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4_1
四弦切角的性质-人教A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教案
四弦切角的性质-人教A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一、知识点简述四弦切角的性质是指,若一个圆内有一个四边形,且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O点(圆的圆心),则连接对角线中点的直线一定经过O点,且所得四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四弦切角的性质,能够描述其几何含义; - 能够运用四边切角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 能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及基础几何知识进行推理以及证明。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的推理能力的提升,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弦切角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介绍四弦切角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四弦切角的几何含义,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3. 案例讲解(15分钟)通过一道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四边切角的性质,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理论推导(25分钟)讲解四弦切角的理论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理论推导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
5. 经典例题演练(20分钟)通过几道经典例题的演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弦切角的性质,巩固相关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6.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思考的热爱,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问题解决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课件 理 新人教A版选修4-1
CD 相 交 PC·PD PD 四 线 段
于 圆 内 (2)△ACP∽ 中知三求一
点P
△BDP (2) 求 弦 长
及角
割线 定理
切割 线定
理
切线 长定 理
(1)PA·PB= PAB 、 PCD
是⊙O的割 PC·PD
(2)△PAC∽
线
△PDB
(1)PA2= PA 切 ⊙O 于
PB·PC
A , PBC 是
知识梳理
1.平行截割定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 平行线 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 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 相等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对应线段 成比例.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 线)所得的 对应线段 成比例.
4.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 BC是直径,MN与⊙O相切,切 点为A,∠MAB=35°,则∠D =________.
解析 连接BD,由题意知,∠ADB=∠MAB= 35° , ∠BDC = 90° , 故 ∠ADC = ∠ADB + ∠BDC=125°.
答案 125°
5.(2015·广东卷)如图,已知 AB 是圆 O 的直径,AB=4,EC 是圆 O 的切线,切点为 C,BC=1,过圆心 O 做 BC 的平行线,分 别交 EC 和 AC 于点 D 和点 P,则 OD=________.
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①定理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 互补 . ②定理2: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 内对角 .
(2)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①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 互补 , 那 么 这 个 四
高考数学总复习:选修4 1《几何证明选讲》1
逻辑不严密:在证明过 程中逻辑链条可能不严 密导致结论不成立或出 现漏洞。
忽视隐含条件:在几何 问题中有时会存在一些 隐含条件如果忽视这些 条件可能会导致证明过 程出错。
图形绘制错误:在解题 过程中如果图形绘制不 准确可能会导致证明过 程出现偏差或错误。
几何证明的拓展和提高
第五章
几何证明的进阶内容
掌握多种几何证明方法如反证法、归纳法等。 理解并运用各种几何定理和性质如相似三角形、余弦定理等。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证明。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理解并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几何证明的数学思想
演绎推理:从 已知条件出发 按照严格的逻 辑规则推出结 论的思维方式。
归纳推理:从 大量具体事例 中概括出一般 原理的思维方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归纳法:从一些个别情况出发经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反证法:通过否定结论来证明结论的方法。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情况的结论。
几何证明的实践应用
第三章
几何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学:证明几何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物理学:解释物理现象和原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 计算机科学: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基础 经济学:在决策分析和资源优化中的应用
常见题型:求 证题、证明题、
作图题等
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
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 需要证明的结论
推导过程:按照证明方法逐步推导 得出结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定思路:根据题意和已知条件选 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检查结果:检查推导过程方案。
添加标题
几何证明在经济学中 的应用:在金融、统 计学、市场分析等领 域中几何证明可以用 来证明经济理论和模 型的正确性以及解释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教学案 理 新人教A版选修4
选考部分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考纲要求1.了解平行线截割定理,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2.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3.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切割线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___,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推论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__________.推论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__________.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_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义______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______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______,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______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判定定理3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______,两三角形相似.(2)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①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____,那么它们相似.②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______,那么它们相似.③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______,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______;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③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④相似三角形外接圆(或内切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或内切圆)的面积比等于______________.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______;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________.5.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2)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____.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性质定理2 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____.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推论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____.7.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____.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____.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____.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______.9.与圆有关的其他性质定理(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________.(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____.1.在△ABC中,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BC,△ADE的面积是2 cm2,梯形DBCE的面积为6 cm2,求DE∶BC的值.2.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CD⊥AB于D,AC=6,DB=5,求AD的长.3.如图,已知圆O的两弦AB,CD相交于点P,PA=PB=4,PC=14PD,且∠APC=π3,求圆O的半径.4.如图所示,过⊙O外一点P作一条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已知PA=2,点P到⊙O的切线长PT =4,求弦AB的长.5.AF是圆O的直径,B,C是圆上两点,AB与AC的延长线分别交过点F的切线于点D,E.求证:(1)B,C,D,E四点共圆;(2)AB·AD=AC·AE.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中点,E 在CA 上且AE =2CE ,AD ,BE 相交于点F,求AF FD ,BFFE.方法提炼1.在解答与比例问题有关的题目时,可通过构造平行线,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去证明. 2.作平行线的方法:(1)利用中点作出中位线可得平行关系;(2)利用已知线段的比例关系,作相关线段的平行线.解题中要注意观察图形特点,巧添辅助线,对解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醒:对于乘积式,有时需要转化为比例式,再借助于上述方法去解决.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3 二、射影定理的应用【例2】 如图,圆O 的直径AB =10,弦DE ⊥AB ,垂足为点H ,且AH <BH ,DH =4.(1)求AH 的长;(2)延长ED 至点P ,过P 作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若PC =25,求PD 的长. 方法提炼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 2.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答与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 请做演练巩固提升1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应用【例3】 (辽宁高考)如图,⊙O 和⊙O ′相交于A ,B 两点,过A 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两圆于C ,D 两点,连接DB 并延长交⊙O 于点E .证明:(1)AC ·BD =AD ·AB ; (2)AC =AE . 方法提炼证明三角形相似时,应根据条件,结合图形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的思考顺序是: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若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再判定这个角的两邻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若无角对应相等,就需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一般地,证明等积式成立时,可先将其化成比例式,再考虑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其成立.要特别注意,三角形相似具有传递性.请做演练巩固提升4四、圆周角、弦切角和圆的切线问题【例4】 如图,已知PA 与圆O 相切于点A ,经过点O 的割线PBC 交圆O 于点B ,C ,∠AP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1)证明:∠ADE =∠AED ; (2)若AC =AP ,求PC PA的值.方法提炼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进而可求得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请做演练巩固提升6五、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应用【例5】 如图,已知⊙O 的割线PAB 交⊙O 于A ,B 两点,割线PCD 经过圆心,若PA =3,AB =4,PO =5,求⊙O 的半径.方法提炼1.应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内容:线段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切线及其性质、与圆有关的相似三角形等.2.相交弦定理为圆中证明等积式和有关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工具,应用时一方面要熟记定理的等积式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在与定理相关的图形不完整时,要用辅助线补齐相应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见到圆的两条相交弦就要想到相交弦定理;见到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见到切线和割线时就要想到切割线定理.请做演练巩固提升2 六、四点共圆的判定【例6】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 =90°.以AB 为直径的圆O 交AC 于点E ,点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OD 交圆O 于点M .(1)求证:O ,B ,D ,E 四点共圆;(2)求证:2DE 2=DM ·AC +DM ·AB . 方法提炼1.证明四点共圆的方法:(1)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则四点共圆;(2)证明多点共圆时,若它们在一条线段的同侧,可证明它们对此线段的张角相等,也可证明它们与某一定点的距离相等.2.圆内接四边形的重要结论有:(1)内接于圆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内接于圆的菱形是正方形;(3)内接于圆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请做演练巩固提升5“四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的应用【典例】 (10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F 为⊙O 上的点,CA 是∠BAF 的平分线,过点C 作CD ⊥AF 交AF 的延长线于D 点,CM ⊥AB ,垂足为点M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 (2)求证:AM ·MB =DF ·DA .规范解答:(1)连接OC ,∵OA =OC ,∴∠OCA =∠OAC .又∵CA 是∠BAF 的平分线,∴∠DAC =∠OAC .∴∠DAC =∠OCA .(3分) ∴AD ∥OC .又CD ⊥AD ,∴OC ⊥CD ,即DC 是⊙O 的切线.(5分)(2)∵CA 是∠BAF 的平分线,∠CDA =∠CMA =90°, ∴CD =CM .(8分)由(1)知DC 2=DF ·DA ,又CM 2=AM ·MB ,∴AM ·MB =DF ·DA .(10分)答题指导:(1)由于“四定理”与圆有关,且其结论是线段的关系,因而在与圆有关的问题中,或在特殊的几何图形中,常结合三角形及其相似等知识来证明线段相等或等比例线段问题.(2)判定切线通常有三种方法:①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和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过半径外端且和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已知圆的切线时,第一要考虑过切点和圆心的连线得直角;第二应考虑弦切角定理;第三涉及线段成比例或线段的积时要考虑切割线定理.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之比是1∶3,求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比.2.如图,PT 切⊙O 于点T ,PA 交⊙O 于A ,B 两点,且与直径CT 交于点D ,CD =2,AD =3,BD =6,求PB 的长.3.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CD ,过D 与BC 平行的直线交AB 于点E ,∠ACE =∠ABC ,求证:AB ·CE =AC ·DE.4.如图,△ABC 内接于⊙O ,过点A 的直线交⊙O 于点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且AB 2=AP ·AD.(1)求证:AB =AC ;(2)如果∠ABC =60°,⊙O 的半径为1,且P 为弧AC 的中点,求AD 的长.5.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CD ,K ,M 分别在AD ,BC 上,∠DAM =∠CBK ,求证:C ,D ,K ,M 四点共圆.6.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D 是AC 的中点,BD 交AC 于E.(1)求证:CD 2=DE ·DB ;(2)若CD =23,O 到AC 的距离为1,求⊙O 的半径R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自测知识梳理1.相等 相等 平分第三边 平分另一腰 2.对应线段 对应线段3.(1)对应角 两个角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成比例 (2)①相等 ②成比例 ③成比例 (3)①相似比 ②相似比 ③相似比的平方 ④相似比的平方4.比例中项 比例中项5.(1)一半 (2)它所对弧的度数 相等 相等 直角 直径 6.互补 内角的对角 共圆 共圆 7.半径 切点 圆心 切线 8.圆周角9.(1)积 (2)积 (3)比例中项 (4)夹角 基础自测1.解:△ADE ∽△ABC ,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DE ∶BC =1∶2.2.解:在Rt△ABC 中,∠ACB =90°,CD ⊥AB ,∴AC 2=AB ·AD . 设AD =x ,则AB =x +5,又AC =6,∴62=x (x +5),即x 2+5x -36=0. 解得x =4(舍去负值),∴AD =4.3.解:如图所示,取CD 中点E ,连接AO ,OP ,OE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AP ×PB =CP ×PD =4CP 2,可得CP =2,PD =8,则PE =3.又由∠APC =π3,可得∠OPE =π6.则OP =23,OA =OP 2+PA 2=27.4.解:由切割线定理,得PT 2=PA ·PB , 所以PB =8.故AB =6. 5.证明:(1)连接BF ,∵AF 是圆O 的直径,DE 与圆O 切于点F , ∴AF ⊥DE .又点B 在圆O 上,∴∠ABF =90°,∠AFB =∠D . 又∠AFB =∠ACB , ∴∠ACB =∠D .而∠ACB 是四边形BDEC 的一个外角, ∴B ,C ,D ,E 四点共圆.(2)由(1)知,∠ACB =∠D ,∠ABC =∠E .∴△ABC ∽△AED .∴AB AC =AE AD,即AB ·AD =AC ·AE .考点探究突破【例1】 解:过点D 作DG ∥AC 且交BE 于点G ,因为点D 为BC 的中点, 所以EC =2DG . 因为AE =2CE ,所以AE DG =41.从而AF FD =AE DG =41,所以GF FE =14.因为BG =GE ,所以BF FE =32.【例2】 解:(1)由于AB 为圆O 的直径,DE ⊥AB ,DH =4,故由射影定理DH 2=AH ·BH =(AB -AH )·AH ,即16=(10-AH )·AH ,∴AH 2-10AH +16=0. ∴AH =2或AH =8. ∵AH <BH ,∴AH =2.(2)PC 切圆O 于点C ,PC 2=PD ·PE ,(25)2=PD ·(PD +8),解得PD =2.【例3】 证明:(1)由AC 与⊙O ′相切于A ,得∠CAB =∠ADB , 同理∠ACB =∠DAB ,所以△ACB ∽△DAB ,从而AC AD =ABBD,即AC ·BD =AD ·AB .(2)由AD 与⊙O 相切于A ,得∠AED =∠BAD . 又∠ADE =∠BDA ,得△EAD ∽△ABD ,从而AE AB =ADBD,即AE ·BD =AD ·AB .结合(1)的结论,AC =AE .【例4】 (1)证明:∵PA 是切线,AB 是弦,∴∠BAP =∠C .又∵∠APD =∠CPE ,∴∠BAP +∠APD =∠C +∠CPE .∵∠ADE =∠BAP +∠APD ,∠AED =∠C +∠CPE , ∴∠ADE =∠AED .(2)解:由(1)知∠BAP =∠C ,又∵∠APC=∠BPA,∴△APC∽△BPA.∴PCPA=CAAB.∵AC=AP,∴∠APC=∠C.∴∠APC=∠C =∠BA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PC+∠C+∠CAP=180°,∵BC是圆O的直径,∴∠BAC=90°.