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总复习之第四章重点及出题方向2
毛概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联系——领导力量相同,参与成分相同;区别——革命性质不同,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有所改变。
3、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渡性)p90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过渡时期总路线)p921、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2、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现实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当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手工业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历史经验)p102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意义p105。
毛概第四章重点
1、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答: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主要内容: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建设起来的。
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答: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四章第二节毛概复习资料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带领人民群众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中 取得了重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际形成了许多独创性的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探索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不仅丰富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借鉴。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毛概第四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盾是⽆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都既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因素。
诸如,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私⼈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结构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在⽂化领域,存在着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在内的各种⾮⽆产阶级思想。
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即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领导地位,政治上⼯⼈阶级的领导地位,⽂化上⽆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业有了⼀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商业得到新的发展,从⽽创造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即⽣产⼒基础;⼆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起来的,这些先进⽣产⼒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是先进的⽆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政治⼒量;⼆是⼯⼈阶级领导的⼈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这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还有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毛中特概论》(2021版)第四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第四章:知识点及练习题重要知识点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背景2.《论十大关系》的核心内容3.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对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考6.初步探索的意义及经验教训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成为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纪念孙中山先生》D.《关于正确处理人艮内部矛盾的问题》3.《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独立自主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论十大关系》的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实际上明确提出了:A.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B.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C.中国的工业发展问题D.工业发展的平衡问题5.不属于《论十大关系》讨论范畴的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D.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6.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7.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A.相适应B.相矛盾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D.不相适应又不相矛盾根据图片资料信息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七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郭沫若1961年10月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看了浙江绍兴剧团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有感而写。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
毛概第四章重点内容一、工农业生产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在毛泽东同志的农村革命经验中,工农联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第四章中详细阐述了工农联盟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广大农民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指出,工业和农业之间是密切相互依赖的关系。
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原材料,而农业需要依靠工业的支持来提高生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活条件。
因此,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工业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工业化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毛泽东同志也强调了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他提到了城乡差别的问题,即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和生活水平差异。
毛泽东同志强调要解决工农差别问题,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组织的重要性在第四章中,毛泽东同志还着重介绍了土地改革和农民组织的重要性。
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步。
通过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这种改革不仅使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还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统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同志还强调了农民组织的重要性。
农民组织是农民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农会和合作社的建立,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和生产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农民组织还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然而,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了农民组织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一些农会和合作社存在官僚主义的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集体经济与农村发展在第四章中,毛泽东同志还着重强调了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4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课件展示: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一)严峻的形势(板书)【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
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
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
毛概第四章主要内容总结引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以下简称《毛概》)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及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部组织专门编写的政治课教材。
本文总结了《毛概》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成为统治者,并且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统一控制和管理。
公有制的建立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经济命脉。
2.劳动人民的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以集体的形式参与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管理。
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并享受劳动成果的权益。
3.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民主专政是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它民主制度的建立,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选举权的行使,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
4.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目的是根据劳动者的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激励和主动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将之总结为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性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是由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一个过程。
其中包含了许多矛盾和斗争,需要经过矛盾的对抗和斗争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3.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毛概第四章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 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 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 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 督,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 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 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 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 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 主义性质。
五种经济成分
