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铁道振动的控制和振动特性的利用
JIS E4031-1994 中文版 铁道车辆部件—振动试验方法
ww
原稿起草过程中特别考虑到的事项如下:
w.
JIS 原稿起草委员会”的审议后而形成。
bz f
因此有必要制定规范。
xw .
co m
JIS 4031-1994
改正原稿起草委员会”与昭和 48 年设立的“JIS E 4031 改正原稿重新审议 委员会”各一回的审议,于昭和 49 年 2 月改正原稿。又于昭和 52 年 1 月进 一步改正原稿。 平成元年 5 月 20 日的修正时,第二次引入了国际单位 (SI)。 后来,在平成 6 年 5 月 12 日的修正时,由社团法人日本铁道车辆工业会 的国内规范对策小委员会重新进行了调查。 这次修正中参考了制定 JIS E 4023(铁道车辆的振动特性——测定方法) 所用的资料和 IEC 77(Rules for electric traction equipment)。特别是, 由于铁道部门将长期使用的术语“全振幅”改为“复振幅” ,本规范也采用 了“复振幅”这个术语。
(b) 部件的共振振动频率两个以上时, 以强迫共振振动频率, 按照前项 (a) 的规定进行试验。 6.试验记录
试验结果要记录以下项目:
(2) 试验种类及记号
(3) 试验日期、场所及天气状况 (4) 试验方法和结果 (5) 试验机名称及性能 (6) 其他,有必要记录的事项
ww
(1) 部件名称,形式编号及制造编号
1种
2种
5种
3种 4.共同条件
6种
4.1 不能单独进行试验的机器或质量为 100kg 以上的部件,可对构成该机器和部件 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振动试验。
4.2 试验的顺序:振动试验可按照共振试验,振动性能试验及振动耐久性试验的顺
4.3 部件的安装:部件可按照与使用时相近的安装方法及安装姿势(方式)来安装
高速铁路振动特点及控制技术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1988)的规 定,铁路干线两侧列车运行所引起的环境振动标准规定为:昼 间80 dB、夜间80 dB。这里所指的铁路干线两侧是指距每日 车流量不少于20列的铁道外轨30 m外两侧的住宅区。这项标 准是基于我国既有铁路振动影响而确定的,而未考虑高速铁路 的特点。
高速铁路振动特点及控制技术
1.3 高速铁路振动控制技术
2.线路、桥梁方面
(1)采用无缝长钢轨,修磨钢轨使其平滑;采用低弹枕木和隔振垫 板,以及浮动式板式轨道。
(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桥,改变梁式高架桥的长度和跨度,安设动 态减振器,控制振动辐射方向;尽量不采用无砟钢结构桥。
(3)采用隔振沟,设置柱列式、全反射、连接型隔振墙,以控制振 动的传播,避免产生二次激励振动。
(4)采用排水固结技术,设置人工复合地基、反压护道、基底约束 齿墙等路基地基加固设施,使路基巩固,减轻振动的频率。
1.动车组方面
(1)动车组车辆轻型化。降低车辆轴重,以减少轮轨之间垂直动 力的作用。
(2)采用弹性车轮。在轮箍与轮心间添加橡胶垫,以防止振动和 消除轮轨间的噪声。
(3)改进车辆的转向架结构。如选择柔软的弹簧悬挂系统,以降 低车体的浮沉自振频率;安装具有阻尼特性的油压减振器,以减轻车体 的横向振动或垂直振动;采用空气弹簧和橡胶件,以隔离和吸收高频振 动,避免产生二次激励振动等。
高速铁路振动特点及控制技术
1.2 高速铁路振动环境评价标准
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参照国外(主要是日本)高速铁路有关资 料,振级VL的计算公式为
VL=L0+Ld+Lg+Lt+Lb+L1+Ls 式中, L0为参考条件下的振级;Ld、Lg、Lt、Lb、L1、Ls分别为 距离、地质条件、列车速度、基础、高架桥、线路条件下的振级修正 量。 日本新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距离轨道20 m处,软土地质,钢梁 结构高架桥,预制桩结构,速度200 km/h环境下,L0为97 dB。
JR西日本公司使用列车振动数据控制行车的规则变化
列车 振 动 得 出 的行 车 规 则 存在 一 些 问题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3 面 :根 据 列车 振 动数 方 值的 行 车规 则 、地 震 发生 后 的速 度判 断 、收 到振 动数 据 报告 的 场合 限 制速 度值 的判
断。
Mer P a a 司地 铁 车辆 修 程 的 to r h 公
3 %~3 % 5 6 增加到3 %,公共 企 8
汽 车 将 承 担 3 .%,无 轨 电车 18 2 1 6.%,有 轨 电车6. %,地 铁 置 3
日客 流 量 将 达  ̄ 7 万 人 次 。新 j 14 区 段 投 入 运 营 后 , 白俄 罗斯 首 都 的地 下 两 条 地 铁 线的 总 长 度将 达 到
耋 藉
节 车辆 编组 的地 铁列 车
。
萎篓 嚣茭
使 用 。明 斯 克地 铁 正 积 极 增加 使 用 车 辆 ,由于 1 线长 度增 加 ,要保 持列 车 号
运 行 时 间 间 隔 为 2mi n,需 要 购 买 4 5 列
后 又 向西 门子 公 司 订 购 了 第二 批 2 y y 车 。为 了 保 证 这 些 列车 的 安 全 、可 靠 运 6  ̄U j t。  ̄ DP M e r
的天气预报决定实施。
由于气 候 的 变化 ,在 历 史数 据 基础 上预 测 塌方 发 生的 可 能性 比 较小 ,之 前 安
装 的保 护设 施不 能 满足 今 后的 要求 。因此 ,在 设计 保 护设 施 时 ,需 要考 虑塌 方 在
明斯克城市各种交通运输工 区
具 所 承 担 的 客 运 任 务 会 有 以下 乒 芟
确 认 ;左 右振 动 波形 比较 ,可 以得 到 波形 中相位 与 振 幅的 匹 配确 认
浅谈地铁振动影响和解决对策
浅谈地铁振动影响和解决对策地铁在运行时由于轮轨相互作用产生振动,进而通过轨道基础和隧道衬砌传播至土体,从而对沿线地面建筑产生影响。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 3 个阶段:①地铁振动产生过程,即列车车轮在运行过程中对轨道的冲击产生激励。
②地铁振动传播阶段,即列车车轮振动通过轨道基础和衬砌结构向周围土介质和地面建筑传播。
③地铁振动作用阶段,即列车车轮振动作用在沿线的地面建筑上,从而诱发建筑结构及其室内物品的二次振动和噪声,进而对建筑物结构本身和建筑物内的人群、精密生产和敏感仪器产生影响。
其中在振动产生过程中主要由 5 种原因构成:列车运行时,自身对轨道的重力加载产生的冲击,造成车轮与轨道结构的振动;众多车轮与钢轨同时发生作用产生的作用力,造成车辆与轨道结构的振动;车轮经过钢轨接缝处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轨道的不平顺和车轮的粗糙损伤等随机性激励产生的振动;车轮的偏心等周期性激励导致的振动。
一地铁振动对周围建筑的影响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轻微的会出现墙皮剥落、墙壁龟裂、地板裂缝,严重则导致基础变形或下沉。
地铁引起的振动一般都低于结构的破坏振级,不会造成像地震那样的直接破坏,但它能引起结构的局部颤振,如门窗及室内物件的振动,甚至在附近一些建筑物内引起二次结构噪声,使人明显感觉不适,造成失眠、烦躁等症状,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地铁振动的控制解决办法根据地铁振动的产生、传播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地铁振动的控制:(1)振源减振控制最直接的方法是从振动的源头减震,根据地铁振动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列车轻型化。
②采用重型钢轨和无缝线路。
③列车轮平滑化。
采用弹性车轮、低阻尼车轮等车轮平滑措施,钢轨间的摩擦,可有效降低车辆振动强度。
④采用适当的弹性扣件或轨道减振器。
⑤适当控制地铁列车运行速度。
⑥采用具有噪声低、振动小、造价低、污染小、能耗低、安全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的直流电机,这也是21 世纪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
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构成当代环境的三种主要污染。
震动和噪声是城市轨道交通影响环境的主要方面。
随着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人们对此问题越来越重视。
