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设计
上海市洋泾中学赵林泉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进一步学习利用DIS实验测加速度的多种设计方法,也为测重力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复习对“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的DIS实验专用软件测得v—t图像,求a,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使用DIS的实验仪器。

然后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探索测加速度的不同设计方法,学习使用DIS实验的通用软件,利用光电门等仪器测加速度,比较不同方法测得加速度的差别,分析存在误差的原因,评价不同方案的优劣,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学会应用DIS实验研究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计测加速度的不同方案。

(2)训练学生熟练使用DIS实验仪器,学会使用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设计多种测a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培养发
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认识猜测假设,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利用DIS实验测量物理量过程,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通过实验探究,探索物理规律,学会分析评价,体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感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多种测加速度a的实验方案。

难点:利用DIS实验的通用软件测加速度。

四、教学资源
1、信息平台: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平台—白板。

2、DIS实验:力学小车、导轨、位移传感器、光电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五、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的一节设计型探究实验课,是根据实验目的,运用掌握的物理规律探索测加速度的不同理论方法,培养学生根据理论方法,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实验方法,选择配套的实验器材,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设计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
最后给予总结和评价。

在分析评价中,通过对一些物理量或测量仪器的比较,达到同中求异的目的,从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的仪器。

设计实验,使用仪器,发展能力,是本节课的中心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理论和实践相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活动Ⅰ】
(1
)学生分组实验,复习使用DIS 实验专用软件根据V-t 图像,求加速度a 。

即设计测加速度的实验方案(一)
实验器材:郎威DISLab 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小车、力学轨道、支架、计算机
实验原理:利用V -t 图像的斜率 实验步骤:1、将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的顶端,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第一通道;将位移传感器发射器固定到小车上。

2、点击教材专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从v-t 图求加速度”打开该软件。

3、点击“开始记录”,将小车放到轨道顶端,
打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电源开关,使小车从轨道上滑下。

4、当获得的v-t 图线时,可点击“停止记录”,进入数据分析阶段。

5、拖动滚动条,将对应小车运动状态的v-t 图线置于显示区域中间,点击“选择区域”按钮,确定“开始点”和“结束点”,在v-t 图线上选择研究区域,即可获得该段v-t 图线对应的加速度值。

(2)思考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哪些公式?试讨论利用这些公式还哪些求加速度的方法吗?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2212
022
00=-+=+= s
v v a t t v s a t
v v a t t 2)(220
22
00
-=
-=-=
【活动II 】学习使用DIS 实验通用软件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同一原理,利用不同实验仪器,测加速度a 。

(1)即设计测加速度的实验方案(二)
实验器材:计算机、光电门二个、小车、挡光片2cm 、数据采集器、力学轨道 实验原理:利用0
t V V a t
-=
实验步骤:1、将两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力学轨道一侧,并将光电门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器的第一 、第二通道;
2、将轨道的一端调高,小车上安装宽度为0.020m 的“I ”型挡光片,调整光电门的位置使小车及挡光片能够顺利通过并挡光;
3、打开“计算表格”窗口,点击“变量”,启用“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功能,软件默认为t12。

定义挡光片的宽度为“d ”,并输入默认数值0.020;
4、点击“开始”,令小车从轨道的高端下滑,使挡光片依次通过两光电门,则挡光片通过两只光电门传感器的时间t1、t2和经过两光电门的世界t12会记录在表格中;
5、使小车自轨道高端下滑,并注意每次起点均不同,重复测量多次;
6、在计算表格中“d ”后面点击“公式”→力学→速度→公式代码V1→确定→点d →点t1→确定→公式→力学→速度→公式代码V2→确定→点d →点t2→确定→公式→力学→加速度→确定→点击“V2”“V1”“t12” →确定→点击求平均计算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a
【活动III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

问题1:根据表中方法1、2测得的加速度数值,不同组之间是否相同?试讨论分析其原因。

是否可用实验验证?
问题2:从表格数据看出,同一组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测得加速度a 不同,其原因是什么?哪一种方法更精确?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案吗? 【活动IV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1)A01、A02、A03组:针对问题2利用学过的实验方法通过进行实验验证。

(2)A04、A05、A06 组:完成设计测加速度的实验方案(三)
实验器材:计算机、位移传感器、小车、数据采集器、力学轨道、支架。

实验原理:利用22S
a t
=
公式 实验步骤:1、安装斜面、连接数据采集器和位移传感器
2、点击教材专用软件→2.1变速直线运动S -t 图→放上小车→开始→静止释放上小车→停止记录
3、数据处理(注意:S =S 1-S 0)
4、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3)B01、B02、B03组:完成设计测加速度的实验方案(四)
实验器材:计算机、光电门一个、小车、挡光片2cm 、数据采集器、力学轨道
实验原理:利用2
2t V a S
=
实验步骤:1、安装斜面、连接数据采集器和位移传感器
2、点击教材通用软件→计算表格→变量“d ”→默认数值“0.02”→确定→公式→力学→速度→确定→点d →点t1→确定→变量“S ” →确定→公式→自定义→公式代码改为“a ” →表达式“V*V/(2*S)” →确定→开始→从不同的位置静止释放小车→在表格中输入S 的值→结束→求平均值a
(4)B04、B05、B06组:完成设计测加速度的实验方案(五)
实验器材:计算机、光电门二个、小车、挡光片2cm 、数据采集器、力学轨道
实验原理:利用22
02t V V a S
-=
实验步骤:1、安装斜面、连接数据采集器和位移传感器
2、点击教材通用软件→计算表格→变量→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时间“√”→确定→变量“d ”→默认数值“0.02”→确定→公式→力学→速度→公式代码V1→确定→点d →点t1→确定→公式→力学→速度→公式代码V2→确定→点d →点t2→确定→变量“S ” →确定→公式→自定义→公式代码改为“a ” →表达式“(V2*V2-V1*V1)/(2*S)” →确定→开始→从不同的位置释放小车→在表格中输入S 的值→结束→求平均值a
小结:设计实验的“四性”
(1)科学性:科学的方案应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正确的方法。

(2)安全性:设计的方案实施时,应安全可靠,不会对仪器、器材等造成损害。

(3)精确性:实验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尽可能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

(4)可操作性:设计方案应便于操作、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观察。

【拓展创新】如何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教学反思】
1.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本节课问题设置很合理,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程度大大提高。

每个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注重科学探究,感悟到物理中的魅力。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

本节课通过利用DIS实验测加速度a的不同方案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理论和实践相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