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分析1
九年级第一次考试历史分析
九年级入学考试历史分析
武广英
一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共23题,其中选择题20题,每题两分,共四十分非选择共三大题,共计三十五分考试共涉七八年级内容,注重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属于难易适中试卷,其中选择题理解性试题学生错选较多,非选题问题较多。
本次考试最高分73分,最低分6分,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存在两级分化现象,整体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扎实。
二、从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优点:1、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这和上学期各个老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是分不开的
2、这次考试是在假期结束后进行的第一次考试,反映出一部分学生还是在假期自觉学习了,所以希望我们这种良好的风气一直保持下去,这样们的教学才有保证。
不足:民考民学生在解读题意,解析题目关键词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比如,8题“自此天下敢有为帝制者,天下共击之”,说明人们都有了民主共和的意识,好多学生就读不懂,22题第三问,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在书本中本身没有明确说明,学生就不太会理解,答错较多。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各班均有差生,需要抓好补差工作,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成绩。
2.在平时教学时,有些细节落实不够,还需要我们自己在下工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效率。
三、后期计划
1.加强导学案的完善,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3.全力做好补差工作。
初中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分析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非选择题。
试题简单,但是涵盖了第一单元几乎所有重点内容。
本份试卷共30分,选择题10个共20分,非选择题1个共10分。
考试时间25分。
试卷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缺乏。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2、4、5、6题;学生对时间和事件的把握不够准确。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的是唐太宗,学生没有读清题意,导致后面的几问都答错。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适中,很好地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
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础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甚至是无知。
如第5题考的是科举制正式诞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有一局部同学会选错。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如11题第三问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很多学生答成开元盛世。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1)知识是能力之源。
要加大学生做题力度,把讲练相结合。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那么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
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防止: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4)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方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根底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根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根底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表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表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总分为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总分为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与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根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根底知识不结实,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局部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应不与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根本常识,对根底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结实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开展。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武威十九中学王永文
一、试卷特点:
本次试题的命题范围为九年级下册,试题共二道大题,32道小题。
分为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所出的试题体现了新课标要求,试题涉及面广,基础性强,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包括下册的全部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错别字多,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态度不端正,卷子上乱涂乱抹。
2、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清,简单的问题失分较多。
3、解题思路不清,答非所问,抓不住关键点。
4、表达欠缺,审题不慎。
5、书写杂乱,字迹模糊不清。
三、教学启示:
1、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中考重点、脉络和方向,避免备考复习的盲目性。
2、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统一学生思想,提高学生认识。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当堂掌握。
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精要,线索简明清晰。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答题规范化专项训练。
6、研究历年中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
7、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复习时逐节、逐章、逐册依次进行。
并严格要求
学生,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牢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复习时的得心应手。
8、专题复习,纵横联系。
打破教材顺序,实现知识重新组合,把局部的分
散的零星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试卷,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试卷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试卷分析1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潜力,渗透德育。
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资料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
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潜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基本状况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2、试题特点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的考查,个性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潜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潜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潜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状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资料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务必困难。
如2、4、8、12、14、20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潜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概括归纳潜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潜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便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试卷的综合分析和学生答卷的评价,我们将形成对考试质量的全面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试卷分析根据对试卷内容的审查,我们对试卷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分析结果:1. 题型分布:试卷中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不同题型。
选择题占据了较大比重,占试卷总分的50%。