∴∠APC+∠C+∠BAP=180°-90°=90°.∴∠C=∠APC=∠BAP=13×90°=30°.在Rt△ABC中,1tan C=CAAB,即1tan 30°=CAAB,∴CAAB=3.∴PCPA=CAAB= 3.【例5】解:设圆O的半径为R,由PA·PB=PC·PD,得3×(3+4)=(5-R)(5+R),解得R=2.【例6】证明:(1)连接BE,则BE⊥EC.又D是BC的中点,∴DE=BD.又∵OE=OB,OD=OD,∴△ODE≌△ODB.∴∠OBD=∠OED=90°.∴O,B,D,E四点共圆.(2)延长DO交圆于点H.由(1)易得DE2=DM·DH=DM·(DO+OH)=DM·DO+DM·OH,∴DE2=DM·⎝⎛⎭⎪⎫12AC+DM·⎝⎛⎭⎪⎫12AB.∴2DE2=DM·AC+DM·AB.演练巩固提升1.解: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C∶AC=1∶3,作CD⊥AB于D,由射影定理得BC2=BD·AB,AC2=AD·AB,则BC2AC2=BDAD=19,故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是1∶9.2.解:由相交弦定理,得DC·DT=DA·DB,则DT=9.由切割线定理,得PT2=PB·PA,即(PB+BD)2-DT2=PB(PB+AB).又BD=6,AB=AD+BD=9,∴(PB+6)2-92=PB(PB+9),得PB=15.3.证明:∵AB∥CD,DE∥BC,∴四边形BEDC是平行四边形.∴DE=BC.∵∠ACE=∠ABC,∠EAC=∠BAC,∴△ACE∽△ABC.∴BCCE=ABAC.∴ABAC=DECE,即AB·CE=AC·DE.4.解:(1)证明:连接BP.∵AB2=AP·AD,∴ABAP=ADAB.又∵∠BAD=∠PAB,∴△ABD∽△APB.∴∠ABC=∠APB.∵∠ACB=∠APB,∴∠ABC=∠ACB.∴AB=AC.(2)由(1)知AB=AC.∵∠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P为弧AC的中点,∴∠ABP=∠PAC=12∠ABC=30°.∴∠BAP=90°.∴BP是⊙O的直径.∴BP=2.∴AP=12BP=1.在Rt△PAB中,由勾股定理得AB=3,∴AD=AB2AP=3.5.证明:在四边形ABMK中,∵∠DAM=∠CBK,∴A,B,M,K四点共圆.连接KM,有∠DAB=∠CMK,∵∠DAB+∠ADC=180°,∴∠CMK +∠KDC =180°. 故C ,D ,K ,M 四点共圆.6.解:(1)证明:连接OD ,OC ,由已知∠ABD =∠CBD ,又∵∠ECD =∠ABD , ∴∠CBD =∠ECD . 又∵∠BDC =∠EDC , ∴△BCD ∽△CED . ∴DE CD =CD DB,即CD 2=DE ·DB . (2)∵D 是AC 的中点, ∴OD ⊥AC ,垂足为F .在Rt△CFO 中,OF =1,OC =R ,CF =OC 2-OF 2=R 2-1,在Rt△CFD 中,DC 2=CF 2+DF 2,∴(23)2=(R 2-1)+(R -1)2.整理得R 2-R -6=0,R =3.。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1)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对应学生用书(理)179~181页)1. 如图,△ABC 中, DE ∥BC, DF ∥AC ,AE ∶AC =3∶5,DE =6,求BF 的长. 解:DE BC =AE AC 6BC =35BC =10,∴ BF =10-6=4.2. 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与AB 、AC 相交于点D 、E ,若AD =4,DB =2,求DE 与BC 的长度比.解:因为DE ∥BC ,所以DE BC =AD AB =46=23.3. 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且AB =2,AD =2,求AF 的长.解:设AF =x ,则由AD DB =AE EC =AF DF ,22-2=x2-x,解得x =1.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DF ⊥AB ,垂足为F ,DF =3,AF =2FB =2,延长FB 到E ,使BE =FB.连结BD 、EC ,若BD ∥EC ,求△BCD 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S △BCD =S △BDE =12·BE ·DF =12×1×3=32,S 四边形ABCD =S △ADE =12·AE ·DF =12×4×3=6.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 =1∶2,△AEF 的面积为6,求△ADF 的面积.解:由题意可得△AEF ∽△CDF ,且相似比为1∶3,由△AEF 的面积为6,得△CDF 的面积为54.又S △ADF ∶S △CDF =1∶3,所以S △ADF =18.1. 平行截割定理(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①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②推论: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而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 平行截割定理及其推论①定理: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截得的三角形的边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段的长度比等于夹角两边长度的比. (4) 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相似三角形(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判定定理a.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特殊判定.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 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备课札记]题型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问题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C=90°,E是AB边的中点,求证:ED=EC.证明:如图,过E点作EF∥BC交DC于点F.在梯形ABCD中,AD∥BC,∴AD∥EF∥BC.∵E是AB的中点,∴F是DC的中点.∵∠ADC=90°,∴∠DFE=90°.∴EF是DC的垂直平分线,∴ED=E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ABC中,作直线DN平行于中线AM,设这条直线交边AB于点D,交边CA的延长线于点E,交边BC于点N.求证:AD∶AB=AE∶AC.证明:∵ AM ∥EN ,∴ AD ∶AB =NM ∶MB ,NM ∶MC =AE ∶AC. ∵ MB =MC ,∴ AD ∶AB =AE ∶AC. 题型2 三角形相似的证明与应用例2 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D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1) △ABC ≌△DCB ; (2) DE·DC =AE·BD.证明:(1) ∵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AC =DB. ∵ AB =DC ,BC =CB ,∴ △ABC ≌△BCD. (2) ∵ △ABC ≌△BCD ,∴ ∠ACB =∠DBC ,∠ABC =∠DCB ,∵ AD ∥BC ,∴ ∠DAC =∠ACB ,∠EAD =∠ABC. ∵ ED ∥AC ,∴ ∠EDA =∠DAC , ∴ ∠EDA =∠DBC ,∠EAD =∠DCB. ∴ △ADE ∽△CBD.∴ DE ∶BD =AE ∶CD , ∴ DE ·DC =AE·BD. 变式训练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AD ,E 为AD 的中点,连结EC ,作EF ⊥EC ,且EF交AB 于F ,连结FC.设ABBC=k ,是否存在实数k ,使△AEF 、△ECF 、△DCE 与△BCF 都相似?若存在,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实数k 的值,满足题设. ①先证明△AEF ∽△DCE ∽△ECF. 因为EF ⊥EC ,所以∠AEF =90°-∠DEC =∠DCE. 而∠A =∠D =90°,故△AEF ∽△DCE.故得CE EF =DE AF .又DE =EA ,所以CE EF =AE AF.又∠CEF =∠EAF =90°, 所以△AEF ∽△ECF.②再证明可以取到实数k 的值,使△AEF ∽△BCF ,由于∠AFE +∠BFC ≠90°,故不可能有∠AFE =∠BFC ,因此要使△AEF ∽△BCF ,应有∠AFE =∠BFC , 此时,有AE AF =BC BF ,又AE =12BC ,故得AF =12BF =13AB.由△AEF ∽△DCE ,可知AE AF =CDDE ,因此,⎝⎛⎭⎫12BC 2=13AB 2, 所以AB 2BC 2=34,求得k =AB BC =32.可以验证,当k =32时,这四个三角形都是有一个锐角等于60°的直角三角形,故它们都相似.题型3 射影定理的应用例3 已知: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DE ⊥AC 于E ,DF ⊥BC 于F.求证:AE·BF·AB =CD 3.证明:∵ ∠ACB =90°,CD ⊥AB , ∴ CD 2=AD ·BD ,故CD 4=AD 2·BD 2. 又在Rt △ADC 中,DE ⊥AC , Rt △BDC 中,DF ⊥BC , ∴ AD 2=AE·AC ,BD 2=BF·BC. ∴ CD 4=AE·BF·AC·BC. ∵ AC ·BC =AB·CD , ∴ CD 4=AE·BF·AB ·CD ,即AE·BF·AB =CD 3.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C ⊥BD ,垂足为E ,∠ABC =45°,过E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F ,交BC 于G ,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H.求证:FG 2=AF·DF +BG·CG +AH·BH.证明:因为AC ⊥BD ,故△AED 、△BEC 都是直角三角形. 又EF ⊥AD ,EG ⊥BC , 由射影定理可知AF·DF =EF 2, BG ·CG =EG 2.又FG 2=(FE +EG)2=FE 2+EG 2+2FE·EG =AF·DF +BG·CG +2FE·EG ,∠ABC =45°,如图,过点H 、A 分别作直线HM 、AN 与BC 垂直,易知,AH =2FE ,BH =2EG ,故AH·BH=2EF·EG.所以FG2=AF·DF+BG·CG+2FE·EG=AF·DF+BG·CG+AH·BH.1. 如图,在ABCD中,BC=24,E、F为BD的三等分点,求BM-DN的值.解:∵ E、F为BD的三等分点,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M为BC的中点.连CF交AD于P,则P为AD的中点,由△BCF∽△DPF及M为BC中点知,N为DP的中点,∴BM-DN=12-6=6.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求证:AB∥CD.证明:由△ABC≌△BAD得∠ACB=∠BDA,故A、B、C、D四点共圆,从而∠CAB=∠CDB.再由△ABC≌△BAD得∠CAB=∠DBA.因此∠DBA=∠CDB,所以AB∥CD.3. 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是中位线,BD交EF于P,已知EP∶PF=1∶2,AD=7 cm,求BC的长.解:EF是梯形中位线,得EF∥AD∥BC,∴PEAD=PE7=BEAB=12,PFBC=FDCD=12.∵PE∶PF=1∶2,∴BC=2PF=14cm.4. 如图,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0,1)、(-1,0)、(1,0),P是线段AC上一点,BP交AO于点D,设三角形ADP的面积为S,点P的坐标为(x,y),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解:如图,作PE ⊥y 轴于E ,PF ⊥x 轴于F ,则PE =x ,PF =y. ∵ OA =OB =OC =1,∴ ∠ACO =∠FPC =45°, ∴ PF =FC =y ,∴ OF =OC -FC =1-y , ∴ x =1-y ,即y =1-x , ∴ BF =2-y =1+x.∵ OE ∥FP ,∴ △BOD ∽△BFP , ∴OD PF =BO BF ,即OD y =11+x, ∴ OD =y 1+x =1-x 1+x,∴ AD =1-OD =1-1-x 1+x =2x1+x ,S △ADP =12AD ·PE =12·2x 1+x ×x =x 21+x ,∴ S =x 21+x(0<x ≤1).1.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P 为线段CD 的中点,求|PA|2+|PB|2|PC|2.解:不失一般性,取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妨令|AC|=|BC|=4,则|AB|=42,|CD|=12|AB|=22,|PC|=|PD|=12|CD|=2,|PA|=|PB|=|AD|2+|PD|2=(22)2+(2)2=10,所以|PA|2+|PB|2|PC|2=10+102=10.2. 如图,在ABCD 中,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DE =12CD.(1) 求证:△ABF ∽△CEB ;(2) 若△DEF 的面积为2,求ABCD 的面积. (1)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 =∠C ,AB ∥CD , ∴ ∠ABF =∠CEB ,∴ △ABF ∽△CEB. (2) 24.3.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是AD 上一点,且AE =14AD ,N 是AB 的中点,NF ⊥CE 于F ,求证:FN 2=EF·FC.证明:连结NC 、NE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 ∵ AE =14a ,AN =12a ,∴ NE =54a.∵ BN =12a ,BC =a ,∴ NC =52a.∵ DE =34a ,DC =a ,∴ EC =54a.又NE 2=516a 2,NC 2=54a 2,EC 2=2516a 2,且NE 2+NC 2=EC 2,∴ EN ⊥NC.∵ NF ⊥CE ,∴ FN 2=EF·FC.4. 在梯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腰AB 、CD 上,EF ∥AD ,AE ∶EB =m ∶n.求证:(m +n)EF =mBC +nAD.你能由此推导出梯形的中位线公式吗?解:如图,连结AC ,交EF 于点G. ∵ AD ∥EF ∥BC , ∴ DF FC =AE EB =m n, ∴AE AB =m m +n ,CF CD =n m +n. 又EG ∥BC ,FG ∥AD , ∴AE AB =EG BC =m m +n ,CF CD =GF AD =n m +n, ∴ EG =m m +n ·BC ,GF =nm +n ·AD.又EF =EG +GF ,∴ (m +n)EF =mBC +nAD.∴ 当m =n =1时,EF =12(BC +AD),即表示梯形的中位线.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a b =cd(或a ∶b =c ∶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1) 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统一单位. (2) 当两个比例式的每一项都对应相同,两个比例式才是同一比例式.(3) 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b ,c ,d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bc =d a.请使用课时训练(A )第1课时(见活页).[备课札记]。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选讲4-1几何证明选讲一
2012版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选修系列第三部分几何证明选讲【高考目标导航】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考纲点击(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2.热点提示(1)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平行级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相关推理和计算。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应用。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考纲点击(1)会证明并应用圆周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2)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
2.热点提示(1)应用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定理说明角之间的关系。
(2)应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
(3)利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和证明。
(4)利用圆中的比例线段进行计算和推理。
【考纲知识梳理】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2)推论:①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②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若123////l l l ,则有:,,.AD AE AD AE DB ECAB AC DB EC AB AC=== 注:把推论中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之后,命题仍然成立。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若EF//BC ,则⊿AEF ∽⊿ABC 。
高中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全套教案(55页)(经典)
一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初步证明; 2.使学生初步熟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用途、用法; 3.通过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取得“猜想”的认识过程,以及论证思路的寻求过程。 教学难点:成比例的线段中,对应线段的确认。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投影仪及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旧知识的复习 利用投影仪提出下列各题使学生解答。 1.求出下列各式中的 x:y。
(二)新知识的教学
1.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
在已学过的定理中,有没有包含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
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那么追问理由,如果答
不出,那么利用图 1(若 E 是 AB 中点,EF//BC,交 AC 于 F 点,
则 AF=FC)使学生观察,并予以分析而得出 AE AF 1 , EB FC 1
已知:如图 6,AB=3,BC=5,DB=4.5,求 BF。
已知:如图 7,AB=3,BC=5,DF=10,求 DE。 已知:如图 8,AB=a,,BC=b,DF=c,求 EF。 5、例 2 讲解:(略) 分析:已知是给出了"上:下"的比的形式,而结论是求"上:全",故考虑运用合
比性质。 三、小结: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可通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来证 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 2、在运用定理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应线段”,在确定左、右时,可以线段 的第一个端点来定左、右 四、作业
三条平行线 l1// l2 // l3 在直线 k1 、 k2 上截出线段 A1 A2 、 A2 A3 、 B1B2 、 B2 B3 ,如果
高考数学总复习: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课件
[听课记录] (1)证明:因为 CD 为△ ABC 外接圆的切线, 所以∠DCB=∠A,由题设知BFAC=DEAC, 故△ CDB∽△AEF,所以∠DBC=∠EFA. 因为 B,E,F,C 四点共圆, 所以∠CFE=∠DBC,故∠EFA=∠CFE=90°. 所以∠CBA=90°,因此 CA 是△ ABC 外接圆的直径.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典题导入]
(2013·新课标全国Ⅱ高考)如图,CD为△ABC外接
圆的切线,AB的延长线交直线CD于点D,E,F分别为弦AB
与弦AC上的点,且BC·AE=DC·AF,B,E,F,C四点共
圆.
(1)证明:CA是△ABC外接圆的直径;
(2)若DB=BE=EA,求过B,E,F,C四点的圆的面积与 △ABC外接圆面积的比值.
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及
有关性质
[主干知识梳理]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 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
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
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所示,BD、CE 是△ABC的高,BD、CE交于F.写出图中 所有与△ACE相似的三角形____________
____.
解析 由Rt△ACE与Rt△FCD和Rt△ ABD各有一个公共锐角,因而它们相似. 又易知∠BFE=∠A,故Rt△ACE∽Rt△FBE. 答案 △FCD,△FBE,△ABD
[规律方法]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主要是依据三个判定定理,结合定 理创造条件建立对应边或对应角的关系.
2.注意辅助线的添加,多数作平行线.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1讲 几何证明选讲课件 理 新人教A版选修41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AC =6,DB=5,则AD的长为________.
第十七页,共44页。
1. 相等 也相等 平分第三边 平分另一腰 成比例 成 比例
想一想:提示:正确.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 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 (píngxíng)于三角形的第三条边.该命题正确.
[ 证 明 ] (1) 因 为 D , E 分 别 为 AB , AC 的 中 点 , 所 以 DE∥BC.又已知CF∥AB,故四边形BCFD是平行(píngxíng)四边 形, 所以 CF= BD =AD.而CF∥AD, 连接 AF,所以四边形 ADCF是平行(píngxíng)四边形,故CD =AF.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例3 [2013·东城区模拟] 如图,在Rt △ABC中,∠ACB=90°,CD⊥AB于点D, DE⊥AC于点E,DF⊥BC于点F,求证: ABCC33=ABEF.
[审题视点] 由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因此可以利用 射影定理,寻找边AC与AD、AB之间的关系,同理可以得到边 BC 与 BD 、 AB 之 间 的 关 系 , 再 根 据 △ ADE∽△DBF , △ADE∽△ABC,得到有关比例式,最终得到所求证(qiúzhèng) 的结果.
选修4-1 几何(jǐ hé)证明选讲
第一页,共44页。
第1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第二页,共44页。
不同寻常的一本书,不可不读哟!
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 会证明、应用(yìngyòng)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第三页,共44页。
1个重要应用 射影定理的两个条件(tiáojiàn):一是直角三角形;二是斜边 上的高,二者缺一不可;应用射影定理可求直角三角形的边 长、面积等有关量,同时还可用于研究相似问题,比例式等问 题.
