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油田高18块精细地质建模与潜力分析
浅析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
为了实现对油藏的高效勘探与开发,必须不断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加强、深化对油藏的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应用地质建模分析方法,地质建模分析对认识油藏的地质开发特征有着良好的帮助,从而对促进油藏勘探开发效率与效果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岩性分布预测我国诸多大型油藏,经过多年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已经得到了丰富的地质研究成果,且地质研究逐渐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油藏地层研究方面,已基本完成纵向细分单砂层方面上的研究。
基于此,若想要准确预测沉积相油藏的储层性质,必须要明确岩性分布情况,这也是沉积相油藏地质建模分析的基础[1]。
对于油田来说,在地质沉积中,位于同一地区,且沉积微相相同,其砂体、物质及沉积过程均大致相同,因此各方面的特征、属性也基本相同;若是沉积微相不同,那么其沉积阶段、沉积过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其沉积砂体、物质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储层特性也有所不同。
油藏的岩层分布情况及其物性特征(主要包括含油饱和度、孔渗特征以及砂体厚度等)均与储层沉积相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个区域的储层物性开发情况尚未明确,要想对其进行勘探与开发,需要明确其开发条件,这就需要借助与其位于同一沉积层、沉积微相的已开发层位,原因在于两者的地质开发特征有着较高的相似性。
油藏的地质建模分析过程中,部分油田并不预测储层砂岩厚度及其有效厚度,大致地将其看作是含油饱和度、储层孔渗特征所决定的,并根据含油饱和度、储层孔渗特征进行粗略估计。
但是,随着我国油藏勘探与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油藏勘探与开发的精细化发展,这一认识已经无法满足沉积相油藏的地质开发特点,根据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地质开发特点,便可以开展岩性分布预测,精确预测油气储层岩石物性开发特征[2]。
岩性分布预测的流程为:(1)借助电脑建模分析软件,对沉积相带图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分层离散提取不同层位沉积相的边界坐标值,并标注出相应的颜色;(2)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得出了沉积相带图,且已经做出数字化标注,不断回放沉积相带图,并结合实际需要,实施适当的相别充色,并合理修改边界;(3)经过上述两项处理之后,便得到了沉积相边界及相别颜色,分别编号,便得到了正整型的沉积相分布场,对于层位、相位相同但相互之间不连通的区域,采取的正整数相别也要有所不同;(4)应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及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便可以对每个沉积微相单连通区域、油气储层层位进行岩性预测。
精细相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在老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以绥中36-1油田为例
水 产 状 , 识 油 藏 特 征 , 定 量 认 用 化 、 视 化 的形 式 精 细 构筑 油 田 可
的三 维 地 质 模 型 . 石 油地 质 领 是
域 的新 技术 2 -。近 年来 , 海油 田采 用 多种建 模 软 ] 渤 件, 先后 建立 了多 个在 建 和在 生 产油 气 田的地 质模
型, 明显 深化 了对 油藏 的认 识 , 高 了研 究 成 果 的 提
1 相 控 建 模 的研 究思 路 及 方 法
所谓 相 控建 模 是指 对 物性 参数 如 孔 隙度 、 渗透
质 量 , 善 了科 研 环 境 和工 作 效 率 , 得 了理 想 的 改 获
经 济效 益和 社会 效益 。
地质建模技术是以地震 、 地 质 、 井 、 藏 等 综 合 信 息 为基 测 油 础 , 据地 质规 律 . 依 以计 算 机为 手
段 , 析储 层 分 布规 律 及 油 、 、 分 气
出程 度 为 1 .2 8 %。含 水 上 升速 度 加 快及 产 量 递 减 5
加 快 是 I 生 产所 面临 的主要 问题 。分 析认 为注入 期 水 突进 明显 导 致各 油层 的动 用状 况 差异 显著 。 是造
精 细相 控储 层 地 质 建模 技 术在 老油 田 调整 挖 潜 中的应 用
— —
以绥 中 3 — 油 田为例 61
吕坐 彬 , 春 明 , 春 亮 , 赵 霍 薛艳 霞 , 张 岚
( 中海石油 ( 国) 限公 司天 津分公 司渤 海油 田勘探 开发研 究 院) 中 有
摘 要: 以绥 中 3 — 6 1油 田 I 为例 , 期 首先 , 用 以精 细地 质建模 为 目的 的地震 、 井和地 质一 体化 综合研 利 测
精细地质导向模型在提高水平井钻井成功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200引言随着全球油气开发程度的深入,剩余油气储量日益减少,新发现油气田的地质情况更加复杂,为最大程度地提高采收率、加快开发速度、规避复杂油气田的开发风险,利用水平井开发将成为全球油气田开发的发展方向。
地质导向是提高水平井钻井成功率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某油田(以下称X油田)B6h井为例,详细论述了利用地质导向模型进行水平井钻井的方法及取得的良好效果,对水平井实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1]。
1 油田概况X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区域构造上位于辽西低凸起中北段,西侧以辽西大断层为界紧邻辽西凹陷中洼,东南呈缓坡向凹陷过渡,毗邻辽中凹陷中、北洼,处于油气富集的有利位置。
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是本油田的主力含油气层系,为三角洲沉积,油田主体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岩性为砂岩。
2 设计简况B6h井位于X油田中部,设计目的层为沙河街组二段I油组,该井所处油藏特点是上部顶气、下部底水,面临气窜和水锥的双重风险,钻井时需要严格控制井眼轨迹。
本井预测在斜深2850m(垂深1692m)处钻遇目的层,进入目的层即中完下套管;水平段设计长度360m,钻穿油层底面完钻。
3 钻前风险分析X油田沙河街储层披覆于断层之上,井位距离断层约1500米,具有构造和储层双重风险。
3.1 构造风险受断层影响,构造局部变化可能性较大。
若地层倾角变大,导致钻头较早钻遇目的层顶面,此时由于垂深相对较浅,为了防止顶部气窜,必须下套管封堵上部油层,损失油层、影响产能;若地层倾角变小,钻遇目的层的深度(斜深)加大,二开着陆钻井安全风险增大。
3.2 储层风险沙二段I油组油层较薄,横向分布不稳定,且中间夹有广泛分布的泥岩,加之目前钻井资料较少,而地震资料在沙河街组分辨率比较低,只能识别相对较厚的层组,无法识别单层砂体,因此沙二段I油组储层有一定的风险。
在钻井过程中,需要通过随钻实时地质分析及时准确地预测目的层,提前对井斜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减小因构造和储层变化对钻井产生的不利影响[2]。
油藏精细描述中储层地质建模的应用分析
