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进行了中间产品的核算?2. 为什么世界上原来用GN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而目前较多的使用GD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指标呢?3. 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4.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和投资具有什么样的联系?5. 试比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6. 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7. 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8. 阐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9. 怎样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净存货?10.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否将居民获得的所有利息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11. 假设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居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NP和GDP。
12. 设有某国的国民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请分别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NP。
个人租金收入 318 个人消费支出 16728 统计误差 -6 雇员报酬15963 企业转移支付 105 折旧 2873 间接税 2123 总投资 3953 公司利润1827 利息 1798 政府对企业补贴 46 政府购置 5347 出口 3398 进口 3165 财产所有者收入 1306 13. 假定一国有以下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为3800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S;〔2〕投资I;〔3〕政府支出G。
14. 假设在一个国家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NNP为10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C为810亿美元,个人储蓄S为90亿美元,企业投资支出I为100亿美元,政府税收T为100亿美元,政府开支G为90亿美元,请计算政府财政盈余与个人储蓄、企业投资支出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或劳务。
2.中间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GNP:5.重置投资:用来补偿陈旧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6.净投资:资本总量的新增加部分。
净投资取决于收入的变动情况。
重置投资取决于原有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的年限。
7.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厂商商品和劳务,政府购买公务员的劳务各级政府在商品与劳务上的总支出,它是国内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之一。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等。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
9.国民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
它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得到的报酬。
10.国民生产净值:一个国家常住居民一年内新增加的价值。
居民可支配收入11.名义GDP:实际GDP:12.人均GDP:某年人均GDP=某年GDP/某年人口数13.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14.包容性指数:是对国家财富的三个来源——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物和生产资本);包括矿产、土地和渔场等在内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本)——进行量化加总所得到的,不但能够推导出哪个国家最富及其财富组成,还能推导出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比单纯的GDP更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新指标。
15.潜在GDP与现实GDP现实的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的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16.GDP平减指数(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数=某年名义GDP/某年实际GDP。
第一章_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学是把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
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民生产总值。
因此,阐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理论济学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现在,联合国确认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使用的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简称SNA);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
作为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创建这一核算体系中作出重要贡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system)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真实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
Kuznets)从本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如何计量国民收入;1929年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在他的协助下,美国商务部于1934年出版《1929一1932年的国民收入》,计算方法日趋完善。
第二次大战期间,4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计算,战后为联合国制定了标准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已为100多个国家所采用。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建立是应用经济学的一大成就,它的重要性不在凯恩斯理论成就之下。
因为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实用价值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收入总量。
计有(1)国民总产品,亦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总产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为GNP);(2)国民净产品,亦称国民生产净值或国民净产值(net nationa1 product简写NNP);(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写NI),(4),个人收人(personal income 简为PI);(5)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写为PDI)。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民生产净值(NNP)4、国内生产净值(NDP)5、国民收入(NI)6、个人收入(PI)7、个人支配收入(DPI)8、中间产品9、最终产品10、生产法11、支出法12、收入法13、总投资14、净投资15、政府购买支出1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8、GDP的价格矫正指数19、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20、奥肯定律21、流量与存量22、重置投资23、自发投资24、引致投资25、转移支付26、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27、GNP缺口28、绿色GDP二、单项选择题1、GD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2、从总支出核算GDP包括()A、工资支出B、缴纳税金C、消费D、储蓄3、从总收入GDP包括()。
A、卖旧房所得B、卖粮食所得C、卖土地所得D、储蓄4、最终产品包括()A、钢筋B、水泥C、钳子D、稻谷5、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A、投资=储蓄B、投资=消费C、储蓄=消费D、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 D、间接税7、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 D、间接税8、石油的生产不能按下述()方式计入GDP。
