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质控指标(1)

合集下载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一,急诊科设置基本要求:(25分)1,急诊科布局,流程合理(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门的出入门,急诊门前回车道通畅)。

(6分)2,急诊科识别标志醒目,夜间有灯光.内设科室(窗口)标志醒目.(5分)3,急诊科内设有诊室,抢救室,监护室,清创室,治疗室,观察室.三级医院还需设置急诊挂号收费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预检室.(5分)4,观察床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2%。

(3分)5,抢救,监护室床位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1%。

(3分)6,急诊分科:按一级科目分科,必备内,外,儿科(2个以上要求单独设科室);三级医院要求设置不少于1个二级科目急诊.(3分)1,不是独立医疗区域扣2分;无专门出入门扣2分;回车道不通畅扣2分。

2,急诊科无识别标志不得分;标志不醒目酌情扣分;夜间灯光不亮扣2分;内设科室标志不醒目,每个扣0。

2分.3,科室设置不全,缺1室扣2分4,观察床设置少于核定床位数,不足2%扣0.5分,不足1%扣1分。

5,抢救,监护室床位少于核定床位数,不足1%扣0。

5分,不足0。

5%扣1分。

6,急诊不分科按缺科扣分,每缺一科扣1分。

二,室间质控:(40分)1,急诊管理制度健全:1.1,建立首诊负责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病人入院护送制度。

(6分)1.2,固定医师(在急诊一年以上)按床位核定的1%设置,其中中级以上人员不少于1/3,高级≥1人.(3分)1。

3,非固定医师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

(3分)1。

4,进修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生不得单独出急诊值班.(4分)1.1,制度不全,缺一项扣1分.1.2,固定人员达不比例要求,缺1人扣0.5分;中级以上人员配置不足,缺1人扣0。

5分。

1。

3,轮转时间少于半年,发现1人扣1分.1.4,发现不具资质人员单独值班不得分。

2,抢救设备齐全:2。

1,心电监护仪,吸引器配备不得少于监护床位数。

(4分)2.2,至少配备呼吸机1台,除颤仪1台,洗胃机1台,心电图机1台,气管插管设备1套(专科医院不少三种)(4分)3,应急能力:3。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是指在PCI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9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PCI时间窗内应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我委组织制修定了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业质控组织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使用。

2015年印发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同时废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附件:1.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2.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3.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4.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5.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 的平均时间。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医疗服务作为医院的重要门户之一,其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急诊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急诊质量控制的十大指标,以便医院和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急诊质量控制工作。

一、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是患者就医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时间的等待会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

因此,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是急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的监测和控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二、急诊科门诊复诊率急诊科门诊复诊率是指患者在急诊科门诊就医后,因病情复发或治疗效果不佳而再次就医的比例。

急诊科门诊复诊率是衡量急诊科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医院应该加强对急诊科门诊患者的随访和管理,降低复诊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急诊科门诊病情评估准确率急诊科门诊病情评估准确率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急诊科门诊病情评估准确率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病情评估的准确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四、急诊科门诊抢救成功率急诊科门诊抢救成功率是指急诊科门诊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

急诊科门诊抢救成功率是衡量急诊科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抢救技能和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急诊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指在急诊科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比例。

急诊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影响医院声誉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六、急诊科门诊病历书写质量急诊科门诊病历书写质量是指医护人员书写病历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版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版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版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急诊科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院评估急诊科的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等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门诊等候时间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是一个衡量急诊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

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患者不满和医疗服务延误。

医院可以通过评估平均等候时间、最长等候时间和提高就诊速度等措施来改善这一指标。

2.急诊入院率急诊入院率是指通过急诊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

较高的入院率可能意味着急诊科未能提供足够的门诊治疗,或者急诊科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不足。

因此,医院可以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急诊科门诊治疗和改进急诊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技能来控制急诊入院率。

3.平均就诊时间平均就诊时间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较短的就诊时间意味着医院能够快速响应患者的需求并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对于急诊科而言,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4.重返急诊率重返急诊率是指排除计划内复查和住院后再次就诊的急诊患者中新发病情就诊的比例。

