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主体教育 讲课稿
![主体教育 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2714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0.png)
主体教育讲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主题为“主体教育”。
什么是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主体。
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主体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主体教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育往往是教师为学生安排好一切,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
而主体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这样的学习方
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主体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自主性。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主体。
谢谢大家!。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b8cc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9.png)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主体教学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和把握的一系列准则和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下面是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科的规律和发展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整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问题,提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启发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的重要性:主体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积极参与者,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要注重创设各种教育环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和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认识和研究,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
6.情感体验的培养:主体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到教学过程中的快乐、成功和满足感。
7.导向学生独立学习的实施:主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在中职学校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中职学校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15c03b10661ed9ad51f34c.png)
是 促 进 中职 学 校 学 生 素 质提 高的 有 效 途 径 。 如何跑的更快? 如 何 投 的更 远 ? 如 何 提 高 进 球 的 命 中率 ? 本 文 主要 输 学 生 终 身体 育 观 念 ,
通 过 分 析 中职 学 生 体 育 课 现 状 中存 在 的 问题 , 认 同在 体 育授 课 中
比 较 感兴 趣 , 上 课 期 间玩 手 机 , 下课 玩 电脑 , 废寝 忘 食 者 比 比 皆是 ,
体育教学亦是如 此。 在 传统 体 育 教 学 中 , 教 育者 着 重 采 取 镜 子 式 、
有 利 于 中职 学 生意 志 品 质 的培 养 。 ( 2 ) 实施 体 育 主 重 复练习式教学 , 多数是 以应试教 育为主 , 在 中 国 所 有 学 科 教 学 的 体 育锻 炼 兴 趣 ,
1 中职 学校学生体育课现 状
制 能 力和 心 理 承 受 力 , 培 养 良好 的合 作 精 神 , 通 过 现 代 化 设施 的应
中职 学 校 学 生 主 要 以 初 中 毕 业 学 生 为 主 , 学 生 主 体 为 中考 或 用 , 并 能 够 学 会 主动 获 取 现 代 社 会 中体 育 健 康 知识 , 最 终 培养 学 生 是 高 考 落榜 生 , 这 类 学生 群 体 普 遍 对 学 习 不 感兴 趣 , 对 待 体 育 课 同 的 终 身 体 育 观 念 。 中职 学 校 的 管 理 者 普 遍 认 为 中职 学 校 必 须 以 技 样如此 。 以我校为例 , 现在的学生多数对手机 、 电脑 等 现 代 化 玩 具 能 为发 展 重 点 , 其 实体 育 项 目也是 一 种 技 能 , 它与 学 生 学 习 的专 业
学校体育学
2 01 3年 ( 第 3卷 )第 3 4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d67c432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4.png)
近年来,小学教育不再强调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提升跟随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培养领导才能。
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DIY手工制作课程、户外拓展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等等。
不仅可以带来生动的教学感受,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很大的自主探究欲望。
教师需要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导探究实践,让学生们自由发现、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提问,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思想品质与心态,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三、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让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己穿插其中,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说法试着否定或肯定,尝试着做更多挑战和实现。
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随机综合活动并创造性地去尝试和创新。
四、建立和谐氛围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浅析对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析对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b1a73d4fb307e87101f69694.png)
型墼垦 丝
浅析对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刨新
◎焉 华
