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1中国古代史主题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件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1中国古代史主题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北师大版
影响
• 【知识拓展】 •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 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 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2.商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商王汤[7] 约公元前 1600 年 都城 亳[8]
盘庚迁殷[9]: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约公元前 1300 年,商 重要事件 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此后商朝统治稳定下 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10]。 灭亡 影响 公元前 1046 年, 牧野之战[11], 周军占领商都, 商朝灭亡。 商朝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活 动地域远远超过夏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也称“铭文”[2],是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金文
[3]
比甲骨文规范。
小篆和 秦朝统一后,统一文字,把小篆[4]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隶书 后来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5]。
楷书和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 行书 篆书和隶书转化到楷书[6], 草书[7]和行书[8]也逐渐流行。
[15]
)。 春秋时期争霸形势图
称霸 背景 春 秋 争 霸 主要 过程
春秋时期, 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 命令,他们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强大的诸侯迫使其他 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桓公任用管仲[16]为相, 齐桓 改革内政和军制,以“尊王攘夷[17]”为口号。 公称 公元前 651 年, 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18], 霸 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 主。
目的
主要措施 (2)奖励生产[6],生
作用 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推动人 口增长。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
主要 内容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轮专题突破综合训练专题一中国古代史课件
(2)新疆 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 管辖。 ②乾隆帝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 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台湾 ①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 联系。 ②元朝设机构加强对琉球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 ③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 抱。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线索
中国古代政治
1.历代政权更替及其基本特征
朝代 夏、商、西周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基本特征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辽、宋、夏、金、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元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 发展
2.历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8 广 东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CONTE NTS
目 录
综合训练
中国古代史在中考中分值约20分,一般是6—7道选择题,有时会 出现在综合题的第1问,如2014年26题第1问考查丝绸之路、2015年26 题第1问考查宋词,分值一般为2—3分。侧重对主干知识特别是古代政 治的考查,涉及政治制度、民族关系、边疆管辖、对外关系等,思想 文化和科技也有涉及。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命制了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试题,呈现出从“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转变的趋向。 试题选材上,灵活多变,形式多样;问题设置上,重视采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本专题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 文化四条线索进行梳理、分析,引导考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小专题式 综合复习,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
城市
唐朝:商业繁荣,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城内坊(居民区)市(商业区)分开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1中国古代史主题3大一统的秦汉帝国课件北师大版
中国
秦并六国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国家建 立 的 意 义 评 价 秦 始 皇 五 年 1 考 [BS : 七 上 P64~72;RJ:七上P56~60]
• 考纲要求:A.识记:秦兼并六国 C.运用: 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 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并六国
(1)战国以来, 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 背 景 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统一成为 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 国家,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公元前 230~前 221 年, 秦国先后兼并韩、 赵、 魏、 统 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一 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秦朝[3],定都咸阳
• • • • •
【知识拓展】 “秦皇汉武”的共同之处: (1)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其举措对后世影响巨大并且对封建社会历 史起到了推动作用。 • (4)“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张 骞 通 西 域 五 年 未 考 [BS : 七 上 P81 ~ 82 ; RJ:七上P82~83]
[4]
。[2013.2]
秦始皇
影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 响 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疆域 四至
东临东海,西到陇 西,南濒南海,北抵 长城。
秦朝疆域图
• 【知识拓展】 • 秦国与秦朝的区别: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一个诸侯国;秦朝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 家。
削弱封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18]的建议,颁布“推恩 国势力 令”[19],巧妙地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 政治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20],监督和检举京师百
2018年中考历史全程突破 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 中国古代史 第六讲 北师大版
命题点一 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1.(2015·安徽)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
