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生理及平衡生理学耳症状学

合集下载

听觉生理学

听觉生理学

一、听觉生理学1.人耳由哪几部分组成? 人耳从外向内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大部分(图1)。

外耳、中耳是接受并传导声音的装置;内耳则是感受声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场所。

所以,外耳、中耳合称为传音系统,而内耳及其神经传导径路则称为感音神经系统。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两部分。

主要作用是收集及部分放大声音和参与声音方向的辨别。

中耳的结构比外耳复杂,有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 部分。

鼓室又称中耳腔,容积约为2毫升。

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到鼻咽部的管道,叫做咽鼓管。

咽鼓管使中耳与外界相通,起到调节鼓室压力的作用,但容易导致细菌的感染。

鼓室内有听小骨、肌肉、韧带和神经组织。

内耳构造非常精细,管道盘旋,好像迷宫一样,故称为迷路。

内耳分为3部分,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半规管和前庭主要负责身体平衡,耳蜗则负责感受声音。

2.什么是鼓膜?它有什么功能?鼓膜俗称耳膜,是个半透明的薄膜,其厚度只有0.1毫米,面积大约90平方毫米,接近椭圆形。

鼓膜借周边的纤维环镶嵌在外耳道深部的鼓沟里,将外耳与中耳相隔,可防止异物及细菌进入鼓室(图2)。

鼓膜虽然很薄,在显微镜下观察,它分为3层。

外层是一层薄薄的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

中间层由环形和放射形纤维构成,又称鼓膜纤维层,它使鼓膜有一定的韧性和张力。

鼓膜上方有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该处比较松弛,称为鼓膜松弛部。

其余大部分均有中间纤维层,称为鼓膜紧张部。

内层为粘膜层,也属扁平上皮层,和中耳粘膜相连。

鼓膜的作用是接受声音刺激并产生振动,然后将声音振动的机械能量通过听骨链传至内耳。

鼓膜在中耳传音过程中与听骨链一同起着增高声压及降低振幅,即放大声能的作用。

因此,鼓膜的完整性很重要,一旦鼓膜受损(如鼓膜穿孔),这种功能变弱或消失而致听力下降。

3.什么是听骨链?听骨链是指3块听小骨连接成锁链状。

根据3个听小骨的外形和部位,分别命名为锤骨、砧骨和镫骨(图3)。

3块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总重量不过50毫克。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鼻喉科进修学习计划

耳鼻喉科进修学习计划

耳鼻喉科进修学习计划在进行耳鼻喉科进修学习时,合理规划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所制定的一份耳鼻喉科进修学习计划:一、规划目标1.深入学习耳鼻喉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知识。

2.掌握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3.熟练掌握手术技术,包括耳鼻喉科的常见手术及微创手术技术。

4.提高临床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医嘱开具等方面的技能。

二、学习内容1.解剖学:耳部、鼻部、喉部的详细解剖结构,包括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结等。

2.生理学:耳鼻喉的生理功能,包括听觉、平衡、气味感知以及声带的生理功能等。

3.病理学: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知识。

4.临床诊断和治疗: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5.手术技术:耳鼻喉科的常见手术技术,包括鼻窦镜手术、喉镜手术、耳镜手术等。

6.临床实践:参与临床工作,与老师和同行一起进行病历讨论、病例分析以及手术演练等。

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阅读相关的耳鼻喉科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学习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2.临床实习:积极参与医院的耳鼻喉科临床工作,参与门诊、病房以及手术室的工作。

3.学术交流:参加耳鼻喉科的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

4. mentor's guidance:与导师和资深的耳鼻喉科医生结成师徒关系,获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四、时间安排本授课时间为两年,每周至少安排4小时理论课学习,同时要求每天参与门诊、病房或手术室的工作。

另外,每月安排至少一次临床病例讨论会,参与一到两次学术会议。

五、总结与评价通过两年的耳鼻喉科进修学习,我相信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实习和学术交流,我将全面掌握耳鼻喉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将继续与老师、同行和导师保持良好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听觉生理

