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vero细胞灭活疫苗生产流程
![vero细胞灭活疫苗生产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5f49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6.png)
vero细胞灭活疫苗生产流程Vero细胞灭活疫苗是一种常见的疫苗制备方法,以下是其生产流程的相关参考内容:第一步:病毒分离和培养首先,需要从感染病人体内或其他受感染物质中分离出目标病毒株。
这可以通过对病人样本进行处理、传代和筛选得到。
然后,将所得病毒株接种到一种称为Vero细胞的培养物中,这是一种来自非洲绿猴肾脏的细胞系。
第二步:病毒扩增和收获在与Vero细胞的培养中,病毒将感染并复制。
在感染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细胞培养物中会积累大量病毒颗粒。
这时,通过监测病毒的生长曲线和细胞的病毒感染率,确定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收获。
第三步:病毒灭活收获病毒后,需要对其进行灭活处理,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常见的灭活方法包括化学灭活和物理灭活。
化学灭活是通过加入一种化学物质,如甲醛或β-晶状糖蛋白醛缩合物,来破坏病毒颗粒的结构和功能。
物理灭活可以通过热处理或放射线照射来破坏病毒核酸或蛋白质。
第四步:疫苗制剂的形成灭活后的病毒需要与其他辅助成分结合形成疫苗制剂。
这些成分可能包括佐剂(如氢氧化铝)、防腐剂(如2-苯氧乙醇)、稳定剂(如蔗糖)和缓冲剂(如磷酸盐缓冲液)。
添加这些成分有助于提高疫苗的稳定性、抗原性和保存性能。
第五步:疫苗包装制剂后的疫苗需要进行包装,以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常,疫苗会被分装到玻璃瓶或注射器中,并在包装过程中进行灭菌处理。
在包装和存储过程中,疫苗需要控制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以保持疫苗的活性。
第六步:质检和批准在疫苗生产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检。
这包括对感染病毒、灭活处理、制剂和包装进行测试,以确保疫苗的纯度、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了全面的质检和评估流程后,疫苗才能获得相关的批准和上市许可。
总结:以上就是Vero细胞灭活疫苗生产流程的相关参考内容。
这个流程涵盖了病毒分离和培养、病毒扩增和收获、病毒灭活、疫苗制剂的形成、疫苗包装以及最终的质检和批准过程。
这些步骤共同确保了疫苗制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病毒性疫苗制造技术
![病毒性疫苗制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01dda5d43323968001c9252.png)
病毒性疫苗制造技术任务一灭活苗的制造流程菌种的选择(强毒株) → 菌液培养→ 灭活↓↓配苗(5份菌液+1份铝胶配苗) ←浓缩工序一菌种与种子培养选取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1~3个品系菌株,按规定定期复壮和鉴定,将合格菌种增殖培养并经无菌检验、活菌计数达到标准后作为种子液。
种子液保存于2~8℃冷暗处,在有效期内用于菌苗生产种子使用。
大肠杆菌病的菌种应采集动物心血、腹水、肝渗出物、气囊附着物或正常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作为接种物。
如用含大肠杆菌的病料,首先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符合要求方可作为菌种使用。
工序二菌液的培养用于规模化细菌培养的方法很多,有手工式、机械化或自动化等方式。
可供菌体培养的方法有:固体表面培养法、液体静置培养法、液体深层通气培养法和透析培养法。
一般固体培养易获得高浓度细菌悬液,含培养基成分少,易稀释成不同的浓度,但生产量较小。
因此,大量生产疫苗时常用液体培养法。
实例大肠杆菌的菌液培养方法(1).将生化结果典型的菌种接种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于琼脂斜面,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经显微镜检查无杂菌污染者,即可作为种子培养物。
(2).取5ml马丁肉汤加入琼脂斜面洗下菌苔作为一级种子,用灭菌吸管按5%的量将一级种子接种于马丁肉汤中,置37℃培养18~24h后作为二级种子。
(3).二级种子可以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或马丁肉汤中做进一步扩大培养。
如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37℃培养24~48h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用灭菌接种环或特制的刮子将菌苔刮下,倾入灭菌的离心管中,低速离心5min (500r/min),使其中可能掺杂的琼脂块下沉。
吸取上层细菌悬浮液加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瓶中,用手或振荡器振荡30min,使细菌均匀分散,取少量菌液装于灭菌试管中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将灭活(强毒细菌须在杀菌后,再行计数)。
如接种于马丁肉汤培养基,经37℃培养24~48h后,直接取少量菌液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则灭活。
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e2ba0f0192e45361066f5da.png)
第25章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第一节病毒的生产制备病毒需在活的敏感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不成熟之前,人们为研究病毒,往往采用鸡胚接种或动物接种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毒或制备一定量的病毒液,但这种方法因个体和种属差异,不仅许多病毒难以找到合适的敏感动物,而且即使在敏感动物中繁殖,往往个体差异大而影响结果的判定,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首先在病毒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病毒的繁殖、鉴定提供了来自不同动物(包括人)、不同组织的细胞来源,通过敏感性筛选,目前绝大多数病毒均可有相应的敏感细胞,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增殖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病毒的大量生产提供了细胞来源,随着细胞大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病毒来说只要有敏感的细胞,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病毒生产的目的和用途1、为了制备大量的病毒抗原,以制备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或表面抗原疫苗,或用病毒抗原制备免疫血清(抗体)。
2、为了制备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的死疫苗,以用于预防接种。
3、为了生产基因改造后或重组有其它多肽因子的病毒,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杀肿瘤治疗及基因疫苗的预防接种。
4、为了制备干扰素的病毒诱生剂(NDV、仙台病毒等),用于干扰素的生产。
5、生物战用的病毒生物战剂。
常选用毒力强、抵抗力强、对不同国家人群最敏感的病毒,又能通过气溶胶或昆虫和污染的水土进行传播的病毒。