298油田开发到现阶段已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很多的油田都已经进入到了含水率较高且采出成都比较高的阶段,对于油藏的精细化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高精度三维模型开展油藏精细的描述。
为了充分的实现这一目标 的要求,就要进行油藏精细化的描述。
储层的三维精细建模作为油藏精细描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影响作用,在地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地质模型,从而可以保证其数据模型更加的准确,为三维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数据是建立模型的基础,而数据的准确以及是否完善可以非常直接的影响三维模型的准确度。
在日常的生产中,数据主要分成了静态与动态两个种类。
静态资料也就是一些地质的基本数据,主要包含了海拔、井斜高度、测井数据以及分层数据等等[1]。
这些资料都必须在第一手的测量资料上来进行处理和改变,从而建立起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型基础数据。
这样的处理之后才能将这些模型数据更加的具体。
最初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才是进行模型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其准确性的关键。
2 构造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构造的主要包含了层面与断面两个方面,其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储层的基本情况,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三维空间的实际情况[2]。
必须要结合真实的地质环境来建设模型,首先要深入的研究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网格密度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资源;另外一个方面要非常准确的得出 地质的形态以及建模的数据精确度。
在充分的调查环境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后,通过地震的数据分析来得出断层文件,然后设立断层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可以准确的体现出断层的位置、产状以及模型;层面的模型也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地层层面的三维模型布局实际情况,也是地质三维数据模型的一种非常直接的表达。
使用计算机建立起层面模型,其主要是以单井数据为基础,然后来利用函数的运算管理,将原本无关系的单井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场,从而更好的利用该模型数据。
以断层面模型和层面模型为基础,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建立模型,需要合理的运用各种数据信息。
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与研究
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与研究摘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油田油藏开发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油田油藏开发经验,已经积累出了丰富的中后期开发经验,因此具备了大量的技术措施以及资源,从而在整体水平上也占据着较高的水平。
但是因为油藏的储存设备以及规模比较小,所以对于油藏的研究相对来说也比较小,与先进国家的油田油藏开发技术的差距比较大。
总之,我们需要从实际的生产形势出发,不断加强油田油藏的开发分析以及研究,争取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开发生产力的效果。
最近几年来,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核心工作主要是重建地质模型。
本文主要内容是针对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精细地质模型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值模拟开发中后期地质模型一、中后期的精细地质定义以及主要任务油田油藏开发之后,对着油田油藏的开发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油田生产的动态资料不断进行精细地质的描述分析,并且不断的使油田油藏储层的精细地质模型完善。
这一完善的过程就是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精细地质模型定义的描述。
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划分如下:(1)油田油藏开发中期主要是油田油藏开发主体的阶段。
一般情况下,该开发阶段可以采出可采储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油田油藏的开发中期,精细地质模型的描述主要是为了描述储层与层间以及平面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认识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油藏储量情况、水驱受效、可采储量测算、水驱的控制程度、可采储量的潜力大小以及水淹的状况等等,从而可以为油井的布局以及全部储层的调整提供精细地质的依据。
(2)在油田油藏的开发后期是处于高含水量以及高采出程度的阶段。
在这一开发阶段中,精细地质模型描述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研究该开发阶段的流动单元之间的对比以及划分、油田储层内的微观物质的水淹状态以及低阻层。
通过结合油田油藏的开发过程中生产动态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油藏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拟合化得剩余空间分布,从而建立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油藏的预测地质模型。
这样可以综合调整油田油藏的开发情况,增大开发的可采储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采收率,提供精细地质的依据。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石油储量的逐渐减少,石油勘探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为了扩大石油资源的开发,地质建模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应用。
一、地质建模的概念与意义地质建模是指将地质工作中获得的各种地质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以形成地质三维模型的过程。
地质模型是对地下储藏体的形态、厚度、空间分布、岩性、物性等信息的定量表达和展示。
地质建模具有以下意义:1. 精确预测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和储量:通过地质建模,可以对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和储量进行准确预测,从而指导勘探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