高中数学第十一章 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1)
第十一章⎪⎪⎪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1)第一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1.平行线的截割定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推论: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2)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 (3)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5.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小题体验]1.(教材习题改编)如图,AB ∥EM ∥DC ,AE =ED ,EF ∥BC ,EF=12 cm ,则BC 的长为________ cm.解析:由⎭⎪⎬⎪⎫AB ∥EM ∥DC AE =ED ⇒E 为AD 中点,M 为BC 的中点, 又EF ∥BC ⇒EF =MC =12 cm. ∴BC =2MC =24 cm. 答案:24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DB=2,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解析:∵DE ∥BC ,∴△ADE ∽△ABC , ∴S △ADE S △ABC =AD 2AB 2. ∵AD DB =2,∴AD AB =23,∴S △ADE S △ABC =49,故S △ADE S 四边形DBCE =45. 答案:451.在使用平行线截割定理时易出现对应边的对应顺序混乱,导致错误. 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应用时易出现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对应失误.3.射影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其实质就是三角形的相似.但要注意满足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结论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所以要搞清楚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不能乱用.[小题纠偏]1.(2016·鞍山模拟)如图,在▱ABCD 中,E 是BC 上一点,BE ∶EC =2∶3,AE 交BD 于点F ,则BF ∶FD 的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AD =BC ,BE ∶EC =2∶3, 所以BE ∶AD =2∶5,因为AD ∥BC , 所以BF ∶FD =BE ∶AD =2∶5, 所以BF ∶FD 的值为25.答案:252.如图,在Rt △ABC 中 ,∠BAC =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 =2∶1,则AD ∶BC 为________.解析:设AC =k ,则AB =2k ,BC =5k , ∵∠BAC =90°,AD ⊥BC , ∴AC 2=CD ·BC , ∴k 2=CD ·5k ,∴CD =55k , 又BD =BC -CD =455k , ∴AD 2=CD ·BD =55k ·455k =45k 2, ∴AD =255k ,∴AD ∶BC =2∶5. 答案:2∶5考点一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D 与AC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于E ,F ,且EF ∥BC ,若AD =12,BC =20,求EF 的值.解:∵AD ∥BC , ∴OB OD =BC AD =2012=53, ∴OB BD =58.∵OE ∥AD ,∴OE AD =OB BD =58.∴OE =58AD =58×12=152,同理可求得OF =38BC =38×20=152,∴EF =OE +OF =15.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BC 于点F ,求BFFC 的值.解:如图,过点D 作DM ∥AF 交BC 于点M . ∵点E 是BD 的中点,∴在△BDM 中,BF =FM . 又点D 是AC 的中点, ∴在△CAF 中,CM =MF , ∴BF FC =BF FM +MC =12.[谨记通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应用的一个注意点及一种转化(1)一个注意点: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计算或证明,首先要观察平行线组,再确定所截直线,进而确定比例线段及比例式,同时注意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的运用.(2)一种转化:解决此类问题往往需要作辅助的平行线,要结合条件构造平行线组,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转化比例式解题.考点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D ,E ,F 分别在AB ,AC ,BC 上,AE =13AC ,BD =13AB ,且CF =13BC .求证:(1)EF ⊥BC ; (2)∠ADE =∠EBC . 证明:设AB =AC =3a , 则AE =BD =a ,CF =2a . (1)CE CB =2a 32a =23,CF CA =2a 3a =23. 又∠C 为公共角, 故△BAC ∽△EFC ,由∠BAC =90°,得∠EFC =90°, 故EF ⊥BC .(2)由(1)得EF =FC AC ·AB =2a , 故AE EF =a 2a =22,AD BF =2a 22a =22,∴AE EF =AD BF, ∴△ADE ∽△FBE , 所以∠ADE =∠EBC .[由题悟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2)若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再判定这个角的两邻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角对应相等,就要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即时应用]如图,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FCD ;(2)若S △FCD =5,BC =10,求DE 的长.解:(1)证明:因为DE ⊥B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EB =EC ,所以∠B =∠BCE .又因为AD =AC ,所以∠ADC =∠ACB.所以△ABC ∽△FCD.(2)如图,过点A 作AM ⊥BC , 垂足为点M .因为△ABC ∽△FCD ,BC =2CD , 所以S △ABC S △FCD =⎝⎛⎭⎫BC CD 2=4.又因为S △FCD =5,所以S △ABC =20. 因为S △ABC =12BC ·AM ,BC =10,所以20=12×10×AM ,所以AM =4.因为DE ∥AM ,所以DE AM =BDBM . 因为DM =12DC =52,BM =BD +DM ,所以DE 4=55+52,解得DE =83.考点三 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所示,CD 垂直平分AB ,点E 在CD 上,DF ⊥AC ,DG ⊥BE ,F ,G 分别为垂足.求证:AF ·AC =BG ·BE . 证明:因为CD 垂直平分AB , 所以∠ADC =∠BDC =90°,AD =D B.在Rt △ADC 中,因为DF ⊥AC , 所以AD 2=AF ·AC . 同理BD 2=BG ·BE . 所以AF ·AC =BG ·BE .[由题悟法]对射影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解决问题首先确定直角边与其射影.(2)要善于将有关比例式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有时还要将等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或将比例式转化为等积式,并且注意射影定理的其他变式.(3)注意射影定理与勾股定理的结合应用.[即时应用]在Rt △ACB 中,∠C =90°,CD ⊥AB 于D ,若BD ∶AD =1∶9,求tan ∠BCD 的值. 解: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BD , 又BD ∶AD =1∶9, 令BD =x ,则AD =9x (x >0). ∴CD 2=9x 2, ∴CD =3x .Rt △CDB 中,tan ∠BCD =BD CD =x 3x =13.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F ∥BC ,FG ∥AD ,求EF BC +FGAD 的值.解: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EF BC =AF AC ,FG AD =FC AC ,故EF BC +FG AD =AF AC +FC AC =AC AC =1.2.如图,等边三角形DEF 内接于△ABC ,且DE ∥BC ,已知AH ⊥BC 于点H ,BC =4,AH =3,求△DEF 的边长.解:设DE =x ,AH 交DE 于点M ,显然MH 的长度与等边三角形DEF 的高相等,又DE ∥BC ,则DE BC =AM AH =AH -MH AH , 所以x4=3-32x 3=2-x 2,解得x =43.故△DEF 的边长为43.3.如图,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直线l 过点M 分别交AD ,AC 于点E ,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N .若AE =2,AD =6,求AFAC的值. 解:∵AD ∥BC , ∴△AEF ∽△CNF , ∴AF CF =AE CN , ∴AF AF +CF =AEAE +CN.∵M 为AB 的中点,∴AE BN =AMBM =1,∴AE =BN , ∴AF AC =AF AF +CF =AE AE +BN +BC =AE 2AE +BC. ∵AE =2,BC =AD =6, ∴AF AC =22×2+6=15.4.如图,AD ,BE 是△ABC 的两条高,DF ⊥AB ,垂足为F ,交BE 于点G ,交AC 的延长线于H ,求证:DF 2=GF ·HF .证明:在△AFH 与△GFB 中, 因为∠H +∠BAC =90°, ∠GBF +∠BAC =90°,所以∠H =∠GBF .因为∠AFH =∠BFG =90°, 所以△AFH ∽△GFB , 所以HF BF =AF GF , 所以AF ·BF =GF ·HF .因为在Rt △ABD 中,FD ⊥AB , 所以DF 2=AF ·BF . 所以DF 2=GF ·HF .5.(2016·大连模拟)如图,已知D 为△ABC 中AC 边的中点,AE ∥BC ,ED 交AB 于G ,交BC 延长线于F ,若BG ∶GA =3∶1,BC =8,求AE 的长.解:因为AE ∥BC ,D 为AC 的中点, 所以AE =CF ,AE BF =AG BG =13.设AE =x ,又BC =8, 所以x x +8=13,所以x =4. 所以AE =4.6.(2016·大连模拟)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交BC 于F .(1)求BFFC 的值;(2)若△BEF 的面积为S 1,四边形CDEF 的面积为S 2,求S 1∶S 2的值. 解:(1)过点D 作DG ∥BC ,并交AF 于点G ,因为E 是BD 的中点,所以BE =DE . 又因为∠EBF =∠EDG ,∠BEF =∠DEG , 所以△BEF ≌△DEG ,则BF =DG , 所以BF ∶FC =DG ∶FC .又因为D 是AC 的中点,则DG ∶FC =1∶2, 则BF ∶FC =1∶2,即BF FC =12.(2)若△BEF 以BF 为底,△BDC 以BC 为底, 则由(1)知BF ∶BC =1∶3,又由BE ∶BD =1∶2,可知h 1∶h 2=1∶2, 其中h 1,h 2分别为△BEF 和△BDC 的高, 则S △BEF S △BDC =13×12=16, 则S 1∶S 2=1∶5. 故S 1∶S 2的值为15.7.如图,在△ABC 中,AB =AC ,过点A 的直线与其外接圆交于点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PC AC =PDBD ;(2)若AC =3,求AP ·AD 的值.解:(1)证明:因为∠CPD =∠ABC ,∠PDC =∠PDC , 所以△DPC ∽△DBA ,所以PC AB =PD BD . 又AB =AC ,所以PC AC =PD BD. (2)因为∠ABC +∠APC =180°,∠ACB +∠ACD =180°, ∠ABC =∠ACB , 所以∠ACD =∠APC .又∠CAP =∠DAC ,所以△APC ∽△ACD , 所以AP AC =AC AD. 所以AP ·AD =AC 2=9.8.△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B ,AC 上的点,AD ,EF 交于点P ,若BD =DC ,AE =AF .求证:AB AC =PF PE .证明:过F 作MN ∥AD 交BA 的延长线及DC 于M ,N .对△MEF ,有PF PE =AMAE ,因为AE =AF ,所以PF PE =AM AF. 对△MBN ,有AB AM =BDDN , 因为BD =DC ,所以AB AM =DCDN . 对△ADC ,有AC AF =DC DN ,所以AB AM =ACAF . 所以AB AC =AM AF ,所以AB AC =PF PE .第二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周角(1)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推论1: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推论2:①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②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圆的切线(1)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2)推论: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4.圆中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小题体验]1.(教材习题改编)如图,已知AB ,BC 是⊙O 的两条弦,AO ⊥BC ,AB =3,BC =22,则⊙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解析:设垂足为D ,⊙O 的半径等于R , ∵AB ,BC 是⊙O 的两条弦, AO ⊥BC ,AB =3,BC =22, ∴AD =1,∴R 2=2+(R -1)2, ∴R =1.5.故⊙O 的半径为1.5. 答案:1.52.如图,AC 为⊙O 的直径,OB ⊥AC ,弦BN 交AC 于点M .若OC =3,OM =1,则MN 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 CM =CO +OM =3+1, AM =AO -OM =3-1, BM 2=OB 2+OM 2=4,BM =2, 根据相交弦定理有CM ·AM =BM ·MN ,代入数值可解得MN =CM ·AM BM =(3+1)(3-1)2=1.答案:13.如图,⊙O 的直径AB =6 cm ,P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过P 点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连接AC ,若∠CPA =30°,PC =________ cm.解析:连接OC ,则OC ⊥PC .又OC =3,∠CPA =30°, ∴CP =OCtan 30°=3 3.答案:3 31.解决圆周角、圆心角及弦切角问题时,角之间关系易于混淆导致错误.2.使用相交弦定理与切割线定理时,注意对应线段成比例及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小题纠偏]1.如图所示,CD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点B 在圆O 上,BC =2,∠BCD =30°,则圆O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设圆O的半径为r,过B作⊙O的直径BA,连接AC,则∠ACB=90°.又由弦切角定理得∠CAB=∠BCD=30°,∴AB=2BC=4.∴r=2,∴S=πr2=4π.答案:4π2.如图所示,已知⊙O的割线PAB交⊙O于A,B两点,割线PCD经过圆心,若PA=3,AB=4,PO=5,则⊙O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设⊙O的半径为r.由割线定理得PA·PB=PC·PD,3×7=(PO-r)(PO+r),即21=25-r2,∴r2=4,∴r=2.答案:2考点一圆周角、弦切角和圆的切线问题(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题组练透]1.(2016·黄冈模拟)已知点C在圆O的直径BE的延长线上,直线CA与圆O相切于A,∠ACB的平分线分别交AB,AE于D,F两点,求∠AFD的大小.解:因为AC为圆O的切线,由弦切角定理,得∠B=∠EAC.又因为CD平分∠ACB,则∠ACD=∠BCD,所以∠B+∠BCD=∠EAC+∠ACD.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ADF=∠AFD.因为BE是圆O的直径,则∠BAE=90°,所以△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F=∠AFD=45°.2.(2015·广东高考改编)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AB=4,EC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C,BC=1.过圆心O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EC和AC于点D和点P,求OD的长.解:由题意得OP =12BC =12,OA =2,于是PA =CP =22-⎝⎛⎭⎫122=152. 因为∠DCP =∠B =∠POA ,又∠DPC =∠APO ,所以△DCP ∽△AOP , 故PD PA =PCPO, 即PD =15212×152=152,所以OD =152+12=8.[谨记通法]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作圆周角或弦切角.考点二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6·昆明模拟)如图所示,已知D 为△ABC 的BC 边上一点,⊙O 1经过点B ,D ,交AB 于另一点E ,⊙O 2经过点C ,D ,交AC 于另一点F ,⊙O 1与⊙O 2的另一交点为G .(1)求证:A ,E ,G ,F 四点共圆;(2)若AG 切⊙O 2于G ,求证:∠AEF =∠ACG . 证明:(1)如图,连接GD ,四边形BDGE ,四边形CDGF 分别内接于⊙O 1,⊙O 2, ∴∠AEG =∠BDG , ∠AFG =∠CDG ,又∠BDG +∠CDG =180°, ∴∠AEG +∠AFG =180°,∴A,E,G,F四点共圆.(2)∵A,E,G,F四点共圆,∴∠AEF=∠AGF,∵AG与⊙O2相切于点G,∴∠AGF=∠ACG,∴∠AEF=∠ACG.[由题悟法]证明四点共圆的常用方法(1)若四个点到一定点等距离,则这四个点共圆.(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3)若一个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4)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圆.[即时应用](2016·吉林实验中学)如图,圆周角∠BAC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D,过点D的切线与弦AC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交BC于点F.(1)求证:BC∥DE;(2)若D,E,C,F四点共圆,且AC=BC,求∠BAC.解:(1)证明:因为DE为圆的切线,所以∠EDC=∠DAC.又因为∠DAC=∠DAB,∠DAB=∠DCB,所以∠EDC=∠DCB,所以BC∥DE.(2)因为D,E,C,F四点共圆,所以∠CFA=∠CED,由(1)知∠ACF=∠CED,所以∠CFA=∠ACF.设∠DAC=∠DAB=x,因为AC=BC,所以∠CBA=∠BAC=2x,所以∠CFA=∠FBA+∠FAB=3x,在等腰△ACF中,180°=∠CFA+∠ACF+∠CAF=7x,则x≈25.7°,所以∠BAC=2x≈51.4°.考点三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5·陕西高考)如图,AB 切⊙O 于点B ,直线AO 交⊙O 于D ,E 两点,BC ⊥DE ,垂足为C .(1)证明:∠CBD =∠DBA;(2)若AD =3DC ,BC =2,求⊙O 的直径. 解:(1)证明:因为DE 为⊙O 的直径, 所以∠BED +∠EDB =90°.又BC ⊥DE ,所以∠CBD +∠EDB =90°, 从而∠CBD =∠BED.又AB 切⊙O 于点B ,得∠DBA =∠BED , 所以∠CBD =∠DBA . (2)由(1)知BD 平分∠CBA , 则BA BC =ADCD=3. 又BC =2,从而AB =3 2. 所以AC =AB 2-BC 2=4, 所以AD =3.由切割线定理得AB 2=AD ·AE , 即AE =AB 2AD =6,故DE =AE -AD =3, 即⊙O 的直径为3.[由题悟法]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解题思路(1)见到圆的两条相交弦就要想到相交弦定理. (2)见到圆的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 (3)见到圆的切线和割线就要想到切割线定理.[即时应用]1.(2015·天津高考改编)如图,在圆O 中,M ,N 是弦AB 的三等分点,弦CD ,CE 分别经过点M ,N ,若CM =2,MD =4,CN =3,求线段NE 的长.解:由题意可得CM ·MD =AM ·MB , 则2×4=2AM 2,AM =2. 又CN ·NE =AN ·NB , 即3NE =4×2,解得NE =83.2.(2015·湖北高考改编)如图,PA 是圆的切线,A 为切点,PBC 是圆的割线,且BC =3PB ,求ABAC的值. 解:因为PA 是圆的切线, A 为切点,PBC 是圆的割线,由切割线定理,知PA 2=PB ·PC =PB (PB +BC ), 因为BC =3PB ,所以PA 2=4PB 2,即PA =2PB. 由弦切角定理,得∠PAB =∠PCA , 又∠APB =∠CPA ,故△PAB ∽△PCA , 所以AB AC =PB PA =12.1.(2015·重庆高考改编)如图,圆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过点A 作圆O 的切线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若PA =6,AE =9,PC =3,CE ∶ED =2∶1,求BE 的长.解:由切割线定理,知PA 2=PC ·PD , 即62=3PD , 解得PD =12,所以CD =PD -PC =9, 所以CE =6,ED =3.由相交弦定理,知AE ·EB =CE ·ED ,即9BE =6×3,解得BE =2.2.(2016·兰州双基测试)如图,在正△ABC 中,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 =13BC ,CE =13CA ,AD ,BE 相交于点P .求证:(1)P ,D ,C ,E 四点共圆; (2)AP ⊥CP .证明:(1)在正△ABC 中,由BD =13BC ,CE =13CA ,知:△ABD ≌△BCE ,∴∠ADB =∠BEC ,即∠ADC +∠BEC =180°, ∴P ,D ,C ,E 四点共圆.(2)连接DE ,在△CDE 中,CD =2CE ,∠ACD =60°, 由正弦定理知∠CED =90°,由P ,D ,C ,E 四点共圆知,∠DPC =∠DEC , ∴AP ⊥CP .3.(2016·陕西一检)如图,设AB 为⊙O 的任一条不与直线l 垂直的直径,P 是⊙O 与l 的公共点,AC ⊥l ,BD ⊥l ,垂足分别为C ,D ,且PC =PD.(1)求证:l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OA =5,AC =4,求CD 的长.解:(1)证明:连接OP , ∵AC ⊥l ,BD ⊥l , ∴AC ∥BD.又OA =OB ,PC =PD , ∴OP ∥BD ,从而OP ⊥l .∵点P 在⊙O 上,∴l 是⊙O 的切线. (2)由(1)可得OP =12(AC +BD ),∴BD =2OP -AC =10-4=6. 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E , 则BE =BD -AC =6-4=2. ∴在Rt △ABE 中,AE =AB 2-BE 2=102-22=4 6. ∴CD =4 6.4.(2015·全国卷Ⅰ)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BC交⊙O 于点E .(1)若D 为AC 的中点,证明:DE 是⊙O 的切线; (2)若OA =3CE ,求∠ACB 的大小. 解:(1)证明:如图,连接AE ,由已知得AE ⊥BC ,AC ⊥AB. 在Rt △AEC 中,由已知得DE =DC ,故∠DEC =∠DCE . 