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配伍规定,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联合用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可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2.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针对高血压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例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CCB(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
3.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者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抗血栓的效果,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而口服降糖药物则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减少胰岛素的消耗,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5. 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用药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抗抑郁药可缓解抑郁症状,抗焦虑药则能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两者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联合用药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搭配方案,并定期进行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不良反应。
然而,联合用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 , ,1、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
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 ;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
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
饮水或拌料:%~%4、头孢曲松钠(ceflriarone sodium)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5、头孢氨苄(cefalexn)又名:先锋霉素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
6、头孢唑啉钠(cefazolin sodium)又名:先锋霉素v,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
7、头孢噻呋(cefliofur)抗菌药物,肌注:毫克/只,用于1日龄雏鸡。
8、红霉素(ery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拌料:~%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合用。
9、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拌料:~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10、泰乐菌素(tylosin)又名:泰农抗菌药物,饮水: %~%;拌料: %~%,肌注: 30毫克 /千克体重,不能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
注射用药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 天。
11、替米考星(tilmicosin)抗菌药物,饮水: %~%,蛋鸡禁用。
12、螺旋霉素(spiramycin)抗菌药物,饮水:%~%;肌注: 25~50毫克/千克体重。
13、北里霉素(kitasamycin)又名:吉它霉素、柱晶霉素抗菌药物,饮水: %~%,拌料: %~%肌注: 30~50 毫克/千克体重,蛋鸡产蛋期禁用。
14、林可霉素(lincomycin)又名:洁霉素抗菌药物,饮水:%~%,肌注: 20~50毫克/千克体重,最好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以减缓耐药性产生,与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青霉素 0、链霉素、复合维生素 ) 等药物有配伍禁忌。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与疗效增强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与疗效增强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使得一些细菌感染变得难以控制。
为了提高抗菌疗效,合理配伍应用抗菌药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原则在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时,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和搭配:1.1 调整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同抗菌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型进行配伍应用。
例如,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可以考虑静脉给药形式,以快速到达治疗部位。
1.2 互补作用合理的抗菌药物配伍应用应该具有互补作用,即两种或多种药物在配伍应用时能够相互增强药效。
这样可以提高抗菌效果,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例如,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以抑制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
1.3 避免相互作用一些抗菌药物在配伍应用过程中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应该避免这些药物的不良配伍应用。
例如,红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的配伍应用会降低红霉素的疗效,增加药物间的相互毒性。
2.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策略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提高抗菌疗效,可以采取以下合理配伍应用策略:2.1 合理搭配广谱和窄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可以覆盖多种细菌,但容易导致耐药性问题。
窄谱抗菌药物对某些特定细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应根据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窄谱抗菌药物,并与广谱抗菌药物搭配应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2.2 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抗菌疗效。
例如,可以将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加抗菌药物的覆盖范围。
2.3 考虑细菌耐药性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考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
对于已知耐药的细菌,可以采用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以增加疗效。
3. 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案例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根据感染病原菌和感染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案内科: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等)方案1:青霉素方案2:头孢呋辛钠+妥布霉素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肺脓肿,脓胸等)方案1: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方案2:阿奇霉素+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3:美洛西林+奈替米星三、医院获得性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四、尿路感染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洛美沙星+妥布霉素五、急性感染性腹泻(药物口服不能保证疗效者)方案:左氧氟沙星(或哌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六、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或派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七、不明原因细菌感染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阿奇霉素+妥布霉素方案3: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儿科:一、小儿肺炎方案1: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二、小儿腹泻方案1:氨苄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妇产科:一、会阴侧切:方案:青霉素二、剖宫产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派拉西林+妥布霉素+甲硝唑三、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