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B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命题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苏__轼_____。
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后,南宋经济繁荣的情况。
2.(2012·安徽·13)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 】(3)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_______“__明__清__”__改__“__两__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独特的活字印刷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图1、图2反映的是宋朝手工业的兴旺。
图1反映的是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
别致的美感;图2反映的是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
发达的造船业。图3反映的宋朝商业的繁荣,即南宋时纸币发展,并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2015·安徽)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
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B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命题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苏__轼_____。
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后,南宋经济繁荣的情况。
2.(2012·安徽·13)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 】(3)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_______“__明__清__”__改__“__两__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独特的活字印刷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图1、图2反映的是宋朝手工业的兴旺。
图1反映的是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
别致的美感;图2反映的是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
发达的造船业。图3反映的宋朝商业的繁荣,即南宋时纸币发展,并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018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模块一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9-
【易错易混】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 2013· 安徽第2题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 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C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模块一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6-
考点二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2013年考查 )
唐朝 建立 唐太 宗 登位
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 唐朝 李渊就是唐高祖
,定都 长安
,
626 年, 李世民 年号为 贞观
登上皇位,这就是唐太宗,627 年改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模块一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2-
【历史坐标】
模块一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首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3-
2013—2017 年安徽中考命题分 中考纲要 析 考查内 分 年份 题型 题号 容 值 辨析 2017 科举制 14( 1 ) 1 改错 A.识记 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贞 2016 — — — — 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与吐蕃交往的史 玄奘西 单项 实。 2015 2 2 行 选择 B.理解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 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单项 2014 科举制 3 2 选择 “贞观 单项 2013 2 2 之治” 选择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模块
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原 (2)自然因素:宋代北方气候寒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 因 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社会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社会环境。 (4)政策因素: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含义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2)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 过程 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 迅速发展起来,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 流域。
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六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中国 1.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
世界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马可·波 罗来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 流与发展。
2.经济重心南移。
3.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并立 五年未考 [BS : 七下P54~62;RJ:七下P50~54]
北 灭亡 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3](又 宋 澶渊 之盟 称“靖康之难”)。 1004 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14]城下。在 背景 宰相寇准[15]的力劝下,宋真宗亲赴澶州,宋军 打退辽军。
北 澶渊
签订 1005 年宋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16]。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2 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22]起兵反辽, 金 建立 1115 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23],定都会宁,他就 朝 是金太祖[24]。 灭亡 1234 年,金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下灭亡。 南 宋 建立 1127 年, 金灭北宋。 北宋皇室赵构[25]在 1127 年称帝, 后来定都临安[26](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27]。
含义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2)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 过程 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 迅速发展起来,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 流域。
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六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中国 1.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
世界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马可·波 罗来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 流与发展。