这是战争狂们正在开展的研究,应警惕。
二、病毒生产制备的方法1、动物接种,如狂犬病毒、脑炎虫媒病毒采用鼠、兔脑接种后收取脑组织制成悬液。
2、鸡胚、鸭胚接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NDV-F)、仙台病毒等,目前尚无敏感细胞,常采用9~10日胚龄的尿囊腔接种,37℃孵育72小时收获尿液,用鸡红血球测定血凝效价。
Q热用7日龄鸭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收获卵黄囊,马脑炎病毒常采用10日龄鸡胚体接种,收获全胚体液等。
3、细胞培养法(详见第二篇第18章)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制备乙肝疫苗关键技术
![制备乙肝疫苗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025e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3.png)
制备乙肝疫苗关键技术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引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效果。
乙肝疫苗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病毒培养技术:乙肝疫苗的制备需要大量的乙肝病毒,因此首先需要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来大量培养乙肝病毒。
常用的乙肝病毒培养细胞包括CHO细胞和酵母细胞等。
这些细胞能够提供足够的细胞质环境,使乙肝病毒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复制。
2. 病毒纯化技术:在病毒培养完成后,需要对培养液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杂质和非病毒成分。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超速离心、膜过滤和柱层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乙肝病毒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并获得相对纯净的乙肝病毒样品。
3. 抗原提取技术:乙肝疫苗的关键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因此需要将从纯化的乙肝病毒中提取出HBsAg。
一般采用酸沉淀法或柱层析法来提取HBsAg。
提取后的HBsAg可以用于制备乙肝疫苗的主要原料。
4. 适应性毒株培养技术:为了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常常会通过传代培养等技术来培养适应性毒株。
适应性毒株是指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乙肝病毒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均得到增强的病毒株。
使用适应性毒株制备的乙肝疫苗可以更好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5. 疫苗制剂技术:乙肝疫苗的最终制剂通常是液体制剂或冻干粉剂。
制备乙肝疫苗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辅助成分,如防腐剂、稳定剂和缓冲剂等。
这些辅助成分可以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保存性能,保证疫苗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总结起来,制备乙肝疫苗的关键技术包括病毒培养、病毒纯化、抗原提取、适应性毒株培养和疫苗制剂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乙肝疫苗的制备更加高效和安全,为预防乙型肝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乙肝疫苗的制备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冠疫苗的类型及制备方法
![新冠疫苗的类型及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d655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5.png)
新冠疫苗的类型及制备方法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COVID-19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类型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
下面将对每种类型的疫苗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毒完全灭活或失去传染性来制备的。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大量病毒,随后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丧失活性。
经过灭活的病毒仍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免疫记忆,使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保护性免疫。
常见的灭活疫苗包括使用β-丙酮灭活的疫苗和用氯化亚铜灭活的疫苗。
2.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非致病性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携带并传递新冠病毒的部分遗传信息进入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内的蛋白合成机制产生新冠病毒的蛋白,进而引发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的制备过程需要将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插入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腺病毒。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制备、易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目前,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的腺病毒载体主要包括禽腺病毒、人腺病毒和猩猩腺病毒等。
3.mRNA疫苗mRNA疫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疫苗类型,利用人工合成的mRNA编码新冠病毒蛋白的部分信息。
当mRNA进入人体细胞后,细胞会根据mRNA的指令产生新冠病毒的蛋白,并且通过免疫机制激发免疫反应。
mRNA疫苗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新冠病毒的蛋白编码信息转录成mRNA;其次,将mRNA与脂质纳米粒子结合,形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LNP)。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制备过程简单、灵活性强、生产效率高,且相对较快。
4.蛋白亚单位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是利用新冠病毒的蛋白亚单位(如蛋白表面的刺突蛋白)制备的。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新冠病毒部分蛋白的编码信息插入表达这些蛋白能力的细菌、哺乳动物细胞或酵母中。
