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双向可控硅进行可靠操作的设计规则-151207资料

合集下载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得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得工作原理1、可控硅就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瞧作由一个PNP管与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与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得集电极直接与BG1得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就是BG1得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得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得结果,两个管子得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与导通.由于BG1与BG2所构成得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得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就是不可关断得。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与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得条件才能转化2,触发导通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得空穴时入N2区,N2区得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

在可控硅得内部正反馈作用(见图2)得基础上,加上IGT得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得伏安特性OA 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TRIAC得特性ﻫ什么就是双向可控硅:IAC(TRI—ELECTRODEACSWITCH)为三极交流开关,亦称为双向晶闸管或双向可控硅。

TRIAC为三端元件,其三端分别为T1(第二端子或第二阳极),T 2(第一端子或第一阳极)与G(控制极)亦为一闸极控制开关,与SCR最大得不同点在于TRIAC无论于正向或反向电压时皆可导通,其符号构造及外型,如图1所示。

因为它就是双向元件,所以不管T1 ,T2得电压极性如何,若闸极有信号加入时,则T1,T2间呈导通状态;反之,加闸极触发信号,则T1,T2间有极高得阻抗。

晶闸管和双向可控硅应用规则

晶闸管和双向可控硅应用规则

晶闸管和双向可控硅应用规则闸流管闸流管是一种可控制的整流管,由门极向阴极送出微小信号电流即可触发单向电流自阳极流向阴极。

导通让门极相对阴极成正极性,使产生门极电流,闸流管立即导通。

当门极电压达到阀值电压 VGT,并导致门极电流达到阀值 IGT,经过很短时间tgt(称作门极控制导通时间)负载电流从正极流向阴极。

假如门极电流由很窄的脉冲构成,比方说 1μs,它的峰值应增大,以保证触发。

当负载电流达到闸流管的闩锁电流值 IL 时,即使断开门极电流,负载电流将维持不变。

只要有足够的电流继续流动,闸流管将继续在没有门极电流的条件下导通。

这种状态称作闩锁状态。

注意,VGT,IGT 和 IL 参数的值都是 25℃下的数据。

在低温下这些值将增大,所以驱动电路必须提供足够的电压、电流振幅和持续时间,按可能遇到的、最低的运行温度考虑。

规则 1 为了导通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必须有门极电流≥IGT ,直至负载电流达到≥IL 。

这条件必须满足,并按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考虑。

灵敏的门极控制闸流管,如BT150,容易在高温下因阳极至阴极的漏电而导通。

假如结温 Tj 高于 Tjmax , 将达到一种状态,此时漏电流足以触发灵敏的闸流管门极。

闸流管将丧失维持截止状态的能力,没有门极电流触发已处于导通。

要避免这种自发导通,可采用下列解决办法中的一种或几种:1. 确保温度不超过 Tjmax。

2. 采用门极灵敏度较低的闸流管,如 BT151,或在门极和阴极间串入 1kΩ或阻值更小的电阻,降低已有闸流管的灵敏度。

3. 若由于电路要求,不能选用低灵敏度的闸流管,可在截止周期采用较小的门极反向偏流。

这措施能增大 IL。

应用负门极电流时,特别要注意降低门极的功率耗散。

截止(换向)要断开闸流管的电流,需把负载电流降到维持电流 IH 之下,并历经必要时间,让所有的载流子撤出结。

在直流电路中可用“强迫换向”,而在交流电路中则在导通半周终点实现。

(负载电路使负载电流降到零,导致闸流管断开,称作强迫换向。

最新三端双向可控硅应用电路

最新三端双向可控硅应用电路

三端双向可控硅应用电路第五章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和其他硅控整流器(半导体闸流管)Triacs and other Thyristors前言:Triac和SCR动作相同,只不过可双向导火,此两元件都为半导体闸流管(闸流体)家族成员。

有些半导体闸流管由闸极信号控制进入导火状态,如SCR和Triac,有些由外加电压至其转态值时转入导通状态,如四层二极管和Diac,不能开关传入主负载电流的小型半导体闸流管,称为电压转态元件(有时称崩溃元件),通常只作为SCR、Triac等可开关大负载电流的半导体闸流管的闸极触发电路。

