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

合集下载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范文-空谷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范文-空谷

三一文库()〔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范文:空谷〕201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范文:竭力跨越生命中的“空谷”一提到空谷,有的人想到的是令人手足无措的悬崖峭壁,有的人想到的是助人平安渡过的栈道桥梁。

亦如我们遇到困难,是先想到竭尽全力找到方法克服,还是望而却步?其实,我们早已在心中做出了那个正确选择。

“凡事在成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塞勒斯曾说过。

也许,在我们在通往梦想实现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的“空谷”,我们也常常会在山脚下徘徊、在山谷的另一侧踌躇亦或是害怕得发颤。

其实,我们不能被“空谷”的表象所吓倒。

冲着山谷喊一声,等到声音再传回我们的耳朵中时已被幻化成不同的声音,那个声音有时会很悦耳,有时可能会惊悚,但无论怎样,那都只是纸老虎而已。

如今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经历了由“首富”到“首负”又到“首富”的一系列跌宕起伏。

在面对生命中的“空谷”时,他也曾经彷徨过,但那只是短暂的悲观,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自信与诚信又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

我想褚时健老人家也应当是被逆境不断打磨过的人了。

在他生命中的“空谷”时段,他没有因之前的身陷囹圄而一蹶不振,而是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之后的生活——七十五岁种橙树,八十五岁收获果实。

品质优良的褚橙不仅让他再一次攀爬到事业的巅峰,也让他重拾企业家的声誉。

如果他当时没有想到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之后的生活,没有竭尽全力的想要渡过这个他人生中的“空谷”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生活的如此满足的褚时健,也不会有着驰名中外的褚橙了。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金熊影帝廖凡在他以前各个小角色的冰海中抱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信念向前游的时候,金灿灿的奖杯就正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他;留学教父俞敏洪在顶着语音障碍的压力仍在抱着一个“在痛苦的日子中尽力而为”的心态研究单词词根记忆法的时候,美好的未来也在向他挥舞着双手致意。

高考作文之201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之201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篇一:2014福建高考作文优秀例文】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优秀例文)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作文选为人生开辟栈道苏东坡在跌入人生低谷之际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语道出了他于荣辱升谪后的乐观与释然。

诚然,人生之路,风雨总是不期而至。

然而,当路已尽,桥已断,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在幽幽的万丈空谷间,我们应像东坡居士一样怀乐观之心开辟人生栈道,踏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征程。

从前姓越的江山,如今改姓为吴;从前金碧辉煌的宫殿,已充满了仇人的欢歌笑语;从前傲视天下的越王,如今已沦为卑贱的阶下囚!面对吴王施加非人的羞辱与折磨,他并没有绝望。

倘若他不去卧薪尝胆,用王的尊严去换取仇敌的松懈,日后江山如何收复,王当如何自居!他,勾践,于穷途末路之境开辟了一个君王逆转的必经栈道,从而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王的姿态!“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这是史铁生用灵魂在尘世间感悟出的人生的真谛。

多少年,他在轮椅上没日没夜地沉思,默想。

青年时,他也有过绝望,也曾不得控制地狂躁,甚至每次周围寂静无人时,他都会想到死。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萎靡堕落,幸而他想到了微笑,笑对苦难,用温暖的乐观之心去融化冰封的命运。

于是世间见证了他后来菩提一样灵质、隽永的思想。

正因史铁生用乐观释然开辟了人生栈道,他的灵魂才得以与尘世共语。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

”对于音乐奇才贝多芬,罗曼罗兰如是评价。

当他怀揣着一个对音乐无比虔诚的心痴迷于创作,耳聋的“酷刑”却已开始了对其的折磨,贝多芬的听觉日渐衰退。

可他从未放弃,“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他的人生处处为悬崖,步步为峭壁,但他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2014福建高考作文:空谷范文

