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顿运动定律 四、物体的平衡 五、曲线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资料

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资料

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资料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目录高三一轮复习资料1物体的平衡高三一轮复习资料2直线运动高三一轮复习资料3 牛顿运动定律高三一轮复习资料4A曲线运动A高三一轮复习资料4B曲线运动高三一轮复习资料5A机械能高三一轮复习资料5B机械能高三一轮复习资料6动量高三一轮复习资料7电场高三一轮复习资料8磁场高三一轮复习资料9电磁感应G AGfBGFFGfD专题1:力和物体的平衡考点1:力的认识1.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

2.力的基本性质:①物质性②力的相互性③力的矢量性④力的独立性注意:矢量相等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同3.力的分类:①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含有: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

②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思考:①如何辨别某力是效果命名还是性质命名呢?②根据效果命名时,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吗?试举例说明?③同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吗?试举例说明?注意:在受力分析是均是按性质去分析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卵击石”鸡蛋破裂,而石头无损的事实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D.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E.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F.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G.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H.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是因为受了一个下滑力作用J.放在水中的木块浮于水面,是因为受浮力作用K.如果作用力变化则反作用力也将变化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如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为空气阻力):3.07海南卷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力和运动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力和运动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力和运动力和运动的知识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是高中物理的骨干知识,该专题包括力与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和曲线运动三个板块,专题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将物体的受力分析与运动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的跨度和方法的综合,通过该专题的复习对学生形成扎实的物理基础、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运用的能力大有益处,十分符合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目标要求,因此本专题也是每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重点,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亦能使学生在高考中亦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考情分析1、考纲要求考试说明中对相互作用、直线与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所涉及的知识点为Ⅰ级要求(了解和认识)的有9处,属于Ⅱ级要求(理解和应用)的有10处,如下表所示:2、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对力和运动的考查情况如下: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力和运动是高考出题的重点,而且呈现以下特点:(1)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偶有搭配实验题进行结合实验原理进行考查;(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图像、摩擦力、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等主干知识考查频率很高,且大部分题目难度中等,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基础知识牢固的情况下能够灵活应用,体现了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3)突出了物理基本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能力考查,如2010年第24题、2014年第24均考查了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模型;2013年的25题考查了“板+块”对象模型的分析的分析,涉及到了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难度较大(4)突出了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考查,例如2012年第21题考查了等效法;16题考查了极限思维法;2013年第25题、2014年第14题考查了图像分析法等等;(5)突出情境设置,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科技、医疗、体育运动等联系,考查了学生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2010年的24题以体育运动为背景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011年第19题以卫星信号的传输为背景考查了天体运动,2012年第24题以拖把的使用为背景考查了物体的平衡及摩擦力的特点,2014年第24题以高空跳伞为背景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主要概念

高中物理主要概念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学】1、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2、 物理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存在的现象、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同时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

3、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质点: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3、 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4、 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有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5、 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来表示。

我们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线段来表示位移,起始指向终点......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7、 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8、 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单位是米/秒。

9、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t ∆或一段位移x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 表示,它只能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0、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计时仪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

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

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目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六章曲线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第二章磁场第三章电磁感应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第三章核能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二章磁场第三章电磁感应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第二章材料与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四章热机第五章制冷机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五章交变电流第六章传感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八章气体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第十章热力学定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 -章机械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第十三章光第十四章电磁波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其值是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值不会比路程大
图 像 注意:x-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
v/(m/s) x/m
2
2 1 1 2 3 图一 4 5 6 0 -1 -2 图二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从枪口射出, 和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 时速度,它是矢量。 解析: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 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选项正确;平均速度指 物体通过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 写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它也是矢量,故B选项不对;C中、对应某一位置,为 瞬时速度,故C不对;D为瞬时速度的定义,D正确。 答案:A、D
高一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典例复习
牟定一中 杜海先
知识框架
一、运动部分 (第一章、第二章) 二、力与物体平衡部分 (第三章) 三、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
参 考 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 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 做参考系。 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 参考系时,观察结果往往不同。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 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 述尽量简化,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 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例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 是静止的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 静止的 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解析:位移的大小为起始与终了位置的直线距离,而与 运动路径无关。路径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为零,质 点肯定静止。选项B正确。位移为零,在这段时间内质 点可以往返运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不为零,所以选项 A正确。位移大小在非单向直线运动中总小于路程,所 以选项D正确。直线运动包括单向直线运动和在直线上 的往返运动,所以选项C错误。 答案:A、B、D