2. 优化勘探开发策略:地质建模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油气藏的特征和流动规律,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优化生产管理:地质建模可以提供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帮助开采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方案,提高油气藏的采收效率。
二、地质建模技术1. 地质数据解释地质数据解释是地质建模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钻井、地震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数据的解释和处理,可以获取地层结构、岩性、物性等信息,为地质建模提供基础数据。
2. 地质建模软件地质建模软件是进行地质建模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地质建模软件包括Petrel、GOCAD、SKUA-GOCAD和OpenWorks等。
这些软件可以将地质数据进行解释、插值和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示地质模型。
3. 地质建模方法在石油勘探中,常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包括:(1) 地质体建模:采用随机场、克里金和逆距离加权法等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建模,确定油气藏的形态和分布。
(2) 属性建模:通过属性解释的方法,对油气藏中的岩性、物性等属性进行建模,为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3) 流体建模:通过模拟油水气流体在地下储层中的流动过程,预测油气藏的产能和生产动态。
三、地质建模应用案例1. 油气藏描述与评价地质建模可以对油气藏的储量、产能、开发潜力等进行描述和评价。
高升油田高18块深层稠油分区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高升油田高18块深层稠油分区二次开发技术研究摘要:针对目前高升油田高18块莲花油层油藏埋藏深、非均质性强、主导开发方式不明确、长期低速难采的问题,开展了深层稠油分区二次开发技术研究,搞清了制约油藏平面及纵向开发效果差的关键因素,制定了分区二次开发工作思路,分批次实施开发井12口,区块产量由实施前的35吨升至目前的105吨,是调整前的3倍,超过了一次开发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分区二次开发;深层稠油;关键因素;莲花油层0 引言高18块投入开发至今,先后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蒸汽吞吐开采、注水开发多个开发阶段,但仍未形成明确的主导开发方式,此外受非热采完井方式、多轮次吞吐等因素影响,原井网已濒临废弃,目前区块处于低速开采状态。
在这种严峻的开发形势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油田高效开发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区块简介高18块位于辽宁省盘山县高升镇境内,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部高升油田高二三区南端,开发目的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莲花油层,纵向上发育八套砂体,油层埋深1500-1815m,上报石油地质储量1242.4×104t,为一受岩性-构造控制的块状砂岩底水油藏。
区块1978年投入开发,整体开发效果差,目前采出程度仅为7.7%。
目前开发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主体部位Ⅴ砂体常规注水含水上升快、注开发效果差;二是断块东部Ⅰ-Ⅳ砂体注汽压力高、干度低,常规蒸汽吞吐效果差。
2 油藏地质深化研究2.1 构造特征通过井震结合、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区块是一个被四条断层所围限、内部发育多条断层的断背斜构造,区块共发育8条正断层,四条主干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延伸较长,为控制该区构造形态的主干断裂。
2.2 沉积特征区块莲花砂体是高二三区沙三时期深水湖盆中发育的一套近岸水下扇南端的一部分,物源来自东北部,主要储集层以辫状沟道、扇缘滩砂及扇缘薄层砂三种微相为主。
2.3 储层特征岩石颗粒分选中-差,分选系数为1.5-2.5,粒度中值一般为0.38-0.5。
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模型优化方法设计与精度提升方案考察
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模型优化方法设计与精度提升方案考察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是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挑战,如数据不完整、采样偏差和预测精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模型优化方法的设计和精度提升方案。
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模型优化方法设计的关键在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指标评估方法,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预测误差、相关系数和拟合度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交叉验证方法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从而确保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预测准确性。
其次,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
石油地质资源预测通常涉及大量的地质数据和非线性关系,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特征提取。
例如,可以使用插值方法填补缺失值,剔除异常值,并进行数据平滑和标准化等处理。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有效的地质特征,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另外,为了提高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模型的精度,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和优化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具有较强的智能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以自动学习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并进行预测和分类。
例如,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预测模型。
此外,还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优化方法来优化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石油地质资源预测模型的精度,我们还可以采用集成学习方法。
集成学习通过结合多个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预测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Bagging、Boosting和Stacking等集成学习方法来构建多模型组合,从而提高整体预测精度。