获得表达蛋白后,可以提纯和纯化出刺突蛋白等病毒结构蛋白的亚单位,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
新冠疫苗制备流程
![新冠疫苗制备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0c371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b.png)
新冠疫苗制备流程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国开始加紧研发新冠疫苗。
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加紧研究新冠疫苗。
那么新冠疫苗是如何被制备出来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新冠疫苗制备的流程。
一、选择病毒株病毒株的选择是制备新冠疫苗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会从感染病人的样本中提取并分离出新冠病毒,然后进行纯化和增殖。
病毒株的选择需要根据各种因素进行,例如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性、易感性,以及是否有变异等。
二、病毒复制在病毒株的选择完成后,下一步是将病毒株进行复制。
病毒复制是制备疫苗的关键环节。
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进行病毒复制。
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病毒复制。
细胞培养技术是将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然后将病毒株加入培养基中,供病毒感染和复制。
病毒在细胞中复制后,细胞内会产生大量的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可以被用来制备疫苗。
三、病毒灭活病毒复制后,下一步是对病毒进行灭活处理。
灭活处理是制备疫苗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常情况下,病毒会被处理成失去活性的状态,这样就能够使用较小剂量的疫苗来预防疾病。
病毒的灭活处理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毒株和制备工艺来进行处理,以得到高效的疫苗。
四、疫苗配制在病毒灭活处理完成后,下一步是将病毒颗粒进行配制。
通常情况下,配制疫苗需要选择一种适宜的载体进行。
载体是指一种介质,可以在其上搭载病毒颗粒,而不会改变病毒颗粒的结构和性质。
目前,常用的载体包括蛋白质、脂质体和寡聚核苷酸等。
五、疫苗临床试验在疫苗配制完成后,下一步是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制备疫苗的关键环节之一。
疫苗临床试验需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进行小规模的试验,用于检测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二阶段是进行中规模的试验,用于检测疫苗的有效性和剂量。
第三阶段是进行大规模的试验,用于检测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总之,新冠疫苗的制备需要经过众多环节的反复实验和不断的测试才能够制备成功。
疫苗的质量和疫苗的种类也会对制备的疫苗产生重大的影响。
水痘疫苗生产工艺
![水痘疫苗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d39ee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0.png)
水痘疫苗生产工艺
水痘疫苗是一种通过注射接种来预防水痘的疾病的疫苗。
以下是水痘疫苗的生产工艺。
1. 培养病毒:生产水痘疫苗的第一步是培养病毒。
水痘病毒通常从患者中获得,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培养。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培养条件,使病毒能够快速繁殖。
2. 分离病毒:在病毒培养中,病毒会在细胞中繁殖,破坏细胞并释放到培养基中。
然后,病毒被分离并通过过滤,离心和纯化等步骤去除其他细胞和杂质。
3. 通过灭活或减毒来制备疫苗:在制备水痘疫苗的过程中,病毒可以通过灭活或减毒来使其变得无害。
灭活是指加热或化学处理病毒,而减毒则是将病毒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其减弱并不再致病。
这个步骤可以确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4. 添加辅料:疫苗制备完成后,辅料被添加到疫苗中,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存时间。
这些辅料通常是盐水和防腐剂。
5. 储存和运输:疫苗被储存在冰箱和冷冻设备中,以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总结:水痘疫苗的生产过程包括培养、分离、灭活或减毒、添加辅料、储存和运
输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以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重组新冠疫苗的制作工艺
![重组新冠疫苗的制作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11d13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e.png)
重组新冠疫苗的制作工艺新冠疫苗的制作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病毒的培养、杀灭、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制作新冠疫苗的工艺流程。
首先,在制备疫苗前,需要先获得新冠病毒的原始样本。
这可以通过从患者的呼吸道样本中分离出病毒,或者从已知感染者的病毒培养物中提取病毒。
接下来,获得病毒样本后,需要在实验室中将其进行培养。
这通常是在特定的细胞培养基中,通过添加适当的培养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让病毒在细胞中进行复制。
这一步骤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颗粒,以供后续制备疫苗使用。
在病毒培养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将病毒进行杀灭。
这可以通过使用物理方法(如热处理)或化学方法(如添加灭活剂)来实现。
杀灭后的病毒无法再进行复制,但其病毒抗原依然存在。
接下来,需要对杀灭的病毒样品进行提取。
这可以通过离心和过滤等技术来分离病毒颗粒,使其与其他细胞碎片和杂质分离。
提取后的病毒溶液中含有病毒蛋白和病毒基因组等成分。
为了制备疫苗,病毒蛋白需要进行纯化。
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纯化方法,如柱层析、凝胶电泳等技术,将病毒蛋白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纯化后的病毒蛋白可以更好地被免疫系统识别,并诱导免疫反应。
制备疫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灭活疫苗。
在这种方法中,病毒样品会被完全灭活,失去感染能力,但其抗原性质依然存在。
灭活疫苗可以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如甲醛)或使用热处理的方式来实现。
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载体疫苗。
在这种方法中,病毒基因组中的部分或全部基因会被插入到另外一个无害的病毒或细菌中。
这样做可以获得一个能够表达新冠病毒抗原的活疫苗,但又不会引起明显的病理反应。
最后,制备好的疫苗需要进行质检和安全性评估。