高中物理知识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大全1第一章力学
2第二章直线运动
3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4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5第五章曲线运动
6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7第七章机械能
8第八章动量
9第九章机械振动
10第十章机械波
11第十一、十二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固体、液体和气体
13第十三章电场
14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15第十五章磁场
16第十六章电磁感应
17第十七章交变电流
18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
19第十九章光的传播
20第二十章光的波动性
21第二十一章量子论初步
22第二十二章原子核。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涉及中学物理所用的有关公式初中所学公式用蓝色显示,高中竞赛要求的公式用红色显示,高考要求的公式用黑色显示. 第一章 力和物体的平衡1. 密度: V m =ρ. 2. 压强: SFP =,液体压强:P=ρgh.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1.03×105Pa ≈10m 水柱产生的压强.3. 重力的公式:G=mg.g=9.8m/s 2.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 1=mgsin θ,重力沿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G 2=mgocs θ. 4. 弹簧的弹力:F=-kx. 5.弹簧的串联:nk k k k 111121+++= . 6弹簧的并联: k=k 1+k 2+……+k n.5. 动摩擦力:f=μN.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μmg物体在粗糙斜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f=μmgcos α. 最大静摩擦力:f sm =μs N.摩擦角:Nf arctg sm=φ. 滚动摩擦:M=KN.6.阿基米德定律:排浮gV F ρ=.6. 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外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n +++=∑ 21(矢量式)n 合F F +++= 21 (矢量式)两个力夹角为θ时有计算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 与F 1夹角为α,则θθαcos sin 212F F F tg +=.正交分解法: ∑∑∑+=22)()(yx F F F ,nx x x xF F F F +++=∑ 21, ny y y yF F F F+++=∑ 21,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xyFF tg α.7. 共点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0F8. 力矩:M=FL. 9. 力矩平衡的条件:∑=0M ,10. 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11. 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0,0M 和F .12. 拉密定理: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t s v =, s=vt, vs t =. 2. 变速直线运动: t sv =,t v s =,vs t =. 3. 瞬时速度: tsv t t ∆∆=→∆→∆00limlim .4. 加速度的定义公式: t v v a t 0-=,tva ∆=.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021at t v s +=. 7.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20t v v v +=,2t v v =.T s s v n n 21++=.at v v 210+=.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末速度的关系公式:2022v v as t -=.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中点的速度:22202t s v v v +=.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22t s >v v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的位移都相等:∆s=aT 2. 12.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 t =gt,221gt h =, 22t v gh =,2t v v =.13. 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 v t =v 0-gt, 2021gt t v h -=.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gv H 220=,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 gv t 0=,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从抛出点到落回抛出点全过程所用的时间: gv T 02=, 14.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推论公式:(1) 等分时间(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1T 末、2T 末、3T 末……nT 末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之比:n v v v n ::2:1:::21 =,1T内、2T内、3T内,……,n T内的位移之比:22221::2:1:::n s s s n =,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 个T内的位移之比:)12(::3:1:::-=∏I n s s s N ,(2) 等分位移(设S为等分位移的长度)1S末、2S末、3S末……n S末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之比: n v v v n ::2:1:::21 = 经过1S、2S、3S……n S所用的时间之比:n t t t n ::2:1:::21 =,经过第1个S,第2个S,……,第n个S的时间之比:)1(::)23(:)12(:::----=∏I n n t t t N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ΣF=ma. ΣF x =ma x , ΣF y =ma y.2.牛顿第三定律:F=-F’.3.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θ,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上冲:a=-gsin θ.4.物体沿粗糙斜面下滑:a=g(sin θ-μcos θ),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冲: a=-g(sin θ+μcos θ). 3.超重(失重)时的浮力公式:F 浮=ρ(g ±a)V 排. 4.超重(失重)时的液体压强公式:P=ρ(g ±a)h. 第四章 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v x =v 0, 竖直方向的速度:v y =gt, 合速度:220)(gt v v +=,偏转角(即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初速度的夹角):0v gtv v tg xy ==θ, 水平方向的位移:x=v 0t,竖直方向的位移: 221gt y =, 合位移: 22y x s +=,轨迹是抛物线: 2202x v g y =.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初速度的夹角: 002221v gtt v gt x y tg ===φ,tg θ与tg φ的关系:tg θ=2tg φ.2.斜上抛运动: θcos 0v v x =,gt v v y -=θsin 0, t v x ⋅=θcos 0,2021sin gt t v y -⋅=θ. 飞行时间: gv T θsin 20=,射程:g v X m θ2sin 20=,最大高度: g v Y m 2sin 220θ=.3.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周期:fv r T 122===ωππ, 频率: Tf 1=, 转速:n=f,线速度大小: r rn rf T r t s v ⋅=====ωπππ222 角度速度: rvn f T t =====πππφω222,向心加速度大小: ωω⋅===v r r v a 22, 向心力的大小:ωω⋅===mv mr rv m F 22. 4.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轻绳拴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 r v m mg T 2=-,小球恰好能作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rv m mg 2=,gr v =,轻杆拴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恰好能作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是在最高点杆的支持力N=mg,此时小球的速度v=0. 