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经典例题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和经典题型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经典题型题型1:三角函数的图象例1.(2000全国,5)函数y =-xc os x 的部分图象是( )解析:因为函数y =-xc os x 是奇函数,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排除A 、C ,当x ∈(0,2π)时,y =-xc os x <0。
题型2: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例2.试述如何由y =31sin (2x +3π)的图象得到y =sin x 的图象。
解析:y =31sin (2x +3π))(纵坐标不变倍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3πsin 312+=−−−−−−−−−→−x y x y sin 313π=−−−−−−−−→−纵坐标不变个单位图象向右平移 x y sin 3=−−−−−−−−−→−横坐标不变倍纵坐标扩大到原来的例3.(2003上海春,15)把曲线yc os x +2y -1=0先沿x 轴向右平移2π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曲线方程是( )A .(1-y )sin x +2y -3=0B .(y -1)sin x +2y -3=0C .(y +1)sin x +2y +1=0D .-(y +1)sin x +2y +1=0解析:将原方程整理为:y =x cos 21+,因为要将原曲线向右、向下分别移动2π个单位和1个单位,因此可得y =)2cos(21π-+x -1为所求方程.整理得(y +1)sin x +2y +1=0.题型3:三角函数图象的应用例4.(2003上海春,18)已知函数f (x )=A sin (ωx +ϕ)(A >0,ω>0,x ∈R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求直线y =3与函数f (x )图象的所有交点的坐标。
解析:根据图象得A =2,T =27π-(-2π)=4π,∴ω=21,∴y =2sin (2x +ϕ),又由图象可得相位移为-2π,∴-21ϕ=-2π,∴ϕ=4π.即y =2sin (21x +4π)。
三角函数练习题目初三

三角函数练习题目初三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3cm,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4cm。
求其两条直角边上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解析:已知直角边 a = 3cm、直角边 b = 4cm。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正弦(sin) = 直角边a / 斜边c余弦(cos) = 直角边b / 斜边c正切(tan) = 直角边a / 直角边b其中,斜边c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得:斜边c = √(a² + b²) = √(3² + 4²) = √(9 + 16) = √25 = 5代入计算得:正弦(sin) = 3 / 5 = 0.6余弦(cos) = 4 / 5 = 0.8正切(tan) = 3 / 4 = 0.75所以,该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值为0.6,余弦值为0.8,正切值为0.75。
2.已知角度θ的正弦值为0.5,求角度θ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解析:已知正弦(sin) = 0.5,要求余弦(cos)和正切(tan)。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可得:正弦(sin) = 直角边a / 斜边c已知正弦(sin) = 0.5,令直角边a = 0.5,斜边c = 1。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直角边b = √(c² - a²) = √(1² - 0.5²) = √(1 - 0.25) = √0.75 ≈ 0.866所以,余弦(cos) = 直角边b / 斜边c = 0.866 / 1 = 0.866正切(tan) = 直角边a / 直角边b = 0.5 / 0.866 ≈ 0.577所以,角度θ的余弦值为0.866,正切值为0.577。
3.已知角度α的正切值为2,求角度α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解析:已知正切(tan) = 2,要求正弦(sin)和余弦(cos)。
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正切(tan) = 直角边a / 直角边b已知正切(tan) = 2,令直角边a = 2,直角边b = 1。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三角函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1.1、任意角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360,S k k Z ββα==+?∈.§1.1.2、弧度制1、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 rl =α.3、弧长公式: R4、扇形面积公式: S=21 lr=21αr 2.§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xyx y ===αααtan ,cos ,sin . 2、设点()00,y x A 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2020y x r +=)_______sin r y =α,________cos rx=α,_____tan x y =α.3、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一正二正弦三切四余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 4、诱导公式一:()()()_tan _2tan _cos _2cos _sin _2sin απααπααπα=+=+=+kk k (Z k ∈)5、特殊角0°,30°,45°,60°,90°,180°,270°的三角函数值.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αα=.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诱导公式二:()()()._tan _tan _,cos _cos _,sin _sin ααπααπααπ=+-=+-=+2、诱导公式三:()()()._tan _tan _____,cos _cos _,sin _sin αααααα-=-=--=-3、诱导公式四:()()()._tan _tan _,cos _cos _,sin _sin ααπααπααπ-=--=-=-4、诱导公式五:._sin _2cos _,cos _2sin ααπααπ=??-=-5、诱导公式六:._sin _2cos _,cos _2sin ααπααπ-=??+=+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f T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1.5、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1、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和函数()b x A y ++=?ωsin 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2、对于函数:()()0,0sin >>++=ω?ωA b x A y 有:振幅A ,周期ωπ2=T ,初相?,相位?ω+x ,频率πω21==f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sin()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tan()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 tan()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_cos sin 2_2sin ααα=,变形:cos α=ααsin 22sin .2、22cos2cossin ααα=-22cos 1α=-212sin α=-变形1:21cos 2cos 2αα+=,变形2:21cos 2sin 2αα-=. 3、22tan tan 21tan ααα=- 1、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2、余弦定理a A bc c b cos 222-+=变形 cosA=bca cb 2222-+b B ac c a cos 2222-+=变形 cosB=acb c a 2222-+c C ab b a cos 2222-+=变形cosC=abc b a 2222-+3、三角形面积公式: S =21absinC=21bcsinA=21acsinB 课本题(必修4)1.(P 11 习题13)若扇形的周长为定值l ,则该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大时,扇形的面积最大?22.(P 23 练习4)已知sin (4π-x )=-51,且0<x<="">623.( P 24 习题9(2))设tan α=-21,计算αααα22cos 2cos sin sin 1--。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题型归纳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归纳一下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1、角的概念角可以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
按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形成的角为正角,顺时针旋转形成的角为负角,没有旋转的角为零角。
2、弧度制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角。
用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公式为:180°=π 弧度。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为(x, 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r =√(x²+ y²) > 0),则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为:sinα = y/r,cosα = x/r,tanα = y/x(x ≠ 0)。
4、三角函数线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它们分别是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纵坐标、横坐标、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²α +cos²α = 12、商数关系:tanα =sinα/cosα三、诱导公式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例如: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 等。
四、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正弦函数 y = sin x图象:是一条波浪形曲线,周期为2π,对称轴为 x =kπ +π/2(k∈Z),对称中心为(kπ, 0)(k∈Z)。
性质:在π/2 +2kπ, π/2 +2kπ(k∈Z)上单调递增,在π/2 +2kπ, 3π/2 +2kπ(k∈Z)上单调递减。
2、余弦函数 y = cos x图象:也是一条波浪形曲线,周期为2π,对称轴为 x =kπ(k∈Z),对称中心为(π/2 +kπ, 0)(k∈Z)。
性质:在π +2kπ, 2kπ(k∈Z)上单调递增,在2kπ, π +2kπ(k∈Z)上单调递减。
初三《三角函数》经典习题汇编(易错题、难题)

初三《三角函数》经典习题汇编(易错题、
难题)
初三《三角函数》经典题汇编(易错题、难题)
概述
本文档以初三数学学科的《三角函数》为主题,整理了一些经
典的题,主要包括易错题和难题。
这些题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
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题目列表
1.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5,斜边为13,求另
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难度:易错题
答案:12
2. 题目:已知角A的正弦值为1/2,求角A的度数。
难度:易错题
答案:30°
3. 题目:已知角B的余弦值为3/5,求角B的度数。
难度:易错题
答案:53.13°
4. 题目:已知角C的正切值为2,求角C的度数。
难度:难题
答案:63.43°