听觉生理

内耳
人的内耳深藏于颅内最硬的颞骨岩部内。司听的 耳蜗与司体位平衡的前庭器官相邻,两者都是内充 淋巴液的管道结构,互相连通,虽功能差异很大,却是 体戚与共的近邻。其传人神经纤维(前庭神经和蜗 神经)汇合组成第八颅神经进人延髓。
耳蜗(cochlea)
简要地说,耳蜗是一种液压机械装置,由骨质外壳包着的管 状结构组成(图1-2),卷曲数圈(人两圈半,豚鼠4圈)成蜗牛状,故 名。此管状结构较粗的一头为耳蜗底部,是声波的传入端,较细 的远端为蜗顶。耳蜗骨壳内由软组织分隔成3条平行的管道,从 蜗底伸到蜗顶,分别称为前庭阶、鼓阶和蜗管(又称中阶)。前 庭阶和鼓阶在蜗底各有一窗,称为前庭窗(卵圆窗)和蜗窗(圆窗), 窗上均有膜,蜗窗外即鼓室,前庭窗膜为镫骨底封盖。前庭阶与 鼓阶在蜗顶处经蜗孔连通,内充满外淋巴。前庭阶还和前庭器 官的外淋巴系统连通。,蜗管夹在前庭阶与鼓阶之间,为充满内 淋巴的盲管,不与外淋巴系统相通。听觉器官的重要结构都分 布在蜗管内。
外毛细胞(Outer baircell.OHC)
外毛细胞呈以管状 ,大小与内毛细胞相近而稍 细长 , 细胞的基本结构相仿。顶面的皮板外侧也 有缺损 , 纤毛也从皮板伸至盖膜。细胞核位于基 底部 , 线粒体等细胞器较集中于皮板下区,细胞 表面及核下区。细胞的底部为半球形 , 与较粗的 传出神经纤维和较细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形成突 触连接。
长随速度的降低而变短。基底膜上每一点的
波动都必须跟随声波的周期,只是时间上稍有 延迟;对特定的距离延迟是固定的,对不同 的距离延迟是越远越长。时间上的延迟是行 波与声波既不一致而又必须一致的关键。
a.基底膜在不同瞬间的 位移; b.对不同频率 声的行波 包络;
c.在基底膜不同位置上
包络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d.对基底膜低通滤波特 性的说明

耳朵的结构与听觉

耳朵的结构与听觉
在文化中,耳朵与音乐有着深刻的联系。耳朵的 音乐审美在不同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而耳聋 对音乐的影响更是让人深思。此外,耳鸣这一常 见现象也可能给人们带来音乐的启发。耳朵和音 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心理联系,这值得我们进一 步探讨。
耳朵与音乐
01 耳朵的音乐审美
音乐品味的多样性
02 耳聋对音乐的影响
无法感受音乐的美妙
听力受损导致耳 聋
听觉保护与预防
01 远离噪音环境
保护耳朵远离高噪音环境
02 使用耳塞或耳罩
佩戴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
03 定期听力检查
定期检查听力状况
结语
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方式,了解耳朵的结构和 听觉的生理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听力, 预防听觉障碍的发生。定期听力检查,保持耳朵 清洁,注意环境噪音等因素,是维护听力健康的 关键。
加强对耳朵 疾病的科学
研究
推动医学进步
实现全民耳 朵保健的目

医疗事业的重要 任务
公众对耳朵 健康的重视
提升健康意识
感谢观看
耳朵的血液供应
耳前动脉
供应耳部皮肤和软骨的血 液
耳后动脉
提供后部耳廓的血液
耳大神经
耳小神经
为耳部提供感觉神经支配
主要负责耳廓的感觉
● 02
第2章 听觉的生理过程
声音的传导
听觉过程中,声波首 先进入耳朵,引起鼓 膜振动,随后中耳骨 传导振动至内耳,刺 激听觉神经,产生听 觉感知。
感觉神经的传递
提升听力体验
耳朵健康与 智能科技的
结合
创新保健方式
个性化的听 力康复方案
针对不同情况
定制化的听 力保健方案
针对个体需求
对耳朵的关爱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 2.5--3.5cm ,为一略呈“ 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 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朵的听觉生理学