5.圆锥摆的周期公式: gl T θπcos 2=. 6.相对运动: AB S 、AB v 、AB a 分别表示A相对于B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相对位移:CB AC AB s s s +=. 相对速度: CB AC AB v v v += 相对加速度:CB AC AB a a a +=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r =23.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rGMmF =. 3.地面附近万有引力约等于重力: mg R GMm ≈2.g R GM 2=,2R GM g =,G g R M 2=. 4.卫星绕地球运转的线速度大小的推导计算: r v m r GMm 22=,rGMv =. 5.卫星绕地球运转的角速度的推导计算:22ωmr r GMm =,3rGM =ω. 6.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周期的推导计算: 22)2(T mr r GMm π=,GM r T 32π=. 7.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计算: R v m RGMm 22=,s km gR RGMv /9.7===.8.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9.天体质量的计算: 22)2(T mr r GMm π=,2324GT r M π=. 10.天体密度的计算:球的体积334r V π=,23GTV M πρ=== . 11.同步卫星高度的计算:22)2)(()(T h R m h R GMm π+=+,R GMT h -=3224π,R gTR h -=32224π. 第六章 动量1. 冲量:I=F ·t.2. 合外力的冲量:I 合=ΣF ·t,I 合=I 1+I 2+……+I n .3. 动量:P=mv.4. 动量的变化:∆P=mv t -mv 0.5. 动量的变化率:∑=∆F tP. 6. 动量定理: ΣF ·t= mv t -mv 0,I 1+I 2+……+I n = mv t -mv 0. 7.动量守恒定律: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P 1=-∆P 2(一个物体增加的动量等于一个物体减小的动量) 8.人船模型: L mM M m S L m M m M S+=+=,. 第七章 机械能1. 功: W=FScos α,W=Pt.2. 功率:Fv P Fvcosα,P ,tW P ===. 3. 动能:221mv E k =. 4. 动量大小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mP E k 22=.5. 重力势能: mgh E P =.6. 弹簧系统的弹性势能: 221kx E P =7.机械能:E=E k +E P8.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W G =-△E P. 9. 动能定理:2212210mv t mv s F -=∑⋅, 22122121mv t mv n W W W -=+++ . 10.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E 2=E 1. 11.功能原理: 12E E 非W-=.12. 能量守恒定律:子弹打木块模型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典型问题,系统损失的动能转化成内能(用于发热:产生热量Q=fL).变化量(增量;改变量)=末-初减少量(损失量;差值)=初-末.2M)v (m 2122Mv 2121mv 21μmgL 2M)v (m 2120mv 21μmgL 2M)v (m 2120mv 21fL 系统末态动能系统初态动能fL +-+=+-=+-=-=13.弹性碰撞:'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12'11212222121121v m v m v m v m +=+212212112)('m m v m v m m v ++-=211122222)('m m v m v m m v ++-=等质量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交换速度;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之后以等大的速率反弹. 14.完全非弹性碰撞: v m m v m v m )(212211+=+, 212211m m v m v m v ++=系统损失的动能:)(2)(2)21(21)2222121121(2122121m m v v m m v m m v m v m k 损E +-=+-+=. 15.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在碰撞后的相对速度与碰撞前的速度相对速度之比值,叫恢复系数,即2112''v v v v e --=,结合动量守恒: '22112211'v m v m v m v m +=+可以解得:))(1('2121211v v e m m m v v -++-=))(1('2121122v v e m m m v v -+++= .e=1即为弹性碰撞,e=0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16.判断同向碰撞是否可能的四条原则: (1)m 1追上m 2发生碰撞:v 1>v 2;(2)动量守恒: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3)动能不会增加:222'2122'122221221:2'22212'11212222121121m Pm P m P m P 即v m v m v m v m +≥++≥+ (4)碰撞后不可能再碰一次: v 1’≤v 2’. 17.机械效率: %100⨯=总有用W W η.18.伯努利方程:怛量v gh P v gh P =++=++222221112121ρρρρ. 第八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 回复力:F=-kx. 2. 加速度: x mk a -=. 3. 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km T π2=. 4. 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glT π2=.秒摆的周期T=2s,摆长L=0.9929m. 5.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cos(0φω+=t A x . 6. 简谐振动的能量: 222212121kx mv kA E +==. 7. 波速、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f Tv λλ==.8. 在一直线上两个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cos(111φω+=t A x ,)cos(222φω+=t A x)cos()cos()cos(221121φωφωφω+=+++=+=t A t A t A x x x )cos(212212221φφ-++=A A A A A22112211cos sin sin φφφφφA cso A A A tg ++=.第九章 热学1. 热力学温度:T=(273+t)K.2. 热量的计算公式:)(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 qm Q 放=,q 表示燃烧值.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或者凝固时放出的热量: Lm Q =,L 表示熔化热. 汽化时吸收的热量或者液化放出的热量: m Q λ=,λ表示汽化热. 热平衡方程: 放吸Q Q =. 3. 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推论:12P V VP ∆-=∆. 4. 抽气问题:对于容积为V 0,其内部的气体质量为m 0的容器抽气,每次抽出气体的体积为ΔV,抽了n 次,剩下的质量为m n ,则: 000)(m VV V m n n ⋅∆+=要使剩下的质量和原质量的比为0m mn ,则需抽n 次: VV V m m n n ∆+=000lglg.5. 查理定律:2211T P T P =,推论:T T P P ∆=∆;用摄氏度表示: )2731(0tP P t +=. 6. 盖·吕萨克定律:2211T V T V =,推论: T T V V ∆=∆;)2731(0t V V t +=. 7.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8. 克拉伯珑方程:PV=nRT, RT MPV μ=.密度方程:222111T PT P ρρ= 9. 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E.10. 热膨胀:线膨胀,)1(0t l l t α+=;体膨胀, )1(0t V V t α+=.对于均匀各向同性的固体β=3α,对于气体12731-=度β. 10.相对湿度: %100%1002121⨯=⨯=P PB ρρ. 11.毛细现象,液面升高的高度: gr h ρσ2=. 第十章 电场 1. 库伦定律:221r Q kQ F =(真空中). 221r Q kQ F ε=(介质中).2. 电场强度(场强): qFE =. 3. 点电荷的场强: 2r kQ E =(真空中). 2r kQE ε=(电介质中).4. 匀强电场的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 dUE =.5. 电势: qU ε=.点电荷的电势: rkQ U =. 6.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场强和电势公式:球壳内:E=0,rQr kQ U 04πε==。

