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3、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5、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6、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贴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7、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工资水平 = 劳动者工资总额 / 劳动者平均人数。

工资水平有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两种表现形式。

8、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它是一种制度化手段。

9、最低社会保障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

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11、隐性失业: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失业但未被记录在官方失业统计数据内的情况,诸如那些那些放弃寻找工作的个人,或是提早退休,以及从事季节性或者兼职工作的人都算为隐性失业。

12、效率工资: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1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二)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三)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
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3、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三、论述题
1.效率工资理论的内容(结合高薪养廉)
(1)一个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因为人力资本所导致的能力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率。组织对员工的激励影响生产率的浮动。报酬制度的设计的焦点是员工激励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研究。
(2)一个员工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生产率是可变的,这取决于对其的激励机制。对人的管理其要点在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取决于管理的技巧和行之有效的报酬激励制度。
自由市场模式:政府培训项目涉及人数极少,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最困难的劳动力就业。其他项目都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
9、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产生原因: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 人口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劳动力市场的特点(3个):1.劳动力服务只能租用,劳动者本身不能买卖;具有非货币因素,且显得更加重要;2.在其他市场没有的对雇佣关系产生影响的机构和立法。

3.劳动力市场客观环境(基本特征)(3个):买卖方联系;信息交换;合同执行。

2.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设:a资源稀缺性: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没有充分的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用来满足某一组需要的资源,本来可以用于满足另外一组资源。

任何一项决策或者行动都是有成本的。

b理性:个体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

行为主体对于一般经济刺激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一致性,刺激发生变化后,行为主体的行为又具有适应性。

3.帕累托有效的定义:如果一种可行的配置,不可能在不严格损害某些人利益的前下,使另一些人严格获益,则该配置便是一种帕累托有效的配置。

(书上定义):如果市场成功促成了所有可能互惠交易的达成,那么,他们就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效率和有效在英文原版是同一个)4.交易市场有效性的判定原则(3个):a.交易所涉及到的所有各方均从中受益。

b.交易所涉及到的某些人受益,但是没有人亏损。

c.交易所涉及到的某些人受益,另外一些人受损,但是受益者能够充分补偿受损者的损失。

第二章5.劳动力的定义:指处于就业状态,或者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被临时解雇但是等待被召回的所有16(美国)周岁以上的人口。

(中国18)6.劳动力参与率的定义和计算、影响因素:a.定义:在既定的人口当中,有工作的人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

b.计算:(就业人口+失业人口)/成年人口c.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因素;教育发展的因素;收入增长的因素;产业结构因素。

7.失业率的定义和计算:a定义: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之比。

b.计算: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8.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定义,实际工资的计算:a:名义工资定义:劳动者根据当前货币价值所得到的小时工资,可作为用于对比各类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的工资收入的指标。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效率工资2.劳动力供给弹性3.潜在的劳动力资源4.纯替代效应5.最低工资标准6.结构性失业7.人力资本8.劳动力资源9.失业均衡悖论10.垄断性工资差别11.特殊培训12.劳动力需求弹性13.家庭生产函数14.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15.内部劳动力市场16.竞争性工资差别17.人力资本18.雇用歧视19.劳动力20.自愿失业二、简答题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特点的比较。

2.流动距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3.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4.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5.失业率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6.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7.培训的成本表与收益。

8.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9.摩擦性失业的成因。

10.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少于四个)。

11.古典经济学关于工资的基本观点。

12.简要说明解决道德风险,增加有效劳动供给量的措施。

13.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

14.如何治理结构性失业。

15.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16.简要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关系。

18.简要说明影响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因素(不少于四个)。

19.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20.简要说明工资的构成。

三、论述题1.假设政府需要一些工人来修建水库,试分析以下两种做法的区别:一.强制征招民工(支付工资);二.通过正常的招聘程序来招聘。

2.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净现值模型。

3.试用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对高等教育进行补贴的利弊。

4.假定高中男老师的工资水平要高于高中女老师。

在判断这是否存在工资歧视之前,你还需要得到哪些信息?5.试述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

6.试述单个劳动者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7.就业与就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8.试用劳动力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9.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主要有哪些表现,成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0.某些特定的职业,比如采煤工作,本身就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最恰当的政府政策无疑就是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安全和卫生标准。

0332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0332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2、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3、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4、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5、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6、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

7、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

P1438、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9、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年龄,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10、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11、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演变规律。

1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13、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14、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15、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16、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P2劳动力是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美国16岁,日本、英国15岁,菲律宾10岁,我国是16岁,上限男性是60岁、女性是55岁.。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潜在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现实的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可以动用的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尚未成为劳动力(主要指未达到劳动年龄的未成年人),但未来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口。

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P3三个与劳动力需求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P6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P27因工资上升而产生的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P33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又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P36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上升。

P36区分长、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第二章P57影响劳动管理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P79据图分析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即工资率为w1-w2时,有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不断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即高于w2后,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

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公式:MPL·P=W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

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劳动经济学复习

劳动经济学复习

劳动经济学:1、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

2、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3、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①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②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4、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②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结构的变化。

5、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其计算公式为: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时间。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报酬的工资支付方式其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6、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7、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他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8、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具、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转移支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9、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0.2~0.4之间,通常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大于0.4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10、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18.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9.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3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3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38.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3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C.劳动力不能储存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等于零B.为正值C.为负值D.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7.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存货调整B.商品数量调整C.商品价格调整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劳动投入量调整11.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13.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16.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18.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19.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的经济学。