除了模型优化方法的设计,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一步提高石油地质资源预测的精度。
高3—6—18块火烧试验区钻完井技术配套
高3—6—18块火烧试验区钻完井技术配套【摘要】高3-6-18块构造上位于高升油田高二、三区的东北部,属深层巨厚稠油油藏,为提高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2008年5月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为进一步完善火驱井网,需要实施新井和侧钻井,在考虑到地层压力低和火烧高温等因素,研究优化了适合高3618块火烧区块的钻完井配套技术,重点优化了钻井液体系、钻完井工艺,确保了火驱试验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深层巨厚稠油油藏火驱开发钻完井技术钻井液体系扩孔完井技术1 前言高3-6-18块构造上位于高升油田高二、三区的东北部,属深层巨厚稠油油藏,主要开发层系为沙河街组莲花油层,是高升油田主要稠油区块之一。
1987年投入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吞吐末期,继续吞吐开发效果差,开发方式亟需转换。
2008年5月在高3618块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目前该区块在钻完井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难题:经过长期蒸汽吞吐开发,油层压力已降至2~3MPa,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造成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鉴于火驱工艺要求,井身结构只能采用φ177.8mm套管固井完成。
因此,钻井液密度既要满足油层井段防漏的需要,还要保持上覆地层的稳定;油层套管固井要求水泥返到地面,封固井段比较长,易出现漏失污染。
针对性地开展了火驱配套工艺技术的试验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火驱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为火驱试验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2 主要研究内容2.1 合理井身结构设计(1)新钻井φ273mm表层套管应封固馆陶组以上松散不稳定地层,钻进至油层井段发生漏失后,不会造成上部地层垮塌,避免复杂化;不会造成卡钻事故,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油层井段漏失的处理;能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
(2)由于提拉套管预应力成功率较低,采取提高油层井段套管钢级、壁厚来满足火驱的要求。
井底至油顶以上100m井段,注气井采用TP120TH外加厚套管,生产井采用TP100TH套管,其它井段采用N80套管。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估(运用Matlab建立数学模型)
⑶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为:v={影响明显、影响很大、影响比较大、影响一般、
影响比较小、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
⑷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比较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
①通过调查数据,对调查投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因子集中各因素的支
持率如表 4 所示:
表4 各因子支持率表
原 始 原 油 空气 有 效 渗 透 有效 区 块 含 油 储 量 单储 含水
二、相关数据
某油田 30 个区块的油藏地质环境状态指标、累积开发状态指标、以及开发 控制指标(详见附表 1)。
三、要解决的问题
1.问题一:建立数学模型科学地评价 30 个区块的开发效果优劣。 2.问题二:根据获得的开发效果评价结果为油田决策者提供合理的未来开 发建议。
§2 问题的分析
一、对问题一的分析
含 油 粘度 渗透 孔 隙 率 变 厚度 总 储 面积 丰度 系数 率
因子集
饱和
率 度 异系
量
度
数
支持率 40% 23% 27% 33% 27% 46% 15% 13% 70% 40% 12%
孔 隙 注 水 饱和 油 井 水 井 油井 井 网 合理 总 累 总累 可采
因子集 体积 流压 压力 流压 总 井 总井 密度 井 网 注 水 产水 储量
表1 aij 取值规则
元素 标度
规规
1 以上一层某个因素为准则,本层次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具有同样重要
3 以上一层某个因素为准则,本层次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i 比 j 稍微重要
aij
5 以上一层某个因素为准则,本层次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i 比 j 明显重要
7 以上一层某个因素为准则,本层次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i 比 j 强烈重要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 (5)2. 三维地质建模基础 (6)2.1 三维大地体建模基本概念 (7)2.2 三维地质测井数据处理方法 (8)2.3 地震数据处理与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9)3. 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 (11)3.1 多级建模概念与原理 (12)3.2 构建多级建模体系的层次 (13)3.3 多级建模策略制定原则 (14)4. 三维地质多级建模方法 (15)4.1 初级建模方法 (17)4.1.1 定量法 (18)4.1.2 定性法 (20)4.2 中级建模方法 (20)4.2.1 地方法建模 (21)4.2.2 统计地层属性建模 (22)4.3 高级建模方法 (24)4.3.1 地震反演三维模型 (26)4.3.2 同时反演模型 (27)4.4 多信息融合建模方法 (28)5. 案例分析 (29)5.1 案例选择及数据来源 (30)5.2 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应用 (31)5.3 建模结果评价及应用 (32)6. 结论与展望 (34)1. 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油田三维地质多级建模策略与方法”,这是一种先进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和钻探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手段,构建一个高精度、高效率、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什么是三维地质建模,以及如何通过构建全面的三维地质模型来优化油气资源的探查与开发。
多级建模策略提出多级建模的思想,即从区域、单井、葡状油藏等不同级别出发,按照特定策略分层级构建地质模型,以确保每级建模的结果既有全局视角又有局部细节。
建模方法介绍描述目前使用的多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比如基于三角网的三维地质体建模、地质层序建模法、核磁共振等,并对比各自的优缺点。