填空题和简答题则分别占30%和20%。
这种题型分布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2. 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答卷的情况,试卷中的选择题整体难度适中,可以很好地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填空题的难度适中偏易,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填写。
而简答题的难度较高,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考察内容:试卷中的考察内容较为全面,覆盖了历史的不同时间段和不同主题。
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拓宽他们的历史研究视野。
4. 题目质量:试卷中的大部分题目质量较高,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
但也存在部分题目表述不够清晰或难度过大的情况,这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予以改进。
学生答卷评价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评价是了解他们研究情况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学生答卷的评价结果:1.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对选择题的答案选择准确,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对题目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答案错误。
2. 填空题:填空题的正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
但在解答较长的填空题时,部分学生存在表述不清晰的问题,导致答案不完整。
3. 简答题:部分学生在简答题的回答中表现出较好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但也有学生在回答时未能给出充分的论证或存在表达不清楚的情况。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试卷分析和学生答卷评价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题目设计:在后续的月考中,应注重题目表述的清晰度,避免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
同时,合理设置试题难度,确保能够准确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1)
七年级历史段考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初一(1)班,参考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初一(2)班,参考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初一(2)班,参考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二、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对所有重点知识都做了相应程度的考查,题型也较全面,分为选择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试题灵活。
三、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4、9、11几个试题。
第4、9小题,出错的原因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是很清楚,由此而产生错误。
第11小题,学生对明清时期,能反映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理解存在误区,由于多数学生在识记中,对此没有注意,所以导致此题失分较多。
(二)填空题22题出错原因:学生答题中,所要求的内容不明确,导致写的内容不一,也说明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的不够。
23题出错原因:部分学生没能掌握隋唐科举考试的特点,失分较多。
(三)列举题26题出错原因:出错的共同点在于:学生对诗圣和诗仙在记忆中,产生了混淆,虽然失分不多,但具有普遍性,今后要求学生在识记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时,要努力加以区别,以防张冠李戴。
(四)视图题本题第3小题出错具有普遍性。
多数学生在此题出现错误,学生对此题的理解有难度,由于答的不准确,导致失分较多。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给学生指出。
(五)材料分析题出错的试题及原因:第30小题(1),多数同学回答不全,没能完全掌握原因,只是根据印象答出了几点内容。
(六)学生答题分析及今后教学方向:1、学生基本功较差。
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应加大对学生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现象较普遍。
应利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记各种知识点,避免混淆。
3、时间类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
应利用编歌谣等多种记忆方法,强化对这些重要时间知识点的记忆训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1、试卷基本情况: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题型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选择题25道,每小题2分共50分。
材料分析题2道共50分。
2、试卷考查范围:试卷考查的范围为1-9课。
3、试卷特点:试卷整体难度偏易,基础性较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考察。
试题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题目设计简单明了,题意指向明确。
二、学生答题情况:1、成绩分析:我任教七一、七二两个班。
七一班考试人数50人,平均分48.62,优秀率12%,及格率34%,最高分98分,最低分8分;七二班考试人数51人,平均分45.92,优秀率9.8%,及格率29.41%,最高分96分,最低分6分。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做题时不能进行前后联系。
(2)审题不清。
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限定词或关键信息。
(3)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错别字较多。
在答材料题时,因错别字失分较多。
如商鞅的鞅,把粟写成栗等。
(4)同类问题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现象很普遍。
如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秦始皇改革的措施,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混淆等。
(5)材料题答题不规范,所答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符,不写引导词等。
如26题(1),发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请你分别写出这两大流域过上农耕生活动的原始居民。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写引导词,直接答题。
其中一些同学写的与题干中的顺序不符,因而此题得不到分。
(6)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90分,及格率太低。
三、改进措施: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力争做到堂堂清。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2、注意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根本内容,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试卷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试题特别重视体现三维目标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72人,参考率为100%,总分3068分,平均分42.6分。
及格人数为18人,及格率为25%,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为1.39%。
最高分82分,最低分11分。
三、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1~30小题):第1-10题学生完成得很好,其余题除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差,主要错因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不清。
第二大题(连线题):本题得分较好,除少数同学对个别历史事件和人物连线错误外,多数同学都能做对,10分中得分在8分以上。
第三大题(填空题)本题计10分,多数学生答得较好,得分在8分以上,个别失分是对基础知识识记不够。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本题计13分,部分学生对材料所展示的历史事件不太清楚,理解分析能力较差,所以对提出的问题答得不够全面,个别同学甚至张冠李戴。
第五大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些回答过于片面,有失公允,所以得分一般。
四、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赞皇镇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王德强一、试题分析: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50 分)、连线题( 8 分)、材料分析题(42分)满分共 100 分。
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
二、答卷情况分析:选择题正确率70% .34,35 重点班相对成绩较好,36 37 38 普通班较差 .其中 60 占总人数的40%. 总体不理想 .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习巩固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三学生答题情况: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四考后反思及整改措施: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
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
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试卷分析(优秀范文20篇)
