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和制导控制建模与仿真
月球软着陆的自主导航与制导方法研究
0m s ) 姿态 调整 段 ,从距 月 面 2 k / 。2 m~10m。 0
陆制 导与 控制 的需 要 。本 文采 用一 种 能够 在 指 定 月球 目标 点软 着 陆 的二 次 型 最 优显 式 制 导 律 ,它
探测 ,着陆点被限制在适合着 陆的月球中低纬度
地 区 。未 来 的月球 探 测 则需 要 探 测 器 能够 到达 存
在 障碍特 征 ( 如岩石 、弹坑 、 陡坡 和 悬崖 等 ) 的 区域或精 确着 陆 到科 学 价 值 高 的地 点 。 为完 成 这
样 的任务 ,探 测 器 应 具 有 精 确 的 自主着 陆 能 力 ,
不 需要 任何 迭 代计 算 ,就可 以得 到 发动 机 推 力 大
小 和方 向 的显 式 表达式 。
因此 ,必然 需要 自主 的精确 软着 陆导 航与制 导 。
目前 发展 的星球 着 陆 自主 导 航方 法 ,主要 有 图像导航 和 基 于 I MU ( 性 测 量单 元 ) 的 导 航 。 惯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深空探测研究
DEEP S AC EXPL P E ORAT LON
Se . 0 p 2 07 V0_ No 3 l5 .
第 5卷
第 3期
月球 软 着 陆 的 自主 导 航 与 制 导 方 法 研 究
黄翔 宇
即可 ,使最 终 速 度 为 0m s / 。在 此 段 中 由月 面 成 像 仪探 测着 陆 点 地 形 ,探 测 器 可 做 一 定 的平 移 , 以选择 合适 的 着 陆地 点 。4 自由下 降 段 ,从 4 ) m 自由落 体到月 面。
月球软着陆的高精度自主导航与控制方法研究
何 关 系 , 定 本 体 系的 月 心 方 向 , 合 利 用 测 速 仪 获 取 的 本 体 系三 维 速 度 确 定 本 体 系相 对 轨 道 系 的 确 组
att d t u e,v l ct n l t d e aie t h r i r fr n efa r tr n d byc mb nngt e v lc — i eo i a d a t u e r ltv ot e o b t ee e c me a edee mi e o i i h e o i y i l
to eh d i ee t d b s d o h ha a tro tr n d p rm ee .Th lo i r lm t o ss lce a e n t e c r ce fdee mi e a a tr e a g rt hm a ee m ie a d c n d tr n n
Absr c : p n on u o o u a i ain a d c nr la g rt m o u r s f ln i g i r s n e n t a t A i p ita tn mo s n vg to n o to lo ih f rl na o t a d n s p e e t d i t e p p r I h l o i h a e . n t e ag rt ,frt he dr c in o a d n pa e rf ea ie t h u a e tri e e— hm i s ,t ie t fl n i g s c c atr l t ot e l n rc n e sd t r o v m i e c o di o t e mer e ain o e e a a gn a ea ie t h u r s ra e S c n n d a c r ng t he g o ty r lto fs v rlr n i g be ms rl t o t e l na u c . e o d, v f
月球着陆器软着陆机构着陆稳定性仿真分析
第30卷第5期2009年9月宇 航 学 报Journal o fA stronauticsV o.l 30Septe mberN o .52009月球着陆器软着陆机构着陆稳定性仿真分析朱 汪,杨建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100094)摘 要:介绍了软着陆机构仿真模型,提出了着陆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边界的离散化搜寻策略,并以实际算例给出了由着陆器着陆瞬时的竖直速度、水平速度、偏航角和月面倾角等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的着陆稳定性边界。
分析结果表明:对称着陆比非对称着陆更稳定;横向速度较大时支柱联接点容易发生强度破坏;当着陆面存在坡度时,横向速度沿下坡方向相对于沿上坡方向而言,着陆器更容易翻倒。
关键词:着陆稳定性;着陆冲击;软着陆机构;月球着陆器中图分类号:V 47;TB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28(2009)05-1792-05DO I :10.3873/.j issn .1000-1328.2009.05.008收稿日期:2008-11-27; 修回日期:2009-01-100 引言成功着陆是任何着陆探测任务的先决条件。
月球着陆器进入下降轨道后,先由反推发动机减速,同时通过姿态控制系统调整姿态,到达一定高度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下落。
月球探测器的着陆质量从数百千克到数千千克,着陆瞬时速度从几米每秒到几十米每秒。
对于采用软着陆机构进行缓冲的着陆器而言,主/辅缓冲器是吸收并耗散着陆冲击能量的核心组件。
月球着陆器的着陆稳定性是指在着陆过程中,通过软着陆机构的主/辅缓冲器吸收冲击能量,保证着陆器不翻倒的可靠性。
着陆稳定性分析不仅要明确各个影响因素,而且由于着陆器机动性能的局限性和月面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具体参数在较宽范围内变化时着陆器的响应情况,保证着陆器的稳定着陆。
着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着陆器相关参数、月壤力学特性及月貌分布、发动机关机时延特性及尾喷管撞击月面和燃料储箱的晃液动力学效应等[1]。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精确建模及最优轨道设计
Fig. 1 C oordinate systems
→
→
→
→
→
→
→
→
(4)
对式 ( 4) 进行求导 ,可以得到探测器相对于惯性空间 的加速度为 dVI dt
→
按右手坐标系确定 。oxL yL zL 为月固坐标系 , 参考平 面是月球赤道面 , oxL 沿月球赤道面与起始子午面 的交线方向 , oyL 沿月球自转轴方向 , 该坐标系是右 手坐标系。 Ax 1 y1 z1 为原点在探测器的轨道坐标系 ,
