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市2020┄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模拟期末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21年秋高三上期末测试卷理科综合化学能力测试理科综合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Mg 24 Cl 35.5 Al 27 S 32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在下列生产生活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从海带中提碘B.用明矾净水C.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D.用氦气填充飞艇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大量Fe2+的溶液:Na+、SO42-、NH4+、[Fe(CN)6] 3-B.0.1mol/LNa2CO3溶液:、K+、AlO2-、Cl-、NO3-C.25°C时pH<7的溶液:K+、Cu2+、、Fe3+、NO3-D.遇苯酚变紫色的溶液:Na+、Mg2+、SO42-、Cl-9.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10.短周期主族元素A、B、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2+与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B>XB. B、X、Y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BC. 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的D.B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11.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快速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的氨气蒸馏时的接收装置用于分离C2H5OH和混合物直接蒸发氯化铁溶液获得氯化铁晶体12.Mg-NaClO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电极附近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B.电池工作时Na +向正极移动 C.废液的pH 大于NaClO 溶液的pHD.X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 -+H 2O+2e - = C l - +2OH -13.已知在溶液中()lg ()c H AG c OH +-=。
【高三】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扫描版,答案word
【高三】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扫描
版,答案word
试卷说明:
2022年秋季高中3(第一)期末试卷科学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参考答案1~6。
(18分)(1)ATP[h](NADPH)(2分,每人1分)(2)① ④ (2分,每人1分)② (2分)大于(2分)(3)0.52%(4)干热(2分,各1分)自然选择(2分)(5)基粒(类囊体)(2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分,不完整答案不得分)8。
(18分)(1)2(2分)昌(2分)2(2分)(2)2:1(2分)(3)放射性同位素(2分)热稳定性(或耐高温性)DNA聚合酶(Taq)(2分,回答“DNA聚合酶”未给出分)引物(2分)(4)变异(基因
突变、突变)(2分)抗体(2分)9。
(18分)I.(8分)(1)突触体(2分)(2)③ → ② → ① → ③ (2分)延长(2分)(3)兴奋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2分)。
(10点)(1)温度(2点)(2)将酶溶液置于70℃的水浴中15分钟,取出并迅速冷却(2点)(3)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将酶在其他温度下的活性与60℃下的活性进行
比较(2分)(4)竞争性(2分)增加底物浓度,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几率降低
(2分,可以给出其他合理答案)。
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每天都在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
资源每天都在发布
高考
重庆2022最有价值的资源每天都会被释放。
高三
上学期的科学和生物期末考试(扫描版,答案)。
【高三】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扫描版,答案word)
【高三】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扫描版,
答案word)
试卷说明:
秋天
高三
(最后)期末考试卷综合能力考试物理参考答案1~5abddc6。
(1)或(写任何副本,得3分)或(写任何副本,得2分)()① 0.55② 电压表的内阻比金属线的内阻大得多,电路的总电阻几乎没有变化。
3.1(3分)<(3分)7。
解决方案:(1)将粒子质量设为m,加速电场速率设为V0,当电场力在加速电场中起作用时,带电粒子通过金属板右边缘
的动能是均匀且强大的。
8.解:(1)当块B滑动到轨道的最低点时,块和轨道系统之间
的机械能守恒和轨道系统的动量守恒的解为(2点)()设B由轨道支撑,如n,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的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代表轨道压力9。
解:粒子在均匀磁场中作匀速
圆周运动,粒子运动半径为,粒子能在最短时间内回到均匀磁场区域的圆点,因此,在外
磁场中,粒子可以回到均匀磁场区域的圆点,周期性运动的粒子以面向圆心O的速度从圆
点进入圆形区域的磁场,并分析了均匀圆周运动的半径。
结果表明:10。
C(6点)(2)解:假设气缸长度为L,活塞移动到气缸右端口时的气体压力为p(2点)(2点)11。
(1) B(2)溶液:周期t0 8s(2分钟)a和C之间的波长应为波长的四分之一,因此该波的波长将根据波速v2m/S(2分钟)每天释放
高考
资源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每天发布重庆市第三高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最有
价值的综合物理试题(扫描版,答案词)。
2020-2021学年重庆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
2020-2021学年重庆第一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理论之一。
下列是一些关于相对论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B.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3×108m/sC.物体在运动时的质量总是小于静止时的质量D.物体在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静止时的长度参考答案:C2. 一个质量为m=0.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10s,然后撤去水平力F,再经20s物体静止,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通过的总位移为150mB. 物体的最大动能为20JC. 物体在1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D. 物体在3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参考答案:B3.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用压缩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体上,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甲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B.物体甲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物体乙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D.水平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参考答案:BD4. 关于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赤道上的物体向心加速度最大B、在两极的物体向心加速度最大C、在地球上各处的物体向心加速度一样大D、随着纬度的升高,向心加速度的值逐渐减小参考答案:AD5. 有一个负点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分别从两电场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在它沿直线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随位移s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甲中的①、②图线所示,则能与图线相对应的两个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是图乙中的()参考答案:B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1)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调整游标卡尺两测量爪间距离,主尺和游标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卡尺两测量爪间狭缝宽度 mm。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2021届(三上)12月月考物理试题卷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是A. 电场强度E=F/qB. 磁感应强度B=F/ILC. 电流I=U/RD. 电容C=Q/U【答案】C【解析】【分析】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详解】A项:FE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比值定义的,故A不符合题意;B项:公式FBIL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不符合题意;C项:公式UIR是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不是比值定义法,故C符合题意;D项:电容是极板上的电量与极板之间的电压的比值,QCU是电容的定义式,为比值定义法,故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不是比值定义法的,故选:C。