5.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8,角A的正弦值为3/4,求斜边的长度。
难度:难题
答案:10
6. 题目:已知角A的弧度为π/6,求角A的正弦值。
难度:难题
答案:1/2
7. 题目:已知角B的弧度为5π/6,求角B的正切值。
难度:难题
答案:√3
结论
通过解答这些经典习题,学生可以巩固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
这些题目既包括易错题,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记忆,又包括难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建议学生针对这些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角函数知识点梳理

三角函数知识点梳理关键信息项:1、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2、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数关系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诱导公式余弦诱导公式4、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余弦函数图像和性质正切函数图像和性质5、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周期的定义常见三角函数的周期6、三角函数的最值和值域正弦函数的最值和值域余弦函数的最值和值域正切函数的最值和值域7、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正弦和差公式余弦和差公式正切和差公式8、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余弦倍角公式正切倍角公式9、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正弦半角公式余弦半角公式正切半角公式11 三角函数的定义11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等于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 sinA = a/c,其中 A 为锐角,a 为 A 的对边,c 为斜边。
112 余弦函数:锐角的余弦等于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即 cosA =b/c,其中 b 为 A 的邻边。
113 正切函数:锐角的正切等于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即 tanA =a/b。
114 余切函数:锐角的余切等于其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即 cotA =b/a。
115 正割函数:斜边与邻边的比值。
即 secA = c/b。
116 余割函数:斜边与对边的比值。
即 cscA = c/a。
1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1 平方关系:sin²A + cos²A = 1,1 + tan²A = sec²A,1 + cot²A = csc²A。
122 商数关系:tanA = sinA / cosA,cotA = cosA / sinA。
123 倒数关系:sinA × cscA = 1,cosA × secA = 1,tanA × cotA =1。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1 正弦诱导公式:sin(2kπ + A) = sinA,sin(π + A) = sinA,sin(A) = sinA 等。
(完整版)初三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与典型例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t△ABC 中,∠C=900, ∠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 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 的余弦可表示为cosA=∠A 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 的锐角三角函数【特别提醒:1、sinA、∠cosA、tanA 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2、取值范围<sinA< cosA< tanA> 】例1.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①sin A =(②cos A =()=,对对)=,对对第 1 题图sin B =(cos B =()=;对对)=;对对③tan A =( )=,∠A对对对例2. 锐角三角函数求值:tan B =∠B对对对=.( )在Rt△ABC 中,∠C=90°,若a=9,b=12,则c=,sin A=,cos A=,tan A=,sin B=,cos B=,tan B=.例3.已知:如图,Rt△TNM 中,∠TMN=90°,MR⊥TN 于R 点,TN=4,MN=3.求:sin∠TMR、cos∠TMR、tan∠TMR.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求值5 1. 已知 Rt △ABC 中, ∠C = 90︒, tan A = 3, BC = 12, 4求AC 、AB 和 cos B .2. 已知:如图,⊙O 的半径 OA =16cm ,OC ⊥AB 于 C 点, sin ∠AOC = 3⋅4求:AB 及 OC 的长.3. 已知:⊙O 中,OC ⊥AB 于 C 点,AB =16cm , sin ∠AOC = 3⋅5(1) 求⊙O 的半径 OA 的长及弦心距 OC ; (2) 求 cos ∠AOC 及 tan ∠AOC .4. 已知∠A 是锐角, sin A = 8 17,求cos A , tan A 的值对应训练:(西城北)3.在 Rt △ABC 中,∠ C =90°,若 BC =1,AB = ,则 tan A 的值为A.55B. 2 55C.12D .2(房ft )5.在△ABC 中,∠C =90°,sin A= 3,那么 tan A 的值等于().5A. 3 5B. 4 5C. 3 4D.4 3类型二. 利用角度转化求值:1. 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D 是 AC 边上一点,DE ⊥AB 于 E 点.DE ∶AE =1∶2.求:sin B 、cos B 、tan B .32.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C(0对5) 和点O(0对0)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D,B 是y 轴右侧圆弧上一点,则cos∠OBC 的值为()1 3A.B.2 2C.3D.45 5yCAO D xB图 8图图3.(2009·孝感中考)如图,角的顶点为O,它的一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 上有一点P(3,4),则sin=.4.(2009·庆阳中考)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cm,DE⊥AB,sin A =,则这个菱形5 的面积= cm2.5.(2009·齐齐哈尔中考)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若⊙O 的3半径为2,AC = 2 ,则sin B 的值是()2 3 3 4A.B.C.D.3 24 3F2 3 6. 如图 4,沿 AE 折叠矩形纸片 ABCD ,使点 D 落在 BC 边的点 F 处.已知 AB = 8 , BC = 10 ,AB=8,则 tan ∠EFC 的值为 ( )ADE 3 4 34 BCA.B.C.D.43557. 如图 6,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 ∠C = 90︒ , AC = 6 , D 为 AC 上一点,若tan ∠DBA = 15,则 AD 的长为()A.B . 2C.1 D . 28. 如图 6,在 Rt △ABC 中,∠C =90°,AC =8,∠A 的平分线 AD = 1633求 ∠B 的度数及边 BC 、AB 的长.ACDB图 6类型三. 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例 1 (2012•安徽)如图,在△ABC 中,∠A=30°,∠B=45°,AC=2 ,求 AB 的长.例 2.已知:如图,△ABC 中,AC =12cm ,AB =16cm , sin A = 1⋅3(1)求 AB 边上的高 CD ; (2)求△ABC 的面积 S ; (3)求 tan B .23 33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120°,AB=10,AC=5.求:sin∠ABC 的值.对应训练1.(2012•重庆)如图,在Rt△ABC 中,∠BAC=90°,点D 在BC 边上,且△ABD 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2.已知:如图,△ABC 中,AB=9,BC=6,△ABC 的面积等于9,求sin B.3.ABC 中,∠A=60°,AB=6 cm,AC=4 cm,则△ABC 的面积是A.2 cm2B.4 cm2C.6 cm2D.12 cm2类型四: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例1 (2012•内江)如图所示,△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 的值为()1 5A.B.2 5C.1010D.2 55对应练习:1.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 A = .CA B2.如图,A、B、C 三点在正方形网络线的交点处,若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 B',则tan B' 的值为1 1 1A. B. C.4 3 2D. 13.正方形网格中,∠AOB 如图放置,则tan∠AOB 的值是()A.52B.51C. D. 2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锐角30°45°60°sincostan当时,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昌平)1).计算:2 cos 30︒+ 2 sin 45︒- tan 60︒.(朝阳)2)计算:tan 60︒+ sin2 45︒- 2 cos 30︒.(2009·黄石中考)计算:3-1+(2π-1)0-3tan30°-tan45°3AO B33(石景ft)4.计算:⎛+ 2 cos 60︒+ sin 45︒-⎝⎫0tan 30︒⎪.2 ⎭tan 45︒+ sin 30︒ (通县)5.计算:;1- cos 60︒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1)cos=12 (2)tan=3(3) s in 2=22(4) 6 cos(- 16 ) = 3(5)已知为锐角,且tan(+300)=,求tan的值(6)在∆ABC 中,若cos A -+(sin B -2)2= 0 ,∠A,∠B 都是锐角,求∠C 的度数.2例3.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1.已知∠A 为锐角,且sin A < 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2A. 0°< A < 30°B. 30°< A <60°C. 60°< A < 90°D. 30°< A < 90°2.已知A 为锐角,且cos A < sin 300,则()A. 0°< A < 60°B. 30°< A < 60°C. 60°< A < 90°D. 30°< A < 90°例4. 三角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1.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AB 于E,BE=16cm,sin A =12⋅ 13123123求此菱形的周长.2. 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 AC = BC=于 D 点,求:(1) ∠BAD ;(2) sin ∠BAD 、cos ∠BAD 和 tan ∠BAD .,作∠DAC =30°,AD 交 CB3. 已知:如图△ABC 中,D 为 BC 中点,且∠BAD =90°, tan ∠B =CAD 、tan ∠CAD .1 ,求:sin ∠CAD 、cos ∠34. 如图,在 Rt △ABC 中,∠C=90°, sin B = 3,点 D 在 BC 边上,DC= AC = 6,求 tan ∠BAD5的值.ABDC5.(本小题5 分)如图,△ABC 中,∠A=30°, tan B =2C, AC = 4 .求 AB 的长.AB解直角三角形:3 333 1.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的主要关系如下(如图所示):在 Rt △ABC 中,∠C =90°,AC =b ,BC =a ,AB =c ,①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 . 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A = cos B =; cos A = sin B = ; tan A =1 =tan B1;tan A= tan B =.④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如图所示). 