减小轨道交通的振动和降低噪声,是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使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噪声和振动是密切相关的,振动越大则噪声就越大,振动和噪声通过不同介质传播。
因此研究噪声与振动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其影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
振动与噪声是密切相关的,他们都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能量的方式是依靠动量传播,而振动能量的传播则靠物质的移动。
振动与噪声传播有两种;纵波和横波。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一般是以纵波方式传播,振动在固体中的传播既有纵波传播也有横波传播。
当列车通过轨道时车辆和轨道都要在空间各个方向产生振动,引起振动强弱的原因有:轨道几何形位的静,动不平顺;钢轨顶面波浪形磨耗,钢轨接缝;列车速度的大小;车轮踏面擦伤,车轮踏面不圆顺等等。
由于车辆和轨道这两个系统的振动是一种耦合关系,这种耦合振动最终要通过轨道结构传递形成输出。
对于高架结构,通过桥梁墩台传递到表面;对于地铁,通过隧道周围的土介质传递到地表。
因此,,轨道结构既作为振源,也是振动传播途径中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最终的震动效应。
从振源,传递因素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的减振性能是较为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列车运营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机车的轰鸣声和集电系统的噪声;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与噪声。
国外实验研究表明,高速铁路所辐射的噪声有别于普通铁路。
在列车低于240km/h的条件下,轮轨噪声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大;列车速度高于240km/h之后,空气动力噪声和集电系统噪声增大,与轮轨噪声共同成为主要的噪声源。
以上各种噪声源所占总能量的成分随着速度而变化。
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高效的出行方式。
然而,由于列车运行以及与轨道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动和噪声。
这不仅对乘客和驾驶员的健康造成影响,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噪声污染。
因此,控制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系统振动与噪声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轨道交通系统振动的形成原因1. 列车的运行振动: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机械振动。
当列车行驶速度较快或者通过曲线、道岔等轨道结构时,其运动状态复杂多变,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也会相应增加。
2. 轨道结构的不完美:轨道的铺设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工艺问题和不完美性,如轨道间的偏差、焊接接头、道岔的位置不准确等,会导致轨道的不平整和不稳定,从而引起振动。
3. 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对振动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轨道交通系统穿过地质条件复杂或地基不坚实的区域,地下水位较高等,都会增加振动的传播和噪声的扩散。
二、轨道交通系统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方法1. 车辆和轨道的设计改进:通过改进列车的车体结构和悬挂系统,减少车辆本身产生的振动。
同时,可以优化轨道结构的铺设和维护工艺,提高轨道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减少振动的产生。
2. 减振措施的应用:在轨道系统中使用各种减振装置,如弹簧、减振垫、减振浮板等,可以减少振动的传播和噪声的扩散。
此外,也可以采用声屏障、隔离墙等措施,有效地隔绝噪声的传播。
3. 声波吸收材料的应用:在地铁车站、隧道等需要控制噪声的场所,可以使用吸音材料进行装饰,有效地吸收声波,减少噪声的反射和传播,降低环境噪声。
4. 科学监测与管理:对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科学的监测与评估。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控制措施。
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轨道和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论: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其影响规律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其影响规律然而,由于振动波在不同土介质中的传播途径不同,很可能由于固有频率相近发生共振现象;或者土层下面存在坚硬的基岩,使得振动波在基岩上反射形成振动放大区,使振动加速度反弹。
例如文献[8]通过简化的方法,建立了列车-轨道和路基-土层-建筑物的二维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用有限元计算了列车引起的振动在土层中的传播特性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得出图2所示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了振动加速度反弹区的存在。
文献[9]在沈阳—山海关铁路线上做了现场监测实验,得出图3所示的结论,进而验证了加速度反弹区的存在。
3.3 列车速度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的振动强度一般随列车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文献[9]对沈阳—哈尔滨铁路线上某处进行了现场测量。
为考察列车速度对地面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将不同距离处的振动加速度随车速的变化绘于。
从图4可以看出,地面振动加速度具有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
并且距离越近,差距越大。
说明列车速度对近距离的地面振动影响较大。
对于在地下隧道中列车的车速对振动强度的影响情况,文献[10]对我国某城市地铁车辆段附近进行了现场测试。
当地铁列车以15~20km/h的速度通过时,地铁正上方居民住宅的振动高达85dB,如果列车速度达到正常运行速度70km/h时,其振级还要大得多。
可见,地铁振动影响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列车速度。
铁道科学研究院曾在北京环行线进行200km/h以上试验列车的运行试验,对环境振动讲行了测量。
在离轨道中心线20m或30m处,振动加速度随列车速度增加而增加。
在国外,特别是在一些高速列车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列车车速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早在1927年,S.Timoshenko从理论上提出,铁轨作为固定支承在道渣及枕木上的弹性梁,列车具有一临界速度值,达到临界状态时将会发生超常的竖向运动动力放大。
然而,按照通常所假定的路基刚度特点,这个临界值估计大约为500km/h,远远超过现实中的列车速度[3]。
影响既有线用铁道车轮振动特性的形状因素