A、石化企业购买石油支出B、石化企业存货增加C、石油企业存货增加D、出口9、当年计入GD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
A、购买了旧货B、购买了库存产品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D、统计错误10、假设当年生产消费品的产销率小于1,未销售的消费品按下述口径计入GDP。
()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 D、净出口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12、净出口是指()。
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目录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1)第二节核算GDP 的两种方法 (2)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第二节跨期消费理论 (6)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对 GDP 概念的理解1.一国或一地区:是地域概念,不是国民概念GDP 包含本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及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包括本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与GDP 关系:GNP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GDP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2.一定时期内: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
3.是本期生产的,不是销售的4.是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既包括商品的价值,也包括劳务的价值6.市场价值7.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习题演练】1.(判断)一家企业去年的存货到今年还没有卖出去便发生了腐烂,这导致今年的G DP 下降。
()2.(单选)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单选)下列()应该计入G DP。
A.新旺面包厂进货2吨面粉B.家庭主妇莉莉求便宜,到批发市场购买了 200 公斤面粉,打算放着慢慢用C.小张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了奇虎 360 公司的2 万股股票D.以上各项都不计入GDP第二节核算G DP 的两种方法一、支出法(一)支出法的含义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西方经济学 国民收入核算
2976.1 4694.5 10556.5 11365.2 15952.1 43579.4 46405.9 58927.4 62798.5 67442.5
1590.0 2468.6 6095.0 6444.0 9636.0 28457.6 29545.9 37460.8 42304.9 51382.7
品价值后的余额。 •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
出。
生产法计算的中国GDP
年 份
1980 1984 1989 1992 1997 2001 2002 2003
国民总收 入
国内生 产总 值
4517.8 4517.8
7206.7 7171.0
16917.8 16909.2
26651.9 26638.1
投资
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净投资 =每年新增资本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 初的资本存量
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
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 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投资
• 举例,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 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 美元的销售税和3美元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 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 这5美元和3美元折旧一起加到92美元中去作为收 入计入GDP。
(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 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 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3块:(1)要素报酬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厂商收入
两类税收
1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与核算
用CPI表示的通货膨胀率是:
CPI(今C年P)I (去C年PI)(去年)100%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要点: ➢ 市场价值 ➢ 最终产品 ➢ 生产的(而非出售的) ➢ 一定时期内
注意: 计入国内生
100%
1 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 地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投入的中间 产品价值 新增价值
产品销售价
棉花 0
100 100
棉纱 100
80 180
棉布 180
60 240
服装 240
70 310
1 生产而非销售的*
现在生产和销售
50亿
今年销售:1050亿 1000亿
100亿
今年生产:1100亿
今年GDP = 今年销售 – 去年库存 + 今年库存
去年库存
=
1000亿
+ 100亿
今年库存
= 1100亿
1 地域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 支付+折旧 (收入法)
第三节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和GNP: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GNP 国民收入不等于个人收入,要扣除公司保留利润和社
会保障缴款,加上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利
息调整和红利
在宏观经济学,如果未特别说明,国民收入相当于 GDP,总收入、总支出和总产量是相等的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一、支出法:从需求的角度
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消费支出: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不包
括住宅
投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折旧、重置投
资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不包括转移支付 净出口: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出口和进口是支出(商 品和劳务)的流入和流出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二、收入法:从供给的角度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的收入:自我雇佣,无法区分要素收入
税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股东红利、未分配利
润
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捐款、流转税 资本折旧:包括在投资成本中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经济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增长
国民收入的决定 物价稳定 物价水平的衡量与决定 充分就业,就业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
失业和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相同之处
市场经济、供求方法、价格机制
第一章(1) 国民收入的核算
Simon Kuznets
1901-1985
4
Richard Stone 1913-1991
知行学院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重要指标:GDP 相关概念 1.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 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指用于再 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和劳务。
14
知行学院
GDP与GNP的区别
外国国 民在本 国的要 素收入
GDP
GNP
本国国 民在外 国的要 素收入
本国国民在本 国创造的收入
15
知行学院
GDP与GNP的区别
3、组成的区别 GDP=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外国居民
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GNP=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本国居民
在外国生产的部分 4、思考: 为什么我国改用GDP衡量国民收入?