连接OE ,则∠OBE =∠OEB. 又∠ACB +∠ABC =90°, 所以∠DEC +∠OEB =90°,故∠OED =90°,即DE 是⊙O 的切线. (2)设CE =1,AE =x .由已知得AB =23,BE =12-x 2. 由射影定理可得AE 2=CE ·BE , 所以x 2=12-x 2,即x 4+x 2-12=0. 解得x =3,所以∠ACB =60°.5.(2015·沈阳一模)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C ,D 是圆O 上的两个点,CE ⊥AB 于E ,BD 交AC 于G ,交CE 于F ,CF =FG .(1)求证:C 是劣弧BD 的中点; (2)求证:BF =FG .证明:(1)∵CF =FG ,∴∠CGF =∠FCG . ∵AB 是圆O 的直径,∴∠ACB =∠ADB =π2.∵CE ⊥AB ,∴∠CEA =π2.∵∠CBA =π2-∠CAB ,∠ACE =π2-∠CAB ,∴∠CBA =∠ACE .∵∠CGF =∠DGA ,∠DGA =∠ABC , ∴π2-∠DGA =π2-∠ABC , ∴∠CAB =∠DAC , ∴C 为劣弧BD 的中点.(2)∵∠GBC =π2-∠CGB ,∠FCB =π2-∠GCF ,∴∠GBC =∠FCB ,∴CF =FB ,∴BF =FG .6.(2016·贵州七校联考)如图,⊙O 1和⊙O 2的公切线AD 和BC 相交于点D ,A ,B ,C 为切点,直线DO 1交⊙O 1于E ,G 两点,直线DO 2交⊙O 2于F ,H 两点.(1)求证:△DEF ∽△DHG ;(2)若⊙O 1和⊙O 2的半径之比为9∶16,求DEDF 的值. 解:(1)证明:∵AD 是两圆的公切线, ∴AD 2=DE ·DG ,AD 2=DF ·DH , ∴DE ·DG =DF ·DH ,∴DE DH =DF DG , 又∵∠EDF =∠HDG , ∴△DEF ∽△DHG .(2)连接O 1A ,O 2A , ∵AD 是两圆的公切线, ∴O 1A ⊥AD ,O 2A ⊥AD , ∴O 1,A ,O 2共线,∵AD 和BC 是⊙O 1和⊙O 2的公切线, DG 平分∠ADB ,DH 平分∠ADC , ∴DG ⊥DH ,∴AD 2=O 1A ·O 2A .设⊙O 1和⊙O 2的半径分别为9x 和16x ,则AD =12x , ∵AD 2=DE ·DG ,AD 2=DF ·DH ,∴144x 2=DE (DE +18x ),144x 2=DF (DF +32x ), ∴DE =6x ,DF =4x , ∴DE DF =32.7.(2016·沈阳模拟)如图,已知圆O 1与圆O 2外切于点P ,直线AB 是两圆的外公切线,分别与两圆相切于A ,B 两点,AC 是圆O 1的直径,过C 作圆O 2的切线,切点为D.(1)求证:C ,P ,B 三点共线; (2)求证:CD =CA .证明:(1)连接PC ,PA ,PB ,BO 2,∵AC是圆O1的直径,∴∠APC=90°.连接O1O2必过点P,∵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设∠BAP=∠ACP=α,∴∠AO1P=2α.由于O1A⊥AB,O2B⊥AB,∴∠BO2P=π-2α,∴∠O2BP=α.又∠ABP+∠O2BP=90°,∴∠ABP+∠BAP=90°,∴C,P,B三点共线.(2)∵CD切圆O2于点D,∴CD2=CP·CB.在△ABC中,∠CAB=90°,又∵AP⊥BC,∴CA2=CP·CB,故CD=CA.8.(2015·全国卷Ⅱ)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ABC的底边BC交于M,N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交于点G,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E,F两点.(1)证明:EF∥BC;(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AE=MN=23,求四边形EBCF的面积.解:(1)证明: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所以AD是∠CAB的平分线.又因为⊙O分别与AB,AC相切于点E,F,所以AE=AF,故AD⊥EF,从而EF∥BC.(2)由(1)知,AE=AF,AD⊥EF,故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又EF为⊙O的弦,所以O在AD上.连接OE,OM,则OE⊥AE.由AG等于⊙O的半径得AO=2OE,所以∠OAE =30°.因此△ABC 和△AEF 都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AE =23,所以AO =4,OE =2.因为OM =OE =2,DM =12MN =3, 所以OD =1.于是AD =5,AB =1033. 所以四边形EBCF 的面积为12×⎝⎛⎭⎫10332×32-12×(23)2×32=1633.。
高中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全套教案(55页)(经典)
A1 A2
m=(m、n 为自源自数),那么怎样证明B1 B2
m
=
?并使学生试证,
A2 A3 n
B2 B3 n
并概括为:
三条平行线 l1// l2 // l3 在直线 k1 、 k2 上截出线段 A1 A2 、 A2 A3 、 B1B2 、 B2 B3 ,那么
A1 A2 = B1B2 。 A2 A3 B2 B3
最后,使学生类比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叙述,试述此定理,在此过程中介绍“对应 线段”的使用,并以正反之例予以明确。
(三)应用举例
例 1(1)已知:如图 5, l1// l2 // l3 ,AB=3,DF=2,EF=4,求 BC。 (2)已知:如图 6, l1// l2 // l3 ,AB=3,BC=5,DB=4.5,求 BF。
三条平行线 l1// l2 // l3 在直线 k1 、 k2 上截出线段 A1 A2 、 A2 A3 、 B1B2 、 B2 B3 ,如果
A1 A2
2
= ,那么
B1 B2
2
= ,即
A1 A2
= B1B2
。
A2 A3 3
B2 B3 3
A2 A3 B2 B3
继而使学生仿照前面的证明,证明这个情况。
进一步提出:
(3)已知:如图 7, l1// l2 // l3 ,AB=3,BC=5,DF=10,求 DE。 (4)已知:如图 8, l1// l2 // l3 ,AB=a,BC=b,DF=c,求 EF。
其中(1)由学生口答、教师追问理由;(2)~(4)则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使其 口答。
例 2.已知线段 PQ,PQ 上求一点 D,使 PD:DQ=4:1。 先使学生讨论,而后使他们答出求法,其中既肯定“量法”,又指明“量法”的不足, 最后使他们实践。 (四)小结 1.本节课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基础上,学习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 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殊情况,“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 通过转化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来解决的。 2.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一要看清平行线组;二要找准平行线组截得的对 应线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五)布置作业 补充(1)已知线段 PQ,在 PQ 上求一点 D,使 PD:PQ=4:1; (2)已知线段 PQ,在 PQ 上求一点 D,使 PQ:DQ=4:1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选讲4-1几何证明选讲二
几何证明选讲教学设计考试要求1、了解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平行截割定理;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理解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2、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理解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3、掌握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教材分析这是新课程选修课程的一个新的内容,本专题的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圆的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在“一组平行线”只取三条这种最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证明的方法是借助梯形常用的辅助线把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证明.平行截割定理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一般情形,是研究相似形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其证明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把它应用在三角形上就得到了定理的一个重要推论,这个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理论基础.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在推理论证和计算中应用比较广泛,将圆周角的一边绕顶点旋转到与圆相切时,就得到弦切角,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定理的证明都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合称“圆幂定理”,在有关的计算和证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讲的内容在初中已经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的方法初步了解,这里不仅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更侧重于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在几何证明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逻辑演绎的程序,还包含着大量的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因此本章是考查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资料,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熟悉基本图形和基本结论,善于归纳总结,提高运用几何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讲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平行截割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行截割定理.过程与方法: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为起点,给出相似三角形定义后,逐步讨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数学思想是比例及其性质的应用,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选讲4-1几何证明选讲
1.如图1,321////l l l ,AM=3,BM=5,CM=4.5,EF=16,则DM= ,EK= ,FK= . 2.如图2,AB 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 距墙80cm,梯上点D 距墙70cm ,BD 长55cm ,则梯子的长为 cm .3.如图3,ΔABC 中,∠1=∠B,则Δ ∽Δ .此时若AD=3,BD=2,则AC= . 4.如图4,CD 是Rt ΔABC 的斜边上的高. (1)若AD=9,CD=6,则BD= ; (2)若AB=25,BC=15,则BD= .例1 如图5,等边△DEF 内接于△ABC ,且DE //BC ,已知BC AH ⊥于点H ,BC =4,AH =3,求△DEF 的边长.图5 例2如图6,在ΔABC 中,作直线DN 平行于中线AM ,设这条直线交边AB 与点D ,交边CA 的延长线于点E ,交边BC 于点N . 求证:AD ∶AB=AE ∶AC .例3 如图7,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和AD 上的点,且31AD AF AB EB ==. 求证:∠AEF=∠FBD .1.如图8,ΔABC 中,点D 为BC 中点,点E 在CA 上,且CE=21EA ,AD ,BE 交于点F ,则AF:FD= .2.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80cm ,如果它的中位线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是12cm ,则这个梯形的面积为 cm 2.3.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周长分别是12和18,周长较小的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3,则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 .4.如图9,已知∠1=∠2,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得ΔABC ∽ΔADE . A MCE K FBD l 1 l 2 l 3图1 AD B┐ ┐ 图2A BC DME图6N ACBD╭1 图3┐ABCD图4A FE D C E ╮ 1 A BCDMFE 图7F H1、如图10,点P 是⊙O 的直径BA 延长线上一点,PC 与⊙O 相切于点C ,CD ⊥AB ,垂足为D ,连结AC 、BC 、OC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个①PC2=P A·PB;②PC·OC=OP·CD;③OA 2=OD·OP;④OA(CP -CD)=AP·CD.2、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P ,若AP ∶PB =1∶4,CD =8,则直径AB 的长是3、如图11,AB 是⊙O 的直径,P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PC 切⊙O 于点C ,PC=3,PB=1,则⊙O 的半径为 .4、如图12,圆O 上的一点C 在直径AB 上的射影为D ,CD =4,BD =8,则圆O 的直径为 . 例1如图13,AB 是⊙O 的直径,C 是⊙O 外一点,且AC =AB ,BC 交⊙O 于点D .已知BC =4,AD =6,AC 交⊙O 于点E ,求四边形ABDE 的周长.例2 如图14,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延长DA 交△ABC 的外接圆于点F ,连接FB ,FC . (1)求证:FB =FC ;(2)若AB 是△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 ∠EAC =120°,BC =6,求AD 的长.例3如图15,⊙1和⊙O 2都经过A 、B 两点,经过点A 的直线CD 与⊙O 1交于点C , 与⊙O 2交于点D .经过点B 的直线EF 与⊙O 1交于点E ,与⊙O 2交于点F .求证:CE ∥DF .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1)过一个圆的直径两端点的两条切线互相平行(2)直线AB 与⊙O 相切于点A ,过O 作AB 的垂线,垂足必是A(3)若同一个圆的两条切线互相平行,则连结切点所得的线段是该圆的直径 (4)圆的切线垂直于半径2、如图17,已知AB 是⊙O 的弦,AC 切⊙O 于点A ,∠BAC=60°,则∠ADB 的度数为3、如图18,PA 与圆切于点A ,割线PBC 交圆于点B 、C ,若PA=6,PB=4,AB 的度数为60︒,则BC= ,∠PCA= ,∠PAB= . A O D P C B ┐ 图10 A B P C · 图11 O O 2 · · O 1 F E D C B A图15· BO A A PB4、如图19,△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PA 是⊙O 的切线,PB 交AC 于点E ,交⊙O 于点D ,若PE =PA ,︒=∠60ABC ,PD =1,BD =8,则线段BC = .1. 如图1,已知:AC ⊥AB ,BD ⊥AB ,AO=78cm ,BO=42cm ,CD=159cm ,则CO= cm ,DO= cm . 2.已知,如图2,AA ′∥EE ′,AB=BC=CD=DE ,A′B′=B′C′=C′D′=D′E′,若AA′=28mm ,EE ′=36mm ,则BB ′= ,CC ′= ,DD ′= .3.如图3,EF ∥BC,FD∥AB,AE=1.8cm,BE=1.2cm,CD=1.4cm .则BD= .4.已知,如图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B 是对角线,E 是AB 上一点,连结CE 且延长和DA 的延长线交于F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 的对数是 .5.如图5,在ABC ∆中,AD 是角BAC 的平分线,AB =5cm,AC =4cm,BC =7cm,则BD = cm .6.如图6,ED ∥FG ∥BC ,且DE ,FG 把ΔABC 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三部分,若BC=15,则FG 的长为 . 7.如图7,已知矩形ABCD 中,∠AEF=90°,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1)ΔABF ∽ΔAEF (2)ΔABF ∽ΔCEF (3)ΔCEF ∽ΔDAE (4)ΔADE ∽ΔAEF8.如图8,在Rt ΔABC 中,∠C=90°,D 是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B=30,AE=7.则DE 的长为 . 9.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3:2,则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是__________.10.如图9,BD 、CE 是ABC V 的中线,P 、Q 分别是BD 、CE 的中点,则:PQ BC =11.如图10,在ABC ∆中,AD ⊥BC 于D ,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AC AF AB AE ⋅=⋅.A B C D EE ′D ′C ′B ′A ′图2ABCDF E图3AF E BCGD图4AD EB F G图6 ABCDEF图7A┐ CBE图8A O CB D┐ └ 图112.如图11,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求证:GH=21(BC -AD ). 13.已知:如图12,ABC ∆中,AB AC =,90BAC ∠=,D 、E 、F 分别在AB 、AC 、BC 上,AC AE 31=,13BD AB =,且13CF BC =.求证:(1)EF BC ⊥;(2)ADE EBC ∠=∠.1,∠E=40°,则∠ACD= .2.如图2,已知⊙O 的切线PC 与直径B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C 是切点,过A 的切线交PC 于D ,如果CD ∶PD=1∶2,DA=2,那么⊙O 的半径OC= .3.如图3,ΔABC 内接于⊙O ,AD 切⊙O 于A ,∠BAD=60°,则∠ACB= .4.如图4,已知AD=AB ,∠ADB=350,则∠BOC 等于图11BCDA EFG HO · ABC DF图5ABPO图6A BCD E图1图2D 图35.如图5,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C 平分∠BAD 并与BD 交于E 点,CF 切⊙O 于C 交AD 延长线于F ,图中四个三角形:①ΔACF ;②ΔABC ;③ΔABD ;④ΔBEC ,其中与ΔC DF 一定相似的是 . 6.⊙O 中,弦AB 平分弦CD 于点E ,若CD=16,AE ∶BE=3∶1,则AB= .7.AB 是⊙O 的直径,OA=2.5,C 是圆上一点,CD ⊥AB ,垂足为D ,且CD=2,则AC= . 8.如图6,PAB 是⊙O 的割线,AB=4,AP=5,⊙O 的半径为6,则PO= . 9.半径为5的⊙O 内有一点A ,OA=2,过点A 的弦CD 被A 分成两部分,则AC·CD= . 10.如图7,已知⊙O 的半径OB =5cm ,弦AB =6cm ,D 是的中点,则弦BD 的长度是11.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分别为3和2,124O O =,,A B 为两圆的交点,试求两圆的公共弦AB 的长度. 12.如图8,已知AP 是⊙O 的切线,P 为切点,AC 是 ⊙O 的割线,与⊙O 交于B C ,两点,圆心O 在PAC ∠的内部,点M 是BC 的中点.(1)证明AP O M ,,,四点共圆; (2)求OAM APM ∠+∠的大小.13.如图9,已知: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一点, CH⊥AB 于点H ,直线AC 与过B 点的切线相交于点 D ,E 为CH 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D 于点F ,直 线CF 交直线AB(1)求证:点F (2)求证:CG(3)若FB=FE=2,求⊙O 的半径.。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人教A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教案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人教A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
讲教案
教案目标
1.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性质;
2.能够根据给定条件证明圆的性质;
3.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线段比例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如何证明圆内接角等于该角对应的弧的一半。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用白板或PPT展示一张圆形图片,让学生自主分析,如何定义圆、圆的性质等。
2. 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给定圆O,∠ACB 为其内接角,弧AB 对应的圆心角为α,弧ACB 对应的圆心角为β,求证:∠ACB 等于弧AB 的一半,即∠ACB = 0.5α。
学生可自行思考、讨论、尝试证明此结论。
3. 全班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证明进行点评、总结,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其他类似问题的证明方法。
4. 案例分析
例:点P、Q 在圆内,分别交弧AB、AC 和弦 BC 于点M、N。
若 BM:AM = 7:5,CN:AN = 3:2,求证:PQ 与 BC 平行。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使用线段比例的性质来证明此结论,并讨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5. 课后拓展
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圆有关的证明题目,并在下节课适当的时间讨论。
课堂小结
教师对上节课讲解的圆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复习,并总结线段比例的性质的应用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题;
2.寻找一些与圆有关的证明题目,并尝试解决。
【与名师对话】高考数学总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课件 理 新人教A版选修4-1
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 数). 判定定理1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 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 两个角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 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 成比例 ,并且夹角相等,那 且夹角相
【证明】 (1)因为D,E分别为AB,AC的中点,所以DE ∥BC. 又已知CF∥AB,故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 =BD=AD.而CF∥AD,连接AF,所以ADCF是平行四边形, 故CD=AF.