这包括检查疫苗的纯度、稳定性和活性等指标。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才能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新冠疫苗的制作工艺包括病毒的培养、杀灭、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制备疫苗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技术手段进行选择,包括灭活疫苗和载体疫苗等。
灭活病毒疫苗的原理与制备方法
![灭活病毒疫苗的原理与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a6bd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3.png)
灭活病毒疫苗的原理与制备方法疫苗是一种强大的预防疾病的工具。
它首先被使用于减轻天花、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传播和影响。
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疫苗是防止新冠病毒和其他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灭活病毒疫苗是其中一个开发和生产的方法。
灭活病毒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病毒病的疾病,并且对于预防缺陷较大和高毒性的病毒也是非常有效的。
举个例子,现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灭活狂犬病疫苗是一种保护狂犬病的病毒。
灭活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但是基本上都包括以下步骤:1. 病毒的收集和纯化从疾病患者的体液,如口腔、鼻腔、尿液、血液等,收集含病毒的样本。
然后在实验室中,通过各种方法从样本中分离出病毒,并将其纯化。
此过程将得到高浓度的病毒悬液,常用叫做病毒种苗。
2. 病毒的灭活此过程是采用化学药物或物理学方法来破坏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病原性,同时保留其抗原性,使其能引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化学方法常用乙醛、形胜、氧化氯、碘等,物理学方法则包括辐照(紫外线、伽马线等)、高温加压等。
通过特定的灭活方法,病毒的病原性就能被破坏,但其抗原性则保留完好,使其成为健康安全的注射物。
3. 病毒的接种和免疫应答该过程中,灭活病毒接种到实验动物或人体中。
一般情况下,实验动物或人体在接种后会产生免疫应答,进而产生抗体,从而将其体内的病毒被消灭,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这一过程,最终生产出适用于人体接种的灭活病毒疫苗。
灭活病毒疫苗虽然安全有效,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病毒的灭活会减弱其抗原性。
如果抗原性太弱,那么灭活病毒疫苗将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也就不能足够的预防感染。
因此,需要精心地控制病毒的灭活方法,以确保其抗原性的保留。
另一个挑战是灭活病毒的发展周期似乎相对较长。
所以在疾病如新冠病毒(COVID-19)等急需疫苗的发展中,灭活病毒疫苗的生产可能需要额外时间和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在其他有效预防这些急需疫苗的传播的方法上注入更多精力。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aaad0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a.png)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灭活疫苗是一类制备工艺比较复杂的疫苗,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病毒分离与培养:首先需要从感染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目标病毒,并通过培养使其数量逐步增加。
2. 病毒灭活:将病毒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灭活剂(如甲醛、β-普鲁伊酮等),使病毒失去活性。
3. 病毒清除:通过过滤、沉淀、超速离心等方法,将灭活的病毒从培养基中清除,以避免其对人体产生危害。
4. 疫苗制备与包装:将灭活的病毒与适当的载体混合,加入辅料(如缓冲剂、防腐剂等),经过多次过滤、浓缩等工艺步骤,制备成疫苗液体。
随后进行灌装、封口、烘干等包装工艺。
5. 疫苗检验与质量控制:对制备的疫苗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病毒含量、纯度、安全性等多个指标。
只有通过检验的疫苗才能投入使用。
总之,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精细操作,并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有效。
- 1 -。
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
![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cbb8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0.png)
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新冠病毒疫情自从2024年初暴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球,给全球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病毒,世界各国科研人员迅速展开了疫苗的研发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
制备方法:1.选择疫苗候选物:制备新冠疫苗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候选物。
科研人员通常会选择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或病毒表面结构作为候选物,包括刺突蛋白、衣壳蛋白等。
2.培养疫苗病毒:研究人员使用克隆技术将新冠病毒的DNA或RNA导入到培养细胞中,以使细胞产生新冠病毒。
一旦细胞感染后,它们会开始产生大量的病毒。
3.收集和提取疫苗病毒:在细胞充分感染后,研究人员会收集细胞培养物,并使用离心等方法分离病毒颗粒。
然后,他们将使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来提取病毒颗粒。
4.病毒灭活或减毒:为了提高疫苗的安全性,研究人员通常会对病毒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病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失去传染性,但仍然能够激活免疫系统。
减毒病毒是指通过基因突变或病毒培养过程中的适应性改造来削弱病毒的病原性,降低其致病能力。
5.疫苗产物纯化: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后,研究人员需要将疫苗产物从其他细胞碎片和杂质中纯化出来,以获得高纯度的疫苗。
6.辅料添加:在疫苗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一些辅料来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刺激性。
辅料可能包括佐剂、防腐剂和稳定剂等。
7.疫苗灌装和包装:完成疫苗的制备和纯化后,研究人员将疫苗进行灌装和包装。
这是为了方便存储和应用,通常将疫苗制成注射剂。
流程:1.疫苗研发前期:在新冠病毒暴发后的最初几个月,科研人员首先进行了对病毒的基本研究。
他们确定了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病毒的特性和传播途径。