2.经济重心南移。
3.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并立 五年未考 [BS : 七下P54~62;RJ:七下P50~54]
北 灭亡 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3](又 宋 澶渊 之盟 称“靖康之难”)。 1004 年,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14]城下。在 背景 宰相寇准[15]的力劝下,宋真宗亲赴澶州,宋军 打退辽军。
北 澶渊
签订 1005 年宋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16]。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2 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22]起兵反辽, 金 建立 1115 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23],定都会宁,他就 朝 是金太祖[24]。 灭亡 1234 年,金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下灭亡。 南 宋 建立 1127 年, 金灭北宋。 北宋皇室赵构[25]在 1127 年称帝, 后来定都临安[26](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27]。
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5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通发达。
考点
唐 诗 的 盛 行 ( 七 下 P35—36 ; 3 年 1 考 :
2016年7题)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2.唐诗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生活时代 代表作
诗歌特点
“诗仙” 李白
盛唐
《早发白帝 城》《蜀道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难》
“诗圣” 唐朝由 “三吏” 气 魄 雄 浑 , 沉 郁 悲 杜甫 盛转衰 “三别” 怆,有“诗史”之称
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
朝,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B )
过中考
1.(2017深圳5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
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
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D )
A.政治清明
B.科举兴盛
C.民族融合
D.经济繁荣
2 . (2017深 圳 6题 ) 某 小 组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 “《东征传绘》”“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 题是( B )
的 繁 盛
元 盛 世经 的 荣盛济 繁世手 商农既工 业业是业 ::当: 商创时丝 业制各织 繁了民技 荣曲族术 ,辕交高 大犁往超 都和的; 市筒中越 有车心长 窑。,安 青又、 瓷是洛 、一阳 邢、 窑座扬 白国州 瓷际和 和性成 唐的都 三大。 彩都长 。市安。
外 概况: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
文 化 交
鉴真 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东渡影极响深:促远进的影了中 响日。文化交流,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
流
特点:全面开放,兼收并蓄。 交往频繁的原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海陆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辕犁[3]和筒车 盛 开 世
[4]
农 业
灌溉技术的发
明、使用,促进 了土地开发,增 加了粮食产量。 筒车 曲辕犁
元 经 之 济
治 表 手 制瓷业发达,以越窑[5]的青瓷[6]和邢窑[7]的白瓷最为 现 工 有名。“唐三彩”[8]代表了唐朝制瓷业的突出成就。 业 纺织业中,蜀锦[9]冠绝全国。
盛世经 开元 济表现 之治 疆域
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中国 1.政治上,出现“贞观之 治”“开元盛世”繁荣局面。 2.民族友好交往;中外交流不断 发展。 3.科举制产生并发展,成为封建 社会选才的主要途径。
世界 1.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 2.日本效仿隋唐进行大化改 新,向封建社会过渡。 3.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 制度成型。
(3)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 影响 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 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 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废止 科举制度存在 1300 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 年[16])才被 废除。
统一 意义
隋的 强盛
• 2.隋朝大运河
目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 的 统治。 开凿时期 隋炀帝[7]统治时期。 概 况 中心及南北 起止点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 郡[8](今北京),南至余 杭[9](今浙江杭州)。
四段运河 (自北向南) 概况 连接五大水系 (由北向南) 长度 地位
永济渠[10]、 通济渠[11]、 邗沟[12]、 江南河[13]。 (其中经过安徽的是通济渠) 海河、黄河[14]、淮河[15]、长江和钱塘江。 全长两千多千米。
唐与吐蕃交往 五年未考 [BS :七下 P26 ~ 30 ; RJ:七下P22~26]
• 考纲要求:A.识记:唐与吐蕃交往
吐蕃[17]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 世纪前 吐蕃 期,吐蕃杰出的赞普[18]松赞干布[19]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逻些[20](今拉萨)。
文 7 世纪中期, 唐太宗派文成公主[21] 交 成 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 往 公 藏,将谷物、药材、茶叶、历法和 史 主 各种书籍等带到吐蕃, 密切了唐蕃 实 入 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藏 友好交往。
• (2)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 化交流。 • (3)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为各国友好往 来提供了条件。 • 2.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 • (1)大力弘扬唐朝文化。 • (2)积极吸收别国文化(或兼收并蓄)。
建设和谐社会; 尊重人才, 促进社会进步; 贞观 启 关注民生, 之治 示 完善法制,加快民主与法治建设;加快经济建设等。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政治上, 他知 评价 唐太 宗 人善用,虚心纳谏,革新制度;经济上,他轻徭薄赋,戒 奢从简;法律上,他修订法令,完善法制。民族关系上, 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 汗”[12]。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七下 P13 ~ 18 ; RJ : 七下P9~13]
• 考纲要求:A.识记:开元盛世
晚年称帝,改国号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 则 天 帝[13]。其统治前期,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 统 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 治 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 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减轻农民负担, 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 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1)大运河[16]成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 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 纽。 影响 (2)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如涿郡、江都、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3)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 北动脉的作用。