耳朵的听觉生理学

耳朵的听觉生理学耳朵是人类感知外界声音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接收声音、传导声波以及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重要任务。

耳朵的听觉生理学研究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机制和相应的神经活动。

本文将从耳朵的结构、听觉传导和听觉感知等方面介绍耳朵的听觉生理学。

一、耳朵的结构在开始介绍耳朵的听觉生理学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耳朵的结构。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部分,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能够接收声波并将其导向外耳道。

外耳道是一个导管,将声波传递给中耳。

中耳是一个与鼓膜相连的腔体。

鼓膜接收到声波后,会通过振动将声波传递给中耳骨链。

中耳骨链由三块小骨头组成,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

这三块小骨头之间相互连接,通过传递振动使声波从鼓膜传递到内耳。

内耳是感知声音的关键部分,它包括耳蜗和前庭。

耳蜗是一个螺旋状的器官,内部含有感受声音的细胞。

前庭则与平衡感有关。

二、听觉传导听觉是一种机械能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具体而言,听觉传导包括声波传导到内耳、内耳细胞的刺激以及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等环节。

声波传导到内耳是通过外耳道、鼓膜和中耳骨链的振动实现的。

当声波通过鼓膜进入中耳时,鼓膜的振动会使中耳骨链上的锤骨、砧骨和镫骨振动起来。

这样,声波的机械能就被传递到内耳。

内耳的听觉感受是通过耳蜗中的感受细胞完成的。

耳蜗内部的感受细胞又可分为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主要负责放大声音,而内毛细胞则是转化声音信号并传递到大脑的关键。

内毛细胞上有许多微小的纤毛,当它们受到振动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

这个电位变化将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

三、听觉感知耳朵不仅能够接收声音,而且能够对声音进行定位、分辨和理解。

这些听觉感知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的参与。

听觉定位是指人类通过声音的强度差异、时间差异和频率差异等信息来确定声源的位置。

大脑的听觉中枢将通过对左右耳声音信号的比较,完成声源的定位。

对不同声音的分辨和理解则需要大脑进行更加复杂的处理。

耳鸣的原理

耳鸣的原理

耳鸣的原理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耳鸣的困扰。

耳鸣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能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

在探讨耳鸣的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耳鸣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自觉听到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可能是嗡嗡、响铃、吱吱等不同的声音。

耳鸣的原理涉及到听觉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下面我们将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耳鸣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耳的结构。

人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传导声音。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它们的作用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

内耳是听觉和平衡的感觉器官,它包括耳蜗和前庭。

耳蜗是听觉的主要器官,它内部有听觉神经,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

当外界声音进入耳朵时,它会引起耳蜗内的听觉神经元兴奋,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最终形成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而当耳鸣发生时,实际上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听觉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或是由于听觉神经传导路径的异常引起的。

耳鸣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听觉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可能是导致耳鸣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异常兴奋可能是由于听觉神经元本身的病变,也可能是由于外界因素刺激了听觉神经元,如噪音、压力等。

其次,听觉神经传导路径的异常也是引起耳鸣的重要因素。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听小骨或鼓膜的病变,也可能是由于内耳的病变,导致声音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最终导致耳鸣的产生。

此外,心理、情绪因素也可能对耳鸣产生影响,如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加重耳鸣的程度。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耳鸣的产生,如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药物副作用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引起耳鸣的发生。

总的来说,耳鸣是一种复杂的症状,其产生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耳鸣的原理主要包括听觉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听觉神经传导路径的异常以及心理、情绪因素等。