技术流程详细说明建模的流程,包括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模型的验证与误差修正等内容。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断块油藏是指油气藏的储层具有明显的断层和断块特征,储量丰富但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对于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和剩余油挖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断块油藏储层建模以及剩余油挖潜的建议。
一、断块油藏储层建模1. 储层描述对于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首先需要对储层进行描述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探和采油作业数据,获得储层的地质特征、断层分布、储量分布等信息。
对断块油藏的特殊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描述,确定储层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2. 地质建模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建模工作。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岩心分析等,建立储层的地质模型。
结合现场地质测量结果,绘制出储层的结构模型、储量模型和渗透率模型。
通过地质建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动态建模除了静态地质建模外,还需要进行动态建模工作。
通过数值模拟和流体动力学模拟,对断块油藏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
根据模拟结果,预测储层的产能、采收率以及剩余油分布等信息。
动态建模是进行开发和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优化油田的开发和生产规划。
二、剩余油挖潜建议1. 水驱优化对于断块油藏来说,由于断层的存在,通常存在一些难以开发和采收的残余油。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采取水驱优化措施,通过合理的注水方式和注水量,提高油藏的驱替效率,促使残余油的释放和采收。
可采取多层次注水的方式,力求使水驱达到均匀的渗透效果,提高采收率。
2. 气驱改造对于某些局部区域难以实现油气分层开采的断块油藏,可以考虑进行气驱改造。
通过注入适当的天然气或其他气体,改变储层的油水界面张力和相对渗透率,促进原油的驱出。
气驱改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对一些难以开采的区域具有显著的效果。
3. 页岩气开发对于部分断块油藏而言,因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和页岩气等资源,可以通过页岩气开发的方式,提高整个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地质建模在ZD油田中的研究与应用
1201 地质特点大港ZD油田夹持于近东西走向的张东断层和赵北断层之间。
研究区内发现了沙一下、沙二上、沙二下、沙三共四套含油层系,油藏类型复杂,按原油性质分包括凝析油气藏、常规油藏;按温压系统分包括异常高压油藏和正常压力油藏。
油水关系复杂,各断块油水界面不同。
目的层储层为扇三角洲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横向变化较快、纵向上交互叠置,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
2 张东油田储层建模思路张东油田目前存在着井控程度低、构造及储层都很复杂等问题,因此选用了相控随机建模的方法。
研究表明,要建立准确的储层地质模型,首先要在井震结合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建立精确的构造及断裂系统三维模型,继而以地震反演数据、测井数据、砂体分布数据的研究成果为约束条件,同时通过变差函数的结构分析,搞清储层在空间的展布规律,然后应用协同克里格的方法建立岩相模型,接着在岩相框架内部,应用条件模拟的方法建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模型,从而得到完整的储层地质模型。
3 提高三维构造模型精度的做法ZD油田目前处在开发初期阶段,井控程度底,在地质研究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为了使模型能够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在建立构造模型时,要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构造和断裂系统解释成果,则必须进行时深转换,而构造模型的精度又取决于速度模型的精度,因此解决速度模型问题成为构造建模的关键所在。
3.1 建立三维变速度场时深转换包括构造模型的时深转换和三维地震数据体以及拟声阻抗反演数据体的时深转换。
二者采用相同的速度模型,可以保证构造模型和反演数据体转换的统一性。
依据各井地质分层深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井点出该层面的速度值,通过插值可以得到该层速度平面分布图。
本次速度模型模式:线性速度(V =V 0+KZ )速度的变化与深度有关,其时深转换公式为:㓯ᙗ䙏ᓖ˄9 9 .=˅ 䙏ᓖⲴਈॆо)1)(()(0000 T T K e Z VV Z Z ᶗԬ㓜ᶕсⲺ⁗ශ Petrel 䖟ԦᨀҶཊᔪ⁑Ⲵᯩ⌅ˈަѝ䲿ᵪᔪ⁑ᯩ⌅ѫ㾱ᴹสҾⴞḷⲴ⋣⍱ᤏǃสҾۿݳⲴᒿ䍟ᤷ⽪⁑ᤏ઼ᡚᯝ儈ᯟ⁑ᤏ˗⺞ᇊᙗᔪ⁑ᯩ⌅ѫ㾱ᴹᤷ⽪ݻ䟼Ṭᐞ٬ᇊ⁑ᤏ৺⾎㓿㖁㔌ᯩ⌅ㅹˈᯩ⌅ਟԕӔӂ֯⭘ˈ਼ᰦ䘈ਟԕሬޕᐕ〻ᐸ㠚ᐡⲴ㇇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构造图,与钻井分层数据完全吻合,同时与时间域构造模型在构造趋势和地层厚度变化规律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油气田地质模型预测研究
油气田地质模型预测研究油气田地质模型预测研究是石油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建立合理可靠的地质模型,预测油气田的地质构造、储量分布以及油气运移规律,对于指导勘探开发决策、降低勘探开发风险具有关键意义。
一、地质模型的建立地质模型是对油气田地质条件的定量描述和预测,是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基础。
其建立过程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数据分析、地质建模和模型验证。
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模型建立的第一步。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分析,获取有关地质特征、岩层组合、构造变形等信息。
调查范围包括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旨在全面了解油气田地质条件。
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岩心分析、测井解释以及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岩心分析主要通过对取自井口的岩石样品进行物性测试和沉积相解释,得到岩石的物性参数;测井解释则利用测井资料,获取井眼周围岩石储层的地质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则是通过处理地震资料,提取出地下构造和地层的信息,为地质模型提供精细的构造解释。
3.地质建模地质建模是根据地质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将油气田的地质特征进行空间化表达的过程。
其基本步骤包括地质建模网格的划分、岩石物性参数的赋值以及地质单元属性的赋值。
