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做强中心城区 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

做强中心城区 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

续 表
指 标 中心城区 占全市的 比重 ( ) %
4. 02
两城市指数 ( 中心城区与 第二位城市 ( 县级市 ) 的比重 )
23:1 .
地 方一 般 预算 收 入
财政 金融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人民币)
4. 2 8 44 8

产业比重 比全市高35 .个百分 点 ;产业集聚程 度更高 ,前 十大
产业 产值 占比中心城 区比全市高54 -个百 分点 ;产业层 次优 势 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占比达 到5 .% ,比全市平均 水平 高 19
1 .个百 分点 。 91
比重均在4 % ~4 .%之间 : “ 0 84 两城市指数”中三个指标值 小
资 料 来 源 :表 中数 据 均根 据 各城 市 统计 年 鉴 加 工计 算 所 得 。
2产 业首位度。 中心城 区不仅应在产业结构 、产业层 次上 . 占据 明显优势 ,形成 附加值 高、竞争力强、带动性 大的产业格 局 ,而且在区域产业布 局、产业发展中也应处于领 先和主导地 位。从产业结构来衡量 ,中心城 区产业结 构较于全市平均水平 更加合理 ,三 次产业 结构为09: 92: 99 . 5 . 3 .,中心城 区第三
2 l . 8:
38 : . 1

苏州中心城 区首位度剖析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人民币 )
开 放 型 经 济 进 出 口总额
4 5 6
4 . 30 4 77
3 l . 3:
22: . 1 18: . 1
实 际利 用外 资
( ) 州 中 心城 区首 位 度 的量 化 分 析 一 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苏州商圈分析报告

苏州商圈分析报告

苏州商圈分析报告1. 引言苏州市是中国的大型城市之一,拥有繁荣的经济和多元化的商业环境。

本报告旨在对苏州市的商圈进行分析,为投资者和商家提供有关苏州商业环境的详细数据和重要见解。

2. 人口分布与消费能力苏州市位于江苏省,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苏州市的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

其中,年轻人和中产阶级的数量较大,并且享有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

这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3. 商业地产概况苏州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发展迅速。

城市中心区域有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

同时,随着城市扩展,郊区地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

这些商业地产提供了多样化的零售和娱乐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4. 主要商圈分析4.1. 星湖CBD商圈星湖CBD商圈位于苏州市中心,是苏州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商圈拥有多个高档购物中心、酒店和写字楼。

这些商业设施为来访者和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同时,星湖CBD商圈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成为苏州市的时尚潮流中心。

4.2. 相城商业区相城商业区位于苏州市的相城区,是苏州市的主要商业区之一。

商圈以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为主,面积广阔,设施齐全。

相城商业区的商家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品牌和商品,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

同时,商圈的交通便捷,使其成为苏州市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的购物目的地之一。

4.3.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市的新兴商业区之一。

园区内有许多大型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随着企业和人口的增长,苏州工业园区的商圈也在迅速发展。

商圈内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了园区居民和员工的需求。

5. 潜在商机苏州市的商业环境不仅仅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品牌,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根据市场调研,以下领域在苏州市具有潜力:•高端时尚品牌:苏州市的消费者对时尚和品质有高要求,开设高端时尚店铺可能获得成功。

•健康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提供健身房、有机食品和健康咨询等健康生活方式服务的店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苏州中心设计分析报告

苏州中心设计分析报告

苏州中心设计分析报告概述苏州中心是一个位于中国苏州市中心地带的大型综合性项目,涵盖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多个功能区域。

设计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打造了一个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

设计理念苏州中心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现代氛围又不失古朴风情的空间。

设计师以苏州的传统园林和水乡特色为灵感,融入了精心设计的庭院景观和人工湖泊,使整个项目既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又保留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

布局设计苏州中心的布局设计考虑到了城市交通、人流流线和景观效果的因素。

整个项目分为几个主要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和文化区。

这些功能区域之间通过步行街、桥梁和绿化带进行连接,使整个项目形成了一个有机而流畅的整体。

在住宅区,设计师将建筑物布置成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围绕着一个独立的庭院景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住户的私密性和舒适性,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社交和休闲的场所。

商业区和办公区则采用了现代化建筑和商业街的设计理念,注重交通便利和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善。

