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西医结合产后缺乳

合集下载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标签:产后缺乳;中医;西医;治疗现代进展综述母乳哺育是医学上公认的最健康的育儿方式,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很多产妇生产之后不能正常产生母乳,影响了婴儿的生长发育,成为医学乃至社会上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

医学角度上的产后缺乳指的就是女性产后没有乳汁或者仅有少量乳汁,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轻者发生于产后几日至半月,重者发生于整个哺乳期,又称为“产后乳汁不行”或“产后乳汁不足”[1]。

对产后缺乳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产后缺乳的现代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发病机理1.1 中医病机周燕蓉[2]指出,从中医角度故气血亏虚,肝郁气滞,乳络闭塞为缺乳的主要病机。

并辩证的将产后缺乳归纳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两种类型。

临床治疗重在疏肝理气,补益气血,兼顾活血祛瘀,通络下乳等。

张宇[3]通过分析古代医学典籍中对产后缺乳的记载,总结出了该病病机:气血虚弱使乳汁形成出现了障碍;分娩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亏损影响乳汁产生;生产后心情不舒畅致导致肝郁气滞产乳通道受阻。

1.2 西医病理江彬彬[4]总结了影响乳汁分泌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分娩因素、乳房及乳头因素、母婴身体因素、食物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并提出了针对产后缺乳的护理对策包括宣传教育、母婴同房和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以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汪玲珠[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哺乳期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对新生儿的哺育方式和乳汁分泌量三者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出现了变化就会影响到其他两者。

周燕蓉[6]在对该病中医病机作出分析后又对西医病机做出了判断: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的催乳素抑制激素(PIH)是决定乳汁产量的直接因素。

一些如左旋多巴等药物会抑制该激素的产生和分泌,所有的消极性精神心理因素也均可对该激素产生影响。

2 临床治疗研究2.1中医临床研究从古代开始,众医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产后缺乳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研究出很多中医药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方法。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n c r cu eM eh d : 8 ed r n o t u f ain s wi e r ln c r c u e we e c r d b f r n f r e k fa t r . t o s6 le l a d p s- ma c p t t t f mo a e k fa t r r a e , e o c a d a e y  ̄a i e h t
频繁应用、 哺乳方法不 当、 乳房刺激减少等原因均可引起乳 汁分泌减 。中医认为缺乳多为产妇气血化源 不足 , 或
现代医学认为产 妇健康和 营养不 良或情绪紧张 、 代乳品的
维生素、 低脂肪 、 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少量 多餐 , 以保证每人
每 天 的维 生素 摄 入量 在 1 0 g以上 , 白质 每 天摄 入 6 ~ 0 0 m 蛋 O
栽 伸 匿 0 年 2卷 1期G u uafC,1V. . 20 第 3 第 0 a r T 2 0o3 o 1 m J n o M 0 1 N1 o l 2 0
产后 缺乳 的 中西 医护理 体会
王 敏
成都市新都 区新 繁中心卫生院 , 四川 成都 6 0 0 1 51
摘 要
关 键词
总结产后缺 乳的中西医调护工作 , 以期从 身心疗法 中寻找预 防和 治疗产后缺A0
43Ci cl e ate t az o eea H silfMit yR go ̄azo a ̄ hn 7 D l 7 l iaD pr n. nh uG nrl opt n m L a o la ei Lnh uG nuC ia7 D 7 ir n 0
4 结 果 6 8例 患者 中 , 2例 老 年 女 性 患者 因肺 炎 、 除 心脏 病 、 老
Nu sn s r a i n o d r t n swi l m o a c a t r s ri g Ob e v t n El e l Pa i t t o y e l Fe r l Ne k Fr c u e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乳-医学资料PPT文档共32页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乳-医学资料PPT文档共32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 乳-医学资料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你的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综合性饲料。同时需
材有当归、党参、黄芪、阳起石、菟丝子、丹参、
改善母猪圈舍环境,为母猪生产提供良好环境,在
母猪妊娠中期主要以单栏饲养为主,限位栏大小依
王不留、丝瓜络、桔梗、陈皮、大枣、通草、甘草等, 并将其碾压成细末,冲服使用,每天 1 剂,持续服
59

