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摇篮里的科学家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襁褓里开始做研究

——读《摇篮里的科学家》有感作为一名职业中学幼师专业的老师,与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相关的文字书籍一直是我的阅读兴趣所在。暑假里两个月的时间,我阅读了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其中这本《摇篮里的科学家》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让我对幼儿以及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幼儿不是无能的

阅读《摇篮里的科学家》一书,仿佛又让我重温了一遍婴幼儿心理学的发展史,从自我中心、客体永久性、知觉恒常性再到幼儿期健忘、三山实验、视觉偏爱法等等,这些都是阅读过程中与自身经验交汇后所产生的联想。作者用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的例子,把幼儿期孩子对他人的理解、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语言的使用做了详尽的描述,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幼儿绝对不是无能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新生儿曾经被认为是“苗条的生机勃勃的蔬菜”“会哭的胡萝卜”,30年发展性研究得出的最显著观点正是“幼小的幼儿知道多少东西”。幼儿具有如此多的能力,这改变了我认为幼儿只是在襁褓中等待母亲喂奶的观念。

二、幼儿是小科学家

阅读这本著作,读者很容易“迷失”在那些关于幼儿语言、思维以及对世界他人认识的“轶事”中。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浮现在脑海:为什么作者如此执著地把幼儿等同于科学家?正如浪漫主义所描述的那样,儿童应该是直觉的,他们的体验是纯自然的、幼稚的,似乎同科学沾不上边;而作者在本书刚开始就委婉地批判了这种将幼儿和理性相割裂的历史观,认为“婴幼儿会思考、观察和推理”“他们会考虑证据、得出结论、做实验”。详细读来,竟然是“假设”让幼儿和科学家划上了等号,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幼儿了解外部世界与他人想法一样,常常从一些重要的假设入手。”三个月大的幼儿就会作出假设,以幼儿丝带绑脚踢小汽车为例,他们很快认识到踢绑丝带的脚能使汽车移动,所以“幼儿能够做出关于他们的行为将如何影响外界的假设”。虽然某些假设并不那么合理,但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假设,幼儿渐渐习得了关于对世界、他人以及语言的理解,

三、幼儿是不断成长的科学家

从上面可以看出,幼儿的发展似乎蕴含了一种自我进步的力量。作者在书中将幼儿的思维比作由神经元组成的计算机,并且这台计算机“不仅仅简单地把输入内容转化成输出,似乎自发地从使用一个程序转换到使用另一个更精密程序”。在这种自我升级的背后,究竟与摇篮里的科学家又有何关联呢?作者通过用一个所谓“理论的理论”的词,再一次将幼儿这

台计算机与科学家划上了等号。正如计算机在不断更新程序一般,科学家总是在修正“旧理论”,创造“新理论”,并且在不断地修正之后,“建构起新的完全不同的代码和规则”。幼儿经验的升级与科学家理论的更新是一致的,这种模式告诉了我们人何以发展?世界何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科学家,幸运的保有了幼儿时期的认知能力。

四、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提供幼儿探究的时间、材料

幼儿是科学家,他们在摇篮里做研究。同科学家一样,他们需要有足够充足的时间用来做研究。我们都知道我们有其他物种所没有的延长了的童年期,正是有了这段较长的受保护的童年期,人类才充满了发展的多种多样性。所以在幼儿期可以“自由探索许多的可能性”“做些纯粹的基础性研究”。一花一世界,幼儿从假设出发解释他们所见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理论。但是,如果童年期不再那么闲暇,而整天被成人的训练、认知上的教授也就是所谓的早教所充斥,还能奢望幼儿透彻地了解这个属于他们自身的曼妙世界吗?这就是“早熟”,过早地脱离“童年期”。如果基础性研究没做好,缺少了从襁褓中探究世界的能力,高屋建瓴的灌输又有何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成人应该提供幼儿足够多的自我探究的时间,比如“在儿童每天的游戏中观察他们对想法的实验”。

另外,幼儿同科学家一样,都有一种“解释的动机”,“科学家们大多时间被认知情绪所驱动,幼儿所有时间都被这种动机驱使”,所以,既然这种研究的力量是内发的,应该提供给幼儿充分的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机会,包括场地和材料如玩具、各种物体等。毕竟,幼儿研究用的材料与科学家相比并不昂贵,有时候甚至只是一只塑料鸭子就是他们的研究工具,作为成人应该尽一切可能满足他。

(二)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除了材料的提供者、研究的支持者角色以外,成人还可以提供“正确答案”。科学是很复杂的,所以也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解释是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是“趋异”的,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却是“趋同”的,这种“趋同”有时候是由于对同一个事件隐藏在背后的同一个模式的理解的相似性。正如本书所指出的,“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正确的信息以帮助儿童自己重新编程”,维果茨基也看到成人是幼儿解决知识问题的工具,文化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关于错误信念的实验告诉我们幼儿的确需要成人告诉他们自己在某个点上是错了,虽然这需要等到一定的时机。“幼儿依靠他人获得关于世界的信息,这种依靠另幼儿增加与环境的协调”,所以,对科学家来说,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依靠整

个社会信息分享网络。

所读图书:

《摇篮里的科学家》,戈波尼克等著,袁爱玲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