由结果 可知 , 车轮 辐板 部 的形 状 , 于振 动 模 式 , 别 是 对 于辐 板 面 内 对 特 振 动模式 有 很大 的影 响 。并且 , 由此 确 认 了 由各 因 素导 致 的 车 轮 固有 振 动 频率 的趋 势 与激振 试 验结 果是 一致 的。口
全 译 自 日本《 R } 0 7 N3,6 彭 惠民 译 R R 2 0 ,o 4 张 芳 校
是 影 响车 轮 固有振 动频 率 的 因素 ( 见表 1 。 )
()0 圆 面 外振 动 a 节
() l 圆面 外 振 动 b 节
() 面 内振 动 c
图 1 车 轮形 状 与 车 轮 固有 振 动 频 率关 系
表 1 影响 车 轮固 有振 动 频 率 的 因素
注 : 波 节 直径 数 ; n为 A表 示提 高 固有振 动频 率 ; 表 示 降低 固有振 动频 率 ; ▲ 一表 示影 响 小 。
验 , 出 了在既 有线 车辆 上使 用 的车 轮 的振 动特 性 , 求 结果 确认 了车轮 上产 生
的各 种振 动模 式 的固 有振 动频 率 与车 轮形 状存 在着 依赖 关 系 , 图 1所 示 。 如
此外 , 用 有限 元法 进行 数值 解 析 , 利 确认 了车轮 辐板 部 的厚度 及形 状 变化 等
收 稿 日 期 :01 2 0— 1 0—1 9
—
32 一
国 外 科 技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第2期 2 1 年 2月 01
文 章编 号 :0 7— 0 2 2 1 ) 2—0 3 O 1 0 6 4 (0 1 0 0 2一 1
影 响 既有 线 用铁 道 车 轮振 动 特 性 的形 状 因素
[日本 ] 铁路 既有线上 产生 的噪声 , 以车轮 滚动噪 声及 由电动 车产 生 的牵 引电 动 机风扇 噪声为 主体 。最 近 , 由于引进 了新型 的牵引 电动 机 , 引电动机 风扇 噪 牵 声得 以降低 , 而滚动 噪声则相 对 比以前 在沿线 噪声 中所 占的 比例 变大 了。 据文 献报 道 , 研究 滚 动噪 声特 性 的第 一阶 段 , 在 使用 脉 冲锤进 行 激振 试
日本铁路积累的抗震经验及措施
亮 登场 . 在 其运 行短暂 的一 地 震 。但 是 , 在春季连续 停运 后, 全线 又恢 复运营 。
“ 隼” 号 列 车再现 生机 与 活 力 。但 存 其 背 后 . 以往 铁 路 部 门积 累下 来 的硬件 、 软件 方面 的抗 震对策 功不 可没 。
图3由于阪神淡路大地震的摇晃刚性构架桥遭破坏倒塌崩溃的山阳新干线高架桥图4jr东日本公司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后采取的紧急抗震补强对策3在新潟县中越地震后增加的防脱轨对策2004年的新潟县中越地震中上越新干线浦佐9日本铁路积累的抗震经验及措施图5jr东日本公司基于钢板围绕法的高架桥柱的补强是最普遍的方法长冈区间运行的朱鹮325号列车200系发生了脱轨所幸人员未受大的伤害约以204kmh高速运行中的列车受地基振动影响10辆编组的列车有8辆脱轨在脱轨的头车的车轮与转向架零件夹住钢轨的状态下沿钢轨行驶列车的尾车在滑落到位于与上行线之间的中央回送水沟中才停车
大 的摇 晃 。
但是 . 在 3月 l 7 H, 已 大 致 掌 握 了 全 部 受 破 坏 情
况, 盛冈 新青 森 区 间恢 复通 车 的第 2天 . 即 3月 2 3
间 是 3月 1 2日. 在 1 4 I : I 接到 报告称 , 受 破 坏 特 别 严 重 的仙 台 附近 . 即 回送 电 动 车 组 脱 轨 的 附 近 , 桥 梁 出 现 横 向错动 。 损坏 严重 . 轨 道 也 发 生 位 移 。 3月 1 5 日. 东
l 概 述
2 O 1 1 年 3月 1 1日 1 4 : 4 6 , 东 日 本 地 区 发 生 大 地 震, J R 东 日本 公 司 设 置 在 陆 海 岸 南端 的 牛 十 鹿 半 岛 上 的测震 仪 开始 丁作 , 在 新 干 线 沿 线 达 到 巨 大 摇 晃 前 立
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概况
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概况2.1 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结构型式(1)日本新干线板式轨道从无碴轨道结构的推广应用看,以日本的板式轨道最为广泛。
截止到目前,其板式轨道累计铺设里程已达2700多公里。
板式轨道的开发始于1965年,在最初的“新轨道结构的研究”研究项目中,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组成了由轨道结构、材料、土工、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人员组成的新轨道结构研究组,分别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
日本定型的轨道板有适用于隧道或高架桥上的A型、框架型轨道板、适用于土质路基上的RA型轨道板及特殊减振区段用的防振G型轨道板等,构成了适用于各种不同使用范围的轨道板系列。
日本从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板式无碴轨道的研究到目前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
对于最初提出的轨道结构方案,铁道综研相继进行设计、部件试验、实尺模型试验、设计修改、在营业线上试铺等,试验中采用X200型试验车,在棚车的中央设置特殊的加载轴,施加各种轮重和横向力,测定轨道各部件由荷载产生的位移、应力和压力,与设计值进行对比。
此外,将两轴车固定在试验轨道上,在车轴上安装激振装置产生振动,测定钢轨和轨道板的振幅,取得轨道的振动特性,对轨道部件进行静载、疲劳试验,确认在营业线上应用的实用性。
从津田沼、日野土木试验所内的实尺模型试验到既有线、新干线的桥梁、隧道和路基上的各种型式无碴轨道结构的试铺,总共建立了20多处近30多公里的试验段,开展了大量的室内、运营线上动力测试和长期观测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结构设计参数和技术条件,最终将普通A型(图2-1)、框架型(图2-2)等板式轨道结构作为标准定型,在山阳、东北、上越、北陆和九州新干线的桥梁、隧道和路基上大量使用。
最初的轨道板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应用于东北、上越新干线的寒冷地区,后来又研制出双向预应力结构的轨道板,以防止混凝土裂纹的发生与扩展。
图2-1 普通A型板式轨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图2-2 框架型板式轨道(钢筋混凝土轨道板)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新干线环境机构负责部门根据日本环境污染控制中央委员会(CCEP)关于控制由于工厂、建设施工和道路交通引起的振动和噪声的严格要求,提出了新干线振动控制措施:a)采取措施控制振动源和干扰,特别是加速度振动噪声超过70dB的地区;b)对于铁路经过医院或学校的区段应特殊考虑。
日本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
再 证 明了桥 梁工程抗 震研 究 的重 要性 。随着 全社会
对地 震危 害性 认 识 的 不 断 提 高 , 国家 标 准 《 国地 震 中 动参 数 区划图 》 G 1 30 2 0 ) 2 0 ( B 8 6 - 0 1 于 0 1年 8月 1日 正 式实施 。1 9 9 9年 始铁道 部组 织对 国家 标准 《 路工 铁
维普资讯
・
桥 梁 ・
日本 铁路 桥 梁 的 抗( .斯 达 纳 株 式 会社 ;2 i .铁 道部 工 程 管 理 中心 ,北 京 104 ) 0 8 4
摘 要 : 简要 介 绍 近 年 来 日本铁 路 桥 粱 的 抗震 规 范 和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 对 三 个 阶 段 抗 震设 计 中 的一 些 重要 概 念 通 过 实例 进 行 并 解释 , 以桥 墩 为 例 介 绍 抗震 “ 能 设 计 法 ” 应 用 以及 设 计 过 程 性 的
在 阪神 大地震 中, 海道 新 干 线 由于 桥 梁 的修 补 和再 东
建 , 断运营 9 , 乎 切 断 了大 城 市 间 的经 济命 脉 。 终 0d 几
几 次大地震 一再 证 明 了桥 梁工 程 破 坏 的严 重 后果 , 也
一
向 , 播路径 也各 不相 同。其 中 P波 是 顺 着地 震 波 的 传
构 造物 等设计 标 准 ・同解 说 , 震设 计 》 简 称 《 震 抗 ( 抗
规范》 规 定 , 质 土层 N> 0或黏性 土层 N> 0或地 ) 砂 5 3
