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议论文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议论文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自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文化传承作为保持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并有效传承文化。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尊重,是树立文化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的表现。
一个国家拥有文化自信意味着它有能力在文化领域展开自信的对话,积极地传承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并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把握主动权,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指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习俗等不断传承下去的过程。
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通过文化传承,一个国家能够坚定文化自信,使其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互动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现。
只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传承;而文化传承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国家只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只有通过文化传承,才能使自己的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
五、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并有效传承文化1.加强文化教育:培养人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增强文化自信。
2.倡导文化创新: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创新,使文化保持活力与时俱进。
3.推动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借鉴他国文化之精髓,吸收营养并融入自己的文化传承中。
4.加强文化产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的传播,推动文化传承。
结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维护自身文化独立性和尊严的内在需求,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中国文化自信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正引领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以及它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一、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了解和自豪感。
它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开放心态,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底气。
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它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包括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
这些文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
其次,中国文化自信强调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历来就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文化自信鼓励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并将其融入到中国文化中,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中国文化自信追求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底气。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正日益受到全球的重视。
中国文化自信鼓励中国人民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增进国际交流与理解。
二、中国文化自信的传承中国文化自信要求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传承是指将文化资源、价值观念、精神传统等有机连接并延续下去的过程。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
这包括学习经典著作、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起点,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在家庭环境中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
另外,学校教育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场所,应该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以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自信的含义、传承与创新两方面来探讨。
一、中国文化自信的含义中国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充满自信,并以此为基础,勇于面对国际交流与对话的心态和姿态。
它包括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传统节日等方方面面的自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身独特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丰富多样,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包括对现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的自信。
中国人民相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中国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传承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还原和研究,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挖掘和发扬。
中国文化传承的目标是为了让年轻一代和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进而凝聚起强大的国家凝聚力。
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使中华文化更加有活力和影响力。
三、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中国文化传承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相反,它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在传承的基础上,中国文化要与时俱进,延续发展。
中华文化要在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中吸取精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更多的开放心态,引入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增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竞争力。
此外,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也在发生着新的变革。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关于文化自信的深度解读
关于文化自信的深度解读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成就和文化价值的自信心态。
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一、历史传承与文化自信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段历史为中国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自信。
对于文化自信来说,历史传承是基础。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传统。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的传承和继承,使得当代中国人更加自信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更加自信地与世界交流和对话。
二、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对传统保守的依赖,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的自信心态。
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
中国在推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创新,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这些创新突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豪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三、文化交流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入推进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来实现。
文化交流是丰富和拓展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倡导文明互鉴,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例如,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互动。
这种积极的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
四、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教育是培养和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对文化的自信心态。
中国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进而提升文化自信。
总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软实力,需要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和文化教育的共同推动。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云杉(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文化自信主题 (附范文及审题)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文化自信主题--进入2020高考语文命题通道!(附范文及审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都希望自己的文化精华烁烁,在各民族文化之林中傲然而立,并能够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文化自信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考卷”上出现更多“文化题”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力量有多大?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带来了一个新疆小村庄里的贫困小伙阿力木江的故事——通过参加村里的农民文艺队,阿力木江变化很大,他的爱人高兴地告诉玉克赛克·西加艾提:“阿力木江现在变了一个人,他以前不管家里的事情,现在帮我做家务。
”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不仅帮阿力木江联系木工活,还帮助他家开起一个裁缝店,现在,一家子的收入都提高了。
因此,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认为,“文化的力量”在改变和塑造农村群众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方面有重要作用。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生活于农村的“拇指作家”马慧娟建议,加强农村综合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留住基层文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呼吁,用艺术唤醒乡土,逐步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当前,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攻坚“考卷”上有了更多“文化题”,侧面反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越来越多地考虑精神追求。
文化,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记者在河南新乡调研时,遇上戏班来村里演曲剧《哑女告状》,全村老少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
当含冤受诬的“哑女”被解开哑穴,终于发出一声哀鸣时,蹲在墙根、坐在三轮车上、站在平房顶上的村民们顿时雀跃,齐声欢呼。
村支书告诉记者,每次村里举办完文艺演出,村民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会减少。
“节目里的正能量能唤起村民心里的善良、勤劳和正义感。
”这位村支书说。
文化,还能为扶贫工作“搭桥开路”“保驾护航”。
文化不仅可以“嫁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有效拓展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滋润头脑,让人们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行动也更合理。
《传承与超越》范文
《传承与超越》篇一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与超越始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题。
传承是文化的积淀,是智慧的延续;而超越则是发展的动力,是进步的源泉。
本文旨在探讨传承与超越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相互关系,阐述如何在传承中寻求超越,以实现个人、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传承的内涵与价值传承,是指将前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传递给后人,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传承是文化认同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其独特性的体现,是民族认同的基石。
