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af83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3.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高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高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7cd3ef5335a8102d220c5.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完曲。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示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音乐片段。
2、初步认识理解曲式结构——协奏曲。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开展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听赏音乐,如果能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哪位同学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很多同学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一位同学简单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的几个主题,写到黑板上:1、鸟语花香;2、草桥结拜;3、同窗三载;4、十八相送;5、抗婚投坟;6、化蝶。
欣赏用音乐来表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用小黑板展示预备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奏鸣曲式图。
请同学们按照奏鸣曲式图来分析欣赏作品。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8e34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e.png)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f4576f27d3240c8447ef89.png)
() i 由于 音 乐 的 不 确 定 性 , 个 学 生 的 每
美 情 趣 , 决 本 课 的 重 点 问题 。 解 4 5 回授调 节 , 迪升 华 . 启 为 了 不 让 学 生 在 音 乐 欣 赏 中局 限在 外 在 和 表 面 而 忽 视 了她 本 质 的 内 容 , 了揭 为 示 乐 曲 的 真 正 内 涵 , B 导 学 生 讨 论 造 成 我 1 梁 、 二 人 悲惨 结 局 的 原 因 , 学 生 明 白是 祝 使 封 建 礼 教 给 人 民 带 来 的苦 难 , 励 她 们 要 鼓 珍 惜 我 们 现 在 的 美 好 生 活 。 而 获 得 学 生 从 的情 感 目标 。 布 置 课 后 作 业 。 写小 提 琴 协奏 曲 《 撰 梁 山伯 与祝 英 台 》 后 感 , 学 生 在 撰 写 中 , 听 使 心 灵 得 到 净化 , 感得 以 升 华 , 操得 以 陶 情 情
体育与艺术研究
n eI■L —vlHa■瞳 nan r ■ ot d ; o
小 提琴 协奏 曲 梁 山伯 与 祝 英 台 教 学 设 计
范 莉 莉 ( 吉林 师范大学 辽 源分 院 吉林辽 源 1 6 0 2 0) 3 摘 要 : 本文 通过 对小提 琴协 奏 曲《 山伯 与祝 英 台》 栗 这一 内容 分析设 计 , 而引导 学生探 究 , 进 质疑 ;鼓励 学生发现 、 创新 。 师生 互动 在 中探 求 新 知 , 学 生 在 探 究 实 践 中逐 步 形 成 终 身 学 习 的 意识 和 能 力 。 让 关键 词 : 材 欣赏 小提琴协奏 曲 教 学设计 教 中图分类 号 : 47 J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 1a一0 l -0 1 3 5 2 1 1 () 2 1 6 7 o 3 根 据 新 大 纲 的 理 念 , 及 我 院 对 学 生 以 专业发展与职 业技能培养 的实施方案 , 我 对欣 赏 小 提 琴 协奏 曲《 山伯 与祝 英 台 》 梁 一 课做 以 如 下 设 计 。 感受 不同 , 因此 我 采 用 了 启 发 开 放 式 教 学 法 创 设 良好 的 问 题 情 景 , 领 学 生 获 得 知 引 识 与 能 力 。 2 情 境 教学 法运 用 多 媒 体 制 作 () 的课件 以唤起学生 的兴趣 , 、 结合 , 动 静 从 而 可 以 让 学 生 更 容 易 理 解 , 以 让 学 生 充 可 分展开联想 , 悟主题 , 领 感受 作 品 的 精 神 内 涵 。 3 刨设 实 践 , 用 讨 论 法 , 胆 设 想 故 () 利 大 事 结 局 , 申音 乐 的 尾 声 发 展 。 引 目的是 : 学 生 在 我 设 计 的 问题 情 境 中 , 让 学 会 欣 赏 、 会 思 考 , 思 考 中学 会 理 解 , 学 在 这 使 我 的 教 学 目标 得 以 实 现 , 学 成 果 得 以 教 展 现 。 学 生 们 对 某 些 问题 附 有 多种 答 案 当 时 , 又 不 能 确 定 某 一 答 案的 正 确 性 时 , 但 我 将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予 以 肯 定 , 出 音 乐 的 不 指 确 定 性 , 对 他 们 的分 析 体验 给 予 肯 定 , 并 并 鼓 励 不 同层 次 学 生 都 能 积 极 主 动 的 参 与课 堂插动 , 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角。 让 4 4 归纳小 结 , 入体 系 纳 在 音 乐 欣 赏 中 我 力 图 抓 住 乐 曲 中 最 有 感 染 力 的 部 分 去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 了 为 提 高 学 生 对 音 乐 的 感 受 能 力 , 将 做 以下 我 安排 ,课 堂 练 习) ( 鼓励 学 生 积 极探 讨 对 音 乐 的思考 , 想 故事结局 , 用假设情 景 , 设 利 让 学 生 设 想 如 果 你 是 创 作者 , 会 创 作 怎 样 你 的 结 局 ? 用 什 么 乐 器 与 音 乐 表 达 怎 样 的 利 情 感 ? 活 动 中 , 放 手 让 学 生 去思 考 , 在 我 分 小 组 讨 论 并 做 个 别 回 答 , 挥 学 生 的 独 创 发 精 神 。 一 步 引 导 学 生 用 审 美 的 态 度 去 体 进 验 并 表 现 音 乐 的 艺 术 内容 , 发 展 学 生 的 以 创 作 思 维 能 力 , 高 学 生 的 审 美 意 识 与 审 提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deea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0.png)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年级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秀教案
![八年级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a29a7c83d049649a6658a9.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协奏曲的概念和结构特点: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钢琴演奏《梁祝》〕师:最近老师在练习一首好听的钢琴作品,今天献丑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同学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作品。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真是见多识广,看来课外你一定很喜欢听古典音乐。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从今天的音乐欣赏中感受一下。
二、新授课:1、了解协奏曲:师:我们刚刚听了钢琴独奏的《梁祝》,今天将要欣赏的是协奏曲版本。
什么是协奏曲呢,我们来看一看。
协奏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指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比方钢琴协奏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片段,感受一下这是一首什么协奏曲。
〔播放英台哭坟片段〕生:小提琴协奏曲。
师:非常正确,小提琴协奏曲就是指小提琴独奏和乐队协同演奏。
那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是由引子、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主题,现在我们从引子局部开始聆听。
2、分段欣赏:⑴引子局部:师:在聆听之前,看看老师的两个问题。
第一,引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乐器?第二,引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春景?〔播放引子局部〕生:长笛,双簧管……师:引子局部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鸣声,接着双簧管以柔美而抒情的演奏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⑵呈示部局部:师:现在是显示部的爱情主题,听完以后说说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爱情主题〕生:……师:深情地,由小提琴独奏,一个充满诗意的爱情主题。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花城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花城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7a00871ed9ad51f11df22b.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1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
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2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初中以来音乐课的铺垫,在专业上对基本的乐理知识,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的关键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具备欣赏乐曲的基础知识.同时心理的成长使得初二学生具备情感共鸣的基础。
3重点难点1。
大提琴及小提琴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的捕捉. 2.对《梁祝》呈示部及展开部的赏析,《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反抗主题》的情绪情感领会。
3. 展开部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抗婚”中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运用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手段理解分析本音乐作品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
1.1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且基本了解交响乐团的构造。
2.能够听辨出根据音乐辨析乐曲的主题,并能进行基本模唱.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4。
1。
2学时重点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
4。
1.3学时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4。
1。
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活动2【讲授】音乐欣赏的基本思路第一、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传播一定的文化知识,运用古诗词,诗歌等形式辅助欣赏,让学生具备欣赏所需的文学底蕴。
第二、从本专业出发,通过基础乐理的讲述,使得学生对基础乐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欣赏的基本技能。
第三、运用通感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3【活动】片段欣赏列举几段不同情绪的音乐,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对这些音乐进行讨论,并分析。
音乐教案-梁祝.doc
![音乐教案-梁祝.doc](https://img.taocdn.com/s3/m/1eea1bc1a98271fe900ef98f.png)
音乐教案-梁祝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初中音乐课小提琴教案