层 剪断 波速度 在 4 0m s 0 / 以上 的连续 地 盘 可 以设 定为 地 震基 盘 , 上表 面被称 为抗 震设 计 的基 盘面 。 其 抗震 设计 的 中心 问题 就 是 怎 样 计 算 地 震 力 的大 小 。关 东地震 时 , 当时设 置 的位 移仪 记 录 了地 震 的最 大振 幅是 8 . m, 8 6m 显著振 动周 期 是 13 , 算 出的 .5s计 地 震加 速 度 =8 . / 8 6 2×( a 1 3 。=9 9 6 m / 2t .5) / 5 . m s,
高速铁路钢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高速铁路钢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运营的普及,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舒适性和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高速铁路钢轨的振动与噪声对列车运行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开发有效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技术对于提高高速铁路的运行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速铁路钢轨振动问题主要包括自振动和非自振动两个方面。
自振动是指钢轨本身因受到列车和风荷载作用而引起的振动,而非自振动则是外界因素(如车辆轮对不平衡、轨道不规则等)引起的振动。
这些振动不仅可能加速钢轨的疲劳和破坏,还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钢轨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减振措施等。
主动控制是指根据振动与噪声的特征,通过施加外加力或扭矩控制钢轨的振动和噪声。
通过控制车辆的运行参数、轮轴布置和轮轴质量分布等方式,减小钢轨的振动。
主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效果好的优点,但其成本较高,安装和维护也相对繁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被动控制则通过改变钢轨的结构和几何形状,以及在钢轨下方加装弹簧等减振和隔振装置来控制钢轨的振动和噪声。
这种方法具有投资和施工成本低、操作和维护简便等优势,不会对列车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铺设钢轨时,可以采用混凝土枕木、橡胶垫等能够吸收和隔离振动的材料,同时也可以合理设计轨道线路的几何形状,减小钢轨的振动和噪声。
除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减振措施来控制钢轨的振动和噪声。
例如,在环境噪声因素较大的地区,可以在高速铁路两侧设置隔音屏障,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减少钢轨振动和噪声的重要手段,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钢轨,减少钢轨的共振和噪声产生。
总之,高速铁路钢轨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对于提高运行质量、保障运行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减振措施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钢轨的振动和噪声,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行效果和用户体验。
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轨道交通系统带来的振动与噪声。
这不仅会给乘客的出行体验带来不便,也可能给周围居民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
因此,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振动与噪声问题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列车的移动和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接触,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和噪声。
这些噪声主要分为结构噪声、空气噪声和地面振动三种类型,其特点各异。
结构噪声是由于列车的振动传递到汽车车厢、驾驶舱等结构上引起的,而空气噪声则是由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声波导致的。
地面振动则是由于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对轨道和地基施加的振动力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
这些噪声和振动对乘客的健康和舒适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已经成为一门研究学科。
在振动控制方面,可以通过采用隔振措施对列车进行振动隔离,从而减小振动对车内乘客的影响。
常用的隔振措施包括悬挂系统的改进、减震器的安装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轨道的铺设,降低轮轨之间的接触力,减小振动的产生。
在噪声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列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减少运行中产生的噪声。
此外,也可以通过对轨道和地基的改造,减小地面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除了这些技术手段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加强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例如,可以在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之前,进行噪声预测和评估,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同时,在列车运行中,也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如加强对列车的维护和检修,减少列车的机械故障和噪声产生。
此外,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排放标准,强制实施噪声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隔振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环境噪音的减少效果分析
隔振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环境噪音的减少效果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带来的环境噪音扰民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隔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通过减少振动传递和声波传播来达到降低环境噪音的效果。
一、隔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隔振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系统的动力特性,将振动能量分散或转化为其他形式来减少振动传递的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隔振技术主要应用于降低振动和减少响度,从而减少环境噪音。
1. 弹性隔振技术弹性隔振技术通过在轨道和建筑物之间增加隔振垫、隔振支座等弹性材料,将振动传递的路径改变为非直接接触方式,从而减少振动的传递。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因轨道震动和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噪声。