因为CF∥AB,所以BC=AF,故CD=BC. (2)因为FG∥BC,故GB=CF. 由(1)可知BD=CF, 所以GB=BD. 而∠DGB=∠EFC=∠DBC, 故△BCD∽△GBD.
(4)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 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 夹角 .
问题探究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哪些常见添加辅 助线的方法?
提示:若证明直线与圆相切,则连接直线与圆的公共点 和圆心证垂直;遇到直径时,一般要引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解决有关问题.
切线 .
8.弦切角的性质 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 圆周角 9.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 线段长的 积 相等. (2)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 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 积 相等. .
(3)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 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 比例中项 .
对应线段 成比例.
问题探究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的逆命题正确吗?
【与名师对话】高考数学总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课件 文 新人教A版选修4-1
杆塔拆除作业的防控措施随着城市建设和电力行业的发展,杆塔拆除作业已成为必要的工作环节。
然而,在进行杆塔拆除作业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保障作业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人员培训、设备选用、施工方案制定等方面,详细介绍杆塔拆除作业的防控措施。
首先,人员培训是保障安全的首要步骤。
对于从事杆塔拆除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了解拆除作业的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杆塔结构特点、学习拆除作业的操作步骤及常见风险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能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减少作业中的安全风险。
其次,设备选用也是防控措施的重要一环。
在杆塔拆除作业中,应优先选择符合安全标准且性能可靠的设备。
如使用高空作业车进行拆除作业,应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高空作业设备的可靠性;如果需要使用机械工具进行切割,需要确保切割工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并配备防护设施以防止火花飞溅等安全问题。
设备的选用不仅要满足作业需求,更要兼顾作业安全的需要。
此外,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也是保证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拆除作业的特点,包括杆塔的高度、材质、周围环境等因素,以及作业人员的实际情况。
具体包括设定作业范围、提前规划作业路线、制定安全操作流程等。
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有助于增强作业的可控性,更能为作业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减少操作风险。
同时,安全防护也是杆塔拆除作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过往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员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头盔、防滑鞋、防护服等。
特别是在高空作业时,还需要设置安全防护网、安全绳索等,以防止因不慎摔落造成人员伤害。
安全防护的措施不仅要全面,更要严密,确保作业过程中无人员伤亡和事故发生。
最后,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也是杆塔拆除作业的防控措施之一。
定期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高考数学总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 理 选修4-1-高三选修4-1数学教案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4-1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考纲要求:1.了解平行线截割定理.2.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1.平行线的截割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②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③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②推论: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①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②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③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4)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自我查验]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 )(2)若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其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则此直线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 )(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若AD2=BD·CD,则∠A 为直角.( )(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C,CD⊥AD,则BC2=BD·AB.( )(5)若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1,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1)× (2)√ (3)√ (4)× (5)√2.如图,F 为▱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 ,BF 分别交DC ,AC 于G ,E 两点,EF =16,GF =12,则BE 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DF =AD ,AB ∥CD 知BG =GF =12,又EF =16知EG =4,故BE =8.答案:83.如图,AB ∥EM ∥DC ,AE =ED ,EF ∥BC ,EF =12 cm ,则BC 的长为________ cm.解析: ⎭⎪⎬⎪⎫AB ∥EM ∥DC AE =ED ⇒E 为AD 中点,M 为BC 的中点, 又EF ∥BC ⇒EF =MC =12 cm.∴BC =2MC =24 cm.答案:244.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 DB=2,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解析:∵DE ∥BC ,∴△ADE ∽△ABC ,∴S △ADE S △ABC =AD 2AB 2. ∵AD DB =2,∴AD AB =23, ∴S △ADE S △ABC =49,故S △ADE S 四边形DBCE =45. 答案:45[典题1] (1)如图,在△ABC 中,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BC 于点F ,求BF FC的值.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等边三角形DEF 内接于△ABC ,且DE ∥BC ,已知AH ⊥BC 于点H ,BC =4,AH =3,求△DEF 的边长.[听前试做] (1)如图,过点D 作DM ∥AF 交BC 于点M .∵点E 是BD 的中点,∴在△BDM 中,BF =FM .又点D 是AC 的中点,∴在△CAF 中,CM =MF ,∴BF FC =BF FM +MC =12. (2)设DE =x ,AH 交DE 于点M ,显然MH 的长度与等边三角形DEF 的高相等,又DE ∥BC ,则DE BC =AM AH =AH -MH AH, ∴x 4=3-32x 3=2-x 2,解得x =43. 即△DEF 的边长为43. 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往往会以相似三角形为载体,通过三角形相似来构建相应线段比,从而解决问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中点来作辅助线,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或梯形的中位线,从而有效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F ∥BC ,FG ∥AD ,求EF BC +FG AD的值. 解: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EF BC =AF AC ,FG AD =FC AC, 故EF BC +FG AD =AF AC +FC AC =AC AC=1. [典题2] 如图,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FCD ;(2)若S △FCD =5,BC =10,求DE 的长.[听前试做] (1)证明:因为DE ⊥B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EB =EC ,所以∠B =∠BCE .又因为AD =AC ,所以∠ADC =∠ACB .所以△ABC ∽△FCD .(2)如图,过点A 作AM ⊥BC ,垂足为点M .因为△ABC ∽△FCD ,BC =2CD ,所以S △ABC S △FCD =⎝ ⎛⎭⎪⎫BC CD 2=4. 又因为S △FCD =5,所以S △ABC =20.因为S △ABC =12BC ·AM ,BC =10, 所以20=12×10×AM , 所以AM =4.因为DE ∥AM ,所以DE AM =BD BM. 因为DM =12DC =52,BM =BD +DM ,所以DE4=55+52,解得DE=83.(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性质灵活选择判定定理,特别要注意对应角和对应边.证明线段乘积相等的问题一般转化为有关线段成比例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可间接证明线段相等.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E为AC的中点,ED,CB延长线交于一点F.求证:FD2=FB·FC.证明:∵E是Rt△ACD斜边中点,∴ED=EA,∴∠A=∠1,∵∠1=∠2,∴∠2=∠A,∵∠FDC=∠CDB+∠2=90°+∠2,∠FBD=∠ACB+∠A=90°+∠A,∴∠FBD=∠FDC.∵∠F是公共角,∴△FBD∽△FDC,∴FBFD=FDFC,∴FD2=FB·FC.[典题3] 如图,在△ABC中,D、F分别在AC、BC上,且AB ⊥AC,AF⊥BC,BD=DC=FC=1,求AC.[听前试做] 在△ABC中,设AC为x,∵AB⊥AC,AF⊥BC,又FC=1,根据射影定理,得AC2=FC·BC,即BC=x2.再由射影定理,得AF 2=BF ·FC =(BC -FC )·FC ,即AF 2=x 2-1,∴AF =x 2-1.在△BDC 中,过D 作DE ⊥BC 于E .∵BD =DC =1,∴BE =EC =12x 2. 又∵AF ⊥BC ,∴DE ∥AF ,∴DE AF =DC AC, ∴DE =DC ·AF AC =x 2-1x. 在Rt △DEC 中,∵DE 2+EC 2=DC 2,即⎝ ⎛⎭⎪⎪⎫x 2-1x 2+⎝ ⎛⎭⎪⎫12x 22=12, ∴x 2-1x 2+x 44=1. 整理得x 6=4,∴x =32,即AC =32.(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2)证题时,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方法.如图所示,在△ABC 中,∠CAB =90°,AD ⊥BC 于点D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F ,求证:DF AF =AE EC. 证明:∵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E =BD AB,①AF EC =AB BC.② 在Rt △ABC 中,由射影定理知,AB 2=BD ·BC ,即BD AB =AB BC.③ 由①③得DF AE =AB BC ,④ 由②④得DF AF =AE EC.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方法技巧]1.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关键是根据判定定理找(证)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的证明起来比较简单,但有的找边角关系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读图、识图、添加必要辅助线的能力.2.等积式的证明方法证明等积式,化成比例式,用分子、分母四个字母构造三角形,或等号同侧四个字母构造三角形,证此两三角形相似.不能构成三角形或三角形不相似需转化.[易错防范]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在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要注意平行线的不同位置,以及在三角形与四边形中的灵活应用.2.证明线段成比例,若已知条件中没有平行线,但有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如角相等,有相等的比例式等),常考虑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造比例或利用中间比求解.1.在△ABC 中,∠BAC =90°,BC 边的垂直平分线EM 和AB 以及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连接AM ,求证:AM 2=DM ·EM .证明:∵∠BAC =90°,M 是BC 边的中点,∴AM =CM ,∠MAC =∠C .又∵EM ⊥BC ,∴∠E +∠C =90°.又∵∠BAM +∠MAC =90°,∴∠E =∠BAM .又∵∠EMA =∠AMD ,∴△AMD ∽△EMA . ∴AM DM =EM AM,∴AM 2=DM ·EM . 2.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DE =12CD ,BE 与AD 交于点F . (1)求证:△ABF ∽△CEB ;(2)若△DEF 的面积为2,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F =∠BCD ,AB ∥CD ,∴∠ABF =∠CEB ,∴△ABF ∽△CEB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DEF ∽△CEB ,△DEF ∽△ABF .∴S △DEF S △CEB =⎝ ⎛⎭⎪⎫DE CE 2,S △DEF S △ABF =⎝ ⎛⎭⎪⎫DE AB 2. 又DE =12CD =12AB , ∴CE =DE +CD =DE +2DE =3DE .∴S △DEF S △CEB =⎝ ⎛⎭⎪⎫DE CE 2=19,S △DEF S △ABF =⎝ ⎛⎭⎪⎫DE AB 2=14. ∵S △DEF =2,∴S △CEB =18,S △ABF =8.∴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S △ABF +S △CEB -S △DEF =8+18-2=24.3.如图,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直线l 过点M 分别交AD ,AC 于点E ,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N .若AE =2,AD =6,求AF AC的值. 解:∵AD ∥BC ,∴△AEF ∽△CNF ,∴AF CF =AE CN, ∴AF AF +CF =AE AE +CN. ∵M 为AB 的中点,∴AE BN =AM BM=1,∴AE =BN , ∴AF AC =AF AF +CF =AE AE +BN +BC =AE 2AE +BC. ∵AE =2,BC =AD =6,∴AF AC =22×2+6=15. 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F 为AB 上任意一点,CF 交AD 于点E .求证:AE ·BF =2DE ·AF .证明: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DM 交AC 于点M ,交FC 于点N . 在△BCF 中,D 是BC 的中点,DN ∥BF ,∴DN =12BF .∵DN ∥AF ,∴△AFE ∽△DNE ,∴AE AF =DE DN. 又DN =12BF ,∴AE AF =2DE BF, 即AE ·BF =2DE ·AF .5. (2016·南阳模拟)如图,△ABC 中,AB =AC ,∠BAC =90°,AE =13AC ,BD =13AB ,点F 在BC 上,且CF =13BC .求证: (1)EF ⊥BC ;(2)∠ADE =∠EBC .证明:设AB =AC =3a ,则AE =BD =a ,CF =2a .(1)CE CB =2a 32a =23,CF CA =2a 3a =23. 又∠C 为公共角,故△BAC ∽△EFC ,由∠BAC =90°,∴∠EFC =90°,∴EF ⊥BC .(2)由(1)得EF =2a ,故AE EF =a 2a =22,AD FB =2a 22a =22, ∴AE EF =AD FB. ∵∠DAE =∠BFE =90°,∴△ADE ∽△FBE ,∴∠ADE =∠EBC .6.△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B ,AC 上的点,AD ,EF 交于P ,若BD =DC ,AE =AF .求证:AB AC =PF PE. 证明:过F 作MN ∥AD 交BA 的延长线及DC 于M ,N .对△MEF 有PF PE =AM AE, 因为AE =AF ,所以PF PE =AM AF . 对△MBN 有AB AM =BD DN, 因为BD =DC ,所以AB AM =DC DN . 对△ADC 有AC AF =DC DN ,所以AB AM =AC AF. 所以AB AC =AM AF ,所以AB AC =PF PE. 第二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纲要求:1.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1.圆周角(1)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推论1: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3)推论2:①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②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2.圆的切线(1)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推论: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4.