通过传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传承是智慧的积累。
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通过传承可以使这些财富得以保存和发扬。
最后,传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传承,才能使知识、技能和经验得以积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超越的必要性及意义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求超越。
超越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超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超越是个人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超越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超越是文化创新的体现。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四、传承与超越的相互关系传承与超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传承为超越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超越则是传承的发展和延续。
在传承中寻求超越,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
我们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同时也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勇于创新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承中寻求超越,实现个人、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五、如何在传承中寻求超越在传承中寻求超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的积淀使得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文化自信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自信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进步。
一、历史传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经了多个朝代和文化交融,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表现在传统的艺术、哲学和文学上,也体现在道德伦理、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崇敬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著作,如《尚书》、《诗经》等,而这些著作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中国的文化传统也以儒、佛、道三教相互渗透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和君臣之道,佛教强调慈悲和自省,道教注重自然和自由。
这种多元、综合性的文化传统,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宽容和包容性,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现代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文化自信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不再只是被视为传统、古老的象征,而是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资源。
首先,中国文化自信在文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电影《霸王别姬》、小说《红楼梦》等作品通过表达人性、社会问题等内容,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创新。
传统的匠人精神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孕育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产业。
例如,中国的电子商务、高铁技术、移动支付等,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文化创新不仅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也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的现代性。
最后,中国文化自信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财富。
它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1. 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炎黄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
2.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自信的基石。
3.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种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二、文化自信的来源1. 历史底蕴—1—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2. 文化传统文化自信的文化传统源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3. 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文化创新源于中华民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如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创新,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
三、文化自信的实践1. 传承文化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学习历史、研究文化、传承技艺等方式,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2. 创新发展我们要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使之与时俱进。
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方式,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3. 文化交流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四、文化自信的挑战—2—1. 文化认同的缺失在现代社会,一些人对自己的文化认同逐渐缺失,这影响了文化自信的树立。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自信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
文化自信,指的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和价值观念的自信心态。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我们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因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密不可分。
文化自信是基于自身文化底蕴的自信,而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够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开。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来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知。
传统文化广泛地包括了中国的文艺、传媒、哲学、法律等各个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经典著作如《周易》、《道德经》等来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才华。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和融合的方式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僵化地保护着古老的观念和方式,而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可以加入现代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可以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通过这样的创新和融合,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加活力十足,更容易被新一代所接受和喜爱。
此外,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需要借助于多种渠道和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介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在线的传统文化学习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传统文化音乐、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使其能够更好地被传承和发展。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来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自信之源:文化强国的核心动力
自信之源:文化强国的核心动力一直以来,文化一直是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
一个强大的文化国家,无疑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因此,自信成为文化强国的核心动力。
自信是一种对自身价值和实力的认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自信,就难以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坚守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并且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切实的认同和自豪感。
只有具备了这种自信,文化强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
一个国家的文化要能够自信地展示在世界面前,就必须具备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基础,但同时也要有勇气创造、创新。
传承要让人们记住过去,创新要让人们看到未来。
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千百年来,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武术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正因为有这些文化传统的基石,我们才有了信心去创新、去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流更加频繁,这也加强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自信。
借鉴世界的先进文化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
与此同时,文化的创新也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
如今,中国的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化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爱,也在国际上走红。
这些都是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新成就,不仅彰显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也体现了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融合能力。
文化自信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与引导。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与传承。
同时,也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更多文化自信的人才。
加强文化外宣,将中国的文化精华展示给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当然,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情。
每个个体都应该有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要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文化自信,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我们的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文化自信的蓬勃发展,成就文化强国的愿景。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一个拥有强烈文化自信的民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的家底,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因此,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自信则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一、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文化自信能帮助一个民族在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文化自信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其文化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和严肃。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既包括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也包括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
其中,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中医、太极拳、书法、诗词等等;历史文化则是指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的各种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如夏商周、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文化。
