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天津城市文化资源,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026d4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9.30•【字号】津滨政发〔2019〕26号•【施行日期】2019.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9年9月30日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知发管字〔2016〕87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贯彻落实《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发展“十三五”规划》(津滨政发〔2017〕12号)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关于加强“十三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行动计划》(津滨政办发〔2017〕93号),以提升服务能力和优化环境为保障,实现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并重、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并行,为滨海新区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区和科技创新领航区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二、工作目标加快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进一步稳固全市知识产权龙头地位,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聚集区、知识产权产业化领航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先行区。
天津地理高考卷及答案
![天津地理高考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1225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8.png)
天津地理高考卷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城市是天津市的行政中心?()2. 天津市位于我国哪个地理区域?()4. 天津市的地形以什么为主?()5. 天津市的气候类型属于下列哪一种?()6.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其主要功能是什么?()7. 天津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是什么?()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天津市的海岸线全部为泥质海岸。
()9. 天津市的发展历史与北京紧密相关。
()10. 天津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基地。
()11. 天津市的城市道路网呈环形放射状。
()12. 天津市的人口密度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
()13. 天津市的水资源丰富,不存在用水紧张问题。
()14. 天津市的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5. 天津市的全称是_______,简称_______。
16. 天津市下辖_______个区,_______个县。
17. 天津市的主要河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天津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简述天津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0. 分析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21. (1)根据天津市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分)(2)简述天津市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7分)22. (1)描述天津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成因。
(7分)(2)分析天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和挑战。
(7分)23. (1)结合天津市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2)论述天津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8分)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简述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20. 描述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措施。
天津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其对策
![天津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55ee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8.png)
二、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 状
近年来,厦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 策措施,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设立专项资金、减免税收等。同时,厦 门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 业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品牌,产业链不够完善,缺乏协同效应。其次,文化创意人 才的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有待完善。最后,城市间的文 化创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厦门需要加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城市的吸引 力。
3、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的税收、租金 等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入驻。
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形象, 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对策解决方案
为了实施以上对策,提出以下具体的解决方案:
1、在人才培养方面,园区可以与高校、培训机构等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和培训班,为园区内的人才提供系统和专业的培训。此外,园区还可以定期邀 请专家、艺术家等来园进行讲座、办展等活动,提高园区的学术氛围和艺术水 平。
2、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园区可以通过引进不同的产业类型和优秀企业,促 进园区内部的产业交叉和融合。此外,园区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3、在优化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和园区管理者可以共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优惠 政策体系,涵盖税收、租金、人才引进等方面。同时,要确保这些政策的有效 执行,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入驻。
4、在加强宣传推广方面,园区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 等,宣传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形象和特色。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大 型活动、参加国际展览等方式,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路与措施(上)测试题答案
![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路与措施(上)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d9f9fd0d233d4b14e6985.png)
B. 错
第3题、东、中、西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分布不均衡。(是否题)(分值:4)
A. 对
B. 错
第4题、古建:老祖宗的东西拿出来晒晒太阳就能赚大钱。(是否题)(分值:4)
A. 对
B. 错
第5题、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标准;在中央层面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提法较少。(是否题)(分值:4)
A. 对
A. 修缮
B. 周边服务设施
C. 环境改善
D. 节假日互动
第17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选题)(分值:5)
A. 以及文学艺术创作
B. 艺术表演
C. 创意设计
D. 主体是人
第18题、文化资源的形态?( )(多选题)(分值:5)
A. 精神性文化资源
B. 物质性文化资源
C. 经验性的文化技能
D. 经验性创造能力
第 1 题
文化产业起步存在的因素?( )
第 2 题
精神性文化资源包括?( )
第 3 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 4 题
世界级、区域级文化资源的产品特征?( )
第1题、诸多企业由事业单位转变而来。(是否题)(分值:4)
A. 对
B. 错
第2题、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错综复杂的改革过程中延伸出来的,必然存在不成熟的情况。(是否题)(分值:4)
A. 文化产业
B. 制度产业
C. 人文产业
D. 经济产业
第12题、世界级区域级文化资源的目标受众:文化要求高/文化要求( )。(单选题)(分值:4)
A. 低
B. 高
C. 平
D. 弱
第13题、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 )。(单选题)(分值:4)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b5c40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7.png)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传统文化则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的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通过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创新性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人类长期生活实践和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资源包括文学、音乐、戏曲、绘画、建筑等,这些资源是储备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先进文化精神和民族基因。
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这些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知识、智慧和美好情感可以为当今的社会提供备受尊崇的灵感和前行的方向。
传统文化的挖掘是一个艰巨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1、加强文化保护。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做好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传承。