在 Rt △ABC 中,∠C =90°,CD ⊥AB 于 D . CD 2= ;AC 2= ; BC 2= ;AC ·BC = .类型一例 1.在 Rt △ABC 中,∠C =90°.(1)已知:a =35, c = 35 ,求∠A 、∠B ,b ;(2)已知: a = 2 , b = 2 ,求∠A 、∠B ,c ;(3)已知: sin A =2 , c = 6 ,求 a 、b ;3(4)已知: tan B = 3, b = 9, 2求 a 、c ;(5)已知:∠A =60°,△ABC 的面积 S = 12 3, 求 a 、b 、c 及∠B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A=30°,∠B=60°,AC=10cm.求AB 及BC 的长.例3.已知:如图,Rt△ABC 中,∠D=90°,∠B=45°,∠ACD=60°.BC=10cm.求AD 的长.例4.已知:如图,△ABC 中,∠A=30°,∠B=135°,AC=10cm.求AB 及BC 的长.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仰角与俯角:例1.(2012•福州)如图,从热气球C 处测得地面A、B 两点的俯角分别是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 处的高度CD 为100 米,点A、D、B 在同一直线上,则AB 两点的距离是()A.200 米B.200 米C.220 米D.100()米例2.已知: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BAC=60°,∠DAE=45 °.点D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 3 2m ,求点 B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例3(昌平)19.如图,一风力发电装置竖立在小ft顶上,小ft的高BD=30m.从水平面上一点C 测得风力发电装置的顶端A 的仰角∠DCA=60°,测得ft顶B 的仰角∠DCB=30°,求风力发电装置的高AB 的长.ADB E例4 .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 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C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AB 为1.7 米,求这棵树的高度.米,小聪身高例5.已知:如图,河旁有一座小ft,从ft顶A 处测得河对岸点C 的俯角为30°,测得岸边点D 的俯角为45°,又知河宽CD 为50m.现需从ft顶A 到河对岸点C 拉一条笔直的缆绳AC,求ft的高度及缆绳AC 的长(答案可带根号).例5.(2012•泰安)如图,为测量某物体AB 的高度,在D 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30°,朝物体AB 方向前进20 米,到达点C,再次测得点A 的仰角为60°,则物体AB 的高度为()C.20 米D.米例6.(2012•益阳)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为30 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 处行驶到C 处所用的时间为8 秒,∠BAC=75°.(1)求B、C 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 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 米,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1.732,60 千米/小时≈16.7 米/秒)3A.10 米B.10 米33 3 3类型四. 坡度与坡角例.(2012•广安)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断面迎水坡 AB 的坡比是 1: ,堤坝高 BC=50m ,则应水坡面 AB 的长度是( ) A .100mB .100 mC .150mD .50 m类型五. 方位角1. 已知:如图,一艘货轮向正北方向航行,在点 A 处测得灯塔 M 在北偏西 30°,货轮以每小时 20 海里的速度航行,1 小时后到达 B 处,测得灯塔 M 在北偏西 45°,问该货轮 继续向北航行时,与灯塔 M 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精确到 0.1 海里,1.732 )2.(2012•恩施州)新闻链接,据[侨报网讯]外国炮艇在南海追袭中国渔船被中国渔政逼退2012 年 5 月 18 日,某国 3 艘炮艇追袭 5 条中国渔船.刚刚完成黄岩岛护渔任务的“中国渔政 310” 船人船未歇立即追往北纬 11 度 22 分、东经 110 度 45 分附近海域护渔,保护 100 多名中国 渔民免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某国炮艇发现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渔政船正在疾速驰救中国渔船,立即掉头离去.(见图 1)324解决问题如图 2,已知“中国渔政 310”船(A )接到陆地指挥中心(B )命令时,渔船(C )位于陆地指挥中心正南方向,位于“中国渔政 310”船西南方向,“中国渔政 310”船位于陆地指挥中心南偏东 60°方向,AB=海里,“中国渔政 310”船最大航速 20 海里/时.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求出“中国渔政 310”船赶往出事地点需要多少时间.综合题:三角函数与四边形:(西城二模)1.如图,四边形 ABCD 中,∠BAD=135°,∠BCD=90°,AB=BC=2,6tan ∠BDC= 3.(1) 求 BD 的长; (2) 求 AD 的长.(2011 东一)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过点 A 分别作 AE ⊥BC 于点 E ,AF ⊥CD 于点 F .(1) 求证: ∠BAE =∠DAF ;(2) 若 AE =4,AF =,s in ∠BAE = 53 ,求 CF 的长.5三角函数与圆:1. 如图,直径为 10 的⊙A 经过点C (0对5) 和点O (0对0) ,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D ,B 是 y轴右侧圆弧上一点,则 cos ∠OBC 的值为()1 3 A.B .22C .3D . 45 5yC AOD xB图 8图图5 DO4(延庆)19. 已知:在⊙O 中,AB 是直径,CB 是⊙O 的切线,连接 AC 与⊙O 交于点 D, (1) 求证:∠AOD=2∠CC4 (2) 若 AD=8,tanC= ,求⊙O 的半径。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习题含答案)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习题含答案)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C为直角,则∠A的三角函数为:正弦函数sinA=对边a/斜边c,取值范围为[0,1]。
余弦函数cosA=邻边b/斜边c,取值范围为[0,1]。
正切函数tanA=对边a/邻边b,取值范围为R(实数集)。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其余角的余弦值,余弦值等于其余角的正弦值,即sinA=cosB,cosA=sinB,其中A+B=90°。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sin30°=1/2,cos30°=√3/2,tan30°=1/√3.45°:sin45°=cos45°=√2/2,tan45°=1.60°:sin60°=√3/2,cos60°=1/2,tan60°=√3.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A≤90°时,XXX随A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A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的增减性:当0°<A<90°时,XXX随A的增大而增大。
8.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已知边和角(其中必有一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a^2+b^2=c^2;②角的关系:A+B=90°;③三角函数的定义。
9.应用举例: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用i=h/l表示。
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
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
例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C=90°,sinA=3/5,求XXX的值。
三角函数试题及答案初中

三角函数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sinα=1/2,则α的度数是()A. 30°B. 60°C. 90°D. 120°2. cos30°的值是()A. 1/2B. √3/2C. √2/2D. 13. 已知tan45°=1,则sin45°的值是()A. 1/√2B. √2/2C. √2D. 14. 如果sinβ=3/5,且β为锐角,则cosβ的值是()A. 4/5B. -4/5C. 3/5D. -3/55.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sin0°=0B. cos90°=0C. tan60°=√3D. sin180°=-16. 已知sinA=1/2,那么cos2A的值是()A. 1/4B. 1/2C. 3/4D. 0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是1/3,那么它的余弦值是()A. 2√2/3B. √2/3C. √6/3D. 3√2/38. 根据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360°+α)等于()A. sinαB. -sinαC. co sαD. -cosα9. 一个角的正切值是-√3,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A. 60°B. 120°C. 240°D. 300°10. 根据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那么cos(α+β)的值是()A. cosαcosβ-sinαsinβB. cosαcosβ+sinαsinβC. sinαcosβ-cosαsinβD. -cosαcosβ-sinαsinβ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sin60°的值是______。
2. 一个角的余弦值是-1/2,那么这个角的正弦值是______。
3. 已知tanA=2,则sinA的值是______。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含解析)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知识梳理1.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1)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 ⎛⎭⎪⎫π2,1,(π,0),⎝ ⎛⎭⎪⎫3π2,-1,(2π,0).(2)余弦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1),⎝ ⎛⎭⎪⎫π2,0,(π,-1),⎝ ⎛⎭⎪⎫3π2,0,(2π,1).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下表中k ∈Z )π3.对称与周期(1)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相邻两对称中心、相邻两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半个周期,相邻的对称中心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14个周期. (2)正切曲线相邻两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半个周期.(3).对于y =tan x 不能认为其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而是在每个区间⎝ ⎛⎭⎪⎫k π-π2,k π+π2(k ∈Z )内为增函数.二、例题精讲 +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余弦函数y =cos x 的对称轴是y 轴.( ) (2)正切函数y =tan 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 (3)已知y =k sin x +1,x ∈R ,则y 的最大值为k +1.( ) (4)y =sin|x |是偶函数.( )解析 (1)余弦函数y =cos x 的对称轴有无穷多条,y 轴只是其中的一条. (2)正切函数y =tan x 在每一个区间⎝ ⎛⎭⎪⎫k π-π2,k π+π2(k ∈Z )上都是增函数,但在定义域内不是单调函数,故不是增函数.(3)当k >0时,y max =k +1;当k <0时,y max =-k +1. 答案 (1)× (2)× (3)× (4)√2.