宫外孕手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盆腔炎性疾病:方案1:克林霉素+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骨科:一、软组织开放性损伤1、清洁创面:方案:青霉素(或先锋V)2、污染明显的创面:方案1:派拉西林方案2: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3、损伤灶波及骨质(包括开放性骨折):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二、骨折手术(有植入物):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颅脑外科:一、头面部创伤(污染严重)方案1:美洛西林方案2:哌拉西林/舒巴坦二、开颅术后:方案1:哌拉西林/舒巴坦方案2: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普外、泌尿、胸外科:一、择期手术无明显感染的、胃手术、泌尿系手术: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二、胆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的手术治疗(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胆道炎、消化道穿孔、结肠、直肠等手术治疗):方案1:哌拉西林+奈替米星+甲硝唑方案2: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3:头孢呋辛+妥布霉素三、对无菌性手术(如疝气、精索静脉曲张、单纯性甲状腺瘤、体表良性肿瘤等):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与先锋V1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术中及术后各给一次。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药效(正确配伍)
兽医西药正确配伍
来源:《科学养猪实用指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奎若酮类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2.头孢类:
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Ⅱ →新霉素、庆大霉素、奎若酮类、硫酸粘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3.氨基糖苷类:
硫酸庆大霉素、卡娜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多西霉素、TMP(甲氧苄啶) 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4.大环类酯类:
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5.多粘菌素类:
硫酸黏杆→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奎若酮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6.四环素类:
盐酸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四环素同类药、TMP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7.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黏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8.奎若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庆大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9.磺胺类:
SD 、SMZ →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娜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1.洁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甲硝唑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国际单位1mg﹦1000(IU)。
常见抗生素的正确配伍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
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
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
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
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
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常见抗生素的正确配伍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
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
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
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
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
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联合使用
一、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供全身或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品的统称。
二、B内酰胺类(青霉素、头抱类、棒酸、硫霉素、诺卡霉素)1)抗G+。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芽抱杆菌(炭疽)、魏氏梭菌(肠毒血症、仔猪红痢)破伤风梭杆菌、肉毒梭菌(食品中毒)、丹毒杆菌、结核分支杆菌}。
酸性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繁殖期杀菌3)B-内酰胺类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飒)、他佐巴坦]合用有较好的抑霉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B-内酰胺酶抑制剂与B-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对B-内酰胺类破坏减弱)。
4)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协同(青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氨类进入细菌发挥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会降低氨类活性。
青霉素与庆大不能混合注射,因B-酰胺类环会使庆大部分失活。
5)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TMP增效6)青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合用(青为快效杀菌剂,四等为抑菌剂,在四等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停止生长,从而干扰了青霉素类的作用)7)青不能与VC、碳酸氢钠同时使用。
2、氨基甙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新霉素、卡那、丁胺卡那、壮观、安普霉素等)1)抗G-{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禽霍乱、鸭疫里默氏杆菌)、嗜血杆菌(传鼻炎)、坏死杆菌}。
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3)静止期杀菌药4)与B-内酰胺类协同5)与TMP增效。
如丁胺+TMP对各种G-有效6)与多粘菌素合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7)庆大或丁胺可与喹喏酮类合用8)链霉素与四环素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9)链霉素与红霉素增强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10)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11)不与氯霉素合用(氨类主要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不但能稳定此聚合体,并阻止氨类进入细菌内起作用,从而拮抗氨类的杀菌效能12)同类药物不可联用以免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毒性13)与碱性药物连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14)与头抱类合用可引起肾小管坏死15)庆大与速尿合用增强耳毒性16)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会发生水解失效17)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3、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1)广谱抗生素,酸性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3)速效抑菌4)四环素类药物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牧菌素(泰妙灵X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感染时有协同,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与配伍禁忌更新时间:2006-11-21抗生素类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灭和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物质。
这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
然而,由于对其滥用或不合理的应用,致使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后果,造成浪费。