高中物理大纲

高中物理大纲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3.抛体运动的规律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圆周运动6.向心加速度7.向心力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一章电场电流一、电荷库仑定律二、电场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四、电容器五、电流和电源六、电流和热效应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波谱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二、物体的内能三、固体和液体四、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一、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三、热机的工作原理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五、有序、无序和熵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三、放射性衰变四、裂变和聚变五、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三、新能源的开发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第2节电源第3节多用电表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5节电容器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感应电动势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第2节变压器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第5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第4节电磁波谱第6章集成电路传感器第1节晶体管第2节集成电路第3节电子计算机第4节传感器第1章物体的平衡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2节平动和转动第3节力矩和力偶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2章材料与结构第1节物体的形变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3节液压传动第4节常用机构第5节机械第4章热机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第4节喷气发动机第5章制冷机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第2节电冰箱第3节空调器第一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第3节棱镜和透镜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第2章常用光学仪器第1节眼睛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3节照相机第3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1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第2节光的干涉第3节光的衍射第4节光的偏振第4章光源与激光第1节光源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第3节激光第4节激光的应用第5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强度4电势能和电势5电势差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静电现象的应用8电容器的电容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电源和电流2电动势3欧姆定律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焦耳定律6电阻定律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多用电表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0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课题研究霍尔效应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第四章电磁感应1划时代的发现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楞次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6互感和自感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谈电流1交变电流2描述交变电流的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应用(一)3传感器的应用(二)4传感器的应用实验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课题研究怎样把交流变成直流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4温度和温标5内能第八章气体1气体的等温变化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固体2液体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功和内能2热和内能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如何提高煤气灶的烧水效率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象3波长、频率和波速4波的反射和折射5波的衍射6波的干涉7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光的折射2光的干涉3实验:用双逢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光的颜色色散5光的衍射6光的偏振7全反射8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振荡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相对论的诞生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广义相对论简介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动量守恒定律(一)3动量守恒定律(二)4碰撞5反冲运动火箭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物理学的新纪元:能量量子化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核力与结合能6重核的裂变7核聚变8粒子和宇宙课题研究研究建筑石材的放射性。