0 引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 对月球资源和环 境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 ,是人类走出地球 , 探索未知 世界所必需 经历的 重要步骤 。从 1959 年 至今 , 美 国、 前苏联和日本三个国家已成功地实现了对月球 的探测 。随着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 , 我国的月球探 测计划 “嫦娥工程” 也已经顺利展开 。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 ,探测器着陆时无法利用大气 制动 ,只能利用制动发动机来减速 , 在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探测器所能携带有效载荷的质量 。探测器在月 面着陆可以分为硬着陆和软着陆 。硬着陆对月速度 不受限制 ,探测器撞上月球后设备将损坏 , 只能在接 近月球的过程中传回月面信息 ;软着陆对月速度比较 小 ,探测器着陆后可继续在月面进行考察 , 因此相比 于硬着陆 ,软着陆更具有实用意义。目前已发表的文 献中探测器的动力学模型大多都是采用二维模型 , 即 假设月球探测器在一个固定的铅锤面内运动 , 没有考 虑侧向运动 ,而且所采用的模型都是在忽略月球自转 的基础上得到的 。但由于发动机安装偏差、 姿控 系统误差和月球自转等因素的存在 ,探测器难以保证 始终在固定的铅锤面内运动。文献 [9] 虽然考虑了探 测器在三维空间的运动 ,但所用模型经过了较高程度 的简化 , 将月球引力场假设为平行定常引力场 , 并且 没有考虑月球自转对系统的影响。 对于两点边值问题 ,除了某些特殊系统外 ,通常 难以求得最优控制规律的解析表达式 。因此 , 必须
月球软着陆制导、导航与控制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月球软着陆制导、导航与控制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锦江,王鹏基,关轶峰,何英姿,王大轶,李骥,黄翔宇
申请号:CN200710121319.X
申请日:20070904
公开号:CN101122780A
公开日:
200802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月球软着陆制导、导航与控制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由三维平动模拟模块、三维转动模拟模块、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以及地面测试和总控计算机系统组成。
三维平动模拟模块和三维转动模拟模块采用实物模型,其中,三维平动模拟模块用来模拟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轨道运动,其上的月面沙盘屏用来模拟月球的地表特征;三维转动模拟模块则用来模拟着陆器的姿态运动。
而其他成熟的常规敏感器和执行机构以及着陆器动力学和运动学等则通过计算机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代替。
同数学仿真相比,该系统可使GNC方案和算法得到更真实有效地验证,而与全实物仿真系统相比又具有研制费用低、简单易行等优点。
申请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地址: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729信箱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代理人:安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北京市一等奖)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月球软着陆是月球探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也成为技术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基于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过程中着陆准备轨道、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粗避障段、精避障段以及缓速下降阶段6个阶段进行研究,从而确定着陆轨道和最优控制策略。
对于问题一,本文将题目简化为从离月球表面1500米到300米位置,嫦娥三号作匀减速运动。
通过其受到的月球引力以及在300米处对应的经纬度计算其动力方程和几何方程,得到近月点的位置:︒30N,高度离月球表面19W,︒5.51.15km,速度为1.7km/s,俯仰姿态角︒160E,︒5.30S,.6984。
远月点所在位置为:︒高度离月球表面100km,速度为1.62km/s,俯仰姿态角︒84。
对于问题二,将软着陆轨道离散化,利用离散点处状态连续作为约束条件,将常推力软着陆轨道转化为多参数问题,利用二次规划确定着陆轨道。
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嫦娥三号在着陆轨道中月心距、法向速度、切向速度和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本文在确定嫦娥三号软着陆的6个阶段策略为:在主减速制导阶段将推进剂消耗优化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另外还要兼顾工程可实现性要求;在快速调整阶段提出利用推力大小和方向线性变化的制导率;在粗避障制导阶段提出一种多项式制导算法,满足了速度,姿态等多项约束;在精避障制导阶段,采用位置和速度的平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制导;在缓速下降阶段将着陆安全性以、陆月面的速度以及姿态控制精度作为主要控制因素。
对于问题三,在考虑设备测量误差和执行机构误差后,本文关于误差的分析均采用蒙特卡罗打靶方案。
根据变推力方案推算着陆位置误差、嫦娥三号关机高度和径向着陆速度、软着陆全过程纵向和横向着陆速度误差分布图。
关键词:匀减速运动离散化二次规划蒙特卡罗打靶一、问题的背景嫦娥三号将在北京时间12月14号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
嫦娥三号如何实现软着陆以及能否成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月球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和制导控制建模与仿真
⎧tan−1 (Y X ),
X > 0,Y > 0,
αL
=
⎪⎪ ⎨
tan
−1
(Y
X ) + π,
X < 0,
⎪ ⎪⎩
tan
−1
(Y
X ) + 2π,
X > 0,Y < 0,
βL = cos−1 (Z r).
(7)
由(7)式即可求得赤经和赤纬的变化量: ΔαL = αLf −αL0, ΔβL=βL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βL0. 于是, 由下式即得软着陆初始下 降点的经纬度λL0 和ϕL0, 如下
收稿日期: 2008-08-01; 接受日期: 2008-11-01
摘要 着重对月球软着陆制动段、接近段和着陆段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同时基 于动力学模型对各阶段制导律进行了优化设计. 制动段飞行时间和距离较长, 拟采用均匀球 体模型, 该模型也是软着陆全过程下降轨迹分析和动力学仿真的基础; 制导律设计中考虑到 该段燃料消耗很大, 主要以燃料最优为设计指标. 接近段距离月面较近, 且经姿态调整后接 近垂直下降, 拟采用平面月球模型; 制导律设计采用基于重力转弯技术的最优开关制导律. 着陆段几乎垂直下降, 动力学模型可在平面月球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为一维垂直下降模型, 制 导律设计拟在垂直方向采用简单的程序制导方式. 最后, 在考虑测量、推力误差以及环境干 扰等影响下对着陆精度进行了初步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给出的软着陆三阶段动力学模型和 制导律是可行的.