【点睛】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2021年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晶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五、第六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北斗导航系统中,某颗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线度大小为v,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数据可知A. 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a/v2B. 该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a/vC. 该卫星的周期为2aπ/vD. 该卫星的质量为v4/Ga【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求出卫星的轨道半径,结合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求出角速度的大小,根据周期和角速度的关系求出周期的大小。
【详解】A项:根据2var得,卫星的轨道半径r=2va,故A错误;B项:根据a=vω得,卫星的角速度ω=av,故B正确;C项:卫星的周期T=22va,故C错误;D项: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是环绕天体,无法通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卫星的质量,故D错误。
重庆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能力测试物理试题
题2图题3图A P B2021年秋高三(上)期末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共8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物 理(共1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观察一弹簧测力计的范围是0~F ,刻度的总长度是L ,则该弹簧测力计上的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A.L F B.L F 2 C .L F 2 D .LF 4 2.如题2图所示a、b 两颗绕地球运行的卫星,b 是地球同步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a 运行周期大于24 hB.卫星a 运行周期小于24 hC.在地面附近发射卫星b 的速度为11.2 km/sD.卫星a 的运行速度可能为7.9 km/s3.如题3图所示,AB 是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P 处无初速释放一个试探电荷,在它沿直线向B 点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一定做匀加速运动B .电荷一定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电荷一定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 D.电荷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4.如题4图所示是电视机显像管的示意图,电子枪发射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再经过偏转线圈打在荧光屏上。
某次使用时,电视画面的幅度比正常情况偏小,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加速电场的电压过低,电子速率偏下 B.偏转线圈电流过大,偏转磁场太强题5图题6图1C.电子枪发射能力减弱,电子数减少 D.偏转线圈局部短路,线圈匝数减少5.如题5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当变阻器R 的滑片位于中点时,额定功率相同的A 、B、C 三个小灯泡均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个小灯泡中,C 灯电阻最大,B 灯电阻最小 B .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A 、C 两灯变亮,B 灯变暗 C.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B 、C 两灯变亮,A 灯变暗D.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源的总功率减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8分)6.(19分)(1)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f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2021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研究发现,随着田鼠的不断衰老,体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数量会显著下降,而“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属于蛋白质类)可以催化NAD的生成,逆转田鼠身体机能的衰老,并延长其寿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衰老田鼠的体细胞内仍能合成eNAMPT,并会催化产生NADB.eNAMPT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C.eNAMPT高温变性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发生颜色反应D. 给老年田鼠注射eNAMPT会延缓甚至逆转机体衰老,这使人“返老还童”成为可能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是10%~20%3.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在细胞膜的两侧都有B.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①和①的种类均不同C.a物质可能是胰岛素,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D.①可作为载体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组是()A.脂肪、载体蛋白和生长激素B.胆固醇、糖被和酶C.胰岛素、通道蛋白和抗体D.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和雌性激素5.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B.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①1的性状分离比C.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1①1的性状分离比D.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6. 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λt。
下列关于该表示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N t表示t年后的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 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时间是t年D. λ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7.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AIf you are sending a text message watching TV or listening to the radio, you may stop and give this your full attention. Multitasking shrinks (使.....萎缩)the brain? research suggests.A study found that men and womenwho frequently used several types of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had less grey matter in a key part of the brain. University of Sussex researchers said, " Using mobile phones, laptops and other media devicessimultaneouslycould be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our brains."Worryingly, the part of the brain that shrinks is involved in processing emotion. The finding follows research which has linked multitasking with a shortened attention span, depression , anxiety and lower grades at school.The researchers began by asking 75 healthy men and women how often they divided their atten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technology. This could mean sending a text message while listening to music and checking e-mail, or speaking on the phone while watching TV and surfing the Internet. The volunteers were then given brain scans which showed they had less grey matter in a region called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前扣带皮层).Scientists have proved that brain structure can be changed on exposure to fresh environments and experience.O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ining—such as learning to play magic tricks or taxi drivers' learning the map of London―can increase grey matter densities (密度)in certain parts.Experts have also warned of the harmful impact technology can have on our memory and attention spa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eam conducted a survey of more than 18,000 people aged between 18 and 99,and found 20%had problems with memory. Researchers were shocked greatly by the 14 % of 18 to 39-year-old people who also worried about their memories.Multitasking may shorten attention span, making it harder to focus and form memories, the researchers said, adding that youngsters may be particularly affected by stress.1. The underlined word " simultaneously" in Paragraph 2 means "________,"A. on one's ownB. at no timeC. at the same timeD. by accident2.