2014福建高考作文:空谷范文

2014福建高考作文:空谷范文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空谷表演艺术家白淑贤在谈人生时曾讲到:“有人看到大峡谷就想到深渊,而我看到峡谷就想到架一座桥跨过去。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要读懂三个方面一个好的材料作文题,一则不会在材料中直接出现话题或论点,二则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则能考测出不同学生认知上的深浅!而今年福建的作文题目充分彰显了这三大优点!所以,就今年的作文材料看,一应懂得挖掘“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其抽象的象征义;二要懂得抓住并区分“悬崖峭壁”和“栈道桥梁”的不同特征;三要懂得“栈道、桥梁”对于“过空谷”的作用。

可见,学生既要懂得抓住内涵特征,还要运用对比的能力,更要进行前后联系。

这样要得出“遇到问题,与其放大其困难,不如想办法或找办法来解决好”之类的中心论点并非难事!但是,根据我的初步估计,有些思维较浮浅的同学,只能打打擦边球。

有的泛泛地写“乐观”与“悲观”、“积极”与“消极”,甚至会写诸如“不同人遇到同一事情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他们可能就忽略了“要过空山绝谷”离不开“栈道桥梁”……所以如加强对材料象征义的思考,并就对比与前后联系等能力的训练,我想彷如“空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便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了!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

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他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标准的圆形: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带有多棱角的圆形: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

②题目自拟。

③立意自定。

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空谷析

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空谷析

立 意
• 先抓住“空谷”这个词的象征―――空谷” 本义指空旷幽深的山谷,可联想为人生路 上的必须面对的问题、事物或环境等。
立意参考
• 思路一: 悬崖就是困难、问题,“栈道桥梁”理解 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同样面对某种 处境,有的人只想到了困难,只停留于发 现问题的阶段;而有的人则能够分析问题 并思考解决问题之道。由此立意肯定后者, 呼吁青少年不应只满足于做一个会抱怨的 人,社会更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经世致 用之才。
• 专家:若要拓展文章广度,可以抛开人生 低谷、事业低谷等角度,挖掘得深一些, 比如文化传承的困境、民族生存的困境, 以及遇到这些困境要如何克服等角度。
• 专家:今年作文题的指向比较明确,题目 分成两种观点,引导考生不能只想一个方 面,因此不易离题,很适合写议论文。写 议论文首先要说服自己。纵观整个题目, 哪些字眼引发我们思考,引发思考的问题 到底来源于哪里,进而提炼出问题,这个 问题能帮助考生立论。提出问题后,要给 自己一个答案,并建立假想敌,想想别人 会如何反驳你的答案,通过别人的反驳来 完善自己的论点。这个不断反问,不断回 答,逐层深入的过程,就是议论文的论证 过程。

立意参考
• 思路五:不把对“悬崖”的“栈道桥梁”理解对 立起来,强调分工合作。 • 空谷四周,险峰林立。选择哪座悬崖翻越空谷也 需要仔细斟酌。面对困难和问题,一个团队里, 有的人专注于选择或制定目标,有的人则专注于 规划实现目标办法和路径。以阿里巴巴的创业历 程为例,不熟悉技术的马云经常只管提出某个商 业目标,具体的编程、操作和营销则由其他人负 责,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成功。
• 大学老师:戴冠青说,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依 然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通过有关“空谷”的话题, 考察考生的开放性思维和把握问题的能力,更是 考察考生的生活态度和生命追求。可以说,这是 一个不容易离题但又能够检验考生的认知能力和 思维深发自己的人生把握和生 命追求,表达积极进取精神,就能写出比较有思 想、有深度的文章。

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解读

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解读

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解读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科已经结束,大家最关心的作文题也随之曝光。

由于没有第一手资料,只能从网上得到相关信息,以下是新浪网发布的福建省高考作文题:2014年高考[微博]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文字肯定与作文原题有所出入,但意思上应该没问题。