摘 的几点 建议 。 通过 研究表 明: 立 “ 树 以学 生为 中心 ” 的教 学观 念 , 学生 学 习的主动性 , 重学生 的个性培 养。 立“ 作交 调动 注 树 合 流” 的教 学观念 , 学生体会 合作 学 习. 发展 对主体 教 学模 式创 新的 关键 。 让 是 关 键词 : 主体性 教 学; 新 ; 创 自主 学 习: 体验 成功 中图分类号 :62 G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 09(00 7 04 一 1 17— 922 1) —24 O 0
新意 识和 探 索精神 ,从单 纯知 识 传授 的教 学模 式 向关 注学 生创 新 能力培 养的教 学模 式转 变。以学生探 究生 活为 主线 . 调知识 强 发现 的过程 。积极 开展 启发式 、 论 式和探 究式教 学。在 条件允 讨 许 的情 况下 , 极 开展 探 讨 式教 学 , 积 通过 学 生 的积 极 主动 参 与 , 为每个 学生提 供 自我展现 的机会 并获 得成 功体验 。 例如: 在给 学生 上建筑 结 构课 时 , 师在 向学生 讲 述理论 知 教 识 的同时 , 要求 学生 注意观 察 日常 生活 中 , 同建筑 的 主体 结构 不 特点 , 布置学生写观察报告, 组织学生到建材市场了解建筑材料 的性 能和特 点 。在 掌 握理 论的 同时 , 求学 生利 用所 学知 识 , 要 分 组 进行 建筑 模型 制作 , 断改 进调 整方 案 , 不 将制 作 出的模 型进 行 参 展 。 生参 与 打 分评 定 , 终 由教 师进 行 综 合讲 评 。 学 最 对发 现 的 问题集 中进行 阐述 和纠正 。学生通过 合作 交流学 习 , 验成功 的 体 同时 , 可 以提 高学生 积极 乐观 的心 理 , 还 主动 体验 适 当 的失败 和 挫 折。在 参与 中培养 学生 的主动 性、 选择 性和创 造性 。 2 .课 程体 系和教 学 内容 整体 优化原 则 依据 “ 宽基 础 、 强实 践 、 综合 、 重 求创新 ” 的原则 , 理好 基础 处 与 专业 , 与实 践 , 理论 知识 、 能力 与素 质之 间 的关 系 , 析各 专业 分 所 涵盖 的知识 领域 及其 所 涉及 的知识 单 元和 知识 点 ,多维 度地 对课 程体 系 和教学 内容 进行 整合 , 明确 课 程 问的主 次 关系 、 层次 关 系以及 内在联 系 。 设计课 程体 系和教 学 内容。 科学 概括 起来 , 生观 上 , 分 尊重 每个 学生 的 主体 地位 和主 在学 充 体人格 ; 在教学价值观上 , 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 促进 学生 身心 发展 和个 性发 展 ;在 师生观 上强 调 师生 互动 ,尊 师爱 生, 民主 和 谐 ; 在教 学 方 法上 , 调知 能 统 一 . 强 知情 和 谐 , 设 有 创 利于 学生 主体 性素质 发展 的课 堂 教学 氛 围 ,引 导学 生对 知识 与 规 范 的深入 理解 ; 学评 价 和教 学质 量观 上 , 在教 发挥 教学 评价 的 导 向性和 激励 性功能 . 以学生 主体 性素 质 、 生动 活泼 的发 展 为评 价 标准 。 行评价 。 进 总之 。 育 的生活 化 , 然使 教 育充 满活 力 。让教 学贴 近 生 教 必 活、 走进 生 活 。 学生们 真真 切切 感 受到 它 的存 在。学 生是 主 动 使 的学 习者 , 正 的学 习并不 是 由教 师向学 生灌 输 知识 。 且 出 自 真 而 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的在快乐中学习, 在讨论中 发 现 中学 习。学 生学得 高兴 。 松愉 快 , 性也 增强 了 , 的 轻 主动 有效 提 高课堂 教学 效益 。主体 性 教学 模式 的创 新 可 以使优 秀拔 尖 的 学生得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和才能 ;有利于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 结 构 向多样化 方 面发展 ; 利于加 强 教师 的综 合业 务 素质 , 高 有 提 教 学质量 ; 有利于 全面提 升教 学管理 水平 。 参考 文献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b1e8893968011ca2009139.png)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
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
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
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
浅议主体性教学与学习主体建构
![浅议主体性教学与学习主体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6692cd0bda38376bae1faebc.png)
浅议主体性教学与学习主体建构摘要:主体教育的基础是教学活动中建构学习的主体。
要建构学习主体,关键在于用实践的观点正确把握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转换。
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主体的转换是主体教育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也是实现教育理论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主体转换;学生主体;建构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已广泛深入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主题行动当中。
主体教育离不开教育主体的教学活动,因此,如何理解和把握主体性教学的内涵,建构学习主体,作为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如何理解主体性教学实施主体教育离不开教育主体的教学活动。
教育主体是相对于教育客体来说的.不同的教育主体定位,体现的是不同的教学理念采用的不同的教学行为以及不同的主体建构方式。
因而它是教学活动必须思考的一个哲理性问题。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活动实际上教与学两个不同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交织在一起的动态系统。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一直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两个中心说。
在很长一段时期,传统教育观念一直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逐渐形成教学活动的“双主体”观点。
即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题。
在教学活动中包含的两个层面的矛盾推至今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并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有精神,具有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体能;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活动的过程。
尽管历来的教学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而非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人,事实上,学生成为教学的被动客体,甚至变成教师的仆人,只是的奴隶。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几点做法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几点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8d1f03581b6bd97f19ea77.png)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纵观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权威性的事实和结论,课堂上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