若函数y =2sin 2x -1的最小正周期为T ,最大值为A ,则( ) A.T =π,A =1 B.T =2π,A =1 C.T =π,A =2D.T =2π,A =2解析 最小正周期T =2π2=π,最大值A =2-1=1.故选A. 答案 A3.函数y =-tan ⎝ ⎛⎭⎪⎫2x -3π4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解析 由-π2+k π<2x -3π4<π2+k π(k ∈Z ), 得π8+k π2<x <5π8+k π2(k ∈Z ),所以y =-tan ⎝ ⎛⎭⎪⎫2x -3π4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π8+k π2,5π8+k π2(k ∈Z ). 答案 ⎝ ⎛⎭⎪⎫π8+k π2,5π8+k π2(k ∈Z )4.(2017·全国Ⅱ卷)函数f (x )=sin ⎝ ⎛⎭⎪⎫2x +π3的最小正周期为( )A.4πB.2πC.πD.π2解析 由题意T =2π2=π. 答案 C5.(2017·全国Ⅲ卷)函数f (x )=15sin ⎝ ⎛⎭⎪⎫x +π3+cos ⎝ ⎛⎭⎪⎫x -π6的最大值为( )A.65B.1C.35D.15解析 cos ⎝ ⎛⎭⎪⎫x -π6=cos ⎣⎢⎡⎦⎥⎤π2-⎝ ⎛⎭⎪⎫x +π3=sin ⎝ ⎛⎭⎪⎫x +π3,则f (x )=15sin ⎝ ⎛⎭⎪⎫x +π3+sin ⎝ ⎛⎭⎪⎫x +π3=65sin ⎝ ⎛⎭⎪⎫x +π3,函数的最大值为65. 答案 A6.(2018·江苏卷)已知函数y =sin(2x +φ)⎝ ⎛⎭⎪⎫-π2<φ<π2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则φ的值是________.解析 由函数y =sin(2x +φ)⎝ ⎛⎭⎪⎫-π2<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得sin ⎝ ⎛⎭⎪⎫2π3+φ=±1.所以2π3+φ=π2+k π(k ∈Z ),所以φ=-π6+k π(k ∈Z ),又-π2<φ<π2,所以φ=-π6. 答案 -π6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例1】 (1)函数f (x )=-2tan ⎝ ⎛⎭⎪⎫2x +π6的定义域是( ) A.⎩⎨⎧⎭⎬⎫x |x ≠π6 B.⎩⎨⎧⎭⎬⎫x |x ≠-π12 C.⎩⎨⎧⎭⎬⎫x |x ≠k π+π6(k ∈Z ) D.⎩⎨⎧⎭⎬⎫x |x ≠k π2+π6(k ∈Z ) (2)不等式3+2cos x ≥0的解集是________.(3)函数f (x )=64-x 2+log 2(2sin x -1)的定义域是________. 解析 (1)由2x +π6≠k π+π2(k ∈Z ),得x ≠k π2+π6(k ∈Z ).(2)由3+2cos x ≥0,得cos x ≥-32,由余弦函数的图象,得在一个周期[-π,π]上,不等式cos x ≥-32的解集为⎩⎨⎧⎭⎬⎫x |-5π6≤x ≤56π,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56π+2k π≤x ≤56π+2k π,k ∈Z .(3)由题意,得⎩⎨⎧64-x 2≥0,①2sin x -1>0,②由①得-8≤x ≤8,由②得sin x >12,由正弦曲线得π6+2k π<x <56 π+2k π(k ∈Z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16π,-76π∪⎝ ⎛⎭⎪⎫π6,56π∪⎝ ⎛⎦⎥⎤13π6,8. 答案 (1)D (2)⎩⎨⎧⎭⎬⎫x |-56π+2k π≤x ≤56π+2k π,k ∈Z (3)⎝ ⎛⎭⎪⎫-116π,-76π∪⎝ ⎛⎭⎪⎫π6,56π∪⎝ ⎛⎦⎥⎤13π6,8【训练1】 (1)函数y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函数y =lg(sin x )+cos x -12的定义域为______.解析 (1)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sin x -cos x ≥0.利用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2π]上y =sin x 和y =cos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在[0,2π]上,满足sin x =cos x 的x 为π4,5π4再结合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 |π4+2k π≤x ≤54π+2k π,k ∈Z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有⎩⎪⎨⎪⎧sin x >0,cos x -12≥0, 即⎩⎪⎨⎪⎧sin x >0,cos x ≥12,解得⎩⎪⎨⎪⎧2k π<x <π+2k π,-π3+2k π≤x ≤π3+2k π(k ∈Z ),所以2k π<x ≤π3+2k π(k ∈Z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2k π<x ≤π3+2k π,k ∈Z .答案(1)⎩⎨⎧⎭⎬⎫x |π4+2k π≤x ≤54π+2k π,k ∈Z (2)⎩⎨⎧⎭⎬⎫x |2k π<x ≤π3+2k π,k ∈Z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例2】 (1)y =3sin ⎝ ⎛⎭⎪⎫2x -π6在区间⎣⎢⎡⎦⎥⎤0,π2上的值域是________.(2)(2017·全国Ⅱ卷)函数f (x )=sin 2x +3cos x -34⎝ ⎛⎭⎪⎫x ∈⎣⎢⎡⎦⎥⎤0,π2的最大值是________. (3)函数y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的值域为________.解析 (1)当x ∈⎣⎢⎡⎦⎥⎤0,π2时,2x -π6∈⎣⎢⎡⎦⎥⎤-π6,5π6,sin ⎝ ⎛⎭⎪⎫2x -π6∈⎣⎢⎡⎦⎥⎤-12,1,故3sin ⎝ ⎛⎭⎪⎫2x -π6∈⎣⎢⎡⎦⎥⎤-32,3,即y =3sin ⎝ ⎛⎭⎪⎫2x -π6的值域为⎣⎢⎡⎦⎥⎤-32,3. (2)由题意可得f (x )=-cos 2x +3cos x +14=-(cos x -32)2+1.∵x ∈⎣⎢⎡⎦⎥⎤0,π2,∴cos x ∈[0,1].∴当cos x =32,即x =π6时,f (x )max =1. (3)设t =sin x -cos x ,则t 2=sin 2x +cos 2x -2sin x cos x ,sin x cos x =1-t22,且-2≤t ≤2,所以y =-t 22+t +12=-12(t -1)2+1.当t =1时,y max =1;当t =-2时,y min =-12- 2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2-2,1. 答案 (1)⎣⎢⎡⎦⎥⎤-32,3 (2)1 (3)⎣⎢⎡⎦⎥⎤-12-2,1【训练2】 (1)函数f (x )=cos 2x +6cos ⎝ ⎛⎭⎪⎫π2-x 的最大值为( )A.4B.5C.6D.7(2)(2019·临沂模拟)已知函数f (x )=sin ⎝ ⎛⎭⎪⎫x +π6,其中x ∈⎣⎢⎡⎦⎥⎤-π3,a ,若f (x )的值域是⎣⎢⎡⎦⎥⎤-12,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1)由f (x )=cos 2x +6cos ⎝ ⎛⎭⎪⎫π2-x =1-2sin 2x +6sin x =-2⎝ ⎛⎭⎪⎫sin x -322+112,又sin x ∈[-1,1],所以当sin x =1时函数的最大值为5.(2)由x ∈⎣⎢⎡⎦⎥⎤-π3,a ,知x +π6∈⎣⎢⎡⎦⎥⎤-π6,a +π6.因为x +π6∈⎣⎢⎡⎦⎥⎤-π6,π2时,f (x )的值域为⎣⎢⎡⎦⎥⎤-12,1,所以由函数的图象知π2≤a +π6≤7π6,所以π3≤a ≤π. 答案 (1)B(2)⎣⎢⎡⎦⎥⎤π3,π考点三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角度1 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例3-1】 (1)函数f (x )=tan ⎝ ⎛⎭⎪⎫2x -π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k π12-π12,k π2+5π12(k ∈Z ) B.⎝ ⎛⎭⎪⎫k π12-π12,k π2+5π12(k ∈Z )C.⎝ ⎛⎭⎪⎫k π+π6,k π+2π3(k ∈Z )D.⎝ ⎛⎭⎪⎫k π-π12,k π+5π12(k ∈Z ) (2)函数y =sin ⎝ ⎛⎭⎪⎫-2x +π3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 解析 (1)由k π-π2<2x -π3<k π+π2(k ∈Z ),得k π2-π12<x <k π2+5π12(k ∈Z ),所以函数f (x )=tan ⎝ ⎛⎭⎪⎫2x -π3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k π2-π12,k π2+5π12(k ∈Z ).(2)y =-sin ⎝ ⎛⎭⎪⎫2x -π3,它的减区间是y =sin ⎝ ⎛⎭⎪⎫2x -π3的增区间.令2k π-π2≤2x -π3≤2k π+π2,k ∈Z ,得k π-π12≤x ≤k π+5π12,k ∈Z .故其单调递减区间为⎣⎢⎡⎦⎥⎤k π-π12,k π+5π12,k ∈Z . 答案 (1)B (2)⎣⎢⎡⎦⎥⎤k π-π12,k π+5π12,k ∈Z角度2 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例3-2】 已知函数f (x )=2cos ⎝ ⎛⎭⎪⎫x +π6,设a =f ⎝ ⎛⎭⎪⎫π7,b =f ⎝ ⎛⎭⎪⎫π6,c =f ⎝ ⎛⎭⎪⎫π4,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a >b >c B.a >c >b C.c >a >bD.b >a >c解析 令2k π≤x +π6≤2k π+π,k ∈Z ,解得2k π-π6≤x ≤2k π+5π6,k ∈Z ,∴函数f (x )=2cos ⎝ ⎛⎭⎪⎫x +π6在⎣⎢⎡⎦⎥⎤-π6,5π6上是减函数,∵-π6<π7<π6<π4<5π6, ∴f ⎝ ⎛⎭⎪⎫π7>f ⎝ ⎛⎭⎪⎫π6>f ⎝ ⎛⎭⎪⎫π4. 答案 A角度3 利用单调性求参数【例3-3】 (2018·全国Ⅱ卷)若f (x )=cos x -sin x 在[-a ,a ]是减函数,则a 的最大值是( ) A.π4B.π2C.3π4D.π解析 f (x )=cos x -sin x =2cos ⎝ ⎛⎭⎪⎫x +π4,由题意得a >0,故-a +π4<π4,因为f (x )=2cos ⎝ ⎛⎭⎪⎫x +π4在[-a ,a ]是减函数,所以⎩⎪⎨⎪⎧-a +π4≥0,a +π4≤π,a >0,解得0<a ≤π4,所以a 的最大值是π4.答案 A【训练3】 (1)设函数f (x )=sin ⎝ ⎛⎭⎪⎫2x -π3,x ∈⎣⎢⎡⎦⎥⎤-π2,π,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函数f (x )在⎣⎢⎡⎦⎥⎤-π2,0上单调递减B.函数f (x )在⎣⎢⎡⎦⎥⎤0,π2上单调递增 C.函数f (x )在⎣⎢⎡⎦⎥⎤π2,5π6上单调递减 D.函数f (x )在⎣⎢⎡⎦⎥⎤5π6,π上单调递增(2)cos 23°,sin 68°,cos 97°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3)若函数f (x )=sin ωx (ω>0)在⎣⎢⎡⎦⎥⎤0,π3上单调递增,在区间⎣⎢⎡⎦⎥⎤π3,π2上单调递减,则ω=________.解析 (1)由x ∈⎣⎢⎡⎦⎥⎤-π2,0,得2x -π3∈⎣⎢⎡⎦⎥⎤-4π3,-π3,此时函数f (x )先减后增;由x ∈⎣⎢⎡⎦⎥⎤0,π2,得2x -π3∈⎣⎢⎡⎦⎥⎤-π3,2π3,此时函数f (x )先增后减;由x ∈⎣⎢⎡⎦⎥⎤π2,5π6,得2x -π3∈⎣⎢⎡⎦⎥⎤2π3,4π3,此时函数f (x )单调递减;由x ∈⎣⎢⎡⎦⎥⎤5π6,π,得2x -π3∈⎣⎢⎡⎦⎥⎤4π3,5π3,此时函数f (x )先减后增.(2)sin 68°=cos 22°,又y =cos x 在[0°,180°]上是减函数,∴sin 68°>cos 23°>cos 97°.(3)法一 由于函数f (x )=sin ωx (ω>0)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由已知并结合正弦函数的图象可知,π3为函数f (x )的14周期,故2πω=4π3,解得ω=32.法二 由题意,得f (x )max =f ⎝ ⎛⎭⎪⎫π3=sin π3ω=1.由已知并结合正弦函数图象可知,π3ω=π2+2k π(k ∈Z ),解得ω=32+6k (k ∈Z ),所以当k =0时,ω=32.答案 (1)C (2)sin 68°>cos 23°>cos 97° (3)32考点四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 角度1 三角函数奇偶性、周期性【例4-1】 (1)(2018·全国Ⅰ卷)已知函数f (x )=2cos 2x -sin 2x +2,则( ) A.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2)(2019·杭州调研)设函数f (x )=sin ⎝ ⎛⎭⎪⎫12x +θ-3cos ⎝ ⎛⎭⎪⎫12x +θ⎝ ⎛⎭⎪⎫|θ|<π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θ=( ) A.-π6 B.π6 C.-π3 D.π3解析 (1)易知f (x )=2cos 2x -sin 2x +2=3cos 2x +1=3cos 2x +12+1=32cos 2x +52,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当2x =2k π,即x =k π(k ∈Z )时,f (x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2)f (x )=sin ⎝ ⎛⎭⎪⎫12x +θ-3cos ⎝ ⎛⎭⎪⎫12x +θ=2sin ⎝ ⎛⎭⎪⎫12x +θ-π3, 由题意可得f (0)=2sin ⎝ ⎛⎭⎪⎫θ-π3=±2,即sin ⎝ ⎛⎭⎪⎫θ-π3=±1,∴θ-π3=π2+k π(k ∈Z ),∴θ=5π6+k π(k ∈Z ). ∵|θ|<π2,∴k =-1时,θ=-π6. 