同时,设计师还在商业区设置了一些独特的景观元素,如人工湖泊和喷泉,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文化区是整个项目的亮点之一。

设计师在这里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中心,包括艺术展览馆、剧院和图书馆等设施。

这些设施的设计兼顾了功能性和艺术性,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氛围。

技术创新苏州中心在建筑技术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之处。

首先,设计师在建筑物的外墙设计上采用了自洁技术,使建筑物能够自动清洁并保持外观的美观。

其次,项目还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地热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此外,设计师还在建筑结构和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筑物采用了高效隔热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庭院景观利用了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水源,并减少雨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苏州中心作为一个综合性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打造出了一个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

苏州 做强中心城区 提升核心竞争力

苏州 做强中心城区 提升核心竞争力

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苏州市区作为苏州的中心城区,代表着苏州的城市形象,是苏州文化的“魂”和“根”,也是苏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所在。

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的战略目标,要求在新一轮发展中,使中心城区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地。

如何谋划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心城区带动市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研究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城市首位度”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1939年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研究和概括,他把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称“首位城市”(Primate City),并提出了“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一般认为,合理比值是2∶1,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度,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此后有的专家学者将城市首位度逐步从最初就国家范围、以人口规模比较为主,引入区域发展领域、以经济总量比较为主,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深层次考量,更加集中反映其核心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体现其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研究中心城区首位度问题,其核心是研究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说到底是中心城区在市域中辐射带动其他城镇群的能力问题。

二、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剖析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空间现象和经济现象之一,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推进城市化与提高城市化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有效消除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所面临的约束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苏州调研报告

苏州调研报告

苏州调研报告
根据对苏州市进行的调研,以下是关于该市发展、经济、文化和环境的报告。

苏州是一座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城市,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它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经济方面,苏州市是中国的创新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

该市的经济结构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变,并且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苏州市的GDP增长率一直保持
在较高水平,显示出该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方面,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

例如,该市的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苏州也是中国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的重要中心之一,其特色的园林设计和绣花技艺享誉全球。

然而,苏州也面临一些环境挑战。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环境负荷也在增加。

例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该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包括限制工业排放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然而,进一步的努力还是有必要的,以确保苏州的环境能够持续改善。

总体而言,苏州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并在经济、文
化和环境方面取得了进展。

然而,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以解决一些挑战并确保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合作,为苏州市的未来发展制定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规划。

关于提升我区首位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提升我区首位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提升我区首位度的调查报告关于提升XX首位度的调查报告XX作为中心城区,其物质基础、城市功能、资源禀赋、人文底蕴都具有明显优势,有较高的产业支撑度和社会集聚度,也理应提升发展首位度。

对于中心城市来说,要提升首位度,必须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能级,也要加强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城市的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质城区。

为了解XX在全市“六区”所处位置,近期,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区政协围绕“提升城区首位度”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学习相关理论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发改、统计、商务、工信等部门了解情况,调取了市区统计年报,分析我区在经济运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位次排名,重点与路北、开平、丰南、丰润、古冶五区之间进行横向比位。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首位度现状分析城市首位度理论最先提出是城市之间人口规模之比。

随着理论不断完善发展,已从原来的人口规模比较为主,逐步延伸到区域发展领域、以经济指标比较为主,侧重城市指数分析。

为便于直观了解,本次调研重点通过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综合衡量我区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进程中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运行方面区域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

XX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9亿元,比路北少19%,总量六区第末,增速第1;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产值1.05亿元,三年增长0.29亿元,路北0.86亿元,单位面积产值高于路北。

世园会结束后,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市比较靠后,六区一直垫底。

财政收入、国税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平稳运行,在六区处于中上游水平,增速保持领先。

经济总量小、增速快是目前我区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

XX年完成及排位XX年1-9月份完成及排位指标名称总量亿元全市排位六区排位增速%全市排位六区排位总量亿元全市排位六区排位增速%全市排位六区排位地区生产总值122.91467.52199.71666.591固定资产投资131.5146-26.614697.4156-18.6185一般预算收入19.66414.472 16.6 64 8.2 102国税收入29.4 53 64.9 31 32.9 53 68.2 82地税收入18420.91110.564-33.5186产业效益方面产业发展质量反映一个城市产业结构、运行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领先水平。

