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三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原历史的发展 四、分裂割据的局面下,北方政权更替频繁,战争
• 2、类型
•父死子继,自行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户籍,不纳贡 赋。
三、唐后期政治与经济
• (一)财政经济改革 • (二)政治困扰
1、削藩行动 2、南衙北司之争 3、牛李党争
1、
(1) (2)
(一)财政经济改革
(3)
2、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施两税法,扩大了财政 收入。
(二)政治困挠 1、“削藩”行动——(1)经过
第三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 三、唐后期政治与经济 四、短促的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一)爆发的原因 (二)过程 (三)影响
(一)爆发的原因
• 1、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的统治危机:宠爱 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 吏治黑暗。
杜甫《丽人行》 白居易《长恨歌》
虢国夫人游春图
• (2)募兵制的推行 招募民间强壮入伍,不
问出身来历,皆官给资粮,长 期服役,甚至还可携带家属随 军居住,往往父子兄弟相代为 兵,成为职业雇佣兵。(招内 地人--边地人)
与府兵制下,将兵分离不 同,募兵制下兵将联系紧密, 边将得以专兵。
• (3)以蕃将为节度使
开元后期李林甫为相,为专宠固位,杜 绝节度使入相之途,奏请擢用没有家世背景 的蕃将镇边,称其质朴勇敢,且无党羽,用 之有利无弊。
唐前期,异族人才所
如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仆固怀恩、 李光弼、李怀仙、安禄山等。
(二)过程
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2.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757年,安禄山旧部史思 明举兵反唐。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3.安史之乱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a.百姓被杀 b.田园荒芜 c.城镇变废墟
②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
二、藩镇割据
1.形成原因
A、唐朝对安史旧 部处置不当,姑息 养奸。 B、节度使建制的 扩大及其势力的膨 胀。 2、节度使的权力 集军事、财政、民 政大权于一身。
D.姚崇
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 王仙之、黄巢
探究 二
藩镇割据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 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 力控制藩镇。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
0 0
0
的灾荒,无以为生。
0
2、读教材和图, 回答黄巢起义的 经过和结果。
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及扩大。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南方相对安定, 经济文化显著发展。 北方战乱不断,制约 了经济的发展,给人 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重心南移的 态势已相当明显。
后周世宗柴荣,采取 一系列措施,使后周 国力大增,为结束全 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 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 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 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川教版
0
0
0
0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 从 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 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 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 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优秀教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
通过黄巢起义了解农民起义。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杨贵妃图片导入新课。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一)“安史之乱”1.师提问安史之乱开始结束的时间。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2.师生共同探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影响?材料一:(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材料二: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天宝年间,边缜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师生共同探讨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什么?材料: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
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师简要讲述下唐朝灭亡的背景、时间。
(三)五代十国师生共同探讨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五代十国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黄巢起义简介素材 川教版
黄巢起义简介1、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从公元七世纪初隋末农民战争之后,至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在这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然而真正具有农民战争规模的却只有唐末农民大起义。
它是这一时期中阶级斗争的高潮和顶峰。
这次农民战争爆发在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发展的转折阶段。
2、吃人现象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朝末期。
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食人纪录。
这一份骇人听闻的食人纪录,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
按照历史教科书,黄巢是农民革命领袖,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推翻封建统治的行径,那是具有革命的进步的意义,是毫无疑问的。
但若是以毛泽东提倡的两分法的观点看,不那么以偏概全,不那么一白遮百丑,而取实事求是精神,这位革命领袖在荼毒非统治阶层的普通老百姓的手段上,历史上那些声名狼藉的屠夫,比之于他,都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只有他能够用“敲骨吸髓”四字,形容他的食人的残杀方式。
当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铁与血的较量中,你不能将敌人消灭,对手也会将你毫不留情地除掉。
所以,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
第5课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
第5课 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1.爆发原因 736年左右,上在位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时李林甫为相,时谓之“口蜜腹剑”,安禄山得 宠。张九龄因谏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 无复直言。
(5)过分重用胡人
又玄宗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战功进,尊宠间己,乃 请专用蕃将,于是诸道节度多用胡 人,其所带镇兵, 间亦杂有大量之胡 卒。其先本用兵防胡 ,其后乃变 为豢胡 为兵,全失本意。
…… 唐人既不严种姓之防,又不能注意于国家民族的 文化教育,而徒养诸胡为爪牙,欲藉以为噬搏之用, 则宜酿成此旷古未有之大祸矣。 安、史之乱,蔓延大河南北,破两京,延及九年。 讨平安、史乱的诸将,亦几乎尽是胡 人。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明皇幸蜀图
马嵬驿之变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755年,范阳起兵,一路南 下,入河北,渡黄河,攻 占东都洛阳。
756年,攻克潼关,入长安。 756年,唐玄宗逃往成都。
756年,太子在灵武登基, 是为唐肃宗。任命郭子仪、 李光弼平叛。
763年,历时近八年的安 史之乱结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地方权力过大,外重内轻
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为防止边倕各 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
唐代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管理军事,而且 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兼管辖区内的 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
唐朝对节度使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边疆的节 度使权力越来愈大。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华清池“莲花 汤”
元杂剧《唐明皇 秋夜梧桐雨》插图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 史思明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 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 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士兵哗变。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二 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 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废立君主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僖宗 ← 懿宗 ← 宣宗 ← 武宗
↓