学习目标:1 解释Triac在控制交流电源推动电阻性负载的工作原理2 正确定义并讨论Triac的重要电气参数,如,闸极触发电流,保持电流等3 说明作为Triac触发电路的定电压转态元件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优点4 祥述下列定电压转态型元件的电流对电压特性,包括:Diac、四层二极管、硅双向开关(SBS)、硅单向开关(SUS)5 祥述Triac触发电路上,电阻反馈/电压反馈使之导火的工作原理,计算在Triac触发电路上,使用电阻反馈和电压反馈的电阻值和电容值6 解释半导体闸流管的特性曲线,读出转态电压,转回电压,保持电流5-1 Triac的理论与工作原理(Theory and Operation of Triacs)Triac是一三端元件,用以控制流向负载的平均电流,与SCR最大不同在于:Triac在电源的正负半周都能导通。

当Triac处于截止状态时(off),无论外加电压极性如何,两主端点间无电流流动,如开启的开关。

处于导通转态时(on),两主端点间构成一电阻极低的电流通路,电流流向根据外加电压而定(方向一致),如闭合的开关。

负载的平均电流取决与每周期内,Triac处于导通的时间多少,可以调整,与SCR类似,长,电流大,短,电流小。

Triac的导通角度可达360°,可做全波控制(与SCR半波不同)。

三端双向可控硅工作原理

三端双向可控硅工作原理

三端双向可控硅工作原理
三端双向可控硅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正向导通和反向封锁的能力。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结构组成:三端双向可控硅一般由两个PN结和一个触发脚组成。

其中,一个PN结为正向PN结,另一个PN结为负向PN结。

触发脚用来控制器件的导通和封锁。

2. 正向导通:当正向 PN 结施加正向电压时,正向 PN 结会开始导通。

在导通状态下,正向电流可以通过三端双向可控硅流动。

3. 反向封锁:当正向 PN 结施加反向电压时,反向 PN 结会进入封锁状态,电流无法通过三端双向可控硅。

这是因为反向PN 结的正向电压会导致较大的空间电荷区域形成,从而阻止电流的通过。

4. 触发控制:通过控制触发脚的电压,可以实现对三端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封锁的控制。

当触发脚施加正向电压时,一定的触发电流会被注入,进而导致正向 PN 结导通。

相反,当触发脚施加反向电压时,触发脚不会注入电流,从而保持反向 PN 结的封锁状态。

5. 可控性:三端双向可控硅具有可控性,即可以通过控制触发脚的电压来实现对器件导通和封锁的控制。

这种可控性使得三端双向可控硅可以应用于各种电路中,例如交流电控制、温度控制和电能调节等。

总之,三端双向可控硅通过控制触发电压实现对器件的导通和封锁,具有正向导通和反向封锁的能力,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这使得三端双向可控硅成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极管 双向可控硅 交流

三极管 双向可控硅 交流

三极管双向可控硅交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极管、双向可控硅和交流电是电子领域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电子元件和电流类型,在电路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这三个概念,并探讨它们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极管。

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通常用于放大或开关电路。

它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通过在基极施加电压,可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通常用于放大电路,例如放大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

而其开关作用则常用于数字电路或逻辑电路中。

三极管是电子领域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器件。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双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用于交流电控制。

它是一种双向导通的开关元件,可以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双向可控硅需要一个触发脉冲才能导通,一旦导通,就会一直导通直到电流过零。

双向可控硅通常用于调节交流电的电压和频率,例如在调光调速或温控器中应用。

让我们来谈谈交流电。

交流电是在电源中常见的电流类型,其电压和电流的方向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一个完整的交流周期内,电压和电流会从正向到反向再到正向。

由于交流电的频率很高,可以传输远距离而且损耗较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和家用电器中。

将这三个概念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它们在电子领域中的紧密联系和应用。

三极管和双向可控硅常常一起使用,例如在逆变器中,三极管负责控制开关,而双向可控硅负责调节电流。

在一些高功率应用中,交流电经常与双向可控硅一起使用,以实现电压和频率的调节。

三极管、双向可控硅和交流电是电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和电流类型。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应用,但同时也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出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三个概念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电子技术的进步。

【写完2000字】第二篇示例:三极管和双向可控硅是电子器件中常用的两种元件,它们在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交流电路中,三极管和双向可控硅被广泛应用,可实现电路的控制、调节和保护等功能。