我们可以采取制定专门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投入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保护。
2、开展文化遗产研究。
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挖掘出其中的深层次的文化元素和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支持。
3、强化文化产业培育。
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要有一个市场化的衔接点,文化产业是最好的衔接点。
回应当前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业开发,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壮大。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将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创造更大的空间和保障。
1、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丰富文化产品,挖掘更多的文化价值。
2、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产业,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从而为城市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db4eb8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9.png)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2.04•【字号】西青政办发〔2019〕20号•【施行日期】2019.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9年12月4日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部署要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构建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和服务西青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西青区服务业发展形势产业联动、消费释放、技能升级等宏观趋势为西青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在产业联动方面,抢抓京津冀产业大协同、天津产业大步升级等机遇,将为西青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消费释放方面,京津冀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在消费升级、需求释放趋势下,为西青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技能升级方面,基于天津及京津冀制造业升级与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制造技能升级需求,西青区生产性服务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当前,西青区已具备一定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优势。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天津连接京津冀的节点区位及天津南站的交通枢纽已成为西青区服务业发展的最核心优势。
二是服务业多点开花。
西青区生活性服务业已形成文化、旅游、商贸等主导领域,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
三是制造业基础雄厚。
西青区作为制造强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并在研发与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贸易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得到初步发展。
谋全局 议大事 献良策——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发言摘要
![谋全局 议大事 献良策——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发言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1bff324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e.png)
谋全局议大事献良策——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发言摘要《天津人大》编辑部【期刊名称】《天津人大》【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22-25)【作者】《天津人大》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1月24日至29日,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代表们牢记心中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围绕全面落实“十三五”目标任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美丽天津建设、持之以恒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法治天津建设等,认真提出审议意见,积极建言献策。
张杰、沈家聪代表建议,要明确“十三五”具体目标,打好天津服务牌;吸取大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注重抓好城市人文建设。
董发来代表建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增加收入,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供给结构,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阎欣、李强、李钢成代表建议,要围绕建设“五大之都”,主动出击,创新发展,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培育市场,为美丽天津建设做出新贡献。
王黎明代表提出,天津的科技创新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应当加大对基础和前沿学科的投入;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评价,率先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孔长起代表建议,要实施好“千企万人”人才支持计划,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张俊宝代表建议,把休闲观光都市型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并且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级层面加快京津冀农业一体化发展步伐,在大的规划、区域布局、发展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引进项目上给予协调帮助,在拓展市场上给予更多支持,推动休闲生态农业实现重点突破,更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
张文勇、闫家骥、王季麟、徐广胜、刘树峰、王雨浩代表建议,要加大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实现区县产业一体、联动发展。
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3056a8910ef12d2bf9e70c.png)
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作者:王克婴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06期摘要:产业的繁荣会促使城市的兴盛,而产业的衰败则必将导致城市的衰落。
基于产业与城市之间这种盛衰与共的密切关系,本文从天津创意城市建设视角重新思考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认为创意城市建设定位路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城市文化活动路径与创意人才群聚路径是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路径,或将有益于天津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及天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天津;文化产业;路径研究;创意城市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6-0106-06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的创新式发展引擎。
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与城市的历史和状况相结合,如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许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实践难点。
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看,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创意城市的兴起,恰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文化产业在城市旧城区或工业区的集聚,使得逐渐萧条的城市地区重新走向繁荣,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了创意城市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文明集聚地的城市,也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平台、空间和城市投资环境。
但目前看,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关联研究明显不足,因而造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方面研究的欠缺。
自2006年《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文件出台后,天津市初步形成了由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八大行业组成的文化产业格局,建成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但总体看,天津文化产业至今仍然缺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产品、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天津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单一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难以解决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之时,从天津创意城市建设视角重新探讨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十分必要,或许能对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调研报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60eabd284ac850ad0242c1.png)
调研报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
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丰厚,如何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市场化方式,包装策划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对于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对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有的符号,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