耳的解剖与生理-听觉生理 - 正式

耳的解剖与生理-听觉生理 - 正式
基底膜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每一种频率的声波
有一相应的最大振幅部位。
高频
低频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扩展阅读:
乔治· 冯· 贝克西(Georg von Békésy,1899~1972美籍匈
牙利人,物理学家)
行波学说,获了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 奖(1960年)。
第四节 听觉生理
问题?
不堵耳和堵耳时听自己的声音, 哪个大?为什么?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谢谢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2016.8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2.中耳的生理功能
变压增益装置(阻抗匹配)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鼓膜与前庭窗面积比 外耳
内耳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四、耳蜗的生理
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功能。
振动以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前传播。即为行波学说 (traveling wave theory)。
知识目标
掌握声音 传入内耳的 途径。 熟悉外耳 和中耳的生 理。 掌握耳蜗 的生理。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能理解听 觉产生的生 理。 能解释常 见的听力障 碍的原因。
理解患者的 痛苦。 学习学者的 治学精神。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第四节 听觉生理
上次课回顾
基底膜
第六篇 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耳鼻咽喉科习题复习资料

耳鼻咽喉科习题复习资料
①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②引流 ③防声 ④防逆行感染
耳蜗的两种功能
①传音:由淋巴液完成 ②感音:由Corti器完成
Corti器(螺旋器)的功能
感受声音刺激 (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能)
前庭系统的功能
维持体位平衡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功能
感受直线加速度刺激
壶腹嵴的功能
感受正负角加速度刺激
耳廓挫伤血肿的处理原则
传导性聋 (重者或时久可为混合性聋)
耳源性并发症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循破坏、缺损的骨壁
耳源性迷路炎的主要表现
①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眼震
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
耳源性迷路炎的主要治疗
在足量抗生素等药物控制下,及时行乳突手术
较常见的4种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①硬脑膜外脓肿 ②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③化脓性脑膜炎 ④脑脓肿
①蜗神经,司听觉。②前庭神经,司平衡觉。
面神经全长分为哪8段?
1运动神经核上段 ②运动神经核段 ③小脑脑桥角段
④内耳道段 ⑤迷路段 ⑥鼓室段⑦乳突段 ⑧颞骨外段
面神经管在中耳分为哪两段?
①水平段 (鼓室段,在鼓室内壁上方)
②垂直段 (乳突段,在鼓室后壁即乳突壁内侧)
面神经颞骨外段面部分支有哪些?
上支(颞面支):①颞支 ②颧支
1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感染肿胀时易
压迫神经末梢致剧痛。
2软骨部皮肤有盯聍腺能分泌耵聍,富有毛囊和皮脂腺,易发
生疖肿。
牙痛时为何会外耳道痛?
外耳道前半部与牙所在上下颌同受三叉神经支配
挖耳时为何会咳嗽?
外耳道后半部与气管支气管同受迷走神经支配
中耳的组成部分
①鼓室 ②鼓窦 ③乳突 ④咽鼓管

耳鸣的原理科学解释

耳鸣的原理科学解释

耳鸣的原理科学解释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觉现象,其原理科学解释如下:1.耳鸣的定义: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个体感受到的来自耳部或头部内的声音。

这种声音可以是持续的、间歇的或随机的,可以是嗡嗡声、铃声、哨声、汽笛声等。

耳鸣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现象。

2.耳鸣的原理:耳鸣的产生与听觉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

人类的听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当这些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出现异常时,都可能导致耳鸣。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并引导它们进入中耳。

如果外耳有病变,如耳垢堆积或耳部感染,这可能会刺激耳膜并导致耳鸣。

中耳:中耳是一个充满空气的腔室,它通过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镫骨)将声波放大并传递到内耳。

如果中耳有炎症、感染或其他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耳鸣。

内耳: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它是听觉和平衡系统的核心部分。

当内耳受到损伤或感染时,可能会导致耳鸣。

1.耳鸣的分类:根据其持续时间和性质,耳鸣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类型包括:连续性耳鸣:这种耳鸣持续不断,常常是高音调的。