答案 (1)B (2)A角度2 三角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例4-2】 (1)已知函数f (x )=a sin x +cos x (a 为常数,x ∈R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6对称,则函数g (x )=sin x +a cos x 的图象( )A.关于点⎝ ⎛⎭⎪⎫π3,0对称B.关于点⎝ ⎛⎭⎪⎫2π3,0对称 C.关于直线x =π3对称 D.关于直线x =π6对称解析 (1)因为函数f (x )=a sin x +cos x (a 为常数,x ∈R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6对称,所以f (0)=f ⎝ ⎛⎭⎪⎫π3,所以1=32a +12,a =33,所以g (x )=sin x +33cos x =233sin ⎝ ⎛⎭⎪⎫x +π6,函数g (x )的对称轴方程为x +π6=k π+π2(k ∈Z ),即x =k π+π3(k ∈Z ),当k =0时,对称轴为直线x =π3,所以g (x )=sin x +a cos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 规律方法 1.对于可化为f (x )=A sin(ωx +φ)形式的函数,如果求f (x )的对称轴,只需令ωx +φ=π2+k π(k ∈Z ),求x 即可;如果求f (x )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只需令ωx +φ=k π(k ∈Z ),求x 即可.2.对于可化为f (x )=A cos(ωx +φ)形式的函数,如果求f (x )的对称轴,只需令ωx +φ=k π(k ∈Z ),求x ;如果求f (x )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只需令ωx +φ=π2+k π(k ∈Z ),求x 即可.【训练4】 (1)(2018·全国Ⅲ卷)函数f (x )=tan x1+tan 2x的最小正周期为( )A.π4B.π2C.πD.2π(2)设函数f (x )=cos ⎝ ⎛⎭⎪⎫x +π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f (x )的一个周期为-2πB.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8π3对称 C.f (x +π)的一个零点为x =π6 D.f (x )在⎝ ⎛⎭⎪⎫π2,π单调递减解析 (1)f (x )的定义域为⎩⎨⎧⎭⎬⎫x |x ≠k π+π2,k ∈Z .f (x )=sin x cos x 1+⎝ ⎛⎭⎪⎫sin x cos x 2=sin x ·cos x =12sin 2x ,∴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2)A 项,因为f (x )的周期为2k π(k ∈Z 且k ≠0),所以f (x )的一个周期为-2π,A 项正确.B 项,因为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k π-π3(k ∈Z ),当k =3时,直线x =8π3是其对称轴,B 项正确.C 项,f (x +π)=cos ⎝ ⎛⎭⎪⎫x +4π3,将x =π6代入得到f ⎝ ⎛⎭⎪⎫7π6=cos 3π2=0,所以x =π6是f (x+π)的一个零点,C 项正确.D 项,因为f (x )=cos ⎝ ⎛⎭⎪⎫x +π3的递减区间为⎣⎢⎡⎦⎥⎤2k π-π3,2k π+2π3 (k ∈Z ),递增区间为⎣⎢⎡⎦⎥⎤2k π+2π3,2k π+5π3 (k ∈Z ),所以⎝ ⎛⎭⎪⎫π2,2π3是减区间,⎣⎢⎡⎭⎪⎫2π3,π是增区间,D 项错误.答案 (1)C (2)D三、课后练习1.若对于任意x ∈R 都有f (x )+2f (-x )=3cos x -sin x ,则函数f (2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A.⎝ ⎛⎭⎪⎫k π-π4,0(k ∈Z ) B.⎝ ⎛⎭⎪⎫k π-π8,0(k ∈Z ) C.⎝ ⎛⎭⎪⎫k π2-π4,0(k ∈Z ) D.⎝ ⎛⎭⎪⎫k π2-π8,0(k ∈Z ) 解析 因为f (x )+2f (-x )=3cos x -sin x ,所以f (-x )+2f (x )=3cos x +sin x .解得f (x )=cos x +sin x =2sin ⎝ ⎛⎭⎪⎫x +π4,所以f (2x )=2sin ⎝ ⎛⎭⎪⎫2x +π4. 令2x +π4=k π(k ∈Z ),得x =k π2-π8(k ∈Z ).所以f (2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k π2-π8,0(k ∈Z ). 答案 D2.(2017·天津卷)设函数f (x )=2sin(ωx +φ),x ∈R ,其中ω>0,|φ|<π.若f ⎝ ⎛⎭⎪⎫5π8=2,f ⎝ ⎛⎭⎪⎫11π8=0,且f (x )的最小正周期大于2π,则( ) A.ω=23,φ=π12 B.ω=23,φ=-11π12C.ω=13,φ=-11π24D.ω=13,φ=7π24解析 ∵f ⎝ ⎛⎭⎪⎫5π8=2,f ⎝ ⎛⎭⎪⎫11π8=0,且f (x )的最小正周期大于2π,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4⎝ ⎛⎭⎪⎫11π8-5π8=3π, ∴ω=2π3π=23,∴f (x )=2sin ⎝ ⎛⎭⎪⎫23x +φ. ∴2sin ⎝ ⎛⎭⎪⎫23×5π8+φ=2,得φ=2k π+π12(k ∈Z ), 又|φ|<π,∴取k =0,得φ=π12.答案 A3.已知x 0=π3是函数f (x )=sin(2x +φ)的一个极大值点,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解析 因为x 0=π3是函数f (x )=sin(2x +φ)的一个极大值点,所以sin ⎝ ⎛⎭⎪⎫2×π3+φ=1,解得φ=2k π-π6(k ∈Z ). 不妨取φ=-π6,此时f (x )=sin ⎝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3π2(k ∈Z ),得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k π+π3,k π+56π(k ∈Z ). 答案 ⎣⎢⎡⎦⎥⎤k π+π3,k π+56π(k ∈Z )4.已知函数f (x )=sin ⎝ ⎛⎭⎪⎫π2-x sin x -3cos 2x +32. (1)求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x 的值;(2)若方程f (x )=23在(0,π)上的解为x 1,x 2,求cos(x 1-x 2)的值.解 (1)f (x )=cos x sin x -32(2cos 2x -1) =12sin 2x -32cos 2x =sin ⎝ ⎛⎭⎪⎫2x -π3. 当2x -π3=π2+2k π(k ∈Z ),即x =512π+k π(k ∈Z )时,函数f (x )取最大值,且最大值为1.(2)由(1)知,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x =512π+k π(k ∈Z ),∴当x ∈(0,π)时,对称轴为x =512π.又方程f (x )=23在(0,π)上的解为x 1,x 2.∴x 1+x 2=56π,则x 1=56π-x 2,∴cos(x 1-x 2)=cos ⎝ ⎛⎭⎪⎫56π-2x 2=sin ⎝ ⎛⎭⎪⎫2x 2-π3, 又f (x 2)=sin ⎝ ⎛⎭⎪⎫2x 2-π3=23, 故cos(x 1-x 2)=23.5.已知函数f (x )=sin ⎝ ⎛⎭⎪⎫x -π6,若对任意的实数α∈⎣⎢⎡⎦⎥⎤-5π6,-π2,都存在唯一的实数β∈[0,m ],使f (α)+f (β)=0,则实数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因为α∈⎣⎢⎡⎦⎥⎤-5π6,-π2,所以α-π6∈⎣⎢⎡⎦⎥⎤-π,-2π3,则f (α)=sin ⎝ ⎛⎭⎪⎫α-π6∈⎣⎢⎡⎦⎥⎤-32,0,因为对任意的实数α∈⎣⎢⎡⎦⎥⎤-5π6,-π2,都存在唯一的实数β∈[0,m ],使f (α)+f (β)=0,所以f (β)在[0,m ]上单调,且f (β)∈⎣⎢⎡⎦⎥⎤0,32,则sin ⎝ ⎛⎭⎪⎫β-π6∈⎣⎢⎡⎦⎥⎤0,32,则β-π6∈⎣⎢⎡⎦⎥⎤0,π3,所以β∈⎣⎢⎡⎦⎥⎤π6,π2,即实数m 的最小值是π2. 答案 π26.(2017·山东卷)函数y =3sin 2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π2B.2π3C.πD.2π解析 ∵y =2⎝ ⎛⎭⎪⎫32sin 2x +12cos 2x =2sin ⎝ ⎛⎭⎪⎫2x +π6, ∴T =2π2=π.答案 C7.(2019·石家庄检测)若⎝ ⎛⎭⎪⎫π8,0是函数f (x )=sin ωx +cos ωx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则ω的一个取值是( )A.2B.4C.6D.8解析 因为f (x )=sin ωx +cos ωx =2sin ⎝ ⎛⎭⎪⎫ωx +π4,由题意,知f ⎝ ⎛⎭⎪⎫π8=2sin ⎝ ⎛⎭⎪⎫ωπ8+π4=0,所以ωπ8+π4=k π(k ∈Z ),即ω=8k -2(k ∈Z ),当k =1时,ω=6.答案 C8.已知函数f (x )=2sin ωx (ω>0)在区间⎣⎢⎡⎦⎥⎤-π3,π4上的最小值是-2,则ω的最小值等于( ) A.23 B.32 C.2 D.3解析 ∵ω>0,-π3≤x ≤π4,∴-ωπ3≤ωx ≤ωπ4.由已知条件知-ωπ3≤-π2,∴ω≥32.答案 B9.(2019·湖南十四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2sin ωx -cos ωx (ω>0),若f (x )的两个零点x 1,x 2满足|x 1-x 2|min =2,则f (1)的值为( ) A.102 B.-102 C.2 D.-2解析 依题意可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2πω=2|x 1-x 2|min =2×2=4,即ω=π2,所以f (1)=2sin π2-cos π2=2.答案 C10.(2018·北京卷)设函数f (x )=cos ⎝ ⎛⎭⎪⎫ωx -π6(ω>0).若f (x )≤f ⎝ ⎛⎭⎪⎫π4对任意的实数x 都成立,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由于对任意的实数都有f (x )≤f ⎝ ⎛⎭⎪⎫π4成立,故当x =π4时,函数f (x )有最大值,故f ⎝ ⎛⎭⎪⎫π4=1,πω4-π6=2k π(k ∈Z ),∴ω=8k +23(k ∈Z ).又ω>0,∴ωmin =23. 答案 2311.(2019·北京通州区质检)已知函数f (x )=sin ωx -cos ωx (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1)求函数y =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2)讨论函数f (x )在⎣⎢⎡⎦⎥⎤0,π2上的单调性. 解 (1)∵f (x )=sin ωx -cos ωx =2sin ⎝ ⎛⎭⎪⎫ωx -π4,且T =π, ∴ω=2,于是f (x )=2sin ⎝ ⎛⎭⎪⎫2x -π4. 令2x -π4=k π+π2(k ∈Z ),得x =k π2+3π8(k ∈Z ).即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π2+3π8(k ∈Z ).(2)令2k π-π2≤2x -π4≤2k π+π2(k ∈Z ),得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π8,k π+3π8(k ∈Z ). 注意到x ∈⎣⎢⎡⎦⎥⎤0,π2,所以令k =0,得函数f (x )在⎣⎢⎡⎦⎥⎤0,π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3π8; 同理,其单调递减区间为⎣⎢⎡⎦⎥⎤3π8,π2.。
初三三角函数题

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具体例题的方式,详细解析初三三角函数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 典型例题1. **题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C = 5cm,BC = 12cm。
求∠A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AB = √(AC²+ BC²) = 13cm。
* sinA = BC/AB = 12/13* cosA = AC/AB = 5/13* tanA = BC/AC = 12/5* cscA = AB/BC = 13/12* secA = AB/AC = 13/5* cotA = AC/BC = 5/12**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
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的长度。
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的值。
2. **题目**:已知sinα+ cosα= √2/2,求sin^4α+ cos^4α的值。
**答案**:由sinα+ cosα= √2/2两边平方得sin^2α+ 2sinαcosα+ cos^2α= 1/2,结合sin^2α+ cos^2α= 1可得2sinαcosα= -1/2。
再对sin^4α+ cos^4α进行变形,可得(sin^2α+ cos^2α)^2 - 2sin^2αcos^2α= 1 - 2(sinαcosα)^2 = 3/4。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基本恒等式和变形技巧。