据母猪品种和具体情况而定,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
母猪在临产前后阶段没有做好对其产房环境、 生产用具和护理用具、及母猪乳房、乳头的消毒工 作,导致出现乳房炎、急性子宫内膜炎等产后疾病, 甚至因细菌感染引发其他疾病,如猪瘟、蓝耳病、 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等病毒感染,导致母猪产生腹 泻、传染性繁殖及机能出现问题等疾病,从而导致
医 ,2018,39(5):19,21. [3] 王晓东 . 母猪产后缺乳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生产后具备良好的泌乳功能。针对母猪生产后“涨 精细化管理,使其营养均衡,确保母猪体内系统能
奶”情况,养殖户需多注意母猪产前、产后情况, 够正常运行,能够为仔猪提供充足、营养的乳汁,
并对其乳房、腹部进行及时清洗和消毒,对其乳房 提高仔猪存活率,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最大限度
部位进行按摩,每天最少按摩 3 次,每次按摩时间 提升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养殖业 保持在 40min 左右,且隔几小时可人工进行挤奶, 的发展。
2021 年第 4 期(总第 233 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张福平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靖远 730600)
摘要:母猪养殖过程中,常容易出现难产、乳房护理不当等情况,导致母猪少乳或无乳的发生,造成母猪体内新陈代谢紊乱, 使得产后缺乏乳汁。母猪乳汁是其气血形成,气血的形成与日常饲料有关,饲料单一极易导致母猪乳腺出现闭塞,使其不能正常泌乳, 从而发生产后缺乳症。通过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使其能够下乳汁,确保仔猪健康成长,提高仔猪存活率。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途径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多年来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门诊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调理的方法,治疗组在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调理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54例(占93.1%),对照组总有效人数40例(占6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药能疏通经络,补气养血,使乳汁自生,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标签:产后缺乳或不足;中医药;治疗哺乳是生殖循环中的一个生理过程,在孕期母体的乳房和精神上以为授乳做好准备,但由于某些原因,容易造成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

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中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患者116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对本组的116例患者均为产后乳汁甚少、全无或乳汁不足,伴有乳胀痛或柔软不胀,病程为产后十天到五个月,年龄在23岁到35岁之间,在保证产妇的休息,足够的睡眠时间,营养丰富的饭食,避免精神刺激的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情、各项症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维生素B120mg到40mg,日两次,口服。

维生素E200mg,日两次,连服五天。

孕妇产后以流质饮食,配合猪蹄汤或鲫鱼汤,日服两次。

所有患者一要加强营养,在饮食、生活习惯上应注意饮食,多喝汤水,保持好心情,定时哺乳,不穿紧身衣服或胸罩,避免挤压,以利乳汁的分泌,注意产后恶露的持续时间。

注意与急性乳腺炎鉴别。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方药: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麦冬、白术、通草、桔梗、柴胡、远志、甘草。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参芪增乳汤进行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療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

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

结论:中西医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效果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缺乳;临床观察孕妇在生产后在哺乳时发生乳汁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乳汁的情况,并且,乳汁不能满足喂养婴儿的需求,在临床上被称为产后缺乳。

根据研究发现,临床上缺乳的情况有很多种。

有的开始哺乳时缺乏,有的全无乳汁。

现代医学经过研究发现,乳汁的分泌与腺垂体功能的程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当腺垂体分泌泌乳素出现不足的时候就会发生乳汁不足的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的临床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7.9岁。

观察组80例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9.1岁。

1.2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乳汁不足或缺乳产妇80例,根据情况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维生素B130mg,两次/日,口服。

维生素E200mg,两次/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分泌缺乏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分泌缺乏症

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缺乏者,一般单用中药、针灸或西药治疗即可获效,疗效不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28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

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行剖宫产19例,顺产9例;乳汁不足18例,乳汁全无10例,经中西医药联合治疗1个疗程(7天)乳汁分泌正常20例,乳汁分泌增多6例,无效2例。

1.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2.1 气血两虚型对产后失血过多、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弱无力的气血两虚者,应以补气活血、健脾通络的通乳丹加减:黄芪30g,党参15g,当归20g,麦冬10g,白术10g,茯苓15g,通草6g,桔梗10g,甘草6g。

对食少、胃纳不佳者去麦冬加砂仁6g,谷芽15g;睡眠欠佳、心悸多梦者去黄芪加牡蛎30g,夜交藤15g,合欢花10g;产后恶露未尽,间有小腹疼痛加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2g、川芎9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2.2 肝郁气滞型产后抑郁寡欢、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两乳胀痛、乳汁稀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的肝郁气滞者,施以疏肝理气、通络下乳的下乳通泉汤加减:柴胡9g,青皮6g,白芍12g,当归10g,川芎6g,熟地12g,桔梗6g,通草6g,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0g,甘草6g。