21
知行学院
二、GDP的核算方法
1、支出法
理解几个关键术语:
消费(C) 投资(I)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 净出口(X-M)
GDP=C+I+G+(X-M)
知行学院
22
(1)居民个人消费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 务 耐用消费品: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 非耐用消费品:食物、衣服 劳务:医疗、理发、旅游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居民个人消费中) (2)投资I=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住宅 存货投资:存货价值的增减 (支出法计算GDP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 总投资 = 净投资 + 重置投资
例:支出法与收入法分别计算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民生产净值(NNP)4、国内生产净值(NDP)5、国民收入(NI)6、个人收入(PI)7、个人支配收入(DPI)8、中间产品9、最终产品10、生产法11、支出法12、收入法13、总投资14、净投资15、政府购买支出1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8、GDP的价格矫正指数19、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20、奥肯定律21、流量与存量22、重置投资23、自发投资24、引致投资25、转移支付26、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27、GNP缺口28、绿色GDP二、单项选择题1、GD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2、从总支出核算GDP包括()A、工资支出B、缴纳税金C、消费D、储蓄3、从总收入GDP包括()。
A、卖旧房所得B、卖粮食所得C、卖土地所得D、储蓄4、最终产品包括()A、钢筋B、水泥C、钳子D、稻谷5、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A、投资=储蓄B、投资=消费C、储蓄=消费D、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7、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8、石油的生产不能按下述()方式计入GDP。
A、石化企业购买石油支出B、石化企业存货增加C、石油企业存货增加D、出口9、当年计入GD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
A、购买了旧货B、购买了库存产品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D、统计错误10、假设当年生产消费品的产销率小于1,未销售的消费品按下述口径计入GDP。
()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净出口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12、净出口是指()。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均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生产的概念;而GNP以人口划分,是收入的概念。
西方宏观经济学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5、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入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国民收入核算
5
第5页,共73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二)最终产品 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多少?
• 棉花(15元) • 纺纱(20元) • 织布(30元) • 制衣(45元) • 销售(50元)
6
第6页,共73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二)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 用的产品,是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而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 是指一个国家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之和。
21
第21页,共73页。
四、GDP的缺陷
(一)GDP的缺陷
GDP虽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指标,但仍
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如家务劳动,DIY活动
第二,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如精神满 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29
第29页,共73页。
一、支出法
•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
分类汇总。 • 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即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外国购买者需求 的产品和劳务)。
30
第30页,共73页。
一、支出法
• 运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包括以下几项: • 消费支出 (C) • 投资支出 (I) • 政府购买支出 (G) • 净出口 (NX=X-M) • 以支出法计量的GDP又可以表示如下: • GDP=C+I+G+(X-M)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1国民收入核算
二、GDP的核算方法
P6
(一)理论依据:国民经济活动的循环流转 (circular flow) 经济流程: 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 大部分。总需求指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部门和 个人对商品和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指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部门和个人的实 际供给总量,即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 。 当一个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总供给等 于总需求
2010年中国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排世界第94位)
在理论分析中,对GNP和GDP不加区分。
讨论:
你希望中国的哪个更大些, GDP 或 GNP? 为什么?
“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决定的是国内生 产总值(GDP),而“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 决定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也就是说,外商投资 (外国公民)在中国的产出计入中国的GDP,却不是中国 的GNP。因此,外商投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必然结果是, 中 国 的 GNP 将 明显小 于 GDP , GNP 的 增长 率也 会低于 GDP。 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得到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更 多的利润,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资本输出当然会导致输出 国 GDP 的减少,但 GNP 并不会相应减少,相反,有可能 增加,所以,资本输出国的GNP > GDP。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本章主要内容
衡量总体经济表现的主要指标 GDP GDP的核算方法 (收入法、支出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它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问题的提出
作为研究经济总量的宏 观经济学,如何测量事实 的国民收入水平?
国民收入几个总量的关 系如何?