间断性耳鸣:这种耳鸣间歇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搏动性耳鸣:这种耳鸣与心跳或脉搏同步,通常是由血管异常引起的。

1.耳鸣的原因: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耳鸣。

2.耳鸣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耳鸣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病因。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听力测试、耳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耳鸣再训练疗法和神经刺激疗法等也在研究中。

3.耳鸣的预防:虽然耳鸣的原因很多,但有些原因是可以预防的。

例如,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过度噪音、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可以降低耳鸣的发生风险。

4.耳鸣对患者的影响:耳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听觉系统的生理学

听觉系统的生理学

听觉系统的生理学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我们通过耳朵感知外界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息。

听觉系统的生理学研究就是探索人类听觉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听力障碍的发生机制。

本文将通过对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探讨,深入解析听觉信号的传导与处理机制,以及一些常见的听力疾病的生理学根源。

一、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神经系统。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它们负责将声波导入到耳朵内部。

中耳包含耳膜、听骨和鼓室,它们协同工作,将声波转化为机械能传递到内耳。

内耳是听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蜗蜡和耳蜗。

蜗蜡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神经信号,而耳蜗则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听觉神经系统由耳蜗神经和听觉皮层组成,它们将神经信号在大脑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读。

听觉系统的功能是感知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息。

声波通过外耳到达中耳,引起耳膜和听骨的振动。

这些振动传递到内耳,通过耳蜗中的感觉细胞激活,产生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经过听觉神经系统传递到听觉皮层,在那里被解码和理解。

这种信息转换的过程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识别不同的声音源,如人的声音、音乐和环境噪声等。

二、听觉信号的传导与处理机制听觉信号传导与处理机制是指声音在内耳中的转换和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与处理过程。

在内耳中,声波的振动将耳蜗中的感觉细胞刺激,感觉细胞通过电化学的方式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感觉细胞在耳蜗内排列成螺旋状,称为蜗蜡,不同位置的蜗蜡对应不同频率的声音。

这种频率编码的机制使我们能够分辨不同音高的声音。

听觉信号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与处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听觉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两类。

感觉神经元负责将声音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元则负责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解读。

这种层级的神经组织结构使我们的听力系统能够完成快速、准确地对声音进行感知和识别。

三、常见听力疾病的生理学根源听力疾病是指影响听觉系统功能的疾病,常见的听力疾病包括耳聋和耳鸣。

耳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耳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 三叉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耳颞支 分布于外耳道前壁
口腔颞下颌关节疾病可引起反射性耳痛 • 迷走神经耳支 分布外耳道后壁
刺激外耳道皮肤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 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 支配耳廓主要神经
枕小神经 • 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17
外耳的血管
• 外耳血液由颈外动脉的颞浅、耳后和上颌 动脉供给
• 上颌动脉 供给外耳道 颞浅动脉 供给耳廓前面 耳后动脉 供给耳廓后面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5
颞骨
五部分: 鳞部 、乳突部 、鼓部 、茎突 、岩部
6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7
耳的解剖
• 外耳:传音装置 • 中耳:传音装置 • 内耳:感音和音分析装置 (第八对脑神经及其神经核)
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
8
9
外耳(external ear)
29
鼓膜
• 鼓膜分为三层
• 外层 上皮层
复层鳞状上皮 与外耳道皮肤相连
上皮细胞代谢有离心移动现象
外耳道皮肤自净作用
维系外耳道清洁 排除异物 抵抗疾病
• 中层 固有层
浅层 放射形纤维组织
深层 环形纤维组织
• 内层 黏膜层
扁平上皮 与鼓室粘膜相连
30
• 内耳外壁 迷路壁
鼓室内壁
• 鼓岬(promontory)
镫骨肌腱位于其内 尖端穿出附于锤骨颈后面
鼓索神经 锥隆起的外侧穿出→鼓室
• 面神经隐窝 鼓环上部 鼓索神经内侧 砧骨窝以下
面神经垂直段以外 骨性凹陷 重要手术标志
后鼓室径路 经乳突去面N和鼓索N间骨质经此入鼓室
• 锥隐窝 面神经隐窝下方锥隆起与面神经骨管垂直段深侧