因此,在兽医临床上如何正确使用这类药物,并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现将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配伍禁忌简述如下:1、作用机理(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的外层有坚韧的细胞壁,对菌体有保护作用,为菌体所特有。
青霉素类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
菌体失去细胞壁的屏障保护后,外界环境的水分不断向菌体渗入,导致菌体膨胀变形,最后破裂死亡。
故青霉素对需要不断合成细胞壁的生长旺盛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状态下已合成细胞壁的细菌作用弱。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细胞壁含大量磷脂,其细胞壁经青霉素作用后仅部分缺损,且其细胞浆的渗透压仅略高于宿主体液的渗透压。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浆的渗透压比宿主体液的渗透压高,故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无明显抗菌作用。
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青霉素对畜体的毒性很低。
(2)增力口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在于维持渗透性屏障及运输物质。
有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能与膜上某种物质结合,使胞浆膜受损,破坏了膜的渗透性屏障作用,导致菌体内重要内容物外漏而引起细菌死亡,其对生长期和静止期的细菌都有效。
(3)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
如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均能干扰菌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表现出抑菌或杀菌作用。
(4)影响核酸的合成。
灰黄霉素能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呈现抗真菌作用。
2、临床应用(1)跟据其作用和应用航生素可分为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生素和促生长饲料添力口剂抗生素等4类。
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强弱,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
这类药物对传染病的急性过程或患病初期,治疗效果最好,而对慢性传染病或病程后期,则疗效有所降低。
抗生素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
1929年,美国细菌学家Fleming 发明了PN,从此以后PN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造成对抗生素的滥用,药物不良反应与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急剧上升,药源性疾病频繁发生。
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已经将近占了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一半,如果继续滥用下去,将会导致很多细菌感染性疾病无药可医。
本文重点探讨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1.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医生是直接影响的原因,医生对使用抗生素药理作用、适应证等掌握不全,不重视病原学检查,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不规范,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动,加速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大众媒体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作用,误导了消费者。
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表现在: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抗生素可以外用;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抗生素是消炎药。
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 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
中国近2000万听力障碍的残疾人中,相当多数人是不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造成的。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到60%~70%。
我国ADR中心监测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抗生素占了所有中西药报告病例数的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了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为了使抗生素在发挥最大治疗效应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合理使用抗生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第一篇: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体重, 林可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1、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
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0.02%~0.05% ;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
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
饮水或拌料:0.02%~0.05%4、头孢曲松钠(ceflriarone sodium)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5、头孢氨苄(cefalexn)又名:先锋霉素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
6、头孢唑啉钠(cefazolin sodium)又名:先锋霉素v,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
7、头孢噻呋(cefliofur)抗菌药物,肌注:0.1毫克/只,用于1日龄雏鸡。
8、红霉素(ery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合用。
9、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10、泰乐菌素(tylosin)又名:泰农抗菌药物,饮水:0.005%~0.01%;拌料: 0.01%~0.02%,肌注: 30毫克 /千克体重,不能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
注射用药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 天。
11、替米考星(tilmicosin)抗菌药物,饮水:0.01%~0.02%,蛋鸡禁用。
12、螺旋霉素(spira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2%~0.05%;肌注: 25~50毫克/千克体重。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全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 6 -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 6 -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抗菌药配伍禁忌与联合用药
七、药物联合使用列举
九)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1.与聚醚类抗生素如莫能霉素、盐霉素等联 用可出现不良反应。 2.与能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抗生素 (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 等)同用,由于竞争作用部位而导致减效。 3 .与四环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七、药物联合使用列举
• 二)配伍禁忌的分类 • 1.药理性(疗效性)配伍禁忌 指药理作用相抵触,如喹诺酮类与氯霉 素类同用;青霉素类与磺胺类合用;阿托 品对水合氯醛引起的支气管腺体分泌有抑 制作用。 • 2.化学性配伍禁忌 指引起化学变化,如乙酰水杨酸与碱性 药物配伍引起分解;VC与苯巴妥配伍引起 后者析出;静滴葡萄糖时加磺胺咪啶钠引 起后者析出。
七、药物联合使用列举
十一)氟喹诺酮类(包括:吡哌酸、恩诺沙星、盐酸 沙拉沙星、盐酸二氟沙星、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 乳酸环丙沙星、甲磺酸达诺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 马波沙星、奥比沙星) 1.氟喹诺酮类相互作用 1.1.本类药物与含阳离子(Al3+、Mg2+、Ca 2+ 、 Fe 2+、Zn 2+)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同时内服,由于其 4−氧,3 −羧基基团与阳离子鳌合可减少吸收,使血 药浓度下降,从而减弱或失去抗微生物活性。
七、药物联合使用列举
六)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硫 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严迪]、吉他霉素、酒石酸吉 他霉素[酒石酸北里霉素]、泰乐霉素、酒石酸泰乐霉 素、 磷酸泰乐霉素、磷酸替米考星) 1.红霉素: 1.1.红霉素对氯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的效应有拮抗 作用,不宜同用。 1.2.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品(作为抑菌剂)联用 时,可干扰前者的杀菌效能,故在治疗需要发挥快速 杀菌作用的疾患时,两者不宜同用。