这种教学的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知识。
我们金泽中学提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本质也就是把学生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自己想学,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事半功倍。
一、了解你的学生我任教于农村中学,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较薄弱,知识面窄,反应比较慢等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许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总是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
难道这只是学生的问题吗?针对农村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了认识学生的整体情况外,还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心理以及生活状况等。
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的能力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
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
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和谐、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教育氛围,是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三、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过程。
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8d36c41d52d380eb62946d6e.png)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郑场镇中心小学卢苇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落实主体性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首先要给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质疑、操作、分析、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兴趣引导发挥参与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能不能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得以实施,取决于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下面我就来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几点看法:一、情境的创设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认为抽象难学,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适时创设情景,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些神奇的图片(课件出示太阳能、自行车、篮球架、塔吊等),图片要突显三角形,学生观察后心中产生会疑惑,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https://img.taocdn.com/s3/m/09ecab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7.png)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幼儿启蒙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学习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习主体性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性学习主体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重要品质。
具有良好学习主体性的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任务,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
培养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前阶段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培养幼儿学习主体性的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尊重和关爱每个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其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选择、有决策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通过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实践案例小明是一名三岁半的幼儿,他对动物特别感兴趣。
在托班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开始了解各种动物,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老师为小明提供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书籍和图片,鼓励他自己选择想要了解的动物,并帮助他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和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展现出了强烈的学习主体性,他不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注重培养学习主体性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及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水平。
提高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27ecb047cd184254b353576.png)
、
1结合主导性的定义 , . 分析教师缺乏 自主性和创造 性的主要表现
在 教 育 学 领 域 , 般 认 为 教 师 的 主 导 性 是 在 教 学 准 备 以 及 实 践 过 程 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 情感激发” 能不说是一 剂 良药。其三 , 一 “ 不 是及教 学所表现 出来 的自主性 和创 质鼓励。改革需要承担风险 , 新需要付 出艰苦 的劳动 , 当的物质鼓励 创 适
() 4 部分教 师对启发式教学 方法存在着误 解 , 启发 式教学简 单地 等 位职业的能力, 将 因此在备课和设置课程 内容 时, 须突出 岗位需 求, 必 即着眼
同于提 问题 , 过度频繁的问题压抑 了学生主 动参与 的积极性 , 弱化 了 自 学生岗位职 业能力的培养和锻 炼 , 也 根据 学生 的岗位职 业需要 , 尤其是第 一 职 业 需 要来 设 置 课 程 内容 , 的 放 矢 地 进 行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活 动 。重 点 有 己在教学 中的引导地位 。
被动 , 表面看似积极 , 其实也是被 动地跟 风 , 对新 的理论 方法盲 目跟进 , 人 云亦云 , 邯郸学 步, 不能从实际出发展 开工 作i 2 有针对 性地分析影响教师主导作用 的因素 .
