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
制定时间:2013年2月25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
新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掌
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学习
者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为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关注近年来
生态学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无论在实践和学
科层面上都发展得如此之快,犹如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世界各个领域环境与
生态学有机联系的大革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接踵而来的资源枯竭,生
态环境问题等,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
(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与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
价值。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包括烟化方向、中草药
栽培与鉴定)、园艺专业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本课程共开设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0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生态学、资源环境学、可持续发展
规划与设计、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
了解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杨怀森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
骆世明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主要参考书:
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年。
金岚《环境生态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林昌善、尚玉昌《生物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沈享理《农业生态学》,农业出版社1988年。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理解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正确把握农业生态学任务,研究对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概念, 系统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了解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的产生与发展背景,明确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难点是掌握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方法。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4学时)。
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生态学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的生物组份与环境组份。系统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及其研究方法
农业生态学任务,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6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主要生态系统:森林、淡水水域生物、草地生物、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理解种间相互作用,种间关系与种群生活史。全面掌握群落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与时间结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生活型概念,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种群概念。种群结构
与种群特征;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掌握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在农业上的应用,难点是理解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群落演替顶极理论与农业的关系及应用。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6学时)。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生活型概念。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形成的适应与生态型、生态位概念。主要生态系统:森林、淡水水域生物、草地生物、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
第二节种群
种群概念。种群结构与种群特征。种群生命表,生命曲线,种群增长型,种间相互作用,种间关系与种群生活史。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与时间结构。群落演替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型
生物多样性定义,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群落多样性与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关系。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7学时)
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的含义,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掌握食物链的加环类型,食物链解列与环保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垂直结构概念,食物链含义、类型,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式:间作、轮作、套作、轮养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了解农业生产中立体种植、立体种养模式,难点是食物链的加环与解列与农业生产、环保之间的关系。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7学时)。
第一节概述
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的含义。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景观多样性含义,边缘效应与生态学错带形成类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因子。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概念。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农林立体模式。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含义、类型。食物链的加环类型,食物链解列与环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