![初中音乐课小提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afd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b.png)
初中音乐课小提琴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 使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 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乐曲情感的体验。
2. 奏鸣曲式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
二、欣赏乐曲(15分钟)1. 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
3. 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情感发展。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3. 教师总结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
2. 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加深对乐曲情感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的小提琴协奏曲,进行自主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展示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使学生了解了乐曲的结构和奏鸣曲式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a286f2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d.png)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2.音乐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的创作过程。
3.教师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和特点。
(三)音乐欣赏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学生跟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高潮和转折点。
(四)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其他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学生了解并欣赏其他音乐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五、课后作业1.学生收集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变化,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巧相结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7db674b84ae45c3b358c80.png)
2017第二学期飞林学校教研节活动音乐欣赏拓展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班级七年级一班授课老师:叶煌生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梁祝》所带来的美好精神享受。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3.掌握音乐的创作背景;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那我请个同学来讲讲吧?学生讲故事(略)。
教师:(老师补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音乐来讲述的《梁祝》。
(板书)梁山伯与祝英台,PPT出示课题。
二作品简介1.创作背景1958年初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 0周年献礼"的口号,当时以何占豪、陈钢、俞丽拿等为主的几个学生就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其奋斗目标为,“早日结束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
他们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院党委的号召。
他们选择越剧《梁祝》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在1959年的5月首演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驰名中外。
2.作曲家简介(PPT出示)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金色的炉台》等。
三曲式结构(PPT出示)(教师简单讲解作品的曲式结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作品。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老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音乐当中,伴随老师的讲解,让思绪徜徉在音乐当中,让想象天马行空。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62f1bc710a6f524cdbf85a1.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发布者:李美珍教学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及导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呈示部主部主题一一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副部主题一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2de30ff00bed5b8f31d26.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教学过程(找教案?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
”(表演)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doc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5f7867336c1eb91a375d54.png)
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欣赏课授课教师尤溪一中林一珍时间20XX年3月29日星期四第四节课时第一学时授课班级八年级(4)班上课地点多媒体音乐教室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的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准备教案、学习材料、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欣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中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中,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研究出感受音乐情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教学重点1、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和体验。
教学难点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
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聆听、对比欣赏法等。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探索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利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配乐风景Flash动画短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片段)欣赏美丽的动画和熟悉的梁祝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梁祝题材上来,为上课作铺垫。
1.3联想与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1.3联想与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a5f4d6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1.png)
联想与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湘教版《音乐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
湘教版《音乐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采用了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选取故事中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引子部分,长笛和双簧管作为主奏乐器先后出现,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接着由主部,以单三段体的 ABA 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
副部是由回旋曲体以 ABACA 形式构成,描写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结束部写出了两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情景:展开部写出了“抗婚”、“楼台会”、“哭灵一控诉一投坟”三个场景。
最后的再现部(省略副部)出现了美妙、神秘而有如梦幻般的“化蝶”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音乐中几种重要的要素与音乐表情达意之间的关系,通过带有典型特征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知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和声及调式等音乐要素,获得音乐本体之美;通过欣赏不同层次的音乐,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引发自由的想象。
一、教学内容1.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爱情主题”、呈示部主部、展开部的音乐片段。
2.视唱“爱情主题”谱例。
二、教学目标1.能认真感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意境带来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2.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展开联想与想象,更具体更形象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51fcdba32d7375a5178058.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
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教学难点】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b90777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0.png)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郭文景于1985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我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曲的灵感来源于我国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小提琴为独奏乐器,结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这首曲子别具一格。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中国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目特点和创作背景,并提高对现代音乐的鉴赏能力。