圆中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自我查验]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相等.( )(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3)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一半.( )(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 )答案:(1)×(2)×(3)√(4)×(5)×2.如图,P是圆O外一点,过P引圆O的两条割线PB,PD,PA =AB=5,CD=3,则PC的长为________.解析:设PC=x,由割线定理知PA·PB=PC·PD.即5×25=x(x+3),解得x=2或x=-5(舍去).故PC=2.答案:23.如图,P为⊙O外一点,过P点作⊙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过PA的中点Q作割线交⊙O于C,D两点.若QC=1,CD=3,则PB=________.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得QA2=QC·QD=4⇒QA=2,则PB=PA=2QA=4.答案:44.如图所示,A,B是两圆的交点,AC是小圆的直径,D,E 分别是CA,CB的延长线与大圆的交点,已知AC=4,BE=10,且BC=AD,则AB=________.解析:设x=BC=AD,由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割线的结论得到x(x+10)=4(x+4),∴x=2,∴AB=42-22=2 3.答案:23[典题1]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BC交⊙O于点E.(1)若D为AC的中点,证明:DE是⊙O的切线;(2)若OA=3CE,求∠ACB的大小.[听前试做] (1)证明:如图,连接AE,由已知得AE⊥BC,AC⊥AB.在Rt△AEC中,由已知得DE=DC,故∠DEC=∠DCE.连接OE,则∠OBE=∠OEB.又∠ACB+∠ABC=90°,所以∠DEC+∠OEB=90°,故∠OED=90°,即DE是⊙O的切线.(2)设CE=1,AE=x.由已知得AB=23,BE=12-x2.由射影定理可得AE2=CE·BE,即x2=12-x2,即x4+x2-12=0.解得x=3,所以∠ACB=60°.(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ABC的底边BC交于M,N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交于点G,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E,F两点.(1)证明:EF∥BC;(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AE=MN=23,求四边形EBCF 的面积.解:(1)证明: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所以AD是∠CAB的平分线.又因为⊙O分别与AB,AC相切于点E,F,所以AE =AF ,故AD ⊥EF ,从而EF ∥BC .(2)由(1)知,AE =AF ,AD ⊥EF ,故AD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又EF 为⊙O 的弦,所以O 在AD 上.连接OE ,OM ,则OE ⊥AE .由AG 等于⊙O 的半径得AO =2OE ,所以∠OAE =30°.因此△ABC 和△AEF 都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E =23,所以AO =4,OE =2.因为OM =OE =2,DM =12MN =3,所以OD =1. 于是AD =5,AB =1033. 所以四边形EBCF 的面积为12×⎝ ⎛⎭⎪⎪⎫10332×32-12×(23)2×32=1633. [典题2] 如图,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AB 的延长线交直线CD 于点D ,E 、F 分别为弦AB 与弦AC 上的点,且BC ·AE =DC ·AF ,B ,E ,F ,C 四点共圆.(1)证明: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2)若DB =BE =EA ,求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听前试做] (1)证明:因为CD为△ABC外接圆的切线,所以∠DCB=∠A,由题设知BCAF=DCAE,故△CDB∽△AEF,所以∠DBC=∠EFA.因为B,E,F,C四点共圆,所以∠CFE=∠DBC,故∠EFA=∠CFE=90°.所以∠CBA=90°,因此CA是△ABC外接圆的直径.(2)连接CE,因为∠CBE=90°,所以过B,E,F,C四点的圆的直径为CE,由DB=BE,有CE=DC,又BC2=DB·BA=2DB2,所以CA2=4DB2+BC2=6DB2.而DC2=DB·DA=3DB2,故过B,E,F,C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外接圆面积的比值为1 2 .证明四点共圆的常用方法(1)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四点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2)证明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3)证明四点到同一点的距离相等.当证明四点共圆以后,圆的各种性质都可以得到应用.如图,AB是⊙O的直径,G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GCD是⊙O 的割线,过点G作AG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E,交直线AD于点F,过点G作⊙O的切线,切点为H.(1)求证:C,D,E,F四点共圆;(2)若GH=6,GE=4,求EF的长.解:(1)证明:连接DB,∵AB是⊙O的直径,∴∠ADB=90°,在Rt△ABD和Rt△AFG中,∠ABD=∠AFE,又∵∠ABD=∠ACD,∴∠ACD=∠AFE.∴C,D,E,F四点共圆.(2)∵C,D,E,F四点共圆,∴GE·GF=GC·GD.∵GH是⊙O的切线,∴GH2=GC·GD,∴GH2=GE·GF.又GH=6,GE=4,∴GF=9.∴EF=GF-GE=9-4=5.[典题3] 如图,P是⊙O外一点,PA是切线,A为切点,割线PBC与⊙O相交于点B,C,PC=2PA,D为PC的中点,AD的延长线交⊙O于点E.证明:(1)BE=EC;(2)AD·DE=2PB2.[听前试做] 连接AB,AC.由题设知PA=PD,故∠PAD=∠PDA.因为∠PDA=∠DAC+∠DCA,∠PAD=∠BAD+∠PAB,∠DCA=∠PAB,所以∠DAC=∠BAD,从而BE=EC.因此BE=EC.(2)由切割线定理得PA2=PB·PC.因为PA=PD=DC,所以DC=2PB,BD=PB.由相交弦定理得AD·DE=BD·DC,所以AD·DE=2PB2.涉及与圆有关的等积线段或成比例的线段,常利用圆周角或弦切角证明三角形相似,在相似三角形中寻找比例线段;也可以利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证明线段成比例,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涉及两条相交弦应首先考虑相交弦定理,涉及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见到切线和割线时要注意应用切割线定理.如图所示,⊙O 1与⊙O 2相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O 1的切线交⊙O 2于点C ,过点B 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O 1,⊙O 2于点D ,E ,DE 与AC 相交于点P .(1)求证:AD ∥EC ;(2)若AD 是⊙O 2的切线,且PA =6,PC =2,BD =9,求AD 的长. 解:(1)证明:连接AB .因为AC 是⊙O 1的切线,所以∠BAC =∠ADB .又∠BAC =∠CEP ,所以∠ADB =∠CEP ,所以AD ∥EC .(2)法一:因为PA 是⊙O 1的切线,PD 是⊙O 1的割线,所以PA 2=PB ·PD ,即62=PB ·(PB +9).所以PB =3或PB =-12(舍去).在⊙O 2中由相交弦定理,得PA ·PC =BP ·PE ,所以PE =4. 所以DE =BD +PB +PE =9+3+4=16.因为AD 是⊙O 2的切线,DE 是⊙O 2的割线,所以AD 2=DB ·DE =9×16.所以AD =12.法二:设BP =x ,PE =y .因为PA =6,PC =2,所以由相交弦定理得PA ·PC =BP ·PE ,即xy =12.① 因为AD ∥EC ,所以DP PE =AP PC ,所以9+x y =62.②联立①②,解得⎩⎪⎨⎪⎧ x =3,y =4或⎩⎪⎨⎪⎧ x =-12,y =-1(舍去),所以DE =9+x +y =16.因为AD 是⊙O 2的切线,DE 是⊙O 2的割线,所以AD 2=DB ·DE =9×16.所以AD =12.—————————————[课堂归纳——感悟提升]——————————————[方法技巧]1.处理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的常见思路:(1)利用相似三角形;(2)利用圆的有关定理;(3)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4)利用面积关系.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是探求圆中角相等或互补关系的常用定理,使用时要注意观察图形,弄清四边形的外角和它的内对角的位置.其性质定理是沟通角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解题时要注意与圆周角、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垂径定理的联系与综合.3.切点与圆心的连线与圆的切线垂直;过切点且与圆的切线垂直的直线过圆心.4.相离两圆的内公切线夹在外公切线间的线段长等于两圆外公切线的长.[易错防范]1.圆周角定理与弦切角定理多用于证明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也可用于求线段的长或角的大小及与圆的切线有关的问题.2.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主要用于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计算与证明,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及相关圆的性质的综合应用.1.如图,AB为圆O的直径,BC为圆O的切线,连接OC.D为圆O上一点,且AD∥OC.(1)求证:CO平分∠DCB;(2)已知AD·OC=8,求圆O的半径.解:(1)证明:连接OD,BD,∵AB是直径,∴AD⊥BD,∴OC⊥BD.设BD∩OC=E,OD=OB,OE=OE,∴△BOE≌△DOE,∴BE=DE,同理,△CBE≌△CDE,∴∠BCO=∠DCO,∴CO平分∠DCB.(2)∵AO=OD,∴∠OAD=∠ODA,又∵AD∥OC,∴∠DOC=∠ODA,∴∠DOC=∠OAD,∴Rt△BDA∽Rt△CDO.∴AD·OC=AB·OD=2OD2=8.所以所求圆的半径为 2.2.(2015·湖南高考)如图,在⊙O中,相交于点E的两弦AB,CD的中点分别是M,N,直线MO与直线CD相交于点F,证明:(1)∠MEN+∠NOM=180°;(2)FE·FN=FM·FO.证明: (1)如图所示,因为M,N分别是弦AB,CD的中点,所以OM⊥AB,ON⊥CD,即∠OME =90°,∠ENO =90°,因此∠OME +∠ENO =180°.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故∠MEN +∠NOM =180°.(2)由(1)知,O ,M ,E ,N 四点共圆,故由割线定理即得FE ·FN =FM ·FO .3.(2015·陕西高考)如图,AB 切⊙O 于点B ,直线AO 交⊙O 于D ,E 两点,BC ⊥DE ,垂足为C .(1)证明:∠CBD =∠DBA;(2)若AD =3DC ,BC =2,求⊙O 的直径.解:(1)证明:因为DE 为⊙O 的直径,所以∠BED +∠EDB =90°.又BC ⊥DE ,所以∠CBD +∠EDB =90°,从而∠CBD =∠BED .又AB 切⊙O 于点B ,得∠DBA =∠BED ,所以∠CBD =∠DBA .(2)由(1)知BD 平分∠CBA ,则BA BC =AD CD =3.又BC =2,从而AB =3 2.所以AC =AB 2-BC 2=4,所以AD =3.由切割线定理得AB 2=AD ·AE ,即AE =AB 2AD =6,故DE =AE -AD =3,即⊙O 的直径为3.4. (2016·开封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B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CB=CE.(1)证明:∠D=∠E;(2)设AD不是⊙O的直径,AD的中点为M,且MB=MC,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1)由题设知A,B,C,D四点共圆,所以∠D=∠CBE.由已知CB=CE得∠CBE=∠E,故∠D=∠E.(2)设BC的中点为N,连接MN,则由MB=MC知MN⊥BC,故O 在直线MN上.又AD不是⊙O的直径,M为AD的中点,故OM⊥AD,即MN⊥AD.所以AD∥BC,故∠A=∠CBE.又∠CBE=∠E,故∠A=∠E.由(1)知,∠D=∠E,所以△ADE为等边三角形.5.(2016·南昌模拟)如图所示,PA为圆O的切线,A为切点,PO交圆O于B,C两点,PA=20,PB=10,∠BAC的角平分线与BC和圆O分别交于点D 和E.(1)求证:AB·PC=PA·AC;(2)求AD·AE的值.解:(1)证明:∵PA为圆O的切线,∴∠PAB=∠ACP,又∠P为公共角,∴△PAB∽△PCA,∴AB·PC=PA·AC.(2)∵PA 为圆O 的切线,PBC 是过点O 的割线,∴PA 2=PB ·PC ,∴PC =40,BC =30.又∠CAB =90°,∴AC 2+AB 2=BC 2=900, 又由(1)知AB AC =PA PC =12,∴AC =125,AB =65, 连接EC ,则∠CAE =∠EAB ,∠CEA =∠DBA ,∴△ACE ∽△ADB ,∴AB AE =AD AC,AD ×AE =AB ×AC =65×125=360. 6.(2016·唐山模拟)如图,圆周角∠BAC 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D ,过点D 的切线与弦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AD 交BC 于点F .(1)求证:BC ∥DE ;(2)若D ,E ,C ,F 四点共圆,且AC =BC ,求∠BAC .解:(1)证明:因为∠EDC =∠DAC ,∠DAC =∠DAB ,∠DAB =∠DCB ,所以∠EDC =∠DCB ,所以BC ∥DE .(2)因为D ,E ,C ,F 四点共圆,所以∠CFA =∠CED ,由(1)知∠ACF =∠CED ,所以∠CFA =∠ACF .设∠DAC =∠DAB =x ,因为AC =BC ,所以∠CBA =∠BAC =2x , 所以∠CFA =∠FBA +∠FAB =3x ,在等腰三角形ACF 中,π=∠CFA +∠ACF +∠CAF =7x ,则x =π7,所以∠BAC =2x =2π7.。
人教版数学高二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导学案
第1题图 第6题图 人教(A )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综合复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4所示,圆O 的直径AB =6,C 为圆周上一点,BC =3过C 作圆的切线l ,过A 作l 的垂线AD ,垂足为D ,则∠DAC =( )A .15︒B .30︒C .45︒D .60︒【解析】由弦切角定理得60DCA B ∠=∠=︒,又AD l ⊥,故30DAC ∠=︒,故选B .2.在Rt ABC ∆中,CD 、CE 分别是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是该图中共有x 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x =( )A .0B .1C .2D .3【解析】2个:ACD ∆和CBD ∆,故选C .3.一个圆的两弦相交,一条弦被分为12cm 和18cm 两段,另一弦被分为3:8,则另一弦的长为( )A .11cmB .33cmC .66cmD .99cm【解析】设另一弦被分的两段长分别为3,8(0)k k k >,由相交弦定理得381218k k ⋅=⨯,解得3k =,故所求弦长为381133k k k +==cm .故选B .4.如图,在ABC ∆和DBE ∆中,53AB BC AC DB BE DE ===,若ABC ∆与 DBE ∆的周长之差为10cm ,则ABC ∆的周长为( ) A .20cm B .254cm C .503cm D .25cm 【解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周长比可得答案D .5.O 的割线PAB 交O 于,A B 两点,割线PCD 经过圆心,已知226,12,3PA PO AB ===,则O 的半径为( ) A .4 B .614 C .614D .8【解析】设O 半径为r ,由割线定理有226(6)(12)(12)3r r ⨯+=-+,解得8r =.故选D .6.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在半圆上,CD AB ⊥于点D ,且DB AD 3=,设COD θ∠=,则2tan 2θ=( ) A .13 B .14 C .423- D .3 【解析】设半径为r ,则31,22AD r BD r ==,由2CD AD BD =⋅得3CD =,从而3πθ=,故21tan 23θ=,选A . 7.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DE ∆的面积是22cm ,A B CD E 第4题图P CA B Q 第11题图PM N CA BQ 第10题图第9题图 梯形DBCE 的面积为26cm ,则:DE BC 的值为( )A .3B .1:2C .1:3D .1:4【解析】ADE ABC ∆∆,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答案B .8.半径分别为1和2的两圆外切,作半径为3的圆与这两圆均相切,一共可作( )个.A .2B .3C .4D .5【解析】一共可作5个,其中均外切的2个,均内切的1个,一外切一内切的2个,故选D .9.如图甲,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乙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ABCD 中A ∠度数为 ( )A .30︒B .45︒C .60︒D .75︒【解析】6360A ∠=︒,从而60A ∠=︒,选A .10.如图,为测量金属材料的硬度,用一定压力把一个高强度钢珠压向该种材料的表面,在材料表面留下一个凹坑,现测得凹坑直径为10mm ,若所用钢珠的直径为26 mm ,则凹坑深度为( )A .1mmB .2 mmC .3mmD .4 mm 【解析】依题意得222OA AM OM =+,从而12OM mm =,故13121CM mm =-=,选A . 11.如图,设,P Q 为ABC ∆内的两点,且2155AP AB AC =+,AQ =23AB +14AC ,则ABP ∆的面积与ABQ ∆的面积之比为( )A . 15B . 45C . 14D . 13【解析】如图,设25AM AB =,15AN AC =,则AP AM AN =+.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NP AB ,所以ABP AN ABC AC ∆=∆=15, 同理可得14ABQ ABC ∆=∆.故45ABP ABQ ∆=∆,选B . 12.如图,用与底面成30︒角的平面截圆柱得一椭圆截线,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2B 3C 3D .非上述结论 【解析】用平面截圆柱,截线椭圆的短轴长为圆柱截面圆的直径,弄清了这一概念,考虑椭圆所在平面与底面成30︒角,则离心率1sin 302e =︒=.故选A . 第12题图• 第 14 题图 O C D B A 第15题图 ACP D O E F B 第18题图第17题图 A C P D OE F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一平面截球面产生的截面形状是_______;它截圆柱面所产生的截面形状是________【解析】圆;圆或椭圆.14.