较高的重返急诊率可能意味着早期的诊断或治疗有误,或者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

医院可以评估重返急诊率,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和完善签出制度等,从而减少重返急诊的比例。

5.急诊科医生临床操作规范遵循率急诊科医生临床操作规范遵循率是指急诊科医生在临床操作中遵循的规范比例。

规范化的操作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准确性,减少错误操作的发生。

医院可以对医生进行培训和教育,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医生的规范操作水平。

6.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是指在急诊科就诊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失误或意外的比例。

减少和预防医疗安全事故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急诊科可以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强化流程管理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提高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

张泓 急诊医学质控指标(2015 版)解读

张泓 急诊医学质控指标(2015 版)解读

急诊医学质控指标(2015版)解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起草背景与经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永恒主题。

国内尚无统一的质控指标,同一专业或同一种诊疗手段各地区、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横向比较质控指标分类:⏹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目前:14个指标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指标(二)急诊科护患比指标(三)抢救床位病患比指标(四)指标(五)平均抢救室滞留时间指标(六)平均急性心肌梗死的门药时间指标(七)平均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率 指标(八)平均急性心肌梗死球囊扩张时间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平均滞留时间(小时)。

计算公式:∑∑(患者离开急诊抢救室时点-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点)平均抢救室滞留时间=离开抢救室患者例数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

指标(九)平均急性心肌梗死的PCI率指标(十)急性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平均溶栓时间指标(十一)抢救室死亡率指标(十二)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指标(十三)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率指标(十四)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单病种病例制定单病种病例的原则质控实现方法张泓 定义: 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 )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超过24小时总例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ROSC -ROSC 100%心肺复苏后例数心肺复苏成功率 同期呼吸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例数意义: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心肺复苏等急救能力。

定义:患者离开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72小时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的比例。

计算公式:=⨯∑∑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病例数非计划重返100% 抢救室率同期急诊抢救室转出例数意义:反映急诊医师对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急诊科质控检查扣分标准(最新)

急诊科质控检查扣分标准(最新)

急诊科检查扣分标准一、消毒隔离部分:①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无混放。

共2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②工作人员仪容仪表规范,口罩佩戴正确。

共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③用注射器抽药时方法正确,未污染注射器针栓。

共()分,不符合要求扣2分。

④抽出的药液注射器上注明抽药时间及药名,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

共3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⑤开启使用的无菌溶液和消毒液有开启时间、有效期标识,在有效期内使用。

共3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⑥抽血、输液实行一人一针一带。

共()分不符合扣1分。

⑦留观室、抢救室、治疗室按照要求定时通风及空气消毒,有消毒记录。

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⑦疗室内、清洁区与污染区标识明确,有区分。

不符合扣2分。

⑨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不符合扣2分。

⑩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物品无混放。

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⑪冰箱管理符合要求:冰箱内清洁无污物,无私人物品、食物,药物放置规范,标示清晰,标本存放正确。

共3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⑫保洁工具(拖布、抹布)按规定使用、保管。

不符合扣1分。

⑬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分类放置。

不符合扣1分。

⑭开启的锐器盒,锐器超3/4满时及时更换。

不符合扣2分。

⑮公共护理工具(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简易呼吸器等)按要求进行消毒。

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二、病房内整体环境①病区环境安静,各室通风良好,无烟味、无异味,无卫生死角。

共3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②病区内各区域物品放置合理有序,标识规范,无乱晒乱挂现象。

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③病区内消防设施定位放置,标识明确,通道通畅无杂物。

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④病区内警示标示醒目,如(禁止吸烟、地面潮湿时放置防滑标识牌)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⑤留观患者按要求登记相关信息。

共2分,一项不符合扣0.5分。

⑥病室内物品和床单位整洁,床底下不放杂物,无自带被服、马扎、乱挂衣物等情况,室温适宜,按时开窗通风。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篇一: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XX版)附件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XX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诊质控指标核算办法