听觉生理学基本知识

听觉生理学基本知识

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仪:由导抗桥和刺激信号两大部分组成。导抗桥有3个小管被
耳塞引入密封的外耳道内。 上管:220Hz或226Hz85dB的探测音,以观察鼓膜在压力变化时导抗动 态变化,并以强度为40-125dB,频率250Hz、500Hz、1KHz、2KHz、 4KHz纯音、白噪声及窄频噪声,测试同侧或对侧的镫骨肌声反射。 中管:与气泵相连使外耳道气压由+2Kpa连续向-4或-6Kpa变化。 下管:将鼓膜反射到外耳道的声能引入微音器,转换成电讯号,放大后输 入电桥并由平衡计显示。
2kHz 14.68ms
声导抗测试
镫骨肌反射: ☆声反射结果分析
☆听力损失定位诊断 传导性听力损失特点: 1、中耳存在病变,声反射多无法引出 2、骨、气导差5dB时,50%镫骨肌反射消失 3、双侧传导性听力损失,声反射均无
声导抗测试
声反射结果分析(2) 听力损失定位诊断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蜗性病变 耳蜗 神经性 内听道或内听道周围端以下 中枢性 内听道以后
作用鉴别传导性聋与感音性聋鉴别蜗性和蜗后性聋识别非器质性聋周围性面瘫的定位性诊断和预后预测等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一侧耳受到刺激时双侧镫骨肌均收缩刺激耳的声反射称为同侧声反射刺激耳对侧的声反射称为对侧声反射声反射路径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测试内容声反射阈1引出声反射的最小声音声音强度声反射阈2表示方式为dbhl3正常耳声反射阈4同侧声反射阈比对侧低216dbhl7595dbhl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测试内容2声反射阈较长时间的持续刺激声使声反射的幅度明显减小的现象称为声反射衰减刺激频率051khz刺激时程10s声反射阈上10db5s内振幅减少50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测试内容3声反射潜伏期刺激声开始至声反射出现的时间间隔称为声反射潜伏期刺激频率1k2khz声反射阈上10db正常值105ms耳间差1khz114ms2khz1468ms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反射声反射结果分析听力损失定位诊断传导性听力损失特点1中耳存在病变声反射多无法引出2骨气导差5db时50镫骨肌反射消失3双侧传导性听力损失声反射均无声反射结果分析2听力损失定位诊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蜗性病变耳蜗神经性内听道或内听道周围端以下中枢性内听道以后声导抗测试声反射结果分析3听力损失定位诊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类型对侧同侧蜗性单侧神经性单侧中枢性单侧患耳患耳重振患耳健耳或阈值升高患耳健耳健耳患耳健耳患耳重振健耳患耳或阈值升高健耳患耳健耳患耳声反射结果分析4听敏度预估听力正常极重度听力损失符合率较高中度听力损失重度听力损失符合率低声反射结果分析5伪聋鉴别声反射是肌肉对声音自动的非随意性的反应一般声反射阈7095dbhl面神经功能测试略助听器的评估等略声导抗测试咽鼓管功能测试比较捏鼻鼓气法或捏鼻吞咽法前后的鼓室导抗图若峰压点有明显的移动说明咽鼓管功能正常否则为功能不良

耳的生理说法

耳的生理说法

耳的生理说法耳(ear),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1、生理学构造肝脏还能促使一些有毒物质的改进,再排泄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如腐败分解时,可释放出氨气。