(一)现状我市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以清前文化、民国文化、工业文化为主导,以新乐文化、辽金文化为补充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全市现有1530处历史文化遗存、129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全市4A级以上景区中,历史文化景区占50%,成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中,既有与北京故宫并驾齐驱、具有满族特色的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闻名海内外的张氏帅府等名人故居,还有各具特色的实胜寺、太清宫、南关天主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
以赵本山为代表,根植于东北黑土地的二人转表演,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首选节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一方面,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开发与利用并举,投入大量资金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修缮保护。
近来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对“一宫两陵”进行全面修缮和环境改造,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促进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中蕴藏故事的进一步挖掘,相继开发了一批文化旅游载体。
如我市在棋盘山兴建的关东影视城,为风景旅游区注入了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和外地游客青睐的重要旅游景点。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e4e15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c.png)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1•【字号】津滨政发〔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津滨政发〔2023〕20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3年8月21日滨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扎实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见行见效,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形成服务业对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拉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服务业产业链数字化、品牌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以链带面、聚链成群,努力构建优质高效、深度融合、开放创新的服务业产业链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服务业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提升服务业整体供给质量和效率。
充分发挥自贸、综保赋能作用,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服务业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创新驱动,跨界融合。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化特色与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塑造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化特色与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fc0678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4.png)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化特色与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塑造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个具有独特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和投资,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和整体发展。
在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塑造中,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挖掘城市文化特色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传统,这些都是城市的独特之处。
通过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城市风土人情,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符合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例如,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古建筑、园林、民间艺术等。
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苏州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进一步推动了苏州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塑造需要将城市文化特色与现代化相结合。
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需要与现代化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城市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提升城市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同时也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如高楼大厦、现代交通设施等。
这种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式,使得北京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展现了现代化的风采,打造了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形象。
最后,要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塑造,需要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城市文化的传承是保持城市独特性的重要途径,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纪念和模仿中,还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
城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节,培育本土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
例如,上海的“东方艺术之都”计划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通过国际艺术交流等方式,将上海的艺术文化推向全球舞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题库附答案(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3bdb3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a.png)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大题(共10题)一、资料377岁的彝族老阿妈克迟莫,乘坐5619次列车从下普雄前往上普雄走访亲戚。
阿妈很爱笑,也很健谈,因为牙齿几乎掉光,她笑着的时候总是害羞地抿着双唇。
她说:“1968年,25岁从上普雄嫁到了下普雄,走了一天多的山路,才到夫家。
两年后的1970年,‘小慢车’开了,40多分钟就可以回娘家。
”尽管最近几年山里的大多数村子都修了公路,但是大凉山区经常出现落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阻断公路,冬季也经常封路。
对于大凉山深处的彝族老乡们来说,“小慢车”还是最安全、时间最有保障的出行方式,很多时候也是唯一的出行方式。
“即使某些区段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通行,我们也会保障其他区段的运行。
”乘务员阿呷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小慢车”早已彻底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作为孩子们的校车,当地人的赶集车、公交车、婚车……这趟列车也在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支持着大凉山区的脱贫攻坚。
即使是普通话不流利的彝族老乡,也会在听到“小慢车”三个字时,第一时间吐出一个“好”字。
2020年是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作为服务民族地区、助推地方经济、巩固国防建设的钢铁大动脉,成昆铁路串起了沿线群众的幸福生活。
5619/20次和5633/4次两辆公益性“小慢车”与成昆线同龄,在悠长岁月里传承“铸道精神”,穿行于大凉山腹地,最长运行里程353公里,停靠26个车站,自1995年以来票价从未变过,最高25.5元,最低2元。
5619次、5633次“小慢车”串联起彝族老乡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张张朴实无华的笑脸,让“小慢车”充满了阳光和温度。
3月开始,正是大凉山采收蕨菜、青岗藤、蒲公英、党参等土特产的季节。
5633次尼波站开车后各车厢大件行李处都堆满了农产品。
有的时候,这些土特产在“小慢车”上就完成了交易,老乡们在车厢里拿出称杆子,当场称重交易,省时又省力,在到达终点前就已经把手上的土特产出售一空。
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08cb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e.png)
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
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
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
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
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
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
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
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
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天津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天津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fa9ec3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8.png)