而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则是指当前和近代中华文化的新发展和新兴趋势,如电影、音乐、时尚等等。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除了要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外,也要注重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承。
这是因为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在推动文化发展和民族复兴中也存在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和活力。
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既要保留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也要挖掘和发扬各种优秀的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
三、加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在当前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具备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以此来推动民族的强大和文化的繁荣。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超越国界的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超越国界的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文化自信可以理解为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力量,也是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可以加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这样的交流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传统和风俗。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每种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而文化自信就是在保护本国文化的同时,能够接纳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使各种文化得以和谐共存。
其次,文化自信能够促进文明的互鉴与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必然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可以帮助人们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开放心态,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只有保持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从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吸取营养,发扬自身的优点,进一步促进文明的进步。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还可以拓展国家的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仅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更包括其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当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时,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价值将能够超越国界,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崇敬和追求的对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如此,传统的文化元素如汉字、太极拳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熟悉和喜爱的符号。
这种文化自信为国家赢得了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文化自信还可以推动全球治理的改进和发展。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冲突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可以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减少误解和分歧,促进共识的形成。
文化自信使各国更加自觉地保护本国文化,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促进文化对话和交流,从而使全球治理更加民主、公正、有效。
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一、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价值、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充满自信和自豪的态度,体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同时也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守传统文化文化自信要求人们坚守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这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激励人们为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而奋斗。
2.创新发展文化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和保护,更包括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自信面对多元文化文化自信不是排斥其他文化,而是在坚守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要对其他文化保持尊重和包容。
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中,既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又能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4.自主判断文化价值文化自信要求人们具有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自主判断能力,不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动摇。
只有坚信自己的文化是有价值、有优势的,才能更好地展示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并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推动国家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实现自我振兴、强盛的重要动力。
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2.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当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时,民族成员之间会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共同价值观,这样就能更好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提高国际竞争力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才能在文化输出中占得一席之地,提高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文章文化自信的自我展望
文化自信文章文化自信的自我展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和精神支柱。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自信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责任,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本文将通过对文化自信的内涵解读和自我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心态。
它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代文化的创新和引领,以及对国际文化的自信与开放。
具体而言,文化自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其独特的精神血脉。
中国拥有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
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更是为了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当代文化的创新和引领文化自信需要立足于现实,对当代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既要传承古老文化,又要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当代文化,通过科技的发展、艺术的创作、媒体的传播等途径,塑造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引领时代潮流。
3.国际文化的自信与开放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自封闭,而是要有广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
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道交流、互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既要自信地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增强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凝聚民族精神与信仰文化自信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当前我们国家在文化领域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文化的定义入手,探讨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讨论文化传承创新的难点与突破点,并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成果的总称,它包括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历史积淀,它是一种民族特性的体现和一种集体记忆的记录。
文化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它散发出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在面对外部文化和内部困境时,能够自我肯定、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精神状态。
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主创新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需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只有深入挖掘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和底气。
同时,也需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保持文化先锋的地位,挖掘新的文化活力和内在要素。
三、文化传承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文化传承是指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代继承发展,扮演新时代的文化担当。
文化创新则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地挖掘新的文化元素,从而推动文化不断前进。
文化传承创新的难点也正是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首先是文化传承不够,后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进而缺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创新过于追求外来文化元素,忽视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导致文化失真。
那么如何突破文化传承创新的难点呢?我认为首要的是要有自治性思维,既要保持传统元素,又要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新的文化特色,不能彻底地丢失民族的文化历史与根源。
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输出,通过与外部文化的交流,吸收其中的优点,提高自身文化实力,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递出去,向世界传达中华文化的深邃和魅力。
四、结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民族复兴的两座支柱。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基石,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其传承与创新。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国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信心。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然受到来自其他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文化自信,坚守我们独特的文化底蕴,并积极拓展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来实现。
以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论语》为例,传统的阅读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让年轻人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互动式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传统文化的口头传承,通过家庭、社区和学校等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自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传统文化并非僵化不变的,而是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方式。
