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区域货币一体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9年,彼得· 凯南提出以产品多样性作为确定 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他认为,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可以容忍固 定汇率的后果,而产品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则 不能,它们适宜采用汇率灵活安排的独立(最 适度)货币区。 因为,高程度生产多样化的国家,出口也是多 样化的。在固定汇率下,某一种出口品在整个 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大,其国外需求的下降不会 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相反,对产品多样 化程度越低的国家,由于出口产品的多样化程 度也较低,若外国对其出口品需求下降,则必 须对汇率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 的就业水平。
第十章 区域货币一体化
第一节 货币一体化与货币区概述 第二节 最适货币区理论概述 第三节 最适货币区理论的实践 ——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四节 欧元的影响与展望

本章重点: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三种类型 最适货币区的确定标准 欧洲货币体系 欧元的诞生及面临的挑战

本章难点:

最适货币区理论

第二节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概述
一、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产生背景 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 界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二、最适度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单一指标法:以经济状况符合某一指标 作为建立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综合分析法:对加入通货区的收益、成 本进行综合分析。
单一指标法: (一)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要素市场一 体化) (二)经济高度开放(商品市场一体化) (三)产品多样性 (四)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五)政策一体化 (六)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

成本-收益分析
通货区的收益分析
简化结算程序、 降低贸易成本等
通货区的成本分析
货币政策权利的放弃等
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三、加入通货区的决策:成本—收益分析
加入通货区 成本和收益
GG
LL O 图11-3 θ 经济一体化程度
1
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国际金融学(第三版) 裴平等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3、《国际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 金圣才主编 中国石化出版社

面临的挑战: 1、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的 稳定性 2、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在内外均 衡问题上的协调能力

三、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欧元启动的实质: ——欧洲政治联盟的产物 ——追求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设立欧元的最初设想始于1969年2月的 《巴雷计划》,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副 主席法国人巴雷在该计划中提出分阶段 实现发行统一货币欧罗巴的货币联盟。 1970年l0月由卢森堡首相皮埃尔· 魏尔纳 领导的专家小组依据《巴雷计划》提出 《魏尔纳报告》,该报告作部分修改后, 于1971年2月9日经欧共体部长会议通过, 设想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建成 欧共体经济和货币联盟,实现商品、劳 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通。


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通 货膨胀率的相似性这三个判断标准都是 从如何维护汇率稳定的要求来考虑的。
综合分析法: 加入通货区的最主要收益:简化经济结算, 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较浮动汇率条件下更易 预测的决策基础。 加入通货区的成本:一国加入通货区就意 味着放弃了运用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实现 产出目标和就业稳定的权力。当该国面临 来自外部的需求冲击时,无法通过汇率工 具和货币政策来实现产出目标和就业稳定。 这种由固定汇率安排所引起的经济稳定性 损失,就是加入通货区的成本。
第一节 货币一体化与货币区概述

货币一体化的含义
货币一体化:
全球一体化(远景) 区域一体化(已有实践) 所谓 区域货币一体化 是指一定区域内的 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 协调与合作,形成一个统一体,并最终 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 区域货币一体化分为三个层次: ——区域货币合作 ——区域性货币联盟 ——通货区(货币区)

联合浮动:
联合浮动意味着成员国对内与其他成员国保 持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 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由于欧共体对内规 定的汇率波动幅度1.125%小于史密森协议规定 的2.25%,所以又被称为蛇形浮动汇率。 属于区域货币同盟。

欧洲货币体系以及欧洲单一货币

属于通货区阶段

单一指标分析法
要 素 流 动 性 分 析
经 济 开 放 度 分 析
产 品 多 样 性 分 析
金 融 一 体 化 程 度 分 析
伊格拉姆
通 货 膨 胀 相 似 度 分 析
哈伯勒 弗莱明
蒙代尔
麦金农
凯南
最优通货区的衡量标准(单一指标分析法)图
1961年蒙代尔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 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蒙代尔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一国国际 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1971年的欧洲货币联盟计划
阶 段 第一阶段 时 间 主 要 目 标
第二阶段
缩小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1971年初 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以支撑汇 ~1973年底 率的稳定,加强货币与经济政策的 协调,减少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差异。 集中成员国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巩固 1974年初 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各国货 ~1976年底 币之间的汇率,并使共同体内部的 资本流动逐步自由化。 使共同体成为一个商品、资本、劳 1977年初 动力自由流动的经济统一体,固定 ~1980年底 汇率制向统一的货币发展,货币储 备基金向统一的中央银行发展。

