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作为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职责的过程中,面临着独立性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人民银行不同于其他的商业银行,它是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承担着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政治因素干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将会给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包括政策独立性、行政独立性和财政独立性。
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决策不受政治和行政机关的干扰。
行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
财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决策和资金支配不受任何政治或行政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中,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治考虑常常会成为参考因素。
在执行金融监管时,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立场产生影响。
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因此,为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其一,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建设。
要求政治领导人不直接介入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具体操作,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约束力度,确保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
其二,中国人民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
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层及全体员工保持政治中立,严守职业操守,避免私人利益和政治干预等问题的发生,维护中国人民银行政策、行政和财务独立性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其三,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外部监管。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对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的配合和联动式监管,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政策能够切实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对策
【 者 简介 】 作 1 芳英 女 南京 枉业 大学 经济 管理 、齐 学院 金 融 7 班 } 。 2 张 苗 女 南京 农业 大学经 济 管理
、
学院
3
、
金 融 7 班 2
白亚 翠 女 南京 农业 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MOD R U lE S 坝 代 商 业 E NB SN S
、 、 、 、
Hale Waihona Puke 四 中国人 民银行独 立性的完善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 中处 于特殊的地位 ,承担着特殊的职能 , 要真正 发挥 中央 银行 的 作用 , 必须 使 中央 银行 具有 定的独立性 。按照通常意义上 的标准衡 量, 中国 人 民银行 属于 独立 }较 弱 的 中央 银 生
行 自身职责时法律赋 予或实际拥 有的权
力、 决 策 与行 动 的 自主程 度 ,其 比 较 集 中的反映在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上。中 央银 行 应 保 持一 定 的 独立 性 以实 现 货 币 政 策 的 目标 。我 国 中 国人 民银 行 独 立 性 较 弱 ,主 要 表 现 在 职 能 独立 性 、组 织独 立 性 、经 济 独 立 性 、人 事独 立 性 这 几个 方 面。要 进 一 步增 强 中 国人 民银 行 的 独 立 性 ,更 好 的 发挥 其 中央 银 行 的 职 能 。 【 关键 词 】 中 国人 民银 行 ;独 立 性 ;模 式
浅析 中 国人 民银 行独 立性 的
现状 与对 策
齐芳 英 张苗 白亚 翠 南京 农业大 学经济 管理学院 2 0 0 5 1 9
( )独 立性 较弱 的模 式 三 这 一 模 式 的 中央 银 行 ,接 受 政 府 的指 令 , 币政 策 的制 定及 采取 的措 施要 经政 府 货 批准 , 政府有权停止、推迟 中央银行决议的 执行。 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银行和 法 兰西银 行 。 【 文章 摘 要 】 中央 银行 的独 立 性 是指 中央 银 行 履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王玮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探讨由来已久,而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之下又该如何看待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在美国是联邦储备体系),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作为金融主管当局,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机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它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主要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1一、中央银行产生发展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其雏型是瑞典银行,1833年英国议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为无限法偿币,标志着第一家中央银行的诞生。
19世纪初形成较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发行银行应脱离各国政府控制的观点,成为各国建立中央银行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国有化成为当时改组和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
同时,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国家加强了控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在此基础上,1945年12月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动了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中央银行萌芽于20世纪初,清政府光绪年间因整理币制而成立大清银行,经理国库、发行纸币。
而后历经了北京军阀及民国间的不断调整改变。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讲解
讨论记要老师选好题目后,大家各自收集各自的资料,以便讨论时把各自不足的地方指出来,不分谁做哪个部分,是一个人把所有的资料准备完整。
再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一:小组成员:赵耀、杨逍、孙啸天、杨芊、张娜娜、陈若娜、李菊、王英兰二、讨论时间:2015年9月28日(第一次讨论)2015年9月29日(第二次讨论)三、讨论地点:三教3306四、讨论主要内容(一)我国央行的现状(二)讨论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三)在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提高央行的独立性五、第一次讨论结论:大家搜集的资料都很齐全,但是缺乏数据和论证的东西,所以在第二次讨论时组员们要把各自的观点,从何得出的观点都说出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近况说明一下,在第二次讨论中体现。
具体结论如(1)所示第二次讨论结论:经过第一次的讨论结果,我们小组成员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近况加以论证了我们上一次讨论的结果,加以整理后,得出结论。
在讨论中,我们针对上次讨论结果分析后,发现2015年招标明显比去年增多。
各国与人民币的汇率都在波动,央行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信号使我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有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确实独立性相对较弱,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只有执行权,在有其他重大事件发生时,主要有国务院决定执行什么政策,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没有起到较强的作用等。
具体结论如(2)所示(2)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1.央行的多重目标削弱了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实际中却受到了多重的约束,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4万亿的刺激计划的实施,虽然缓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却使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居高不下。
在此情况之下,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还要促进就业、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化解金融风险等多重目标。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金融091 任媚 0923100226㈠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⑴目标独立性不强。
《银行法》第十二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经济增长是最终目标。
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增长这个目标又被放到更高的高度。
然而稳定币值只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
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政策目标是不协调的。
⑵决策工具独立性不强。
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而现阶段我国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业务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然而中央银行相对于国务院而言,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制定和执行权,最终决策权却在国务院手中,所以工具的运用打了折扣。
⑶组织、人事任免独立性不强。