首先,利用已知条件sinα+ cos α= √2/2和基本恒等式sin^2α+ cos^2α= 1求出sinαcosα的值。
然后,利用变形技巧将sin^4α+ cos^4α转化为与sinαcosα有关的表达式,进而求出结果。
初三数学三角函数中考题

初三数学三角函数中考题引言: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角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在初三学习数学时,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关于三角函数的考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三数学三角函数中的考题。
一、正弦函数1. 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sinα=0.6,求该角的可能大小。
解析: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正弦值为某个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可以利用反正弦函数求解,得到角的大小为sin⁻¹(0.6)≈36.87°。
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tanA=0.8,求sinB和cosB的值。
解析:根据tanA的定义,tanA为∠ACB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即tanA=AC/CB=0.8。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sinB=AC/CB,cosB=BC/CB。
可以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得到sinB=0.8/√(1+0.8²)≈0.707,cosB=√(1-0.707²)≈0.707。
二、余弦函数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坐标为(2, 3),点P表示角A的终边上的一点,求角A的余弦值cosA。
解析: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余弦值为角A对应的点P在x轴上的横坐标与点P到原点的距离之比。
可以利用已知点P的坐标求解,得到cosA=2/√(2²+3²)≈0.5547。
2.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C=45°,边AC=5,边BC=√10,求sinA和cosB的值。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性质,sinA=BC/AC,cosB=AC/BC。
可以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得到sinA=√10/5=2/√10,cosB=5/√10=√10/2。
三、正切函数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30°,边AC=5,求tanA的值。
解析: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tanA为∠B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即tanA=BC/AC。
可以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得到tanA=BC/AC=√3/5。
2. 已知一个角的正切值tanα=1.732,求该角的可能大小。
三角函数性质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性质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分别定义为:正弦: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sinθ =对边/斜边。
余弦: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cosθ =邻边/斜边。
正切: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tanθ =对边/邻边。
二、三角函数的性质1、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π,即 sin(x +2π) = sin(x),cos(x +2π) = cos(x);正切函数的周期是π,即 tan(x +π) = tan(x)。
2、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 sin(x) = sin(x);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即cos(x) = cos(x)。
3、值域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值域都是-1, 1,正切函数的值域是 R(全体实数)。
4、单调性正弦函数在π/2 +2kπ, π/2 +2kπ 上单调递增,在π/2 +2kπ, 3π/2 +2kπ 上单调递减(k∈Z)。
余弦函数在2kπ, π +2kπ 上单调递减,在π +2kπ, 2π +2kπ 上单调递增(k∈Z)。
正切函数在(π/2 +kπ, π/2 +kπ) 上单调递增(k∈Z)。
三、三角函数的应用例题例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 30°,斜边为 2,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因为一个锐角为 30°,所以 sin30°= 1/2,cos30°=√3/2。
设 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 a,邻边为 b,则:a = 2×sin30°= 2×(1/2) = 1b = 2×cos30°= 2×(√3/2) =√3例 2:求函数 y = 2sin(2x +π/3)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出取得最值时 x 的值。
解:因为正弦函数的值域为-1, 1,所以 2sin(2x +π/3) 的值域为-2, 2。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板块一 基础知识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2. 正弦: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A c =. 3. 余弦: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b A c =. 4. 正切: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A b =. 5. 余切: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 A ,即cot b A a=.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①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 ② sin A 、cos A 、tan A 、cot A 分别是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数学表达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为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cot 与A 的乘积.③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是某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邻边与对边的比值,当这个锐角确定后,这些比值都是固定值.二、特殊角三角函数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定要牢牢记住.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在Rt ABC ∆中,90C ∠=︒,000a b c a c b c >>><<,,,,,又sin a A c =,cos b A c =,tan a A b =,cot bA a=,三角函数 0︒ 30︒45︒60︒90︒sin A 012 22 321cos A 132 22 12 0tan A 03313-cot A - 3 1 33三角函数所以0sin 10cos 1tan 0cot 0A A A A <<<<>>,,,.四、三角函数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22sin cos 1A A +=,sin tan cos AA A=,tan cot 1A A ⋅= 2. 互余角三角函数关系:⑴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sin cos 90A A =︒-; ⑵ 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cos sin 90A A =︒-; ⑶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tan cot 90A A =︒-;⑷ 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cot tan 90A A =︒-. 3.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令1c =,锐角A ∠越小,则a 越小,则b 越大;当A ∠越大,则a 就越大,b 就越小,且a c b c <<,,所以当角度在0~90︒︒范围内变化时,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而正切值也是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可以应用0~90︒︒间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余切值的增减性来比较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值的大小,其规律是:⑴A B 、为锐角且A B >,则sin sin A B >,cos cos A B <,tan tan A B >,cot cot A B <;⑵A B 、为锐角且A B <,则sin sin A B <,cos cos A B >,tan tan A B <,cot cot A B >.该规律反过来也成立.板块二 常用公式1. 和角公式: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 差角公式: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3. 倍角公式: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sin22sin cos 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4. 半角公式:21cos cos 22αα+=,21cos sin 22αα-=,sin 1cos tan 21cos sin ααααα-==+; 5. 万能公式:22tan2sin 1tan 2ααα=+,221tan 2cos 1tan 2ααα-=+,22tan2tan 1tan 2ααα=-;6. 积化和差公式:1cos cos [cos()cos()]2αβαβαβ=++-,1cos sin [sin()sin()]2αβαβαβ=+--,1sin cos [sin()sin()]2αβαβαβ=++-,1sin sin [cos()cos()]2αβαβαβ=-+--.7. 和差化积公式:cos cos 2cos cos22αβαβαβ+-+=,cos cos 2sin sin22αβαβαβ+--=-,sin sin 2sin cos22αβαβαβ+-+=,sin sin 2cossin22αβαβαβ+--=.板块一、三角函数基础【例1】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810BC AC ==,.求sin A 和sin B 的值。
中考数学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 sin A =∠A 的对边斜边=ac余弦: cos A =∠A 的邻边斜边=bc正切: tan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ab.来源:学&科&网]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 度数三角函数[来源:Z 。
xx 。
