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4)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测力计、一个盒子、2个钩码、一张A4的纸、光滑的玻璃和粗糙的地毯板面。

教师:自制教具光滑的玻璃和粗糙的地毯板面、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感知摩擦力1.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放在地上用你们的脚踩一踩。

纸上有什么?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呢?看看你们的鞋印,小组内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鞋防滑效果最好?为什么?花纹粗、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方向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明白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初步了解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实验兴趣和问题解决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点1.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

2.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张赛车比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赛车为什么可以行驶得很快?(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赛车在行驶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摩擦力?(3)教师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摩擦力?2.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和特点。

(2)深入浅出地解释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并与赛车比赛的情景进行联想。

(3)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理解摩擦力的意义和作用。

3.实验观察(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

(2)实验1:将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观察物体下滑的速度和距离。

(3)实验2: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进行推移,观察力的大小和距离。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特点。

4.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20分钟)(1)小组合作,就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2)教师给出讲解和指导,对学生不清楚或错误的观点适时纠正。

5.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6.练习与解答(15分钟)(1)教师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相互讨论和对答案。

7.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例子能体现摩擦力的作用?(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找其他例子,并进行展示。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量化表达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探究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关于摩擦力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同时,展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实验二:在物体上放置不同厚度的毛巾,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设计实验方法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量化表示及测量方法。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块、滑轮、绳子、桌子、砂纸、湿布等。

2. 实验器材:测力计、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展示摩擦力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探究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摩擦力,比如拿一个物体,尝试移动它,感受阻碍移动的力。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力的名称和特点。

3. 实验一:摩擦力的测量让学生使用测力计,尝试测量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并解释测量结果。

4. 实验二: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七、实验探究1.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学会使用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八、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3. 演示实验: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是让学生经历预测,操纵变量进行比照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各种动力的小车和实验装置,设计制作自己的小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了解认识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了解这些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价值观上向前开展.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了解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况(滚动,滑动)有关系;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对地面的正压力) 有关系.能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外表的光滑程度,物体运动状态,物体的重量等有关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能在通过实验获得有关数据的根底上,作出物体在粗糙外表运动比在光滑外表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的结论.了解车辆的启动,运动,刹车都与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对车的运动有弊也有利.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通过亲历小车的运动与摩擦力关系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研究的兴趣,及乐于合作的态度.学情分析⑴学习对象:五年级学生⑴学生知识储藏:学生对运动与摩擦力有一些了解,但没有具体的认识。

特别是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及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操纵变量的科学方法是难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外表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外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重量大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比照实验。

感情、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物体的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砂纸、滑轮组等。

2.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滑板运动,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不同接触面上的运动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熟悉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成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讨阻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讨科学的爱好。

二、学生情形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必然的观看和实验技术,大体把握了科学探讨的方式,加上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测量力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悉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滑腻程度有关:表面越滑腻,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进程与方式:一、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推测、设计实验查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如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准实验、依照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实验查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如实验五、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新旧轮胎的对照、新旧鞋底的对照。

(让学生说说什么缘故会磨损花纹)。

汽车在路面上行驰,人走路都会跟路面产生摩擦,这是什么缘故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设计用意】: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不仅容易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咱们身旁。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一、什么是摩擦力。

请同窗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一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对照一下,两次使劲大小有什么不同?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师小结:噢!原先是你的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有一种力在阻碍你运动呀!咱们把这种力就称为摩擦力,那你们明白科学家对那个力是怎么下概念的吗?课件出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第5课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5课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力,知道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初步体会到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知道物体运动起来是由于力的作用,同时相互接触物体相对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从而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学情分析】在科学探究方面,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本课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对于运动和摩擦力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感性体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拉力、重力、反冲力、弹力等力能使小车动起来,知道力有大有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

学生的这些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运用科学于生活。

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弹簧测力计、砝码、摩擦木块、砂纸、纱布、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学生实验器材一组、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播放冬季公交车更换雪地胎在路面行驶视频资料。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小轿车与公交车的比较,我们想说些什么呢?从资料中我们了解到,公交车在冬季较滑的上下坡的道路上行驶自如。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①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②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②推测、设计实验,检测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③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一个、塑料盒子一个、钩码一盒、桌面、毛巾教师演示材料:和学生同样的材料四教学流程五教学反思本堂课失误处:1.实验报告单没有及时出示,计划中是在学生猜测结束后,立马出示实验报告单,学生根据报告单要求进行实验计划的设计,再汇报讨论。

而实际教学中是在讨论后实验前才出示。

2.温馨提示忘记展示。

失误原因分析:前后两堂课的教学材料有所改变,第一堂课没有实验报告单,第二堂课前匆忙印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把它遗漏。

同时,导入过程中学生提出放置在桌上的课本存在静摩擦这个问题,教师花了较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时间上没有把握好还使得教师本身产生了不顺的情绪,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本堂课设计不合理之处:1.实验过程安排不合理,如叶老师所建议的两个实验最好不要一起设计一起实验,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

2.实验数据分析表设计不合理,对比不够清晰。

由于以上的失误及不合理设计使得教学时间更加紧张,本来安排的知识应用环节不能展开,使整堂课的结构不够完善。

此外,导入上还得再动点脑筋,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

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科版科学五上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明白自然界存在着各类各样的力,这些力都能够使物体的运动发生转变。

本节课确实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而且简单的研究阻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学生在前几节课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熟悉、力的测量;从重力,弹力,然后进入本课的摩擦力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把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也是为学习第六课“滑动与转动”打下基础。

另外力这一单元本身跟初中物理中的力学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之打基础的课程,摩擦力也是其中之一。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关于力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关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也有了必然的了解,另外摩擦力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大体都明白,只是没有系统的去整理过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再深切的研究过它的一些特性。

