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一、课程教学要求
1.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生产方式理论与经济制度理论,主要学习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内涵、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演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内涵,二是了解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制度的内涵。
教学难点: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演变。
二、教学内容
1.生产方式理论
(1)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以人和自然的和谐为基础,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需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两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因而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工具:是所有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工具的统称。包括从落后的手工工具到现代自动化的各种机器设备。
✓人们进行生产,不能单靠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必须运用生产工具,才能增强加工于劳动对象的能力。
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于劳动对象的能力。
劳动者要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必须与生产工具相结合。在各种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结合的性质和方法也不同。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才能和归资本家所有的机器设备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起基础作用,劳动者则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形式,经过和用人企业协商,实
行双向选择被企业招用后从而和生产工具结合起来。
(2)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
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由于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它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的总过程。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
✓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
✓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结成的关系被称为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私有决定的,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则是由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公有决定的。
(3)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的含义
生产方式即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具体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2.生产方式的具体内涵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从具体表现形式上来说是指生产过程的条件与形式。
生产过程的条件包括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生产过程的形式包括生产形式与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
✓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资料的规模、效能与生产方法或生产工艺水平。
✓生产的社会条件:生产过程的分工、协作程度及相应的生产组织
✓生产过程的生产形式:一定社会的生产是自发调节的商品生产还是自觉调节的产品生产;
✓生产的社会形式: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与方法,即生产的社会性质。
3.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并与之相适应。
✓一是生产方式决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
系。
✓二是生产方式决定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关系。生产方式不仅形成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而且产生一定的分配关系。
第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方向。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他指出“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性地位,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支配性地位,既表现为它对生产关系的直接决定作用,又表现为对上层建筑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使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使经济基础全面地发生变革;经济基础的全
面变革,必然最终导致上层建筑的相应变革。从总体上看,生产方式既决定
着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性质,也决定着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基本方
向与进程。
2 经济制度理论
(1)经济制度的内涵
1.经济制度的含义
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总称为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也是生产关系的内容,“即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之后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和基础,决定着经济制度的性质和主要方面。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分配关系和人们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制度构成了生产关系的内容,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经济制度具有稳定性,当一定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经济制度在长期内可以保持不变,但是经济体制具有可调整性,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
2.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理解社会制度变迁的出发点,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主要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展开的。
正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这种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从一般的财产关系或产权关系中分离出来,把它作为整个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命题,而且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政治经济学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