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翻译中的创意与忠实(课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通讯》1984年,第22页 余光中在他的《翻译和创作》中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证明了
翻译和创作是非常相近的两种心智活动。
2
1 什么是创造性?
第一种定义:“创造性是指一个人产生新的或原创思想、艺 术创造的能力;一个创造性的构想一般定义为‘有新意的,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所出现于其中的情景有用或合适 ’”。
基础上,加以变通,即被动的创造。
11
毛泽东的诗句“不爱红装爱武装”,如 果英译为“They love to be battle—dressed and not rosy—gowned.”应该是忠实了原诗 句的意思,但译文始终处于劣势,文句平淡 不能再现原诗的神韵。
许渊冲先生把“红妆”深化为“涂脂抹 粉”,把“武装”深化为“面对硝烟弥漫的 战场”,把诗句译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原文中的两个 “爱”都是动词,两个“装”都是名词,英 译文中则两个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与原 诗句形神皆似,发挥了译文的优势,取得了 创造的成功。这种“创造”属于主动地创造。
7
其二创造性常常是与限制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创造 性是对限制作出的反应,正是因为这种限制才使创 造性得以发挥。比如,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以律 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必须遵循修辞 、审美、音韵学原则的种种规定,然而,仍然能有 人在这种种束缚之下写出绝妙的律诗来,为其限制 多,才可凸显其创意。因此,限制还可以进一步被 看成是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而翻译工作者要受原 语的限制,故翻译在那个限制中是有潜力发挥其创 意的。
因为 所有的文本都是吸收、借用、模仿和重写其他材料的结果 ,因此不仅翻译是一种“重写”的行为,原作的创作在本质 上也是一种重写行为。 第二个理由与艺术的一种观点有联系,即派生的观点。 故有的学者认为,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看问题,可以说所有 的文字作品都可称为翻译,如同油画和雕塑是把思维想法变 成直观的东西道理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一幅画、一篇文章 可能就包含了若干前期的“翻译”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讲,文字翻译才被泰德勒(Tytler)比喻成为“复制一幅画 ”
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一个国家的语 言和文化的限制,政治环境的限制,本人的 知识和生活经历的限制等等。
所以说任何原著的写作完全不受限制是不可能的事 ,甚至于原作的创造性恰恰是受限制的结果。
6
其次为什么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 写作来,其创造性不一定小?
其一是因为我们老是把原作看的至高无上,具有不受任何质 询的权威地位。但是近些年在文学批评与翻译研究领域出现 的著作里,这种原作权威的概念收到了挑战。
3
有以上我们便可以看出翻译其实并不是原语信息 在另一种语言系统中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将原 语转变成译入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 了一个新的文本,这个新文本虽然在内容上虽与 原作相同,但却是一个崭新的作品。于是也可以 说成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它是在词、句、语义 三个层面上重构的结果。语言结构重组的程度越 高,这个转换过程的创造便越大。
翻译中的
创意与忠实
By常晓亚1
翻译的创造性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是“模仿”或是“拷贝”的同义词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早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就曾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
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他不是 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 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
至此,第一个问题已经讲完,我们可以看出仅 从概念上就可以说明翻译具有创造性了。
4
2 面对翻译和原著创作,我们一般人 的两种想法:
一是翻译是受限制的,而原著作者的创作 却不受什么限制;
二是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写作来,前 者的创作性要比后者小。
5
首先为什么原著作者的创作不是无拘 无束的?
每一种文学形式的创作都受各种格式和要求 的约束,作者绝不可能任意行事。
12
—
窈参 参求 窈参 窈关 窕差 差之 窕差 窕关 淑荇 荇不 淑荇 淑雎 《 女菜 菜得 女菜 女鸠 诗 ,, ,, ,, ,, 经 钟左 左寤 寤左 君在 关 鼓右 右寐 寐右 子河 关 乐芼 采思 求流 好之 雎 之之 之服 之之 逑洲 鸠 。。 。。 。。 。。 》
13
By river 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tə:tldʌv]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maiden fair he loves. ['meidən]
10
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对“创造”有两种 不同的认识。一种是主观性的创造,即主 动地创造。是在脱离原语语言形式的基础 上,按译入语的音、形、义结合规律重新 创作,从而准确甚至张扬地传达原文的意 美、音美、形美。另一种则是因为两种语 言在转换过程中有些无法逾越的困难,属 “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力求表达愿意的
——刘靖之《翻译论集》1981年,第122页
第二种定义:即把原先存在的一些构想以新奇的方式加以组 合;一个有创意的、新颖的想法可能与其他普通的想法产生 于同一套规则,但两者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富有创意的想法由 着不同寻常、新的组合方式,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
此外,创造性行为还可以界定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
8wk.baidu.com
其三是因为翻译不仅受原语文本模式的限制 ,同时又受译入语规则的限制,故翻译者所 受的限制就是双重的了。
由上述三点可见,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 的写作来,其创造性不一定小。
9
至此,已经推翻我们一般人面对翻译与原著创作所产生的两 种想法,并也总结出一个结论:翻译者所受的限制,或“受 捆绑”的程度是要远远甚于原作者的,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种 种限制给予原著作者带来创造性冲动一样,翻译者面临的这 种双重限制迫使他做出更为强烈的反应,从而孕育出更多更 浓的创意。也就是说,“翻译所受的这种双重限制如果能生 成创造力的话,那么从理论上讲,翻译者就必定比原作者更 有创意”。 ——Boase-Beier,
翻译和创作是非常相近的两种心智活动。
2
1 什么是创造性?