个 体 经 济 私 人 资 本 主 义 合 作 社 经 济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国 营 经 济
1918年由北大的法科教授胡钧及其学生们 共同组织创办的“北大消费公社”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合作社。1922年9月毛泽东、李 立三、易礼容在安源创办的“路矿工人消费 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 社。
招股简章规定:每股股金银元5角;工薪在9 元以下者劝认1股,9元以上者劝认2股,多 认不限;股金年底分红,股息6厘4;分红比 例为:股息占40%,合作社基金占30%,工 人俱乐部基金占20%,合作社工作人员酬劳 金占10%。到1923年,共集资1万多元。
2/3的安源居民参加了工人消费合作社,营业 单位由1个社发展为2个分社,资金增加到 28000元,营业额每月达到80000元,生意越 做越大。
合作社
资本主义 工商 业
赎买、全行业 公私合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
初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赎买≠购买
国家所得税 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费 15% 资方红利 20.5%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两本著作中:(1)《论十大关系》,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毛泽东从批评体制的弊端入手,初步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转变。
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具体而言: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
所有这些方针,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
毛概考试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党和政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的方法是()
A.剥夺
B.购买
C.和平赎买
D.没收为集体所有
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过渡性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阶段是发展()
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
5.()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改革开放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采取群众政治运动的方式
D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E.采用剥夺过去“剥夺者”的方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A.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B.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归集体所有
D.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E.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简答题
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毛概 第四章 复习要点与习题(14秋)
毛概第四章复习要点与习题(14秋)毛概第四章复习要点与习题(14秋)第四章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复习要点(略)参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一文献标志着我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人的正确思想从哪儿来》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d.《论十大关系》2、()是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注重经济建设D.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3。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之间的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不同路线之间的矛盾4.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适应与矛盾”的特点。
其中,之所以有矛盾的一面是因为?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b.社会主义建设者经验积累不足c.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程度不够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5.我们党的哪次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a.七届二中全会b.八大c.八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6、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a、我们和敌人之间的矛盾B.阶级矛盾C.人民内部的矛盾D.对抗性的矛盾7。
毛泽东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什么?a.用民主的方式解决b.用谈判的方式解决c.用暴力的方式解决d.用革命的方式解决8、我党的哪次重要会议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a、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什么?a.社会主义中级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初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0、在经济建设中,毛泽东反复强调()的方针a、 B.快速发展B.稳定增长C.全面考虑D.注重效率11。
“三题三补”是()提出的吗?a.毛泽东b.邓小平c.陈云d.刘少奇12.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之前,毛泽东提出要实现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c.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d.团结全国各族人民13.实践证明,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必须:一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二是团结一致,面向未来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4、“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给我们的重要经验教训是a.必须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b.必须停止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c.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体制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5、邓小平在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中国已经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门”。
毛概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解决两种矛盾,应采取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的方法(P94)。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P9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意义。
P95倒数第二段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②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③关于经济建设方针④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六条,
P102-1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义大纲(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理论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基本经验,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从何时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经济上的特点: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
它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1)国营经济。
(2)合作社经济。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
五种经济成份中,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
在政治上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这种文化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分两段来看1949—1952年,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毛概总复习之第四章重点及出题方向2
毛概总复习之第四章重点及出题方向2一、名词解释和平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国家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过渡的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1、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什么样的新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思路是什么?答: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在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富农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广泛的个体农民所有制。
党中央对农村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极为关注,毛泽东曾尖锐地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
”农业合作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而且在我国农村也极有实现合作化的可能性:一是广大农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党有能力领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102页3、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P104最后一段4、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P105倒数第五行5、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而不是暴力没收?答:1.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有着长期的统一战线的关系。
3.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4.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P101第一段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P101第二段三、材料题案例一“整个国家形象”的穷棒子社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集体,其中有一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鲜红旗帜——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的“穷棒子”社。
它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彰,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毛概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 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 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3)1930年1月,毛泽东的《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以乡村为中心、 先在乡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再夺取 全国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
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
内容
4、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基本依据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 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
农民生活的农村,是革命发展的战略阵地。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三、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