首先需要获得软着陆过程赤经赤纬的变化. 这 里需要利用软着陆下降轨迹设计的一个结论: 软着 陆下降轨迹平面在环月停泊轨道平面内.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在月球探测带来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探月高潮。
在月球上着陆分为两种,一种称为硬着陆,顾名思义,就是探测器在接近月球时不利用制动发动机减速而直接撞击月球。
另一种称为软着陆,这种着陆方式要求探测器在距月面一定高度时开启制动系统,把探测器的速度抵消至零,然后利用小推力发动机把探测器对月速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使其在着陆时的速度具有几米每秒的数量级。
显然,对于科学研究,对探测器实施月球软着陆的科学价值要大于硬着陆。
1月球软着陆过程分析目前月球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直接着陆的方式。
探测器沿着击中轨道飞向月球,然后在适当的月面高度实施制动减速,最终使探测器软着陆于月球表面。
采用该方案时,探测器需要在距离目标点很远时就选定着陆点,并进行轨道修正。
不难发现,该方法所选的着陆点只限于月球表面上接近轨道能够击中的区域,所以能够选择的月面着陆点的区域是相当有限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先经过一条绕月停泊轨道,然后再伺机制动下降到月球表面,如图17-1所示。
探测器首先沿着飞月轨道飞向月球,在距月球表面一定高度时,动力系统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绕月运行的停泊轨道;然后根据事先选好的着陆点,选择霍曼变轨起始点,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椭圆形的下降轨道,最后在近月点实施制动减速以实现软着陆。
主制动段开始点图17-1 月球软着陆过程示意图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较大的优越性:1)探测器可以不受事先选定着陆点的约束,可以在停泊轨道上选择最佳的着陆点,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在停泊轨道上,可以对探测器上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修正,为下一步的霍曼变轨段做好准备。
如果是载人登月,停泊轨道还可以给航天员以充足的准备时间,做好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3)由于可以把轨道舱停留在停泊轨道上,而只控制着陆舱(包括下降发动机、推进剂、GNC 系统和在月面上作业的有效载荷等)降到月球表面,故可以减少探测器着陆部分的质量,从而减少着陆过程推进剂的消耗。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制导问题研究共3篇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制导问题研究共3篇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制导问题研究1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制导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其中,月球探测任务更是备受瞩目。
为了让探测器能够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制导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软着陆技术是目前探测器着陆技术中最为先进的一种。
它在着陆瞬间通过缓慢减速实现了探测器与地面的缓慢接触,从而保证了探测器的安全性。
而软着陆的制导技术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不仅是让探测器稳定、准确地降落,而且是要让它在避免月球表面的险地、火山口及撕裂带等地形障碍的同时,实现着陆的精确控制。
软着陆的制导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开环控制,另一类则是闭环控制。
其中,开环控制是指探测器在着陆时不考虑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根据预设的着陆轨迹进行制导;而闭环控制则是指探测器在着陆时考虑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不断修正着陆轨迹,使得探测器能够安全着陆。
在实际软着陆任务中,由于月面地形的不稳定性以及硬着陆时探测器结构的缺陷,实现闭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实现闭环控制,我们需要提高探测器所搭载的制导系统的准确度。
而制导系统的准确度则受制于传感器的精度、预估模型的准确性以及控制算法的鲁棒性。
在传感器方面,目前主要采用光学、惯性导航和雷达遥测等多种技术。
光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光学成像方式获取地形信息,从而确定探测器的位置。
而惯性导航技术则是通过获取探测器的速度和位置等信息,结合探测器的动力学方程,进行制导预估。
雷达遥测技术则是通过探测器发射雷达波,获取反射波的时间差从而确定探测器的位置。
在这些传感器中,光学技术的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因此在软着陆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预估模型方面,制导系统需要通过地形信息和传感器获取的探测器状态信息,建立合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而估计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等参数。
在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月球自转和季节变化等因素,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控制算法方面,软着陆探测器主要采用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等技术。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着陆控制是航天器进入行星表面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成为了热点话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的相关问题。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探月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太空任务。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次实施地外天体着陆的任务,其着陆控制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功。
因此,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月观察、月面环境模拟、着陆程序设计和实验验证等方面。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仿真实验方法,对嫦娥三号的着陆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以优化着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软件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系统或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
在着陆控制中,软件仿真主要用于模拟着陆过程,以便对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优点:软件仿真可以在实验环境中模拟真实着陆过程,有助于研究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降低了实际实验的风险和成本。