肝脏将氨转变为尿素排泄,便避免了中毒。

如果饮,如保护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肝脏肿大,正常功能衰退。

大部分肝病可治愈,但少数迁慢性肝炎。

2、与腑脏经络的联系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很低,因为肝脏能将脂肪与磷酸及胆碱结合,转变成磷脂,转运到体内其他部位。

肝功能如减弱时,肝脏转变脂肪为磷脂的能力也随而减弱,脂肪不能转移,便在肝脏内积聚,成为“脂肪肝”。

脂肪积聚过多时,更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产生一系列症状。

为保护肝脏,预防发病,人们应注意起居卫生,加强体育锻炼。

3、有限的听觉范围我们人类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

声波由赫兹来度量。

人讲话的频率范围为500~3000赫兹。

多数年轻人的听力范围为20~20000赫兹。

这个范围比狗和蝙蝠的听觉范围要小得多。

人的听觉范围到中年以后会变得越来越小。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多数听力会下降。

4、保持身体的平衡我们的耳朵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在每个耳朵里,有3个充满了液体的半规管。

当头部运动时,液体流动,感受器向脑发送关于头部位置改变的信号。

脑于是发出指令,确保身体平衡5、人耳会动的原因人和动物一样,耳后有一块动耳肌,在神经支配下可以活动。

只不过有的人动耳肌退化了,耳朵就不会动了;而有的人动耳机没退化,所以耳朵会动。

耳朵会动,是天生的。

不是后期成长的。

带一点遗传因素。

生物学上证明是天生的,是大脑皮层发达的表现,脑神经更有力,往往有更强的意志力与洞察。

6、保护听力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一、长期在噪声强的环境中工作者,应佩戴防护耳罩;二、尽量不用或少用随身听,特别是避免音量过大;三、远离或避免燃放大型烟花爆竹,预防噪声性耳聋;四、对突然发生的一侧耳鸣、耳聋,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刻请耳科专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五、耳道内有耳垢栓塞,应到医院由专科医生取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cture Notes
▲声的物理学基础与听觉的一般特性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2. 声波物体振动后引起空气分子疏密相间地向四周传播的过程称为波。

能产生听觉的振动波称声波。

3. 振幅(amplitude) 声波在介质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称振幅。

4. 频率(frequency) 物体每秒振动次数称频率,其单位为赫玆(Hertz)。

人耳能感觉到声波频率在20~20000Hz, 对1000~3000Hz声波最敏感。

5. 纯音与复音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除极少数为纯音(单音)外,绝大多数为复音。

纯音:如仅含一个频率的音叉振动后所发出的声音。

复音:由一个较强的基音(频率最低而振幅最大者)和数个较弱的泛音(其
他频率成分)组合而成。

6. 音高(pitch)与音色(timbre) 音高是指基音频率的声刺激给人耳的感觉。

音色是指同一基音频率但有不同数目的泛音所形成的声音特色。

例如乐器的音调是由基音频率决定的,其音色则为泛音的频率与强度所决定。

7. 乐音(musical sound)与噪声(noise) 周期性、有规律的声振动产生乐音,非周期性、无节奏的声振动即为噪声。

8. 声强(sound intensity) 即声音的强度,为单位时间内声波作用在与其传递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声强级以分贝(decibel, dB)为单位。

9. 响度(loudness) 是指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人耳而引起的一种识别声音强弱的感觉。

10. 听阈(hearing threshold)与听力图(audiogram) 声音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值称听阈。

将各个不同频率的听阈连接成一曲线称听力图或听力曲线。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 声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传入内耳称空气传导。

空气传导的过程简示如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内淋巴液波动→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声音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称骨传导。

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主要作用是使耳蜗壁发生振动,而耳蜗壁的振动又可以通过移动式骨导和压缩性骨导两种方式引起内耳感受器的兴奋。

3.移动式骨导(translatory mode of bone conduction) 声波作用于颅骨时,整个颅骨包括耳蜗作为一个整体而反复振动。

由于内耳淋巴液存在惰性,在每个振动周期中,淋巴液的位移
稍落后于耳蜗壁,故当每个移动开始时,淋巴液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而引起基底膜发生往返的位移,使毛细胞受到刺激而感音。