历史试卷分析(优秀范文20篇)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1、试卷结构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
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2、试卷的主要特点(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必须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资料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
资料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资料,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本事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本事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
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
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
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试卷分析 (1)
一、试题特点评析亮点一、命题理念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试卷给人一种鲜活感,这些试题让我们感到历史不是僵死的,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种命题方式,在理念上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背多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锻炼思维,和现实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些试题紧扣课标,未脱离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及能力范围,出题者真可谓用心良苦。
亮点二、启迪教师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试题跨度大、概括性强,突出表现在选择题第3、5小题,材料题第3小题,问答题的第2小题。
不难看出,对初中历史教学已注重综合能力要求,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思考。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考察结论性的知识很少了,而是通过史料来分析历史,促使老师思考以后怎样来教,教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课程,如何组织有效教学,扭转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了解和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亮点三、时代感强,评价方式新问题的设置具有拓展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在问答题的第3小题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这一问的评分标准提示:“所举其他事例,只要真实、符合题意要求,均可得1分,”就是说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标准答案之外的只要真实、符合题意要求的都可以得分,这就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供选择的答题空间。
例如,回答题第3小问,许多考生的答案是“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2010年正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参加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国参加金砖四国峰会”“ 中国参加打击海盗、国际护航”等等,均可得分。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既降低试题的难度,又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其拓展性体现在不但与时政相结合,还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内容发生了联系。
商榷之处:材料题第1小问:“材料一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的制度。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1、题型结构本试卷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道,每道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材料阅读和探究题,共40分。
试卷总分为75分。
2、考查内容本试卷涵盖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本试卷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和判断改错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问题简明易懂。
材料分析题选取的历史事件都是重要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度适中整体难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与中考题型和难度相当,很少偏题。
3)注重学以致用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试题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
本试卷的材料分析题难度递增,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答题情况整个历史考试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得分率较高的是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失分较多的是在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表现出不审题、不能全面权衡选项、盲目下结论等问题。
对主观题的总结草草了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成绩不理想。
三、教学启示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比例最大,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的分析能力。
近年来的中考试卷非常注重这一点,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必需。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惯、仔细审题的惯以及规范答题的惯。
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以加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历史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并且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
注:原文中没有明显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只有需要改写的部分。
改写时主要是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
八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等级统计:
优秀人数 1 人及格人数 78 人
待及格人数 9 6 人还有少部分很差的。
二试卷分析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本试卷共两个大题,选择、材料、问答。
试题的难度比较合适。
另外试题的范围基本包括了课本内容,并有少量难度较大也较灵活的问题
三试卷的总体评价
选择题得满分者不多。
主要失分在2、9、10、14、16,可见,对于一些理解的内容仍是学生的弱的。
材料题大部分同学答得较好,答案基本在课本能找到,主要考察对知识的巩固。
问答题做的一般,有些同学失分较多,主要是对问题的整合能力较差。
试卷的总体评价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本试卷覆盖面广,趣味性强,有创新。
难易适度,书写量适中。
四、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试题.普遍失分率较高。
个别同学几乎不会做问答题,或者不做,有的做了也是随便胡说。
所以以后还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本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从整体上看,试卷的命题质量较高,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分项分析
选择题
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的考查较多,同时也有一些题目涉及到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比对选项和题目要求,避免因为粗心而失分。
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部分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也需要学生在答题时仔细比对题目要求和答案,避免因为疏忽而失分。
简答题
简答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并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问题与建议
在本次考试中,学生在答题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加强答题规范训练等。
理解高一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理解高一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引言
本文档旨在对高一历史试卷进行质量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试
卷的设计和评价试卷的质量。
通过对试卷的内容、难度、命题方式
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历史考试。
试卷概述
本次分析的试卷为高一历史试卷,试卷包含了多个单元的内容,如古代史、近代史等。
试卷的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
答题等。
试卷的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质量分析
1. 内容合理性
试卷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历史单元,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
