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概念,掌握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区域经济、重心、南移。

2.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因素、政策调整等。

3.影响分析:经济市场布局、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听过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这个词?”“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新课的话题。

2.概念解释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等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3.原因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原因列表。

4.影响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影响列表。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该案例在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表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寻找答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掌握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3)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其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分组讨论,准备合作探究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吗?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探讨其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认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展示图片或地图,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

(2)展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感受。

(3)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实际,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思考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 学生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教学内容:解释经济重心的定义,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提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二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教学目标: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探讨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如地理位置、人口红利、科技创新等。

第三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时间线的形式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第四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 教学目标: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第五章: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城市或地区,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概念、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政策因素与经济重心南移1. 教学目标: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探讨政府如何通过区域发展政策、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手段,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七章:南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1. 教学目标:了解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2. 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2. 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3.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4.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5.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对我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影响,以及我国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掌握其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能够分析相关案例。

2.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b.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c.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任务,考察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现代经济学原理》等教材,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2. 案例资料:收集南方城市经济发展案例,如深圳、广州等,用于案例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数据和新闻报道,以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4.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片段,以视觉方式呈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实际情况。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趋势;2.了解重心的变迁与南移的原因;3.掌握相关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2.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定义和特征:区域经济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系统,包括该地区的生产、消费、流通、交换等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区域经济和国际区域经济,按发展水平划分,可以分为发达区域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的特点: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联系性和相互影响性。

2.重心的变迁与南移的原因–定义:重心是指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重心南移的原因:•城市功能转移:一些传统重工业城市的衰退以及服务业城市的崛起,导致城市功能的转移。

•人口和资源的南移:人口的南移导致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变化,资源的南移则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政策导向的南移: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加大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视,促使了重心的南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并出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

六、教学资源1.课本:地理教材中有关区域经济和地域发展的相关章节;2.幻灯片:利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辅助教学;3.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发展动态。

七、教学延伸1.请学生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有关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并进行深入分析;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重心南移的变化;3.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相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七年级历史下册中,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掌握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
4.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史料等分析工具,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进行探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这一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认识不够清晰。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浓厚,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对历史现象的深入思考。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现象,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
3.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邀请几位同学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江南地区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优秀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优秀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列举宋代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并在图示上标注出各经济中心的方法,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屏《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述了以北宋都城汴京为代表的城市繁荣景象,它是宋朝经济发展的缩影。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宋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二)、授课与活动自主学习在《宋代经济分布图》上找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地区,初步感受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经超越北方经济。

合作探究1、农业课件展示关于人口增长的材料以及《秧马》以及占城稻的引进推广,理解“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

引导学生以图说历史的形式进行学习,获取图中信息,并用语言描述。

2、手工业课件展示(宋)庄绰《鸡肋编》、煤图片,通过讲述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虽然煤、铁中心在北方,但煤作为燃料也推动了南方铁、铜冶炼业发展。

对南方陶瓷业的发展与北方民窑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建构宋代南方手工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方的历史认识。

3、商业课件展示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图,理解南方城镇的兴起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课件展示“交子”“会子”两张纸币图片,并与人民币类比理解。

学生识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从而理解纸币出现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4、海外贸易课件展示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资料,阐释“蕃坊”“蕃市”“蕃学”“市舶司”。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经济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二章:经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

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测量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发展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经济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现象。

第三章:重心南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原因。

使学生理解重心南移的影响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重心南移的定义和原因。

重心南移的影响和意义。

重心南移的实例和案例。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心南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四章: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相互作用的原因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经济发展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重心南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相互作用的现象。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案例。

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选择具体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案例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和原因。

讨论案例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影响和意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心南移的现象;(2)掌握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3)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3)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及原因;(2)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地理位置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出现了重心南移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让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4. 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某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2)分析我国某一北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案例,探讨其发展困境。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 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 思考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均衡,提出自己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情况;(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3)认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点;(3)运用归纳法,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 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2. 历史文献、教科书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讲授新课:(1)讲述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介绍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等;(4)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宋朝的南移趋势;(5)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理解。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学习教案一步到位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学习教案一步到位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学习教案一步到位学习教案一步到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地提升。

然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展重心不断向南移动。

这个问题在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南方城市的经济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方城市的经济崛起势头非常迅猛。

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深圳的经济发展可谓是迅猛而稳定,其GDP已经超过了香港,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体。

同时,广州、武汉等南方城市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要的支柱城市。

2.重心南移的原因虽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由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先天的地理因素,资源、环境和经济格局的固化所造成的。

在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多项有利因素,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流,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而在这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的支撑下,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得以发展,国内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满足。

而南方城市很快地赶上了这股东风,成为了国内经济发展的热门地区,使整个经济重心渐渐向南方城市转移。

3.重心南移的影响重心南移对于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重心南移有利于平衡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南方城市的经济崛起,意味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不再依赖于东部地区。

南方城市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南方城市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发展速度迅猛,具备广大消费市场和劳动力,有不少的行业优势,如高新技术、半导体制造、汽车制造、金融服务等,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解决方案如何解决重心南移对东部地区城市经济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有关专家提出,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东部地区需要以教育、文化、科技和创新为抓手,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东部地区也需要制订出相应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协调区域发展,共同构建城市群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

最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优教教案

最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优教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交子”的图片。

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师生共同探讨: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总结经济重心发展的过程、原因。

探究二:农业和手工业1.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农业发展成就。

2.材料一: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

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耦,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本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第二部分两目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及想象力发达,但知识体系尚未能形成,对于“经济重心”等抽象名词不能很好地理解。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更适宜采取形象趣味显浅易懂甚至是切合他们想像力的教学方法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经济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2、思考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通过模拟穿梭时空的方法,使学生对宋代的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三大学习方式;2、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2、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培养学生谦逊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难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由宋朝的基本情况导入新课后,展示历代经济中心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认识。

学习方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宋时期,是继隋唐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并没有出现大一统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更是偏安东南,留给人们的多半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景象,然而在经济上却超越前代,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宋代,感受宋代经济的繁荣。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互助合作能力、共同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一是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三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第一子目简单介绍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补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三次南迁。

重点必须让学生识记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时。

第二第三子目可以合并为一个部分,都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等。

手工业的发展包括煤的开采,铁、铜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陶瓷制造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表现为城镇的兴起、“交子”的出现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重点必须让学生学会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向青少年期过渡阶段。

从心理特点上表现出追求独立,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课后交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范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和图片附后)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用如下方法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到宋代,我们脑海里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生答略)教师总结:尽管宋代,特别是南宋,留给人们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宋代的经济却继续发展,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交子”的图片。

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总结经济重心发展的过程、原因。

探究二:农业和手工业
1.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农业发展成就。

2.材料一: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材料二:
结合材料和图片及课本内容说出两宋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3.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手工业发展成就。

4.教师展示瓷器图片,让学生观赏。

探究三:商业和海外贸易
1.
图一图二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图一中说的纸币在当时叫什么?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它可能航行的范围。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2.结合课本,列举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成就。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