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_以徽州民居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24卷08/2
006建筑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受到地理、气候、材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使在相同的经济条件及物理环境条件下,建筑的空间形式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相比之下,在上述各种因素中,文化对建筑的形式与空间影响更为深远。

那么,文化是如何对建筑空间施加影响的?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比较完整的建筑体系进行研究。

皖南徽州民居就是这样一个完整、成熟而独立的建筑体系。

在此,我们以古徽州民居为例研究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1 徽州文化背景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物产丰富,地形多变,易守难攻。

因而成为中原士族逃避战乱的首选之地。

在公元4世纪初晋未、9世纪唐末、12世纪初宋末的三次朝代更迭战乱中,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徒皖南。

经过与当地古山越人的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汉人为主的移民社会。

中原移民带来了当时中原先进的文化,经皖南青山秀水的陶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明中的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唐宋以来,皖南开始人文兴盛,名人辈出,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

尤其到了南宋,其典型代表徽文化崛起,至明清,发展达到顶峰。

徽文化以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篆刻、徽州刻书、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众多的地方民俗风情等为代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在这些徽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应当数程朱理学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传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又容纳和改铸了先前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学哲学逻辑结构。

程朱理学性质以道体为核心,认为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背后有其必然存在的本质,以“穷理”为精髓,即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以然的道理,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工夫,认为自然、社会、人生以至人类历史上,凡是善的、真
的、正的、光明的都是天理,人应该排斥功利不求私欲,并主张“主静”“居敬”的功夫为修养方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认为人是天地的中心,自然和社会由于人而有价值,人对自然、社会有特殊的义务……此外,还有形神、魂魄、鬼神学说、“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学说等。

2 文化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徽州文化,包括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的融合、风俗习惯、儒家思想观念与程朱理学哲学观念等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环境。

特定的思想观念中图分类号 TU-0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9X(2006)08-0001-03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 编收稿日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建筑系
讲师浙江理工大学建工学院讲师3100152006 03 24决定了相应的伦理制度、生活习俗,这些制度、习俗又反映在生活行为、居住行为及建筑空间环境中,从而使得徽州地区的人们在营建活动中,产生了相应的空间形态与环境气氛。

那么,这些思想观念是如何反映在他们的传统习俗、生活与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中?我们通过对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特征与文化特征的分析,认为一定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便是建筑空间环境所依赖的土壤,徽州民居
文化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2.1 “齐家”观念促成了建筑空间的统一“程朱理学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1]这一思想是程朱理学继承了儒家思想的实质内容。

“齐家以修身”,家里团结起来,家庭和谐,才有可能一致地应对家外的世界,或治国或打天下。

这一思想反映到了“家庭”的世界中:主厅空间的对称性强烈地将视线引导向位于中轴线的空间及装饰,厅堂的太师壁为室内视觉的焦点,上下厅堂与厢房以天井空间为中心向内围合,组合起来形成“家”的 “统一感”。

整个家庭对外有很强的私密性,对内则私密性大大减弱,通常“家”与外界的交往,通过几道门或门厅,屏风或仪门遮挡内外空间的视线;外墙不开窗或开小窗,而室内空间动线可以穿透几个房间(图1),厅堂完全向天井开敞,室内房间之间用竹帘、布幕或木门,只有晚间关闭。

有些空间只有门洞,房与房之间用薄薄的木板分
隔,隔音效果很差。

外墙材料质地坚硬,而室内材料则
多采用木料或布幕,呈现内部柔软的一面,内外空间使
用材料形成鲜明的对比(图2)。

家庭的祖辈们希望家族兴旺、壮大,在家庭居住
结构上,几代人同住一个大宅院,房屋纵横发展。


州民居在“齐家”观念下,从建筑空间中反映出家的
整体性(图3)。

2.2 家庭伦理观念限定了建筑空间次序
徽州是礼义之邦,以“三纲五常”为天理。

“所谓天
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1]所以,程朱理学
规定了家内成员的关系、位份,包括代与代之间的、年
幼与年长之间的、男与女的、主与仆的关系,一个人按
其身份,必须依据“礼”,行其所应履行的权利与义务。