第一种定义:“创造性是指一个人产生新的或原创思想、艺 术创造的能力;一个创造性的构想一般定义为‘有新意的,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所出现于其中的情景有用或合适 ’”。
基础上,加以变通,即被动的创造。
11
毛泽东的诗句“不爱红装爱武装”,如 果英译为“They love to be battle—dressed and not rosy—gowned.”应该是忠实了原诗 句的意思,但译文始终处于劣势,文句平淡 不能再现原诗的神韵。
许渊冲先生把“红妆”深化为“涂脂抹 粉”,把“武装”深化为“面对硝烟弥漫的 战场”,把诗句译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原文中的两个 “爱”都是动词,两个“装”都是名词,英 译文中则两个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与原 诗句形神皆似,发挥了译文的优势,取得了 创造的成功。这种“创造”属于主动地创造。
7
其二创造性常常是与限制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创造 性是对限制作出的反应,正是因为这种限制才使创 造性得以发挥。比如,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以律 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必须遵循修辞 、审美、音韵学原则的种种规定,然而,仍然能有 人在这种种束缚之下写出绝妙的律诗来,为其限制 多,才可凸显其创意。因此,限制还可以进一步被 看成是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而翻译工作者要受原 语的限制,故翻译在那个限制中是有潜力发挥其创 意的。
因为 所有的文本都是吸收、借用、模仿和重写其他材料的结果 ,因此不仅翻译是一种“重写”的行为,原作的创作在本质 上也是一种重写行为。 第二个理由与艺术的一种观点有联系,即派生的观点。 故有的学者认为,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看问题,可以说所有 的文字作品都可称为翻译,如同油画和雕塑是把思维想法变 成直观的东西道理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一幅画、一篇文章 可能就包含了若干前期的“翻译”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讲,文字翻译才被泰德勒(Tytler)比喻成为“复制一幅画 ”
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一个国家的语 言和文化的限制,政治环境的限制,本人的 知识和生活经历的限制等等。
所以说任何原著的写作完全不受限制是不可能的事 ,甚至于原作的创造性恰恰是受限制的结果。
6
其次为什么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 写作来,其创造性不一定小?
其一是因为我们老是把原作看的至高无上,具有不受任何质 询的权威地位。但是近些年在文学批评与翻译研究领域出现 的著作里,这种原作权威的概念收到了挑战。
3
有以上我们便可以看出翻译其实并不是原语信息 在另一种语言系统中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将原 语转变成译入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 了一个新的文本,这个新文本虽然在内容上虽与 原作相同,但却是一个崭新的作品。于是也可以 说成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它是在词、句、语义 三个层面上重构的结果。语言结构重组的程度越 高,这个转换过程的创造便越大。
翻译中的
创意与忠实
By常晓亚1
翻译的创造性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是“模仿”或是“拷贝”的同义词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早在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就曾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
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他不是 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 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
至此,第一个问题已经讲完,我们可以看出仅 从概念上就可以说明翻译具有创造性了。
4
2 面对翻译和原著创作,我们一般人 的两种想法:
一是翻译是受限制的,而原著作者的创作 却不受什么限制;
二是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的写作来,前 者的创作性要比后者小。
5
首先为什么原著作者的创作不是无拘 无束的?
每一种文学形式的创作都受各种格式和要求 的约束,作者绝不可能任意行事。
12
—
窈参 参求 窈参 窈关 窕差 差之 窕差 窕关 淑荇 荇不 淑荇 淑雎 《 女菜 菜得 女菜 女鸠 诗 ,, ,, ,, ,, 经 钟左 左寤 寤左 君在 关 鼓右 右寐 寐右 子河 关 乐芼 采思 求流 好之 雎 之之 之服 之之 逑洲 鸠 。。 。。 。。 。。 》
13
By river 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tə:tldʌv]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maiden fair he loves. ['meidən]
10
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对“创造”有两种 不同的认识。一种是主观性的创造,即主 动地创造。是在脱离原语语言形式的基础 上,按译入语的音、形、义结合规律重新 创作,从而准确甚至张扬地传达原文的意 美、音美、形美。另一种则是因为两种语 言在转换过程中有些无法逾越的困难,属 “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力求表达愿意的
——刘靖之《翻译论集》1981年,第122页
第二种定义:即把原先存在的一些构想以新奇的方式加以组 合;一个有创意的、新颖的想法可能与其他普通的想法产生 于同一套规则,但两者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富有创意的想法由 着不同寻常、新的组合方式,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
此外,创造性行为还可以界定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
8wk.baidu.com
其三是因为翻译不仅受原语文本模式的限制 ,同时又受译入语规则的限制,故翻译者所 受的限制就是双重的了。
由上述三点可见,翻译行为本身比起原著 的写作来,其创造性不一定小。
9
至此,已经推翻我们一般人面对翻译与原著创作所产生的两 种想法,并也总结出一个结论:翻译者所受的限制,或“受 捆绑”的程度是要远远甚于原作者的,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种 种限制给予原著作者带来创造性冲动一样,翻译者面临的这 种双重限制迫使他做出更为强烈的反应,从而孕育出更多更 浓的创意。也就是说,“翻译所受的这种双重限制如果能生 成创造力的话,那么从理论上讲,翻译者就必定比原作者更 有创意”。 ——Boase-Be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