发展和变革。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并且能够考察学生对历
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难度适中性
试卷的难度适中,既有简单的基础知识题,也有需要较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应用题。
题目的难度分布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命题方式
试卷的命题方式多样,既有直接考察记忆和理解的题目,也有需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题。
试题的命题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评分公正性
试卷的评分标准明确,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答题水平。
答题要求明确,评分时能够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准确的评分。
评分过程公正公平,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一历史试卷在内容合理性、难度适中性、命题方式和评分公正性等方面表现良好。
通过对试卷的质量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试卷的设计和评价试卷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历史考试。
希望本次分析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一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在本学期的历史课程中,我们研究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
以下是对一年级下册历史试卷的分析:
考试内容
试卷由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组成。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方面:
- 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考试难度
整张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个别题目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
考试评分
选择题占总分的60%,简答题占总分的40%。
选择题的评分主要标准是正确率,简答题的评分主要标准是回答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考试反思
在备考历史考试时,我们需要着重掌握重点内容,注重知识的
系统性和连贯性。
除了进行课堂笔记和一些辅助材料的整理外,还
可以多做历史题目进行练。
在考试中,我们也要注重答题技巧和时
间分配。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研究历史知识,提高
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为
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对一年级下册历史试卷的分析和反思。
2012.1七年级试卷分析历史1
李家营中学2011—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整体分析本试卷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难度较高的题目补得多,注重了对学生基础致使的考查,既照顾到优秀学生,又顾及了学困生,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能灵活公正的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可以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信心,对学生历史的学习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错因分析1、单项选择题。
这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得分率较高,平均得分34.3分,有很多学生得到了满分,出错题目不固定。
2、非选择题21题,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这反映出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没有十分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以此为教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22题,对七年级下的科举制进行了考查,由于学生对科举制创立完善的过程背诵不好,第二小题得分不高,说明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不强,应多加练习。
23题,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基本能够做答,但是学生对有些字的写法不会,导致个别学生失分,应该加强学生对历史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进行强化训练。
24题,学生对西游记很了解,如此出题表现的题目的灵活性,在前三个小题中学生的回答参差不齐,有的是记忆错误,有的是把知识记混。
但是第四小题,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学生自己不会概括,失分严重。
该试卷是一份优秀的试卷,给历史老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引发了思考,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不能忘记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全面丰收。
三、今后整改落实措施1、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多记忆,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多加练习。
3、应该加强学生对历史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进行强化训练。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2012、5、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这份试卷共有三种题型,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内容为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知识量与分值的分布:第一单元占43%,第二单元占57%。
总体来说,这份试卷的知识分布,试卷结构比较合理,命题科学,题量,题意明确,题目灵活新颖。
在命题思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此次命题,注重与现实的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巧妙设计,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全面发展。
这份试卷也有其不足之处,难易的比例稍欠妥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答题的安排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造成失分的主要题目,同时也暴露我们在教学中知识的连贯性的缺陷,没有对同类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
二、答题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考查的形式多样性,首先是基本史实的识记,如(1、6、18、21、25),在识记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暴露对于课本内容不熟悉,基本知识不牢固。
第二方面是图片类题型,如(3)图片表述的较清晰,相对比较容易。
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对重要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如(12、15、17、20),对于历史意义,学生能够识记,但不能深入的了解,概念相互混淆。
第四方面是考查阅读史料进行分析,如(4、5、7、11、22)对于材料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根据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个别同学进入对文言文材料逐字逐句翻译的误区。
第五方面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2、8、13、19、24)学生不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历史知识的联系与比较,知识的衔接相对薄弱。
26材料图表题:对于文言文材料的阅读缺乏,不能够灵活的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彻底。
学生对材料阅读分析能力薄弱,不能准确把握材料解析题反映的核心内容以及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丢分较多。
27材料题: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基本的历史概念模糊,头脑中历史线索模糊。
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不牢固,不能运用教材知识作答。
28材料题:分析工业革命影响不能紧扣材料。
结合实际谈启示,学生基本都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问题解决方法,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建议:
这次期中考试调查反映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此作出了如下思考:
1、认真钻研课标要求,紧扣课标进行课堂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自己地观点,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应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历史概念,帮助学生疏理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避免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张冠李戴,混淆不清。
3、在教学中应注重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感悟、积累过程中体验历史。
4、注意历史事件的横向与纵向地分析,在平时讲课和学习中勤于思考,把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同事件进行联系和比较,分清重要的历史时段。
5、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