要求中的一点较意外,是话题作文吗?我觉得不大可能,但我承认,“空谷”真是一个好话题。

“空谷”作为一种存在,有许多的内容可供解读,但在语境中,它被两类人的看法限制了。

(当然,这也是材料作文的应有之意)事实上,在语境中,“空谷”直接被虚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悬崖”和“桥梁栈道”,这使试题有严重的斧凿之迹。

显然,在特定文段中,“悬崖”代表着困难、阻碍,“桥梁栈道”则代表着解决困难、跨越阻碍的方法,从而也可以表示为困境产生的美丽,“有人想到”则表现了人的认识、观念、心态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立意的重点应该在“积极心态”、“困境与机遇”、“战胜困难”等方面。

作为高考作文,应该说,今年的福建省语文高考作文难度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考生应该可以写得比较淡定,容易出佳作,但从大范围看,区分度可能会受影响。

2014福建卷答案

2014福建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6分)(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摇(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二)文言文阅读(15 分)2.(3分)A 3.(3分)D 4.(3分)A5.(6分)(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6分)(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5分)B D8.(5分)(1)(第一问)吕布(第二问)【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贾宝玉(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6分)(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意思对即可。

)(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0.(3分)A11.(3分)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

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

(意思对即可。

)12.(3分)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_______ 。

(荀子《劝学》)(2) 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 ___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试题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试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注意“鹃”“彰”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而”“尔”等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2014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必备资料)

2014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必备资料)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â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ãn)别(biã)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ï)面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2014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精析版2

2014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精析版2

2014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精析版2高考语文2014-06-20 201428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

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2014周年。

”2014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

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

“如此寂静。

”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

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

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

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

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

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

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

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

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4 福建卷作文)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4 福建卷作文)

《阅卷档案》(高考作文)第三章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2014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盼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一、命题传承福建卷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选材料分别是《格林童话》偶然诞生的过程、袁隆平的感悟、冯骥才的一段话、顾城的《忧天》、空谷是悬崖还是桥粱。

除2010年材料“《格林童话》的诞生”字数相对多一些,有255字,近四年的材料都在100字以内,简洁且富有意蕴,文体上都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五年来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思维延展的空间。

2014年的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秉承近年来的思路,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挺供多维的思考空间,给出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注重思辨性,既考查考生的生活态度与生命追求,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二、试题特点1.限制较少,角度多向。

对命题者而言,所绐材料往往预设了价值判断,主题导向明确,导致学生常常“被立意”,但今年福建卷作文材料中虽然出现了“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三个对象,但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对它们做出情感或价值的限定,综合整则材料也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多元发散。

2.审题不难。

出彩不易。

考生可选的角度较多,“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是一组相对立的意象,其比喻意的指向性较明确,所以要切人“悲观与乐观”的主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考生不会离题,但也容易出现大众思路,所以不容易出彩。

只有脱离大众思路,另辟蹊径提炼出独特的观点,才能做到思想深刻,而这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个考验。

3.超越诗性,注重思辨。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提供了一组明显对立的观点,由一组相对立的意象“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生发出人生的“悲观与乐观”、“希望与绝望”、“消极与积极”、“理性与浪漫”、“危机与宁静”等矛盾面,考生可以选择矛盾的一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择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立意,显然后者更能显示议论文的思辨性.是较高明的做法。

高考语文真题福建卷2014年_真题无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福建卷2014年_真题无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福建卷)2014年(总分168, 做题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SSS_TEXT_QUSTI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 。

(荀子《劝学》)SSS_TEXT_QUSTI2.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SSS_TEXT_QUSTI3.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SSS_TEXT_QUSTI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SSS_TEXT_QUSTI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

(李商隐《锦瑟》)SSS_TEXT_QUSTI6.斜阳草树,__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_______ 。

(荀子《劝学》)(2) 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 ___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试题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试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注意“鹃”“彰”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而”“尔”等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
佚名
【期刊名称】《作文通讯:初中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提到空谷。