对胸胁闷窜痛、腹胀纳差者加桔叶6g,蒺藜9g;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小便黄者加夏枯草12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3 西药治疗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有阻滞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拮抗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垂体催乳素分泌的作用,每日3次,每次20mg,连服7天,可使血中催乳素值升高3~8倍,乳量增多。

1.4 针灸疗法平补平泻针刺膻中、乳根,配以少泽、天宗、合谷穴。

气血两虚者配脾俞、胃俞,用灸法;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针刺。

每日针灸1次,连续7天。

2 讨论产后乳汁缺乏症是产妇常见病症,临床上中医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和肝气郁滞两型。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乳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产后缺乳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 -产后缺乳

CONTENCT

• 产后缺乳概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 • 预防与保健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语
01
产后缺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减少或完全无乳,不能满足哺 乳需求。
分类
根据缺乳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乳;根据病因可分为生 理性缺乳和病理性缺乳。
中医治疗注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有助于改善乳汁分泌;西医治疗注重病因诊断和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完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为保障母婴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产后缺乳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 与遗传、内分泌、营养、精神状 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机制
产后缺乳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乳 腺组织发育不全、激素分泌失调 、乳汁生成与排出障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产后缺乳的典型表现为乳房无胀感、 乳汁稀少或全无,部分产妇可能出现 乳房疼痛、发热等症状。
确保孕期获得充足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胎儿 生长发育的需求。
控制孕期体重
保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避免 过度肥胖或消瘦,有助于降低 产后缺乳的风险。
定期产检
通过定期产检及时了解孕妇和 胎儿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必 要的干预措施。
产后的饮食调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
产后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多 喝鱼汤、骨头汤等,有助于提高乳汁 的分泌量。
提高防治意识,促进母婴健康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 : 产后 缺乳 ; 中西 医治疗;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7 46 R 1.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8 (0 2 0 - 0 8 0 1 0 — 4 6 2 1 )2- 7 — 2 0
母乳喂养 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 ,母乳 中丰富的免
为 10 0 %。韩连玉等 用 宁心安神法 、 疏肝解郁法 、 健脾 导滞

7 ・ 8
T a i o a h n s dc l ie s v r d t n lC i e e Me i a v r i i Un t
2 2. 1 5 No2 01 Vo 1 .

产后缺乳 的中西 医治疗研究进展
张 华 。 小芳 潘 50 2 ) 30 3 ( 西 中 医药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西 南宁 广 广
过大等 , 可直接 影响丘脑下部 , 使儿 茶酚胺量增 多 , 导致 PF I 刺 组与中药组 。针刺组针刺膻 中穴 ; 中药组采 用传统 中药通 针刺膻 中穴 能有 效促进乳汁 的分泌 ,效 果与传统 中药相 当。 伏 秀霞[ 10例产后 缺乳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 6 1将 2 2 4例 , 对 照组 5 6例 ,治疗组采用快速针刺配合推拿 ,主穴取膻中 、 乳 泉、 乳根 、 少泽 、 气海等穴 , 均用快速针刺法 , 留针 ; 不 推拿手法 采用轻微按 、 、 、 、 、 揉 推 抹 揪 提等法 , 在乳房局部施术 , 照组 对 采用 中药通乳丹和下乳 涌泉散加减 , 连续治疗 6 , 天 对照比较 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 ,快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 组总有效 率 明显 高于中药对照组 , 说明快速针刺配 合推拿治疗产后 缺 乳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魏立新等 用电针双侧 少泽 穴治 J 引 疗本病 4 ,总有 效率 10 同时发现对 于不 同证型 、 6例 0 %, 不同 年龄的患者 , 治疗组在提高泌乳量 、维持催乳 索水平方 面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 。 陈谋 … 运用 刮痧加艾条治疗本病 4 , 2例 取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作者:何水晶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5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何水晶(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畜牧总站,通化 134100)摘要:在母猪养殖中,饲料单一,母猪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子宫内膜炎、乳房护理不当等症状,导致出现乳房炎,使猪体内新陈代谢紊乱,造成乳腺闭塞而不能正常泌乳,导致猪患有产后缺乳症。

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从母猪产后缺乳症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3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中西结合;母猪产后缺乳症;诊治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5.0500引言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是指母猪在分娩后乳汁较少或无乳汁、机体代谢出现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后,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仔猪吃乳量不足,使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量仔猪死亡[1]。