听骨链的惰性在移动式骨导时也起一定的作用。

当频率低于800Hz的声波振动颅骨时,移动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4.压缩式骨导(compressional mode of bone conduction ) 当声波振动通过颅骨传到耳蜗壁时,耳蜗壁随着声波疏密时相而膨大与缩小。

在声波的密部起作用时,迷路骨壁被压缩,但内耳淋巴液的可压缩性很小,故只能向蜗窗或前庭窗移动。

前庭阶与鼓阶的容量之比为5:3,即前庭阶的外淋巴比鼓阶的多;而蜗窗的活动度较前庭窗大5倍。

故当迷路骨壁被压缩时,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淋巴液被压入容量较大的前庭阶,再向鼓阶流动,使蜗窗膜外凸,基底膜向下移位。

声波的疏部起作用时,耳蜗骨壁膨大,淋巴液恢复原位,基底膜亦随之向上移位。

由于声波疏、密相的反复交替作用导致基底膜的振动,后者有效地刺激听毛细胞而感音。

当频率高于800Hz的声波振动颅骨时,压缩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外耳的生理功能
耳廓收集声音到外耳道,并具有辨别声源功能。

两侧耳廓的协同集音作用,可以判断声音的来向。

外耳道平均长约2.5 cm,一端为鼓膜所封闭的官腔。

对波长比其长度大4 倍的声波起最佳共振作用,即增压作用。

外耳道的共振频率约3800Hz,因此,3000Hz声音在鼓膜附近的声压可提高15dB,2000~5000Hz之间的频率则提高10dB以上。

▲中耳的生理功能
由于水的声阻抗大大高于空气的声阻抗,空气中的声能仅约1%传入水中,其余声能均被水面反射掉,约损失30dB。

中耳的主要功能就是声阻抗匹配作用,使液体对声波传播的高阻抗与空气较低的声阻抗得到匹配,从而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率地传入内耳淋巴液中。

中耳的阻抗匹配作用是通过鼓膜与听骨链的传音装置来完成的,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
1.鼓膜与镫骨底板面积的差别;
2.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3.鼓膜的喇叭形状产生的杠杆作用。

▲耳蜗的生理功能
1.感音功能将传入的声能转换成适合刺激蜗神经末梢的形式。

2. 对声音信息的编码分析传入声音的特征(如频率与强度),使大脑能够处理该刺激声所包含的信息。

3. 行波学说
声波振动能量通过镫骨底板传至外淋巴后,迅即传到整个耳蜗系统。

镫骨内移时,圆窗膜外凸,前庭阶与鼓阶之间形成一压力差,进而引起基底膜振动,振动乃以波的形式沿着基底膜向前传播。

声波在基底膜上的传播方式是按物理学中的行波原理进行的,即行波学说。

振动于基底膜上从蜗底向蜗顶传播时,振幅逐渐增加,当达到其共振频率与声波频率一致的部位时,振幅最大,离开该部位后,振幅很快减小,再稍远处位移完全停止。

基底膜的最大振幅部位与声波频率有关。

高频声引起的最大振幅部位在蜗底靠近前庭窗处,低频声的最大振幅部位靠近蜗顶,中频声则在基底膜的中间部分发生共振。

▲平衡生理学
1.人体维持平衡主要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前庭系统
最为重要。

2.半规管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一侧的3个半规管所围成的面基本相互垂直,能
对来自三度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水平、左右、前后)的角加速度或角减速度的旋转刺激产生效应。

3.球囊和椭圆囊的主要功能是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

球囊斑主要感受头在
额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的张力。

椭圆囊斑主要感受头在矢状面上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伸肌和屈肌的张力。

▲耳的症状学
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有
1.耳痛otalgia
2.耳漏otorrhea
3.耳聋hearing loss
4.耳鸣tinnitus
5.眩晕verti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