缺点:软件仿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所有因素,仿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限制。
同时,软件仿真的开发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这里我们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为例,说明软件仿真在着陆控制中的应用。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着陆过程需要穿越火星的大气层,对其着陆控制的研究极具挑战性。
通过软件仿真,科学家们成功地模拟了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着陆过程,并为实际着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着陆控制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分析,以及软件仿真原理和优缺点的讨论,我们发现软件仿真在着陆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软件仿真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模拟复杂环境和真实条件下着陆过程时。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加大软件仿真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仿真精度和可信度。
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也将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登月飞行器软着陆的制导与控制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嫦娥号登月飞行器有望实现更加精 确、高效的软着陆。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提高制导算法的精度、优化姿态控制 策略以及发展更加可靠的故障诊断和恢复系统等方面。此外,国际合作也将在 登月飞行器的软着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可能性。
结论:
登月飞行器软着陆的制导与控制技术是实现月球探测、科学研究以及开发利用 月球资源的关键所在。从阿波罗计划到嫦娥工程,人类在登月飞行器软着陆技 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面对未来更复杂的探测需求和挑战,仍需不断 深入研究和发展新的技术手段。
中国“嫦娥”号登月飞行器的软 着陆控制与展望
中国嫦娥工程是中国探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实施多次探测任务,并 在2019年实现了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工程所取得的成进行月球探测的能力。在软着陆控制方面,嫦 娥工程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激光测距、惯性测量等,以确保飞行器 能够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实现安全、精确的着陆。
谢谢观看
为了确保登月飞行器的安全、精确着陆,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制导算法的精 度、优化姿态控制策略、发展可靠的故障诊断和恢复系统等。国际航天合作也 将成为推动登月飞行器软着陆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共享经验、联合研发, 共同推进人类登月事业的发展。
参考内容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登月飞行器软着陆轨道的设计成为了月球探 索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登月飞行器的着陆精度和安全性,遗传算法优化 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该问题。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次演示将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来进行研究。首先,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探测器软着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 利用该模型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然后,将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对所设计的 控制策略进行实际测试。实验中,将通过模拟深空环境中的各种工况,对控制 策略进行严格的测试。
月球软着陆多项式制导控制方法的Word版本
月球软着陆多项式制导控制方法1着陆动力学方程软着陆力学是一个强非线性系统,为了求得显式制导控制律,有必要在一些合理的假设基础上对其简化处理。
假设软着陆过程中月球为一均匀引力场,忽略月球的自传影响。
假设整个着陆轨迹在纵向平面内。
取月心O 为坐标原点,OY 轴沿着陆开始时刻月心至探测器连线方向,ox 轴指向着陆器的运动方向。
图1 状态变量定义着陆器质心运动方程为:)/()/(2sin )/(//cos )/(/22e sp g I F m r uv m F v r v r m F u rv ur -=--=+-===ψμψθ (1)其中,u,v 是沿着陆器月心矢量的径向和切向的速度分量,ψ是制动发动机的推力方向角,也是唯一的控制变量。
μ是月球引力常数,F 为制动推力器的常值推力大小,SP I 为发动机的比推力,e g 为地表重力加速度常数。
2.最优轨迹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可以得到以下最优下降轨迹的必要条件。
定义哈密尔顿函数:)(())/()/(2sin )/(//cos )/(/22e sp m v u r g I F r uv m F r v r m F r v u H λψλμψλλλθ-+-+-++= 其中,(2)中i λ 是伴随状态变量。
最优的推力方向角满足: ⎪⎪⎭⎫⎝⎛-=⇒=∂∂-uv Hλλψψ1tan 0 (3) 其中,u v λλ,,满足下面的微分方程:vH uH v u ∂∂-=∂∂-=λλ (4)一般来说方程(4)很难得到解析式。
上述最优着陆初值和终值已知,所以最优控制量——推力方向角可以通过求解两点边值问题得到,由于求解两点边值问题涉及到很大的计算量,星载计算机在很短的控制周期内很难进行求解。
因此有必要发张新的计算量小,适合星载计算机的制导控制律。
3.多项式制导律在“阿波罗”任务中,水平方向的着陆轨迹被规划为四次多项式,进而通过求导得到了经典的软着陆月球控制律。
本文参考“阿波罗”飞船软着陆月球的制导控制方法,以消耗最优为出发点,根据开环最优制导重新设计月球软着陆的多样式制导控制律。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最优控制
选取的敏感性而带来的计算困难 。
2 系统模型
软着陆转移轨道为 100 km ×15 km 的椭圆 轨道 ,从近月点到月面为软着陆全过程 。假设月 球引力场均匀 ,忽略月球自转 ,建立的着陆坐标系 如图 1 所示 。
r= v
v=
F m
si
n
ψ-
μ r2 +
rω2
θ=ω
,
(1)
ω= - 1rF源自mcosψ+
2
vω
m=
-
F C
其中 , v ∈R 是探测器在矢径 r 方向上的速度 ;ω∈
R 是探测器方位角θ的角速度 ; m ∈R + 是探测器
质量 ;μ是月球引力常数 ; C 为制动火箭的排气速
度 ,是一个常值 。
假定初始时刻 t0 = 0 , 终端时刻 tf 为任意值 。
月面软着陆要求探月器以很小的相对速度着 陆在月面上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 ,探月器必须 用机上的发动机来制动 。所设计的探月器从月球 停泊轨道出发 , 经霍曼变轨到达近月点时开始制 动段 , 在水平速度被基本抵消之后进入最终着陆 段 , 最后探测器以垂直姿态软着陆到月面[1] 。