地质建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地质模型的可靠性。
4.模型验证模型验证是对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模型验证,可以判断地质模型能否准确地反映实际地质情况。
常用的模型验证方法包括良井验证、地震验证以及生产数据验证等。
二、油气田地质模型预测油气田地质模型预测是指根据已建立的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和预测的手段,获得油气田储量分布、油气运移规律等信息。
1.储量分布预测储量分布预测是油气田地质模型预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通过对地质模型进行流体动力学模拟,可以得到不同区块和层位的储量预测。
该预测依据地质模型对储层性质的描述,以及流体动力学模型对油气运移规律的模拟。
2.油气运移规律预测油气运移规律预测是油气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高升油田高18块莲花油层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2 0 1 3 年3 月
分 为 U ~L 8共 8个砂层 组 ,并 细 分 为 2 O个 小 层 。如 图 5所 示 。将 全 区 建 立 的 1 0条 联 络 剖 面 开 展 对
比 ,需将 莲花 油层 自下 而上 8个砂层 组层 位基 本 闭合 ,在 对 比过程 中明确 了每个 砂层 组沉积 特征 与环 境
专 _
阳 := L
—
< 、
—■
_ J ‘
■
<
:
’ , 一
I - I I ( c ) 三 ≥ 1 I 『 -
图 2 顶部岩性标志层 ( L 1砂层 组 )
2 . 2 底 部 标 志 层
该标 志层 位于 莲花 油层底 部 L 8砂层 组 ,测 井 曲线表 现为特 征 为低 p 、高 u ,两条 曲线 叠加 常 呈
短期 中期 旋回 旋回 微相
U J m V
p / (  ̄ 2 ・ m )
短期 期 旋回 旋 回 微相
U J m V
p I Q・ m )
短期 中期 旋回 旋回 微 相
岩性 沉积
岩性 沉 积
- 三 。 _ 岩 性 沉积 三 . -
乏
一
;
{
高1 8块 区 内多数井 均发 育此砂 层 组 。在 L 7砂 层 组沉 积 时期 湖 底 扇砂 体 开始 向前 推 进 ,沉 积厚 度 也 变 大 。辫 状沟道 砂体 十分 发育 ,且沟 道砂 体 多相互切 割叠 加 ,形 成厚 度 巨大 的砂 砾 岩层 。根 据 L 7砂层 组 的沉 积特 点 ,将 L 7沙层组 自下 向上划 分为 2个 小层 ,分别 为 L 7 — 2与 L 7 — 1 ,这 2个 小 层均 有 各 自的沉
高18块二次开发潜力分析
高18块二次开发潜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7-590-021、前言针对高18块油层平面上直井注水水窜严重,纵向上储量动用程度低及动用不均的问题,2012年确定进行二次开发。
在精细地质研究,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的资料,最终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深化技术研究,加强二次开发潜力分析,优化二次开发部署研究与试验。
2、区块概况高18断块位于高升油田西南部,高二三区断鼻构造的南翼。
油层埋深1500~1815m,探明含油面积3.69km2,石油地质储量1242.4×104t,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莲花油层。
区块为块状底水砂岩构造油藏。
纵向上莲花油层8个砂岩组分别为:i- iv砂岩组为薄互层纯油藏;v砂岩组为边水油藏,油水界面- 1715m;vi砂岩组为边水油藏,油水界面- 1765m;vii砂岩组为底水油藏,油层主要分布在西北角,其余皆为水层,油水界面在- 1815m;viii 砂岩组为大段水层,其中莲花油层v砂体为主力油层。
3、二次开发潜力研究3.1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3.1.1构造研究本次构造解释从最初的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层位开始做起,结合工区的构造特点及地质、开发研究的认识,对本次研究目的层段进行了解释。
重点落实了工区内主要断层的发育情况,为下一步地质研究工作及储量计算提供了构造上的依据。
3.1.2 沉积储层特征高18块莲花油层下部和上部沉积模式不同,下部v- viii砂组砂体厚度大,多为块状,岩性以含砾砂岩及砾岩为主,分异中等,为同沉积断层强烈活动的凹槽型水下扇沉积。
而上部i- iv砂组砂体的结构与下部有明显差别,砂层较薄,粒度也相对较细,并含有少量牵引流沉积构造,反映是一种缓坡型水下扇的特点,它是由于下部v- viii砂组的快速堆积,而使水底古地貌相对变缓后的结果。
高18块莲花油层沉积主要集中在主沟道附近。
高18块改善开发研究
高1公司, 中 辽亍盘锦 142) 15 2 范 英 ,刘 伟 ( 城钻探录井公司, 长 辽宁 盘 140) 锦 00 2
孟 波 ( 长城钻探测 井公司, 辽宁 盘锦141) 0o 2
[ 要] 高 1 莲 花 油 层 为 块 状 砂 岩 底 水 稠 油 油 藏 。历 经 天 然 能量 开 采 、蒸 汽 吞 吐 、注 水 开 发 后 ,暴 露 摘 8块
吞 吐 ,并 局 部 完 善 了 2 0 采 油 井 网 , 由于 吞 吐 效 果 变 差 , 1 9 1m 9 1年 转 入 注 水 开 发 ,但 2 0 0 6年 以 后 , 受
油水粘 度 比高 、储层 非均质 性强 及 出砂 出底水 等 因素 制 约 ,含 水迅 速 上 升 ,产 油量 递 减 ,因此 于 2 0 08 年7 月全 面停 注 ,开展 了针 对不 同砂体 提高采 收率 研究 。
3 油 井 井 况 差 ,采 油 速 度 低 区 块 全 面 停 注 前 共 有 各 类 井 4 ) 2口 ,油 井 2 口 , 开 井 1 2 4口 , 采 油
速度 0 2 。 由于 高 1 .9 8块 属于沉 积末 梢相 ,储层 岩性 以细砂 岩 、粉 砂 岩为 主 ,胶 结疏 松 ,经 过蒸 汽吞 吐的 降压开 采及注 入 水 的 冲刷 作 用 ,油层 极 易 出砂 , 目前 共 有 报废 井 l 4口 ,主 要 集 中在 北 东 方 向 的
一
1 1 m,平均 有效厚 度 为 2 . m,平 均孔 隙度 为 2 % ,平 均渗 透率 为 7 1 0 。. ,原始 含 油饱 和 85 36 3 2 ×1 一p m
高升油田稠油区块稳产技术综述
高升油田稠油区块稳产技术综述摘要:高升油田是中国第一个正规开发的深层稠油油田,1982年蒸汽吞吐试验成功,1984年原油产量突破100×104吨,成为我国重要的稠油生产基地,1990年高升油田稠油开发产量大幅度递减,稠油开发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
本文以高升油田进入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为背景,通过详细地论述油田开发至中、后期暴露出来主要问题和难点的同时,进一步阐述控制稠油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的主要稳产技术,以及稳产技术的针对性、适应性、在原油稳产中的作用,为类似的稠油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控制递减稳产技术一、引言高升油田是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北端储量较大的一个稠油油田,主力油层埋深1510~1875m,平均有效厚度67.6m,属于深层巨厚块状稠油油藏。
原油50℃脱气粘度3000~4000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45%左右。
1976年投入开发,1982年蒸汽吞吐试验成功,之后开始大规模应用,1984年原油产量突破100×104吨,成为我国重要的稠油生产基地。
先后经历了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稠油区块开发进入中、后期,原油产量以10万吨/年的速度大幅度递减。