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价值差以及某些致病菌感染均可能导致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因此,在诊断该种疾病时,一定要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常规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较差,而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应用到母猪产后缺乳症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中西合璧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发病经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于2017年3月13日,在养殖中发现3头哺乳母猪陆续出现泌乳量下降的情况,刚出现发病情况时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认为只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较短时间内泌乳的减少。

但随后3头哺乳母猪的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停止泌乳,乳房开始出现异样,母猪拒绝哺乳。

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3头哺乳母猪单独隔离饲养,将哺乳仔猪寄养在其他哺乳母猪群中。

养殖户尝试使用抗生素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3头患病猪已经发病较为严重,通过进一步询问得知,3头母猪在分娩中普遍出现难产现象,同时,哺乳舍的卫生条件较差,存在大量粪便堆积现象,检查母猪乳房时发现乳头存在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预防产 后缺乳的发生。
致谢
01
感谢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是他们的支持
和配合使得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02
感谢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协助,
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病理机制
01 气血虚弱
产妇因体质因素或饮食因素导致气血虚弱,不能 充养乳房,导致乳汁化生无源。
02 乳络不畅
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常伴有乳腺管堵塞,导致乳 汁排出不畅。
03 脏腑功能失调
产后气血虚弱常伴有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乳 汁的生成和分泌。
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是气血虚弱, 乳汁为气血所化,气血不足则乳汁化生不足,同 时伴有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法与原则
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应采用补益气血、通络 下乳的方法,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乳汁化生和 排出。
现代医学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认识
病因学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可能与产妇的生理状态、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多 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学基础
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乳腺腺泡发育不全和乳汁分泌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优势与特色
综合疗效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具有综合疗效优势,既可调整脏腑功能, 促进气血化生和乳汁分泌,又可针对病因进行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安全性与可行性
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果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40_例产后缺乳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40_例产后缺乳的影响

福建中医药2023 年10 月第54 卷第10 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October 2023,54(10)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40例产后缺乳的影响黄惠芳*(柘荣县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柘荣 3553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对产后缺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福建省柘荣县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联合缩宫素肌注加维生素E口服,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和耳穴贴压治疗,2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和干预前后泌乳量和乳房充盈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泌乳量、乳房充盈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2组比较,干预组上述2个指标均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疗效较佳。

关键词:产后缺乳;缩宫素;推拿法;耳穴贴压近几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始终处于持续增高趋势,这与产妇的社会心理、知识水平、自我意识的变化有密切关系[1]。

产后缺乳主要表现为乳汁分泌不足、泌乳时间延迟等。

相关研究提示产后缺乳的产生主要与剖宫产手术刺激、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关,产后缺乳不利于新生儿免疫防线的建立和营养的摄取,还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2]。

由于西药毒副作用大,很多西药均为哺乳期禁用和慎用药物,所以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有限,临床上多采用常规产科护理联合缩宫素加维生素E 治疗[3-4],但经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中医推拿法和耳穴贴压法技术是一种中医适宜技术,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疏肝行气、调节情志的功效。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产后缺乳产妇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产后缺乳诊断和分级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分级标准:轻度,每日乳量>200 mL,满足婴儿需要量的2/3;中度,每日乳量100~200 mL,满足婴儿需要量的1/3;重度,每日乳量<100 mL,几乎没有乳汁,不能喂养婴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尚亚丹河南省平顶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平顶山 467000产后缺乳症是指母猪分娩当天或2~3 d后出现乳汁减少或无乳的现象,也是养猪生产中母猪产后常见疾病之一。

由于母猪缺乳往往导致哺乳仔猪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甚至大批死亡。

因此,在生产中养殖户应予以高度重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1.1 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内所采食的饲料营养价值不全面,缺乏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母猪机体虚弱、消瘦、乳房膨胀程度差而引起产后缺乳。

1.2 母猪过胖、内分泌失调由于母猪妊娠期未能合理限饲,摄入能量物质过多,母猪体况过肥,造成内分泌失调及乳房周围堆积过多的脂肪,同样会导致产后缺乳。

1.3 母猪配种过早或早产如果后备母猪未达到适配年龄而配种或未到预产期而早产,都会导致母猪乳房发育不良而出现产后少乳或无乳。

1.4 应激因素刺激如果母猪分娩时温度变化过大、突然变换饲料或遭受抽打、惊吓等刺激也会造成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

1.5 形成乳房炎由于仔猪哺乳时会咬破乳头或乳房与粗糙的地面摩擦而损伤,再加上产房消毒不严格,导致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侵入机体引起乳房炎,从而造成母猪产后缺乳。