《人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由于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与部委平级的机构,其重大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因此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且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其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其任期与总理一致,这种体制的设定很难回避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左右。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渗透过多,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⑷经济独立性不强。
《人行法》第28、29条分别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而其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一贯性,银行体制是否健全,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好地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央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恰当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理论派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通胀偏差问题密切相关。
正是基于对通胀偏差问题的考虑,逐渐形成了CBI理论主线:一条是1977年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创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此基础上,Barro&Gordon(1983)引入了信誉机制,增加了预期形成理论,从而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另一条是1985年罗戈夫(Rogoff)创立的罗戈夫模型并随之提出的保守型中央银行管理方法,以后的学者正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批判吸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模型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各自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CBI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法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与监管的特殊金融机关。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业监管在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这种挑战对充当金融体系最后稳定器的中央银行尤为突出。
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对于转轨时期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讨论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发现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简述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执行金融监管、调控与服务的过程中应依法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职权,并在人事、财务、组织管理体制诸方面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费雪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性和手段的独立性两个主要方面。
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不需要追随政府财政政策目标的走向而拥有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利;而其手段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它拥有自主运用政策手段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力。
中央银行与政府、与政府各部门、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独立,尤其是要与政府相对独立。
这个问题提出的最初目的是要使其与一般商业银行相对脱离,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专注于中央银行业务。
但随着国家对中央银行影响和干预的加强,中央银行日益沦为“政府的工具”,以至于其固有的职能难以实现。
因此,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强调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
2、中央银行独立性是经济稳定运行的保障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提出了哈佛报告。
报告选取了德国、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为代表,结果显示,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之间成正比。
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在运行货币政策时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
政府为了使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得降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然后施行高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因为这个偏差可以意味着政府债务的萎缩,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一)独立性的表现我国央行在法律和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性在不断加强。
1983 年国务院授予了央行履行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利和相对独立性。
1995 年在法律上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明确规定了央行独立于财政和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和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1998 年国务院对央行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省级分行,改按经济区设置九大分行,以上措施从法律及组织上逐步加强了我国央行的独立性。
2003 年4 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成立银监会的决议。
银监会的职责是分担了原来由央行承担的金从与政府的关系上看,它既不像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像法国,韩国等完全受政府领导。
其总行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发挥职能,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独立而又不独立”的法律地位,从而导致了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组织、人事、经济等方面欠缺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独立性不足。
央行的法律地位低,在组织上隶属于国务院,仅“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相对独立”。
所以在很多时期,央行仍需服从国务院的指导,不能完全随经济形势而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2.人事独立性不足。
政府部门、金融机关在央行政策机构的人事渗透过多,使其产生行政的依赖性和缺少广泛的代表性。
人事的渗透问题导致了中央银行在许多方面的决定带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3.职能独立性不足。
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央行缺乏应有的决策自主权,所以只有执行权。
这些原因产生了央行维护币值稳定和政府的刺激有效需求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之间的问题。
4.经济独立性不足。
人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是独立分开的,不对财政,政府部门进行融资,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但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不可能切断央行与政府部门的资金关系,所以其独立性经常受到来自财政、地方政府甚至商业银行的干涉和影响,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央行的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浅谈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银行是金融业务的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的关系已不是直接的隶属关系,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
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衡量标准、特点和不足展开来写,并根据以上论点做出了对我国中央银行的改善建议。
【关键字】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经济发展一、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一级金融机构,依法具有排除外界的干扰,自主行使法定的职权,履行法定义务的本质的属性。
这是由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职能特征所决定的。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现状1.在组织独立性上,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在国务院领导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其职责。
2.在政策独立性上,人民银行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但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
3.在人事独立性上,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4.在财务独立性上,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1.职能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抵御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能否独立进行金融监管。
2.组织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
3.人事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