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2、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所谓人民大众,最 主要的部分是农民,所谓人民战争,基本上或者说主要的,就 是农民战争。无产阶级领导,主要应当领导农民。
“二五减租”
《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提出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办法 。
国民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方针未能得到实施,各 地共产党组织主要是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反抗土豪劣绅, 反抗苛捐杂税的斗争。
毛概第四章疑难点解析
⽑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本章历年试题主要集中在选择题、辨析题中,分析题出过⼀道题。
考点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盾、社会主义改造的⽅式和经验教训等⽅⾯。
有些考点是多次考查过,考⽣应认真研究和总结。
第⼀: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限、基本特征、主要⽭盾,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内容,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多种过渡形式,有关国家资本主义低级形式和⾼级形式以及和平赎买、定息、“四马分肥”等等,有可能出选择题;第⼆:有关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关对农业以及对资本主义⼯商社会主义的改造及其基本经验,有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的深远意义等,⼀般是分析题的命题范围。
例⼀不定项选择题 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A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B 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后依然有两⾯性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弱⼩ D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利⽤、限制、改造”政策 答案:B、D 解题思路:选项B、D,分别反映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应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后仍旧存在的两⾯性,使得不⽤暴⼒⽽采⽤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能够实现。
同时,和平赎买也符合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制定的既定的“利⽤、限制、改造”政策。
因此B、D两项是正确的。
选项A、C不⼀定必然导致对中产阶级和和平赎买,他们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哪些条件导致和平赎买政策能够实现。
考⽣要清楚,赎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创造的⼀个新办法和措施。
其可以实⾏的原因需要考⽣重点掌握。
例⼆不定项选择题 1953年到1956年,我国国内的主要⽭盾是() A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 B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盾 D ⽣产关系和⽣产之间的⽭盾 答案:A、B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的是考⽣掌握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国内的主要⽭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和平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国家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过渡的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
1、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什么样的新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在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富农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广泛的个体农民所有制。
党中央对农村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极为关注,毛泽东曾尖锐地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
”
农业合作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而且在我国农村也极有实现合作化的可能性:一是广大农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党有能力领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102页
3、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P104最后一段
4、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P105倒数第五行
5、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而不是暴力没收?
答:1.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有着长期的统一战线的关系。
3.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4.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P101第一段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P101第二段
三、材料题
案例一“整个国家形象”的穷棒子社
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集体,其中有一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鲜红旗帜——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的“穷棒子”社。
它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彰,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1.西铺村办合作社过程中,党委提出了“稳步前进的方针”,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个政策?
2.如何认识毛泽东讲的“穷棒子”社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如何继承和发扬“穷棒子社”的艰苦奋斗精神?
答:20 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一次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在国民经济恢复后,适时地提出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村新出现的两极分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通过案例“穷棒子”社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合作化前后西铺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事实证明了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正确性。
通过“穷棒子”社的发展变化,我们也看到,占农村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大多数贫下中农,由于经济、生产条件比较贫困,有自觉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要求;而对于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民来说,他们则是通过看到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的事实以后,要求入社的,这就是我国广大农民自愿加入农业合作社的总特点。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并奠定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促进了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指导工作上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合作社优越性更好地发挥。
但普通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创办的“穷棒子社”以及由此凝聚成的“穷棒子精神”,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进程,而且在全国起
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它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案例三全行业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一般是从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始,当时称作“摘苹果”。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统筹兼顾、归口安排、按行业进行改造的方针。
到1955年下半年,除继续逐个实行公私合营外,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浙江、四川、云南、辽宁、河南、陕西、黑龙江等省市,开始出现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当时称作“摘葡萄”。
上海有棉纺、毛纺、麻纺、面粉、碾米、卷烟、造纸、搪瓷8个轻工业以及3个冷藏制冰厂共168个工厂,北京有面粉、电机制造、化学制药、机器染布4个行业的75家私营工厂,天津有橡胶、车具等8个工业行业的1395户企业按行业进行了公私合营。
1955年这一年,全国私营工业中共有3019户被批准实行公私合营,总产值为71.88亿元,占公私合营、私营工业总产值144.54亿元的49.7%,大大超出了国家原来的计划。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
“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荣毅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
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
案例讨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
案例点评: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
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从本案看出,“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对共产党改造政策逐渐拥护的心路历程。
1.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B)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2.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是(ABD)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中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E.人民公社。
3.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CD)
A.供销合作小组B.生产合作小组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E.手工业高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必要性:
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平赎买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在中国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所采取的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是(D)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全行业公私合营
3.中国在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采取的办法是(D)A.公私兼顾B.劳资两利C.四马分肥D.定息
4.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
A全国大陆的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
5.在中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工业当中实行的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ABC)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E.供销合作小组
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在利润分配方面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其中“四马”是指(ABCD)
A.所得税B.公积金C.福利费D.资方红利E.定息
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过程P105-108共四条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108-110共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