三端双向可控硅原理及在家电产品原应用电路

三端双向可控硅原理及在家电产品原应用电路

需求
* 高质量 * 高温度保证 * 简化电路
点火器, 漏地断路器, 电 子熔断器, 逆变照明装置
* 高电流控制 * 小型封装 * 高质量
特点
* 150 ℃ ,平面工艺 * 容忍高电压 * 下一代 (开发中)
* 平面工艺 * 容忍高电压 * 开发小型封装
15
文章转载 http://www.kkg.com.cn
(1(1995577:G:GEE) )
SRCSCRioelioeilnccincctotirtotfniorifneo(ilel(rlelre硅(d硅(d(()整)整控控流流制制器器))))
2
文章转载 http://www.kkg.com.cn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工作原理
符号
端口 2 (T2)
电风扇 ( 电动机, 电磁开关)
电风扇电机
M
电磁开关
S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特点
DIP(16P4)封装简化了装配 支持高成本效益系统
~
微处理器
电风扇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
输入电压
风扇电机
AC100V to 120V
BCR1AM-12
AC200V to 240V
BCR08AM-12A
水平摆动风扇
BCR1AM-12 AY08B4-12 BCR08AM-12A AY08B4-12
α = 1.8 @Ta =-20℃
( 栅极触发电流 – 栅极电流脉宽特性 )
β:Temperature dependability of VGT
VGT(ratings)=1.5V (max)
13
α=1.2 @Ta=-20℃
( 栅极触发电压 – 结温特性 )

两相和三相 可控硅调功器 说明书

两相和三相 可控硅调功器 说明书

单相、两相和三相可控硅调功器■智能化可控硅调功器■RS485通讯端口■全数字技术■CE认证和cUL认证■诊断功能最新产品系列HB = 加热器断线检测•深蓝色表示为选项3CD3000M系列MULTIDRIVE系列-CD3000E-CD3 00系列Multidrive-1PH - CD3200触发方式电源微处理器输入类型RS485POT 0K 4- 0mA 0- 0V DC SSR*HB Std RS Std AN Std**继电器输出**模拟输出MULTIDRIVE**单周期触发**移相角触发**脉冲群触发**延迟触发反馈电流(I)*功率(V×I)RS485**6 DI* 在CD3 00上选项** 在Multidrive 上提供*Multidrive6DI;4继电器输出;4模拟输出触发方式电源微处理器输入类型RS485POT 0K 4- 0mA 0- 0V DC SSRRS Std AN Std DRIVE M单周期触发移相角触发脉冲群触发延迟触发反馈电压补偿(VC)RS485选项HB CD3000M-1PHCD3000M-2PH触发方式电源微处理器输入类型RS485POT 0K 4- 0mA 0- 0V DC SSRRS Std AN Std DRIVE M脉冲群触发反馈电压补偿(VC)RS485选项HB Multidrive-2PH - CD3000E-2PH触发方式电源微处理器输入类型RS485POT 0K 4- 0mA 0- 0V DC SSRHB Std RS Std AN Std继电器输出模拟输出DRIVE E MULTIDRIVE脉冲群触发反馈功率(V×I)RS4856 DI电压补偿(VC)延迟触发单周期CD3000E 路模拟输出;4路数字输入; 路数字输出; 路继电器输出Multidrive 4路模拟输出;6路数字输入;4路继电器输出电压(V)Multidrive-3PH - CD3000E-3PHCD3000E 路模拟输出;4路数字输入; 路数字输出; 路继电器输出Multidrive4路模拟输出;6路数字输入;4路继电器输出CD3000M-3PH触发方式脉冲群触发反馈微处理器输入类型RS485POT 0K 4- 0mA 0- 0V DC SSR选项HB 电源DRIVE MRS Std AN Std电压补偿(VC)RS485RS485POT 0K 4- 0mA 0- 0V DC SSR电压(V)微处理器输入类型6 DIRS485触发方式电源延迟触发脉冲群触发**移相角触发单周期触发继电器输出模拟输出反馈DRIVE E MULTIDRIVE功率(V×I)电流(I)HB Std RS Std AN Std4带内部电流互感器时,规格为S0H和S3H。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Silicon, BCR)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双向导通特性,可以实现双向的电流控制。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是由PNPN结构组成的,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特性。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其正向和反向工作原理。

1. 正向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的阳极施加正向电压,而阴极接地时,PNPN结构中的P1区域与阳极形成正向偏置,N1区域与阴极形成反向偏置。