从城市首位度浅析城市的发展

从城市首位度浅析城市的发展

城市发展在城市首位度上的出路城市发展初期,各地普遍发展很慢,此时城市的首位度必定不低,但也不高。

此时很多城市通过提高城市首位度,通过在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

因为在城市发展初期,资金及人才的数量并不是很高,首位分布,首位分布允许资金和人才的更大积累,有利于知识更加专门化和思想广泛交流。

第二,大城市内的各种运输成本一般比城市间的运输成本低,因此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第三,首位城市常常是交通运输网络中效益最好的地方,是革新的源地,比乡村地区更能吸引投资。

三个因素加之在一起,有利于首位城市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2007年安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田唯谦副省长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行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让“块头斜的城市变壮,提高合肥等中心城市的城市首位度,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田唯谦指出,城市建设发力不足是安徽经济落后于其它发展较快省份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而从全国来看,凡是省会城市块头大,这个省在全国的知名度就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

”由此可见,在城市发展初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是身份重要的。

苏州第十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也提出了中心城市“一核四城”提高首位度。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已完成一定资本和人才的积累,应削弱城市首位分布,因为城市的首位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资金,人才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同时也意味着人口的集中,对首位城市来说,在此时呈现盈余状态,会导致城市的无限扩张,城市负荷过重的问题,对其他城市来说,首位分布代表了一种超国家的倾向,这种倾向对经济增长、全民凝聚力、区域公平和社会平等有害。

城镇的分散化发展出现。

经济发展增加了产品需求,提高了技术、职业、空间的专门化,创造了一体化的社会网络和高效率结构的城镇体系。

因此不能说一个城市首位度高,该地区的发展就好,也不能说一个城市的城市首位度低就说这个城市发展的不好。

城市发展的初期与最后城市首位度应大致呈现低状态,但是其中发生变化的平均人口,在初期,平均人口应为低,在后期,平均人口较之初期,应有明显的提高。

以旅游城市化引领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设

以旅游城市化引领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设

中国旅游报/2012年/11月/2日/第011版视野以旅游城市化引领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设苏州文旅集团王金兴闾平贵2009年8月,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区三城”这一兼具国际视野和苏州特色的发展战略。

经过3年来的探究性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以“一核四城”为空间组织形式、以产业创新为内驱动力、以富民惠民为终极目标的科学发展体系。

其外部形态表现为新型城市集群的崛起,其内部战略重点是“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所谓中心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城市在城市集群中所表现出的中心性和引领性,它不仅代表了城市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而且体现了区域的智能和情感,在城市集群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苏州古城是苏州市域范围内的首位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长期处于中心地位并发挥引领作用。

但也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欧尼斯特・伯吉斯(Ernest Burgess)所指出的那样: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剧,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将不可避免地共同面对衰退和老化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重塑苏州古城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随着世界范围内后现代“消费革命”的到来,休闲、享乐等消费需求将成为主导的发展动力,第三产业开始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多元城市化动力替代以往一元或二元城市化动力的新城市化趋势日渐显现。

苏州古城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园林是与北京长城、西安兵马俑和杭州西湖齐名、享誉世界的标志性旅游品牌和旅游名片,并广泛产生全球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旅游,应该成为苏州古城价值更新的核心动力,也是苏州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必然选择。

在国外,人们早已认识并利用旅游对促进经济增长及城市发展的作用,旅游城市化现象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Mullins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注重享乐,pleasure)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

苏州调研报告

苏州调研报告

苏州调研报告根据对苏州市的调研,以下是本报告总结的主要发现和观察:1. 经济发展:1.1. 苏州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1.2. 该市的经济结构多样化,包括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多个重要领域。

1.3. 苏州市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府支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1.4. 该市的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2. 城市规划和建设:2.1. 苏州市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城市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生活质量较高。

2.3. 苏州市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了交通、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3. 教育和人才:3.1. 苏州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著名的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

3.2. 该市鼓励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许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3.3. 苏州市的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社会事业和文化活动:4.1. 苏州市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养老和教育等领域。

4.2. 该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表演等。

4.3. 苏州市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1. 苏州市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