4.经济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没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独立性不仅在法律上受到保障,而且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
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必要的,通过提升其独立性,可以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施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以加强监督机制、明确法定地位,并加强人民银行的独立决策权。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现状、金融系统稳定、货币政策、经济发展、强化、提升、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承担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作为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监管等职能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作为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监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运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还承担着跨境支付结算和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职责,对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提升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国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不可替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独立性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地行使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扰。
这种独立性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独立性可以让中国人民银行更加客观和专业地制定货币政策,而不受政治干预的影响。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等重要职责,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观察家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其独立性逐渐受到重视和保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行思考和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其能够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监管金融机构等职能,而不受政府部门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干预和影响。
这种独立性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保障中央银行的权威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健康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中国政府打破国内金融机构垄断地位的力度,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对于金融改革是非常大的,破坏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再是一个完全的独立机构,这也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权力角逐等问题时常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构成威胁,影响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和管理外汇储备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因为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一些新的金融问题和挑战,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有些过于棘手。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得到了保障和加强。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的保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职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强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
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摘要: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背景下的我国,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我国进一步走出危机,恢复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中集中体现独立性的银行与政府关系方面出发,对我国中央银行目前的独立性状况作出评价,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提出增强和完善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评价;建议一、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义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及相关机构之间能否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自由度。
具体来说,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作为货币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所享有的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且不受或者基本上不受政府千预的能力。
中央银行独立性应当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相对于本国政府的独立性1.职能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否具有货币政策决定权。
2.组织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
当然,在人事任命上要将政府完全排除在外是不现实的。
3.经济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拥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政府是否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中央银行获得信贷以融通政府支出的能力。
(二)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中央银行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调控金融。
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也受到来自金融市场和参与者的影响。
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客观中立,按照经济金融发展本身的规律来制定政策和开展业务,而不能过多受到上述机构影响。
(三)相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立性这是因为,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中央银行在新的国内、国外金融环境中保持独立性变得更不容易。
如何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
如何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首先解释中央银行独立性:央行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这一独立性较为集中的体现在央行与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的两层含义,一是央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是央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要知道的是中央银行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府机构,而是富有社会性责任的公共机构,它应该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受党派和政治的干扰,这样才能以全社会的利益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完成稳定币值的任务。
而由于受到我国历史、传统、国情和政策等方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但央行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对多方面又有着重要意义:例如避免政治性的经济波动;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的需要;抑制通货膨胀等等,而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条件是:政治经济平稳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因此央行保持较强的相对独立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行中国体制下的央行属于还中央授权且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与政府紧密相连,与其说是中央银行,其实更偏向于政府的职能机构,而政府仿佛也比较依赖这种关系,而政府与央行由于所处地位、行为目标、利益需求等有所不同,所以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了中央银行的独立,也降低了中央银行运作的效率。
因此从大方向来看,在中央银行职能侧重点在逐渐不断发展完善和改变的当下,要想根本上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话首先政府得进行自我约束,通过法律提高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使其能相对平等的与政府进行交流,而不是作为附属机构执行上级指令。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内部组织的完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同时还要增强财政实力,强化中央银行的经济基础。
其次就是让中央银行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独立运用资金,尽量切断央行与政府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禁止央行为国家财政赤字埋单。
但是可以通过间接融资才弥补财政赤字。