传统戏剧曲艺
京剧、评剧、相声等传统戏剧曲 艺在天津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
民俗风情及传统节日
民俗风情
01
天津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皇会、天后宫庙会等民间活动,
展示了天津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传统节日
02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天津有着丰富的
庆祝活动和独特的节日习俗。
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天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 争。
洋务运动期间,天津成为北方工业中 心,创办了众多近代工业企业。
当代天津市地位与影响
直辖市地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 津成为中央直辖市,政治 、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北方经济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经济 快速发展,成为北方重要 的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港 口。
面临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挑战,天 津市旅游业需要不断创新历史文化资 源的展示方式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天津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如妈祖信仰等。
03
天津市历史建筑风貌区
五大道历史建筑风貌区
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建筑风貌区是天津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群 之一,建筑风格多样,包括英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 等,反映了天津近代以来的多国建筑风貌。
历史背景
五大道地区曾是近代天津租界的所在地,吸引了大量外国 政要、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居住,留下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 的建筑。
博物馆与纪念馆
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等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珍贵 文物和历史资料,是了解天津历史 文化的重要场所。
2023年下半年天津市公考行测真题测试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下半年天津市公考行测真题测试试卷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026dd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7.png)
2023年下半年天津市公考行测真题测试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60题)1.凡事绝非一日之功。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特别是对积弊日久、历史欠账较多的生态环境来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________,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劳永逸B.一了百当C.立竿见影D.水到渠成2.()对于裁判相当于案件对于()A.球员;法庭B.黑哨;上诉C.比赛;法官D.比分;律师3.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为“奇技淫巧”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________科学技术。
这只是一种________的说法。
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于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看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排斥以点带面B.抵制断章取义C.鄙夷信口开河D.轻视以偏概全4.城市公园∶公共设施∶休闲娱乐(A.国宾礼炮∶电子礼炮∶国事庆祝B.升降舞台∶露天剧场∶演出空间C.云服务器∶虚拟技术∶信息备份D.医用口罩∶卫生用品∶过滤空气5.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狩猎和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________,表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
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它们才不太可能碰到人类,这种转变所造成的后果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怀疑,这可能会________到一些动物种群的生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敏感影响B.亢奋侵犯C.活跃威胁D.冲动妨碍6.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冰川正面临急剧缩小的危险。
研究显示,珠峰海拔在5000米到6000米的冰川集中区域出现冰川快速融化的现象,这些地方将只在冬季而不是在温暖的季节时看到结冰。
天津民俗文化发展开发研究
![天津民俗文化发展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0d18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7.png)
天津民俗文化发展开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天津是一座充满着丰富民俗文化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天津的传统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一些传统的习俗、节日和民间艺术形式逐渐消失,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天津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新关注,天津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天津的民俗文化,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对天津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津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有助于促进天津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开展天津民俗文化发展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天津民俗文化是天津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研究天津民俗文化的发展开发,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深入挖掘和研究天津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内涵,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探讨天津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动相关保护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研究天津民俗文化的发展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本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天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为推动天津民俗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对天津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索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推动天津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本研究旨在对天津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总结其传统的文化积淀和当代的发展需求,为建立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于提高天津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的建议
![关于提高天津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58de2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c.png)
关于提高天津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的建议篇一关于提高天津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的建议天津,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城市,近年来在文旅消费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天津仍需进一步提高文旅消费供给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天津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天津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提高文旅消费供给质量,首先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文旅品牌。
例如,可以策划一系列以“近代建筑之旅”、“津门文化体验”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深入体验天津的历史文化魅力。
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消费供给模式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提高消费供给质量的重要途径。
天津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等多领域的融合,打造复合型文旅产品。
例如,结合天津的影视产业优势,打造影视拍摄基地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文旅项目;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消费环境优质的旅游服务是提高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的关键因素。
天津应注重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标准,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击旅游乱象,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天津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离不开有效的营销推广。
天津应加强与目标市场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天津的文旅资源和产品。
例如,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在国内重点城市设立天津文旅推广中心,加强与旅行社、OTA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举办各类文旅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关注并参与。