在该国面临来自外部的需求冲击时,固 定汇率使该国货币政策无法及时调整以 影响该国国内产出,除非通货区内其它 国家也面临同样外部冲击,使该国货币 和通货区其他国家货币同时对于区外货 币联合浮动,否则,必然会引起该国就 业和产出的不稳定。 这种由固定汇率安排所引起的经济稳定 性损失,就是加入通货区的成本。
二、欧洲货币体系(EMS) (一)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 2.确定稳定汇率机制——平价网体系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二) 对欧洲货币体系的评价 积极作用: 1、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 盟的建设,推动了欧洲国家政治联合的 发展。 2、稳定了欧共体国家货币的汇率, 促进了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3、加强了欧共体国家货币的作用, 打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4、发展了区域性的货币体系,推动 了全球性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

与蒙代尔一样,凯南的建议也是以国际收 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 这一假设为基础的。 蒙代尔从固定汇率制度需要什么条件来实 现均衡来考虑的; 凯南从不同经济特征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承 受能力来考虑的; 麦金农则是从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影响来 分析的。

詹 姆 斯 · 伊 格 拉 姆 (James Ingram) 于 1973年提出以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作为最 适度货币区标准的理论。 1970年,爱德华·托尔(Edward Tower)和 托导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提出应 以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 准。 1970 年 和 1971 年 , G· 哈 伯 勒 (G . Harberler) 和 J·M· 弗 莱 明 (J.M.F1emming)提出以通货膨胀率的相 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来自百度文库第三阶段
后因世界经济的动荡不安,该计划未能如 期实施,但该计划的第一阶段中建立的联 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计算 单位等成为未来欧洲货币体系的基础。 至70年代末期,欧共体各国的经济在沉寂 了多年之后开始好转,各国总结以前的教 训,为避免美元危机的影响,稳定各国的 货币汇率,促进各成员国贸易和经济的发 展,于1979年3月建起了一个欧洲货币体 系,创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欧洲 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其运作,又为以后货币 联盟的建设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区域货币合作:
是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问题上实行 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 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 较大的选择余地。往往都是相对暂时的、 局部的和松散的货币合作。

区域性货币联盟:

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是 指通过法律文件或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 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三阶段计划
阶段 时间 1990年7 月1日至 1993年底
主要目标 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 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 国的经济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通货区(货币区) :
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高级表现形式。5个 特征: ----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 ----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 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 ----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可以 充分地自由兑换; ----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 ----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往往受到削弱。

跛行货币区: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标志着欧洲货币 一体化的开始。 1950年—l971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体系为英 镑区,区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英镑,各 国的货币也盯住英镑,由于英镑本身是盯住美 元的,因而该时期的汇率制度是跛行的。 基本属于区域货币合作,体现为合作较为松 散,具有暂时性、局部区域性的特点。


进入8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 的目标,1985年6月欧共体委员会发表了在 1992年底之前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 1986年2月,欧共体12国外长签署了《单一欧 洲法案》,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大市场建没的进 行。没有统一的货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统一的 大市场。根据这一思想,1989年6月,由当时 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为首的“经济 与货币联盟研究委员会”向欧洲理事会马德里 会议提交了《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 告》,即著名的《德洛尔报告》,正式提出了 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详细方案,这个报告于 1991年12月在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 会议上被作为正式文件写进《欧洲联盟条约》 (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 约》)。《马约》根据《德洛尔报告》的建议, 决定分三阶段建成货币联盟。

A 区域
需求转移引起B 贸易逆差 和失业以及A 贸易顺差和 膨胀。(1)A、B 是有 各自货币的两国家,则 汇率变动解决不平衡; (2)A、B 是一个有共同货 币的或者是实行固定汇 率的货币区内的两个国 家,则靠要素流动解决不 平衡。
B 区域
1963年麦金农提出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 为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麦金农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可贸易商品和 不可贸易商品。他认为,经济开放性与可 贸易商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成正相关 关系,该比重越高,经济越开放。 麦金农认为浮动汇率对于相对封闭的经济 是有效率的,而对于开放经济来说效率比 较低。所以,对于相互间贸易往来比较密 切的开放国家,应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 共同货币区,区内实行固定汇率。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通货区内实行单一货币

区域货币一体化在欧洲得到实践,其理 论依据是最适货币区理论。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 定义,最适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 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 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 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 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 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 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适货币区:就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区 域内各种货币实行固定汇率或采用共同 货币,而对区域外的货币则实行浮动汇 率。

第三节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实践 ——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第一阶段(1950年—l971年):跛行货币区 第二阶段(1972年—1978年):联合浮动 1970年10月, “魏尔纳报告” 第三阶段(1979年— 1998年):欧洲货币体 系 第 四 阶 段 (1999年 开 始 ): 欧 洲 单 一 货 币 ( “德洛尔报告” “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