软着陆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最优飞行轨迹和 推力大小与方向的时间历程 。其理论基础是庞德 里亚金极大值原理 ,由极大值原理及相应边界条 件可将轨道优化问题抽象成两点边值问题 ,而求 解该问题的困难来自于共轭方程组对共轭变量初 值选取异常的敏感性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打靶 法[224] ,该方法对共轭变量初值依赖性很高 ,而共 轭变量本身没有物理意义 ,选取准确的初始值很 困难 。另外一种方法是对推力方向角进行多项式 拟合[526] ,这种方法需要猜测多项式系数的初值 , 这依然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变量 ,也很难给出较为 准确的初值 。
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摘要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问题,分别建立着陆前轨道准备模型和软着陆轨道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以燃料最省为目标进行求解。
问题一:在软着陆前准备轨道上利用开普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卫星轨道的相关知识,利用牛顿迭代法分别确定了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分别为 1.6925km/s、1.6142km/s,位置分别为(19.91W,20.96N),(160.49E,69.31S)。
问题二:在较为复杂的软着陆阶段,因为相对于月球的半径,嫦娥三号到月球的表面的距离太小,如果以月球中心建立坐标系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在月球表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在主减速阶段的类平抛面上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求出关键点的状态和并设计出相应的轨道,接下来通过利用灰度值阀值分割方法和螺旋搜索法对粗避障阶段和精避障阶段的地面地形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安全点,然后调整嫦娥三号的方向以便安全降落,最后在落地时通过姿态发动机调整探测器的姿态,使之可以平稳的落到安全点上,在以上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以燃料最省为最优指标,从而建立非线性的最优规划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对各个阶段的制导率进行优化设计由此就可以得到各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问题三:最后针对所设计的轨道和各个阶段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误差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做了解释;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嫦娥三号在近月点的位置对结果的影响最大。
关键字牛顿迭代法,灰度值阀值分割,螺旋搜索法,灵敏度分析一、问题重述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 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
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
月球软着陆接近段最优开关制导律设计分析
月球软着陆接 近段最优 开关制导律设计分析
王鹏基 ,张 熵 ,曲广 吉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10 8 ) 0 0 6
摘要:对月球软着陆接近段的最优开关制导律进行了研究,并对飞行轨迹进行 了 分析。在接近段近乎垂直下降的基础上,
利用最 大值原理获得 了最优开 关制导律 ,并根据 实际飞行情况采用质量 不变假设 ,从 而得 到 了开关切换量的解析形式 ,利于
lw s b an d b ema i m rn i l . o e v r a c r n ep a t a g t, e c n t n — s sh p t e i d p e d t e a i t i e y t x mu p cp e M r o e , c o d gt t r c c f h s t o s tma y o ssi a o t d a o h i i oh i li h a h s n h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4期 07 总第 2 0期 9
文章编 号 :1( 7 8 (070.0 1 0 0-1220 )400 . 4 0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MIS S 雎 AND P S ACE VEHC雎
No4 2 l7 . c 0 S m .9 u No2 0
s mec n l so sa d t e n taet ev l t fte g i a c w. o o cu i n d mo s t ai y o u d n o r h i d h n el a
Ke o d : u a o —a d n ; y W r s L n s f l i g Ap r a h p a e M a i m r i l ; r t n po c h s ; x mu p ncp e Op ma wi h n u d n e S mu a o da ay i i i t l s t i g g i a c ; i lt n a l ss c i n n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第一部分:引言飞行器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是一个经过多年发展的学科,在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介绍如何使用仿真技术研究飞行器动力学。
第二部分:飞行器动力学基本概念飞行器动力学是研究飞行器在空气中运动规律和稳定性的学科。
飞行器动力学主要包括力学、偏微分方程、控制论、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因此需要涉及很多复杂的数学知识。
为了方便研究,一般使用三自由度模型(俯仰、偏航、滚转)或六自由度模型(三个方向的平动和三个方向的旋转)来描述飞行器的运动状态。
1、直升机直升机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但它的特殊结构和复杂动力学使得它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更加复杂。
直升机的动力学主要包括旋翼理论、轴动力平衡、车体运动稳定等方面。
2、飞行器飞行器(包括飞机和导弹)的动力学主要涉及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动力装置、重心位置、控制系统等方面。
为了控制飞行器的运动状态,需要对其进行动态建模,并在仿真中进行测试。
第三部分: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为了进行仿真研究,需要对飞行器进行动力学建模。
动力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方程和计算机模型来描述飞行器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过程。
正确的动力学建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运动规律,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1、直升机模型直升机的动力学模型有风洞模型和非定常气动模型两种。
风洞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控制问题,而非定常气动模型则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可用于直升机飞行状态的仿真和模拟研究。
2、飞行器模型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有基于欧拉角的模型和基于四元数的模型两种。
欧拉角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姿态调节和控制,而四元数模型则更加精确和高效,可以减少计算负担。