2. 声学隔振技术声学隔振技术主要通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周围建设隔音墙、隔音屏等声学隔离结构来减少声波传播。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阻挡噪声的传播路径,从而降低环境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二、隔振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环境噪音的减少效果隔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环境噪音,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减少效果:1. 减少振动传递噪音隔振技术能够切断振动的传导路径,将振动能量分散或转化为其他形式。
通过使用隔振垫、隔振支座等隔振材料,可以防止振动噪音通过轨道传递到建筑物和地面,从而减少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产生的振动噪音。
2. 阻挡声波传播声学隔振技术能够通过建设隔音墙、隔音屏等隔离结构,阻挡声波的传播路径,将噪声隔离在轨道交通系统周围。
这种隔离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产生的环境噪音,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3. 提高乘坐舒适性隔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通过减少振动传递,乘客在列车上的震动感会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
这对于减少乘客的不适感、减少运行时的晃动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都有积极的影响。
日本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
日本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关键字:日本高速铁路来源: 车务在线更新时间: 2007-02-12日本是一个灾害多发国家,台风、暴雨、大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
新干线自 1964年10月开业至今,保持着无一乘客伤亡的优异成绩。
每天运行列车750列,运送旅客75万人次以上,列车晚点平均小于1min,首先应归功于日臻完善的防灾安全保障体系。
(一)沿线灾害监测及管制措施1.地震监测及运行管制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除在沿线(大部分在变电所)设置加速度报警检测仪及显示用地震仪外,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还沿海岸线设置地震监测系统,以便提前检测到40 Gal以上的地震波。
东海道和山阳新干线由于距东海及关东地震区很近,则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地震P波早期监测警报系统(UrEDAS)”,利用沿线地震报警仪(设定40 Gal)和M(震级)—△(距震中心距)图,对运行管制区域进行判断和管制。
图1为日本地震信息系统示意图,图2、图3为发生地震时的列车运行管制范围和过程。
表1。
表3为发生地震时的列车运行管制规则。
图1 日本地震信息系统示意图图2 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范围图3 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处理过程框图2.风速监测和运行管制在易发生强风及突然大风的高架桥、河川等地安装风向风速仪,其信息在中央调度所的显示盘上或CRT上显示 (Cathod Ray Tube是调度员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电脑互相交换情报的人。
机装置)。
日本对列车运行进行管制的风速值,全部为瞬时风速值。
管制标准各地区不尽相同,在设置了挡风墙的地段,对强风进行运行管制的标准可适当放宽。
注:(1)“地震强度”是UrEDAS早期监测系统判定的地震烈度。
(2)“特例”是指下列情况之一:①连续雨量达120 mm以上降雨时发生地震;②气温上升,轨温达50℃以上时发生地震;③日落以后(包括浓雾)时发生地震(地震强度丙时除外)。
(3)甲、乙、丙、丁系根据震级—震中距关系曲线划分的为恢复行车而采取相应措施的4档规定:甲—停车后对全线巡检;乙—停车后对部分区间巡检;丙—停车后,从70 km/h逐步提速;J—无停车后规定。
地下铁道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
地下铁道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关歆莹;刘超【摘要】150年来地下铁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的地下铁道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地下铁道给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引发的振动与噪音也给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危害.本文从振动产生、振动传播和振动作用三个阶段论述了地铁振源及其传播的规律;传播特性与振源频率、振源与轨道距离、振动频率,以及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有关;振动传播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钢轨类型、轨道类型、建筑物质量类型、建筑物材料等;地铁振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振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还影响精密仪表测量等.本文提出了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振动控制措施,以期减小其危害.%The metro industry has been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recent 150 years.It has been more rapid developed especially in our country in the past 20 years.As metro system bring us convenience for transportation of city residents, it also produces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vibration and noise it inducing.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vibration source and propagation of the metro into three stages, vibration generation, vibration transmission and vibration effects.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s related to the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vibration source and the orbital distance,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the train speed, tunnel depth,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buildingstructure.Variety of vibration transmission factors include soil type, rail type, track type, building quality, type,building materials.The damage from metro vibration is various, for example, noise disturbance to people's dailylives, vibration to building security and life impact, affecting measurement precision to the instruments.The paper proposes vibra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amage in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 respectivelly.【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1(006)001【总页数】8页(P77-84)【关键词】地下铁道;振动;传播规律;控制措施【作者】关歆莹;刘超【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44;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自1863年伦敦采用明挖法施工的第一条地铁通车开始,城市交通就进入了轨道交通的新时代。
