色彩的使用在适度和适量方面应注意如下几 点:
2.色彩的审美功能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人们之所以热爱色彩,是因为色彩提供了宁静 的工作环境、和谐的社交场所、舒适的生活空间……丰富的色彩使人遐想和回忆,随之产生 喜怒哀乐的心情,从而达到感情的寄托和升华。人们对色彩的敏感和关注使生活变得丰富多 彩。约翰·伊顿说,“色彩就是一种力量,就是对我们起正面或反面影响的辐射能量,无论我 们对它觉察与否”。色彩的审美功能在艺术设计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对于设计来 说,色彩更是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色彩带给人们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由此获得鲜明的视觉 感受,可以诱发观者进一步体察设计用意。而在进一步为设计服务时,色彩可以结合造型、 强化造型的寓意并解释信息,增强图像的表现力,以烘托出特有的情感氛围。因此,色彩是 设计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不可缺少的角色,色彩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3.色彩的科学功能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点缀的,它们不仅带给我 们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而且还给予我们很多科学的启迪和帮助。可以说色彩学的研究是建 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学、人类文化学等多种学科并存的基础之上的。色彩所具有 的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它有“重量”。据科学家发现,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 绝其讨厌的颜色。因此,如果选用皮肤喜爱的颜色,身心都会健康;相反,则易精神紧张或 患各种疾病。例如,室内色彩就左右着人的身体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 是红色的房间中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环境色 环境色也称条件色,是指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颜色。 环境色一般比较微弱,但是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物体的色彩,尤其是物体的背 光部分,如下图所示。
二、色彩的分类
1.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调配而成的基本色,亦称第一次色。原色分为两 个系统:一个是色光中的原色,即红、绿、蓝三种颜色,如下图(左)所示。一个是 颜料中的原色,即品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色,如下图(右)所示。
1.固有色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正常的白色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如白色的墙、湛蓝的天 空、绿色的草地等;但物体的固有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光源色和周围色彩的变 化而变化。因此,绝对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固有色的存在,如下图所示。
2.光源色 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都可以叫做光源,光源主要包括太阳、电灯、蜡烛等。各 种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颜色,即为光 源色,如下图所示。
a
b
c
d
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是由德国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提出的,该色立体是以红、 黄、绿、蓝为基础,并在邻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紫、紫、黄绿四种间色,共计8个 主要色,上述各色再划分为3个等份,扩张成24色相环。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的精髓在 于能够通过具有相同色相、黑和白含量的色彩来创造色彩的和谐,如下图所示。
设计构成
第二章 色彩构成
第一节 色彩基础理论 幻灯片 3
第二节 色彩的情感与心理感应 幻灯片 19
第三节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幻灯片 60
第四节 色彩的采集、重构与形式美的法则 幻灯片 69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一、色彩的形成
四、色彩的混合
二、色彩的分类
五、色彩体系
三、色彩三要素
一、色彩的形成
a
b
c
d
第二节 色彩的情感与心理感应
一、色彩的情感 二、色彩的心理感应
一、色彩的情感
色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人们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赋予 了色彩相应的情感。
1.热烈的红色 红色是太阳、火和血的颜色,能使人感到炎热、温暖和兴奋,象征革命、喜庆、 幸福、希望、吉利,具有青春活力。在中国,红色是喜庆、吉利的象征色,如下图 (左)所示。此外,红色还常作为交通标志和警告的警示色,如下图(右)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低纯度
中纯度
高纯度
a
b
c
d
四、色彩的混合
1.加色混合 加色混合指色光的混合形式。当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在一起时,明度提升,混合 色的总亮度相当于参加混合各色明度之和,故称“加色混合”。将红、绿、蓝三种色 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色光,如下图所示。
a
b
c
d
2.减色混合 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以上的颜料混合后所产生的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 白光减去各种颜料的吸收光,故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 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如下图所示。
(2)空间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在一定的空间距离之外观看时,由 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会自动地将它 们混为一种新的色 彩,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混合,如下图所示。
五、色彩体系
1.孟塞尔色立体 孟赛尔色立体是由美国色彩学家、教育家和美术家孟赛尔于1905年创立并发表, 的色彩表示法,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颜色的视知觉特点制定的标色系统,如下图 所示。
2.辉煌的橙色 橙色是明度比较高的暖色,是最为温暖的颜色,极具活力,代表着兴奋、活跃和 喜悦。橙色使人联想到秋天的丰硕果实和美味的食品,因此,其是最易引起食欲,的 色彩,特别适用于餐饮场所,如下图(左)所示;同时,由于橙色的易见度强,也常 用作警戒色,如养路工工作服、建筑工安全帽、救生衣等,如下图(右)所示。
a
b
c
d
3.日本色研会色立体 日本色研会色立体简称P.C.C.S色立体。它是由日本色彩研究所对孟赛尔色立体和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进行综合研究后制定出来的色彩应用体系。P.C.C.S色立体是以在 教育范围内应用为主要目的的色彩体系,吸取了孟赛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的优点,弃其两者的不足,并使用东方人易于接受的色名,配色方便,如下图所示。
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指并未真正将两种颜色混合,而是利用视觉错觉获得的一种颜色“混 合效果”。中性混合又包括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两种形式。 (1)旋转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放在一个圆盘上,当圆盘快速旋转时,就会看到原 有色彩混合出了新的色彩,这种现象被称为旋转混合。它实际上是视网膜的混合,旋 转混合属于颜料的反射现象,如下图所示。
3.复色 复色是指间色和原色再继续相互叠加混合,或者三种以上的颜色相互叠加混合所 得到的颜色,亦称第三次色,如绿紫色、蓝紫色等。对于色光来说,多种单色光相混 合会产生越来越亮的光;而对于色料来说,多种色料相混合会使颜色越来越深,甚至 会让人觉得颜色越来越脏。
三、色彩三要素
1.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人们为某一种色彩命名正是根据这一属性进行的,比如橙红、 土黄、湖蓝等。以色相为依据,色彩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同类色:24色相环中15度以内的色彩关系,如下图(a);邻近色:24色相环中大于 15度小于45度之间的色彩关系,如下图(b);对比色:24色相环中大于45度小于135度 之间的色彩关系,如下图(c);互补色:24色相环中呈180度的色彩关系,如下图 (d).明度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以明度为依据,色彩可分为以下几种: 高明度:即较为明亮的色彩,如米黄、柠檬黄、草绿等:中明度:即明度适中的 色彩,如土黄、朱红、湖蓝、紫罗兰等;低明度:即比较暗沉的色彩,如褐色、普兰 等,如下图所示。
a
b
c
d
3.纯度 纯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或称饱和程度。以纯度为依据,色彩可分为以下几类: 高纯度:即比较鲜艳的色彩,如大红、湖蓝等;中纯度:即鲜艳程度适中的色彩,如 土红、普兰等;低纯度:即鲜艳程度比较弱的色彩,如褐色、墨绿等。一个色彩只要 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其他色彩加得越多,纯度就越低,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