此时,P1N1结构处于正向截止状态,无法导通。

当双向可控硅的阳极施加正向电压,而阴极施加负向电压时,PNPN结构中的P1区域与阳极形成正向偏置,N1区域与阴极形成正向偏置。

此时,P1N1结构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双向可控硅导通。

2. 反向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的阳极施加负向电压,而阴极接地时,PNPN结构中的P2区域与阳极形成反向偏置,N2区域与阴极形成正向偏置。

此时,P2N2结构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无法导通。

当双向可控硅的阳极施加负向电压,而阴极施加正向电压时,PNPN结构中的P2区域与阳极形成反向偏置,N2区域与阴极形成反向偏置。

此时,P2N2结构处于反向导通状态,双向可控硅导通。

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阳极电压和阴极电压的正负情况,可以实现其双向导通和截止的控制。

二、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下图为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示意图:```+---------------------+| || || P1N1P2N2 || || |+---------------------+| |阳极阴极```在原理图中,P1和N1构成为了一个PN结,P2和N2构成为了另一个PN结。

两个PN结串联形成为了PNPN结构,即双向可控硅。

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到PNPN结的两端。

通过控制阳极和阴极的电压,可以实现对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截止控制。

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设计方案

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设计方案

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设计方案1.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是基于硅控整流器的原理工作的。

当输入电压施加到可控硅的控制极上时,可控硅开始导通。

当控制极上的电压消失时,可控硅将停止导通。

因此,通过改变控制极上的电压,可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停止导通。

2.器件选择:为了设计一个有效的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子器件。

可控硅通常是一个主要的器件,可以选择具有高耐压和高导电能力的可靠型号。

此外,我们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元件。

3.电路图设计:根据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电路图:[中英文混合的电路图]在上述电路图中,可控硅SCR1和SCR2分别代表两个可控硅元件。

它们通过RC电路控制,其中R1和C1用于控制SCR1,而R2和C2用于控制SCR2、这些电容用来改变控制极上的电压和电流,从而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停止导通。

4.参数设计:为了实现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预期功能,我们需要根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范围来选择和设计输入电压和电流的参数。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控制效果和可靠性。

5.电路实现:根据上述设计方案,可以使用电路模拟软件或电子电路实验平台来实现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原型。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和注意安全措施,以避免电路短路、反接等问题。

6.电路测试:在电路实现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正常工作和所需的性能指标。

这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并检查可控硅的导通和停止导通来实现。

7.优化和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和实际需要,可以对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进行优化和改进。

这可能涉及电路参数的调整、元器件的更换或添加等改变。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可以使电路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以上是一个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设计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设计过程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细节和复杂性,具体的方案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电路特性来确定。

可控硅中频电源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可控硅中频电源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可控硅中频电源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可控硅中频电源的安全运行,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可控硅中频电源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操作。

第三条可控硅中频电源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违反规程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由个人负责。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四条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电气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可控硅中频电源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第五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上岗。

第六条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电源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不得擅自拆卸或改变电源的结构和工作参数。

第七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电源设备及配件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第八条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第九条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电源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操作流程第十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可控硅中频电源前必须戴好工作服、帽子、手套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地面是干燥的。

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电源设备的电气连接,确保接地良好,防止电击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电源开关的位置,确保开关处于关断状态。

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电源设备的冷却液位,确保冷却系统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必须掌握电源的输出参数,确保输出电流和电压符合设定要求。

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必须注意电源设备的工作状态,不得超过额定负载,避免设备过热。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后必须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供应。

并按照操作顺序进行设备的关机操作。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在操作结束后必须对电源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四章应急措施第十八条在发现可控硅中频电源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切断电源供应。

第十九条操作人员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必须迅速报警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第二十条操作人员在发生电击事故时,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进行急救。

双向可控硅使用注意

双向可控硅使用注意

双向可控硅使用注意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Silicon;BCT)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主要用于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控制和电能调节等应用。

在使用双向可控硅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使用的注意事项。

1.电气安全双向可控硅通常用于高压和高电流的电路中,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范。

首先,应确保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不超过双向可控硅的额定值。

其次,应正确连接保险丝和过流保护装置,以避免电流过大造成的损坏。

最后,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以防止触电事故。

2.控制信号双向可控硅的操作需要一个控制信号,通常是一个脉冲信号。

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信号的频率、脉宽和幅度等参数,以确保双向可控硅的正常开关和控制。

此外,应注意控制信号的相位,以确保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时机正确。

3.散热双向可控硅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有效的散热措施。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散热器,并正确安装在双向可控硅上。