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从而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化自信的视角下,我们还要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文化消费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也要从全球范围吸纳其他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可行的策略。
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及实现路径
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及实现路径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实质和文化认同感的自信和自豪。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更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内涵意义,同时也需要寻找具体的实现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1.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文化自信能够帮助一个国家或民族提升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让人们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
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信,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互动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意味着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信,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扬。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能够增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更多有文化自信的优秀人才。
3.塑造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能够打造一个国家的独特形象和价值观,为国家树立更加积极、自信和包容的形象。
通过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在国际上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文化魅力和软实力,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4.提高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文化自信能够激发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提升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处理民族、宗教、地区等方面的矛盾,实现多样性和谐发展,从而推动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
二、文化自信实现的路径1.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导人们自觉地接纳、认同和传承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念。
2.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一系列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优秀文化传统和习俗得以传承和弘扬,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3.倡导多元文化和对话交流积极倡导多元文化和对话交流,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存。
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融合各国文化精华,实现文化的多元共融。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作文素材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作文素材一、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具有自信和自尊的态度。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信,坚守自己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优秀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维系文化血脉的基础,只有不断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才能使后人汲取智慧,传承优秀的文化基因。
只有保留了文化传统,我们才有可能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特性,摆脱文化的“同质化”,实现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信的实现之路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通过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2. 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喜爱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更好的条件。
3. 传统节庆的活动传统节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各种传统节庆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使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实现文化自信。
四、文化自信的深层意义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更是对自身价值观念、国家精神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才能使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五、结语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底气和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推动力量。
我们应该始终坚守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致力于将文化自信融入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现在,国内出现“国学热”,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这也生动地表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
那种数典忘祖、蔑视传统、一味丑化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当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
对待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们党从一诞生就举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
正如毛主席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我们现在讲“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
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文化是“过去时”,今天讲革命文化没什么意义,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
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的亵渎。
应当看到,在中国人民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革命文化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2.吸收外来。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
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
第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
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
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
从中华文化自身来看,本身就是一种由多民族、多地区共同缔造,融多元于一体的文化,不仅包括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其他几十个民族的文化。
从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看,虽然我们也有过封闭时期,有过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的教训,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
比如,汉、唐时期,印度的佛教、西域的文化传入中国,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丝绸之路、玄奘取经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宋、明时期,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大量传入中国,马可·波罗、利玛窦等大量外国人来中国游学、传教、经商,更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历史证明,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
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学习借鉴也不是照抄照搬。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
同时,外来文化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一定要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做到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如果不加鉴别、好坏不分,甚至把糟粕和垃圾当宝贝加以引进,就会贻害无穷。
现在,西方文化以其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在世界居于强势地位。
西方的思想文化固然有其合理的因素,对人类发展进步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消极腐朽内容。
那种对西方文化“全面拒斥”或“照单全收”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势力打着文化开放的名义,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其目的就是试图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对此,我们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第三,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
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不应当是单纯的“物理嫁接”,而是有机的“化学反应”,目的是为了转化再造、丰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
如果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必然导致消化不良。
毛主席讲过:对待外来文化,应当以中国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
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外来文化有着强大的整合能力,许多外来文化传入后,都实现了同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
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
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只有通过转化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着眼将来。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历史的辉煌,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的蓬勃生机,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当代中国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奋、再现辉煌的良好势头。
第一,从世界发展大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
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初现端倪。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
现在一些外国学者提出“世界文化东移论”,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认为“未来在很多方面西方要向中华文明取经”。
这些观点不一定准确,甚至有“捧杀”成份。
然而,中国影响在扩大、中国文化吸引力在增强,却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文化兴盛的势头不可阻挡。
只要我们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发展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推进,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不断展示新优势、创造新天地,就一定能够使中国文化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条使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提高、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孕育新的思想文化的道路。
在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实现的每一次大的突破,经历的每一次大的考验,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成果,都孕育着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意识。
我们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精神风貌的变化。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什么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什么中国能够举国一致办大事、同心同德克难事?贯穿其中的,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铸造的思想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