最后还应该对商业银行做好约束,严格管理资产负债比例,保留相对充裕的资金,以保证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公开的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整个金融运行的中心和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其制定的政策以及银行自身的体制都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是有所加强的,这样更好的发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调控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出现,如: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运行的波动。
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中央银行学作业经济学院论述: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自1983年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银行。
经过31年实践,我国依然未能有效的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难题。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常常受到政府的干涉或影响,因而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我国央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一)多方因素干扰央行目标独立性我国央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策目标不仅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限制,还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降低央行的目标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多目标约束,包括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还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
央行一边在分、支行的建设上存在放权不够的问题,而一边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目标通常都是繁荣当地经济,因而存在着地方势力结盟,共同影响人民银行的目标达成,央行在不得不考虑地方势力要求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目标的独立性,支农再贷款造成的反作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政府干预央行货币发行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总是把中央银行作为资金供应机构。
希望中央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扩大投资。
这就说明了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来制约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
导致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信贷杠杆始终是作为应急措施。
随时被用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问题。
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在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宏观金融调节方面遇到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可操作性低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制度不完善,这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人行虽控制着政策工具,但是却难以使其效用最大化,这也是对央行实际独立性的削弱。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尚不能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很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金融094覃泓锟0826210420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最高管理机构,管理一国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而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时,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免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行政干预。
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中央的自主权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上做得如何呢?以下将根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是否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自其成立之日起就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发行的银行。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全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上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即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唯一的中央银行,也是唯一的合法货币发行机构。
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绝对的独立性。
二.是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中国人民银行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不受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享有法律赋予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
在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能被分离出来,人民银行可不用受制于商业银行的利益,从而能独立地从整个金融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全局出发来制定货币政策,从而强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这一职能。
三.独立监督、检测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均担任宏观经济调控,监督市场,但互不隶属。
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督、检测金融市场职能时是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的。
从以上三点看出,中国人民银行在改革开放后其独立性得到不断的加强,但是在中国并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显得更弱一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组织独立性不足。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经过多年的争论和探讨,目前学术界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共识,结论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83年以前这段时间内中央银行是严格地按照财政部门的指示来进行金融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央银行几乎是没有独立性的。
但是在这一期间有关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及独立性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就是1952年,在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对我国的金融次序进行整顿,接管旧的官僚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新中国的银行体系。
这一期间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侧重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也转变到支持经济建设上面来,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财政部门的资金配置部门将所获得的资金统一分配到各个经济发展项目上去。
央行的这一职能基本上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期,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到1983年我国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并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就逐渐体现出来。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刘舒宁11232007经济1102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央行的独立性,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职能独立性欠缺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对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只有制定和执行权,却无最终决策权。
从法律地位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从世界范围看,凡是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绩效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都比较高,独立性都很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
这种状况的负面效应在中央银行的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尚不明显,但在央行和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问题。
因为央行的制衡作用无法通过合法的程序发挥,原本已割断的中央银行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联系都有可能通过中央政府再变相地联结起来,最终造成货币的超量供应。
还有,由于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因此,货币政策从谋划到出台往往时滞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时机。
(二)组织独立性欠缺《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时,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中银行”。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是被立法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行列的,是我国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中提出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