一
体, 教师为主导”, 充分 调动和增强教 9的主导性 , 币 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 , 培 成败与否 , 都将是一种 更为强大的集体 教育 智慧 的力量 , 以在评价指 标 所 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切 实 提 高 教 师 主 导性 。 升 职 业 教 育 的 水 平 提
一
设置上 , 要给“ 教学勇于创新、 大胆实验 ” 赋予一定的权重。其 二, 是情感 激 发机制。“ 情感 ” 在激发人才的主体性上有着它 自身的优势。“ 士为知 己者 死”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 要想高效地 唤醒教 师主体 意识 , 激发他们参 与
“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866160e16fc700abb68fc6c.png)
浅议“主体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65-0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为落实“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我们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传统的、陈腐的、封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尽快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必须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实施“主体性教学”。
1主体性教学的原则和要求“主体性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论。
”实施主体性教学,应做到下列几点:1.1课堂教学中,要把思想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
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融合思想道德教育。
1.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相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去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3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可行,基础是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是靠积极思维得来的,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1.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每一教学环节中,都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成为课堂教和学的真正的主人”1.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使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推动学生去探究新知,发展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1.6教学程序的设计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如自学式、讨论式、检测式教师指导、点拨、小结和开发性训练等。
1.7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8f944abe1e650e52ea999d.png)
语 文教 师 更难 因为 语 文教 学 工 作 的 境界 和 品位 的 高 低 . 接 直
影 响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审 美 观 念 在 二 十 年 的语 文 教学 实 践 中 , 者认 为 要 搞好 语 文 教 学 . 做 到 以 下几 点 : 笔 应
位 教 师 在 讲 解 “ 形 统 计 图” . 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出发 . 扇 时 从 利
用 学生 生 日分蛋 糕 的 已有 经 验 . 学 生 理 解 了 自己分 得 的蛋 糕 使
从 事 数 学 活 动 的机 会 . 示 其 才 能 . 助 他 们 自主探 索 . 展 帮 主动 参
四 晤 璁 鼬 学 围 见 腮 觋
韩建忠 ( 赞皇 中学 , 北 河
俗 话 说 : 人 难 , 名 人难 , 一 名 好 教 师 难 , 一 名 好 的 做 做 做 做
赞皇
0 13 ) 5 2 0
帮 助学 生 解 决 提 出 的问 题 . 过 多 鼓 励 . 表 扬 . 养 学 生 的语 通 多 培
据 新课 标 的 内容 . 合 学 生 的 知识 结 构 等 情 况 进 行 设 计 . 对 结 针 课 本 内容 和新 课 标理 念 , 积极 创 设 问 题 情境 、 出 疑 问 、 置 问 提 设
题 障碍 。 学 生感 到新 奇 、 秘 , 使 神 由此 来 刺 激 学 生 的 兴 趣 , 到 达 学生能“ 积极 参 与 、 动 创造 、 主 群体 交流 、 层发 展 ” 目的 。 如 深 的
教 学 研 究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李 朝 红 ( 安 市 北 安 庄 乡 中 学 , 北 武 河
本期关注:主导与主体——正确理解教学关系 努力实施有效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双主”理念的几点反思
![本期关注:主导与主体——正确理解教学关系 努力实施有效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双主”理念的几点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18c8d9bdaef5ef7ba0d3c82.png)
教 育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落 实 有 了 重 要 的 载 体 和 坚 实 的 操 作 基 础 。然 而 . 分
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方 面是 学 生 被 动 性 学 一 习 、 应 性 学 习 、 械 性 学 习 和 强 制 适 机 性 学 习 的 现 象 还 在 相 当 一 部 分 教 师
们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根 本 体 现 . 素 质 使
导 学 法 的正 确 形 成 或 改 进 尔 文 曾 达 经 说 过 : 最 有 价 值 的 知 识 是 关 于 方 “ 法 的 知 识 ” 就 是 说 . 学 不 能 只 也 教
“ 之 以 鱼 ” 而 应该 “ 之 以渔 ” 众 授 . 授
所 周 知 . 学 是 思 维 的 体 操 . 教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其
任 务 首 先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而 思 维 的 原 生 态 就 是 方 法 . 维 素 质 来 思 自于 方 法 ( 学 法 中形 成 ) 又 还 原 为 在 . 方 法 ( 过 方 法 表 现 出来 ) 当然 . 通 。 我
生 地 位 的辩 证 关 系
而 以 学 法 的 要 求 去 追 求 教 法 的 科 学
性 . 时也 应 以 教法 的启 发 作 用 去 引 同
现 代 教 育 理 念 认 为 . 堂 是 一 个 课 生态系统 . 不仅 是传 承 知 识 和 文 明 的 地方 . 而且 应该 是一 个 促 进 人 的精 神 健 康 发 展 的 世 界 此 新 课 程 标 准 对 为 各 学 科 教 学 提 出 了 “ 维 目标 ” 新 三 的 要 求 . 的 核 心 是 人 的 发 展 . 是 我 它 它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d68889b9d528ea81c779af.png)