散热器应具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和良好的散热性能,并保持清洁和不受阻塞。

其次,应确保散热器与双向可控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以提高散热效果。

最后,根据使用环境和负载情况,定期检查和清理散热器,确保其畅通无阻。

4.光电耦合器双向可控硅通常需要与控制电路隔离,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此,常使用光电耦合器将控制信号隔离。

在使用光电耦合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参数,并确保其与双向可控硅的输入输出端正确连接。

此外,光电耦合器的耦合效率和响应速度也需要满足双向可控硅的要求。

5.过压和过流保护为了保护双向可控硅免受过压和过流等电气故障的影响,通常需要配置适当的保护电路。

过压保护电路可以通过使用过压限制器、过压继电器或过压保护器等元件来实现。

过流保护电路可以通过使用过流保护装置、过流继电器或过流保险丝等元件来实现。

在使用这些保护电路时,应注意其额定电压和电流,并正确安装和接线,以确保双向可控硅的安全工作。

双向可控硅使用经典守则

双向可控硅使用经典守则

双向可控硅使用经典守则
由于构造较为简单仅需一个触发电路就能进行工作,双向可控硅能够作为
较为理想的交流开关器件来使用,应用范围在近几年来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文将对确保闸流管和双向可控硅顺利完美工作的十个条件进行介绍,帮助大家
完善设计。

规则1
为了导通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必须有门极电流RIGT,直至负载电流达到RIL。

这条件必须满足,并按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考虑。

规则2
要断开(切换)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负载电流必须间,使能回复至截止状态。

在可能的最高运行温度下必须满足上述条件。

规则3
设计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时,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开3+象限(WT2-,+)。

规则4
为减少杂波吸收,门极连线长度降至最低。

返回线直接连至MT1(或阴极)。

若用硬线,用螺旋双线或屏蔽线。

门极和MT1间加电阻1kΩ或更小。

高频旁路电容和门极间串接电阻。

另一解决办法,选用H系列低灵敏度双向可
控硅。

规则5
若dVD/dt或dVCOM/dt可能引起问题,在MT1和MT2间加入RC缓冲电路。

若高dICOM/dt可能引起问题,加入一几mH的电感和负载串联。

另一种解决
办法,采用Hi-Com双向可控硅。

规则6。

三端双向可控硅进行可靠操作的设计规则-151207解析

三端双向可控硅进行可靠操作的设计规则-151207解析

三端双向可控硅进行可靠操作的设计规则——1512071,正确触发要打开一个双向可控硅开,栅极驱动电路必须提供一个“活力”的栅极电流来保证快速有效的触发。

栅极电流的振幅:门极电流(IG)要比指定的最大门触发电流高得多(IGTmax)。

此参数是温度Tj = 25度时给定的。

在较低的温度下,用曲线表现为门极触发电流随温度的相对变化。

设计预期的最低工作温度的栅极驱动。

高IG值提供了一个高效触发(看§2)。

作为一个实际的原则,我们建议:门电路的设计:这里:VDD (min) = minimum value of the power supply VDD(最小)=电源电压的最小值VOL = output voltage of the microcontroller (at 0 logic level) VOL=微处理器的输出电压VG = voltage across the gate of the triac. Take the specified VGT. 在双向晶闸管的栅极电压。

采取指定的VGTIG = required gate current (IG > 2. IGT max)所需的栅极电流栅极电流持续时间:(对于ON-OFF开关)脉宽的操作可以明显的降低栅极驱动功耗。

采用栅电流Ig直到负载电流达到闭锁电流(IL)建议使用连续的栅极直流电流,避免流过的负载电流(IT < 50 or 100 mA)低于维持电流和擎住电流而引起电流的不连续性。

象限:在新的项目中,为了是双向可控硅高性能运行,应避免在第4象限工作,仅在指定的1、2、3象限。

2,平滑导通当可控硅导通,确保了通态电流上升率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值。

例如在有缓冲网络跨接在双向可控硅时,在电容放电的情况下,检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di / dt的超过规定值,然后栅区周围的电流密度过高时,产生过热。

高重复性的di / dt可能引起硅晶片的逐步退化,引起栅极电流的增加和阻断能力的丧失。

(完整版)双向可控硅详解

(完整版)双向可控硅详解

双向可控硅详解双向可控硅是一种硅可控整流器件,也称作晶闸管。

这种器件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具有无火花、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以及简化电路结构等优点。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各种电器过载自动保护等电子电路中。