五、关注游客需求,完善反馈机制游客的需求和反馈是提高文旅消费供给质量的重要参考。
天津应建立完善的游客需求收集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fade92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3.png)
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保护传统文化1. 宣传和保护本土文化遗产。
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传承,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2. 挖掘和整理民间文化资源。
加强对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护,推动民间文化的创新发展。
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二、培育文化创意1. 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鼓励文化企业加强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2. 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
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的示范企业。
3. 加强文化品牌建设。
加强对地方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地方文化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三、加强文化交流1. 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2.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文化机构和人才前来交流合作,推动地方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3. 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
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和资源聚集。
四、优化产业布局1. 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文化产业的支持,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提高文化产业比重。
鼓励文化企业加强创新,提高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3. 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
加强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五、深化文化改革1.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管理体制。
2. 深入开展文化项目试点。
天津市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天津市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9da82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c.png)
2021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
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
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它(),却又千金难买。
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
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___________。
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的诗人也()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
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选自《莫砺锋诗话》,有删节)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A.神奇一文不名异曲同工B.神妙不值一钱异曲同工C.神奇不值一钱不约而同D.神妙一文不名不约而同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B.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C.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D.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3. 下列与“时间”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语录体散文《论语》,孔子用这句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永不停歇的感慨。
B.《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揭示出生命长短的相对性。
“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C.《孔雀东南飞》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写出了由天色已暗到夜深人静的时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天津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赵佳璐内容提要:天津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东北亚文化与经济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遇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本文结合天津特色的文化资源总结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独特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字:独特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一、天津的地域特色与独特文化天津“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
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天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归纳起来天津具有8个方面的独特文化现象:(一) 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
清末民初,天津是北京的后花园,皇家的文化和西洋文化融合而生的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特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开放九大口岸中,上海和天津一南一北,上海对西洋文化的引进、吸纳构成了十里洋场,是投资者的乐园。
而天津既有对外开放的早期外来文化的交流,更有清末民初倚仗北京皇家帝王文化,例如张园、静园,它们是西洋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结合。
(二) 天津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文化历史强势。
天津有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官办学——北洋大学堂和近代第一个民办大学——南开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全国大学文化研究的积淀。
(三) 天津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如近代化学工业、锻造业、机器制造业。
上海市从2003年开始就想把上海打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许多老厂房被保护起来,我们也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四) 明清两代商埠文化的集散地,特别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点,从而构成天津的历史,其中有老百货大楼、老劝业场、老估衣街等商业建筑。
(五) 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的“租界文化”,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建筑被保留完好,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如大光明桥、解放路、奥租界领事馆、日租界领事馆、马可波罗广场,此外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利顺德大饭店。
(六) 园林文化,历史上天津居北方园林之冠,如与苏州、杭州遥相呼应园林文化——水西庄。
第七,蜚声海内外,以近代天津爱国人士霍元甲为代表的“精武”文化。
第八,素有“曲艺之乡”传统的津味“市井文化”。
二、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天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大、空间大。
目前,天津各区县围绕自身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文化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天津历史文化悠久,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利用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存,使之能够与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相结合,定能够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潜能,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层次。
西青区的明清一条街、天津的五大道、近代金融街、水西庄创意产业园区等,都是充分挖掘了天津的文化遗存,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而生的典范。
利用了天津的文化遗存,深入分析文化遗存的精神内涵,再将它们与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紧密结合,支持了文化创意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天津近代制造业发达,加之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将二者融合起来共同为文化的发展铺路成为天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之处。
用旧有的厂房、仓库加以改造,形成了一部分创意产业园,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依托,一些很典型园区有:6号院、3526创意工厂、意库创意产业园。
目前,经过市有关部门的批准整体装修方案的调整,6号院创意产业园已逐步恢复了初建时的英式建筑风格。
随着天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处于起步状态的“6号院”将会与一些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田子坊、8号桥、798等相媲美,成为具有天津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也成为天津知名的现代艺术群落。
旧的厂房仓库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就有鲜明的主题和对创意业态的侧重。