重 量
x l , 实 施 主 体 性 教 学 的 几 点 认 识
邱 利 娟
(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州 市 吴 中 区东 山 中学 , 江 苏 苏州 2 1 5 1 0 7 )
进 入 新 的 历史 时 期 以来 , 知识 逐 步 取 代 资本 和能 源 , 成 为 社会 最重 要 的生 产 要 素 , 知 识 更 新 周 期 的 日趋缩 短 , 竞争 的 日 益激烈 . 人们的思想观念 、 思 维 方 法 和学 习方 式 也 在 逐 渐 发 生 着 变 化 。社 会 对 人 才 的素 质 ( 尤 其 是 终 身 学 习 的 能力 ) 的要 求 在 变化 . 对 大 中 小 学 的 教 育 也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 中学 教 学 尤 其 是数 学 教 学 , 必 须作 出相 应 的反 思 和 措 施 。 这 就 需要 数学 教师 转 变 教 学 观念 .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 转 向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以 问题 为线 索 , 帮 助学 生 发 展 他 们 的 自主 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 , 促进学生 主体性的发展 , 同 时 注 重 教 育 教 学 过程 的个 性 化 和 民主 化 , 教 学 更 应 关 注人 自身 的发 展 。 研 究 在 数学 课 堂 教 学 中如 何 实 施 主 体 性 教 学 ,培 养 他 们 的 主体 进 取 精 神 .对 于增 强 高 中学 生数 学教 学 的 针对 性 和实 效 性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 、 认识 、 发 展 的主 体 。 教学 从 本 质上 说 是 教 师 运 用 自己 的认 识 结 构 ,把 课 程 的 知识 结 构 转化 为学 生 的认 知 结 构 、 同 时 引导 学 生 将 知 识 转 化 为能力 , 促进学生体力 、 智力 、 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 , 教 学 活 动 也 是 学生 认 识 世 界 、 自我 发 展 和 自我 变革 的活 动 。 教 师 的 教 不仅 是 教 学 生 学 会 ,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 达 到 由 学 会 向会 学转 化 的 自 由境 界 。 在 课 堂 教学 中 , 获 取 知识 的 学 生 就是 主体 。 只 有 这样 , 培养 出来 的人 才 才 能 适应 社会 发 展 的需 要 。 因 此 ,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施主体性教学 , 培 养 学 生 的主体意识 ,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教 师 应 该 教 给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能 力 和 主 动 进 取 的意 识 , 能 够 成 为 学 习 的 主人 , 所 以需 要 全 面 实 施 主 体性 教 学 。 教 师首 先 要 转 变 传统 的观 念 , 提 高对 主体 性 教 学 的认 识 。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教 师的“ 教” 要具 有科学性 、 启 发 性 和 艺 术 性 才 会 激 发 学 生 的 主 体 作用 。 在 课 堂 教学 中教 师 实 施 主 体性 教 学 . 就 可 以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自觉 性 、 主动性和积极性 。 就 可 以培 养 出有 主体 意识 的 学 生 , 使他们积极进取 、 主 动求 知 。 如何 发 挥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体作 用 呢 ?
关于学生主体性学程导进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生主体性学程导进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c2146f783e0912a2162af3.png)
步引导学生 由形 到数进 一步怍探 究, 快有 同学发 很
现两个圆位置关 系的 变化 对应 着一 种数 量 关 系的变 化. 那就是两圆圆心 问的距离的 变化。这 个距 离 由大 于两圆半径的和到 等于两 圆半 径 的和 . 小于 两 圆半 到 径的和 而大于两 圆半径之差, 到等 于两圆半径 的差 , 到 小于两 圆半径之差. 一直到两 圆心重合 即圆心距为 0 。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成份 。
有唯一公共 点 ; 交—— 有两 个公共点 。有的学 相
生动手操作, 用运动变化 观点研究, 叉发现相离和相切 分别还有两种情况 : 内离和外 离, 内切和外切。学生 的 探 索活动与 根据图 形本质特征初 步获得 的分 类, 使他 们尝到 了 自我实现成功 的喜悦, 进一步 增强 了学 习的 主体意识, 激发 了学习的主 体性 。在此 基础上 教师 进
维普资讯
6
中学数 学教 学
20 02年 第 2 期
关 于学生主体性学程 导进的几 点思考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 李庾南
摘要
( 邮编:20 1 260 )
教学研究实质上是学法与学程的研究, 本文 学生主体性 学习过 程的 导连 为题 . 着重从确 立
一
主体性 , 是主体的本质属性, 是主体在同客体的相 互作用中表现 出来 的能动性 。学生学 习的 主体 性, 就 是学 生在学 习活动 中表现 出来的能动性——在学 习活 动 中表现 出自觉 、 积极 和主动 的精神 ; 主动性——成就 动机 、 争意识 、 竞 兴趣和 求 知欲 、 主动 参与 、 社会 适应 陆; 自主性——表现为 自尊 自信 、 自我调控 、 独立 断、 H 决断 、 自觉 自理, 生是 自己行为 的主人 ; 学 独立性——
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786e0d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b.png)
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主体性是儒家主张“仁政”、“化民”、“儒学”具体应用的表现,
是把人在理论和实践中以主体的社会地位、做出应有的贡献推向前台。
二、主体性是政治制度正确彰显和实践的必然要求,要想实现政治体
制的参与化,就必须创设有利于主体参与的制度环境、给予物质奖励,使其成为一种通用的政治制度实践。
三、主体性思想的发展是政治理论的重要表现和新着力,要构建以社
会参与为重点的政治建设,就必须尊重和发挥公民权利,引导公民以
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式参与政治实践。
四、主体性从力量分配到思想认同,从权利认同到共同管理都是社会
道德品行、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理论方面的新发展,必须在政治社会
实践中不断加以维护和发展。
关于主体性问题的几点意见
![关于主体性问题的几点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4b45240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关于主体性问题的几点意见主体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当今世界许多问题的核心。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概念,而且包括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综合体。