双向可控硅的外型及内部结构从外表上看,双向可控硅和普通可控硅很相似,也有三个电极。

但是,它除了其中一个电极G仍叫做控制极外,另外两个电极通常却不再叫做阳极和阴极,而统称为主电极Tl和T2。

它的符号也和普通可控硅不同,是把两个可控硅反接在一起画成的,如图2所示。

它的型号,在我国一般用“3CTS”或“KS”表示;国外的资料也有用“TRIAC”来表示的。

双向可控硅的规格、型号、外形以及电极引脚排列依生产厂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电极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顾序从左至右排列(观察时,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标有字符的一面)。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几种塑封外形结构双向可控硅的外形及电极引脚排列如下图1所示。

双向可控硅的电路符号如图2所示。

双向可控硅的外形结构和普通可控硅没有多大区别,几十安以下的,则通常采用图1所示塑封外形结构。

几十安到一百余安电流大小的则采用螺栓型;额定电流在200安以上的一般都是平板型的;从内部结构来看,双向可控硅是一种N—P—N—P—N型五层结构的半导体器件,见图3(a)。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图3(a)看成是由左右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如图3(b)。

这样一来,原来的双向可控硅就被分解成两个P—N—P—N型结构的普通可控硅了。

如果把左边从下往上看的p1—N1—P2—N2部分叫做正向的话,那么右边从下往上看的N3—P1—N1—P2部分就成为反向,它们之间正好是一正一反地并联在一起。

我们把这种联接叫做反向并联。

因此,从电路功能上可以把它等效成图3(c),也就是说,一个双向可控硅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和两只普通可控硅反向并联起来等效的。

双向可控硅的几大基本要素解析

双向可控硅的几大基本要素解析

双向可控硅的几大基本要素解析导读:目前,双向可控硅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家用电器等领域,可实现交流调压、电机调速、交流开关、路灯自动开启与关闭、温度控制、台灯调光、舞台调光等多种功能,它还被用于固态继电器和固态接触器电路中。

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有关双向可控硅的几大基本要点。

一、简单介绍什么是双向可控硅呢?双向可控硅TRIAC(Triode ACSemiconductor Switch)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亦称为双向晶闸管或双向可控硅。

TRIAC为三端元件,其三端分别为T1 (第二端子或第二阳极),T 2(第一端子或第一阳极)和G(控制极)亦为一闸极控制开关,与SCR最大的不同点在于TRIAC无论于正向或反向电压时皆可导通,其符号构造及外型,如图1所示。

因为它是双向元件,所以不管T1 ,T2的电压极性如何,若闸极有信号加入时,则T1 ,T2间呈导通状态;反之,加闸极触发信号,则T1 ,T2间有极高的阻抗。

二、双向可控硅的特性及用途1. 双向可控硅替的主要优点体现在:(1)大功率双向可控硅为无触点式开关,无火花、寿命长、体积小、无噪音;(2)接触器工作时,其控制回路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而可控硅为弱电控制,控制回路耗电微乎其微;(3)接触器控制电路中,操作者接触的器件电压都较高,不安全,而大功率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中操作者只接触5~15V的直流低压电源,非常安全;(4)大功率双向可控硅为弱电控制强电,弱电电路更新方便,较容易设计出满足各种要求的控制电路。

2. 双向可控硅替在电路中的主要用途:双向可控硅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

大家熟悉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属于不可控整流电路。

如果把二极管换成晶闸管,就可以构成可控整流电路。

在正弦交流电压U2的正半周期间,如果VS的控制极没有输入触发脉冲Ug,VS仍然不能导通,只有在U2处于正半周,在控制极外加触发脉冲Ug时,晶闸管被触发导通。

而只有在触发脉冲Ug 到来时,负载RL上才有电压UL输出(波形图上阴影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端双向可控硅进行可靠操作的设计规则——1512071,正确触发要打开一个双向可控硅开,栅极驱动电路必须提供一个“活力”的栅极电流来保证快速有效的触发。

栅极电流的振幅:门极电流(IG)要比指定的最大门触发电流高得多(IGTmax)。

此参数是温度Tj = 25度时给定的。

在较低的温度下,用曲线表现为门极触发电流随温度的相对变化。

设计预期的最低工作温度的栅极驱动。

高IG值提供了一个高效触发(看§2)。

作为一个实际的原则,我们建议:门电路的设计:这里:VDD (min) = minimum value of the power supply VDD(最小)=电源电压的最小值VOL = output voltage of the microcontroller (at 0 logic level) VOL=微处理器的输出电压VG = voltage across the gate of the triac. Take the specified VGT. 在双向晶闸管的栅极电压。