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
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总页数】2页(P73-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高考作文二元逻辑思维能力考查的
类型及审题策略——以2014年重庆卷、江苏卷、四川卷、安徽卷高考作文题为
例3.高考作文凭什么70分?——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评析4.2006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评析5.2014年全国高考福建卷理科第21题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来源:泉州晚报·新悦读(2014-6-9第12版)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70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众说空谷谁见幽兰——高考作文大家写如果让你来写今年的高考作文(福建卷),你会怎样写呢?本报副刊在上周五发出高考作文同题写的征稿启事后,这两天收到很多来稿,在此衷心感谢读者的热心参与!本版今日选登部分稿件以供品阅,请您读读看,大家都在谈“空谷”,谁的文笔才有真正的“幽兰”香……成于乐观败于悲观□魏凡同是空谷,悲观者只想到了悬崖峭壁,乐观者却想到了栈道桥梁。

同样半杯水,悲观者只看到空着的一半,乐观者却看到有水的一半。

乐观和悲观,虽只差一字,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雕琢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世界在悲观者眼中是一片灰暗,在乐观者眼中却是五彩缤纷。

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

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眼界,心态的改变带来的或许是更美好的明天。

人生本就是充满了一切幸与不幸,何不放弃杞人忧天,带着乐观的心享受多彩的人生。

乐观在困境中找到了希望,悲观却把希望错认为绝望。

没有希望何来成功?悲观或是乐观不只是个人的态度,更是一个人带有的能量。

乐观的人传播正能量,悲观的人传播负能量。

在这个极度渴求正能量的时代,乐观精神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缓解因为生活的重担带来心灵上的疲惫,扫除因为繁重工作带来的消极情绪,解放因为遇见种种不快带来的灰暗心情。

乐观的人在一个团队、一个群体中就像散发光和热的小太阳,扫去大家心中的阴霾、不忿;悲观的人却在用自己消极的情绪‚感染‛着众人,传播负能量。

若说成功,那么乐观必是前提条件之一。

乐观和悲观不同,它带来了强大的行动力、生产力。

有这样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梦见墙上长白菜以为预示着考试不利的考生,却因旁人一句‚高中‛决定继续赶考,最终中举。

乐观往往不只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更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东西。

相反悲观却是让我们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无法前进的原因。

悲观让黄油罐里的青蛙放弃行动,最终溺死;乐观却能让青蛙不断跳动,逃出生天。

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让我们的行动力更加强大。

当悲观让一个人蹉跎岁月终落得碌碌无为的下场时,却是乐观让人愈挫愈勇,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远。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个人而异。

‛悲观的人伤春悲秋,悲天悯人,却难放手一搏;乐观的人却带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向上攀登。

谁成谁败已是一目了然。

常言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却说:何以成功?唯有乐观!(作者系2013年泉州高考文科状元毕业于泉州五中)跨越空谷,做一个英雄□柯达圻萨特曾说:‚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我们的想法往往反映出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态度又往往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一念之差,或许决定了一个人会成为懦夫还是英雄。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悬崖峭壁,有人却想到栈道桥梁。

前者在潜意识中已经把空谷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难免带些消极的色彩。

而后者看到了跨越空谷的可能性,展现出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众所周知,没有谁能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我们难免会遇上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消极者出于对悬崖峭壁的恐惧,常常畏葸不前,放弃对出路的寻找和思考,甚至因此忽略了栈道桥梁的存在。

他们渴望逃避之后就能够一劳永逸,却忘记了,如若停滞不前,那么他们将永远无法到达另一座山峰。

相反,面对空谷能够想到栈道桥梁的人,往往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哪怕身陷囹圄也能够勇往直前,去寻找最好的出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空谷都有栈道桥梁。

这时候,进取者们就会在空谷中建造新的桥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后来的勇者。

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用画笔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女英雄、女殉道者,在当时仍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轰动一时。