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possible effects of multitasking EXCEPT________ .A. saving timeB. a shortened attention spanC. lower grades at schoolD. depression and anxiety3. Which of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A. Media multitasking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B. Multitasking shrinks the brainC. Multitasking may shorten attention spanD.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their memories.BThis year researchers expect the world to snap 1.35 trillion photographs, or about 3.7 billion per day. All those pixels (像素) take up a lot of room if they are stored on personal computers or s phones, which is one reason why many people store their images in the cloud. But unlike a hard on drive which can be encrypted to protect its data, cloud storage users have to trust that a tech platform will keep their private pictures safe. Now a team of Columbia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tists has developed a tool to encrypt (加密) images stored on many popular cloud services while allowing authorized users to browse and display their photographs as usual.Malicious (恶意的) attempts to access or leak cloud-based photographs can exp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November 2019, for example, a bug in the popular photograph storage app Google Photos mistakenly shared some users' private videos with strangers. Security experts also worry about employees at cloud storage companies on purpose accessing users' images.So the Columbia researchers came up with a system called Easy Secure Photos (ESP), which they presented at a recent conference. “We wanted to see if we c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encrypt data while using existing services,” says computer scientist Jason Nieh, one of the developers of ESP. “Everyone wants to stay with Google Photos and not have to register on a new encrypted-image cloud storage service.”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ey created a tool that preserves blocks of pixels but moves them around to effectively hide the photograph. First, ESP's algorithm (算法) divides a photograph into three separate files, each one containing the image's red, green or blue color1 data. Then the system hides the pixel blocks around among these three files (allowing a block from the red file, for instance, to hide out in the green or blue ones). But the program does nothing within the pixel blocks, where all the image processing happens. As a result, the files remain unchanged images but end up looking like grainy black-and-white ones to anyone who accesses them without the decryption (解密) key.4. What's probably the main purpose for people to store images in the cloud?A. To save storage room.B. To make photos beautiful.C. To try a new storage way.D. To keep their privacy safe.5. Why might employees in cloud storage companies be distrusted by experts?A. They sell users' passwords.B. They have invented new tools.C. They often let out personal information.D. They may steal a glance at users' images.6. What's the advantage of ESP?A. It can provide clear images.B. It can decrease the upload time.C. It can classify images automatically.D. It can encrypt data on the original platform.7. What does paragraph 4 mainly talk about?A. Method of decryption.B.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C. Separate files of images.D. Data analysisof color1 s.CWatching what you eat can be easier said than done, but a recent study shows it might not just be about what's on your plate — it could be about how quickly it disappears.Japanese researchers followed 1,083 adultsfor five years, splitting them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how quickly they ate: slow, normal, and fast. They also answered a questionnai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sharing their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dical history. In the beginning, none of the volunteers had metabolic syndrome (新陈代谢综合征) - meaning at least three risk factors — which can lead to health problems like heart conditions and diabetes.When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back five years later 84 had been diagnosed (诊断)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 and their eating speed was a major predicto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the journal Circulation. The fast eaters were 89 percent more likely to have metabolic syndrome than slow and normal eaters. Just 2.3 percent of slow eaters received the diagnosis, compared to 11.6 percent of fast eaters. But that's not all. Fast eaters also saw more weight gain, larger waistlines, and higher blood sugar levels than slow eaters.The researchers saygobblingmakes it easier not to take notice of fullness before your body has a chance to signalyou to stop. “So when people eat fast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overeat,” said Takayuki Yamaji, MD, study author and cardiologist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in Japan in a statement.Previous research backs up the weight benefits of slow eating, too. One study of New Zealand women found fast eaters have higher body-mass indexes (指数), and a Chinese study found that both healthy and fat men ate less when told to chew 40 times instead of 15 times before swallowing. Initial research even suggests chewing your food longer could bum more calories - up to about 1,000 extra every month.8. What are the participants divided by?A. Medical history.B. Health condition.C. Physical activity.D. Eating speed.9. Which may be the result of the