]30°[来源:学#科#网] 45° 60°sinA1222 32 cosA32 2212tanA 331 33、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变式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注意: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根据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4,3),那么cos α的值是( ) A. 34 B. 43 C. 35 D. 45【解析】D 如解图,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A (4,3),∴OB =4,AB =3,∴OA =32+42=5,∴cos α=OB OA =45.变式练习2:在Rt △ABC 中,∠ABC =90°,AB =3,BC =4,则sinA =________. 【解析】∵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2AB BC +=32+42=5,∴sin A =BC AC =45. 变式练习3:在Rt △ABC 中,∠C =90°,sin A =35,BC =6,则AB =( D )A .4B .6C .8D .10变式练习4:如图,若点A 的坐标为(1,3),则sin ∠1=__32__. ,知识点二 :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tan ,cos ,sin ;,tan ,cos ,sin abB c a B c b B b a A c b A c a A ======(sinA==cosB=ac,c osA=sinB=bc,tanA=ab.)变式练习1:在Rt△ABC中,已知a=5,sinA=30°,则c=10,b=5.变式练习2:如图,Rt△ACB中,∠B=30°,∠ACB=90°,CD⊥AB交AB于D.以CD为较短的直角边向△CDB的同侧作Rt△DEC,满足∠E=30°,∠DCE=90°,再用同样的方法作Rt△FGC,∠FCG=90°,继续用同样的方法作Rt△HIC,∠HCI =90°.若AC=a,求CI的长.解:在Rt△ABC中,∠B=30°,∠ACB=90°,CD⊥AB,∴∠A=60°,∵AC=a,∴CD=AC·sin60°=32a,依此类推CH=(32)3a=338a,在Rt△CHI中,∵∠CHI=60°,∴CI=CH·tan60°=338a×3=98a.变式练习3: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8,则BC的长是( D )A.433B.4 C.8 3 D.4 3,灵活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顺口溜: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已知直边求直边,理所当然用正切;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记牢;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不能少;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变式练习4:如图,一山坡的坡度为i=1∶3,小辰从山脚A出发,沿山坡向上走了200米到达点B,则小辰上升了__100__米., ,变式练习5:一艘轮船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距小岛80海里的B处,沿正西方向航行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___40+4033___海里/小时.知识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仰角、俯角、坡度、坡角和方向角(1)仰、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如图①)(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者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α表示,则有i=tanα.(如图②)(3)方向角:平面上,通过观察点Ο作一条水平线(向右为东向)和一条铅垂线(向上为北向),则从点O出发的视线与水平线或铅垂线所夹的角,叫做观测的方向角.(如图③)2.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简便、准确;(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问题的解.注意:解直角三角形中“双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模型:(1)叠合式(2)背靠式解题方法:这两种模型种都有一条公共的直角边,解题时,往往通过这条边为中介在两个三角形中依次求边,或通过公共边相等,列方程求解变式练习1: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一棵树CD 的高度,他们先在点A 处测得树顶C 的仰角为30°,然后沿AD 方向前行10 m ,到达B 点,点B 处测得树顶C 的仰角为60°(A 、B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数据计算这棵树CD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2≈1.414,3≈ 1.732)解:如解图,由题意可知∠CAB =30°,∠CBD =60°,AB =10 m ,∵∠CBD =∠CAB +∠BCA ,∴∠BCA =∠CBD -∠CAB =60°-30°=30°=∠CAB , ∴BC =AB =10 m . 在Rt △BCD 中,∵sin ∠CBD =CDBC,∴CD =BC ·sin ∠CBD =10×sin60°=10×32=53≈5×1.732≈8.7 m . 答:这棵树CD 的高度大约是8.7 m .变式练习2:如图,小山岗的斜坡AC 的坡度是tan α=34,在与山脚C 距离200米的D 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26.6°,求小山岗的高AB (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26.6°≈0.45,cos26.6°≈0.89,tan26.6°≈0.50).解:设AB =x 米,在Rt △ABD 中,∠D =26.6°,∴BD =tan 26.6x≈2x ,在Rt △ABC 中,tan α=AB BC =34,∴BC =43x ,∵BD -BC =CD ,CD =200,∴2x-43x=200,解得x=300.答:小山岗的高AB约为300米.变式练习3:如图,小明所在教学楼的每层高度为3.5 m,为了测量旗杆MN的高度,他在教学楼一楼的窗台A处测得旗杆顶部M的仰角为45°,他在二楼窗台B 处测得M的仰角为30°,已知每层楼的窗台离该层的地面高度均为1 m,求旗杆MN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2≈1.414,3≈1.732)解:如解图,过点M的水平线交直线AB于点H,由题意,得∠AMH=∠MAH=45°,∠BMH=30°,AB=3.5 m,设MH=x m,则AH=x m,BH=x·tan30°=33x≈0.58x m,∴AB=AH-BH=x-0.58x=0.42x=3.5 m,解得x≈8.3,则MN=x+1=9.3 m.答:旗杆MN的高度约为9.3 m.变式练习4:小明去爬山,如图,在山脚看山顶的角度为30°,小明在坡比为5∶12的山坡上走了1300米,此时小明看山顶的角度为60°,则山高为( )A. (600-2505)米B. (6003-250)米C. (350+3503)米D. 500 3 米【解析】B如解图,∵BE∶AE=5∶12,∴设BE=5k,AE=12k,∴AB=2()5K+(12k)2=13k,∴BE∶AE∶AB=5∶12∶13,∵AB=1300米,∴AE=1200米,BE =500米,设EC=FB=x米,∵∠DBF=60°,∴DF=3x米,则DC=(3x+500)米,又∵∠DAC=30°,∴AC=3CD,即1200+x=3(3x+500),解得x=600-2503,∴DF=3x=(6003-750)米,∴CD=DF+CF=(6003-250)米,即山高CD为(6003-250)米.变式练习5:某兴趣小组借助无人飞机航拍校园.如图,无人飞机从A处水平飞行至B处需8秒,在地面C处同一方向上分别测得A处的仰角为75°,B处的仰角为30°.已知无人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米/秒,求这架无人飞机的飞行高度.(结果保留根号)解:如解图,过点A作AD⊥BC交BC于点D,过点B作BH⊥水平线交水平线于点H,由题意∠ACH=75°,∠BCH=30°,AB∥CH,∴∠ABC=30°,∠ACB=45°,∵AB=4×8=32米,∴CD=AD=AB·sin30°=16米,BD=AB·cos30°=32×32=163米,∴BC=CD+BD=(16+163)米,∴BH=BC·sin30°=(16+163)×12=(8+83)米.答:这架无人飞机的飞行高度为(8+83)米.变式练习6:如图,我国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C处测得钓鱼岛A在渔政船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渔政船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钓鱼岛A在渔政船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求此时渔政船距钓鱼岛A的距离AB.(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中3≈1.732) 解:∵CD∥BE,∴∠EBC+∠DCB=180°.∵∠ABE=60°,∠DCB=30°,∴∠ABC=90°.…………(4分)由题知,BC=80×12=40(海里),∠ACB=60°.在Rt△ABC中,AB=BC·tan60°=403≈40×1.732≈69.3(海里).答:此时渔政船距钓鱼岛A的距离AB的长约为69.3海里.。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三角函数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三角形的几何性质和三角函数的性质。
下面是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知识点:
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
它们分别表示三角形中的角度与其对应的边长或高度之间的关系。
2. 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呈周期性变化,余切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呈双曲线形状。
三角函数的图像可以用来确定角度的大小和方向。
3. 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用来解决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
题型总结: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三角函数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给出一个角度和对应的边长或高度,要求计算该角度的正弦值、余弦值或正切值等。
2. 三角函数的图像: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三角函数图像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给定一个角度或一个角度范围,要求画出对应的三角函数图像。
3. 三角函数的应用:这类题目主要考察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例如,要求解决一个三角形的几何问题,需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来求解。
总之,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图像,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经典例题

文档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例题、中考真题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22c b a =+2、如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如此∠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6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对边邻边AC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8、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防止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9、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hi 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i lα==。
10、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11、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 北偏西60°〔西北方向〕。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整理一.三角函数定义。