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临床主要目的: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延缓机体耐受性的产生联合用药适应证:⑴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⑵单一用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或严重)感染⑶长期耐药菌株抗菌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青霉素大环内酯类避孕药喹诺酮类尿碱化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骨胳肌松弛剂利福平环孢菌素磺胺类细菌的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指微生物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抗性。
耐药性以该药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若一种药物浓度大于MIC为敏感,反之耐药。
超广谱ß-内酰胺酶(extented spectrum ß -lactamase,ESBL)特点:⒈G-菌产生(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⒉点突变⒊以TEM和SHV亚型常见⒋质粒介导⒌水解底物谱广⒍一般可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抑制⒎碳青霉烯类(泰能)有效促使超广谱ß-内酰胺酶出现及传播的因素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⒉长期医疗机构病人的转诊⒊医院内病人的转诊⒋无症状病人的定植⒌住院时间延长AmpC ß-内酰胺酶(AmpC酶)特点:⑴染色体介导⑵由肠杆菌、柠檬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⑶可被头孢西丁、头孢孟多、亚胺培南诱导⑷克拉维酸/ß-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出现拮抗⑸可用泰能、第四代头孢菌素治疗若遇到已应用药敏试验提示的抗生素,但未能达到抗菌药应用的抗菌效果时,就考虑是否存在下列情况:⑴药物未能有效覆盖病原菌,应适当扩大抗菌谱;⑵抗菌力度不够,应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联合用药(与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联用);⑶药物未能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⑷局部脓液未引流或异物未取出;若遇到已应用药敏试验提示的抗生素,但未能达到抗菌药应用的抗菌效果时,就考虑是否存在下列情况:⑸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发生二重感染;⑹病原菌为耐药菌株;⑺两种以上微生物的混合感染,仅检查出1种;(8)药物热的出现。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2014-02-09医学论坛网医殇(一)细菌分类:现将细菌分成以下几类,并拟出其用药大原则:1、G+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
普通的用头孢一代二代、阿奇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胺才能搞定。
2、G-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
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酮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
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阿奇霉素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二)抗菌药物分类及其抗菌谱、常用药物:1、青霉素类:(1)青霉素:对G+菌、G-球菌有效,我感觉,现在估计只有急性肾炎、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化脑、梅毒这些非得用PG的病才会用它了。
(2)对G-G+均有效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此类不仅对G+有效,主要抗菌谱是对G-有较强的作用,若加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则效果更佳: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这些都是好药贵药。
进口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劲药),对G-、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
2、头孢类及头霉素类一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替唑、头孢拉定二代:抗菌谱:G+、G-均有不太强的作用。
常用药:针: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口服好药)、头孢丙烯三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进口,劲药)四代:抗菌谱:G-比三代好一些,厌氧菌也有效头孢吡肟(马斯平,劲药)头孢匹罗:虽是四代,但国产的效果很不怎么样。
临床常见抗菌药物配伍应用
抗菌药物与氨茶碱配伍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 升高,易致中毒,其中以依诺沙星最强,培 氟沙星、美洛沙星、环丙沙星次之,诺氟沙 星、氧氟沙星最弱。所以大环内酯类、喹诺 酮类与氨茶碱配伍使用应测定氨茶碱的血药 浓度和调整剂量。
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配伍
口服抗菌药物可降低微生态制剂的疗效。临 床常用的有肠链球菌(乳酶生)、双歧杆菌(丽 珠肠乐)、地衣芽胞杆菌(整肠生)、粪链球菌 与枯草杆菌(妈咪爱)、双枝杆菌、酪酸梭菌二
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修正因子(结构性肺病:肺囊 性纤维化(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支气管 扩张、慢性支气管炎 、近期应用抗菌药物超过1 周、 营养不良、免疫抑制) 的重症CAP
存在多重耐药(MDR) 危险因素的晚发性医院获得性 肺炎(HAP) ,特别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和来自老年之家 或慢性病护理院转诊的健康护理相关肺炎(HACP)
1.“扩大覆盖”不是“大包围”:联合治疗的一个重要 目的是扩大覆盖,以避免经验性治疗覆盖不足影响预 后,这是在病原学诊断不明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一般 说根据某种感染常见病原谱分布的前2~3 位致病菌 加以覆盖即可,不要企图广布“天罗地网”。
2.警惕毒副作用增加:有相同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氨基
糖苷类和万古霉素不要联合。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
头孢曲松钠:2007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紧急通知:头 孢曲松钠遇钙会致死。因此要求,头孢曲松钠制剂说 明书要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 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本品与含钙剂或含钙产 品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头孢曲松钠:与氟康唑或万古霉素注射液混合后可即 产生沉淀,属配伍禁忌;若需联合用药,应分别单独 给药,且也应注意其在输液管中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
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以杀菌药物为优,如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③头孢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
也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红霉素加氯霉素;②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④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
大多数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四环素耐药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药率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有其优点,但因耐药菌株多,所以常需联合用药,如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能出现抗作用要注意。
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且耐药现象越来越重,多采用联合用药。
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氨基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
5.伤寒杆菌感染伤寒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耐多种药物的菌株。
临床上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药物联合应用。
6.链球菌感染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与氨基糖甙类联用而加强,如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时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或其它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效果很好。