高中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 学.1 第一章 力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注意]:①受力物和施力物同时存在,受力物同时也是施力物,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例如:重力等.2.[注意]: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而是改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②物体的受力(不)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不)改变.(×)[合力改变,运动状态才跟随改变,如一运动物体只摩擦力至静止]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叫做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作用点.[注意]: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4.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到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简称物重.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9.8N/kg.含义:质量每千克受到重力9.8N.[注意]:①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物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②重力不一定严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近似相等.③重力大小:称量法(条件: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④重力不一定过地心.5.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注意]: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形规则的重心,在它们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②采用二次悬挂法可以确定任意薄板的重心.③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质心也是一样).④物体的重心和质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物体远离地球而不受重力作用时,重心这个概念就失去意义,但质心依然存在,对于地球上体积不大的物体,重心与质心的位置是重合的. ⑤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改变.6.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注意]:①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两物体必须接触,与重力不同)②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③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力的作用效果力积④两物之间一定有弹力,若无弹力,绝无摩擦力.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⑤杆对球的弹力方向:方向不沿杆的方向方向与杆同方向图B 方向与杆反方向⑥胡克定律F=kx -,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⑦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应在弹性限度内]7.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且接触面上是粗糙的;接触面上要有挤压的力(压力);接触面上的两物体之间要有滑动或滑动的趋势.F =μ(动摩擦因数)F N (压力大小)[注意]:①摩擦力方向始终接触面切线,与压力正交,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运动)②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互为参照物时所具有的一种运动趋势.③动摩擦因数是反映接触面的物理性质,它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和接触面上的受力无关.此外,动摩擦因数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④增大/减小有益/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减小压力;用滑动/滚动代替滚动/滑动;增大/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⑤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与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⑥皮带传动原理:主动轮受到皮带的摩擦力是阻力,但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8. 静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间的滑动产生.[注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②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例:匀速圆周运动)③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也可能是静摩擦力.(例:相对运动的物体)④一般说来,F MAX 静>F 滑.⑤当静摩擦力未达到最大值时,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9.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合成要遵守平形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10. 物体的平衡的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状态;匀速转动状态.1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一是合外力为零;二是所受外力是共点力.[注意]:①几个共点力在某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合外力不可能为零,物体受这样几个力的作用不可能平衡.②三个等大而互成120°的合力为0. ③两个共点力F 1 和F 2的合力计算公式:F 1 和F 2的夹角为θ,则: F = F 和F 1的夹角α=arctan )sin arcsin(cos sin 2211θθθF F F F F =+;θθαθαcos sin tan ;)180sin(sin 2122F F F ACOA BC OC BC F F +=+==-=θcos 221222F F F F ++C④在F 1、F 2大小一定时,合力F 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随θ角的减小而增大.(θ= 0,F Max = F 1+F 2;θ= 180,F =F F F ∆=-21; F 的范围F ∆≤F ≤F 1+F 2⇒力的矢量三角形)合力F 一定,随夹角θ减小而减小;随夹角θ增大而增大.若分力F 1一定,则F 2随夹角θ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合力F 随θ角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⑤F 有可能大于任一个合力,也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还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共点力最小合力为零,最大合力同向,即所有力之和).12. 一个力有确定的两个分力的条件:两个分力的方向一定(两个分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一定(两个分力一定要互成一定角度,即两个分力不能共线).[注意]:①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没能唯一解(立体).②已知合力F 和分力F 1的大小及F 2的方向,设F 2与F 的交角为θ,则当F 1<F sin θ时无解;当F 1=F sin θ时有一组解;当F sin θ<F 1<F 时有二组解;当F 1≥F 时有一组解.13.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正弦定理: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三力首尾顺次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且每个力与所对角的正弦成正比. 即:332211sin sin sin θθθF F F ==即:332211sin sin sin αααF F F == [注意]: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即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 第二章 直线运动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注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3.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4. 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标量).如果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如果是曲线,就叫做曲线运动.[注意]:①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平行时,物体作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的条件: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共线.5. 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位移(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注意]:①在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路程就等于位移大小.(×)[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②物体的位移可能为正值,可能为负值,且可以描述任何运动轨迹.6. 速度的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t s v =[注意]:①平均速度用v 表示.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值.(速率定义:物体的运动路程(轨迹长度)与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值)对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与时刻(位置)对应;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对应. 113②速率是标量.③速度方向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是位移方向.④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通过某位置或者某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7.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与改变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公式:tv a ∆∆=,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或速度的变化方向),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m/s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注意]:①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运动在变化,无论速度的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大、小或零,物体的加速度大.②速度的变化就是指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③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方向一致,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物体做加速度运动;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物体做减速度运动;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随时间增大不变化,物体做匀速运动.④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各点斜率 ,表示物体在这一时刻的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为倾斜直线]). ⑤速度为负方向时位移也为负.(×)[竖直上抛运动]8.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①连续相等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之差相等.△s =at 2②初速度为零,从运动开始的连续相等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或平均速度)之比为1:3:5…..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为s ,那么 2t v )2(0t v v +<2s v )2(220t v v +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 1:v2=t1:t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⑤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 1:s 2=t12:t2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经历连续相同位移所需时间之比1:)12(-: )23(-…)1(--n n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⑦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末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3211:2:3…(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 ⑧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12n N S S n N -=(N S 表示第N 秒位移,n S 表示前n 秒位移)⑵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20)(21t t v v v t s v =+== tv k ∆∆=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注意]:v t2 -v02=2as9.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匀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用g表示.在地球两极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大,赤道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小.[注意]: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10.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注意]:①运动到最高点v= 0,a = -g(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max=v02 /2g,所需时间t =v0/g.③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t =2v0/g).§.3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力不是产生物体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或者方向的原因.③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只要其中一种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在变,有加速度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 一切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注意]: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而是一种性质.因此“惯性力”或“惯性作用”的提法是不妥的.③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④物体越重,物体的惯性越大.