昭宗 → 哀帝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 宪宗以后诸帝,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
四、五代十国
黄 巢 起 义
875~884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开封
开封 开封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 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 代,而实八姓。 ——欧阳修《新五代史· 义儿传》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马殷 刘隐、刘岩 高季兴 刘崇
1、宦官专兵
2、宦官参掌机要
“四贵”:左右枢密,左右神策军护 军中尉。
南衙北司之争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地图
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入蜀,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杀死杨贵 妃;7月退位,由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
黄巢
朱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封
开封 开封
十国简表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前蜀
后蜀 吴
王建
孟知祥 杨行密
891-925
926-965 892-937
五代之乱,朝廷之威令不行。 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 夺枉杀,无复人理。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五代姑息藩镇》 条
柴荣(921-959)即周世宗,邢 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 郭威的内侄和养子,954年,继郭威为 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加以整顿、 改革;政治上,严禁贪污,惩治失职 官吏;经济上,削减寺院,严禁私度 僧尼;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 农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 等地60州租赋;军事上,赏罚分明, 严明军纪,加强禁军,裁汰老弱,选 留精锐。此外,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 争,先后进攻后蜀、南唐,并北伐契 丹。959年,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被契 丹占领的幽州,却因病被迫班师回开 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无论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 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迁移摘要: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由于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开发较早,从远古至东汉,北方经济较为发达。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由于战乱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己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隋唐之际,完成于两宋时期.南宋以后,南盛北衰的局面不可逆转,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字:经济重心发展阶段转移过程迁移原因特征启示规律影响正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
后来经济重心逐渐迁移,迁移的方向是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其中主要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阶段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特点是南北经济从同步发展进而到北方经济迅速超过南方。
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首次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因地理条件合适,黄河中下游地区首先过渡到奴隶社会。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经济高度发展。
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呈现出北方经济衰退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但曹魏统一北方后,经济得到发展,北方经济力量仍超过南方,因此西晋得以统一南方。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特点是全国经济重心第一次在北方失而复得,并开始逐渐南移。
经济发展从北方和南方基本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混战,使经济重心第一次因经济衰退而消失。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采取均田制、租调制等措施后才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西魏,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
西魏和北周进行过一系列改革,经济发展后,北周统一北方,从而使北方经济实力继续维持超过南方的局面,恢复了经济重心的地位。
南朝时,南方经济因局势相对稳定得到发展,并基本上赶上北魏,长江流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南北呈抗衡局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试卷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材料一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
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答案】(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迁往南方的原因是由于北方战乱。
(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六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义
875年,黄巢起 义爆发,起义 军横扫大半个 中国,一度攻 占长安,沉重 地打击了唐朝 的统治。
朱温
参加 起义
背叛 起义
镇压 起义
抢占 地盘
907年 朱温废唐称帝, 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1)五代:此后50多年间,黄河
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 “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 其余都定都开封。
武则天设北 庭都护府
唐太宗设安西 都护府
唐与回纥 册封回纥首领
唐与靺鞨 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 荣为渤海郡王。
唐与吐蕃 ①7世纪,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②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基本停止纷争。
唐的衰落
西突厥
九节度一经略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内轻外重
节度使
唐
“安史之乱”原因 • ①外重内轻,节度使掌控地方军政大权。
• ②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朝政趋于腐败。
起兵→攻破洛阳、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各地起兵勤王→收复长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地方将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 2、边防空虚,吐蕃寇边
五代十国(907-960)
小结
从 隋 唐 盛 世 到 五 代 十 国
隋朝
(581-618)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唐朝
(618-907)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覆亡(黄巢起义)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1、本课主题。
通过观察单元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第6课具有三个特点:通史叙事、统揽全局、单元重点。
第6课是对隋唐历史的通史叙事,相对全面地呈现了隋唐时代的重大史事,从而从总体上展现了“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个单元主题。
它的总体呈现、统揽全局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本单元的重点。
那么,第6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正文内容主要是3目:第一目,隋朝兴亡;第二目,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第三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这些内容可以整合成三个核心知识板块:①“隋唐的繁荣”②“民族交融”③“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正文之外,本课学习栏目多达11个,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
比如,教材第36页“史料阅读”,摘录了《新唐书》中的一段论述,很好地总结了从藩镇林立到唐朝覆亡的历史线索,可以直接用于课堂史料研习活动。
第一,“隋唐的繁荣”。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的时期。
一方面,国内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昌盛局面,政治清明、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多元昌盛、民族和睦、开放交流。
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也处于“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强国地位。
第二,“民族交融”。
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新阶段。
中央政府管辖范围扩大,中原与周边民族政治联系加强;周边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向心力增强,学习中原制度、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发展。