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原油产量稳定,先后开展了多项稠油稳产技术配套与应用,通过配套技术的实施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稠油产量的递减,为实现高升油田持续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升油田开发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的主要稳产技术高升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和油层压力大幅度降低,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原油产量稳定,先后开展了多项稠油稳产技术配套,其主要技术有以下几方面。
1.加密井网增加可采贮量,提高油层平面动用程度在高3-4-092井组加密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高升油田主要热采区块进行综合模拟,确定整体加密方案,井网由210×150m加密成150×105m,平均每口加密井增加可采贮量 2.0465×104t。
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地质特征提取与分析
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地质特征提取与分析油气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而地质特征的提取与分析是确定油气储层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对油气储层评价中地质特征的提取与分析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地质特征提取是指利用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通过采集地质数据、观测和分析地质现象,从而识别出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常用的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储集物质类型等。
这些地质特征对于确定油气储层的质量和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特征的提取主要依赖于地震勘探、钻井记录以及岩心分析等方法。
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发送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信息来获取地下地层信息的方法。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层位的精确位置信息,从而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气藏的分布范围。
钻井记录是指通过钻井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包括岩层属性、孔隙度、渗透率等,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提供油气储层的初步评价信息。
岩心分析是指通过钻井过程中采集的岩心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得到石油勘探与开发所需的具体地质参数。
地质特征提取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数据处理。
首先需要进行地震数据处理,包括地震剖面的平面化、时深转换等;然后对钻井记录进行解释与分析,包括圈定油气层位、确定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最后对岩心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获取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储集物质类型等信息。
这些数据还需要经过统计分析、插值和模拟等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地质特征模型。
地质特征的分析是根据提取出的地质特征数据进行的。
在地质特征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对数据的综合解读和分析,揭示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常用的地质特征分析方法包括沉积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确定沉积环境、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等,从而进一步推测油气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地质特征提取与分析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石油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发潜力,从而指导勘探与开发的决策。
高采出油藏剩余潜力挖掘实践与分析
高采出油藏剩余潜力挖掘实践与分析摘要:油田一区沙二4-6 层系位于胜坨油田西部高点,北受7 号断层遮挡与坨15 断块相邻,内部被次一级小断层切割,各层系构造呈东缓(地层倾角40)西陡(地层倾角60)变化,东、西、南三面被边水包围,最大含油面积4.9 km2,地质储量1328×104t。
4-5 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相,6 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
原油性质较好,属轻质低粘原油,目前单元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深化剩余油挖潜,提高储量控制程度以确保单元稳产成为单元下步开发的主要方向。
经实践认识:剩余潜力主要集中于主力层49、54 层,其次是47 层以及非主力层53、56 层;平面上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微构造控制,目前剩余油富集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构造高点以及中部断层遮挡区;同时剩余油易在油层顶部富集。
对于高采出程度油藏剩余油挖潜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回采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高的层;2、挖潜高部位及断层遮挡区;3、避射高部位。
关键词:回采;高部位;断层遮挡区1 单元的基本概况油田一区沙二4-6层系位于胜坨油田西部高点,北受7号断层遮挡与坨15 断块相邻,东、西、南三面被边水包围。
最大含油面积4.9km2,地质储量1328×104t,有效厚度19.1m,平均孔隙度30%,平均渗透率4.1-9.7u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70-75%,油藏埋深1968-2100m。
沙二4-6 层系共分3 个砂层组,16 个小层,其中主力油层6 个,地质储量为1244.6×104t,占整个单元地质储量的86.6%,储量比较集中。
4-6 单元自上而下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含油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其中4砂层组含油面积最大为4.9km2,5 砂层组次之,最大含油面积为2.63km2,6 砂层组含油面积最小为1.35km2。
同时4-6 砂层组的厚度却是由上到下逐渐变厚,其中4 砂层组厚度为11.6m,5 砂层组厚度为13.3m,6 砂层组厚度为18.8m,这样就使得不同砂层组边水能量有差异,即沙二6 砂层组最强,5 砂层组次之,4 砂层组最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升油田高18块精细地质建模与潜力分析