• 【知识拓展】 • 大运河开凿期间,政府强征劳动力,造成劳 役、赋役沉重,引起人民的不满。因此大运 河的开凿也成为引发农民起义、促使隋王朝 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大运河在 日后的历史作用更大。
贞观之治 五年未考 [BS :七下 P8~11;RJ:七 下P7~9]
• 考纲要求:A.识记:“贞观之治”的主要内 容 唐朝 618 年,李渊[1]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2],定都
• 2.玄奘西行
高僧玄奘
• 【关联速查】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丝绸之路(P22)、遣唐 使(P31)、玄奘西行(P31)、鉴真东渡(P31)、市 舶机构(市舶司)的设立(P35)、郑和下西洋 (P44) • 【知识拓展】 • 1.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 (1)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隋朝大运河 五年未考 [BS :七下 P2 ~ 6 ; RJ : 七下P2~5]
• 考纲要求:B.理解: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1.隋朝
隋的 581 年,北周[1]外戚杨坚[2]夺取政权,建立隋朝[3]。杨坚 建立 就是隋文帝[4]。
隋的
统一 589 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5],实现统一。 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 实现了统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 表现 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一时 期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6])
建立 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3]。 唐太 宗登 位 626 年,李世民[4]登上皇位,这就是唐太宗[5], 627 年改年号为贞观。 唐太宗
背 唐太宗亲历隋末农民大起义,吸取隋亡的教训,认 景 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贞观 治 经 (1)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的负担, 重视发展生产。 之治 国 济 (2)在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役天数,并规 措 方 定可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 施 面 (3)皇帝要“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隋唐科举制 五年 2考[BS:七下 P20~ 21; RJ: 七下P17~20]
• 考纲要求:A.识记: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背景 隋唐之前, 选官主要依靠家世背景。 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 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创立 隋朝时创立,唐朝时完善。 目的 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国家服务,巩固统治。
唐 朝中外文 化交流 五 年 1 考 [BS : 七 下 P32 ~ 39;RJ:七下P28~32]
• 考纲要求:B.理解: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 遣唐使[8]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 含义 日本共派遣唐使 13 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 500 余人。 使 (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9],又称晁衡。)
民族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和亲、封赏等 治 贞 国 观 措 之 施 治 关系 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上层,加强同 方面 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外 关系 唐朝时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表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 现 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1]。
人口
唐初政府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 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
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 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唐 朝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混乱,爆发了“安史之乱”[10], 的 衰 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公元 9 世纪后期, 爆发了唐末农民 亡 起义(“黄巢起义”[11]),唐朝瓦解。907 年,唐朝灭亡。
主要 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技术、建筑技 遣 唐 使 作用 活动 术以及生活习俗等。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 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 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 出了贡献。(主要影响:大化改新)
时期 唐玄宗统治时期。 鉴真[10]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 鉴 真 东 渡 影响 经历 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 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但 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 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 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作出了杰出贡献。鉴真死后,就安葬在 日本,至今在唐招提寺[11](古代中日友好 的见证)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鉴真
拉萨大昭寺门前的 “唐蕃会盟碑”
发展趋势 以和为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意义 (2)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4)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关联速查】 • 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P138):北魏孝文 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P26)、唐与吐蕃 的交往(P30)、回族形成(P37)、清朝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和设置驻藏大臣(P41、42)、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P75) • 【知识拓展】 • 吐蕃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当时与唐朝的 关系是并立的,不是从属关系。
8 世纪初,唐中宗[1]派金城公主[2]入 金城 藏嫁给尺带珠丹[3]。尺带珠丹上书给 公主 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 交 往 史 实 唐蕃 会盟
[4] 入藏 为一家” ,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
切。 唐穆宗[5]时,唐蕃相约盟誓,并立 “甥舅会盟碑”[6]。“患难相恤,暴 掠不作”。今天拉萨大昭寺[7]门前的 会盟碑就是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 证。
背景 唐朝时中国和天竺交往频繁。 目的 为了求取佛法精义。 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以及 中亚各国(即丝绸之路),前往天竺[12](古印度)。 过程 回国后,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13],是研 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意义 玄奘[14]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 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