铁路车辆工程论文题目
铁路车辆工程论文题目1、燃料电池铁道车辆的开发2、铁道车辆液压减振器油液热平衡研究3、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对车体振动行为的影响研究4、基于非线性因素的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进展5、铁道车辆节能技术研究及展望6、铁道车辆吸能式防爬器垂向屈曲研究7、混合动力列车的应用前景展望8、常规铁道车辆的节能技术9、用阻燃性镁合金实现铁道车辆轻量化10、东日本铁路公司ATACS的最新动向11、铁道车辆车钩缓冲系统常见故障与检修12、最新研发的转向架技术13、使用压力传感器的转向架构架损伤的检测14、基于测力轮对的铁道车辆运行安全性验证15、铁道车辆整车铆接质量分析诊断系统的研究16、车轮扁疤对铁道车辆齿轮箱动态特性影响17、铁道车辆用轴承及其技术动向18、基于SIMPACK的铁道车辆曲线通过能力研究19、铁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方20、铁道车辆系统垂向非线性动力学的定量分析21、基于HyperMesh与ANSYS的镐窝回填车车架有限元分析22、铁道车辆车体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与可视化研究23、铁道车辆主电路和牵引系统最新研究趋势24、电阻点焊质量稳定性研究25、转向架技术的研究开发26、铁道车辆车轮的锻造及热处理技术27、铁道车辆用牵引电动机的最新技术动向28、铁道车辆上压电橡胶的应用29、在设计阶段提高车辆乘坐舒适度的振动分析模型的构建30、转向架中心距对机后一位单编组运行车辆轴重转移的影响31、火车车轴加工工序图CAD系统开发与应用32、基于数理统计的铁道车辆车轮轮缘厚度旋修值研究33、试论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应用34、车辆通过曲线时提高乘坐舒适度的方法研究35、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铁道车辆轴箱弹簧参数化设计36、三菱公司的铁道车辆用空气压缩机技术与产品37、基于传感器的铁道车辆转向架维修技术38、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及优化分析39、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运用40、欧标铁道车辆车轴用钢EAN的研制与开发41、基于模态连续追踪的铁道车辆车体低频横向晃动现象研究42、吊挂方式对铁道车辆设备模态和传递特性的影响43、铁道车辆用转K型承载鞍鞍面加工44、蛇行运动对铁道车辆平稳性的影响探究45、铁道车辆规范驱动三维布管技术研究46、奥氏体形变对铁道车辆用高耐候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47、混合动力铁道车辆的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48、欧洲货车转向架低噪声技术研究49、空气弹簧在击穿状态下的车辆运行仿真建模50、铁道车辆车轴轴箱用油封的技术动向铁道车辆毕业论文题目二:51、提高铁道车辆内饰件的质量及生产率——摩擦搅拌点焊面向内饰件的应用52、铁道车辆的维修保养与修理焊接技术53、运用全方位声源探测系统评价车内噪声特性54、铁道车辆车钩缓冲系统常见故障与检修55、镁合金材料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探究56、铁道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动态曲线模拟方法57、铁道车辆用SFH-C型电子防滑器主机研制58、铁路特色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探析59、铁道车辆用高强高耐候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规律60、日本铁道振动的控制和振动特性的利用61、利用对中式气动作动器改善铁道车辆的横向乘坐舒适度62、铁道车辆的拖车车体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63、对某型车橡胶金属件生命周期的研究64、UIC和我国铁道车辆卫生设备标准对比研究65、铁道车辆承载摩擦副摩擦系数测试方法研究66、浅析铁道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67、铁道车辆的焊接技术现状与前景68、铁道车辆地板布起泡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69、基于UM的磁流变阻尼器模糊控制70、旅客舒适度与车辆设计问题探讨71、铁道车辆单元制动缸用耐低温橡胶皮碗的研制72、铁道车辆用钩缓装置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73、铁道车辆用压电橡胶传感器74、铁道车辆用座椅乘坐舒适性的研究75、日本曙制动工业公司为铁路提供产品与技术76、车体结构用不锈钢板的耐蚀性77、关于高职铁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改进的建议78、附加气室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影响79、基于匹配追踪预处理的铁道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80、提高铁道车辆维修能力的研究81、铁道车辆车体的材料与结构82、铁道车辆用高耐蚀型耐候钢耐腐蚀性能研究83、铁道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84、激光熔覆技术在铁路轮对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85、铁道车辆转向架回转性能的评价86、铁道车辆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能传输性能验证87、铁道车辆RAMS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88、燃料电池长期使用条件下的特性变化与危险性分析89、铁道车辆制造中的电阻焊及其自动化90、难燃性镁合金在铁道车辆制造业中的应用91、铁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常见故障分析92、铁道车辆空气弹簧漏气故障分析93、受横风作用的铁道车辆动态性能分析模型及其验证94、基于AMESim的铁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建模与仿真95、铁道车辆转向架空气悬挂控制技术96、铁道车辆空气弹簧动态特性仿真分析97、空气弹簧模型对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98、铁道车辆空气弹簧控制方式的研究99、铁道车辆空气弹簧模型的研究9100、铁道车辆空气弹簧动力学键合图建模及仿真101、铁道车辆空气弹簧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方102、铁道车辆系统垂向非线性动力学的定量分析103、基于HyperMesh与ANSYS的镐窝回填车车架有限元分析104、铁道车辆车体