许多同卡罗一样的女权主义者,用自己的努力建造起男女平等的桥梁,跨过世俗偏见的空谷,让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利。

个体的困境,有时亦是社会的微观映射。

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常常也存在着空谷。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我们倡导的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然而总有一些人,只看到了悬崖峭壁,不仅将自己牢牢钉在原地,还试图将那些想通过栈道桥梁到达另一座山峰的人囚禁。

没有勇气跨越障碍,却想要束缚他人的自由,这样的人我们恐怕只能感叹他的极度虔诚。

当然,积极进取并不意味着盲目乐观。

栈道桥梁固然可以帮助我们跨越空谷,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遇到危险。

切〃格瓦拉曾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如若过于沉醉于自己的理想而放松了警惕,忘记了专注,那么我们很可能会一脚踏空。

因为麻痹大意而前功尽弃,这不能不让人嗟叹。

不过,虽然他们跌倒了,但是相较于逃避退缩者,他们至少还拥有跨越障碍的勇气。

米兰〃昆德拉有言:‚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我们不能因为悬崖峭壁而选择逃避,我们不能让消极的想法束缚渴望翱翔的双翼,我们不能允许自己走向怯懦的终点。

我们应站在积极的角度看待障碍,用坚定的脚步粉碎一切的质疑与嘲笑,走过栈道桥梁,奔向希冀的终点。

让我们跨越空谷,做一个英雄。

(作者系泉州五中高二年学生)事无两样人心别□李丹崖这是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每次想起来,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年幼时,因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离家出走,为了治好病重的父亲,年仅9岁的她,辍学在家,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好在自己喜欢唱歌,她用从亲戚那里借来的钱买来了简易的音响,以街头卖唱为生计,把从‚嗓子眼‛里掏出来的钱用来给父亲治病。

闲暇时,她学会了吉他。

在街头,她边弹边唱,每次都唱到很晚,一是为了多挣钱,二是为了躲避房东追债。

两年后,父亲被查出患病,家庭的重担再次加剧,她只得搀扶着爸爸,辗转到兴安、桂林、杭州、台州、南京和马鞍山等地,在公园和广场里,她笑着歌唱,把用歌声换来的钱攒下来给父亲治病。

后来,父亲在南京被查出尿毒症,为了治病,她和父亲不得不住最廉价的出租屋,因看病而花光了所有钱的时候,他们连房租也交不上,有几次,自己的东西全部被房东扔出来,他们也被赶走。

即便如此,她没有哭,唯恐父亲看到自己的脆弱。

她依然花了更多的时间,背着六七十斤重的音响去卖唱,用卖唱得来的钱给父亲做透析。

因为家境的不堪,她比同龄人成熟和懂事得多。

每天早早起来,给父亲做或买来他最爱吃的饭菜。

生活很苦,她通过歌唱的方式扼住命运的喉咙,把生活的坚强筹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她是安徽省蒙城立仓镇黄龙村的一个羸弱女孩,她的名字叫‚茆华瑞‛。

茆华瑞卖唱救父的坚强事迹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她被中央文明办选入‚中国好人榜‛。

厄运给茆华瑞的家庭当头一棒,然后,又是一顿惨痛的打击。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在别人看来,如陷深渊、如临空谷,而茆华瑞却在逆境的空谷上,用自己的阳光与乐观为锁链,架起了一座桥梁。

用稚嫩的肩头为整个家撑起一片天,当许多同龄人以痛哭的方式来对待所遭遇的不公的时候,茆华瑞选择用自己坚强的信念逆袭自己的人生,她从不觉得生活的苦,她说唱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她用快乐的方式来消解生活的疾苦,她歌唱生活,甚至歌唱厄运,她坚信,一切都会过去。