从制度革新看人民银行独立性改革
从制度革新看人民银行独立性改革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实践中解决的就是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问题。
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通过修订中央银行法来提高中央银行的法定独立地位。
这为我国审视和健全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从而建立独立化的中央银行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改革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之分析我国于1983年恢复了央行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回顾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央行的职能不断得到完善的。
但是反思我们央行的独立性现状,又使我们不得不看到问题的客观存在。
人行依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所享有的相对独立性,还不能使其很好的承担起稳定币值,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保障国家金融体系健康良好的运行的职能。
以下从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央行独立性的制约和问题之所在。
第一,央行在职能上缺乏独立性。
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第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从法律赋予的权力来看,货币政策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货币发行量的决定权.银行存贷利率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属于人行,而是属于国务院,属于中央人民政府。
政府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执行货币政策及其他工作环节,都进行了干预。
这样就使我们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人行的经济独立性不强。
经济独立性的不强主要表现在央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
尽管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人民银行建立独立的财会预算管理制度,不对政府财政透支或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在现实的运行中,人民银行法并没有规定违反法律时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以中央银行经济独立的实现,最终取决于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自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作者:————————————————————————————————日期:
2
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是指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然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能背离国家的总体经济目标。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弱,尤其表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
人民银行只是提出建议,而国务院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者。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而从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提出调整货币政策的建议到国务院批准实施再到政策产生效果,往往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常见的央行独立性(CBI)的量化指标为LS(Loungani and Sheets,1997)。
该指标认为转型经济国家CBI指标应包括三方面:一是目标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法是否单独将价格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二是经济独立性,中央银行是否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制定货币政策及是否拥有法律上最终目标的决定权;三是政治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官员的任命及解职程序,政府参与中央银行理事会的程度及理事会成员的任期。
按照该方法的打分测算,可以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指数(图1)。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CBI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CBI-SIB综合指标(图2)。
由测算的央行独立性指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目标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上,而政治独立性依然较低。
然而与转型国家相比,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
1.遏制通胀的重要性。
政府在执行经济政策时,往往容易从短期利益出发,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消费和公共投资,从而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大量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弱与通货膨胀率高低密切相关。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操纵的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要比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国家高。
如中央银行独立性非常高的德国和瑞士,平均通胀率在3.1%,而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低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平均通胀率则在7.5%。
2.提高中央银行信誉和透明度。
按照货币经济学理论,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往往会造成动态不一致的后果。
中央银行为了增加产出而采取通胀政策,而公众预期到货币当局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均衡的结果是通胀而没有产出提高。
为解决这种动态不一致,就需要给予中央银行制定政策的独立性,提高中央银行的信誉和制定政策的透明度。
此外,中央银行的业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技术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的经验。
政府对央行在制定货币金融政策过程中的不正确干预会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困境。
3.加强金融监管,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能逐渐凸现出来,收到越来越多国家重视。
为了有效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需要中央银行独立的实施金融监管职能。
此外,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地位不同, 因而在考虑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政府较多地考虑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 中央银行较多考虑货币稳定的经济问题。
政府往往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和增加就业, 结果往往导致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 如果市场银根偏松, 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 需要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
这时中央银行不应仍维持低利率政策以利于财政筹措资金。
如何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相对较低,影响货币政策发挥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的要求,因此未来人民银行独立性应逐渐增强。
第一,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可操作性。
我国应通过立法规定稳定物价为人民银行的唯一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法律目标双重性,降低实际目标多重性的可能。
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可操作性是人行提高实际独立性的客观需要。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操作目标及其中介目标变量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央行操作独立性。
第二,适度加强央行政治独立性,控制政府间接融资。
加强央行政治独立性能从根本上将中央银行和行政当局隔离,进而更好的将整个银行金融系统与行政当局隔离,这样才能更好的达成目标和经济独立性。
政府财政规模较小时,在财政政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但是如果政府财力雄厚,央行就可依据经济的现实状况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明晰央行和财政之间的融资关系。
逐步取消财政性再贷款,限制货币性再贷款,规范稳定金融再贷款,使人民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第三,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汇率改革。
由于套利机制的作用,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在不断下降,体现在短期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频率在不断增加,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进行大量对冲操作,货币供给中外汇占款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从客观上挤占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空间。
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会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会提高资金流动的效率,有利于中国金融开放和金融系统效率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