[摘要]三维地质特征模型是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手段,对高升油田高18块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小层对比、录井解释、物性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该井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1-3】,实现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地质建模;三维精细模型;高18块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221-01
引言
储层三维建模是国外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储层表征新领域,其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
三维储层建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进行定量的研究并建立其三维模型,其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
1 高18块地区地质建模
1.1 基础资料准备
本次建模所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
(1)井筒资料包括134口井的井位坐标、井轨迹以及数字化测井曲线,部分取心井的综合录井资料、物性(孔、渗、饱)分析资料;
(2)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包括地震解释的20层顶面构造面(线)
文件(莲花11顶、莲花12,莲花13顶等)、5层小层砂体厚度图、20 层小层微相平面图、 92口井测井解释成果,以及小层对比图、小层数据表和单井相图件等。
1.2 三维构造建模
油藏的构造模型由层面模型和断层模型组成。
断层模型实际反应的是三维空间上的断层面。
层面模型反映的是地层界面的三维分布,叠合的层面模型即为地层格架模型。
油藏构造建模可以利用地震数据或井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分层数据在平面上只有有限的点,具有不连续性,因而横向预测效果差;地震层面追踪结果是平面连续的数据体,但垂向分辨能力弱。
地震层面解释结果和井数据(分层数据)结合而做出的构造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在构造复杂地区和井距大而井网密度小的地区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结合显得尤
为重要。
根据高18块井分布,北、东、西部以断层为边界,设立的网格系统平面上网格大小为20×20m,纵向上首先划分为20个小层,再细分层使精度达到1m,形成一个122×268的平面网格系统,平面总
网格数32696个,三维网格数8468264个
1.3 沉积微相建模
沉积相的分布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相的空间分布与层序地层期间、相与相之间、相内部的沉积层之间均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因此,在相建模时,为了建立尽量符合地质实际的储层相模型,应充分利用这些成因关系,而不仅仅是井点数据的数学统计关系。
【4】①
相控建模,先建好相的模型,再据此进行相控物性模拟。
相建模时,充分应用沉积模式来约束建模过程,依据一定的相模式(相序规律、砂体叠加规律、微相组合方式及各相几何学特征)选取建模参数,进行沉积相的三维建模研究。
微相带分布控制了微相砂体分布,决定了高和低质量储层的空间分布。
研究区井网密度大,资料丰富,建立的沉积模式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能充分反映微相发育情况,因此,直接采取确定性模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6】。
微相带模拟结果实际是微相带概念模型的三维定量再现,它作为模拟规则来约束微相砂体的模拟。
1.4 储层属性建模
(1)储层属性建模的原则
一般来说,储层岩石物理参数建模采用相控建模的原则,即首先建立沉积相模型,然后根据不同沉积相(砂体类型)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砂体)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储层属性参数分布模型。
(2)属性参数模拟方法
高斯随机域是最经典的随机函数。
这种模型最大的特征是随机变量符合高斯分布或经过转换符合正态分布。
高斯模拟可采用多种算法如序贯模拟、指示模拟、误差模拟、概率场模拟等。
其中序贯高斯模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序贯模拟同许多随机模拟的方法相同都是通过从条件分布中抽取变量 z(u)的值来实现某一位置 u 处的模拟,但序贯模拟的思想将这种条件进一步扩展到 u 附近的
所有点,包括条件数据点和模拟过的数据点。
总之序贯高斯模拟是以高斯概率理论和序贯模拟算法产生连续空间变量分布的随机模
拟方法。
序贯高斯模拟为产生多变量高斯场的实现提供了最直观的算法,模拟过程是从一个象元到另一个象元序贯进行的,用于建立局部累计条件概率分布(ccdf)的数据不仅包括原始条件数据,而且考虑已模拟过的数据。
从局部累计条件概率分布中随机抽取分位数便可得到一个象元点的模拟数据。
【5】
序贯高斯模拟的输入有变量的统计参数、变异函数和条件数据。
如采用相控建模,则需要输入相模型,同时对不同相还需要相应的变量统计参数和变异函数参数。
序贯高斯模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连续变量的模拟方法。
从算法来讲比较稳健,对于分布稳定的数据实现速度很快。
(3)属性参数建模结果
三维参数建模一般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参数以及储层渗流单元的建模。
本次研究,共模拟了20个小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属性模型。
渗透率平均值约为200毫达西左右。
孔隙度平均值约为18%左右。
沟道漫溢微相在大部分小层中发育。
该微相内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一般,渗透率平均值达到80毫达西孔隙度平均值达到16%。
席状砂微相在小层中普遍发育,微相内渗透率一般在50毫达西左右,孔隙度平均值在14%左右。
远端砂微相仅
在前面4个小层中存在,分布面积小,物性比较差。
通过比较同一小层的各种微相及不同小层的同一种微相得出,辫状沟道微相的物性最好,明显都比其它三个微相好,沟道漫溢和前缘砂两个物性差不多。
参考文献
[1] 胡向阳,熊琦华,吴胜和.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4,10(3):37□41.
[2] 魏嘉,地质建模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 30(1):1□6.
[3] 吴胜和,金振奎,黄沧钿.储层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李少华,张昌民,张尚锋,等.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1):24-26.
[5] 张煜,白世伟.一种基于三棱柱体体元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及应用[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6a(3):285-290
[6] 欧阳明华,谢丛姣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