第四部分:仿真技术在飞行器动力学中的应用仿真是一种模仿复杂系统行为的工具,可以模拟飞行器在真实环境中的运动规律和稳定性。
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仿真方法,如基于统计、神经网络等方法。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展开动力学仿真分析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展开动力学仿真分析孙毅;胡亚冰;刘荣强;邓宗全【期刊名称】《宇航学报》【年(卷),期】2010(031)002【摘要】可展开的软着陆机构是月球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带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一型采用四支撑悬臂式软着陆机构的月球探测器在ADAMS中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分别就主着陆腿系统结构柔性,主着陆腿与基体连接间隙,展开驱动力及探测器自旋等因素对软着陆机构展开过程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构展开锁定瞬间由于结构柔性会产生难以衰减的振动,而间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该振动衰减.展开驱动力越大,展开越快,锁定激振振幅越大,但由展开进入稳定状态所需总时间可更短.探测器自旋则有助于机构的展开,但自旋速度较高时对结构振动有明显影响.该结果可为软着陆机构展开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总页数】7页(P335-341)【作者】孙毅;胡亚冰;刘荣强;邓宗全【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76.3;TP391.9【相关文献】1.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董威利;刘莉;周思达;陈树霖;张南富2.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仿真 [J], 蒋万松;黄伟;沈祖炜;王海涛3.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展开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J], 黄传平;刘志全4.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着陆腿模型与仿真分析 [J], 朱汪;杨建中5.基于瞬态动力学方法的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腿着陆冲击性能分析 [J], 万峻麟;聂宏;李立春;陈金宝;曾福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3期: 521 ~ 527 521《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月球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和制导控制建模与仿真王鹏基①*, 张熇②, 曲广吉②①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②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 北京100086 * E-mail: mailto:pjwang76@sohu.%20com 收稿日期: 2008-08-01; 接受日期: 2008-11-01摘要 着重对月球软着陆制动段、接近段和着陆段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同时基于动力学模型对各阶段制导律进行了优化设计. 制动段飞行时间和距离较长, 拟采用均匀球体模型, 该模型也是软着陆全过程下降轨迹分析和动力学仿真的基础; 制导律设计中考虑到该段燃料消耗很大, 主要以燃料最优为设计指标. 接近段距离月面较近, 且经姿态调整后接近垂直下降, 拟采用平面月球模型; 制导律设计采用基于重力转弯技术的最优开关制导律. 着陆段几乎垂直下降, 动力学模型可在平面月球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为一维垂直下降模型, 制导律设计拟在垂直方向采用简单的程序制导方式. 最后, 在考虑测量、推力误差以及环境干扰等影响下对着陆精度进行了初步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给出的软着陆三阶段动力学模型和制导律是可行的.关键词月球软着陆 飞行动力学建模制导律设计 着陆精度仿真纵观人类探月历史, 对于月球的探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环月阶段, 发射环月轨道器对月面进行较近距离的成像等科学探测; 二是着陆阶段, 发射无人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 着陆月面并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 三是返回阶段, 着陆月面后采集月球样本并返回地球; 四是载人登月, 由宇航员登陆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 进入21世纪, 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中国以及印度等又重新掀起了月球探测的高潮, 制定和正在实施的计划从环月、无人软着陆直至载人登月, 乃至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所谓月球软着陆, 是指月球着陆器经地月转移到达月球附近后, 在制动系统的作用下以很小的速度近乎垂直地降落到月面上, 以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和试验设备的完好.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人类先后实现了无人和载人月面软着陆, 无人软着陆如苏联的Luna 计划和美国的Surveyor 计划等, 载人软着陆如美国的Apollo 计划. 总起来说, 月球软着陆有2种形式: 一是自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实现软着陆, 二是自月球停泊轨道变轨至近月点然后实现软着陆. 早期的软着陆大都采用第1种直接软着陆的方式; 从Apollo 计划开始, 后期的月球软着陆计划大都采用自月球停泊轨道下降的间接软着陆方式.参考美国Apollo [1]、日本SELENE [2]以及欧空局EuroMoon2000[3]的软着陆下降方案, 自环月停泊轨道开始的软着陆可大致分为2部分: 一部分是轨道转移, 另一部分是软着陆下降. 轨道转移主要包括离轨段和霍曼转移段, 软着陆下降包括3个阶段: 制动段、接近段和着陆段, 如图1所示. 各个阶段的详细叙述参见文献[4].本文主要对自环月停泊轨道开始的无人自主软着陆各阶段的动力学建模和制导律设计进行研究, 并最终对软着陆全过程的飞行轨迹和着陆精度进行仿王鹏基等: 月球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和制导控制建模与仿真522图1 月球下降轨道分段示意图真分析. 软着陆3个阶段中, 制动段持续时间和经过的月面距离最长, 着陆过程绝大部分燃耗都发生在该下降段. 因此, 该段的动力学建模和制导律设计最为重要. 本文在制动段动力学建模中除了给出用于制导律设计的动力学模型外, 也给出了用于软着陆全过程飞行轨迹和下降窗口分析设计的月心惯性系下的动力学模型. 该部分动力学模型也是全过程飞行轨迹参数计算和着陆精度仿真分析的基础.1 一般情况下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建模文献[5]给出了低轨月球探测器10种摄动源的摄动量级和不同需求下的摄动模型选择, 其中对于一般的轨道分析, 只需考虑月球的非球形引力摄动以及地球和太阳的引力摄动即可. 于是, 一般情况下月球软着陆动力学模型的矢量式可写为me e e 333e e11()r r εµµ∆=−⋅+−⋅⋅+⋅ r F r F r ∆s s s 33ss 11(),r µ∆−⋅⋅+⋅r ∆ (1) (1)式中, 右边第1项F 为推进系统的主动制动力, 第2项为月球的中心引力, 第3项为月球的非球形引力摄动, 第4项和第5项分别为地球和太阳的引力摄动.