1.6 全身性传染病所致如果母猪患有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等全身性传染病,往往导致母猪出现急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汁量少甚至无乳。

1.7 年龄因素如果母猪年老体弱、胎次过高、乳腺退化,同样会导致产后缺乳。

2 临床症状患病母猪表现为乳房松弛或干瘪,挤不出乳汁或乳汁稀薄如水样。

仔猪哺乳后因吃不饱围着母猪乱跑,或追赶母猪吮乳、抢乳头、焦躁不安、不停尖叫。

母猪由于缺乳常怕仔猪咬伤乳头而伏卧于地拒绝哺乳。

仔猪因缺乳逐渐消瘦、贫血、不能站立,甚至衰竭死亡。

3 药物治疗3.1 西药治疗对于因患乳房炎而缺乳的母猪应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用青霉素400~600万IU/头、链霉素200~300万IU/头,混合肌注,或2.5%头孢喹诺10~15 mL/头,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5 d。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缺乳症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78 ·2018.150 引言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是指母猪在分娩后乳汁较少或无乳汁、机体代谢出现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后,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仔猪吃乳量不足,使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量仔猪死亡[1]。

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价值差以及某些致病菌感染均可能导致母猪出现产后缺乳症,因此,在诊断该种疾病时,一定要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常规母猪产后缺乳症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较差,而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应用到母猪产后缺乳症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中西合璧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发病经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于2017年3月13日,在养殖中发现3头哺乳母猪陆续出现泌乳量下降的情况,刚出现发病情况时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认为只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较短时间内泌乳的减少。

但随后3头哺乳母猪的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停止泌乳,乳房开始出现异样,母猪拒绝哺乳。

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3头哺乳母猪单独隔离饲养,将哺乳仔猪寄养在其他哺乳母猪群中。

养殖户尝试使用抗生素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3头患病猪已经发病较为严重,通过进一步询问得知,3头母猪在分娩中普遍出现难产现象,同时,哺乳舍的卫生条件较差,存在大量粪便堆积现象,检查母猪乳房时发现乳头存在损伤。

2 临床症状养殖户反映,由于发病初期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使病情加重,3头哺乳母猪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不能正常泌乳,人工挤乳困难,乳汁稀薄且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

挤乳时患病的哺乳母猪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由于患病哺乳母猪停止泌乳,哺乳仔猪由于饥饿,围绕母猪乱跑,追赶母猪吮吸乳头,焦躁不安,在猪舍中不断鸣叫。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60 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60 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60 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母乳缺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并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随时哺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补血冲剂。

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产后缺乳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母乳缺乏益气补血冲剂引言: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也称作“缺乳”或“乳汁不行”,是临床常见病症,它是指产后孕产妇乳汁分泌偏少或全无,达不到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剖宫产率的持续提高,产后泌乳不足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产妇年龄过大、贫血、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等诸多因素可引起泌乳过少或无乳汁分泌,中医学称之为“缺乳”。

本文对60例母乳缺乏产妇采用益气补血冲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研究选取均来自本院住院的产后孕妇共120例,年龄24~35岁,平均26.8岁。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汁分泌不足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排除标准为:乳痛初起,乳汁排出不畅产妇;年龄在20岁以下或40岁以上;哺乳期再次妊娠者;乳腺解剖学上的缺陷和功能上的异常。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

选取的两组产妇饮食、睡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随时哺喂,观察组同时服用益气补血冲剂剂,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促乳汁分泌的药物。

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随访判断疗效。

药物及用法:全部病人均采用注意饮食,增加营养等一般疗法,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多进高蛋白流汁饮食,如鸡汤、鱼汤,保持充足睡眠,精神愉快,避免一切精神上的不良刺激。

同时,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剂室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益气补血冲剂,每次2袋,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两组疗程10~14天。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产后缺乳共31页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产后缺乳共31页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结合妇产科学课程产后缺乳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 细弱
证型
气血 虚弱
乳汁不行,乳胀痛,抑郁寡欢,口苦咽干, 舌边红
胸胁胀满,嗳气食少。
苔薄白
乳汁不行,乳房硬痛,少腹疼痛拒按,恶露 舌黯 不绝而量少。
乳汁稀少或全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大 苔腻 便溏或粘滞不爽。
脉弦 弦涩 弦滑
肝郁 气滞
瘀血 阻滞
痰浊 内阻
辨证小结
▪ 虚症:乳房柔软,不胀痛;