(四)抗菌药的配伍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只考虑到联合用药的协同和累加作用而忽视了药效学中的互斥作用。
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疗效。
因此凡是氨基糖甙类与β-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
青霉素类遇湿后会加速分解,在溶液中不稳定,时间越长则分解越多,使药效降低甚至消失,而且产生的加速分解。
所以青霉素类应用前溶解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较低且易受pH值的影响,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
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Vit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硷、耐火酸氢钠等)配伍。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另外红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也不宜加在葡萄糖液中,二性霉素B不能溶在生理盐水中。
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
若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
这样不但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血药浓度,而且可减慢药物的分解和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两种以上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常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增强,神经肌肉阻滞。
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联用也可致某些霉素性增加,如氨基糖甙类与头孢菌素联用可致肾毒性增强;其与其它药物联用如与强效利尿剂联用,可使耳毒性增强。
此外,抗生素与输液的配伍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临床医师在联合用药和配伍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作到安全、全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注意4. 1抗菌药物的有效体液浓度和细菌药敏间的关系:抗菌药物能否起治疗作用取决于感染灶是否被清除。
各种途径给药后,药物在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中达到杀灭和抑制细菌生长的浓度时,即认为已达到有效浓度。
组织、体液(除血液外)中的药物浓度又与血药浓度呈平行关系。
因此,在制订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时通常以抗菌药物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血药浓度的关系作为主要依据。
一般而言,抗菌药物的组织体液浓度低于血药浓度,前者常仅为后者的1/ 2~1/ 10,因此若要使感染灶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杀菌或抑菌水平,血药浓度应为MIC的2~10倍,至少2倍。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也是在制订给药方案时需综合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
某些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当去除抗菌药物后,其对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仍然可保持一段时间,此即称为PAE。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等均有较长的PAE,因此可根据PAE的时间延长给药间期。
4 .2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4. 2. 1根据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药物:不同种类病原菌所致感染,抗菌药物选用不同,如考虑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宜选用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如考虑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则宜选用二、三代头孢;如考虑为ESBLs(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感染,则首选碳青霉烯类,如认为是产AmpC酶的细菌感染,则首选四代头孢菌素。
当然,也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又由于同种病原菌的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或耐药情况也可有不同,因此一旦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确立,需在用抗菌药物前,尽可能早的留取血、尿、痰、脓液等标本送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
当临床经验性治疗无效时,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
4 .2 .2按照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用药:新生儿、老年人、孕妇、乳妇各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有肝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原发病的感染患者也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
上述特点均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即: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
如老年病人,由于其有效肾单位明显减少,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时需减量,过高剂量的应用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糖肽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
如病情的确需要使用这些类抗菌药物,则一定要按内生肌苷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和监测血药浓度。
4 .2 .3抗菌药物在以下情况要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应用:①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抗菌药物用于防止1、2种特定细菌引起的感染常有效,但如期望用于防止多种细菌或任何细菌的感染,其结果则可能适得其反,即感染发生率未降低,高度耐药细菌感染常会发生并难以治愈,因此预防用药要有指征,不能随便滥用。
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应尽可能避免;因其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③病毒性感染及不明原因的发热,除并发细菌感染外,不宜选用抗菌药物。
④一般并不需联合应用抗菌药,联合用药要有指征。
4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4 .3. 1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①病原菌尚未明确的危重细菌性感染。
如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提示为细菌感染时。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
如肠穿孔后所致腹膜炎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③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或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④需要长疗程治疗病原菌易对药物产生耐药者。
如抗结核及抗真菌治疗时的联合用药。
⑤减少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其剂量均可减少,从而降低了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时需选用具有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的药物,一般二联即可,多联不必要,除非二联的药物不能覆盖感染的细菌谱,尚可加用三联用药。
对细菌感染而言,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之一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应用最为常见。
这种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可提高疗效。
4 .3 .2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搞清楚所联合的药物的性质,是杀菌剂还是抑菌剂,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联合用药的优势。
通常把抗菌药物分为:Ⅰ类繁殖期杀菌剂,也称快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β 内酰胺类);Ⅱ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Ⅲ类快速抑菌剂,也称繁殖期抑菌剂(如大环内脂类,氯霉素,四环素类);Ⅳ类慢效抑菌剂,也称静止期抑菌剂(如磺胺类)。
常见的联合用药的组合有以下几种。
4 .3. 2. 1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这类组合是最佳组合,可起到抗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其治疗效果可收到 1 1≥ 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