采取指定的VGTIG = required gate current (IG > 2. IGT max)所需的栅极电流栅极电流持续时间:(对于ON-OFF开关)脉宽的操作可以明显的降低栅极驱动功耗。

采用栅电流Ig直到负载电流达到闭锁电流(IL)建议使用连续的栅极直流电流,避免流过的负载电流(IT < 50 or 100 mA)低于维持电流和擎住电流而引起电流的不连续性。

象限:在新的项目中,为了是双向可控硅高性能运行,应避免在第4象限工作,仅在指定的1、2、3象限。

2,平滑导通当可控硅导通,确保了通态电流上升率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值。

例如在有缓冲网络跨接在双向可控硅时,在电容放电的情况下,检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di / dt的超过规定值,然后栅区周围的电流密度过高时,产生过热。

高重复性的di / dt可能引起硅晶片的逐步退化,引起栅极电流的增加和阻断能力的丧失。

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关零电压大大降低了通态di / dt和浪涌电流。

提醒:&一个强大的栅极电流提高了可控硅的di / dt的能力,并提高通态的换向的可靠性:IG >> IGT (at least 2 or 3 times IGT max,至少2或3倍IGT max)。

&在三端双向可控硅跨接有RC网络的情况下,串联电阻的值必须足以限制通过双向可控硅的峰值电流和di / dt。

我们推荐:*在门极两端不要使用电容。

该电容显著降低di / dt的能力,此外,这种电容并不能改善静态dv / dt特性。

图2 为了尽量减少在打开时的di / dt的应力:R必须是大于47Ω更高;不能并接栅极电容(CGK)3,导通状态可靠工作控制持续结温Tj < Tj max specified(指定最大结温)在任何时刻,关键是要知道流过器件的电流,和因此而产生的功耗。

功耗评估(P):&通过数据手册给定的P = f(ITRMS)曲线。

&由下面的公式计算最大耗散功率:这里:Vto = threshold voltage of on-state V (refer to the datasheet) characteristic Vto是导通状态的电压阀值特性(参考数据手册)Rd = dynamic on-state resistance (refer to the datasheet)Rd是通态动态电阻(参考数据手册)ITRMS = current through the triacITRMS=通过可控硅的电流无散热器的操作:三端双向可控硅是在印刷电路板上直接安装没有任何冷却装置。

这里:Tamb是最大环境温度;Rth(j-a)是规定的结到环境的热阻(参考数据手册)P是双向可控硅导通时的耗散功率在这些条件下,可控制负载电流低于2安培。

有散热器时的操作:在这里:Tamb是最大环境温度;Rth(j-c)是结到壳的热阻(参考数据手册);Rth(c-hs)是外壳到散热器的热阻;例如:对于TO-220封装的Rth(C-HS)≤0.5℃/W((导热硅脂)Rth(hs)是散热器的热阻;P是可控硅导通时的耗散功率;4,安全关闭为了保证安全关闭操作(无重复触发的风险),首先以通过应用电路的最大(dI/dt)c来选择元件。

1——标准可控硅与灵敏可控硅的情况:监测(di/dt)c是不够的。

在电感负载情况下,必须用RC缓冲网络把重复(dV/dt)c的值限制在规定的值(看图3)。

图3 (dV/dt)c限制于缓冲最大允许值的范围一般是1 to 20 V/μs(参考数据手册)RC的实际计算关系式:这里:Va是可控硅关断后的线电压(Va = VM . sinφ).L是负载电感(dV/dt)c是规定的最小值2——无缓冲双向可控硅的情况仅检查最大的(dI/dt)c指定值。

换向性能没有给出(dV/dt)c限制。

必须是没有RC网络。

温馨提示:当电流为正弦波(一般情况下)时的(dI/dt)c是:这里:ITRMS是通过负载的RMS;F是电源频率。

在50HZ,(dI/dt)c是:示例:对于一个8 A RMS正弦电流通过负载,在断态的电流下降速率是:(dI/dt)c = 3.5 A /ms;注意:在非正弦波情况下,在应用电路中必须仔细测量(dI/dt)c,以便选择合适的可控硅。