(×)[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其重力是不同的,而质量是不变的,且物体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受力、速度大小等因素无关]⑤物体的惯性大小是描述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的惯性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亦然.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注意]: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②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 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 N.(kg·m/s2=N;kg·m/s2·m=J;1 N=105达因,1达因=1g·cm/s2)③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只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④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4.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 ma[注意]:①a与F同向;且a与F有瞬时对应关系,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当F=0时,a=0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若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的斜角滑下,那加速度a=g(sinθ-μcosθ).(斜面光滑,a=g sinθ)④一个水平恒力使质量m1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a1的加速度,也能使质量为m2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a 2的加速度,则此力能使m 1 + m 2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产生加速度a 等于a 1a 2 / a 1+a 2或m 1a 1/(m 1+m 2)、m 2a 2/(m 1+m 2).⑤惯性参考系:以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为参考物.非惯性参考系:以具有加速度的物体为参考物.5.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注意]: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之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大小,同性质;不同之处:方向相反,作用的物体不同.②二力平衡两个力的性质可相同,可不同;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直观区别:看它们是否因相互作用而产生.(例:重力和支持力,由于重力不是由支持力产生,因此这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6.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性质.7. ⑴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即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即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这种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 即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 = g 时称物体完全失重,处于完全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例:处于完全失重的液体不产生压强,也不产生浮力.对P=ρgh 和F 浮=ρ液V 排g 只有在液体无加速度时才成立.若当液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g 的取值是9.8+a 当液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g 的取值是9.8-a 当液体处于完全失重,g 等于9.8-9.8=0)[注意]:①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发生变化.②匀减速下降、匀加速上升⇒F N -G =ma F N =m (g +a );匀加速下降、匀减速上升⇒G -F N =ma F N =m (g-a )③一只有孔且装满水的水桶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水由于完全失重而不会从桶中流出. §. 4 第五章 曲线运动1. ⑴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⑵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合外力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⑷曲线运动的特点: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质点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质点作曲线运动时,受到合外力和相应的速度一定不为零,并总指向曲线内侧.[注意]:①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是变化的.(×)[此力不一定变化]②两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③已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加(互成一定角度,不共线)则合运动是:1合合与v a 共线是匀加直线运动;2合合与v a 不共线是匀变曲线运动.④一个分运动是匀速,另一个是匀加(初速度为零),则合运动:1合合与v a 共线⎪⎩⎪⎨⎧-=+=atv v at v v 00合合反向,同向, 2合合与v a 不共线:匀变速曲线运动.2.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注意]:平抛运动性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 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结论一:y x tan tan 2=结论二:B 点坐标)0,21(x . 3.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的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①匀速圆周运动(性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是瞬时加速度、速度矢量方向不断改变的变速运动.(“匀速”指速率不变)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线速度来描述. (v 为线速度大小,s 为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不断变化).③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角速度来描述.(国际制单位:弧度每秒,符号是rad/s )tϕω=(ω为角速度符号,ϕ为半径转过角度)④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周期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符号:T (N tT =,t 为时间,N 为圈数).周期长说明物体运动的慢,周期短说明物体运动的快.周期的倒数是频率,符号f .频率高说明物体运动的快,频率低说明物体运动的慢.⑤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转速来描述.转速是指每秒转过的圈数,用符号n 表示.单位转每秒,符号..r/s ...(n 换成这个单位才等于f ). ⑥T f 1= n f T πππω222=== r rf Tr v ωππ===22 ⑦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转动物体,其角速度大小、周期、转速相等.............(共轴转动);用皮带传动、铰链转动、齿轮咬合都满足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⑧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周期、转速不变的运动,物体满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有向心力、初速度不为零.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方向,不改变大小(向心加速度的作用: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4. 向心力定义: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合外力.[注意]:①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力.②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的效果命名的.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③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F 向心= 5. 向心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圆心.r n r Tr f r v r m F a 22222)2()2()2(πππω====== [注意]:①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②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但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加速度.v =s t r n m r f m r T m r v m r m 22222)2()2()2(πππω====③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是轨迹的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是合外力方向)6.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⑴火车转弯情况: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以减少火车轮缘对外轨的压力.①当火车行使速率v 等于v 规定时,F 合=F 向心,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②当火车行使速率v 大于v 规定时,F 合<F 向心,外轨道对轮缘都有侧压力.③当火车行使速率v 小于v 规定时,F 合>F 向心,内轨道对轮缘都有侧压力.⑵没有支承物的物体(如水流星)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当2R v m mg =,即Rg v =,水恰能过最高点不洒出,这就是水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②当2R v m mg ,即Rg v ,水不能过最高点而洒出; ③当2R v m mg ,即Rg v ,水能过最高点不洒出,这时水的重力和杯对水的压力提供向心力. ⑶有支承物的物体(如汽车过拱桥)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①当v =0时,02=R vm ,支承物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mg ,这就是物体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②当Rg v 时,2R vm mg ,支承物对物体产生支持力,且支持力随v 的减小而增大,范围(0~mg ) ③当Rg v =时,2Rv m mg =,支承物对物体既没有拉力,也没有支持力. ④当Rg v 时,2Rv m mg ,支承物对物体产生拉力,且拉力随v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支承物对物体无拉力,物体将脱离支承物)7.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离心运动.反之,为向心运动.§.5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要互相吸引,引力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注意]:①万有引力定律公式:221rm m G F =(G 为引力常数,其值为6.67×10-11N ·m 2/kg 2) ②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的测出了引力常量.③天体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万有引力.④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一质点的万有引力合力为零.⑤天体球体积:V =334R π;天体密度:3233r GT R πρ=(由R m R GMm 22ω= T πω2= ρπ234r M =,r 指球体半径,R 指轨道半径,当R =r 时,23GT πρ=) ⑥从牛顿做的“月—地”实验得出: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的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2. 重力和万有引力:物体重力是地球引力的一个分力.如图,万有引力F 的另一个分力F 1是使物体随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越靠近赤道(纬度越低),物体绕地轴运动的向心力F 1就越大,重力就越小;反之,纬度越高(靠近地球两极)力F 1就 越小,重力就越大.在两极,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在赤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加上向心力.⑴物体的重力随地面高度h 的变化情况: 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近似等于2)(h R Mm G +,可见物体的重力随h 的增大而减小,由G=mg 得g 随h 的增大而减小.⑵在地球表面(忽略地球自转影响):22gr GM rMm G mg =⇒= (g 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地球半径)⑶当物体位于地面以下时,所受重力也比地面要小,物体越接近地心,重力越小,物体在地心时,其重力为零.3.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宇宙第一速度.(7.9km/s )⑴当物体速度大于或等于11.2km/s 时,卫星或脱离地球引力,不绕地球运行,称这个速度为宇宙第二速度.宇宙第三速度:大于或等于16.7km/s.⑵卫星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关系:r GM v r v m r Mm G ==,22;322,r GM r m r Mm G ==ωω;GM r T r T m rMm G 32224,)2(ππ==;开普勒第三定律:32/r T =k=⇒24π中心天体GM k 由中心天体的质量决定. ⑶地球的同步卫星轨道只有一条,它到地球的高度是一定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转速度r gR v /20=(R 0为地球半径,r 为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m in 85,km /s 9.7min max ==T v ⇒即轨地r R =时);人造卫星周期GMr T 32π=(M 为中心天体,r 为轨道半径),可见人造卫星的周期和自身质量无关,只和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圆周轨道半径有关.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等于重力,重力加速度等于向心加速度,在卫星里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密度计、电子称、摆钟等. ⑷“双星”问题:角速度相等.2221ωR Gm r =、22121ωR Gm r =;212211R m Gm r m =ω…①;212222R m Gm r m =ω…②;R r r =+21…③;由①②③解得.§.6 第七章 机械能1. ⑴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⑵功(符号w )是一个标量,W=Fs cos α(α是力和位移的夹角,F 应是恒力)①如果力是直接作用在物体上,则s 为物体的位移.②如果力是间接作用在物体上,则s 为作用点的位移.[注意]:①1J 等于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 的位移时所做的功.m 2。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 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性质力”和“效果力”是两种不同的力的分类方法.效果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而性质力是按力的本身的性质定义的,比如“弹力”它就是性质力,它的定义是从“变形”“恢复原状”“产生力”定义的,它既是弹力产生的过程,也是弹力的性质,它根本没效果的痕迹,绝不能说因为“弹”才有力,而效果力都可以这样说:因为它是使物体运动的力所以叫“动力”;因为物体力的效果是使物体相互吸引,所以叫“吸引力”;因为对平面有压的效果所以这个力才叫“压力”。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浅析高中数理化重难点

