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道 ①有碑仆道 (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 (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 (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但是)
判断句:
⑴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⑵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⑶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也 ⑷ 此余之所得也 ⑸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⑵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
多义词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何也 (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古今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省略句:
⑴ 而卒葬之 (“葬”后省略“于”) ⑵ 有碑仆道 (“仆”后省略“于”) ⑶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以”后省略“之”) ⑷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随”后省略“之”) ⑸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后省略“之”) ⑹ 然力足以至焉 (“焉”后省略“而不 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古今异义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四、虚词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视其左右9、谬其传10、咎其欲出者11、其孰能讥之乎?(二)“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险以远。

4.由山以上。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五、特殊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5、不随以止也6、此余之所得也!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六、翻译句子1.既其出,则或责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一、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解析】 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C.焉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
D.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A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对。B项①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D项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C
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提示: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
答案:C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2、用作副词
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②“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五、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非常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非常,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到达,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到达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 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假设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构造,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构造,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详细)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详细)

古今异义
数字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十一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回上层
以的用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 由山以上五六里 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修饰 火尚足以明也 用来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表并列,而 以远,则至者少
无物以相之 连词,用来 因为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是” 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 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 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回上层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于人为可讥

在 对于 对于 比 向 被
回上层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救于孙将军 君幸于赵王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间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难道
“ 其”字的用法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展开全文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整理重点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整理重点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词类活用名作动1、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居住2、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称呼。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名字名作状1、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形作名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僻远的地方。

形作动1、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2、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享受尽动作名1、而其见愈奇。

见:见到的景象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使动用法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把……弄错二、一词多义1道(1)有碑仆道。

路、道路(2)何可胜道也哉?说、讲2得(1)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收获,心得3 夫(1)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那,那种(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示要发议论,不译4 其①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3)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②副词(1)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我们还是回去吧)三、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判断句1、今所谓慧褒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所谓前洞也。

5、故非有至者不能至也。

6、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

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游褒禅ft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ft洞者,以其乃华ft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ft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游褒禅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故事描绘了作者到褒禅山游玩的经历,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完整归纳:1. 山水描写:故事以描写褒禅山的山水景色为主线。

作者通过对山川、瀑布、峰峦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山水的壮美和奇特之处。

2. 文人意境:在描写山水的基础上,杨万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联想,创造出了一种幽雅的文人意境。

他通过对景物的凝视和内心的感悟,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3. 角色塑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作者本人,通过他的视角和情感,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对景物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以自我为中心塑造角色,展示了一个文人在山水间的游玩和感悟。

4. 文人与自然的关系:《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典型的儒家文化作品,强调了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作者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和思考人生,表达了自然与人的互动与依存。

5. 对人生的思考: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哲学思考。

通过对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抒发,作者反思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强调了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重要性。

6. 艺术手法:《游褒禅山记》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这些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散文特点:《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散文,它以行文自由、锦绣多彩的描述特点为主。

作品结构松散,不拘泥于严谨的叙事框架,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自由度。

总而言之,《游褒禅山记》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儒家文化的修养和对艺术的追求。

这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1.褒禅山的地理位置:褒禅山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部,因山上有观音禅寺而得名。

白居易在文中描述了山的高峻险峻、林木茂盛,以及山脚下的平原和河流。

2.褒禅山的历史渊源:白居易在文中提到,褒禅山曾是夏禹修行之地,也是北魏时期佛教起源之地。

他还提到了山上的佛教文化和人们的朝圣信仰。

3.对山景的描写:白居易以游山之人的视角,描绘了褒禅山的雄伟壮丽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他描述了山峰的高耸,山势的险峻,以及山上的水潭、瀑布和山间的翠竹。

4.对山中景点的描述:白居易在文中陈述了褒禅山上的几处景点。

他描述了观音殿的建筑和寺庙中的佛像,赞美了佛像的神态凝重、仪态庄严。

他还提到了山上的龙泉、望月亭等地标性景点。

5.对山下景点的描述:白居易也对褒禅山脚下的平原和河流进行了描写。

他提到了河流的丰满和潺潺流水的声音,也描述了平原上的农田和村庄。

6.对人文景观的描写:除了自然景观,白居易也关注了褒禅山上的人文景观。

他提到了山上的僧侣和朝圣者,他们虔诚的信仰和对佛教的敬畏。

他还描述了山上的修院和修行者,赞美了他们追求智慧和意志的坚韧。

7.山水之感:白居易通过对褒禅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

他认为山水之美能够使人心灵宁静,带来愉悦的情绪和满足的感受。

他写道:“山寺虽在野,人犹能到。

不知何物来,因有暇乐道。

”8.游山的心境:白居易通过游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把山水之行比喻为修行之旅,认为修行的过程和游山一样,可以使人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净化和智慧的升华。

以上是《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归纳,该文以白居易独特的笔调和美丽的描写,展示了褒禅山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景观,也表达了对山水之美和修行之道的思考和感悟。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 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2、至于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深远黑暗、令人迷糊困惑的地方。

三、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而”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而:表示转折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因而,表示因果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示并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递进3、其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6、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7、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8、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9、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10、既其出(助词,无义)4、“以”:1、作介词用:因、由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来。

“无物以相之”。

3、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

“险以远”。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二、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④何可胜道也哉(说)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四、词类活用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9.罕(稀少) 10.止(中止)
• 11.相(辅助、帮助)
12.焉(代词,那里)
• 13.于(介词,在)
14.有悔(有所悔恨)
• 15.其(反问语气,难道) 16.孰(疑问代词,谁)
• 4.
• 1.于(对于)
2.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 3.夫(代词,那些)4.其(古书)
• 5.名(识其本名,作动词)6.胜(尽,完)
• 7.慎取(谨慎地选取)
• 5.通假字 •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 • 1.对此,对这件事 • 2.不平常,不同寻常 • 3.到了----的地方 • 4.(1)------的缘故 • (2)求学的人 • 5.十分之一
• 1.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 2.名词作动词, 命名 • 3.名词作动词, 向上走 • 4.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 5.动词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 6.动词作名词, 到达的人 • 7.形容词作名词, 深度 • 8.形容词作名词,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 9.形容词作名词, 艰险遥远的地方 • 10.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 11.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 • 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错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
• 一、
• 1.浮图(和尚)
2.卒(死)
• 3.以(因为)
4.庐冢(庐墓,指慧褒弟子在墓旁盖

的屋舍)
• 5.以(因为)
6.乃(表判断,为,是)
• 7.(残存的文字) 10.识(辨认)
• 11.言(说)
12.盖(大概)
• 2. • 1.由(从,自) • 3.其(代词,那些) • 5.以(表修饰,而) • 7.且(将要,快要) • 9.又(更) • 11.方(当,正在) • 13.咎(责怪) • 15.之(代词,他) • 17.之(助词,的)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总结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总结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或十月一日国庆节.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为”)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连词,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动词,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余所至(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文漫灭(名词,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路)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④文过饰非(动词,掩饰、掩盖)⑤披发文身(动词,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⑥温文尔雅(形容词,文雅)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转折连词,然而,但是)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
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
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
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
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
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
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
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讥之乎.
? (难道……吗?) 2. 何.可胜道也哉.
! (哪里……呢!)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
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
1. 乃 ①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
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
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
(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
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
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
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
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
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
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
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⒅其.
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
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十)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于是..
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十一)《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一、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

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

“命名”是“名”的本义。

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

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

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

《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二、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

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

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

“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

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大概。


三、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

“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

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

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