在通用电机或通过桥式整流驱动感性负载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

3——晶闸管的情况下可控硅的导通之后,延迟时间(TQ)在晶闸管(即SCR连接在整流桥之后的情况下)再次加直流电压之前,还得保持。

当然,如果重新施加负电压时,可控硅能够在安全地自然关断。

另一方面,如果电压是正的,而且是过早或过快(dV / dt)C地重新上电,那么,晶闸管可能自行导通。

对标准晶闸管来说,这种延迟一般大约50μs;而非常敏感的可控硅这个延迟时间,可达到200μS。

如果延迟时间TQ不能延长,电压斜率(dV / dt)C可以用缓冲网络来减小。

注意,TQ延迟时间还取决于电源关断时,电流下降的斜率(di / dt)C,电流下降斜率(di / dt)C越大,延迟时间TQ越长。

5,保持阻塞下的控制1——最大断态电压横跨三端双向可控硅的电压必须始终比指定的最大阻断电压低:正常操作电压VDRM /VRRM和瞬态过压VDSM / VRSM。

双向可控硅技术是在最大额定电压(VDRM / VRRM)下可靠操作的。

超过这个值,会引起可控硅不可逆的阻断能力下降。

而且,如果在可控硅电压达到击穿电压(VBO),器件将导通。

在大多数应用中,开关上的过电压会对双向晶闸管产生危险结果。

事实上,这样的触发是不受控制,由于高的瞬时耗散功率不是均匀的分布在结,因此会产生过热。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由于高di / dt,三端双向可控硅失效短路。

A,保护免受外部瞬变。

可控硅必须要保护,避免承受叠加在电源电压上的过电压。

使用钳位器件(Transil二极管或压敏电阻)横跨三端双向可控硅提供额外的保护,通常在设备的线路输入端使用电源钳位和滤波级来实现。

B,关断时防止过压(防止过压关断)小的负载,如继电器线圈或高度感性阀门。

当三端双向可控硅关断,负荷相当于一个电流发生器,提供保持电流(IH)。

这个电流的中断产生的过电压可能横跨三端双向可控硅使其达到危险水平。

我们建议通过VDR(压敏电阻)或RC网络,限制这些尖峰,使其低于VRSM/ VDSM。

2——消除不必要的触发风险。

杂散触发只能发生的原因如下:高的dV/dt作用于可控硅控制栅噪声阻断能力丧失超压A,作用于可控硅的dV/dt双向可控硅可以通过施加超过规定值较高的dV / dt来开启(静态dV/dt)。

由于设备换向而来的快速瞬变的情况下(特别是机械开关)或从电源来的尖峰。

有必要使用RC网络(缓冲网络)对于RC值计算的实际关系:dV/dt是指定的最大值图4 针对静态dV/dt保护注意:对于纯阻性负载,附加一个小电感是必要的现有的钳位器件是用来避免过电压,但它们并不限制dV / dt。

对于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一个电阻并联连接在栅极(RGK)不会大幅度提高DV / dt的性能。

B,门噪声如果在栅极上的电压保持低于指定VGD,三端双向可控硅保持在阻断状态(参考数据手册)另一方面,通常指定一个最小触发电流(IGT最小),不可能把三端双向可控硅打开。

栅极端子是低阻抗电路(敏感器件小于1K或其他大约在100欧),所以设计驱动电路时,只要遵守一般规则,通过使用去耦和滤波很容易实现这些值。

避免直接在栅极连接滤波电容(看章节2)C,阻断能力的丧失双向可控硅能自发的开-关:在关断状态,如果结温过高而超过规定的最大值。

在这种情况下,泄漏电流达到几毫安有热失控和双向晶闸管的失效风险:设置适当的冷却(看章节3)。

导通后,如果导通状态到关闭状态不满足换向的条件:超出(dI/dt)c或(dV/dt)c的条件,或结温度过高(看节4).D,超压如果可控硅两端的电压超过VDSM or VRSM的值-即使是瞬时的-设备将导通:有效的钳位电路是必需的(看节5).总结:开发一个新的电路时,如本文所述,要充分利用性能和今天的双向可控硅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必须应用一些简单的规则。

灾难性故障的风险可以通过下电流(di/ dt)的低速率增加,通过实施有效的过电压保护,以避免击穿发射打开可控硅上被淘汰。

长续航时间将得到保证得益于严格的监控通过选择合适的可控硅的额定电流方面取得的结温(预计最坏的情况下),通过设计一个高效率的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