2.疫苗候选物筛选:在病毒基本研究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开始筛选出适合作为疫苗候选物的病毒表面结构或蛋白质。
刺突蛋白是最重要的候选物之一,因为它是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
3.动物实验:在选定疫苗候选物后,科研人员将进行动物实验。
疫苗研发的几条技术路线
![疫苗研发的几条技术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1bf4f3c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a.png)
疫苗研发的几条技术路线1、表位技术:以胞外表位或表位CS或病毒表位CS作为疫苗抗原。
表位技术可以耐受较高温度,适用于热带地区。
通过病原体本身,获得最具有干扰抗原性的蛋白质,用作疫苗抗原。
但是,由于获取和表达蛋白质需要大量技术研究,其新研发周期较长,技术要求复杂,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大规模的产品,不利于实现快速抗击疫情的需要。
2、重组DNA疫苗技术:重组DNA疫苗是在实验室中设计和构建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疫苗。
重组DNA疫苗主要由重组基因组成,可以直接根据预定离子严格归一化来调节免疫反应,简单易行。
重组DNA疫苗除了具有快速研发、容易上市的优势外,还具有优良的基因的遗传特性,能更精确地实现疫苗的质量控制。
3、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性免疫疫苗,通过活性免疫的方式,由活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构成。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可变性,需要通过转基因或配基因技术来控制其变异性。
由于构建活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例如病毒的可变性,抗原的提取、表达、纯化、活性检测,其研发周期较长,对技术研究和实践者要求很高。
4、特异性非病毒动物细胞载体技术:按照其作用原理,特异性非病毒动物细胞载体技术可以改变和操纵细胞表达蛋白质,使其具有特定的免疫反应能力。
此外,可以把特异性非病毒载体技术应用于表达分子检测来检测病原体和病变抗原,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病原体的发展情况。
细胞载体技术的特点是免疫反应的耐受性强、安全性高、表达产物可稳定性长。
5、细胞工程技术:通过某种分子信号活化人体细胞,充分利用原位免疫调节机制,实现机体与病毒之间的全面抗击。
细胞工程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基因调节技术、质粒技术、拟南芥反应技术等,可以大大提高病毒的抗击效率,还可以调节病毒感染时的细胞生命活动,促进病原体的降解和抑制,从而减少传播的风险。
6、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利用来自人体形成的单克隆抗体来阻止病原体感染的技术,特别是对于抗菌抗病毒,如新冠病毒。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e8c0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f.png)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疫苗是人类医学历史上重要的一环,它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全球需要疫苗来对抗新发传染病,例如COVID-19(冠状病毒病)。
为了制造一个疫苗,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这篇文章将讨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第一步:病毒的研究研发一个疫苗的第一步是要了解疾病和病毒,这需要病毒学家和生物学家来研究。
他们会检查病毒并确定其结构、性质和复制方式。
这些信息将帮助科学家设计疫苗的活性成分。
许多研究人员将花费数年的时间来研究一个病毒,以确保他们拥有疫苗开发的必要信息。
第二步:疫苗的开发对于一个新疫苗的开发,需要一个团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起工作。
他们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创建和测试疫苗的样品。
然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这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进行安全性试验,确保人体对疫苗没有不良反应。
第二阶段是进行有效性试验,使用受试者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是大规模测试,试验人员会在疫苗得到批准前针对某些类型的病毒进行疫苗有效性的验证。
第三步:生产和分配疫苗当疫苗被研发出来并得到批准后,需要进行疫苗的生产和分配。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
生产疫苗的过程是非常复杂和高度技术化的。
也需要确定每个批次的包装和配送方式,以确保运输和存储疫苗的最佳条件。
总结研发和生产一个疫苗是一个复杂而又极其精细的过程。
这需要许多人的协助和专业知识。
让我们感谢那些致力于研发出疫苗来对抗各种传染病的科学家和医学专家。
疫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预防传染病还是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奇迹药物面世。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1034a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2.png)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病毒分离:首先需要从患者体液、血清或病死组织中分离出病原体,如病毒。
这一步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来培养和繁殖病毒。
2. 病毒灭活:为了使病毒失去其病原性,需要用化学物质或物理办法对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如用甲醛、β-普萘芬乳剂、紫外线等。
3. 病毒提取、纯化:将灭活后的病毒进行提取和纯化,使其获得足够的纯度和活性。
4. 制备疫苗:将纯化后的病毒悬浮液和适量的辅料混合,如多糖、二磷酸肌酸、甘油等,制成疫苗。
5. 疫苗灌装:将已经制备好的疫苗注入瓶中,并进行灭菌处理。
6. 质量控制:对疫苗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检测其病原性、纯度、活性等指标。
7. 包装、贮存、运输:将制备好的疫苗进行包装,存放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运输到接种点。
禽流感疫苗生产规程
![禽流感疫苗生产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cf6c1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3.png)
禽流感疫苗生产规程
禽流感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禽流感疫苗生产规程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疫苗的质量、安全和高效的生产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禽流感疫苗生产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原料准备
1.病毒分离、纯化:选择合适的病毒毒株进行分离和纯化,保证病毒纯度和活力。
2.细胞培养:选择合适的细胞进行培养,保证细胞的健康和稳定。