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是指 计算国民收入的一套规则 和方法。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1)测的是最终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2)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卖掉的最终产品值。
(3)与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应。
(4)指的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和自给自足不计入。
在GDP的意义上,一国的总收入、总支出和总产量是相等的,收入=产出=支出。
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GDP=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2)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给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几个概念(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企业、个人):投资+消费=消费+储蓄,所以投资=储蓄(2)三部门经济(个人、企业、政府):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消费+储蓄+(税收-转移支付),所以投资=储蓄+政府净收入(政府储蓄)(3)四部门经济(个人、企业、政府、出口):投资=储蓄+政府储蓄+贸易净额不论哪种经济,储蓄-投资恒等式成立。
5.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为以前某一年基期价格为准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平减指数就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1.消费函数(凯恩斯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会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消费函数。
(1)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比率,呈递减。
(2)平均消费倾向:即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呈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包含自发消费和收入引致消费,自发消费及收入为0时也必须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核算第⼀章国民收⼊核算⼀、本章重点(⼀)核⼼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标、主要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与区别2、国民收⼊核算中DPI 、PI 、NI 、GNP GDP 、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联系3、国民收⼊核算的⽅法4、国民收⼊核算中的恒等关系5、两部门、多部门的国内收⼊决定理论(⼆)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内容精要(⼀)本章内容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标宏观经济学是将⼀个社会作为⼀个整体的经济活动,它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如国内⽣产总值、就业总⼈数、价格⽔平等,所以⼜称为总量经济学,通过对政府预算⾚字、贸易⾚字、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问题研究,找出问题产⽣的原因、后果、和对策,最终实现较⾼的国民产出、充分的就业⽔平、较低的价格⽔平、国际收⽀平衡。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较联系: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供求曲线的形状也⼤体相同,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分析有些变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部分是加权平均)得到。
区别: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曲线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经济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宏观经济学的供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平和社会产出总值。
3、国内⽣产总值(GDP)国内⽣产总值是指⼀国或⼀定地区在⼀定时间内运⽤⽣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4、国内⽣产净值(NDP)⼀个国家⼀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5、国民收⼊(NI)⼀个国家⼀年内⽤于⽣产的各种⽣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即⼯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付)+政府补助⾦。
6、个⼈收⼊(PI)、个⼈可⽀配收⼊(DPI)个⼈收⼊PI:⼀个国家⼀年内个⼈所得到的全部收⼊。
个⼈可⽀配收⼊DPI:⼀个国家⼀年内个⼈可以⽀配的全部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国民生产总值1、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汽车
B、去年生产而再没能售出的汽车
C、去年生产而今年售出的汽车
D、去年生产而今年转售出去的汽车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D)的总值.
A、原材料
B、投入品
C、中间产品
D、最终产品
3、国民生产总值应该包括(C)
A、仅有形产品
B、仅无形产品
C、二者都包括
D、二者都不包括
4、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际GDP与名义GDP不同,因为实际GDP考虑了:(A)。
A、价格变化
B、货币贬值
C、生产力提高
D、进口和出口
5、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 将:(B)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1.1.2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支出法又称:(B)
A、生产法
B、最终产品法
C、生产法
D、要素支付法
2、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A)。
A、理论上一致
B、完全一致
C、没有任何关系
D、不确定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以(A)为标准。
A、支出法
B、收入法
C、部门法
D、其它
4、最终产品法的加总项目不包括:(C)。
A、消费
B、投资
C、中间产品
D、净出口
5、厂商的收入和中间产品成本支出之间的差额被称为:(B)
A、净销售
B、增加的价值
C、利润
D、实际产出
1.2.1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1、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B)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别(A).
A、间接税
B、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折旧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产别是:(D)
A、直接税
B、间接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折旧
4、GNP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的部分被称为:(C)。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的所有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但支付给国外的报酬除外。
这种收入被称为:(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1.2.2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C)
A、恒等;
B、不会相等;
C、区别在价格水平;
D、无任何关系。
2、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是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D).