徽州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厅堂、厢房、别厅各个空间
齐备,无论内外层次,或是不同的合院,配合行为的规
矩都意味着不同的身份关系。

例如:主人的厢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小姐住阁楼,佣人丫环轿夫住在较小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以徽州民居为例
The Effect of Culturel on Architectural Space Environment
摘 要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有很大影响。

该文以徽州民居为例,从“齐家”观念、家庭伦理观念、祭祖观念和礼制观念四方面分析了在徽州地区文化背景下,文化是如何影响建筑空间环境与秩序的。

最后找出文化、人与建筑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

关键词 徽州民居 文化 建筑空间 环境Abstract Cult ural fact or has a great effect upon archit ect ural space env ironment. This essay analyzes, wit h the example of t he t raditional residence in Huizhou,archit ect ural space environment wit h conception of unit y family,family order, memorial service for ancest ors and ceremony system.And t hen t he aut hor finds t he relat ionship among archit ectural space environment , human, and cult ure.Key Words Huizhou folk dwelling,Cult ure, A rchit ect ural s pa ce,Environment 陈 建 红李 茹 冰Chen Jianhong
Li Rubing
--------Take Huizhou Folk Dwelling as Example
建筑 与文化
的偏房、简陋的厢房等等。

房间的位序关系有具体的规定:以左为大,右为小,以上为尊,以下为次,主厅的座次、宴席的座位均以此为“合理”次序。

比如次子成婚时,父母坐于太师椅上,称“高堂”,儿子、儿媳要向高堂行礼;长子位于厅堂之左侧位置,右侧则为更次的位置。

有趣的是,位于厅堂之上的匾额与中堂楹联,在中国古制里,上下联读序先后也与座次左右同序。

由于厅堂为最重要的位序,所以,其空间尺度也比左右厢房大出许多,厅堂处于正面,其装饰等级也是最高的,合乎房屋的空间次序。

正面所用装饰材料最好,而面向内天井的西箱则为第二层次的处理,与正厅相对的一面装饰则最为简陋。

由于装修、装饰有正偏之分,所以,在木作方面,传统匠人对装修考虑视觉透视的效果,其控制、简省的能力极为熟练巧妙。

他们在迎人面做出多层次的正面(图4)。

从进入大门后,往前看,或是向侧面看,甚至回头看门屋背面,都会发现有正、侧之分,正面装饰精美,而侧面较粗。

这种层次使得室内空间在层次上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2.3 祭祖观念决定了建筑空间布局模式
朱熹吸收了儒家思想孝道教训,父母在世时顺从了他们,死后要纪念他们。

他在《家礼》中对建家宅做了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

”的型制:“前为门屋,后为寝堂,兼作祭祀之所,又设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于其东,……其堂为三间,中设门,堂前为三阶,东曰阼阶,西曰西阶,以堂北一架为四龛”(图5)[2]。

可见,程朱理学对祭祀祖先的重视。

虽然祭祖是儒家思想的圣训,儒家也不是宗教,而是一种道德的生活哲学,但中国老百姓并不理会这种区别,所以,把祭拜祖先与拜佛、拜神混同起来。

徽州最初祭拜祖先并没有设专门的大型祠堂,而是在家宅内将厅堂作为最重要的空间来祭祖,徽州百姓有在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元宵节后两天祭祀十八天的礼俗,从“请祖宗”到“送祖宗”也仅仅十八天,别的节日祭祖的时间则更短。

因此,对于家里只有一个厅堂的,这个厅堂负有多重功能作用,室内空间宽敞,加添许多装饰,使用材料也最好。

若是祖厅与客厅分开,有些明代徽州民居有专门设祖厅与神龛的,如歙县潜口司谏第,既是按照朱熹《家礼》型制设祭祖空间,一些大家庭有两三个厅的,将多重功能的正厅划分出来,客厅位于第二层院,第三层用来祭祖,显示出对敬拜祖先的私密性和重要性(图6 ̄7)。