主体性的本质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被一般认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主体,意识就是这个主体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映射,也就是说,这个主体要知道自己在外界中的位置,了解外界碰撞时需要如何应对,以此来实现自身的正义。
首先,在实现个人主体性方面,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个人重视自身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促使个人认真思考自身的位置和作用,以自我激励的方式去表达、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目标。
其次,在实现社会主体性方面,应建立正确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努力发展社会的主体意识,使其从自身的层面上来认识社会的利益结构,同时尊重传统习俗,努力建立新型的社会经济关系,努力把各种道德和法律制度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保护个体、社会组织和一切具有主体性的组织的正当利益。
最后,在实现文化主体性方面,应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体系,使文化成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共同平台,使各种文化在平等对话中进行交流和对比,以引领世界文明发展。
总之,要推动世界社会走向主体性,首先是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基于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社会制度,尊重文化多样性并建立国家间合作机制,这样才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们拥有自由、平等、公平和友爱的主体性,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文明世界。
综上所述,实现主体性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实现自身意志和目标的自由,能够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还要坚定不移地把主体性建立在人的尊严和正义的基础上,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发展,创造美好的未来。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3)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3)](https://img.taocdn.com/s3/m/c03e9d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3.png)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摘要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
本文通过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进行探讨,包括了对主体性教学的概念解析,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认为实施主体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学习热情、学习效果。
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导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所传授的知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主体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辅助者,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现在让我们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进行讨论。
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概念解析主体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主导者,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性教学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以及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实施主体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主体性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主体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主体性教学能提高学习效果。
在主体性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对象,而是通过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来掌握知识。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主体性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知识逐步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更新周期的日趋缩短,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尤其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的要求在变化,对大中小学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必须作出相应的反思和措施。
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同时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和民主化,教学更应关注人自身的发展。
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认识结构,把课程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体力、智力、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
因此,教学活动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自我发展和自我变革的活动。
教师的教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转化的自由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学生就是主体。
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需要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
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才会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主体性教学,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以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呢?