µm , µe , µs 分别为月心、地心和日心引力常数; ∆e =r −r e ,∆s =r −r s , 而r e 和r s 是月心到地心和月心到日心的矢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环月低轨探测器, 可利用目前最为精确的LP165引力模型来分析月球的非球形引力摄动对环月轨道的影响. 但是对于月球软着陆, 由于其距离月面很近且着陆区域范围较小, 因此, 月球表面的质量集中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考察摄动影响时应重点考虑着陆区域附近的质量集中问题. 为方便软着陆过程各阶段的制导律设计以及下降轨迹各参数的分析, 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将模型建立在合适的参考坐标系下.2 制动段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制导律设计该段中, 着陆器距离月面相对较高, 且着陆器走过的月面距离比较长, 将月球视为平面建立模型会带来较大的偏差. 因此, 制动段有必要将月球视为球体来建立均匀球体下的三维软着陆模型. 制动段推进系统采用常值推力方式, 通过姿态控制来完成制动力方向的改变.2.1 均匀球体三维动力学模型首先定义几个坐标系: 1)参考惯性坐标系OX r Y r Z r . 原点O 位于月球中心, Z r 轴由月心指向初始软着陆点, X r 轴位于环月轨道平面内且指向前进方向,Y r 轴与X r , Z r 构成直角坐标系. 该坐标系仅用于软着陆下降轨迹和制导律设计中; 2)下降轨道参考坐标系ox o y o z o . 原点o 位于着陆器质心, z o 轴由月心指向着陆器质心为正, x o 轴位于当地水平面内且指向着陆器前进方向, y o 轴与x o 和z o 轴构成直角坐标系; 3)着陆器体坐标系ox b y b z b . 原点o 位于着陆器质心, x b 轴在制动推力矢量延长线上, 沿推力方向为正, y b , z b 轴分别根据着陆器上仪器设备的安装而定, 并与x b 轴构成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示意图及着陆器位置与推力矢量关系如图2所示.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3期523图2 软着陆坐标系定义与推力矢量空间关系图2(a)给出了上面各坐标系的示意和着陆器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图2(b)给出了F 在下降轨道参考坐标系中的位置. 其中, α为在X r Y r 平面内的横向月心角; β为下降轨道平面内的纵向月心角; 推力F 与坐标系ox o y o z o 之间的2个推力方向角分别为推力方位角ψ和推力仰角θ, 他们定义为: 推力方位角绕正z o 轴旋转为正, 推力仰角绕负y o 轴旋转为正.分别用U , V , W 表示着陆器下降速度在坐标系ox o y o z o 三轴上的分量, 于是有, , sin .W rU r V r βαβ=== 若不考虑摄动影响且忽略月球自转, 同时引入质量方程, 可利用球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最终得到下降轨道参考坐标系下的软着陆动力学模型222m 2sp e , sin , ,cos cos ,tan cos sin ,tan sin ,().r W V r U r F UW V U m r r F VWUV V m r r F U V W m r rmF I g αββθψβθψβµθ⎧===⎪⎪=−+⎪⎪⎪=−−⎨⎪⎪+⎪=−+⎪⎪=−⎩ (2) (2)式表示的制动段动力学模型也是软着陆全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2.2 月心惯性系下软着陆动力学模型为了同环月运动的参考系一致, 同时便于对软着陆下降窗口进行分析, 需要将着陆器的运动表示在月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下.首先给出月心赤道惯性系OXYZ 的定义: 原点O 位于月球中心, XY 平面在月球赤道平面内, 其中, X轴指向J2000平春分点在月球赤道上的投影, Z 轴指向月球北极, Y 轴与X 和Z 轴构成直角坐标系.要考察着陆器在月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下的运动规律, 需要得到月心赤道惯性系与月心惯性参考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以降轨着陆为例, 两坐标系的关系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 由月心赤道惯性系OXYZ 变换到月心惯性参考系OX r Y r Z r 需经过4次旋转: (180)Z Ω+°→0()()(90)X i Z X ρ−→→°. 由此可以得出他们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r I C 为0(90)()()(180),r I X Z X Z C C C i C ρΩ=°−+°C (3) 其中, i 0为环月停泊轨道的轨道倾角, 软着陆下降轨道位于环月轨道平面内; Ω为环月停泊轨道的升交点赤经; 旋转角ρ可利用图3(b)中的球面三角形LMN ′求得, 其中L 为着陆点位置, N ′为环月轨道降交点. 109090sin (sin sin ),i ρβτβδ−=°−−=°−− (4) (4)式中, δ为着陆点赤经, 事先给定; β为着陆器经过的月心角, 可通过仿真得出.于是, 月心赤道惯性系下的位置可表示为[]()[]TTT,rI rrr XYZ X Y Z =C (5)王鹏基等: 月球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和制导控制建模与仿真524图3 月心赤道惯性系与月心惯性参考系之关系(降轨着陆)其中, 月心惯性参考系下的位置表示由图2和(2)式给出, 如下sin cos , sin sin , cos .r r r X r Y r Z r βαβαβ===2.3 初始下降位置确定首先需要获得软着陆过程赤经赤纬的变化. 这里需要利用软着陆下降轨迹设计的一个结论: 软着陆下降轨迹平面在环月停泊轨道平面内.月心赤道惯性系下的着陆器位置可表示如下sin cos , sin sin , cos ,L L L L L X Y Z βαβαβ===r r r (6) 其中, r 为着陆器矢径; αL 为着陆器的赤经; 着陆器的赤纬等于90−βL .于是, 容易得出αL , βL 的表达式()()()111tan , 0,0,tan , 0, tan 2, 0,0,L Y X X Y Y X X Y X X Y α−−−⎧>>⎪⎪=+π<⎨⎪+π><⎪⎩1cos ().L Z r β−= (7)由(7)式即可求得赤经和赤纬的变化量: ∆αL =αLf−αL 0, ∆βL =βLf −βL 0. 于是, 由下式即得软着陆初始下降点的经纬度λL 0和ϕL 0, 如下0m 0,,L Lf L L Lf L t λλαωϕϕβ=−∆+∆⎧⎪⎨=+∆⎪⎩ (8) 其中, ∆αL 和∆βL 由(8)式给出; ∆t 为软着陆过程所需时间.2.4 制动段次优解析制导律设计对于(2)式表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通常是给定初值进行迭代, 从而求得协状态变量或中间变量, 最终获得最优控制* u. 该方法不利于在探测器上实现自主控制. 文献[6]利用当前状态进行推力角控制量的单步优化, 即在剩余时间间隔[0, t s ]内进行局部优化. 这样一来, 控制量[]T**θψ= u*即可通过每一步的优化计算不断更新. 本文亦采用这样的方法, 具体计算参考文献[6,7], 这里直接给出2个推力方向角的制导指令()()()()11222m *tan ,*sin ,fb fb r F V V U U a r U V r a ψθµ−−⎧=−−⎪⎨⎡⎤=+−+⎪⎣⎦⎩(9)(9)式中, 下标f 表示终端条件, 下标b 表示制动段; r ,U , V 表示当前时刻的下降参数; a r 表示当前时刻的径向加速度; a F 为当前时刻的水平推力加速度.该制导方法得到的解析形式的推力角制导指令可通过简单计算实时得到, 且对初始位置和速度偏差的影响不敏感. 因此, 该方法也无法对初始偏差造成的着陆误差进行修正. 文献[7]在该制导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前馈项以用于消除初始位置和速度偏差,因篇幅关系不再赘述.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3期5253 接近段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制导律设计3.1 平面月球二维动力学模型该段中, 着陆器距离月面较近, 下降时间很短, 且由于着陆器接近垂直下降, 因而经过的月面距离很短. 