study?A. Fast eaters are 4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metabolic syndrome.B. Normal and slow eaters don’t have metabolic illness.C. 89% of fast eaters have higher blood pressure.D. Slow caters are healthier than fast eaters.1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gobbling” in Paragraph 4 best mean?A. Tasting slowly.B. Digesting quickly.C. Eating greedily.D. Cooking carefully.11. What does the last paragraph tell us?A. The importance of eating speed.B. The advantage of eating slowly.C. The result of a Chinese study.D. Fast eating and overeating.DWhen an animal species is considered endangered, it mean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has evaluatedit as nearly extinct, which means that a majority of its population has already died off and the rate of birth is lower than the species’death rate. Today, more and more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are on the way to extinction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major factors that cause a species to become endangered, and as you might expect, humans play a role in quite a few of them — in fact, the biggest threat to endangered animals is human encroachment (侵入) on their habitats.Every species needs a habitat, where an animal finds food, raises its young. Unfortunately, humans destroy animal habitats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building houses, clearing forests to getlumberand to plant crops, draining rivers to bring water to those crops, and making streets and parking lots.In addition, human development pollutes the environment with all kinds of chemicals, which destroys food sources and shelters for the creatures and plants of that area. As a result, some species die out while others are pushed into areas where they can’t find food and shelters — to make matters worse, when one animal population suffers, it affects many other species in its food web, so more than one species’population is likely to decrease.Habitat destruction is the number one reason for animal endangerment, which is why conservation groups work hard to repair the effects of human developments — many non-profit groups like the Nature Conservancy are taking measures to clean up coastlines and establish nature preserves to prevent further harm to native environments and species around the world.12. A species is considered endangered________.A. when the IUCN has noticed its population changeB. when most of its population has died offC. when the species’ birth rate is close to its death rateD. when the species is losing its habitat1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lumber” probably mean?A. Gas.B. Food.C. Chemicals.D. Wood.14. What is being done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species?A. Calling for human development.B. Raising money.C. Establishing nature preserves.D. Educating people.15.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 Habitat destruction causes animal endangerment.B. Animals die out due to environment pollution.C.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increase species.D. Non-profit groups are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重庆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理综-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重庆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理综-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2018·宿迁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 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B . 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C . 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D . C2H4具有可燃性可用作催熟剂2. (2分) (2016高三上·平罗期中) 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Fe2+、Fe3+、Ba2+、、、Cl﹣.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红色;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③取②中上层清液加入酸化硝酸银溶液,也生成白色沉淀.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a2+和HCO3﹣B . 取③中滤液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C .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和Cl﹣D . 另取该溶液加少贵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H4+3. (2分) (2016高二下·海口期中)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必要的夹持装置及石棉网已省略)的是()A . 实验室制乙烯B . 实验室制乙炔并验证乙炔发生氧化反应C . 实验室中分馏石油D . 若a为醋酸,b为贝壳(粉状),c为苯酚钠溶液,验证醋酸、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4. (2分)(2018·洛阳模拟)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位于同一主族,X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W、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液态化合物甲溶于水后,可观察到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Y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B . 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X的简单离子半径C . 化合物甲可用作某种锂电池的还原剂D . XZW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5. (2分) (2016高二上·延安期中) 已知HClO的酸性比H2CO3弱,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平衡体系中HClO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方法是()A . 加入石灰石B . 光照C . 加入固体NaOHD . 加水6. (2分)有一种新型的碱性锌锰电池,它是在酸性锌锰电池的基础上改进的。
2021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放入清水、蔗糖溶液、硝酸钾溶液、甘油溶液中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细胞的原生质体逐渐变小B. 放入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中液泡的颜色先加深后变浅C. 放入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先减小后增大D. 放入适宜浓度的甘油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2.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结构,一般也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3. 为提高稻米的含铁量,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的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一个高产粳稻品种中,获得了高含铁量转基因水稻株系,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基因工程中常将重组载体导入愈伤组织的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愈伤组织的细胞有_________的特点,重组载体中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花药经过过程①诱导出愈伤组织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