因此,本节课的仍是要以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为冲破点,再引导他们系统整理自己的生活积存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继续深切的研究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确信的本课教学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探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滑腻程度有关:表面越滑腻,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探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熟悉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把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五、学法、教法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紧采纳实验探讨法。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彼此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易冲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五上第四章运动和力第五节运动与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明确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利用实验器材,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1、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3、教具(每个学习小组):弹簧测力计1个,木块1个、毛巾1条、钩码2个。

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引言导入教师叠书实验(板书)五、运动与摩擦力学生观察学生思考引出新课。

引出本课重点“摩擦力”,新课知识:感受摩擦力。

1、感受摩擦力请生将手放在桌上用力向后拉来感受摩擦力问: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师:所以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生:感到有个力向后拉手。

学生活动,让学生能从抽象的事物中感受到摩擦力。

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得出摩擦力定义做铺垫。

新课知识:观察摩擦力产生的效果。

2、观察摩擦力产生的效果请生观察教师将黑板檫向前推动,松开手后,板擦运动一段时间停下来。

问:黑板檫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观察学生思考生:因为摩擦力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得出摩擦力定义做铺垫。

新课知识:摩擦力的定义。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总结摩擦力定义。

师提示从三方面总结。

(板书)1、摩擦力的定义: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摩擦力。

学生总结知道摩擦力定义【过渡】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需要的工具是测力计。

问: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呢?师:【总结】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摩擦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本课以探究滑动摩擦为主。

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安排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摩擦力的现象,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过物体运动产生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实验来证明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光滑粗糙有关、跟物体的轻重(重量)有关,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2、以实验的方式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
3、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本课难点: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使用实例演示法,展示摩擦力的作用。

第二章:摩擦力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第三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让学生学会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3.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等。

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第四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4.2 教学内容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用润滑剂等。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汽车刹车、滑板运动等。

5.3 教学方法使用实例分析法,展示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摩擦力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利用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

6.2 教学内容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摩擦力解决滑倒、车辆打滑等问题。

6.3 教学方法进行实例分析,展示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莒县第三实验小学王桂晓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对比实验”和“弹簧测力计使用”掌握情况。

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钩码、。

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50g的钩码几个、毛巾、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体验:伸出你的手,把手掌贴紧在桌面上,使劲地向下滑动1次,有什么感觉?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2、测量摩擦力⑴师示范,测量粉笔盒运动时与桌面产生的摩擦力。

(并强调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水平拉动物体,物体刚运动时读数。

)生试着测量铅笔盒与与桌面产生的摩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他们测得结果大小不同。

3、讨论、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⑴、(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物体)这些物体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猜测。

⑶、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讨论、猜测的结果。

(物体表面粗糙和光滑;物体重量不同;接触面积不同;滚动和滑动;……)教师板书: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接触面积滚动和滑动⑷、教师小结:看来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们今天先选择“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物体的重量不同,哪个摩擦力大?”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运动与摩擦力(省一等奖)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运动与摩擦力(省一等奖)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协助下,力求将传统课堂中看不到的每个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转化为教师可以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全程学习历程,以科学分析资讯进行即时辅导与补救。

采用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中心,扩大关注,优化应用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材说明1、《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2、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入手,认识并且展开对摩擦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总结能力。

3、以实验探究为主,经历提问—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规律的完整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数据整合能力。

(二)教法说明1、游戏引导:导入环节通过游戏“力夺接力棒”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2、合作学习:在经历探究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完成提出问题,实验推测,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社交技能。

3、实验教学:从体验物体间的摩擦现象、测量摩擦力到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都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科技应用说明1、智慧教室的irs即时反馈器:帮助教师看到每一位学生的思考,为更平等的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

并且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答案即时反馈,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

2、智慧教室小组平板: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实在TBL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小组活动的过程可以快速呈现,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飞递,递交),帮助教师更有效的处理小组汇报信息,有效教学。

3、智慧助教HiTa:对实验教学的现场环境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即时视频、即时照片等。

4、多媒体:利用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易错点清晰明了,利用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技术应用,帮助课堂联系实际。

二、教学活动(教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的桌面、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

摩擦大)
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有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老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

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

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

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比,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的?这个阻碍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摩擦力。

5、提问:现在知道了摩擦力,那么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我们先来研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我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摩擦力可以用它来测量吗?
2、我这里有个盒子,那我怎么使用测力计测量它的摩擦力呢?(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同时注意测力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相平。


3、各小组尝试测身边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小组汇报。

4、同学们测得的摩擦力有大有小,为什么呢?想一想,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选择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这两个因素进行研究。


(本环节设计意图: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测摩擦力的方法;二是为了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顺利进入第三个环节实验探究)
(三)实验探究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1、请同学们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2、实践出真知,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教师要详细具体的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改变?不变的条件有哪些?怎样保持不变?)
3、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统一实验方法后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动手实验并分析组内数据得出组内数据填好实验报告单。

(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6、全班汇报,教师板书每组数据,学生共同分析全班数据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设计意图: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教学中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统一实验方案。

结论的得出要以实验数据为依据。

所以,实验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是结论得出的关键,所以实验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分析小组内实验数据,再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由于有了第一个实验作为基础,实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怎样的关系?
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第一个实验教师详细指导,第二个实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四)实践应用
1、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既然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有关,那么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学生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3、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这些做法的目的?(课件演示:汽车在雪地行驶时加防滑练,工人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刷油……)
4、我们回到上课开始的时候,听说要举行拔河比赛,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在拔河比赛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还可以做哪些准备?
5、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相信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摩擦力知识来进行小设计,为日常生产和生活服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