诊断
▪ 病史 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
▪ 症状 产后缺乳:哺乳乳汁量少清稀,甚无 ;
或本乳汁不足而骤然泌乳更少; 或哺乳期间乳汁本足突见减少; 或产后乳汁不行。
▪ 检查
乳房柔软,皮色不变; 或乳房胀硬; 或伴有结块,皮色不变; 或皮肤微红,甚或潮红。 ▪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及乳房检查即可确诊。
小结
▪ 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房的胀软,
结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或实证。

2、治疗原则: 虚症要调治气血以通乳;实证要
以理气通络以下乳。

外治方法较多,要注意配合内治法,以提高疗效。
产后并发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产后急性乳腺炎
▪ 定义: ▪ 急性乳腺炎为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绝大多
数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一般多在产后3~4 周发病。本病属中医学“乳痈”、“妒乳”等 病症的范围,以乳房肿痛、红热化脓为主症, 多由气郁热结所致。
中医病因病机
1.肝郁气滞; 2.脾胃失和,胃热壅滞;
3.内热与外邪相搏,久而成脓,发为乳痈。
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方解:青皮、柴胡舒肝解郁;
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 甘草调和诸药。
外治疗法
1、橘叶、葱白适量,煎汤熏洗双乳。 2、乳房结块胀痛者:
仙人掌切薄片贴敷局部, 生马铃薯捣烂成糊状外敷患处 双柏散水蜜调敷双乳。
乳汁清稀;

面色少华,舌淡,脉虚细。
▪ 实证:乳房胀硬疼痛;

乳汁浓稠;

胸胁胀闷,或少腹疼痛,

恶露不行,或形体肥胖,

舌苔薄黄或腻,脉弦或滑。
病案分析
▪ 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00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振,乳汁日显
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无,乳房不胀,伴头晕腰酸, 面色少华,时有心慌,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 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
3、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通过下丘脑 -垂体促使PRL分泌
经典论述:缺乳病机
《诸病源候论》:
津液竭、经血不足 是导致无乳的基本 病机。
《儒门事亲》:
妇人或因啼哭悲怒 郁结,气溢闭塞, 以致乳脉不行。
气血化源不足
肝气郁结 乳汁运行受阻
中医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 证候特点:产后初起乳房有硬块,局部灼
热,焮红或有轻度水肿及压痛,尚无明显波动, 恶寒,发热,口渴,烦躁,厌食,便干,舌苔黄 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子汤加减。
常见并发症:
若乳汁郁积易于并发急性乳腺炎。
鉴别诊断
泌乳情况 乳房症状
产后缺乳
乳汁量少 甚至皆无
乳房柔软无胀 皮肤无改变
全身情况 无全身症状
急性乳腺炎 可表现为缺乳
乳房红肿热痛 甚化脓溃破
初起恶寒发热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乳汁不足,量少清稀,自漏;乳房柔软无胀; 舌淡 面色少华,神疲气短,心悸怔忡,纳少。 苔薄白
(优选)中西医结合产后缺乳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难点:产后缺乳的辨证。
定义
产后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逐渐减少, 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 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决定泌乳主要有三个因素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 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乳汁淤积。 ▪ 细菌侵入。
临床表现
▪ 1、早期乳腺炎 ▪ 2、乳房蜂窝组织炎 ▪ 3、乳腺脓肿形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1、血常规检查。 ▪ 2、乳腺红外线透光检查。 ▪ 3、B超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以上实验室 检查可确诊。
▪ 鉴别诊断 与乳腺结核鉴别。
西医治疗
主要
大量维生素B类药物; 超声波; 红外线乳房照射。
复习
提问: 1、诊断 2、辨证 3、治法
病案: 孙××,女,28岁。 主述:产后七天,乳汁极少。 病史:顺产后三天乳房微胀,乳汁极 少,婴儿不食牛乳,使患者苦之,情志 不畅。现觉头昏目眩,心烦易怒,乳房 胀痛。 查:型体瘦弱,舌边偏红,苔薄白, 脉弦。
诊断:病史:顺产后食欲不振。
症状:乳汁少甚全无;头晕腰酸,心慌纳少;
检查: 乳汁质稀,乳房不胀;面色少华,舌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虚弱
分证论治
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 方解:党参、黄芪—大补元气;
当归、麦冬—养血滋液; 猪蹄—补血通乳; 木通—宣络通乳; 桔梗—载药上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