此段可将月球视为平面来建立月球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4所示.图4 月球平面直角坐标系图4所示的月球平面直角坐标系, 原点O 为下降轨道上制动发动机点火点在月球表面的投影, x o y o 为下降轨道参考系纵向平面, 着陆器的下降轨迹位于此平面内. 图4表示的是符合重力转弯软着陆[8]的情况, 即反推力F 的方向与下降速度方向相反. 对于这样的情况, 沿两坐标轴方向有如下的动力学方程 m m (cos )()(),(sin )()(),o o x U F m FU m v y W F m g FW m v g γγ⎧==−=−⎪⎨==−−=−−⎪⎩(10) 上式中, m 为飞行器质量, 在短时间内可视为常值; g m 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始终垂直于月球表面且为常值; γ为飞行路径角, 即为下降速度矢量v 与x o 轴的夹角, 从x o 轴开始逆时针量起为正, v 为下降速度的模, v =在下降速度v 和垂直于下降速度v 两个方向还可建立如下的动力学方程m m cos ,()cos ,(sin ),,hv vF m u g g v mc u ϑϑγϑ⎧=−⎪=−⋅+⎪⎨=−⎪⎪=−⋅⎩ (11) 其中, 补充了高度方向的微分方程和质量变化方程;ϑ为垂直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由垂直方向逆时针旋转为正; 常数c 为燃料秒消耗量; u 为制动力的开关量, 以图4中F 所示的方向为正.3.2 接近段最优开关制导律设计根据(11)式所示的接近段动力学模型, 考虑采用开关切换并引入质量不变假设, 参考文献[7,8], 最终得到关于切换时间t 的二次方程2m 0020m m2()()()20,Fa a fa a fa aFa a g h h v v v t t g a g −−−−+−=− (12) 其中, h 0a , v 0a 和h fa , v fa 分别表示接近段下降初始和终端时刻的高度和速度.4 着陆段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制导律设计4.1 着陆段垂直动力学模型该段中, 着陆器距离月面很近, 且着陆器几乎沿竖直方向下降. 因此, 该段仍可采用平面月球动力学模型, 如图4所示. 理想情况下, 着陆器在着陆段沿竖直方向下降, 则可在平面月球二维模型基础上简化为一维垂直动力学模型, 即要求其中的飞行路径角γ = 90°. 因此, (10)式可简化为m,o y W F u m g ==⋅− (13) (13)式中, u 为制动推力F 的开关控制量.着陆段一维垂直下降过程如图5所示.图5 着陆段下降过程示意4.2 着陆段程序制导律设计 对于推力F 大小固定的情况, 先关后开是最简单的着陆方式. 于是, 着陆器依次经过悬停、匀加速、匀减速和关机降落几个过程. 几个过程均符合牛顿定律, 易得开关切换高度王鹏基等: 月球软着陆飞行动力学和制导控制建模与仿真526220222101212(),2()l l l l l l l l l v v a h a h h a a −+−=− (14)其中, 合加速度11m ,l F l a a g =− 22m l F l a a g =−.考虑到着陆的安全性, 在着陆段初始要进行短时间的悬停以对着陆区域进行成像勘察, 且由于着陆段时间很短, 因此应保证着陆器平缓下降, 尽量避免受制动发动机的开关冲击. 于是, 可考虑采用F = F (t )的等效变推力制动方式[7].5 仿真分析5.1 软着陆飞行轨迹参数计算首先给出计算的初始条件. 着陆器初始质量2000 kg, 采用1000~5000 N 的变推力系统, 推力比冲为300 s. 着陆器从200 km×15 km 高度的椭圆转移轨道近月点开始软着陆, 制动段终端高度为2 km, 三轴终端速度分量皆为0; 接近段终端高度为100 m, 终端速度为0; 要求着陆段关机高度不小于 4 m, 垂直着陆速度不大于4 m/s.软着陆全过程下降轨迹各参数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图6以图2所示的三维均匀球体模型为软着陆全过程动力学模型, 给出软着陆飞行轨迹各参数变化曲线, 其中给定制动段终端姿态机动时间为30 s, 着陆段初始悬停时间为60 s. 可以看出, 软着陆飞行轨迹和制导律的设计是有效的. 5.2 着陆精度仿真分析该部分仿真涉及的软着陆误差源主要包括导航设备测量误差和执行机构误差2部分. 此外, 还包括月球非球形引力摄动和日、地引力摄动等环境干扰引起的误差. 其中, 测量误差包括地面测轨误差、惯性装置(IMU)测量误差、雷达高度计以及多普勒测速雷达误差; 执行机构误差主要包括推力误差.下面给出测量和推力综合误差情况下采用变推力方案的着陆参数和着陆误差分布情况. 以下关于误差的分析均采用蒙特卡罗打靶, 打靶次数为500次, 假设各误差均符合正态分布.图7给出了着陆器在月面2个方向上500次打靶计算的着陆点散布情况. 可以看出, 在本文给出的测量和推力偏差条件下, 着陆误差散布在1 km 范围内.图8给出了500次打靶计算中关机高度和着陆速度的散布情况. 容易看出, 关机高度皆大于4 m, 而着陆速度也基本满足不大于4 m/s 的要求.图9给出的是着陆时在月面两个方向的速度误差的散布情况. 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着陆的水平速度不大于1 m/s, 符合要求.图6 软着陆全过程下降参数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3期527图7 变推力下, 着陆位置误差分布图8 变推力下, 软着陆全过程关机高度和径向着陆速度分布柱形图图9 变推力下, 软着陆全过程纵向和横向着陆速度误差分布柱形图6 结束语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导航手段和制导方式, 对月球软着陆3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和各段制导律设计分别进行了研究, 尤其是针对制动段动力学模型, 分别给出了下降轨道参考系和月心赤道惯性系下的两种均匀球体模型, 便于制导律优化设计以及飞行轨迹的计算分析. 各段制导律也充分考虑到软着陆过程自主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针对不同下降段设定了不同的性能指标. 最后对测量和推力误差影响下的着陆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 给出了初步分析结果. 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给出的各阶段动力学模型和制导律, 对于月球软着陆全过程制导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 Bennett F V. Apollo experience report-mission planning for lunar module descent and ascent. In: NASA Technical Note. NASA TN D-6846, 19722 Takano Y, Takizawa Y, Sasaki S. The SELENE project and Japanese future lunar exploration. Acta Astronautica, 2005, 57(28): 112―1153 Ockels W J. EuroMoon 2000-a plan for a european lunar south pole expedition. Acta Astronautica, 1997, 41(4-10): 579―5834 褚桂柏, 张熇. 月球探测器技术.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52―1545 刘林, 王歆. 月球卫星轨道力学综述. 天文学进展, 2003, 21(4): 281―2886 Ueno S, Yamaguchi Y. 3-dimensional near-minimum fuel guidance law of a lunar landing module, AIAA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and Exhibit, Portland , OR, 1999: AIAA-99-39837 王鹏基, 张熇, 曲广吉. 月球软着陆飞行轨迹与制导律优化设计研究. 宇航学报, 2007, 28(5): 1175―1179 8McInnes C R. Path shaping guidance for terminal lunar descent. Acta Astronautica, 1995, 36(7): 36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