浅析高中数理化重难点

浅析高中数理化重难点高中数学一、高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点高一:1、集合:交,并,补集,四种命题充分必要条,2、函数:函数性质,幂,指,对函数,3、函数与方程,4、空间几何体,5、点,线,面的关系,6、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高二:1、算法初步,2、统计,3、概率,4、三角函数,5、平面向量,6、三角恒等变换,7、解三角形,8、数列,9、不等式高三:1、常用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方程,3、导数及其应用二、高中数学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一年级:交、并、补的概念,命题的相互转化,无理和绝对值不等式,指数对数中底数a的讨论,函数综合题,三角公式运用。

二年级:数列求和、通式理解、数列极限、量积概念、圆锥曲线定义理解、直线与圆的数形结合。

三年级: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变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出平面的角,二面角),二项式定理的下推原理。

三、高中数学各年级学科难点和重点一年级:集合的运算,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二次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运用,解斜三角形。

二年级:算术,几何级数,数学归纳法,量积定理和向量分解,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性质。

三年级:平面直线的夹角,线面夹角,二面角,排列组合综合题,二项式定理,概率的求法,极坐标与线性规划。

四、如何学好高中数学(1 )抓教材处理。

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 )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把握学习节奏。

数学学习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度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4 )抓问题暴露。

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 )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

(6 )抓解题指导。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一物理公式 【完整版】

高一物理公式 【完整版】

高一物理公式备忘录1.力胡克定律F=kx 重力G=mg滑动摩擦力f=µN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2.直线运动 加速度a=t 0t v v -a=tv ∆ 平均速度v =tsv=21(v 0+v t )(只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v 0+ats=v 0t+21at 22as=v t 2-v 02s ∆=aT 2v /2t =v 平均=21(v 0+v t ) 重力加速度g=G 2RM g=L T224π自由落体运动v=gth=21gt 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1:3:5:—-:(2n -1)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2-1):(3-2):――:(n-1n -)3.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F=-F /4.物理的平衡物体平衡条件:F 合=0 5.曲线运动平抛运动V x =v 0V y =gtX=v 0ty=21gt 2 圆周运动线速度v=ts v=Trπ2 角速度ωtφ=Tπω2= 关系v =r ω 周期T =1f向心力F=mrv 2F=mr ω26.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23Tr =恒量万有引力定律F=G2rMm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 rv 2=G2r Mm v=rGMmr 22T4π=G 2r Mm 23Tr =恒量ω=T 2π星球表面mg=G 2RMm第一宇宙速度v 1=RGM(1)v=rGM 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 (2)ω=3r GM 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3)T=2πGMr 3即:半径越大,周期越大.(4)a=2rGM 即: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说明:对于v 、ω、T 、a 和r 这五个量,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7.机械能 功W=FScos α 功率P=tW P=FV机车起动方式恒定功率方式ma=F-fF=vp v m ax =f p 恒定加速度方式ma=F-fv m ax =fp 额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 t =atv t =fma p +额动能E k =21mv 2动能为标量.重力势能E P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h 指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动能定理W=21mv 22-21mv 12(w =F 合s 或w =w 1+w 2+w 3+…)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2+21mv 22=mgh 1+21mv 12E 2=E 1冲量I=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动量p=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动量定理Ft=mv /-mv动量守恒定律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9.机械运动 简谐运动F=-kx 单摆周期公式T=gL π2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km 2π受迫振动f=f 驱共振f 驱=f 固10.机械波(一般来说属于高二上学期的内容,考虑到少数学校进度稍快,故附上)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f λ 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波源相对静止f 受=λ波v =f 源观察者靠近波源(波源不动)f 受=λ人波+v v >f 源观察者远离波源(波源不动)f 受=λ人波-v v 源受Tv v 源波-λf 源波源远离观察者(观察者不动)f 受=Tv v 源波+λ<f 源(注:如果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对方动,则分子分母同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牛顿运动定律(一)单选题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理想实验,它提示了()A、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B、要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要消除运动物体的惯性,可以在运动的相反方向上加上外力D、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3、以下哪个物理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A、体积B、质量C、速度D、加速度4、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B、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C、物体一定产生加速度D、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5、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单位制选取了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A、长度,质量、力B、长度,质量,时间C、力,时间,能量D、力,速度,加速度6、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一个较小的力推桌子而没有推动时,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的变化量很小C、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D、桌子所受合外力等于零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现向物体施加一水平恒力作用,在力刚开始作用到物体上瞬间,()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D、物体同时具有加速度和速度8、关于“牛顿”这个力的国际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1NB、使物体产生1m/s²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NC、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²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ND、使质量为1kg的物体自由下落的力叫做1N9、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10、人走路时,脚蹬地的力为F,地对脚的力为F′,则()A 、F ﹤F ′B 、F = F ′ A 、F ﹥ F ′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如图3-1所示,在下列哪一对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 、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B 、灯对电线的重力与电线对灯的拉力C 、灯受到的重力与电线对灯的拉力D 、灯受到的重力与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12、站在升降机里的人,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会出现超重现象?( )A 、升降机匀速上升B 、升降机匀速下降C 、升降机加速上升D 、升降机减速上升13、用一根细绳将一物体吊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在下列哪些情况中,绳受的拉力大于重力?( )A 、升降机匀速上升B 、升降机匀速下降C 、升降机加速上升D 、升降机减速上升14、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产生的加速度是5m/s ²。