二、疫苗制备
1.病毒种子制备:利用细胞系培养后的病毒进行大规模制备。
2.灭活或弱毒化处理:对病毒进行灭活或弱毒化处理。
三、疫苗测试
1.病毒含量测定:利用病毒分离、纯化和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病毒含量测定。
2.病毒灭活或弱毒化效果测定:对灭活或弱毒化后的病毒进行效果测定
和检验,确保病毒失去病原性或去毒化,同时保留免疫原性。
3.疫苗安全性比较试验:与其他已上市的疫苗进行安全性比较试验,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四、疫苗包装和贮存
1.疫苗包装:将疫苗进行包装,严格控制包装过程中的卫生环境,防止疫苗受到外界环境污染。
2.疫苗贮存:将包装好的疫苗储存到特定的保温条件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上是禽流感疫苗生产规程的具体内容,通过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可以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为预防禽流感提供有效的保障。
疫苗的生产工艺
![疫苗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3032e0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a.png)
疫苗的生产工艺
疫苗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病毒株的筛选和培养:选择一种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病毒株,并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 病毒的扩增和纯化:通过细胞培养和其他技术,扩增病毒数量并将其纯化。
3. 病毒灭活或减毒:为了使疫苗安全有效,病毒需要被灭活或减毒。
4. 疫苗成分的制备:除了病毒本身,疫苗可能还包含其他成分,如佐剂、防腐剂等。
这些成分需要制备和纯化。
5. 疫苗的混合和灌装:将病毒和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并将混合物灌装到疫苗瓶中。
6. 疫苗的质量控制:对疫苗进行多个质量控制步骤,包括检测病毒数量、活性、纯度等。
7.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疫苗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以确保其有效性。
以上是疫苗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实际的生产过程可能因疫苗种类、使用的细胞培养基、制造厂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新冠疫苗的制备原理及应用
![新冠疫苗的制备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f76b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6.png)
新冠疫苗的制备原理及应用简介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全球各国纷纷加紧研发与部署新冠疫苗,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本文将介绍新冠疫苗的制备原理以及其在疫苗应用领域的应用情况。
新冠疫苗的制备原理1.疫苗类型:目前主要有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几种类型。
2.蛋白亚单位疫苗制备:–蛋白亚单位疫苗主要是利用新冠病毒的表面蛋白(如S蛋白)来诱导免疫反应。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等表达系统中产生新冠病毒的S蛋白。
–然后,经过纯化、配方等步骤,将得到的S蛋白制备成疫苗。
3.病毒载体疫苗制备:–病毒载体疫苗利用一种已经被改造的病毒作为载体来传递新冠病毒相关基因,以触发免疫反应。
–一般选择常见的腺病毒或腮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其基因组中的一部分替换为新冠病毒相关基因。
–当疫苗接种者接收到病毒载体疫苗后,病毒载体会进入细胞并释放出新冠病毒相关基因,诱导产生免疫反应。
4.核酸疫苗制备:–核酸疫苗则是利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通过注射人体后,人体自身会产生新冠病毒相关蛋白,触发免疫反应。
–核酸疫苗主要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两种,其中mRNA 疫苗应用更为广泛。
–对于mRNA疫苗,科学家会合成一段包含新冠病毒相关mRNA序列的RNA,并通过适当的包装和传递方式将其输送到人体细胞中,然后在细胞内诱导产生相应的蛋白。
–DNA疫苗则是将新冠病毒相关基因序列直接注射到人体细胞中,并利用细胞内的机制产生相关蛋白,从而触发免疫反应。
新冠疫苗的应用情况1.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自新冠疫苗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之后,全球范围内开始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推动了疫苗的普及和接种覆盖率的提高。
–不同国家在疫苗接种政策以及疫苗供应等方面存在差异。
2.中国的应用情况:–中国是全球疫苗生产大国之一,同时也是疫苗研发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国内多个疫苗企业如蚂蚁集团、复星集团等也参与到了新冠疫苗研发与制备中。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多个新冠疫苗并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灭活疫苗工艺生产流程
![灭活疫苗工艺生产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428e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d.png)
灭活疫苗工艺生产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制苗用病毒液制备毒种繁殖将毒种用无菌PBS液或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取合适的稀释倍数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置37℃继续孵育。
选接种后死亡鸡胚,分别收获鸡胚液(尿囊液及羊水),装于无菌容器内。
将检验无菌的鸡胚液混合,定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冷冻保存。
注明生产日期,毒种代次等。
孵育与观察鸡胚接种后,每日照蛋1次死亡的鸡胚随时取出,直至培养完成小时全部照检,无论死活与否,全部取出,气室向上直立,置于2~8℃冷却12~24小时。
收获将冷却后的鸡胚取出,用75%酒精消毒气室部位,无菌收获鸡胚液(尿囊液和羊水),对每个鸡胚均应检查,凡胎儿腐败或胚液浑浊及有任何污染可疑者废弃不用,每若干个胚的胚液混为一组置无菌不锈钢罐中。
二:制苗用病毒液的精制、过滤、浓缩、灭活精制病毒液分装后在-15℃~-20℃下冻存,冻实后在室温下进行融化。
过滤浓缩装置的灭菌、预过滤柱、容器、管道等采用高压蒸汽121℃灭菌40分钟。
超滤膜包清洗后排净膜包内水分,检测膜包完整性,在无菌条件下将病毒液储器、粗滤装置、二级预过滤柱、混合罐使用无菌硅胶管串联连接,将精制后的病毒液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粗滤装置、二级预过滤柱过滤后,除去病毒液的残渣和其它杂质,并将过滤后的病毒液打入灭活罐中;浓缩用无菌硅胶管连接混合罐物料管道出料口与浓缩机进料口、浓缩机循环口与混合罐进料口,透过液出口与透过液储器连接。
将过滤后病毒液通过浓缩机连续循环,透过液不断流出直至达到浓缩终点完成浓缩过程。