5.2. 该市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5.3. 苏州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

总结而言,苏州市在经济、城市建设、教育、人才、社会事业、文化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然而,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比如人口增长、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

这份调研报告旨在对苏州市各区进行调研,从不同方面了解各区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吴中区吴中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部,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区。

该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虎丘景区等著名景点,旅游资源丰富。

吴中区经济发达,是苏州市的商贸中心之一,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

不过,该区也存在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继续加以解决。

二、相城区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南部,是苏州市的新兴区域。

该区拥有中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太湖新城等重点项目,发展潜力巨大。

相城区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拥有相城古城等文化景点。

然而,该区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姑苏区姑苏区位于苏州市中心,是苏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该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苏州博物馆、平江路等著名景点。

姑苏区依托苏州古城风貌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成为苏州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但该区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好古城文化遗产。

四、高新区高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是苏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域。

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然而,该区也存在着科技人才流失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五、吴江区吴江区位于苏州市西部,是苏州市的工业基地之一。

该区拥有吴江经济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等。

吴江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苏州市各区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势。

然而,也不可忽视各区在交通、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未来,应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各区协调发展,推动苏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关于1苏州区位分析

2023年关于1苏州区位分析

苏州区位分析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上海,距离上海仅有不到100公里的距离,所以很多人称之为“上海的后花园”。

苏州的区位十分重要,它位于长三角地区,这是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从苏州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和区域经济优势三个方面来分析苏州的区位。

首先,苏州地理位置优越。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太湖,南接杭州湾,北濒长江。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苏州在地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对于苏州的水资源供应和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为苏州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交通便利。

苏州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处于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相邻,地理位置优势极为显著。

其次,苏州的交通便利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苏州交通枢纽众多,包括苏州火车站、苏州北站、苏州北高铁站等多个火车站点,以及苏州高铁站、苏州北高铁站等多个高铁站点。

这些火车站和高铁站使得苏州与全国各地相连,并便利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此外,苏州还有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州南京高速公路、苏州沪杭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苏州还享有“小京杭”之称,因其毗邻杭州湾,交通便利,使得苏州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苏州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了独特的交通优势,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最后,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经济优势。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苏州具备优质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机构众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苏州还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太湖的水资源使得苏州具备了不可忽视的生态经济发展优势。

此外,苏州市内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为苏州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优势使得苏州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市中心

苏州市中心

苏州市中心苏州市中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苏州市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拥有许多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办公楼、公共设施以及重要的政府机关。

它也是苏州市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居民。

苏州市中心地区历史悠久,能够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吴越时期。

自那时以来,苏州市中心一直是苏州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在明清时期,苏州市中心成为了一些重要的商业街道和市场的所在地。

这些商业街道和市场非常繁华,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贾和游客。

如今,苏州市中心仍然保留着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苏州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苏州市中心以其发达的现代化建筑和便利的交通而闻名。

这里拥有许多高楼大厦,包括商业中心、写字楼和豪华酒店。

商业中心提供各种各样的购物和娱乐设施,包括国际品牌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

办公楼则为许多大型企业和机构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办公场所。

此外,苏州市中心还设有苏州市政府和其他政府机关,这些机关负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

苏州市中心交通便利,有多种方式可以到达。

市中心设有多个公交站和地铁站,可方便游客和居民前往各个地方。

此外,苏州市中心还有许多出租车服务和共享单车供人们选择。

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短途出行,苏州市中心都提供了多种交通选项。

除了现代化的建筑和便利的交通,苏州市中心还有许多公共设施和文化活动。

这里拥有公园、广场、博物馆、剧院等多种场所,供游客和居民放松和娱乐。

公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人们可以散步、慢跑或者享受户外活动。

广场则是人们聚会和休息的理想场所。

博物馆和剧院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苏州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总的来说,苏州市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繁华、便利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

它不仅拥有许多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办公楼,还保留着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