•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本演奏技巧,并通过演奏来表达曲中所表达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音乐艺术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入:首先,让学生听一段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奏录音,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感受曲子的音乐韵律和节奏感。
2.讲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讨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目特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该曲风格独特、曲调婉转、节奏轻快,体现了现代音乐的韵味与美感。
3.欣赏:展示该曲的一段演奏视频,发现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并做简短点评。
第二节课:学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本技巧1.介绍:主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曲结构,如和声、旋律等。
老师介绍过程中,可以加入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复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2.乐曲练习:让学生进行乐曲的基本乐曲练习,包括重点部分的反复练习。
根据不同难易度的部来分组,让学生向自己的同学展示练习成果。
3.演奏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奏技巧,如弓法和手指控制。
第三节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奏与欣赏1.分组演奏:让不同组别的学生在课堂上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邀请其他同学来进行评价,这是在课堂上的一个开放评价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欣赏能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e1dd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d.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梁祝》选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教材将作品放在“音乐与戏剧这一单元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再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以解决学生长时间聆听音乐的疲劳感和茫然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欣赏之中。
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过渡,情感、学习方面都得到提升,所以欣赏梁祝能够加深他们对情感的理解,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能够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结局的理解和同情。
2.过程与方法: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音乐委婉抒情,凄惨哀怨的情绪。
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难点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所表达的细腻情绪的深入理解。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 —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知识点的讲解:协奏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苏教小学音乐六下《2梁山伯与祝英台》word教案
![苏教小学音乐六下《2梁山伯与祝英台》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cb3b5312b3169a551a470.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完曲。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示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示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欣赏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要音乐片段。
2、初步认识理解曲式结构——协奏曲。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开展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听赏音乐,如果能了解音乐各表现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哪位同学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物呢?(讨论,很多同学看过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一位同学简单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表现的几个主题,写到黑板上: 1、鸟语花香; 2、草桥结拜; 3、同窗三载; 4、十八相送; 5、抗婚投坟; 6、化蝶。
欣赏用音乐来表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用小黑板展示预备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奏鸣曲式图。
请同学们按照奏鸣曲式图来分析欣赏作品。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6d8b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6.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
3.在欣赏过程中,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将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从而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由教师进行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XXX与XXX。
同学们,XXX与XXX的故事家喻户晓。
现在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要求学生分组,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教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都听说过XXX与XXX的故事。
现在请分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XXX的资料。
学生:分组介绍。
教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
教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XXX是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的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XXX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
中国人民深深喜爱XXX,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XXX!人们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南昌市第十四中学王凯光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普通高中音乐(试验本)第十四课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使学生感性地领略《梁祝》这部以浙江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并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民族化协奏曲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从而具体感受外来艺术与本土素材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2、依据本课所选听乐曲音乐发展的线索,使学生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学习具体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协奏曲”的体裁特色,并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听赏音乐过程中了解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教具]
录音机、DVD、钢琴、小提琴、黑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位同学用小提琴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部主题。
”然后引出“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提问:“这首乐曲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并非常喜欢,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然后提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学生进行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
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分析乐曲的结构(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与这首乐曲的对应关系,见图)
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
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他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这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于是作者就把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同时,这段主题也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即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这时,低沉的音乐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
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是一种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并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是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这时再次听到“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最后归纳出乐曲的深厚内涵: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总结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使学生了解到,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人生会丰富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学生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教学说明]
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应有意识启发学生注意音乐线索的发展和剧情发展的联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奏鸣曲式的各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典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