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方法与可视化研究105、铁道车辆主电路和牵引系统最新研究趋势106、电阻点焊质量稳定性研究107、转向架技术的研究开发108、铁道车辆车轮的锻造及热处理技术109、铁道车辆用牵引电动机的最新技术动向110、铁道车辆上压电橡胶的应用111、在设计阶段提高车辆乘坐舒适度的振动分析模型的构建112、转向架中心距对机后一位单编组运行车辆轴重转移的影响113、火车车轴加工工序图CAD系统开发与应用114、基于数理统计的铁道车辆车轮轮缘厚度旋修值研究115、试论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应用116、车辆通过曲线时提高乘坐舒适度的方法研究117、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铁道车辆轴箱弹簧参数化设计118、三菱公司的铁道车辆用空气压缩机技术与产品119、基于传感器的铁道车辆转向架维修技术120、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及优化分析121、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运用122、欧标铁道车辆车轴用钢EAN的研制与开发123、基于模态连续追踪的铁道车辆车体低频横向晃动现象研究124、吊挂方式对铁道车辆设备模态和传递特性的影响125、铁道车辆用转K型承载鞍鞍面加工126、蛇行运动对铁道车辆平稳性的影响探究127、铁道车辆规范驱动三维布管技术研究128、奥氏体形变对铁道车辆用高耐候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129、混合动力铁道车辆的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130、欧洲货车转向架低噪声技术研究131、空气弹簧在击穿状态下的车辆运行仿真建模132、铁道车辆车轴轴箱用油封的技术动向133、提高铁道车辆内饰件的质量及生产率——摩擦搅拌点焊面向内饰件的应用134、铁道车辆的维修保养与修理焊接技术135、运用全方位声源探测系统评价车内噪声特性136、铁道车辆车钩缓冲系统常见故障与检修137、镁合金材料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探究138、铁道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动态曲线模拟方法139、铁道车辆用SFH-C型电子防滑器主机研制140、铁路特色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探析141、铁道车辆用高强高耐候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规律142、日本铁道振动的控制和振动特性的利用143、利用对中式气动作动器改善铁道车辆的横向乘坐舒适度144、铁道车辆的拖车车体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145、对某型车橡胶金属件生命周期的研究146、UIC和我国铁道车辆卫生设备标准对比研究147、铁道车辆承载摩擦副摩擦系数测试方法研究148、浅析铁道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49、铁道车辆的焊接技术现状与前景150、铁道车辆地板布起泡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151、基于UM的磁流变阻尼器模糊控制152、旅客舒适度与车辆设计问题探讨153、铁道车辆单元制动缸用耐低温橡胶皮碗的研制154、铁道车辆用钩缓装置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
轨道结构的减振
轨道结构的减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较重的钢轨:比如说,与50kg/m轨相比,采用60kg/m轨可降低振动强度2~4dB;(2)采用无缝线路(3)定期研磨钢轨和车轮保持其平顺性(4)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LVT)弹性支承块式轨道(Low Vibration Track,简称LVT)结构由弹性支承块、道床板和混凝土底座及配套扣件构成这种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效果较为明显,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中对振动和噪声敏感的地段,特别是高架结构,弹性支承块式无碴轨道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减振方案。
我国秦沈客运专线高速试验段也部分铺设了这种轨道,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减振性能。
高架桥上LVT结构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对弹性支承块式轨道结构进行了室内1:1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其阻尼值比刚性整体道床提高30.8%~50.7%。
北京地铁东四十条站、广州地铁1号线和秦岭铁路隧道内均铺设了这种弹性轨道结构。
现场测试表明,弹性支承块式轨道结构的振动衰减特性接近于有碴轨道。
(5)Edilon钢轨埋置式板式轨道结构荷兰Edilon公司研制了一种以纵向连续支承取代传统的分散点支承、增加了轨底支承系统应力水平的埋置式轨道结构。
从1976年开始,荷兰就铺设了埋置式轨道结构(Embedded Rail Structure,简称ERS)。
实践证明,由于这种轨道结构在钢轨周围使用了一种称为EdilonCorkelast的材料,取得了较好的隔声和隔振效果。
钢轨埋置式板式轨道在布鲁塞尔、巴黎、雅典、马德里等城市地铁和地面有轨电车的轨道上应用,效果很好,而且养护维修工作量相当少。
埋入式轨道结构(6)浮置板式轨道结构浮置板轨道的基本原理是在轨道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插入一个固有频率很低的线性谐振器,防止振动渗入基础。
浮置板轨道系统主要包括浮置板、板下弹性阻尼元件、侧向垫板和纵向垫板。
浮置板式轨道结构按板下弹性阻尼元件可采用橡胶板或钢弹簧,钢弹簧支承浮置板减振效果更好,但造价较贵,通常作为高等级减振措施在一些特殊敏感地段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城轨日本铁道振动的控制和振动特性的利用在铁道领域的振动现象研究中,为了车辆的高速化,提高乘坐舒适性,缓解沿线振动和噪声的影响,需要解决的课题很多。
迄今,多项技术开发正在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振动现象的有效利用,也有了铁道车辆和结构物的状态监视、异常检测等技术开发,对今后的展开充满期望。
本文就铁道有关方面进行中的振动对策技术、利用振动的诊断技术做一介绍。
0 前言铁道车辆与地面设备(轨道和接触网等)接触运行,车辆-地面设备间相互作用,在两方都产生力的作用。
并且,在高速运行情况下,车辆受到来自空气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些作用力,在车辆和地面设备,以至在铁路沿线的地基和建筑物上产生振动问题。
作为对策,进行着多项的技术开发。
另一方面,铁道车辆和铁道设备的状态异常,有表现出振动特性变化的情况。
可有效利用振动现象,对铁道车辆和结构物的状态进行监视和异常检测。
为此,也进行着技术开发。
1 控制振动铁道中形成问题的振动现象,按照对象物的大致划分有下面几种:①振动影响乘坐舒适性等与车辆有关的现象;②运行车辆与高架桥共振、接触网异常振动等与地面铁道设备有关的现象;③沿线地基振动、建筑物振动等与沿线环境有关的现象。
另一方面,作为控制振动的对策,一般有减轻导致振动的作用力、通过弹性支撑使振动在传递阶段衰减、提高对象物的刚性使其难以形成振动等几种方法,在铁道领域也多采用这些对策。
铁道代表性的振动问题,是与车辆乘坐舒适性有关的振动和沿线地基的振动,下面就对策技术加以介绍。
2 与车辆乘坐舒适性有关的振动2.1左右振动对策车辆振动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减轻车辆振动通常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车辆振动,由轨道不平顺等导致转向架振动,这个振动传递到车体,又在高速运行时空气力的作用下加大。
新干线不断提升的速度,特别是在隧道内强大的空气力作用到车体,导致左右方向振动的增加,乘坐舒适性恶化,这已经得到共识。