由愈伤组织经过过程①诱导出胚状体的过程被称为为_________。
保证实验成功,图中①①过程都须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3)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为检测转基因水稻是否表达出了铁结合蛋白,可用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
4. 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是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5. 某同学完成了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图为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统计结果。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B. 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C. 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D. 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2. 人体健康问题,下列叙述正确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B.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免疫缺陷病C.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功能过于低下而引起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3. 英国科学家Chambers等人研究和鉴定一些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人体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是蛋白质中硒的主要存在位置,人体内硒含量很少,合成硒代半胱氨酸的原料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硒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B. 硒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中C. 硒的代半胱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D. 人体的蛋白质均含有硒4. 如图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反射活动及在给运动神经元1适宜刺激时相关细胞的电位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运动神经元1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 闰绍细胞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结构D. 图示突触结构位于脊髓内5. 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λt。
下列关于该表示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N t表示t年后的该种群的个体数量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C. 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时间是t年D. λ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6. 胰岛素分子共有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合成时脱水分子50个B.该分子共有肽键50个C.该分子的R基共有49个D.该分子至少有氨基2个7. 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在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21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不同环境下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欲持续获得该种动物最大捕获量,应将其种群数量数保持在K2水平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B段种内斗争逐渐加剧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D.B点和C点时,该动物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2.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朝向两侧,亲水端朝向内侧B. 细胞膜上的糖类全部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C.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下低温、低氧、干燥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C.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D.温室种植蔬菜,要提高产量,夜晚可适当降低温度4.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内流形成的B.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 神经递质发挥完相应作用后都会被突触前膜回收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5. 下列与细胞核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蛙红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B.核孔对于进出细胞核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选择性C.组成核膜的磷脂分子层有4层D.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6. 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岛上的狼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追捕猎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B. 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C. 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D. 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7. 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①中的叙述依次对应: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①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①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A. 核糖、脱氧核糖、乳糖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C. 核糖、葡萄糖、糖原D.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8.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纯合的甜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可由亲代植株结的籽粒情况判断其显隐性B. 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其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说明亲代发生了性状分离C. 棕猴(Bb)之间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 对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传粉,需做两次套袋,一次去雄、一次人工传粉处理9.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Word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1月20日 9:00-11:30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内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缢裂是不同步的B.各种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C.细胞膜上的糖被只与细胞间识别有关D.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会发生细胞凋亡B.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随之逐渐衰老C.细胞内单一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恶性增殖且易发生分散和转移D.细胞分化是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B.在“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总数一定要相等C. 杂交实验与测交实验的结果是孟德尔“提出问题”的实验基础D. 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增加被调查人数,以减小误差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肾上腺素既是激素,又可以在某些突触中传递信息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激发相同反射C.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V区受损导致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憋尿”能体现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机制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统计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比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物种更丰富D.重庆中央公园里银杏树高低错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6.