如图,在△ABC 中,AB =AC ,∠C =720,⊙O 过A 、B 两点且与BC 相切于点B ,与AC 交于点D ,连结BD ,若BC =15-,则AC =【解析】由已知得BD AD BC ==,2()BC CD AC AC BC AC =⋅=-,解得2AC =.15.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AC 、BD 交于点P ,若3,1AB CD ==,则sin APD ∠=【解析】连结AD ,则sin AD APD AP ∠=,又CDP BAP ∆∆, 从而1cos 3PD CD APD PA BA ∠==, 所以2122sin 1()3APD ∠=-=. 16.如图为一物体的轴截面图,则图中R 的值是 【解析】由图可得22230()(180135)2R R =+--,解得25R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EB EC 是O 的两条切线,,B C 是切点,,A D 是O 上两点,如果46,32E DCF ∠=︒∠=︒,试求A ∠的度数.【解析】连结,,OB OC AC ,根据弦切角定理,可得1(180)6732992A BAC CAD E DCF ∠=∠+∠=︒-∠+∠=︒+︒=︒.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与弦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 E 为⊙O 上一点,AE AC =,DE 交AB 于点F ,且42==BP AB , 求PF 的长度. 【解析】连结,,OC OD OE ,由同弧对应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结合题中条件AE AC =可得CDE AOC ∠=∠,又CDE P PFD ∠=∠+∠, AOC P C ∠=∠+∠,从而PFD C ∠=∠,故PFD ∆PCO ∆,∴PF PD PC PO =, 由割线定理知12PC PD PA PB ⋅=⋅=,故1234PC PD PF PO ⋅===. 19.(本小题满分12分)135R 180 30 第16题图第20题图 第21题图 O D G C A E F B P 已知:如右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D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1)△ABC ≌△DCB (2)DE ·DC =AE ·BD .【解析】证明:(1)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C =DB∵AB =DC ,BC =CB ,∴△ABC ≌△BCD(2)∵△ABC ≌△BCD ,∴∠ACB =∠DBC ,∠ABC =∠DCB∵AD ∥BC ,∴∠DAC =∠ACB ,∠EAD =∠ABC∵ED ∥AC ,∴∠EDA =∠DAC ∴∠EDA =∠DBC ,∠EAD =∠DCB ∴△ADE ∽△CBD ∴DE:BD =AE:CD , ∴DE ·DC =AE ·BD.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ABC 中,AB=AC ,AD 是中线,P 为AD 上一点,CF ∥AB ,BP 延长线交AC 、CF 于E 、F ,求证: PB 2=PE •PF .【解析】连结PC ,易证,PC PB ABP ACP =∠=∠∵//CF AB ∴F ABP ∠=∠,从而F ACP ∠=∠又EPC ∠为CPE ∆与FPC ∆的公共角,从而CPE FPC ∆∆,∴CP PE FP PC= ∴2PC PE PF =⋅ 又PC PB =, ∴2PB PE PF =⋅,命题得证. 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A 是以BC 为直径的O 上一点,AD BC ⊥于点D ,过点B 作O 的切线,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G ,是AD的中点,连结CG 并延长与BE 相交于点F , 延长AF 与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 (1)求证:BF EF =;(2)求证:PA 是O 的切线;(3)若FG BF =,且O 的半径长为32,求BD 和FG 的长度. 【解析】(1)证明:BC ∵是O 的直径,BE 是O 的切线, EB BC ⊥∴.又AD BC ⊥∵,AD BE ∴∥.易证BFC DGC △∽△,FEC GAC △∽△.BF CF EF CF DG CG AG CG ==∴,.BF EF DG AG =∴. G ∵是AD 的中点,DG AG =∴.BF EF =∴. (2)证明:连结AO AB ,.BC ∵是O 的直径,90BAC ∠=∴°.在Rt BAE △中,由(1),知F 是斜边BE 的中点,AF FB EF ==∴.FBA FAB ∠=∠∴.又OA =∵BE ∵是O 的切线,90EBO ∠=∴°.90EBO FBA ABO FAB BAO FAO ∠=∠+∠=∠+∠=∠=∵°,PA ∴是O 的切线.(3)解:过点F 作FH AD ⊥于点H .BD AD FH AD ⊥⊥∵,,FH BC ∴∥. 由(1),知FBA BAF ∠=∠,BF AF =∴.由已知,有BF FG =,AF FG =∴,即AFG △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用图 O D GCA E FB HFH AD ⊥∵,AH GH =∴.DG AG =∵,2DG HG =∴,即12HG DG =. 90FH BD BF AD FBD ∠=∵∥,∥,°,∴四边形BDHF 是矩形,BD FH =.FH BC ∵∥,易证HFG DCG △∽△.FH FG HG CD CG DG==∴,即12BD FG HG CD CG DG ===. O ∵的半径长为32,62BC =∴.1262BD BD CD BC BD BD ===--∴. 解得22BD =.22BD FH ==∴.12FG HG CG DG ==∵,12FG CG =∴.3CF FG =∴. 在Rt FBC △中,3CF FG =∵,BF FG =,由勾股定理,得222CF BF BC =+. 222(3)(62)FG FG =+∴.解得3FG =(负值舍去).3FG =∴.[或取CG 的中点H ,连结DH ,则2CG HG =.易证AFC DHC △≌△,FG HG =∴,故2CG FG =,3CF FG =.由GD FB ∥,易知CDG CBF △∽△,2233CD CG FG CB CF FG ===∴. 由622362BD -=,解得22BD =.又在Rt CFB △中,由勾股定理,得 222(3)(62)FG FG =+,3FG =∴(舍去负值).]22.(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1,点C 将线段AB 分成两.部分,如果AC BC AB AC =,那么称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 将一个面积为S 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S ,2S ,如果121S S S S =,那么称直线l 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1)研究小组猜想:在ABC △中,若点D 为AB 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则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2)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3)研究小组在进一步探究中发现:过点C 任作一条直线交AB 于点E ,再过点D 作直线DF CE ∥,交AC 于点F ,连接EF (如图3),则直线EF 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说明理由.(4)如图4,点E 是ABCD 的边AB 的黄金分割点,过点E 作EF AD ∥,交DC 于点F ,显然直线EF 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画一条ABCD 的黄金分割线,使它不经过ABCD 各边黄金分割点.E A M (第22题答图1)E A M (第22题答图2)【解析】(1)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理由如下:设ABC △的边AB 上的高为h .12ADC S AD h =△,12BDC S BD h =△,12ABC S AB h =△,所以ADC ABC S AD S AB =△△,BDC ADC S BD S AD=△△ 又因为点D 为边AB 的黄金分割点,所以有AD BD AB AD=.因此ADC BDC ABC ADC S S S S =△△△△. 所以,直线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2)因为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此时1212s s s ==,即121s s s s ≠,所以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 (3)因为DF CE ∥,∴DEC △和FCE △的公共边CE 上的高也相等,所以有DEC FCE S S =△△设直线EF 与CD 交于点G .所以DGE FGC S S =△△.所以ADC FGC AFGD S S S =+△△四边形DGE AEF AFGD S S S =+=△△四边形,BDC BEFC S S =△四边形. 又因为ADC BDC ABC ADCS S S S =△△△△,所以BEFC AEFABC AEF S S S S =四边形△△△因此,直线EF 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 (4)画法不惟一,现提供两种画法;画法一:如答图1,取EF 的中点G ,再过点G 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 ,DC 于M ,N 点,则直线MN 就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画法二:如答图2,在DF 上取一点N ,连接EN ,再过点F 作FM NE ∥交AB 于点M ,连接MN ,则直线MN 就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4-1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考纲要求:1.了解平行线截割定理.2.会证明并应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1.平行线的截割定理(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②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③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①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②推论: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①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②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它们相似.③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4)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自我查验]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 )(2)若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其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则此直线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 )(3)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若AD 2=BD ·CD ,则∠A 为直角.( ) (4)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BC ,CD ⊥AD ,则BC 2=BD ·AB .( ) (5)若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1,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答案:(1)× (2)√ (3)√ (4)× (5)√2.如图,F 为▱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 ,BF 分别交DC ,AC 于G ,E 两点,EF =16,GF =12,则BE 的长为________.解析:由DF =AD ,AB ∥CD 知BG =GF =12,又EF =16知EG =4,故BE =8. 答案:83.如图,AB ∥EM ∥DC ,AE =ED ,EF ∥BC ,EF =12 cm ,则BC 的长为________ cm.解析:⎭⎪⎬⎪⎫AB ∥EM ∥DC AE =ED⇒E 为AD 中点,M 为BC 的中点,又EF ∥BC ⇒EF =MC =12 cm. ∴BC =2MC =24 cm. 答案:244.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DB=2,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解析:∵DE ∥BC ,∴△ADE ∽△ABC ,∴S △ADE S △ABC =AD 2AB . ∵AD DB =2,∴AD AB =23, ∴S △ADE S △ABC =49,故S △ADE S 四边形DBCE =45. 答案:45[典题1] (1)如图,在△ABC 中,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BD 的中点,AE 交BC 于点F ,求BFFC的值.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等边三角形DEF 内接于△ABC ,且DE ∥BC ,已知AH ⊥BC 于点H ,BC =4,AH =3,求△DEF 的边长.[听前试做] (1)如图,过点D 作DM ∥AF 交BC 于点M . ∵点E 是BD 的中点,∴在△BDM 中,BF =FM . 又点D 是AC 的中点, ∴在△CAF 中,CM =MF , ∴BF FC =BF FM +MC =12.(2)设DE =x ,AH 交DE 于点M ,显然MH 的长度与等边三角形DEF 的高相等, 又DE ∥BC ,则DE BC =AM AH =AH -MH AH,∴x4=3-32x 3=2-x 2,解得x =43.即△DEF 的边长为43.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往往会以相似三角形为载体,通过三角形相似来构建相应线段比,从而解决问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中点来作辅助线,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或梯形的中位线,从而有效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F ∥BC ,FG ∥AD ,求EF BC +FGAD的值.解: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EF BC =AF AC ,FG AD =FC AC, 故EF BC +FG AD =AF AC +FC AC =ACAC=1.[典题2] 如图,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且AD =AC ,DE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FCD ;(2)若S △FCD =5,BC =10,求DE 的长.[听前试做] (1)证明:因为DE ⊥B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EB =EC ,所以∠B =∠BCE .又因为AD =AC ,所以∠ADC =∠ACB .所以△ABC ∽△FCD .(2)如图,过点A 作AM ⊥BC ,垂足为点M . 因为△ABC ∽△FCD ,BC =2CD ,所以S △ABC S △FCD =⎝ ⎛⎭⎪⎫BC CD 2=4. 又因为S △FCD =5,所以S △ABC =20. 因为S △ABC =12BC ·AM ,BC =10,所以20=12×10×AM ,所以AM =4.因为DE ∥AM ,所以DE AM =BDBM.因为DM =12DC =52,BM =BD +DM ,所以DE4=55+52,解得DE =83.(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性质灵活选择判定定理,特别要注意对应角和对应边.证明线段乘积相等的问题一般转化为有关线段成比例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可间接证明线段相等.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E 为AC 的中点,ED ,CB 延长线交于一点F.求证:FD 2=FB ·FC .证明:∵E 是Rt △ACD 斜边中点, ∴ED =EA ,∴∠A =∠1, ∵∠1=∠2,∴∠2=∠A ,∵∠FDC =∠CDB +∠2=90°+∠2,∠FBD =∠ACB +∠A =90°+∠A , ∴∠FBD =∠FDC .∵∠F 是公共角,∴△FBD ∽△FDC , ∴FB FD =FD FC,∴FD 2=FB ·FC .[典题3] 如图,在△ABC 中,D 、F 分别在AC 、BC 上,且AB ⊥AC ,AF ⊥BC ,BD =DC =FC =1,求AC .[听前试做] 在△ABC 中,设AC 为x , ∵AB ⊥AC ,AF ⊥BC ,又FC =1,根据射影定理,得AC 2=FC ·BC ,即BC =x 2.再由射影定理,得AF 2=BF ·FC =(BC -FC )·FC ,即AF 2=x 2-1, ∴AF =x 2-1.在△BDC 中,过D 作DE ⊥BC 于E . ∵BD =DC =1,∴BE =EC =12x 2.又∵AF ⊥BC ,∴DE ∥AF ,∴DE AF =DC AC, ∴DE =DC ·AF AC =x 2-1x.在Rt △DEC 中,∵DE 2+EC 2=DC 2,即⎝ ⎛⎭⎪⎫x 2-1x 2+⎝ ⎛⎭⎪⎫12x 22=12, ∴x 2-1x 2+x 44=1.整理得x 6=4,∴x =32,即AC =32.(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2)证题时,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方法.如图所示,在△ABC 中,∠CAB =90°,AD ⊥BC 于点D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F ,求证:DF AF =AEEC.证明:∵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F AE =BDAB,①AF EC =AB BC.② 在Rt △ABC 中,由射影定理知,AB 2=BD ·BC ,即BD AB =ABBC.③由①③得DF AE =ABBC ,④ 由②④得DF AF =AEEC.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方法技巧]1.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关键是根据判定定理找(证)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的证明起来比较简单,但有的找边角关系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读图、识图、添加必要辅助线的能力.2.等积式的证明方法证明等积式,化成比例式,用分子、分母四个字母构造三角形,或等号同侧四个字母构造三角形,证此两三角形相似.不能构成三角形或三角形不相似需转化.[易错防范]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在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要注意平行线的不同位置,以及在三角形与四边形中的灵活应用.2.证明线段成比例,若已知条件中没有平行线,但有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如角相等,有相等的比例式等),常考虑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造比例或利用中间比求解.1.在△ABC 中,∠BAC =90°,BC 边的垂直平分线EM 和AB 以及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连接AM ,求证:AM 2=DM ·EM .