我们以简图示意祖堂与院落的空间关系(图8)。

2.4 礼制观念限定了人的活动空间
受到封建礼制观念的影响,古徽州民居在空间布局上限定了人的活动范围。

理学观念认为,人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朋友,但是朋友毕竟是外人,尤其是在室内活动范围上受到限制。

这一礼制观念影响到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环境。

徽州民居中,大户人家的第一进厅堂,常常用来接待外来的客人,一般来说,只有特别亲近的朋友才能进入第二进院落,从第二进院落到第三进院落私密性逐渐加强,最后一进院落往往是老人居住或者用来祭祖的厅堂。

在花园别厅或书厅接待客人的情况比较多,在此朋友交谈更为随意。

客人到别厅会客,可以不经过礼制严明的大门,可以从偏门进入别厅,这对于私密性很强的后堂部分来说干扰很小。

同样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男女活动的区域也是不同的。

通常妇女不进入厅堂,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后院,这一活动空间的划分,其原因有两个:一个
图1 婺源延村训经堂堂内
图2 由外而内,使用材料的变化图3 歙县瞻淇九世同堂
图4 通过转折增加正面层次
2第24卷08/2
006
建筑
3第24卷08/2
006建筑了解建筑空间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必须找出联系
二者的桥梁,这一桥梁就是营造建筑空间环境的人。

“居住意味着人们与既定的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
系。

”[3]这里的“人”是带有一定思想文化观念的人,居
住环境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环境。

笔者将环境、人与
文化三者的关系归结如下(图10):者关系中,文化为
形而上,环境为形而下,人是环境与文化的信息传递
者,也是构建者,也就是说,思想观念是千百年来人
在思维活动中建立起来的,而它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行
为活动,有什么样的行为活动,就会在其居住环境的
构建上产生什么样的空间观念,相应地,通过人们的
营建活动来创造出如此这般的建筑空间环境。

三者关
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张立文,朱熹思想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
丁宏伟.徽州明清祠堂建筑.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拉普普.住屋形式与文化.张玫玫 译.台北:镜与像出版社,1979.4
东南大学建筑系,歙县文物管理所编.徽州古建筑丛书——瞻淇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5茂木计一郎.中国民居研究——中国东南地方居
住空间探讨.汪平,井上聪 译.台北:台北南天书
局出版,1996.

王治平.试论徽州传统民居及其布局. 中国传统民
居与文化(第四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是工作分配的原因,封建社会的男女分工明确,女性
的工作主要在厨房、卧室和后院,多为处理家务;男
性则多为外出经商、做官,在家中的活动区域往往是
前院空间、前堂。

 第二个原因是:严格的礼教观念,对
于大户人家更为突出,一系列不同私密性程度的院落
空间,妇女只能在内院空间活动:所谓“大门不出,二
门不迈”,说明妇女活动范围受到的限制。

未出嫁的女
子常住在楼上,有些即使住在了底层,出入也要受到限制,从遮羞窗的设置,可以看出闺女是不能随便被
外人看见的,这也体现了女子卧室私密性强的一面。

由于对女性的轻视,女性活动空间的装修也比较粗
陋:厨房没有装饰,泥地铺面,墙体为砖墙抹灰墙面,
位置也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而男人居住的别厅,其装修档次比较高,位置则在景观比较好的地方。

可见封建礼制观念下的男女不平等,影响到了居住空间的不平等(图9)。

3 文化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从以上徽州民居文化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分析可知,建筑空间环境与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那么,要
图5 歙县潜口乐善堂平面图6 歙县潜口司谏第平面图7 歙县潜口司谏第神龛
图8 祖堂与院落的空间关系
图9 合类人群活动区域范围
图10 建筑环境、人与文化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