对转向架传递到车体的振动,转向架-车体间加设弹性物、阻尼器的缓冲作用虽然不够理想,但对阻止转向架的振动向车体传递还是有效果的。
由于空气力直接作用到车体,为抑制其导致的振动,采取与缓冲相反的对抗方法,强化转向架-车体间的抵抗力是必要的。
为满足该要求所进行的开发,就是称作“半有源悬挂”和“有源悬挂”的振动控制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车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以测定车体的振动,由控制装置计算抑制振动的控制力,半有源方式用可变衰减的阻尼器、有源方式用激励器产生的作用力,对振动加以控制(图1)。
这样的系统,目前在图 1 抑制左右振动的控制系统构成控制装置加速度传感器(实际安装在地板下)可变衰减阻尼器a 半有源悬挂b 有源悬挂控制装置动力源(气压源、电源等)加速度传感器(实际安装在地板下)转换式阻尼器激励器新干线车辆上广泛采用。
2.2 上下振动对策近年,观光特快列车和游览列车受到注目,运行路线有时要延伸至地方线路,在通过钢轨接缝处出现上下振动问题。
为了从车辆方面减少这种上下振动,在车体与转向架间设置枕簧,并安装可变衰减的阻尼器,开发了基于车体加速度传感器信息的控制作用力的系统,已在营业列车上采用(图 2)。
除此之外,对车体弯曲振动原因导致的上下振动,也进行了降低振动的尝试。
利用了以前认为与刚性没有关系的抓杆,将车体左右侧面与顶棚连接起来,是提高车体刚性抑制变形的一个方法,其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效果已经得到确认。
3 沿线地基的振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轴重转移和轮轨凹凸引起钢轨作用力的变化形成振动。
地基振动,就是这个变化的力作用于结构物,向地基传递所产生的现象,有时会导致沿线环境问题。
减少地基振动有车辆对策、轨道对策、结构物对策和地基对策(图 3)。
3.1 车辆对策铁道车辆是车体和转向架间用弹性体联接的结构,本身形成一个复杂的振动系。
迄今研究表明,对沿线地基振动产生最大影响的是车辆的整体质量。
为此,可以说车辆轻量化是最有效的降低地基振动的对策。
现状是新干线车辆的轻量化已经接近极限,这意味着该对策已经没有了多少潜力。
3.2 轨道对策作为轨道方面的对策,有降低支撑轨道弹性体弹性系数的方法——轨道低弹性化,正在广泛地采用。
主要实施的轨道低弹性化方法,在有砟轨道区采用道床弹性轨枕、道床垫,在板式轨道区采用低弹性轨道衬垫等(图 4)。
在新建线路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轨道结构本身就是防振轨道的防振直接紧固轨道,这在地铁已经广泛采用。
此外,为减轻引起地基振动的振动力,减少轨道的不平顺也是有效的对策。
3.3 结构物对策通过结构物部分补强的方法,提高结构物的刚性。
已经有了减少振动的试验,施工的实例很少,还没有降低振动效果的定量评价。
3.4 地基对策作为地基对策,研究开发了铁道结构物与沿线建筑物之间设置地中墙以隔断振动的方法。
在新干线沿线,已进行了采用钢板桩、混凝土墙、聚氨酯泡沫墙的对策试验,效果得到了确认。
4 振动的利用利用振动的诊断已在各个领域开展,铁道领域也在图 2 抑制上下振动的控制系统构成可变衰减上下振动阻尼器可变衰减上下振动阻尼器加速度传感器控制装置枕簧(二次悬挂)轴簧(一次悬挂)图 3 地基振动的对策轨道对策• 轨道低弹性化• 减少轨道不平顺车辆对策• 车辆轻量化地基对策• 隔断振动方法结构物对策• 提高结构物刚性图 4 轨道低弹性化(有砟轨道)道床道砟有砟轨道弹性轨枕低弹性轨道衬垫高架板弹性覆盖材料(聚氨酯橡胶等)道床垫结构物和车辆部件的诊断上充分利用了其振动。
利用振动的诊断方法之一,是通过对象物体振动特性的变化(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诊断出状态的方法。
这是事先把握对象物体正常状态的振动特性,通过与测定的振动特性比较,评价出有无异常及何种程度的方法。
在铁道上,无论车轮与钢轨还是受电弓与接触网,都是一边接触一边移动。
车辆与铁道结构物双方接触状态的变动,对彼此的振动都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边接触边移动的对象物体的振动测定,能够推断出其状态。
检测车对轨道和接触网的检测,广泛应用的就是基于这种原理的方法,是通过测定振动进行诊断的技术。
下面对利用振动的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事例做一介绍。
4.1 结构物的诊断铁道结构物由于地震导致的损伤、明显的劣化,河流水量增加导致的支撑力下降等,振动特性在不断变化(图 5)。
因此,测定结构物的振动,将测定振动的振幅和固有振动频率等数据,与健全时的数值和设计基准值或统计分析算出的基准值比较,就能够评价出结构物的损伤和劣化的程度。
给结构物施加振动的加振源,可以是运行列车的振动、锤子打击的人为加振,可以是平常时刻的风等自然外力、交通工具或工厂等人工外力的微小振动(图 6)。
测定振动的方法,广泛采用在结构物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最近又有应用激光-多普勒雷达-速度计(LDV )的非接触检测。
作为利用振动结构物诊断技术的实例,这里给出难以目视确认的结构物基础和处于流水中桥墩的诊断。
对这样的结构物,已经确认其健全度下降则固有振动频率下降的事实。
因此,就有用锤子等打击结构物时振动响应,或对结构物平常时刻微动进行频谱分析,判断其健全度的方法。
图 5 伴随扰动的结构物振动特性变化振动特性振幅增大振动形状的变化固有振动频率降低等的变化健全时显著劣化地震破坏支撑力降低损伤、劣化时常年劣化自然灾害振动特性图 6 结构物振动的加振源工厂交通工具风平常时刻的微动冲击加振起振器加振初期变位加振水流列车加振还有探定隧道表面裂缝缺陷的打音检查,也可以说是判断发生的音律,取隧道表面的振动特性变化,利用振动进行诊断的一个方法。
4.2 车辆部件的诊断利用振动的车辆诊断,有日常监视运行车辆振动的方法,有冲击加振试验等测定振动特性变化的方法。
作为前者的一例,开发地板下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日常监视振动,通过信号处理的手段,早期检测出轴箱、齿轮箱、连接件故障征兆的系统,已经在 N700A 新干线电动车组上采用。
另外还有内燃动车的发动机、旋转轴以及电动车的电机轴承等异常检测技术,正在研究振动测定与机械学习相结合的状态监视系统。
作为后者的一例,在转向架向车体传递加减速作用力的称为单连杆部件,有了对缓冲转向架冲击力的橡胶件进行冲击加振试验,来进行橡胶损伤状况判断的提案。
4.3钢轨、车轮状态的诊断作为由车辆侧振动诊断钢轨状态的方法,有轴箱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图 7)。
已经确认轴箱加速度与钢轨凹凸不平有很高相关性,能够用测定的数据,检测出钢轨生成的波状磨耗、钢轨焊接处出现的凹形纵向变坡。
由营业列车上的振动、噪声测定结果,可以简单测出波状磨耗的一个可移动系统,正在开发之中。
作为从地面振动诊断车轮状态的方法,有在高架桥的挂孔(小跨简支梁)上设加速度传感器,测定车辆通过时的振动,由结果检测出车轮产生局部磨耗(偏磨耗)的方案。
4.4受电弓接触力的诊断接触网与受电弓间大的接触力变动,是影响稳定受流的重要原因。
为此,一个振动利用的诊断是,由电气检测车等测定受电弓滑板上下振动加速度,以找出接触力大变动的地点。
另外,在滑板上贴上应变片测得应力,安装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得到惯性力,一个高精度测定接触力的方法正在开发(图 8)。
5 结束语着眼于铁道领域的振动问题,介绍了控制和减少振动的技术,以及利用振动的状态监视、异常检测技术。
这些技术,与测试技术、控制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关联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期待不断取得进展。
今后,应当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进行铁道领域有关振动技术的开发。
参考文献[1] 長倉清. 鉄道分野におけゐ振動の制御と活用[J].RRR,2017(10):4-7.苏晓声编译收稿日期 2018-05-07责任编辑冒一平图 7 轴箱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状况转向架构架加速度传感器轴箱图 8 受电弓接触力测定的方法加速度传感线应变片接触力提升力应力惯性力(分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