A、和;
B、差;
C、积;
D、商。
3、当通货紧缩时,名义国民生产总值(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4、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际GDP与名义GDP不同,因为实际GDP考虑了:(A)。
A、价格变化
B、货币贬值
C、生产力提高
D、进口和出口
5、假定2001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40 000亿美元,价格指数是200(1987年的价格指数是150),那么2001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1987年的价格水平衡量相当于:(C)
A、200亿美元
B、400亿美元
C、30000亿美元
D、40000亿美元
1.2.3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1、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的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确定。
2、国民生产总值不包括:(B).
A、本国公民在国外的生;;
B、外国公民在本国的生产;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3、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D)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
A、本国公民;
B、外国公民;
C、本国领土上;
D、本国常住居民。
4、国民生产总值以(C)做为统计的标准。
A、国境
B、实物
C、人口
D、价值
5、国内生产总值以(A)做为统计标准
A、国境
B、国别
C、人口
D、价值
1.2.4 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一个5000万人口的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亿,则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A)万。
A、20;
B、005;
C、30;
D、70。
2、最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统计量是:(B).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3、如果一国国民生产
总值是30亿美元,人口数为1亿,折旧为10亿美元,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B)美元。
A、3;
B、30;
C、2;
D、20。
4、人均产出是:(A)。
A、用总产出除以人口总量衡量
B、用一国中心城市的总产出衡量
C、不考虑人口差异
D、不适用于比较各国的经济增长状况
5、以下哪个国家在1970-1980年间经历了最低的人均产出增长率:(C)
A、美国
B、日本
C、南韩
D、中国
1.3.1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两部门经济中,若消费等于30亿美元,投资等于10亿美元,储蓄等于10亿美元,则总需求是(B)亿美元。
A、50;
B、40;
C、30;
D、20。
2、两部门经济中,若总需求是70亿美元,消费是30亿美元,则投资支出是(A)亿美元。
.
A、40;
B、30;
C、20;
D、10。
3、两部门经济中,若总供给是50亿美元,其中消费品是30亿美元,则储蓄是(B)亿美元。
A、10;
B、20;
C、30;
D、40。
4、当经济中存在大量的超额生产能力时,总需求的移动:(A)。
A、转化为产出的变动
B、转化为价格的变动
C、等量地作用于产出和价格
D、导致总供给的移动
5、在收入-支出模型中引入税收,引起:(D)
A、可支配收入小于国民收入
B、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C、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
D、以上都对
1.3.2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三部门经济比二部门经济多了(C)部门。
A、居民户;
B、厂商;
C、政府;
D、金融机构。
2、三部门经济中,若总需求为100亿美元,消费支出60亿美元,投资支出30亿美元,则税收是:(A).
A、10;
B、30;
C、60;
D、90。
3、三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不包括:(C)。
A、消费;
B、储蓄;
C、政府支出;
D、税收。
4、假设在封闭经济中,税率是0.25,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0元。
要是均衡水平的国民收入增加2.5亿美元,投资需要增加多少:(B)。
A、05亿美元
B、1亿美元
C、15亿美元
D、2亿美元
5、封闭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A)
A、不存在国际贸易
B、不存在政府部门
C、存在出口但不存在进口
D、以上都对1.3.3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四部门经济比三部门经济增加了(C)部门。
A、金融机构;
B、市场;
C、国外经济;
D、政府。
2、四部门经济中,总供给不包括:(B).
A、储蓄;
B、出口;
C、税收;
D、进口。
3、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包括:(D)。
A、出口;
B、消费;
C、投资;
D、税收。
4、进出口有时被称为:
(B)。
A、贸易欠债
B、贸易差额或结余
C、贸易负担
D、校正差额
5、边际进口倾向的减少使:(B)
A、乘数增加,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B、乘数增加,总支出函数变得陡峭
C、乘数变小,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
D、乘数变小,总支出函数变得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