第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破坏了中央集权,五代十国则进入了分裂时期。
这些核心知识概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从盛世到衰落。
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大致就可以按照“盛世——衰落”这个线索,这个主题去展开。
二、教学立意1.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非常简略,分解开来就是4项要求:①隋唐社会的繁荣盛世②隋唐时期民族交融③隋唐区域开发④隋唐制度、文化的成就。
具体到本课,哪一项是重点内容?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在南北朝时期有重点强调,制度文化是第7、8课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掃棃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 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别經年魂魄不曽來入夢臨卭 道士鴻都客能以精神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敎方士殷勤覔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 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黄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虚無縹緲間樓殿玲瓏五雲 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扣玉扄轉敎小玉報雙成聞 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 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是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欄杆棃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 君王一别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裏恩愛歇蓬萊宫中日月長迴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黄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 人間㑹相見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 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絶期
第五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二、唐朝后期的政治困扰 三、短促的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一)“渔阳鼙鼓动地来” (二)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外重内轻 尾大不掉
(吉木萨尔)
东北、西北, 两大军事集团: “骁将銳士、善 马精金,空于京 师,萃于二统” (《通典》)
▲பைடு நூலகம்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 杀,安史之乱结束。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安史之乱:地方割据势力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反叛。 藩镇林立形势的出现:平叛将领、安史降部
《新唐书》卷五○《兵志》: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
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 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 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 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 谓之“姑息之政”。。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3、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藩镇割据
的
社会基础
藩镇军队主要来自破产农民或无业流民,一旦挂 名军籍即全家随军,依赖粮饷赏赐维持生计,父终子 继,世袭从军,形成新型的职业雇佣兵集团。
3、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 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 《宋史·尹源传》
藩
河北地区:“河朔三镇”
镇
的 基
东南地区
本
类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
型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 羁縻而已。”
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依附和游离双重色彩。与中 央存在摩擦,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史
之
▲乾元元年(758)九月, 郭子仪、李
乱
光弼等九节度60万军围攻邺城,唐军 不设主帅,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
使予以节制。半年不克。
平
乱 大
▲次年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 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 “大燕皇帝”。
事
记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 朝义所杀。
唐代的箭簇与铁甲片
——白居易《长恨歌》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形势图
函长 谷安 关日 遥远 ,, 陈谒 情见 不无 暇由 !;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颜真卿·杲卿、张巡、许远
1、渔阳鼙鼓动地来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
山、史思明范阳起兵。
•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
国号“大燕”。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形势图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新唐书》卷二一●《藩镇魏博列传序》: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 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 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 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卷二一二《李怀仙传》: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私贡赋,天子不能制。
(成德、魏博、卢龙诸节度)收安史餘黨,各擁勁 卒數萬,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將吏,不供貢賦。 ……皆結為婚姻,互相表裏。朝廷專事姑息,不能 復制。雖名藩臣,羈縻而已。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九节度一经略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1、渔阳鼙鼓动地来
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
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 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 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 士哗变。
•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
二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 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马 嵬 驿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渔阳鼙鼓动地来
·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
安
庆绪所杀。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 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
1、渔阳鼙鼓动地来
“东北二虏, 借其镇遏。”
轧荦山、禄山,roxšan, 光明,战斗神
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 安禄山出身粟特,自称为“光明之
神”的化身,利用宗教力量团聚粟特胡 众、号召民众。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渔阳鼙鼓动地来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不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 選在君王側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無顔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 嬌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髩花顔金步揺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 朝承歡侍宴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漢宫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粧成嬌侍夜玉 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宫高 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乗萬騎西南行翠華揺揺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 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迴看血淚相和流黄埃散漫 風蕭索雲棧縈迴登劒閣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 情行宫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膓斷聲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 見玉顔空死處君臣相顧盡霑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栁芙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