已知其中一个力大小等于3N ,则另一个力的大小等于( )A 、3NB 、4NC 、5ND 、6N15、如图3-2所示,一人通过一个光滑定滑轮,用轻绳拉一质量为20kg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5m/s ²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A 、100NB 、200NC 、300ND 、400N(二)混选题16、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1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B 、物体加速下降时,受到的重力比静止时的重力小C 、灯对悬线的力与悬线对灯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18、如图3-3所示,在水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一悬线挂着的小球,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不在竖直方向上。

若悬线保持如图位置时,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向左加速B 、向右减速C 、向左减速D 、向右加速19、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当他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等于400N 时,升降机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为( )。

(g 取10m/s ²)A 、2m/s ²,竖直向下B 、8m/s ²,竖直向上C 、8m/s ²,竖直向下D 、2m/s ²,竖直向上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拔河比赛中,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输方拉对方的力B 、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θC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一定相等D 、用锤钉钉子,锤对钉子的作用力与钉子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三)填空题21、用30N 的水平力F 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0kg 的物体,力F 作用3s 后消失,则第2s 末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第5s 末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

22、利用如图3-4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物体所受的力与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时,我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先保持两小车 相等,研究 与 的关系;再让两小 车 相等,研究 与 的关系。

(选填“所受拉力”、“质量”和“加速度”)23、物理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有它的适用范围: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 问题,不能用来处理 问题;经典力学只适用于 物体,一般不适用于 。

24、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直到停止下来。

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由两物体运动的位移之比为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25、如图3-5,在以2m/s ²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对紧贴侧壁的质量1kg 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外力F ,使物体相对侧壁静止,则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为 ,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为 ,摩擦力大小为 N 。

(四)计算题26、质量为5×104kg 的车厢在机车的牵引下,以30m/s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

车厢与机车脱钩后,车厢继续运动45000m 停下。

问:(1)脱钩后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和受到的阻力是多大?(2)如果机车重新牵引车厢起动,在100s 内速度由零增加到20m/s ,车厢需要多大的牵引力?(设车厢受到的阻力不变,g 取10m/s ²)27、在汽车快到站时,司机常关闭发动机,依靠惯性和阻力使汽车到站时刚好停下来,以减少油耗。

如果汽车的速度是21.6km/h ,前进时受到的阻力是汽车所受重力的0.03倍,则司a俯视图侧视图机应在离站多远处关闭发动机?(g取10m/s²)28、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m =5.0kg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它在F=14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求:(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物体运动的路程s=2.5m时的速度大小。

(g取10m/s²)29、质量为4kg的物体始终受一水平恒力作用,沿光滑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4s末速度达8m/s,而后立即进入粗糙水平面。

已知物体与粗糙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6,g取10m/s²。

问:(1)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和水平恒力各是多大?(2)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能运动多远?30、如图3-6所示,在水平光滑冰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 =20kg,受到的拉力大小F=60N,方向与水平夹角θ=60°。

不计冰面对木块的阻力。

求:(1)拉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2)木块运动的加速度;(3)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后5s内的位移大小。

(g=10m/s²)31、如图3-7所示,固定斜面的长度s =4.0m ,高度h =3.2m ,一个质量m =60kg 的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滑至底端需要的时间t =2s ,求此物体(1)下滑加速度的大小;(2)所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大小;(3)下滑时受到阻力的大小。

(g 取10m/s ²)四、物体的平衡(一)单选题1、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速度为零的物体B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C 、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的物体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2、如图4-1所示,用水平力F 把一铁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F增大时( )A 、墙对铁块的支持力增大B 、墙与铁块间的摩擦力增大C 、墙与铁块间的摩擦力减小D 、铁块受到的压力增大3、如图4-2所示,物体甲静止地放置在水平面乙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乙的正压力与甲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甲对乙的正压力与甲的重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乙对甲的支持力与甲的重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乙对甲的支持力与甲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4、如图4-3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两个反向的水平推力F 1和F 2的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F 1=10N ,F 2=2N 。

则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A 、大小等于2N ,方向与F 1反向B 、大小等于8N ,方向与F 1反向C 、大小等于12N ,方向与F 2同向D 、大小等于10N ,方向与F 2同向甲乙(二)混选题5、质点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静止B、质点速度一定不变C、质点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D、质点的加速度有可能变化6、一物体静置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受到的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B、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等于静摩擦力C、它受到的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D、它所受到的重力高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等于支持力7、用手握住一个瓶子使其在空中保持竖直且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手的握力越大,瓶所受的静摩擦力就越大B、手越粗糙,瓶所受的静摩擦力就越大C、瓶所受的合力为零D、瓶越重,瓶所受的静摩擦力越大8、如图4-4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所受重力大小为G的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A、μFB、μF + GC、μF- GD、G(三)填空题9、某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上,某大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若物块静止不动,它受到的合外力等于N,它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一物体在处于同一平面的三个共点力F1、F2、F3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已知F1和F2互相垂直,F2和F3之间的夹角为12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其中最大的力是,其中F2:F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