浓缩终点为按照生产需要的浓缩倍数计算透过液数量。
有血凝价的病毒液浓缩后的透过液应无血凝价检出。
取样过滤、浓缩的过程中按取样规程取样。
灭活浓缩后的病毒液加入甲醛,甲醛加入前配制成甲醛溶液;充分搅拌10-15分钟后倒入灭活罐中,升温至37℃开始计时,保持37℃温度,其间每隔50min搅拌,灭活完毕后收取分装至灭菌抗原储存罐(壶)中,置2~8℃冷库保存,应不超过3个月。
疫苗生产技术简介
![疫苗生产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4c14e3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e.png)
•
尿囊腔接种9Βιβλιοθήκη 11日龄胚•羊膜腔接种
10~12日龄胚
•
卵黄囊接种
5~8日龄胚
• 如鸡新城疫I系和II系毒采取尿囊腔接毒,前者接种10-3稀释毒种0.1ml,
后者接种10-4稀释毒种0.1ml,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采用绒毛尿囊膜接种
50-100倍稀释毒0.2ml,
•2.培养收获
• 鸡胚接毒后培养增殖的时间和温度、湿度以及收获的标 准与内容物依不同的病毒和不同的疫苗而异, • 如鸡新城疫I系疫苗,接毒后于38.5~39C、相对湿度 60%~70%条件培养增殖,收集接毒后24~48h内死亡胚,置 0~10C冷却4~24h,收获胚液,进行无菌检验,供制备湿苗用, •
•检验
•检验
•活疫苗
•灭活疫苗
影响疫苗质量的因素
• 毒种:毒种的优劣不仅影响疫苗的产量,而且也影响疫苗 的质量,毒种不纯会产生相互干扰,减毒活疫苗毒种若毒力 回升易造成事故,因此毒种的选择应挑选那些致病性低,免 疫效价高而持久,抗原谱广的,易增殖,便于生产,可在传代 细胞上传代的毒种,
• 培养病毒的细胞:细胞若有潜在的致癌性病毒或慢病毒, 以及有支原体污染均不能用作疫苗生产,对此因素应严 格检查,此外若细胞本身发生转化后,不宜于制备活疫苗, 只能制备一些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
受精卵应来自SPF鸡群,至少源于未用 抗生素药物的非免疫鸡群,以免受母源抗 体的干扰和残留抗生素的影响,
从受精卵入孵开始至培养全过程都 应保持无菌,要求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且需 不断翻动,然后选择,选择一定日龄、发 育正常的胚用于接毒培养,
二 种毒与毒种继代
目前适应于鸡胚的种毒多系弱毒,包括自然 弱毒与人工培育的弱毒两类,各种制苗用的种 毒多数由国家菌毒种保藏部门或指定单位保存, 保存的种毒多为冻干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章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第一节病毒的生产制备病毒需在活的敏感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不成熟之前,人们为研究病毒,往往采用鸡胚接种或动物接种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毒或制备一定量的病毒液,但这种方法因个体和种属差异,不仅许多病毒难以找到合适的敏感动物,而且即使在敏感动物中繁殖,往往个体差异大而影响结果的判定,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首先在病毒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病毒的繁殖、鉴定提供了来自不同动物(包括人)、不同组织的细胞来源,通过敏感性筛选,目前绝大多数病毒均可有相应的敏感细胞,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增殖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病毒的大量生产提供了细胞来源,随着细胞大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病毒来说只要有敏感的细胞,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病毒生产的目的和用途1、为了制备大量的病毒抗原,以制备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或表面抗原疫苗,或用病毒抗原制备免疫血清(抗体)。
2、为了制备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的死疫苗,以用于预防接种。
3、为了生产基因改造后或重组有其它多肽因子的病毒,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杀肿瘤治疗及基因疫苗的预防接种。
4、为了制备干扰素的病毒诱生剂(NDV、仙台病毒等),用于干扰素的生产。
5、生物战用的病毒生物战剂。
常选用毒力强、抵抗力强、对不同国家人群最敏感的病毒,又能通过气溶胶或昆虫和污染的水土进行传播的病毒。
这是战争狂们正在开展的研究,应警惕。
二、病毒生产制备的方法1、动物接种,如狂犬病毒、脑炎虫媒病毒采用鼠、兔脑内接种后收取脑组织制成悬液。
2、鸡胚、鸭胚接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NDV-F)、仙台病毒等,目前尚无敏感细胞,常采用9~10日胚龄的尿囊腔接种,37℃孵育72小时收获尿液,用鸡红血球测定血凝效价。
Q热用7日龄鸭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收获卵黄囊,马脑炎病毒常采用10日龄鸡胚体接种,收获全胚体液等。
3、细胞培养法(详见第二篇第18章)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以上病毒大量生产后可制作病毒疫苗(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也可用来作干扰素诱生剂或提取病毒表面抗原成分,但反对用作生物战剂,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
第二节病毒疫苗的生产制备病毒疫苗的生产制备与病毒的生产制备基本相同,目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用于病毒病预防的疫苗有灭活疫苗(Killed Vaccine),又称死疫苗,减毒活疫苗(Live Vaccine),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牛痘多价疫苗。
一、病毒疫苗的种类(一)灭活疫苗:目前常用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二倍体细胞与地鼠肾细胞可用于生产狂犬病病毒固定毒灭活疫苗),流感灭活疫苗。
常用甲醛为灭活剂,以灭活病毒核酸而不影响其抗原性。
(二)减毒活疫苗,通常采用自然法或人工法,通过动物传代或细胞传代筛选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病毒。
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感温度敏感突变株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黄热病疫苗以及一些联合疫苗(如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三)亚单位疫苗: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包膜或衣壳上的亚单位,除去其核酸,以此制成的疫苗称亚单位疫苗。
如流感病毒的包膜提取后制成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
(四)多肽疫苗:采用乙肝携带者血提取的HBsAg的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基因工程法制备的HBsAg基因表达产物制备的疫苗。