在空谷里享受人间烟火气□林炳根话说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看到乡村一片繁忙而又和谐的景象,他不甘人后,种豆南山下,养起了鸡鸭,莳花植草,以菊花为最爱,闲时喝着菊花酒,说着桑麻收成的事,日子过得清闲而滋润。

从此,他不再想烦心事,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时不时小酒一杯,怡然自得,他庆幸复得返自然。

自渊明开始,后来者有样学样,喜欢田园般的生活,在空谷幽兰里陶醉,过得极端平静,极端安闲,享受着人间烟火气。

孟浩然这位老兄在《过故人庄》里深情地回忆起他的老朋友热情的招待,且看他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日子别提多惬意了。

李白沉浮一段日子后,似乎也明白,空谷的好,还是敬亭山可爱,他吟出了这样的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外面多么热闹,多么喧腾,只有安静的敬亭山,兀坐在山谷中,不言不语,青山苍翠,丘山万壑,重重叠叠,时光忽明忽灭,世间有什么事,只有心中澄明。

南宋诗人范成大,这位清癯老者在《四时田园杂兴》里又为我们描绘一幅可爱的乡村图。

劳作虽然辛苦,但其乐融融,没人闲着,童孙老叟各有事做,何乐不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我们真的愿意活在那个时代里,活在乡村中,到处炊烟四起,泉水淙淙,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范成大打心眼从心底认可这样的生活,夫复何求。

我们这些可爱的诗人,难道真的喜欢田园生活?或许出于无奈,或者由于官场失意,抑郁不得志而为之?但不管如何,他们终于明白,这种的生活好,因为不管是归隐田园,还是复归空空山谷,这种日子才最近地气,才是寻常儿女,百姓一家。

而他们在劳作中,在一线生活体验中,终悟得了人与自然天地的完美融合,也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打开了心门,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田园生活中,在悠然空谷中,在肢体劳累之后,他们静下心来,潜心创作,打开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空谷前面自然是栈道桥梁。

美景未必在远方□薄鲁晖很明显,今年的题目把空谷隐喻成困难、挑战、磨难,面对这些,有人想到悬崖,自然就是恐惧、逃避、甚至一蹶不振,而有人想到栈道桥梁,便应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前者的逻辑是‚掉下去怎么办‛?后者的思维是‚怎么办能过去‛?虽说这样的命题是有些许哲理,但细细想来,也未免太过绝对——面对空谷,难道就只有‚跨过去‛和‚掉下去‛两个结果吗?就拿咱眼前的高考来说,算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甚至是一大磨难了吧(‚学渣们‛称其为‚灾难‛)?十年铸剑,在此一役,考过了、考上了自然算是‚跨过空谷‛,以后可以冲着远方的美景奔去啦!那若是考不上呢?难道就是从悬崖上倒头栽下去了不成?难道所谓的美景只存在于空谷对面的远方?谁知道悬崖之下、空谷之中,不会另有一片幽兰芬芳之地呢?美景未必在远方,或许就在脚下!老子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任何成败祸福都是在相对运动转化的过程中,而不是绝对的‚跨过去‛和‚掉下去‛,如果在‚空谷悬崖边‛过分纠结,想必多半会也能过去,只不过是‚愁死、烦死、晕死过去‛而已。

写到这,按高考作文的套路,应该引经据典、举例说明了吧。

那咱就再次请出在励志圈里出场率颇高的‚太史公‛司马迁,来现身说法。

对司马先生来说,遭遇宫刑(就是被阉割了)恐怕是人生中最大的‚空谷悬崖‛了,如果他老人家纠结于‚怎样跨过这道空谷‛,那过程大抵是这样的——‚皇帝要阉了我,咋办?跑吗?跑了被抓回来,怕是被割掉的就不是那点玩样,而是脑袋了!被阉了之后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补救吗?把‘零件’捡起来,去找华佗给我缝上?慢着,华佗那哥们300多年后才出生啊!‛显然,这道悬崖对司马迁来说是‚无解的绝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