急诊质控指标核算办法

附件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100%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 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100%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1.急诊等候时间:等候时间是评估急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等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等情况发生。

因此,急诊等候时间应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规定在30分钟内完成初步诊疗。

2.急诊复诊率:急诊科的复诊率是衡量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反复来急诊,说明初次就诊未能解决问题,可能存在诊疗不当、沟通不畅等质量问题,需进行改进。

3.急诊留院率:急诊留院率是指急诊患者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

合理的急诊留院率能够体现急诊科对患者的正确分诊和处理能力。

留院率过高可能说明急诊科的分诊不准确或处理不当,需要加强评估和培训。

4.急诊转诊率:急诊转诊率是指急诊科患者中需要转诊到其他科室的比例。

合理的转诊率能够反映急诊科辨别疾病性质和处理能力。

转诊率过高可能说明急诊科在疾病鉴别和处理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协作。

5.急诊患者满意度:急诊患者满意度是反映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急诊服务的评价,为急诊科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6.急诊科医生回访率:急诊科医生回访率是指对急诊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的比例。

通过回访患者可以了解他们的康复情况、复诊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7.急诊科医生培训和考核:急诊科医生培训和考核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急诊科医生应接受持续的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8.急诊科医疗设备维护和更新:急诊科医疗设备维护和更新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及时更换能够保证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9.急诊科医疗纪录质量:急诊科医疗纪录质量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完整、准确、规范的医疗记录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处理和治疗依据,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

10.急诊科医患沟通质量:急诊科医患沟通质量是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医生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提供正确的信息,并主动解答他们的疑问。

急诊质控指标2024

急诊质控指标2024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EM-SI-01)定义:急诊科医师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比。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急诊科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10000‱说明:本指标中急诊科医师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职从事急诊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急诊科护患比(EM-SI-02)定义:急诊科护士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比。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急诊科护士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 10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EM-ME-03)定义:将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X(n+1)/2,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Xn/2+Xn/2+1)/2,n 为偶数n 为一定时期进出抢救室患者总数,X 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效率和急危重症救治质量。

指标四、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EM-ME-04)定义: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占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 100%说明:急诊预检分诊要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准确分级,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按病情危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级:I 级为急危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II 级为急重患者,往往评估与救治同时进行;III 级为急症患者,需要短时间内得到诊治;IV 级为非急症患者或亚急症患者,在普通诊疗区顺序就诊(下同)。

意义:反映急诊分级分诊的规范性。

指标五、急诊IV 级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EM-ME-05)定义: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诊IV 级患者例数占同期急诊就诊 IV 级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

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

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xxxx年xx月xx日尊敬的领导、专家组成员:您好!我是急诊科的质控专员,首先感谢您拨冗参观本科室,并对急诊科的质控工作给予关注和指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向您汇报我们科室的质控情况。

一、质控监测指标1. 候诊时间:本月,急诊候诊时间总体平均为X分钟,较上月平均缩短了X分钟。

我们通过优化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增加人员配备,使候诊时间得以明显减少。

2. 病人满意度:通过病人满意度调查,本月急诊科的满意度得分为X分,较上月有所提升。

其中,80%的病人对我们的接待态度和医疗服务表示满意,但有部分病人对候诊时间仍有一定不满。

3. 急危重症救治时效:本月,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效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平均抢救时间控制在X分钟以内。

我们加强了专业培训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提高了医务人员在急救环节的娴熟度和救治效果。

二、质控改进措施1. 完善医护流程:根据病人就诊环节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急诊科的就诊流程进行了调整。

总结了每个环节的漏洞和不足,完善了信息登记、接待、分诊、检查等流程,优化了病人就诊体验。

2. 提升医护素质:为了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我们加强了医护培训。

定期组织临床技能竞赛和培训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以及病人心理关怀培训。

3. 加强设备投入:为了满足不同病患需求,我们适时购置了先进的急救设备,并进行了必要维护和更新。

确保了急诊科的基本医疗设备能够正常运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1. 人员不足:当前医务人员总体较紧张,导致急诊科在繁忙的就诊时段有时人员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强招聘和培训,优化人员配备,提高急诊科服务效率。