总的来说,基于旧厂房、仓库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园的建立,提高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加速了传统产业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民俗文化在天津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现在生产、文化、饮食、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等各个方面,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
天津的鼓楼一古文化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商圈、老城厢地区的民俗文化创意坊和创意体验区、杨柳青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都是利用了天津的民俗文化,加上新的创意元素发展起来的。
这不仅创作了民俗特色作品,提高了服务业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
三、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不清,观念落后制约发展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
民间的文化创意活动不少,但是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从政府方面来说,对天津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文件出台,但是还缺乏对各类文化创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没能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文化创意产业。
到目前为止,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专著和理论研究成果都比较少,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不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很快,理论研究成果也不少,都相继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蓝皮书》,促进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不系统,相关配套性差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提出的比较晚,而且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规划还不够完善,众多的经营单位,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分散的资源也没有统一的利用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低下。
①就己有的政策来说,缺乏完整性和稳定性。
各区县制定的政策缺乏整体的思考,也缺乏长远的考虑,从而不利于市场主体的稳定性,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天津在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激励计划,没有引入合理的竞争①张彦霖.天津创意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机制,也没有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完整而配套的产业优惠政策。
(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模式落伍,管理水平低下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影响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首先,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范围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界定,理论研究滞后,对于文化聚集区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何管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都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很多创意产业园都按自己的方式管理,只考虑了自己领域内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计划,没有深入思考相关领域的问题,因此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从管理方式上说,政府的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大部分就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性的直接干预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很少用法律手段或者其他的经济手段来调节,也忽略了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在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文化创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天津企业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能够发展的前提,也是制约天津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动漫产业是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动漫网游产业原创部分所依赖的电脑绘图环节使用的设备的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致使这一专业设备的价格在国内居高不下,动漫企业成本因此被迫增加。
再如,还有天津的游戏企业,很大一部分承担的是北京、上海及日韩等企业的外包业务,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游戏产品品牌,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业务上的自主性不强。
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群虽然初步成型,但产业集聚性不强,在目前天津已有的动漫企业中,只有少数的几家公司具有从原创设计、独立制作到出售播出的能力。
(五)文化创意阶层尚未完全成型,人才与产业的结合仍不够紧密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创新型人才,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制作,还有一类人才就是经营管理人才。
人才的缺乏是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性缺乏的根源。
天津市从事文化娱乐业的从业人员,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由于人才的缺失,造成了天津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难以持续快速增长。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天津的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人才的缺失还很严重,那种既懂管理又懂创意的复合型人才不多。
一些企业的运作者,他们只看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属性,重心放在加强企业管理,单向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上,而忽视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势必会对好的文化创意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严重阻碍文化创意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
(六)缺乏品牌效应,没有打造出天津独特的文化创意品牌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获得足发展的前提,虽然天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文化创意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通常拥有一批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比如北京的798园区、杭州的国际动漫节等,已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之一。
天津虽有“中新生态城”“意库”等产业园,但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和品牌效应,还不足以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
四、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一)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政府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要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形成统筹规划和联动机制。
其二,上下级之间要合理分工。
下级部门在具体执行上级部门的命令时,要在弹性的范围内认真执行,不能使得上级的职权被侵犯。
上级部门负责总体的规划和引导,下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
其三,要建立社会非赢利组织和政府携手发展的运行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而可行的总体规划,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快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要有一个明晰的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确定未来若干年的方针政策的导向,天津市政府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组织力量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文化创意企业在同一的规划下有序的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抓住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创新文化创意与创新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动力。
因此在生产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一定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要想保持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性,我们要考虑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与创新性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文化创意产品能否产生和能否延续的关键要素。
其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创新产品,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其三,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手段上迫切需要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企业不但应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努力的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还应该在产品创作出来后,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