某罕见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以全身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瞟呤脱氧核苷酸①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①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①若吡罗红能使由b构成的核酸呈现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①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0、N、P 5种①若a为核糖,则人体细胞内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①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A.1 个B.2 个C.3 个D.4 个2. 下列关于对生物体内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 幼小的生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时,代谢越活跃B. 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C. 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一部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D. 心肌坚韧、血液液态,但含水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心肌内全是结合水3.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失去活性,原因是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A. 肽键B. 肽链C. 空间结构D. 氨基酸4. 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B可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图中的D1/D可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图中的C1若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5.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它的花有2种形态结构:左右对称的(品种A)和中心对称(品种B),花形态结构与L基因的表达与否直接相关。
两品种的L基因相同,品种B的L基因由于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下图)而不表达。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B.甲基化会导致其所在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DNA甲基化过程可能需要酶的催化D.细胞分化过程可能与细胞中基因的甲基化有关6. 不同植物细胞内液泡的大小、形状、颜色存在差异。
2021年重庆一中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重庆一中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
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B. 强刺激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点C. 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膜电位不会改变D.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2. 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淀粉和纤维素B. 纤维素和果胶C. 磷脂和糖蛋白D. 蛋白质和磷脂3. 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种类相同B.检测花生种子匀浆中是否含有脂肪需要使用显微镜C.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要求为各组实验均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 下列关于孟德尔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5.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D.自然条件下,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6. 下列属于真核生物的是()A. 蓝细菌B. 酵母菌C. 大肠杆菌D. 发菜7. 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8. 某同学从室温20℃的家中来到0℃户外的一小时内,其体温调节的情况将会是A.体温维持恒定不变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毛细血管舒张以减少散热D.可能会出现打寒颤的条件反射9. 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D.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10. 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酶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11. 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的膜成分很相似B.℃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的数量较多12.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蛋清中的蛋白质可被食盐析出从而失去活性B. 煮熟鸡蛋中的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 人体不会从鸡蛋蛋白质中获取非必需氨基酸D. 蛋清中的溶菌酶可帮助清除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体1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特定功能都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液后将不再发挥催化作用C.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起着物质运输的作用D.蛋白质的结构一旦改变将失去生物学活性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是A.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B. 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C. 一般情况下,根尖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D.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15. 2019年流行的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导致的。
【高三】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扫描版,答案word)
【高三】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扫描版,
答案word)
试卷说明:
秋
高三
(上)期末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参考答案1~5abddc6.(1)或(写出任何
一式均给3分)或或(写出任何一式均给2分)()①0.55②电压表内阻比金属丝电阻大
得多,电路的总电阻几乎未变3.1(3分)<(3分)7.解:(1)设粒子质量为m,通过
加速电场速率为v0,有以v0进入金属板间,历时t,通过金属板右侧边缘解得()在加
速电场中电场力做功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带电粒子通过金属板右侧边缘时的动能8.解:(1)物块b滑至轨道最低处过程中物块与轨道系统机械能守恒系统动量守恒解得(2分)()设b受轨道支持力为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轨道压力
大小9.解: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粒子运动半径为,周期为
周期说明粒子在圆形区域内的磁场中经过时间所以粒子在圆形区域内的磁场中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半径(2)分析可得,粒子从点开始经点回到点的最短时间粒子能在圆形区域内、外磁场中做周期性运动粒子从点以速度正对圆心o进入圆形区域内的磁场,做匀速圆
周运动半径分析得:10.c(6分)(2)解:设气缸长为l,活塞移动至气缸右端口时气
体压强为p有(2分)(2分)11.(1)b(2)解:周期t0.8s(2分)a、c两点间应为
四分之一波长,故该波的波长由得波速v2m/s(2分)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中考
资源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理综物理试题(扫描版,答案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内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缢裂是不同步的B.各种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C.细胞膜上的糖被只与细胞间识别有关D.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会发生细胞凋亡B.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细胞随之逐渐衰老C.细胞内单一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恶性增殖且易发生分散和转移D.细胞分化是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B. 在“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总数一定要相等C. 杂交实验与测交实验的结果是孟德尔“提出问题”的实验基础D. 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增加被调查人数,以减小误差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肾上腺素既是激素,又可以在某些突触中传递信息B.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激发相同反射C.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V区受损导致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憋尿”能体现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机制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统计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比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物种更丰富D.重庆中央公园里银杏树高低错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6.