一、相信学生,学会大胆地放手——让知识生成“水到渠成”。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只要独具慧眼,就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就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不断地超越自我。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放心,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好,讲得越详细越好。
这样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去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效果很差。
所以教师不能做一个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的演说家,而要做的是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做一个“航标”,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发现、去分析、去归纳、自己多做探索性的实验,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鉴别正误,作出评价。
要充分地相信他们,不断地鼓励他们,用发
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挖掘他们身上巨大的潜能,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的概念”这节课时,有很多基本概念,如果仅靠老师逐个介绍讲解,真的很乏味,也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疲惫。
所以我决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自学。
看完书后提问:“向量与有向线段是相同的概念吗?”学生答:“不是,向量只有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而有向线段除此以外还多一个起点这个要素。
”又问:“零向量与零有什么不同?单位向量是什么?”有学生抢答:“零向量是有方向的,模为零,而零只是一个实数,单位向量也是有方向的,只是模为1个单位长度。
”我又问:“相等向量是平行向量吗?反之呢?”“相等向量是方向和大小都相同,是平行向量的特殊情况。
”“平行向量中可以方向相反,不一定是相等向量。
”整堂课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家互相补充。
这些内容老师都没有多讲,学生通过自己看、说、讨论,自己就已经掌握了。
而且由于是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印象更深刻。
由此学生不但了解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独立学习,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平等对待,引导学生的辩论——让探索热情激发,“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教学氛围,使
数学教学过程能充满关爱、尊重、理解和激励,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想要按照原先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走,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而不能赶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严谨的课堂教学秩序下,老师不点名学生不可以开口,学生只能是枯燥机械地学习,不利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其实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大多是在积极讨论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的。
教师应允许每一位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进行分析、判断、推测,允许他们展开讨论,发表各种设想和见解,即使是对那些“爱争辩”、“爱顽皮”学生的“超常规”、“异想天开”的设想、方法和推断,教师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而要因势利导,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激发他们更大的知识探索热情。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方程”这节课时,其中例题:求过直线m:x+2y-3=0和n:2x-y+3=0的交点,且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
教师的解法是先联立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求得交点坐标,再通过两点式求得方程是3x+y=0。
我问:是否有其他解法?学生1答:“只要将两条直线方程直接相加,即为所求的方程。
”所有学生愕然,又觉得惊喜,我让学生继续讨论。
学生2说:“这是巧合吧,为什么方程相加就过原来两直线的交点了呢?”学生3答:“两个方程中常数项相加恰好是零,所以必过原点。
但把直线m改成x+2y-1=0就不成立了。
”接着学生4回答:“可以解决,只要改变系数,使得方程
变成3x+6y-3=0,再相加就可以了。
”学生3反驳说:“如果原点改成过(2,2)呢,方法就行不通?”我问:“大家仔细想想,真的只是巧合吗?”学生5:“可以转化为过原点,把两直线变形为m:(x-2)+2(y-2)+3=0,n:2(x-2)-(y-2)+5=0再相加即可。
(学生鼓掌)”我一直微笑着听到最后,说:“这几位同学分析的都很精彩,竟然找到了如此价值不菲的结论啊,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把自己所想的说出来,大家相互促进。
”课堂中随着教学与辩论的进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激活了思维,启迪了学生主动探究。
三、巧拨点睛,促使学生形成心理意志品质——让信心树立,“再起波澜”。
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更需要有专一的心理素质。
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
波利亚指出:一个你已经很好了解并应该去做的问题还不能说就是你的问题,只有当你愿意去解它,下决心去做它,他才真正变成了你的问题。
但现在很多学生解题的受阻甚至失败,在一定程度上都归因于心理意志品质的脆弱。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意志品质的指导和训练,让他们对难题不畏惧、对繁琐冗长不厌恶、对干扰因素不“感冒”。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椭圆”这节课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椭圆方程x2+4y2,过点p(2,1)作一弦交椭圆于a、b两点,
且p为ab中点,求此弦所在直线方程。
由于没见过此类题目,学生都觉得茫然。
我特意找了一个不会的学生,微笑着说:“不会没关系,我不要求你给出全部的解答,只要你走出一步,行吗?”学生(没把握):“试试吧,大概要体现a、b两点在椭圆上。
”我说:“恭喜你走对了第一步,再努力往前,如何体现点在椭圆上?”学生:“点坐标代入方程,所以要有坐标,就要设a(x,y),b(x,y),再代入椭圆方程得x+4y,x+4y=16。
”我说:“继续走。
”学生:“字母很多,很复杂不好解。
”我适当给予提示:“字母之间有关系吗?”学生(有所醒悟):“p为ab中点,x+x=4,y+y=2。
”我说:“很好,可方程里没有这两个式子啊。
”学生(深入思考):“把两个方程对应相减,平方差可出现这两式。
”又问:“可是还没解出来,剩下(x-x)+2(y-y)=4中字母很多,有何用?”学生(顿悟):“可得ab斜率,再加上点p坐标,利用点斜式即得直线方程。
”我说:“开始时只要求你走一步,一不留神,竟然让你走完了全程,此时你感觉如何?”他说棒极了,我也适时地幽默一下:“此时,我想到《西游记》中的歌词,怎么唱的?”全班学生齐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踏遍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通过教师的巧妙点拨,不停地鼓励、适当地提示,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效应。
让学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失败之下不气馁的优秀品质。
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增强了意志能力,还从中看到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
力。
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对知识探求的兴趣,更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坚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涉及很多方面,但教师只有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实施好主体性教学。
让我们记住关于教育的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会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