siaA=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sia 30°、cos45° 、 tan60° 归纳结果练习: 求下列各式的值(1)sia 30°+cos30°(2)2sia 45°-21cos30°(3)04530cos sia +ta60°-tan30°三.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1)勾股定理:a 2+b 2=c 2(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例题评析: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且b=2 ;a=6;解这个三角形.例2、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20B ∠=350;解这个三角形(精确到0.1). 斜边的邻边A A ∠=cos 斜边的对边A A ∠=sin例 3、在Rt △ABC 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例4、在△ABC 中;∠C 为直角;AC=6;BAC ∠的平分线AD=43;解此直角三角形。
四.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例1如图(6-16);某飞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C ;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 的俯角α=16°31′;求飞机A 到控制点B 距离(精确到1米)解:在Rt △ABC 中sinB=ABAC∴AB=B AC sin =2843.01200=4221(米)答:飞机A 到控制点B 的距离约为4221米.巩固练习:1.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看这栋楼底部的俯角为60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2.如图6-17;某海岛上的观察所A发现海上某船只B并测得其俯角α=80°14′.已知观察所A的标高(当水位为0m时的高度)为43.74m;当时水位为+2.63m;求观察所A到船只B的水平距离BC(精确到1m)3 如图6-19;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是160米;从A点看B点的仰角是11°;AC长为1.5米;求BD的高及水平距离CD.例2.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东340方向上的B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例题、中考真题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22c b a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定 义表达式取值范围关 系正弦 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A =sin 1sin 0<<A (∠A 为锐角)B A cos sin =B A sin cos =1cos sin 22=+A A余弦 斜边的邻边A A ∠=cos c bA =cos 1cos 0<<A (∠A 为锐角) 正切 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 b aA =tan 0tan >A(∠A 为锐角)B A cot tan = B A tan cot =AA cot 1tan =(倒数) 1cot tan =⋅A A余切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cot a bA =cot 0cot >A(∠A 为锐角)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三角函数 0° 30°45°60°90° αsin 0 21 22 23 1 αcos1 23 2221 0 αtan 0 33 1 3 - αcot-3133 0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90cot(tan A A -︒=)90tan(cot A A -︒= B A cot tan = B A tan cot =)90cos(sin A A -︒=)90sin(cos A A -︒=BA cos sin =BA sin cos =A90B 90∠-︒=∠︒=∠+∠得由B A对边邻边斜边 ACBba cA90B 90∠-︒=∠︒=∠+∠得由B A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8、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9、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仰角铅垂线水平线视线视线俯角(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hi 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i lα==。
10、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11、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 北偏西60°(西北方向)。
12、解斜三角形所根据的定理 (在△ABC 中)① 正弦定理:SinCcSinB b SinA a ===2R.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② 余弦定理: c 2=a 2+b 2-2abCosC ; b 2=c 2+a 2-2ca CosB ; a 2=c 2+b 2-2cbCosA. ③ 互补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Sin(180-A)= sinA , Cos(180-A)= - cosA , tan(180-A)=-cotA , cotA(180-A)=-tanA. ④ S △ABC =21absinC=21bcsinA=21casinB.:i h l =hlα三角函数中考试题分类例题解说一、三角函数的定义 例1:(滨州市) 如图1,梯子(长度不变)跟地面所成的锐角为A ,关于A ∠的三角函数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之间,叙述正确的是( ) A .si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B .cos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 .tan 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D .陡缓程度与A ∠的函数值无关 分析:由锐角的正切、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可知:锐角的正切、正弦值越大,梯子越陡,余弦值越小,梯子越陡。
因此选A 。
二、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例4:(辽宁省十二市) 计算:242(2cos 45sin 60)4︒-︒+ 解:23262(2)224=⨯-+原式66222=-+ 2=点评: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求线段的长度例5:(云南省) 已知:如图3,在△ABC 中,∠B = 45°,∠C = 60°,AB = 6。
求BC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分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加以研究。
如图4,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
在Rt △ABD 中,∠B =45°,则AD = BD 。
不妨设AD = x ,又AB = 6,所以有x 2+ x 2= 62,解得x =32,即AD = BD =32。
在Rt △ACD 中,由∠ACD = 60°得∠CAD = 30°而tan30°=CD AD ,即32CD3=3,解得CD =6。
因此BC = BD + DC =32+6。
下面也是2007年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中考题,请自己完成。
1、(江西省) 如图5,在Rt ABC △中,90C ∠=°,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若2b a =,则tan A = .2、(大连市)在△ABC 中,∠C =90°,AB =10cm ,sinA =54,则BC 的长为___cm 。
3、(丽水市) 如图6,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到墙的距离AC =3米,3cos 4BAC ∠=,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米。
4、(天津市) 45cos 45sin +的值等于( )图1图3图4ACBcb a图5ABCA.2B.213+ C.3D. 15、(连云港市)计算:02122sin 45--+6、(岳阳市)计算:10)21()13(---+|2-3|+sin 245° 7、(眉山市) 计算: 2sin450+cos300·tan600—2)3(-8、(中山市) 如图7,Rt △ABC 的斜边AB =5,cosA =53。
(1)用尺规作图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l(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2)若直线l 与AB 、AC 分别相交于D 、E 两点,求DE 的长。
答案:1、12。
2、8。
3、4。
4、A 。
5、2。
6、 12。
7、- 12。
8、2。
图7AC B一、选择题1.(2009·漳州中考)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α的值是( )A .35B .43 C .34 D .452.(2008·威海中考)在△ABC 中,∠C =90°,tan A =13,则sin B =( )A .1010 B .23C .34D .310103.(2009·湖州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ACB ∠=Rt ∠,1BC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3sin 2A =B .1tan 2A = C .3cos 2B = D .tan 3B =3 题 4题 5题4.(2008·温州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已知2CD =,3AC =,则sin B 的值是( )A .23B .32C .34D .435(2007·泰安中考)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于D ,若23AC =,32AB =,则tan BCD ∠的值为( )(A )2 (B )22(C )63(D )33二、填空题6.(2009·梧州中考)在△ABC 中,∠C =90°, BC =6 cm ,53sin =A ,则AB 的长是 cm . 7.(2009·孝感中考)如图,角α的顶点为O ,它的一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 上有一点P (3,4),则 sin α= . ACBD7题 8题8.(2009·庆阳中考)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DE ⊥AB ,3sin 5A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 cm 2. 三、解答题9.(2008·宁夏中考)如图,在△ABC 中,∠C =90°,sin A =54,AB =15,求△ABC 的周长和tan A 的值.10.(2007·芜湖中考)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tan cos B DAC =∠,(1) 求证:AC=BD ; (2)若12sin 13C =,BC =12,求AD 的长. 一、选择题2.(2009·长春中考).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452AOC OC ∠==°,,则点B 的坐标为( )A .(21),B .(12),C .(211)+,D .(121)+,3.(2009·定西中考)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 )A .8米B .83米C .833米 D .433米 4.(2008·宿迁中考)已知α为锐角,且23)10sin(=︒-α,则α等于( )A.︒50 B.︒60 C.︒70 D.︒805.(2008·毕节中考) A (cos60°,-tan3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A 1的坐标是( )A .1323⎛⎫- ⎪ ⎪⎝⎭,B .3323⎛⎫- ⎪ ⎪⎝⎭,C .1323⎛⎫-- ⎪ ⎪⎝⎭, D .1322⎛⎫- ⎪ ⎪⎝⎭,6.(2007·襄樊中考)计算:2cos 45tan 60cos30+等于( )(A )1 (B )2 (C )2 (D )3 二、填空题7. (2009·荆门中考)104cos30sin 60(2)(20092008)-︒︒+---=______.8.(2009·百色中考)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测得电线杆底部B 与钢缆固定点C 的距离为4米,钢缆与地面的夹角为60º,则这条钢缆在电线杆上的固定点A 到地面的距离AB 是 米.(结果保留根号).10.(2007·济宁中考)计算sin 60tan 45cos30︒-︒︒的值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