它是苏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

前往苏州旅行的人们可以在苏州市中心体验到现代化和历史文化的结合,享受购物、观光和休闲的乐趣。

昂贵的经验

昂贵的经验
1 市区金融机构 存款余额 占全市 比重 0
9. 6. 8 9 . 4 . 4 . 87 22 38 32 51 8 4
9 6. 8 - 9 . 4 4 . 8l 54 33 26 3 7 5 6
能不同但地位都十分重要的角色 ,要在 “ 东进、北拓、南优、西
育”大框架下,形成一个分工明确 、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的有机
l 市 区公共图书馆 图书总藏 量 占全市 比重 9. 6. 8 . 9 . 7 . 3 . I 65 79 1 1 69 65 5 7 l 市 区每百人公共 图书馆藏 书 ( ) 2 册 230 93 7. 2 1 23 9 . 2. 7. 04 2 . l. 36 8 O

计算得到 长三角6 市 中心城 区首位度 的综 合得分 ,见 表 城
3o
羹 。 验总 贵的, 是那 付出 价就不 得到 经 是昂 它 种不 代 能 的萋 羹东 。 西 羹
木拳术木木水宰枣木枣木木宰: j 宰木幸 枣木半木拳术拳木枣木木木 , 水木宰宰: : 宰木 Il cE I c lI cc
市 中,苏州中心城 区首位度综合 得分最低 ,仅 为2 24 ,与 5 .分 排 名第 一的南京8 86 2 .分、排名第 二的杭 州6 71 5 .分、排名第三 的 常 州5 05 、排 名 第 四的 无锡 4 0 、排名 第 五 的 宁波 9 .分 0分
3 1 分相距甚远。 7. 4
通过与 长三角6 城市 中心城 区 的指标对 比 ,我们发现 ,苏 州中心城 区首位度 明显偏 低。这一方面与苏州拥 有强大的县域 城市群 有直接 关系 ,县域经济体 的强大直接 导致 中心城 区相关 指标 占比较低 、首位度相 对降低 ;另一方面更与苏州中心城 区 自身产业结构 不尽合理 、产业层 次不高 ,缺 乏高端制造业和现 代服务业优势 、城市综合功能 不强有关。加快发展苏州 中心城 区,增 强中心城 区功 能 ,做 强中心城 区综合 实力 ,提 高中心城 区首位度 ,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

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研究--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研究--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我国的行政区建制对于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苏州在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于2012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此次调整对于苏州城市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笔者将对苏州功能提升遇到的问题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对苏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讨论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的机制。

一、苏州城市功能提升的瓶颈(一)经济维度———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都市群的副中心城市,举世瞩目。

然而,同时,济。

苏州下辖的5前十,地级市。

相比之下,低,行的速度与力度。

市的定位不符。

袁飞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研究———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市域比重不高。

苏州市区GDP 占市域比重只有33.5%。

市区与周边县级市相比,经济实力的优势不够明显。

在长三角范围内,其市区GDP 所占比重与南京、杭州、宁波及无锡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见表1)。

另外,古城区沧浪、平江及金阊均以商贸、旅游及文化等产业为主,同质化发展现象较为严重,资源要素受行政权限制约难以整合,产业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受到制约,财政收入较低。

同时,因为上述3个区财力均偏弱,统筹能力也相对较弱,影响了其政府实现民生改善的力度。

这与苏州率先实现现代化、构建小康社会的背景是不相符的。

(二)文化维度———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分散1982年,苏州成为国务院批准的24座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尽管历届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行政区划体制等因素制约,古城规模化成片保护格局未能充分实现。

由于古城保护涉及原沧浪区、平江区及金阊区3个发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对历史街区以及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加以统筹保护。

例如,山塘街东接阊门,西连虎丘,龙身山塘河、龙尾虎丘塔都在金阊区,龙头阊门却在平江区内,在整治保护的过程中,行政区划限制成为景区整体保护的最大障碍。

苏州区位分析

苏州区位分析

对苏州市的区位研究分析05 尤超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

苏州地理位置优越。

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四通八达。

横卧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配套港苏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区,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