证明:∵∠BAC =90°,M 是BC 边的中点,∴AM =CM ,∠MAC =∠C . 又∵EM ⊥BC ,∴∠E +∠C =90°.又∵∠BAM +∠MAC =90°,∴∠E =∠BAM . 又∵∠EMA =∠AMD ,∴△AMD ∽△EMA . ∴AM DM =EM AM,∴AM 2=DM ·EM .2.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DE =12CD ,BE 与AD 交于点F .(1)求证:△ABF ∽△CEB ;(2)若△DEF 的面积为2,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AF =∠BCD ,AB ∥CD , ∴∠ABF =∠CEB ,∴△ABF ∽△CEB .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B ∥CD ,∴△DEF ∽△CEB ,△DEF ∽△ABF . ∴S △DEF S △CEB =⎝ ⎛⎭⎪⎫DE CE 2,S △DEF S △ABF =⎝ ⎛⎭⎪⎫DE AB 2. 又DE =12CD =12AB ,∴CE =DE +CD =DE +2DE =3DE . ∴S △DEF S △CEB =⎝ ⎛⎭⎪⎫DE CE 2=19,S △DEF S △ABF =⎝ ⎛⎭⎪⎫DE AB 2=14. ∵S △DEF =2,∴S △CEB =18,S △ABF =8.∴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S △ABF +S △CEB -S △DEF =8+18-2=24.3.如图,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直线l 过点M 分别交AD ,AC 于点E ,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N .若AE =2,AD =6,求AFAC的值.解:∵AD ∥BC ,∴△AEF ∽△CNF , ∴AF CF =AECN ,∴AFAF +CF =AEAE +CN.∵M 为AB 的中点,∴AE BN =AMBM=1,∴AE =BN ,∴AF AC =AF AF +CF =AE AE +BN +BC =AE2AE +BC.∵AE =2,BC =AD =6,∴AF AC =22×2+6=15. 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F 为AB 上任意一点,CF 交AD 于点E .求证:AE ·BF =2DE ·AF .证明: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DM 交AC 于点M ,交FC 于点N .在△BCF 中,D 是BC 的中点,DN ∥BF , ∴DN =12BF .∵DN ∥AF ,∴△AFE ∽△DNE , ∴AE AF =DEDN.又DN =12BF ,∴AE AF =2DEBF ,即AE ·BF =2DE ·AF .5. (2016·南阳模拟)如图,△ABC 中,AB =AC ,∠BAC =90°,AE =13AC ,BD =13AB ,点F 在BC 上,且CF =13BC .求证:(1)EF ⊥BC ; (2)∠ADE =∠EBC .证明:设AB =AC =3a ,则AE =BD =a ,CF =2a . (1)CE CB =2a 32a =23,CF CA =2a 3a =23. 又∠C 为公共角,故△BAC ∽△EFC , 由∠BAC =90°,∴∠EFC =90°,∴EF ⊥BC . (2)由(1)得EF =2a , 故AE EF=a2a=22,AD FB =2a 22a =22, ∴AE EF =ADFB.∵∠DAE =∠BFE =90°,∴△ADE ∽△FBE ,∴∠ADE =∠EBC .6.△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B ,AC 上的点,AD ,EF 交于P ,若BD =DC ,AE =AF .求证:AB AC =PF PE. 证明:过F 作MN ∥AD 交BA 的延长线及DC 于M ,N .对△MEF 有PF PE =AM AE,因为AE =AF ,所以PF PE =AMAF.对△MBN 有AB AM =BD DN, 因为BD =DC ,所以AB AM =DCDN.对△ADC 有AC AF =DC DN ,所以AB AM =AC AF. 所以AB AC =AM AF ,所以AB AC =PF PE. 第二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纲要求:1.会证明并应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会证明并应用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1.圆周角(1)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推论1: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推论2:①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②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圆的切线(1)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2)推论: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4.圆中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自我查验]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相等.( )(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3)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一半.( )(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 )答案:(1)×(2)×(3)√(4)×(5)×2.如图,P是圆O外一点,过P引圆O的两条割线PB,PD,PA=AB=5,CD=3,则PC的长为________.解析:设PC=x,由割线定理知PA·PB=PC·PD.即5×25=x(x+3),解得x=2或x=-5(舍去).故PC=2.答案:23.如图,P为⊙O外一点,过P点作⊙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过PA的中点Q 作割线交⊙O于C,D两点.若QC=1,CD=3,则PB=________.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得QA2=QC·QD=4⇒QA=2,则PB=PA=2QA=4.答案:44.如图所示,A,B是两圆的交点,AC是小圆的直径,D,E分别是CA,CB的延长线与大圆的交点,已知AC=4,BE=10,且BC=AD,则AB=________.解析:设x=BC=AD,由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割线的结论得到x(x+10)=4(x+4),∴x=2,∴AB=42-22=2 3.答案:2 3[典题1]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BC 交⊙O于点E.(1)若D为AC的中点,证明:DE是⊙O的切线;(2)若OA=3CE,求∠ACB的大小.[听前试做] (1)证明:如图,连接AE,由已知得AE⊥BC,AC⊥AB.在Rt△AEC中,由已知得DE=DC,故∠DEC=∠DCE.连接OE,则∠OBE=∠OEB.又∠ACB+∠ABC=90°,所以∠DEC+∠OEB=90°,故∠OED=90°,即DE是⊙O的切线.(2)设CE=1,AE=x.由已知得AB=23,BE=12-x2.由射影定理可得AE2=CE·BE,即x2=12-x2,即x4+x2-12=0.解得x=3,所以∠ACB=60°.(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ABC的底边BC交于M ,N 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 交于点G ,且与AB ,AC 分别相切于E ,F 两点.(1)证明:EF ∥BC ;(2)若AG 等于⊙O 的半径,且AE =MN =23,求四边形EBCF 的面积. 解:(1)证明: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AD ⊥BC , 所以AD 是∠CAB 的平分线.又因为⊙O 分别与AB ,AC 相切于点E ,F , 所以AE =AF ,故AD ⊥EF ,从而EF ∥BC .(2)由(1)知,AE =AF ,AD ⊥EF ,故AD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 又EF 为⊙O 的弦, 所以O 在AD 上. 连接OE ,OM ,则OE ⊥AE .由AG 等于⊙O 的半径得AO =2OE ,所以∠OAE =30°. 因此△ABC 和△AEF 都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AE =23,所以AO =4,OE =2.因为OM =OE =2,DM =12MN =3,所以OD =1.于是AD =5,AB =1033. 所以四边形EBCF 的面积为12×⎝ ⎛⎭⎪⎫10332×32-12×(23)2×32=1633.[典题2] 如图,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AB 的延长线交直线CD 于点D ,E 、F 分别为弦AB 与弦AC 上的点,且BC ·AE =DC ·AF ,B ,E ,F ,C 四点共圆.(1)证明: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2)若DB =BE =EA ,求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 [听前试做] (1)证明:因为CD 为△ABC 外接圆的切线,所以∠DCB =∠A ,由题设知BC AF=DC AE,故△CDB ∽△AEF ,所以∠DBC =∠EFA .因为B ,E ,F ,C 四点共圆,所以∠CFE =∠DBC ,故∠EFA =∠CFE =90°.所以∠CBA =90°,因此CA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2)连接CE ,因为∠CBE =90°,所以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直径为CE ,由DB =BE ,有CE =DC ,又BC 2=DB ·BA =2DB 2,所以CA 2=4DB 2+BC 2=6DB 2.而DC 2=DB ·DA =3DB 2,故过B ,E ,F ,C 四点的圆的面积与△ABC 外接圆面积的比值为12.证明四点共圆的常用方法(1)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四点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证明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3)证明四点到同一点的距离相等.当证明四点共圆以后,圆的各种性质都可以得到应用.如图,AB 是⊙O 的直径,G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GCD 是⊙O 的割线,过点G 作AG 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E ,交直线AD 于点F ,过点G 作⊙O 的切线,切点为H .(1)求证:C ,D ,E ,F 四点共圆; (2)若GH =6,GE =4,求EF 的长. 解:(1)证明:连接DB ,∵AB是⊙O的直径,∴∠ADB=90°,在Rt△ABD和Rt△AFG中,∠ABD=∠AFE,又∵∠ABD=∠ACD,∴∠ACD=∠AFE.∴C,D,E,F四点共圆.(2)∵C,D,E,F四点共圆,∴GE·GF=GC·GD.∵GH是⊙O的切线,∴GH2=GC·GD,∴GH2=GE·GF.又GH=6,GE=4,∴GF=9.∴EF=GF-GE=9-4=5.[典题3] 如图,P是⊙O外一点,PA是切线,A为切点,割线PBC与⊙O相交于点B,C,PC=2PA,D为PC的中点,AD的延长线交⊙O于点E.证明:(1)BE=EC;(2)AD·DE=2PB2.[听前试做] 连接AB,AC.由题设知PA=PD,故∠PAD=∠PDA.(1)因为∠PDA=∠DAC+∠DCA,∠PAD=∠BAD+∠PAB,∠DCA=∠PAB,所以∠DAC=∠BAD,从而BE=EC.因此BE=EC.(2)由切割线定理得PA 2=PB ·PC .因为PA =PD =DC ,所以DC =2PB ,BD =PB . 由相交弦定理得AD ·DE =BD ·DC , 所以AD ·DE =2PB 2.涉及与圆有关的等积线段或成比例的线段,常利用圆周角或弦切角证明三角形相似,在相似三角形中寻找比例线段;也可以利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证明线段成比例,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涉及两条相交弦应首先考虑相交弦定理,涉及两条割线就要想到割线定理,见到切线和割线时要注意应用切割线定理.如图所示,⊙O 1与⊙O 2相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O 1的切线交⊙O 2于点C ,过点B 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O 1,⊙O 2于点D ,E ,DE 与AC 相交于点P .(1)求证:AD ∥EC ;(2)若AD 是⊙O 2的切线,且PA =6,PC =2,BD =9,求AD 的长. 解:(1)证明:连接AB .因为AC 是⊙O 1的切线,所以∠BAC =∠ADB . 又∠BAC =∠CEP ,所以∠ADB =∠CEP , 所以AD ∥EC .(2)法一:因为PA 是⊙O 1的切线,PD 是⊙O 1的割线, 所以PA 2=PB ·PD ,即62=PB ·(PB +9). 所以PB =3或PB =-12(舍去).在⊙O 2中由相交弦定理,得PA ·PC =BP ·PE ,所以PE =4. 所以DE =BD +PB +PE =9+3+4=16. 因为AD 是⊙O 2的切线,DE 是⊙O 2的割线, 所以AD 2=DB ·DE =9×16.所以AD =12. 法二:设BP =x ,PE =y . 因为PA =6,PC =2,所以由相交弦定理得PA ·PC =BP ·PE ,即xy =12.① 因为AD ∥EC ,所以DP PE =AP PC ,所以9+x y =62.②联立①②,解得⎩⎪⎨⎪⎧x =3,y =4或⎩⎪⎨⎪⎧x =-12,y =-1(舍去),所以DE =9+x +y =16.因为AD 是⊙O 2的切线,DE 是⊙O 2的割线, 所以AD 2=DB ·DE =9×16.所以AD =12.—————————————[课堂归纳——感悟提升]——————————————[方法技巧]1.处理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的常见思路: (1)利用相似三角形; (2)利用圆的有关定理;(3)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 (4)利用面积关系.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是探求圆中角相等或互补关系的常用定理,使用时要注意观察图形,弄清四边形的外角和它的内对角的位置.其性质定理是沟通角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解题时要注意与圆周角、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垂径定理的联系与综合.3.切点与圆心的连线与圆的切线垂直;过切点且与圆的切线垂直的直线过圆心. 4.相离两圆的内公切线夹在外公切线间的线段长等于两圆外公切线的长.[易错防范]1.圆周角定理与弦切角定理多用于证明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也可用于求线段的长或角的大小及与圆的切线有关的问题.2.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主要用于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计算与证明,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及相关圆的性质的综合应用.1.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BC 为圆O 的切线,连接OC .D 为圆O 上一点,且AD ∥OC .(1)求证:CO 平分∠DCB ;(2)已知AD ·OC =8,求圆O 的半径. 解:(1)证明:连接OD ,BD ,∵AB是直径,∴AD⊥BD,∴OC⊥BD.设BD∩OC=E,OD=OB,OE=OE,∴△BOE≌△DOE,∴BE=DE,同理,△CBE≌△CDE,∴∠BCO=∠DCO,∴CO平分∠DCB.(2)∵AO=OD,∴∠OAD=∠ODA,又∵AD∥OC,∴∠DOC=∠ODA,∴∠DOC=∠OAD,∴Rt△BDA∽Rt△CDO.∴AD·OC=AB·OD=2OD2=8.所以所求圆的半径为 2.2.(2015·湖南高考)如图,在⊙O中,相交于点E的两弦AB,CD的中点分别是M,N,直线MO与直线CD相交于点F,证明:(1)∠MEN+∠NOM=180°;(2)FE·FN=FM·FO.证明: (1)如图所示,因为M,N分别是弦AB,CD的中点,所以OM⊥AB,ON⊥CD,即∠OME=90°,∠ENO=90°,因此∠OME+∠ENO=180°.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故∠MEN+∠NOM=180°.(2)由(1)知,O,M,E,N四点共圆,故由割线定理即得FE·FN=FM·FO.3.(2015·陕西高考)如图,AB切⊙O于点B,直线AO交⊙O于D,E两点,BC⊥DE,垂足为C.(1)证明:∠CBD=∠DBA;(2)若AD=3DC,BC=2,求⊙O的直径.解:(1)证明:因为DE为⊙O的直径,所以∠BED+∠EDB=90°.又BC⊥DE,所以∠CBD+∠EDB=90°,从而∠CBD=∠BED.又AB切⊙O于点B,得∠DBA=∠BED,所以∠CBD=∠DBA.(2)由(1)知BD平分∠CBA,则BABC=ADCD=3.又BC=2,从而AB=3 2.所以AC=AB2-BC2=4,所以AD=3. 由切割线定理得AB2=AD·AE,即AE=AB2AD=6,故DE=AE-AD=3,即⊙O的直径为3.4. (2016·开封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B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CB=CE.(1)证明:∠D=∠E;(2)设AD不是⊙O的直径,AD的中点为M,且MB=MC,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1)由题设知A,B,C,D四点共圆,所以∠D=∠CBE.由已知CB=CE得∠CBE=∠E,故∠D=∠E.(2)设BC的中点为N,连接MN,则由MB=MC知MN⊥BC,故O在直线MN上.又AD不是⊙O的直径,M为AD的中点,故OM⊥AD,即MN⊥AD.所以AD∥BC,故∠A=∠CBE.又∠CBE=∠E,故∠A=∠E.由(1)知,∠D=∠E,所以△ADE为等边三角形.5.(2016·南昌模拟)如图所示,PA为圆O的切线,A为切点,PO交圆O于B,C两点,PA=20,PB=10,∠BAC的角平分线与BC和圆O分别交于点D和E.(1)求证:AB·PC=PA·AC;(2)求AD·AE的值.解:(1)证明:∵PA为圆O的切线,∴∠PAB=∠ACP,又∠P为公共角,∴△PAB∽△PCA,∴AB·PC=PA·AC.(2)∵PA为圆O的切线,PBC是过点O的割线,∴PA2=PB·PC,∴PC=40,BC=30.又∠CAB=90°,∴AC2+AB2=BC2=900,又由(1)知ABAC=PAPC=12,∴AC=125,AB=65,连接EC,则∠CAE=∠EAB,∠CEA=∠DBA,∴△ACE∽△ADB,∴ABAE=ADAC,AD×AE=AB×AC=65×125=360.6.(2016·唐山模拟)如图,圆周角∠BAC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D,过点D的切线与弦AC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交BC于点F.(1)求证:BC ∥DE ;(2)若D ,E ,C ,F 四点共圆,且AC =BC ,求∠BAC .解:(1)证明:因为∠EDC =∠DAC ,∠DAC =∠DAB ,∠DAB =∠DCB ,所以∠EDC =∠DCB ,所以BC ∥DE .(2)因为D ,E ,C ,F 四点共圆,所以∠CFA =∠CED ,由(1)知∠ACF =∠CED ,所以∠CFA =∠ACF .设∠DAC =∠DAB =x ,因为AC =BC ,所以∠CBA =∠BAC =2x ,所以∠CFA =∠FBA +∠FAB =3x ,在等腰三角形ACF 中,π=∠CFA +∠ACF +∠CAF =7x ,则x =π7,所以∠BAC =2x =2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