某罕见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以全身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家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B. 2号的卵原细胞、4号的初级卵母细胞一定存在该致病基因C. 3、4号夫妻再生育一个不患该病男孩的概率可能是1/4D. 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基因结构判断某人是否为该病携带者7.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木材和织物用水玻璃浸泡后,不易着火B. 牛奶中加入果汁产生沉淀,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C. 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常常在包装袋内放入硅胶或生石灰D. “歼-20”飞机上大量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8g C5H10的烃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4N AB. 46g乙醇和120g乙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数为N AC. 含2mol H2SO4的98%浓硫酸与1mol Zn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 0.5mol/L的CH3COONH4中性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5N A9.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作用。
利用有机物甲可人工合成白头翁(结构简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的分子式为C10H8O4B. 甲与丙烯酸互为同系物C. 甲可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还原反应D. 乙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10.下列实验对应描述及结论正确的是A. 上下移动图①左侧量气管,两侧液面保持等高,证明气密性良好B. 图②可以防止倒吸,能用作某些反应的安全瓶C. 图③可以用来制取并收集少量氨气D. 量取10.00mL液体时,起始时平视读数,终点时如图④所示读数,量取液体体积偏小11.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Y的单质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的半径:Z>X>W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ZC.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D. Y与W形成的化合物可与CaO反应12.2021年11月《Science》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2O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已知:H 2O 2H + + HO 2-,K a =2.4×10-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极的电势低于b 极B. Y 膜为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C. 每转移0.4 mol e -,就有0.1 mol H 2O 2生成 D. b 极的电极反应为O 2 + 2e -+ H 2OHO 2- + OH -13.已知pOH= -lg c (OH -)。
25℃时,向20.00mL 0.10mol/L 弱碱MOH 溶液中滴加0.10 mol/L 盐酸,溶液pH 、pOH 随滴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点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20.00mLB. V (HCl)=40.00mL 时,溶液中存在:c (H +) - c (OH -) = c (M +) + 2c (MOH) C. a+b 的值可能大于14 D. 水的电离程度:M>Q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D .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321c m m m -+15.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圆形金属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磁感应强度B 1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0~1 s 内磁场方向垂直线框平面向下,圆形金属框与两根水平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接,导轨上放置一根导体棒,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处于另一匀强磁场B 2中,如图乙所示,导体棒始终保持静止,则其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下图中的(设向右的方向为摩擦力的正方向)A .B .vv C . D .16.如图所示,物块A 的左侧为粗糙竖直墙面,物块B 的下面有一竖直压缩弹簧,A 、B 均保持静止,则 A .物块A 与墙面间一定有弹力 B .物块A 与墙面间一定有摩擦力 C .物块A 受到5个力的作用D .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物块A 、B 的重力之和17.将一个质量为1kg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g 取10m/s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6:1B .小球上升与下落所用时间之比为2:3C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68m/sD .小球下落过程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18.如图所示,实线为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虚线为以正点电荷为圆心的圆,M 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M 、N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M E 、N E ,电势分别为M ϕ、N 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M N E E >, M N ϕϕ>B .若将一正点电荷从虚线上M 点移动到N 点,该点电荷的电势能增加C .若将一负点电荷从虚线上M 点移动到N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 .若点电荷仅受该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19.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光滑定滑轮C ,与质量为m 的物体A连接,A 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绳的另一端和套在固定竖直杆上的物体B 连接,连接物体B 的绳最初水平。
从当前位置开始,使物体B 以速度v 沿杆匀速向下运动,设绳的拉力为T ,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做加速运动B .物体A 做匀速运动C .T 小于mg sin θD .T 大于mg sin θ20.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电压表为理想电表,R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的照射强度增大而减小),1L 、2L 、3L 是三个额定电压均为10V 的灯泡,其中2L 、3L 规格相同。
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设灯泡不会烧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路中电流1s 内改变50次方向B .灯泡L 1、L 2的电功率之比为1:5C .若将灯泡1L 换为一个理想二极管,则电压表示数为11Vt/sv/m •s -12442D .若将灯泡1L 换为一个理想电流表,把照射R 的光减弱,2L 、3L 仍然可能正常发光21.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θ,导轨电阻不计,与阻值为R 的定值电阻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 。
有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导体棒在ab 位置以初速度v 沿斜面向上运动,最远到达a ′b ′处,导体棒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
导体棒的电阻也为R ,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在导体棒向上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22B l vRB .导体棒损失的机械能为12mv 2-mgx sin θ C .导体棒运动的时间为2222(sin cos )mRv B l xmgR θμθ-+D .整个电路产生的焦耳热为12mv 2-mgx (sin θ+μcos θ)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实验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A 点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
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与传感器的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规律,取g=10m/s 2,sin370.6=,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可得木块在0.4s 时的速度大小为v =_________m/s (2)根据上述图线,计算可得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2; (2)现测得斜面倾角为37,则μ= ________。
23.(10分)我校小明同学想测量某段铜导线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采用绕线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得10匝铜导线总直径为__________ cm ; (2)现取长度为L =100m 的一捆铜导线,欲测其电阻,在实验前,事先了解到铜的电阻率很小,在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时,设计图乙电路,则电压表的另一端应接 填“a ”或“b ”,测量得电压表示数为 4.50V ,而电流表选择0~3.0A 量程,其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其读数为 A ,可得铜的电阻率为 m 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