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

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

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

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

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

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

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
报告
马露露
【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本文从经济、产业、人口、人才、文化等方面对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进行量化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着中心城区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心城区内部各组团发展不均衡等矛盾,通过与长三角6个主要城市和全国10个主要城市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提出要处理好中心城区与县域经济体之间、中心城区内部各组团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马露露
【作者单位】苏州市统计局,江苏,苏州,215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提升“中心”功能做强增长引擎——成都市中心城区结构调整战略转型期调查研究报告 [J],
2.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 [J], 马露露
3.做强省会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西宁市首位度研究报告 [J], 翟鹏
4.越城: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创新发展首位度 [J], 越城区科学技术局
5.云浮市中心城区首位度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J], 张炳信;伍时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题目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题目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题目标题: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探析其区位优势和城市发展架构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探究苏州地理空间的特点和优势,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调研结果表明,苏州多河流纵横交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同时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享有交通便利和优越的区位优势。

城市发展架构上,苏州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动调控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一、引言苏州是江苏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和空间特点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本报告将对苏州的地理空间进行调研,分析苏州地理优势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并提出个别发展策略的建议。

二、苏州的地理特点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苏州河、太湖为界,北临长江,南濒太湖。

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不仅有水域资源,还有高山丘陵与平原地貌,景色秀美。

苏州河、太湖等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水道运输和水景旅游的优势。

三、苏州的区位优势1. 交通便利:苏州地理位置处于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和苏州河两大水道纵贯城市,交通通达。

同时,苏州市与长江经济带、沪宁杭经济带相邻,便于物流、信息流和人流的顺畅流动。

2. 区位重要性: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周边有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与其形成联系和互补。

苏州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有着较大的潜力。

四、苏州的城市发展架构1. 产业结构优化:苏州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贸区的设立带动了进出口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增长,推动了苏州经济的持续发展。

2. 人口调控与城市规划:苏州面临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流入和城市扩张的压力。

为了保持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苏州采取了人口调控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通过控制人口规模和优化城市功能区划等举措,提高城市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五、苏州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建议1. 环境保护:苏州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强中心城区提升核心竞争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报告苏州市区作为苏州的中心城区,代表着苏州的城市形象,是苏州文化的“魂”和“根”,也是苏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所在。

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的战略目标,要求在新一轮发展中,使中心城区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地。

如何谋划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心城区带动市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研究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心城区首位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城市首位度”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1939年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研究和概括,他把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称“首位城市”(Primate City),并提出了“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一般认为,合理比值是2∶1,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度,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此后有的专家学者将城市首位度逐步从最初就国家范围、以人口规模比较为主,引入区域发展领域、以经济总量比较为主,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深层次考量,更加集中反映其核心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体现其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研究中心城区首位度问题,其核心是研究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说到底是中心城区在市域中辐射带动其他城镇群的能力问题。

二、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剖析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空间现象和经济现象之一,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推进城市化与提高城市化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有效消除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所面临的约束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苏州中心城区的发展和首位度的提高是伴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而逐步演化、推进的。

(一)中心城区首位度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市及城市化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心城区的发展也随之提速。

苏州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乡镇工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为标志的启动阶段(1978年~1990年)、以开发区建设带动城市扩容为标志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阶段(1991年~2000年)、以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为标志的城市群初步形成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及全市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都伴随着中心城区发展水平的相应提升。

审视统计数据(见表一)可以看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心城区的空间规模不断扩张,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26.6平方公里拓展至2008年的317.72平方公里,扩张了近11倍;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扩大,由于人口流动政策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显著增强,人口从1978年168.41万人增长至2008年340.08万人,人口密度从1978年1021人/平方公里增至2061人/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9.37亿元猛增至2008年2718.1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978年5.11亿元提高至2008年268.75亿元。

中心城区城建水平大幅度提升,2008年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为27.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品质和舒适度总体提升。

苏州城市化进程从改革开放之初小城镇建设启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放型经济助推中心城区“一体两翼”格局初步形成,至新世纪初以中心城区为首的六大板块城市群雏形初现,再到21世纪以后城市化战略加速实施、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至战略高度,苏州中心城区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环相扣,息息相关。

通过吴县市撤市分区的重大行政区划调整,苏州市区已经形成了东、西、南、北、中(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和老城区)“五区组团”的中心城区大框架,中心城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提高。

(二)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解析衡量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首位度,是对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所形成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综合考量。

市委研究室在《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问题研究》中提出了经济、产业、科技、人才和文化等五个方面的首位度,我们认为还应该包括人口首位度。