2. 信息系统更新:急诊科现有的信息系统已经使用多年,功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电子病历记录的质量和便捷性,提高工作效率。

感谢您对急诊科质控工作的关心和指导。

急诊会诊制度质控方案模板

急诊会诊制度质控方案模板

急诊会诊制度质控方案模板一、目的为确保急诊会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质控方案,以规范急诊会诊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院急诊科的整体救治能力。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院急诊科所有会诊工作,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各专业会诊。

三、质控指标1. 会诊响应时间:从接到会诊请求到会诊开始的时间,应在30分钟内完成。

2. 会诊完成时间:会诊结束后,会诊医生需向请求医生反馈会诊结果,时间应在2小时内。

3. 会诊质量:会诊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会诊记录的规范性。

4. 会诊参与人员:会诊医生应具备相应专业资质,高年资医生参与比例。

5. 会诊效果:会诊对患者诊断、治疗的贡献度,患者满意度。

四、质控流程1. 会诊请求:急诊科医生在接诊过程中,遇到难以确诊或需跨专业协作治疗的患者,可向其他相关专业科室提出会诊请求。

2. 会诊安排:急诊科会诊管理员收到会诊请求后,应及时协调安排会诊时间,确保会诊顺利进行。

3. 会诊实施:会诊时,会诊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与其他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提出会诊意见。

4. 会诊反馈:会诊结束后,会诊医生需向请求医生反馈会诊结果,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5. 会诊记录:会诊医生应详细记录会诊过程,包括会诊意见、治疗建议等,以备后续查阅。

6. 会诊质量评估:定期对会诊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会诊流程。

五、质控措施1. 建立完善的会诊制度:明确会诊流程、响应时间、会诊质量要求等,确保会诊工作有序进行。

2. 培训会诊医生:加强会诊医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诊质量。

3. 加强会诊管理:会诊管理员负责协调、监督会诊工作,确保会诊响应时间和完成时间的达标。

4. 设立会诊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会诊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5. 提高患者满意度:会诊过程中,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对会诊服务的满意度。

六、质控数据分析1. 收集会诊相关数据:包括会诊响应时间、会诊完成时间、会诊质量评估结果等。

急救中心质控目标

急救中心质控目标

急救中心质控目标一、临床医疗:1、病床使用率≥90%~≤105%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4、甲级病案率≥95%(无丙级病案)5、无发生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6、三级、四级医疗事故发生率≤0、1/‰7、医疗事故争议协商解决,进行补赔偿(含减免、法院判决),每年不超过业务收入的3‰8、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9、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1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11、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二、急诊门诊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2、器械、仪器完好率90%3、急诊留观时间≤72 小时4、处方合格率≥95%5、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6、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7、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三、护理:1、静脉输液、吸氧、无菌技术、吸痰、引流管护理、背部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 分)≥95%;基础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90 分)2、危重患者(特护、一级护理)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 分)3、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0%5、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陪护率≤5%6、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 分)≥95%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达到100%8、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9、无护理并发症(烫伤、褥疮、坠床)(难免褥疮例外)9、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零10、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100%;护士、护师规范化培训率70%;主管护师以上继教覆盖率≥80%11、技术操作考核,护师以下职称每年一次、主管护师每3 年一次,参与率≥95%;护理人员理论考试每年一次,参与率≥95%四、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率≤10%2、医院感染漏报率≤10%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急救中心质控计划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一、急救中心质控小组组长:王国治副组长:李德勇梅花成员:二、质控工作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急救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对急救中心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是指在PCI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9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PCI时间窗内应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八、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术后1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九、ROSC成功率
定义: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是指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超过24小时。

ROSC成功率是指ROSC成功总例次数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24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记为“一例次”。

计算公式:
意义:反映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

十、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定义:因相同或相关疾病,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