(五)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在病毒的基因组中,使其有毒力的相关基因发生缺失而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称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如狂犬病毒的胸苷激酶(TK)缺失株(第一代)和gp3区缺失株(第二代),单纯疱疹病毒的α22基因缺失株,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将病毒表面抗原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在酵母或CHO细胞中进行表达亚单位多肽抗原成分而制成的疫苗,称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如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的基因在酵母和CHO细胞中表达而提取获得的纯品HBsAg多肽。
即将上市。
(七)重组牛痘多价活疫苗。
以牛痘苗为载体来表达数十种外源性病毒抗原基因,如:HAV、HBV、麻疹病毒、I型和II型HSV、EBV,狂犬病毒等抗原基因,经基因重组后而制成的牛痘苗病毒,经一次划痕接种可使机体同时能获得对多种病毒的免疫力,大大减少了接种次数。
此外腺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活疫苗也可作为载体与轮状病毒的抗原基因重组后的活疫苗,经口服后可同时获得两种病毒的免疫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
上述病毒疫苗有的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工程来进行生产制备的,现将采用细胞工程制备病毒疫苗种类和敏感细胞以及生产方式规于下表。
二、细胞培养法制备的常用疫苗(如表25-1)。
表25-1 采用细胞培养法生产的常用病毒疫苗疫苗制备疫苗的细胞培养方法名称活/死(疫苗株)脊髓灰灭活(Salk株)猴肾细胞(原代/2-3代)转瓶培养质炎疫苗活(Sabin株)Vero细胞微载体培养腮腺炎活(ME株)幼地鼠、狗肾转瓶培养疫苗豚鼠肾细胞罗氏瓶培养麻疹活疫苗Edomonste、L16、沪191、Moraten、Schwar2株原代鸡胚纤维母细胞,人二倍体人羊膜、狗肾、羊肾豚鼠肾细胞罗氏瓶培养转瓶培养单纯疮疹死(72株)兔肾、豚鼠肾罗氏瓶培养病毒疫苗豚鼠胚成纤维细胞转瓶培养巨细胞病毒疫苗活(Towne株)WI-38人胚肺细胞转瓶培养狂犬病毒疫苗死(AV01/AV02株)(CUS株)人二倍体细胞微载体培养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灭活(5-3株)人二倍体细胞多层滋养增殖器森林脑炎病毒疫苗灭活鸡胚纤维母细胞幼地鼠肾细胞转瓶培养三、用细胞培养制备病毒疫苗的优点:病毒疫苗的制备开始多用动物脏器、禽类胚胎(第一代疫苗)。
然而因来源困难,很不经济,制作麻烦,数量受限,更危险的是这些组织中间可能含有潜在致癌病毒和慢性病毒,后改用原代细胞来制作疫苗(第二代疫苗),如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随着细胞培养的发展,特别是自70年代后我国二倍体细胞株相继建立,为疫苗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基础,这比用原代细胞制备疫苗更优越。
如:(1)在细胞传代期间可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对潜在病毒和致癌性的检查,确保安全。
(2)可使逐渐适应于无血清(或无蛋白)培基中生产繁殖,以排除过敏因素。
(3)可挑选对病毒敏感的细胞克隆。
以利病毒在细胞中大量增殖,有助于疫苗产量的提高。
(4)易于大量生产和进行连续自动化工业生产,以满足量的需求。
国外已建立的二倍体细胞WI-38、MRC-5、IMR-90等,国内已建立KMB-17、2BS、SL-7等均已用于疫苗生产,如麻疹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腮腺炎疫苗等,从目前发展来看,用二倍体细胞制备疫苗将有取代其他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趋势,但目前仍有一些病毒疫苗的制备还需用原代细胞,近年来有人主张用肿瘤细胞制备人用灭活疫苗。
四、提高疫苗的效力常采用的方法:(1)细胞的药物处理:用某些药物处理细胞后可以刺激病毒繁殖(如下表),其方法为:在细胞形成单层后,用一些化学药物来处理,然后洗去,再接种病毒,就可使病毒提前成熟,产量高,现列表如下:(3)毒种的选择:经过空斑挑选产量高的大空斑毒株,精制毒种可提高病毒产量。
(4)病毒液的浓缩:经浓缩后,病毒浓度增高,从而效价也随之上升。
五、影响疫苗质量的因素:(1)毒种:毒种的优劣不仅影响疫苗的产量,而且也影响疫苗的质量,毒种不纯会产生相互干扰,减毒活疫苗毒种若毒力回升易造成事故,因此毒种的选择应挑选那些致病性低,免疫效价高而持久,抗原谱广的,易增殖,便于生产,可在传代细胞上传代的毒种。
(2)培养病毒的细胞:细胞若有潜在的致癌性病毒或慢病毒,以及有支原体污染均不能用作疫苗生产。
对此因素应严格检查。
此外若细胞本身发生转化后,不宜于制备活疫苗,只能制备一些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
(3)培养液:培养细胞的营养液中多少含有一定量的血清蛋白,在疫苗使用中常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过敏反应,为此,应尽量使细胞适应于无血清蛋白的培养基中,以消除过敏源。
(4)甲醛灭活剂的使用: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因此普遍用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但要控制含量。
病毒被灭活的程度与灭活的温度和甲醛的浓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般用热灭活的方法,采用在37℃灭活一定时间。
经热灭活疫苗,不但其免疫原性、免疫效力和稳定性不受影响,而且灭活病毒的温度提高以后,灭活时间相对可以缩短,灭活剂的用量也可以减少。
甲醛能刺激局部而引起疼痛和红肿,并有释放组织胺的作用。
因此制备疫苗时减少甲醛浓度是必要的。
如果疫苗内游离甲醛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不需再用亚硫酸氢钠来中和甲醛。
这对减少注射后疼痛及便于推广预防接种有重要意义。
六、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一)制备工艺流程(1)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制备工艺猴肾细胞培养←接种病毒(测0%正常细胞对照)收获病毒,合并,加MgCl2→无菌试验→←猴病毒检查(获肾细胞)(SV40)B病毒检查(兔肾细胞)→←病毒效价滴定←合并,过滤加MgCl2←无菌试验分亚批→←柯萨奇病毒检查(乳鼠)病毒滴定→←型特异性检查B病毒复检(家兔)→←T特征试验分装病毒滴定→←猴体残余致麻痹力试验(安全试验)病理切片结核杆菌检查→分装→←无菌试验病毒滴定→→保存于-20℃待检定合格后加工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菌工艺流程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死疫苗制备工艺地鼠肾剪碎,胰酶消化地鼠肾细胞悬液37℃,3天细胞培养液,pH7.0~pH7.2单层细胞洗涤细胞,去除牛血清10-4~10-5浓度病毒感染细胞32~34℃培养2~3天收获病毒液(收二次)按1:2000加入甲醛22℃,8天灭活病毒液合并,安全及效力试验原液加入亚硫酸氨钠半成品分装成品检定(包括理化性质,无菌试验、安全试验,防腐剂、试剂及残余牛血清含量等)合格成品(二)生产方法:病毒和病毒疫苗的生产方法基本相同,其规模取决于细胞生产规模,因此上述介绍的细胞大量生产的方法和工艺均可用来生产病毒和病毒疫苗,可根据需要及适宜生产条件来选用培养装置,如转瓶培养,因设备简单,便于生产单位采用。
而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目前国外已用于生产,我国仍在研究中。
悬浮搅拌培养的简易装置已应用于疫苗生产,全自动悬浮发酵罐,在干扰素生产中有应用,但在疫苗生产中正在试用,下面着重介绍微载体培养法生产病毒的技术。
1、微载体悬浮培养细胞的病毒生产工艺作者选VSV病毒来接种经微载体培养的敏感细胞,病毒的效价测定用A549细胞(也可用Wish或Hep-2细胞或鸡胚纤维母细胞测TCID50),病毒的效价为6 Log TCID50/m L,用鸡胚细胞空斑法测定一般为107Pfu/mL。