2.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理论;均衡工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劳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中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问题,如贫困、失业、政府管制政策等。

第一章1.劳动力: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和劳动力是不同的概念:劳动力可能是一种潜在能力;劳动是人们有目的的运用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过程。

3.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的含义: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4.劳动力资源:指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有质量和数量的规定性。

5.劳动力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们)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欲望+钞票)6.劳动力需求的的特性:派生需求(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当雇主有利润时才会产生(雇主追求);与劳动力价格成反向关系。

7.劳动力需求分类:长期(都可变);短期(技术、资本投入不变);企业、行业、市场。

8.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基本假设: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变;组织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力同质化;市场分为三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一般假设为完全竞争。

第二章1.定义: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社会劳动时间。

2.分析对象:a)个人劳动力供给:一个人一生提供的社会劳动时间总和。

决策方式:劳动的收益和成本b)家庭劳动力供给:家庭成员向社会提供的社会劳动总量。

影响因素:养育子女c)社会劳动力供给:全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分析方式:所有个人和家庭劳动供给量的总和。

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R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总数、人口结构R的影响因素:教育制度、工资政策、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家庭生产率、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二、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吗?→有价格→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偿使用→偶尔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注意:若一种资源的价格不能有效降低,则对其使用量很难扩大,这种资源价格不能有效降低的现象就是价格刚性或价格粘性,比如,工资的粘性远远强于其他资源。

2、劳动力资源配置→假定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对理性的阐述:劳动者总是通过劳动收入和闲暇的组合来最大化其效用。

注意: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行为人的理性使得劳动力市场上有着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和劳动力供给(卖)——的关系。

3、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的特殊性——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卖)的特殊性——a、ba、人们“出租”给雇主的劳动显然不能与劳动者相互分离,即:使用价值(劳动)与价值(工资)不分离。

b、由于劳动者以某种工作形式在一周之内提供大约40小时的劳务,因此工作的非货币因素显然非常的重要,例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社会地位等等。

一、研究方法最大化分析均衡分析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研究现象自身运动的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析相关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按题型)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按题型)

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1.劳动力:(三种解释)第一种: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

第二种: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第三种: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2.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3.互惠原则: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各方都受益;或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

妨碍互惠活动的因素:“不知情”、“交易障碍”、“价格扭曲”、“市场缺位”4.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劳动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需求。

5.固定技术系数: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6.可变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7.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8.交叉替代弹性: 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9.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0.广义工资: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

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等。

11.狭义工资:指员工因从事雇佣劳动而获得的仅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

即不包括奖金、津贴以及其它福利性收入。

12.雇主歧视: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意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劳动:就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服务,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经济学:是系统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存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3.实证研究方法:是解决“是什么”的方法。

即科学的描述事务本来的面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4.规范研究方法:是解决“应该是什么”的方法。

即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判社会经济现象和人们行为的对错,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5.横向比较法:是从空间的角度,对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6.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总和。

7.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的人口中的比率。

8.收入效应:指收入增加后,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增加休息,减少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9.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后,劳动者感到闲暇消费更加昂贵,增加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10.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1.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2.等产量线:是指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点连线。

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某一产量水平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

13.等成本线:是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1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对于同类劳动来说,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5.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另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6.劳动力:也称劳动能力,是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竞争性工资差别:劳动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者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2.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3.洛伦兹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4.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5.准固定成本:延长劳动力时间、增加劳动者人数,即使总劳动时间相等,所需要的成本也不同。

为增加劳动者,就要支付面试等工作所需的招聘成本;为了培养胜任工作的人才,也需要教育培训费;相反,为削减人员,必须制服很多退职金。

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

6.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7.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8.劳动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总人口X 100%9.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10.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11.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12.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P10➢总量稀缺质量稀缺人力资源稀缺有多种形式➢结构性稀缺显性稀缺与隐性稀缺➢静态稀缺与动态稀缺2.规范分析 P32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法。

规范分析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与否,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它所研究的内容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伦理道德标准等因素影响较大。

➢ 2.特点:➢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结论无法通过事实检验。

规范分析法对一个问题所引起的争议很大,不过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互惠原则,有三种理解: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

➢ 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更多情况下,有受益者,有受损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受损的程度或数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互惠行为会自动产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四种障碍:➢ 1.不知情 2.交易障碍 3.价格扭曲 4.市场缺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劳动力供给有三种类型:个人劳动力供给微观家庭劳动力供给中观社会劳动力供给宏观⒉无差异曲线P49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推论•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用不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反之效用越低•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见下图)⒊边际替代率(MRS) P50它是每增加一单位(小时)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数量,它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H/△W>0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w+K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 与MP 的交点是AP 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 增加,价格P 不变(完全竞争),SD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2.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3.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 B )。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
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在远古时期,在(A)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5.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A)。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6.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C)。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7.(A)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8.“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化理论。

9.除了(B)是相对过剩的之外,我国的经济资源基本上都是稀缺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10.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11.如果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且要素A是其唯一的可变要素,则该厂商对要素A的需求曲线由以下何者给出?(A)
A.VMPa曲线;
B.MPPa曲线;
C.MFCa曲线;
D.以上都不是。

12.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C)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

13.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
A.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
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D.以上均非。

14.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5.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6.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7.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 A )关系。

A.此消彼长;
B.同消同长;
C.正相关。

18.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系指(B)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
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
D.以上均对。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C )。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