下面分别进行量化解析:1.经济首位度中心城区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综合经济实力越强,其整合区域生产体系、调节区域经济活动的能力也就越强,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广度和深度也就越宽泛,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也就能得到充分体现。

加快提高苏州中心城区的经济首位度,确立中心城区在大市域范围内的龙头地位,对全面开创“三区三城”新局面意义重大。

从经济总量、财政金融、开放型经济三大方面选取十个指标(以P表示),分别从中心城区占全市比重A和“两城市指数”S(中心城区与第二位城市(县级市)的比值)两方面衡量苏州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

A=P1/(P1+P2+…+Pi) i=1,2,…,n(n为区域内城市数量)S=P1/ P2从表二可以看到:2008年苏州中心城区占全市的比重均在40%~48.4%之间;“两城市指数”中三个指标值小于2,七个指标值大于2,其中两个指标值大于3。

苏州中心城区经济集中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2.产业首位度中心城区不仅应在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上占据明显优势,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性大的产业格局,而且在区域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中也应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

由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发展,受到空间、资源、环境等制约,因此,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升级和产业高端化、从而带动市域内其他城市形成整体产业竞争力,是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苏州要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而使苏州的产业结构变轻、服务业比重增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

从产业结构(见表三)来衡量,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较于全市平均水平更加合理,三次产业结构为0.9:59.2:39.9,中心城区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市高3.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程度更高,前十大产业产值占比中心城区比全市高5.4个百分点;产业层次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1.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9.1个百分点。

3.科技首位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心城区不仅是科技资源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科技服务平台集聚的高地,而且是区域科技创新的辐射源和推进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推进国际新兴科技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近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2008年,全市财政对科技投入达22.77亿元,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3.66%,其中中心城区的财政科技投入达12.46亿元,占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的二分之一强,占中心城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6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01个百分点。

尽管中心城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在全市各地区中不占优势,但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42.2%和54.0%,遥遥领先,体现了中心城区较高的科技首位度。

4.人口首位度人口的高度聚集是城市本身鲜明的特征,高密度的人口导致高密度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而中心城区应成为整个市域大系统中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在规模和结构方面达到效率最优。

近年来,苏州外来人口增加较快,城市承载力正面临巨大考验,如何在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调节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考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可以看到:2008年苏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37.3%,“两城市指数”为2.2:1;中心城区人口密度2061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值的1.9倍,是第二位城市(县级市)人口密度的1.5倍。

数据表明,苏州中心城区人口首位度较高,人口的集聚效应显著。

5.人才首位度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素质的人才决定区域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

人才首位度成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提高的决定性要素。

分析2008全市各经济板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和构成,可以看到:中心城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为43.6%,“两城市指数”为2.5:1;中心城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在全市占比分别达46.8%和51.4%,说明中心城区人才首位度较高,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强,中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6.文化首位度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不竭的动力,而对于中心城区来说,文化的作用更为重要,是构筑一个城市的地域化、个性化特色的决定因素,是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内容的重要内容。

研究文化首位度,就是考察中心城区的文化发展水平是否在区域内领先,文化资源是否得到高效的集聚、保护、弘扬与创新。

文化首位度体现了中心城区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品位,体现了其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苏州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铸就了苏州“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使古老的苏州焕发出青春的朝气,成为举世瞩目的科技新兴城市和国际制造业大市,而中心城区凝聚了苏州独有的丰富历史遗存和深厚文化底蕴,文化首位度具有明显优势。

当前苏州正在奋力开创“三区三城”新局面,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苏州特色的城市文化,是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苏州中心城区在更高层面上谋求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迅速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苏州中心城区首位度也相应提高,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随着而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心城区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近年来,苏州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尤其是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发展,带来了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减排治污任务十分艰巨,中心城区由于人口高度密集、产业高度集聚以及产业结构偏重等因素,矛盾更加突出。

从用地情况看,苏州中心城区未来工业发展用地可谓寸土寸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势在必行。

从“三废”的排放和处理情况看,中心城区2008年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量占全市的比重均为27.2%、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比达41.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物处置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中心城区“三废”的处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规模和质量。

2.中心城区内部各组团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区所辖七区中,金阊、平江、沧浪三个老城区尽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与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相城四区旺盛的发展势头相比差距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